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湿地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以常熟为例

关于湿地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以常熟为例

关于湿地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以常熟为例
关于湿地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以常熟为例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0, 10(3), 418-42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050893.html,/journal/sd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050893.html,/10.12677/sd.2020.103051

Consider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Cities in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aking Changshu as an Example

Yangyu Song

Ji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n. 8th, 2020; accepted: Jun. 30th, 2020; published: Jul. 7th, 2020

Abstract

Wetland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capitals which play a vital role in coping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Whil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wetlands are also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takes Changshu as an example, one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etland cities in the world,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etland ecosystem 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ng-shu wetland city. And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for Changshu wetland ecosystems were put for-ward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etland, Climate Change, Wetland City, Changshu, Suggestion

关于湿地城市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

——以常熟为例

宋阳煜

江苏省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20年6月8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30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7日

摘要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生态结构

宋阳煜

及生态功能的复杂性,湿地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本文以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的常熟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研究常熟湿地城市建设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常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常熟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湿地,气候变化,湿地城市,常熟,建议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05089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集中度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特别是对于抗灾能力弱的区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此背景下,提出科学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需求。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喻为“地球之肾”。2019年第23个世界湿地日,《湿地公约》组织明确“湿地和气候变化”为世界湿地日主题,以突出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由于生态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复杂性,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1]。有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也会引发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多种问题。因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如何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国际湿地城市的创建也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推到了新的高度。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有助于地方政府整合各相关部门加强湿地保护,突破目前依靠单一部门保护管理湿地的局限性,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是推进湿地保护管理进程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有力举措。本文以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的常熟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研究常熟湿地城市建设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常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常熟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未来城市湿地保护和缓解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2. 常熟湿地资源现状

常熟地处太湖流域,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拥有“江、河、湖、溪、荡”多种湿地资源,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其城市的发展进程也与湿地、水系息息相关。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及2016年湿地资源补充调查结果,常熟湿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4.11%,湿地覆盖率(包含稻田)为39.78%。湿地类型比较全,既有河流湿地,又有沼泽、湖泊和人工湿地。湿地资源呈现显著的地理区域分异,境内湿地主要处于长江沿江湿地区和太湖湿地区。整体呈现河网中心向外辐射的空间布局,北部是长江和入江河流为主的河流湿地,以常浒河、海洋泾、长江、等河流为代表;南部是河网密集的湖荡湿地,以昆承湖、南湖等湖泊为典型代表。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共拥有省级湿地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

宋阳煜

3. 气候变化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3.1. 影响湿地面积和分布

影响湿地面积和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包括气温、降雨量和蒸发量,在研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时,不能只考虑单一因子的作用,应综合考虑多种气候因子。相关研究表明,湿地面积一般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绝大部分湿地都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21世纪以来降水呈现减少趋势,且在时空格局上分布不均,造成湿地水源补给减少,同时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显著增加,湿地面积呈现萎缩趋势,湿地类型和空间分布发生改变[3]。伴随着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常熟市城区内已出现水系萎缩,河床淤积,断头浜日益增多的现象,湿地生态斑块除西南部外分布较散,相互之间连通性愈来愈弱,历史上曾为一体的尚湖、昆承湖甚至成为生态孤岛,其生态效能亦大打折扣。

3.2. 影响湿地水文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全球气候变化会通过改变水文循环的现状而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布,导致全球降水格局发生变化,使地表水和地下水位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增大,从而对湿地水文过程造成直接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降水量较多的湿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湿润地区的水文循环比较活跃。相关研究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长江中下游干旱洪涝、强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3],改变了常熟湿地生态系统蒸散发、径流、水位、水文周期等关键水文过程,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碳库”,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8%,但却储存有约占全球陆地碳库35%的碳,总碳储量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4]。同时湿地也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对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固定和排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熟的湿地类型多为浅水型湖泊和人工稻田,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在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下,排水量增大可能会增加湿地对甲烷的排放,这也与气温上升造成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有一定的关系[5]。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升温趋势整体表现为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夏季,导致夏冬季温差减小,而增温的不对称性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大于光合作用,因此不利于湿地植被对碳的固定,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格局[6]。

3.4. 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由于其生态功能的复杂性,能为多种动植物包括一些濒临灭绝的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然而近40年来,由于气候升高和上游来水补给的减少,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呈萎缩和减小趋势,常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已经发生退化演替现象,沉水植被逐渐向浮水和挺水植被演替,水生植被向沼泽化和草甸化方向演替[7]。湿地植物的退化将会影响到依靠初级生产力为生的鱼类和浮游动物的生存,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湿地水资源化学物质组成的改变,例如溶解氧量、pH、营养物质浓度等[1],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将会呈现下降的趋势,食物链变得愈发脆弱,从而严重威胁到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8]。同时常熟湿地作为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湿地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鸟类的栖息、觅食和繁殖过程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一些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面临失去栖息地和停留地的危险。

宋阳煜4. 常熟湿地城市建设经验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问题,而且这种变化是几乎不可逆转的。重视气候变化与湿地的关系,加快推进湿地城市建设,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是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衰退的重要需求。

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常熟历来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近年来,常熟加快构建城市湿地保护网络、生态红线,采用“重视监测、科学规划、积极创新、合作交流”的方针,高位推进、稳步推动,打造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常熟经验”。

4.1. 高度重视,高位推进

常熟市积极建设各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完善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制定《关于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将湿地保护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从资金上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并结合常熟市湿地管理与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常熟市重要生态湿地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及《考核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湿地管理和保护的考核标准,为常熟市全面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提供政策性的依据。

此外,常熟市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提高常熟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并聘请专家学者组建常熟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2016年,常熟市政府还与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合作承办了“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4.2. 重视监测,加强研究

常熟市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科研监测。2017年建成全国县级市首个湿地生态监测中心——常熟市湿地监测中心,购置多参数水质监测仪、连续流动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开展水质指标测定、湿地土壤与底泥分析以及湿地动植物资源鉴定救护工作等,并逐步建成以湿地监测中心为主体的全市湿地生态监测网络,监测面积占全市自然湿地面积的80%以上。此外,常熟市为强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建成全国首家“省级湿地修复工程实验室”,在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生态湿地处理中心,实现工业尾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循环利用。

4.3. 分级管理,逐渐修复

常熟市根据湿地区位、规模、功能、属性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性,积极开展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工作。划定湿地保护小区、建立湿地公园,将其作为重要湿地的保护核心载体,实现有效的分类保护。对划定的湿地小区禁止或限制一切对湿地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价值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活动。开展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退化湿地采取生物或工程措施进行恢复与重建,近年来已先后实施了昆承湖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南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沙家浜、尚湖湿地修复工程,古里镇苏家尖生态河道建设、七浦塘拓浚整治等多项工程,同时结合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退化湿地恢复治理工作,形成了从点到面的湿地恢复模式,逐步建立了分级管理、分类保护和恢复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4.4. 加强宣教,全民参与

常熟市充分利用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作为宣传湿地知识,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的重要载体,比如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湿地文化节”以及各种传统节日,联合常熟市生物学会等单位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建立沙家浜湿地自然学校,开展体验式教育与培训活动,利用这一平台加强对青少年的湿地知识科普和湿地保护宣传。常熟市还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创建微信平台和常熟湿地网站,开设湿地新闻、湿地百科、湿地管理、湿地科研和湿地自然学校

宋阳煜

等栏目,进行湿地宣传和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成立常熟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引导民间保护团体、志愿者有组织地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5. 推进常熟湿地城市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湿地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重,常熟现有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和力度仍旧是不够的。

因此需要结合气候变化对常熟湿地的可能影响,围绕良性维持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湿地保护和恢复中增强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5.1. 加强湿地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工作

目前关于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常熟作为国内典型的湿地城市,在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是缺少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湿地系统脆弱性、敏感性、适应性的方法、模型和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常熟地区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候变量以及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指标的动态监测,搭建多维立体监测网络,开展科学全面的诊断分析,建立常熟湿地气候变化影响模型。

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较大,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提高洪涝、干旱的预测水平,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系统,总结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将这些数据和经验应用于常熟湿地恢复措施。

加强研究多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动植物的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带给常熟湿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采用模型预测、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分析测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甚至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开展气候适应机理的研究。

5.2. 采取积极主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

常熟市目前的湿地修复工作仍旧以常规的修复手段为主,缺乏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在区域上的统筹考虑。未来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积极主动实施系统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更好地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体对常熟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类措施:

1) 增强湿地水文的连通性。可采用扩挖或沟通小水面、局部挖深、区域滞水和铺设高渗透基质等多

种形式重新建立水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联系[9],加强物质和环境要素的流动,增强湿地蓄洪能力和自净能力。

2) 加快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同时加强水资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

地建设规划,推进重点河流湖泊沿岸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3) 转变农田灌溉方式和农业结构。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节水农业和避

洪农业等,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产生的负面效应。

4) 增强湿地对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抵御能力。如在湿地附近设计一定的泛洪空间,使上游

洪水有自然减缓削减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围堰筑坝增强湿地的蓄水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湿地植被,减少洪水带来的水土流失和岸堤侵蚀[10]。

5.3. 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制定湿地城市发展规划

强调在制定湿地城市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常熟各级政府部门而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利益相关部门开展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培训,在决策层面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兼顾,形成对气

宋阳煜

候变化问题思想上重视、决策上支持的局势。加强由传统水资源管理(旱灾和洪水管理)向适应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变,建立常熟湿地城市综合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将方案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常规政策范围。另外,科学利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湿地监测数据,根据气候变化情况改进和完善现有湿地保护工程和规划,逐渐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常熟低碳企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质产生。

5.4. 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适应机制,提高湿地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建立从公众到政府部门的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的长期的沟通途径,例如定期召开座谈会,公众反映现实问题,决策部门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双方就方案可行性进行交流,以及在政策措施实施后进一步就实施效果进行交流,形成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保护的长效正反馈机制。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常熟“智慧湿地”综合信息平台,动态更新气候变化因子和湿地生态环境指标,建设集动态监管、快速响应为一体的湿地监控中心,实现湿地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运算以及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气候变化情况对湿地资源环境状况进行高效准确的分析,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晓玉, 李长慧, 杨多林, 等. 气候变化对湿地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23): 7-10.

[2]董瑜.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3, 25(2): 37-40.

[3]孟焕, 王琳, 张仲胜, 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内陆湿地空间分布和主要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J]. 湿地科学, 2016,

14(5): 710-716.

[4]雷光春. “湿地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的自然方案[N]. 中国妇女报, 2019-02-19(08).

[5]刘俊威, 吕惠进.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影响及其响应[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3): 81-84.

[6]陈凤先, 王占朝, 任景明, 等. 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6, 038(005):

43-46.

[7]田苗苗. 常熟江滩湿地物种资源现状调查与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农业大

学, 2011.

[8]欧英娟, 彭晓春, 周健, 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12):

140-145.

[9]崔丽娟, 张岩, 张曼胤, 等. 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及其调控技术[J]. 世界林业研究, 2011, 24(2): 10-14.

[10]雷茵茹, 崔丽娟, 李伟. 湿地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6, 29(1): 36-40.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4《全球气候变化》1

《全球气候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大气的最后一节,是在前面三节的基础上强调应用和拓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人类如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因为是把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客观事实,因此没有专门分析其原因,而重点关注其影响,但是结合全球变暖的具体变化,在实际授课中,需要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树立学生的环境观、全球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不断在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近百年来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图片,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气象灾害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或干湿变化阅读“近百年来全球平 均气温的变化图”,说出全球气温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探讨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摘要提出了我国应对金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成因,的科学背景,对策。对策成因:气候变化关键词引言 0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全这一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加快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公,世纪21动,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履行的步伐。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如何认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程的加快,识我国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再次确认了全球气候变(2007)次评估报告4第(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目74.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00年止,与2005化事实: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1前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比过去月,全球地表温度更是打4~1年2007%。3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比工业革命前高65去℃。因为人为加剧的温室效应,1年以来的所有记录,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了1880破了自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近年来,世界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

异常的暴雨、降雪和严酷的热浪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现。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8"C.0~5.0势基本一致: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增暖速率为每1.1年变暖尤其明显,地表气温年均升高50平均值,近℃,22.0年50突出体现在冬季增温、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二是近而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都呈下降趋势,年来中国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毫米。9.2年减少10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20---40年减少10区降水量平均每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毫米,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50毫米。三是近60~20年增加10增加,平均每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面积扩大,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5.2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50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四是近毫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海岸带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更明显。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加速趋势。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21快速退缩,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如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受粮食安全等危机,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复的影响,年来的50次评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的思考

全球暖化问题的反思 摘要:借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阐述了全球变暖的严峻现实,提出全球变暖这一课题。指出近年全球变暖的现状,提出了影响全球变暖的两大原因,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列出全球变暖的十大灾害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特别针对中国依凭发展现状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同时认为全球变暖应对不仅仅是政府职责,每个人都应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全球暖化;温室气体;节能环保 前言 《An Inconvenient Truth》。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用铁一样冰冷坚硬的事实带给人们震撼。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警示录。无需任何高深的理解力,每一个人都能被它唤起最深层的担忧和恐惧。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电影使用的是最单调老土的手法——戈尔的学术性演讲,其中戈尔提到很多内容——比如温度曲线和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关系,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灾变临界点的模拟预测,以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电影中戈尔像一个执著的传道者,向世人警示人类末日的危险。 正文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正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被观测到,就不断有人怀着各种目的提出置疑或者淡化它的严重性。如果说以前的争论还算学术之争,到现在就几乎全是出于学术之外的目的,就像基督教反对进化论一样,可以理解,这种言论在美国一向都不缺市场。更何况,美国的民主政治,不过就是政客们玩的游戏,他们拿着国家甚至人类的利益作为竞选的筹码。而从来没有被意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是人类命运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 对于目前的气候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环保技术很先进,以后对气候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为其买单,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气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要细数气候问题的起因,不能不联系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凭借技术和武力,把魔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的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排放“三废”,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破坏。现在他们有了技术,也想追求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把一些有污染而又赚钱的行业,推向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环境担负更多的责任,道理何在?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且大多数是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吃饭问题。而发达国家不仅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很令人气愤。 相反,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议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裕的资金。因此,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工作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处处为发展中国家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只有人类携起手来,通过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球变暖带来的思考

全球变暖带来的思考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与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与居住环境。 面对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人们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全球变暖的含义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有许多人并不关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什么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 近年冬季反常的气候,引起了世界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这让人们突然感觉到,异常气候的频频出现,使人类处于危险之中,原以为可以驾驭自然界的人类开始坐立不安。气候变暖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祸害?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二是天灾威胁加重:热带风暴与飓风的次数与强度都可能增加。三是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四是夏天热浪频现: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

数将增加3至8倍。五是生物链被打乱: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变化将导致迁入地与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六是传染病肆虐:许多通过昆虫、食物与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七是经济发展蒙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从60年代的40亿美元飙升至290亿美元,人类正在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困扰,这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 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对全球变暖科学理解的加深,人类对全球变暖的意识正逐步增强,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威胁人类安全。我们对此再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了。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都应该积极应对,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古人尚有“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何况是21世纪的我们。 气候变暖虽然人类无法左右,但它毕竟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在大力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并能利用各种方式降低能耗,推广能源新技术,就可影响局部地区以至整个地球的变化,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实可从许多小事做起,比如坐飞机时少拿份报纸,开车时不带非必需的东西等等。温室气体减排,关系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这些小事虽小,但大家都应该“勿以善小而不为”。 应对全球变暖,人类该如何发展,才能让气候灾难的预警化险为夷?毋庸置疑,只有改变发展观,学会与自然与谐相处,维护人类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为应对全球变暖为应对全球变暖,科学家们想了许多方法,在此向大家介绍十种最疯狂的解决方案: 1、为地球建造太阳镜 一些科学家提议可以为地球建造太阳镜以应对全球变暖:在赤道附近放置一圈散射太阳光的微粒,以减少太阳对地球的辐射,抵消温室效应产生的热量。这一疯狂想法可能需要花费数万亿美元。 2、在海洋中投入大量铁 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食物,随着这些生物的死亡,二氧化碳也沉入海底。铁元素能够刺激浮游生物的生长,有人建议在海中投入大量铁以刺激大量浮游生物的成长,从而吸收过量二氧化碳。 3、延长飞机航程,降低飞行高度 飞机产生的飞行云隔离了地球热量的蒸发。一些科学家建议飞机降低飞行高度,这样就不可能形成飞行云。飞行高度降低意味着飞行距离增加,但科学家认为飞行云减少产生的效应将抵消燃油增加带来的损害。 4、在海洋表面种植水藻 环境保护者詹姆斯提出利用抽水管道将海洋深处富氧化水引到海洋表面,养殖大量海藻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二氧化碳会随着海藻死后沉入海底。 5、种植假树 科学家提议种植10万棵假树用于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些假树可以通过过滤器吸收二氧化碳并储存起来。这种假树的模型可能和集装箱一样大,但吸收的二氧化碳将是真正树木能力的数千倍。 6、在空气中注入气雾剂 空中悬浮的某些气雾对大气有降温效果,这些小分子可以拦截一部分太阳辐射,并反射到太空。科学家提议可以模拟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注入大量气雾来应对全球变暖。 7、禁止使用塑料袋和灯泡 为了应对白色污染,利用可回收纸袋或循环使用的环保布袋。更加节能的荧光灯取代白炽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家庭用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03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全球变暖带给我们的思考

摘要:借纪录片《》阐述了全球变暖地严峻现实,提出全球变暖这一课题.指出近年全球变暖地现状,提出了影响全球变暖地两大原因,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地影响.列出全球变暖地十大灾害及可能对人类造成地危害.特别针对中国依凭发展现状提出应对全球变暖地对策.同时认为全球变暖应对不仅仅是政府职责,每个人都应有保护环境地意识. 关键词:全球暖化;温室气体;节能环保 前言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地电影用铁一样冰冷坚硬地事实带给人们震撼.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警示录.无需任何高深地理解力,每一个人都能被它唤起最深层地担忧和恐惧.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地电影使用地是最单调老土地手法——戈尔地学术性演讲,其中戈尔提到很多内容——比如温度曲线和二氧化碳浓度曲线地关系,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灾变临界点地模拟预测,以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电影中戈尔像一个执著地传道者,向世人警示人类末日地危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正文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 原本凉爽地秋天现在几乎要到月下旬才开始,月份最热地天居然达到了度以上,这正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最直观地感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地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被观测到,就不断有人怀着各种目地提出置疑或者淡化它地严重性.如果说以前地争论还算学术之争,到现在就几乎全是出于学术之外地目地,就像基督教反对进化论一样,可以理解,这种言论在美国一向都不缺市场.更何况,美国地民主政治,不过就是政客们玩地游戏,他们拿着国家甚至人类地利益作为竞选地筹码.而从来没有被意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是人类命运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类地短视和自大,或许真地像很多美国电影里想象地那样,大难临头还浑然不知,一帮自以为是地精英们还在为鸡毛蒜皮争论不休,而发出警告地“先知”却往往遭到误解和打压,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地证据在不断积累,越来越多地学者对此坚信不疑,并且对它地后果作了仔细地研究.戈尔地演讲中已经把关键地问题说得很清楚,这都是几十年来科学家研究地真实结果.而最新地数据发现,事实甚至比预计地更可怕.由于冰川融化是个急剧地正反馈效应,极地冰川融化地速度超过预言地两倍.以这样地速度下去,不出年,光是格林兰岛地冰川融化就能让海平面上升米,而不是预计地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全球变暖概述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地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地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地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地可见光具有高度地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地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地吸收性,也就是常说地“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地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地排放量降至年时地水平.另外,这些每年地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地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地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地各种挑战.截止年月,已有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全球变暖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2.4节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47,据图2.29-2.30讨论: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之间有什么相关性?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张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图1:1970—197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组织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段有关楼兰的材料。录音及图片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那全球气候怎样变化呢? 同学们阅课本91页第一段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 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承转: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的呢? 阅读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 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设问:由以上内容气候变化影响了树木生长的快慢,那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图4-2-3分析图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右纵坐标表示中国年平均气温左纵坐标表示挪威雪线高度知识与技能何为雪线??? 图中蓝虚线为挪威1万年来的雪线升降图 红实线为中国近500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观察二者变化趋势有什么关系?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近年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2014年底中美两国签署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中国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接连向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政治信号,表明其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获得广泛赞誉。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日前在一次记者会上回答“哪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称榜样”的问题时指出,中国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她说,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在2030年前后使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法国作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国,期待中国为大会的成功提供支持。 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中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总统环境问题特别顾问尼古拉·于洛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毋庸置疑的示范作用”。他说:“中国有能力在提出目标后将其实现,甚至以更快速度实现目标。” 中国支持定期盘点包括减排在内的相关长期目标的实施进展,也表明其有能力与自信进行气候变化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也符合中国当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在气候治理问题上,中国在加速本国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向广大经济、资源、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今年9月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士对此非常赞赏,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展现了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风范,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做出了榜样。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主张协议应以《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日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说,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推动谈判进程,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气候变化的思考

气候变化的思考 在看过老师推荐的几部影片之后,我对于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思考。就目前而言,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10个方面: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 其中因为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占其中一大部分。 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我认为,实质上可以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气候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人类活动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所以正因为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因此我认为气候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可持续发展或者在发展中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和前面一样,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非常高 的历史累积排放所导致的,而且他们目前也是高人均排放,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发达国家应该为应对气候变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率先采取行动。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发展从道路选择来说不应该再去沿袭发达国家以前那种发展模式。即高污染、高排放、后治理的一种原有旧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因此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展道路。 目前国际关于变化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在强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 同时围绕着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的分担问题展开的。也就是说温室气体排放应该是谁来减,应该怎么减?何时减?减多少,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实际上是目前国际谈判的核心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新时期政治、经济秩序调整的主要动因。 由于我们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非常大,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因为我们国家人口非常多,所以人均的排放总量较低。但是从最近几年的变化来看,我国的人均排放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另外从未来排放的增长来说,从2000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同期增长量的59%,所以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在国际上受到的压力巨大。所以我国完全应该采取实际行动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的参与减排。 IEA的统计,1973年的时候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全球是5.7%的份额,到04年我们温室气体排放总额是18%,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的份额是24.5%,基本上四分之一的排放都是中国排的。这个比例正好和中国和美国对调。现在中国的排放大概是18%左右,美国是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按照IEA的统计和分析,到2030年,中美正好返过来,中国是占四分之一,美国占18%左右。因此,无论是最近温室气体排放的事实还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排放的预测都表明了我们在温室气体减 排方面的压力巨大。 实际上我们国家从政府来说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已经高度重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已经正式公布,这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现在正在起草和编写之中。另外在十七大里面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行动

清华网络学堂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行动 China's Position and Action to Addres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singhua University He Jiankun October 29, 2015

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中国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 Climate change is the biggest threat facing humanity; China actively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中国分别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促进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凝聚共识。 Respective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Brazil, and India issued a joint decla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promote a successful COP21 climate conference in Paris. ?公布2020年后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确立积极的、有雄心的CO2减排目标和峰值目标。內促发展,外树形象。 Release post-2020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 and establish positive, ambitious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nd peaking goals. Promote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set up a positive international imag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