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寻觅集》

《寻觅集》

《寻觅集》
《寻觅集》

《寻觅集》

内容摘要:郑敏的《寻觅集》是一部反映其创作思想转变的诗集,也是一部有争议的诗集,它大致可以分为被删除的诗、带光明的思考的诗和与上世纪40年代对接的诗,通过对这部诗集的研究和再思考,可以看出80年代仍有部分人的思想是被禁锢的。

关键词:《寻觅集》被删除的诗光明的思考

郑敏,著名诗论家,也是唯一健在的“九叶”诗人。《寻觅集》是郑敏在1979年到1983年间写的诗歌总集,1986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提到《寻觅集》,郑敏就感慨万千:“我每次提到它都很痛苦,虽说它算是得奖了,可事实上有的诗长达一百行,却删得只剩这么一点点了,我回头一看,我那时的感情是非常充沛的……我的感情也是非常积极……”①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寻觅集》虽有被删除的诗歌,但在今天来看都是很好的,因为它产生于那段特殊的岁月,它倾注了诗人(郑敏)的澎湃的热情。

一、被删除的诗

郑敏曾说:“我在新时期所写的第一个集子《寻觅集》只能算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它是在许多内在与外在的绳索的羁绊中问世的。那时我只明确自己正在寻找诗歌的新路子,因此取名《寻觅集》,当时我只明确诗歌必须不断冲出危机,寻找新的生机,这是一位诗人必须有的心态。但不幸,在当时这种‘寻觅’的思路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因此我为这个集子所写的一篇小小的前言被出于‘保护

作者’的良好动机给删去了。”②并且在这本诗集中的《第二个童年与海》的几千字被删成了短短的几行——“每个童年都像月光/为大海涂上神秘的光影/心在沉醉中随着波涛荡漾/沙滩变得如此

洁白宁静/然而童年是短暂的/只有当成熟使你找到第二个童年/海洋才无论有多大的风浪/却总是紧紧迷住你的心”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文艺界真正自由的思想还没有出现。著名学者蓝棣之认为这是首好诗:“1982年早春,她写了组诗《第二个童年与海》,这是她的一个新起点。诗的题旨是,历史进入第二个童年,与诗人自己进入第二个童年,是以抹去偏见和公式为转机的。从这里可以明确地看到诗人对于新的历史时期所怀抱的热烈期待和希望。她从大海写出了这样的启示,‘没有水手依恋平静/安全的平静是最危险的死亡/充满危险的波涛才是生命。’她的心态,她的趋向,都以警句式的诗行表现了出来。”③

还有《海的肖像》这首诗本应该放在《寻觅集》里,但还是把它撤掉了。郑敏后来回忆说,“《海的肖像》第一次付排时原有一个副标题,是说这首诗记载了我在1948年赴美留学时在船上所见的海。40年代空中客运只供大人物使用,一般人都乘海轮。那时20多天在海上朝夕观看海的变化,如今则正成为只有乘得起豪华游轮的阔人才能欣赏得到的奇观。80年代回想那段海上所见,深感在海的性格中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品质,因此就写了这首与海对答的诗。不料这首诗的副标题竟引起审稿人的怀疑,被临时撤稿。理由是1948

年出国的人都是不走革命道路者,他们为什么还要回想当时旅途所见呢?因此当我修改后将这诗送当时另一大刊物《中国》时,副标题就改成了‘忆一次航海所见’,这样,在抹去年代后,这首诗才和读者见了面。”④《海的肖像》直到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心象》才与人们见面。蓝棣之曾对这首被删除的诗给予了好评:“《海的肖像》里的‘大海’是活力的象征。从对大海的观看、感觉和暗喻,诗人表明了她正在寻找青春的活力——‘向前航行吧,也许在另一个经纬度上/忽然,你又找回那青春的自己’,诗人希望在经历‘怀疑、忧郁、灵魂的黑夜’之后,再来到声音、力量、运动的经纬度上。这首诗所写的,仍然是诗人灵魂的又一次醒来与复苏……”⑤

二、带光明的思考的诗

《寻觅集》中有部分诗作的主题迎合了当时的政治思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文革”结束之后的思想解放时期,广大群众,特别是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身心获得了解放,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恢复生机,逐渐形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生活局面。同时,为确立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热潮,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路线,并就真理的标准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热烈、深入的理论讨论。

《寻觅集》里也有一些迎合事实的“颂歌”写作,如写于1980

年4月的《祖国呵,我紧紧拥抱你!》就是以知识分子为题材歌颂“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诗中写道,“我们冒着风雪回到你的怀抱/我们知道必须等待自己的春天来到/像这棵寒冬

里的大树/叶落干禿/但祖国呵,只要你存在/它就伸出长长的须根,将你紧紧拥抱/它在等待自己的春天来到……”在这里,表现了诗人深信严冬即将过去,春天与光明即将到来。

《寻觅集》还有些表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与黑暗,真理必胜的信念。在《影子和真实》中,诗人以革命战士为对象表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民必胜的真理——“你,英雄的纪念碑/在星空下屹然站在广场上,在这里的广场,在巴黎的广场,你的重量不会改变,我们当摸到你坚强的冰冷时/影子再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我们要的是真实的你/尤其是在秋天的雾里/在树木凋落的冬季/即使在完全黑了的黑夜里,你的洁白代替失去的颜色/而且,清明总是要来到的”。还有在《钢的赐予》中,持钎人对事业的坚韧思考——“猛地我看见站在桥上的他,手中的钢钎和发亮的脸庞/浓眉下的注视,紧闭的嘴唇/我找到了真正的核心/它仍然是‘人’,一座钢铸的塑像:持钎人”。这些诗歌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带有光明的思考。

三、与40年代对接的诗

这是郑敏在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创作的诗歌,这种诗歌不再迎

合思想政治主题,在《寻觅集》中大致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郑敏关于易逝的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在《晓荷》中,诗人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体现在它完整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让每个生命完成自己的历程/这就是美”。表明一种为了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就算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生命中最美丽的季节又何妨。“生命里有多少/遗忘时间的荷花/尽管已是入秋了/仍从容地舒展开花瓣/走完自己的历程”。这是为错过的生命转化成新生命的礼赞。在《昙花又悄悄地开了(一)》中,诗人认为生命重要的是尽责,应该像昙花那样,即使在静静的深夜里,也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声音、色彩、轨迹——“昙花又悄悄地开了/只有朦胧的月光看到她/洁白,芬芳/在静静的深夜/她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轻轻摇着树枝的夜风/送来自然的嘱咐和消息/芳香在夜的庭院里飘散”。

第二种,是对母爱的歌颂。这是表达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从一个母亲的视角,眼看孩子们迷失了理性,越来越偏离正面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母亲焦虑了——“我小心地将一株生根了的月季/插入一天天冷下的土地”(《母亲的心在秋天》),这里母亲在孩子的人生征途上插上代表希望的“月季”,使他们能勇敢、坚定地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诗人是要让母亲不但要保护好幼花,还要放手让孩子去经历生活的考验——“让年轻的生命经受严峻的考验吧/因为只有记得冬天的根/在春天才更渴望开花”。

第三种,是表现诗人对自由或创造力的向往。在《诗人的心愿》中写道,“谁能只走人人走过的大路/只晒太阳/只收听自己/懂的、爱的、希望的诗和音乐/而能找到美和真理呢”。这里的“路”喻指创造,作者要表达的是要想找到美和真理及自己希望的一切,就必须踏上没有人走过的路,即使是人们正在走的路,如果有所创造,也完全可以在别人的步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诗人写道,“还是我们医好自己的目光/去赞美光芒四射的太阳?/

这是两扇门,两把钥匙/一个引向花园/一个引向坟墓/我们正在沉思和选择”。诗人试图告诉人们,没有创造力的生命只能走向坟墓,只有创造才会让生命焕发异样的光彩,如太阳般光芒四射,似花朵争奇斗艳,所以,每个人要进行沉思,要在执著生活的同时,让生命走向创造。

(注:文章为深圳大学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冲高项目;编号:11qnct27 )

注释:

①②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32,479.

③⑤蓝棣之.郑敏:从现代到后现代[j].当代作家评论.1992(5):11,12.

④郑敏.郑敏诗集1979-1999[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