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教的禅意

佛教的禅意

太虚大师说:“顿悟禅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又为佛学之核心。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如来真正之佛学,现今唯在中国。”又说:“中国佛教之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10】大师在这里所说的“顿悟禅”、“禅”,就是指的禅宗。会昌灭佛之后慈、密等诸宗均衰弱下来,而唯禅宗一花五叶,兴盛不已。因而到现今天,特别是汉传佛教之中十之八九均是禅宗。峨眉山也成为禅宗一脉的一个大本营。禅宗不仅自身兴旺,且对于其它各宗的影响也非常深厚。如华严宗自四祖起,即融汇了禅学,天台宗在宋代以后也很大程度上融入禅宗、净土宗。诸从位高僧大德将禅法运用于念佛修禅;达到禅、净双修。宋明理学、心学以及一些民间宗教等也都多汲取于禅。禅宗更是渗透于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文学、艺术、绘画等之中。在诸佛教宗派之中,禅宗是最能代表佛教独具的依智慧自知其心、自净其心、自主其心而自度度人的人文主义、无神论的物质。【11】禅宗发扬了中国本土主流文化之中重视人生和伦理实践、探究生命的根源的人文主义。这也体现了身心修养的民族文化心理;因而才能够在中国盛行。这也是为什么禅宗能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的原因。
佛教是宗教,因宗教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那么从某种程度上它也应当决定了佛教的世界观及其在认识论上的特征。笔者认为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应该当把宗教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即整个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因为佛教禅意更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如中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及音乐等等。我们都知道,禅宗是中国佛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支系。它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日常劳动、生活习惯及文化艺术的创作紧密相连。峨眉山报国寺历史悠久,周围古木参天,密林掩映,寺院更是古朴深邃。红墙绿树,灰瓦木楼,曲径通幽。寺院的建筑加之地理位置的选取,将禅意体现的淋漓尽致。寺院里时不时传出的钟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笔者认为对于这一方面内容的讲解就应多让游客去自己体会。正所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能让游客自己心领神会。
[重写。请按照:




4.2方法方面
4.2.1 内容方面
在讲解内容方面,主要要结合佛教内涵、佛教政策及佛教的仪轨等并且最好能同时考虑到峨眉山报国寺现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前文已有论述,这里简单论述一下。
佛教的内涵非常丰富,讲述时切入点也多。就佛教的内涵来说非常丰富。如佛教教理中的苦、集、灭、道四谛;地狱、恶鬼、畜牲、阿修罗、人、天等

六道轮回;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为、生、老死等十二因缘;菩萨修行成佛的历史进程中所必要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个实践步骤。其实也就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历史进程中所必要的实践法门。佛教的派别也是佛教文化讲解内容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中国现在流行的佛教派别来讲,大体可以分为三大派别。它们主要是由传播的路径来决定的,分别是北传佛教(也就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而在讲解过程中佛教的政策也很重要,中国佛教的发展近两千年的历史,各个朝代的佛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不同,而现今的宗教政策也和以往各个朝代不一样;这些都是导游工作者和讲解人员所必须要了解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的就是一些常见的佛教的仪轨。如进入寺庙的仪轨、烧香的仪轨、拜佛的仪轨以及与僧侣交流时要注意的一些仪轨等。一般来说,游客对于一些常见的拜佛的仪轨是很感兴趣的。在讲解过程中,若是以它作为切入点讲解工作就会更加的顺利。因为几乎游客每时每刻都会与相应的佛教仪轨打交道;一进寺庙的庙门就马上会碰到相应的要注意的仪轨。
报国寺现存的佛教旅游资源不少,就旅游资源来说,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这一大类之中。现今报国寺旅游资源主要是四大殿及相应配殿所组成。这四大殿主要是第一殿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第二殿大雄宝殿,“大雄”取为唯大唯雄之意。殿里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他的大弟子普贤及二弟子文殊。第三殿为七佛殿;这七佛分别是: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第四殿为普贤殿,因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所以将它供在最后一殿之中。
以上便是峨眉山报国寺佛教文化讲解内容方面要注意到的东西。4.2.2方法方面(务必围绕这报国寺这个核心主题,与第三章中的相关方法结合起来)
针对报国寺景区这一佛教寺庙类型的旅游资源,很多导游工作者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开口,即使是开了口讲解,也把讲解的内容讲不清楚,游客听得是云里雾里。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前文所提到的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将内容与方法融汇灌通。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导游员和讲解工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的讲解方法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类比法、引用法、讲故事法、虚实结合法等。如峨眉山报国寺一类的佛教类型的旅游景点本身便不容易讲解,在讲解此类景时善于运用各种讲解方法是必要的。
在讲弥勒

殿时可以类比相同类的造象或是结合相应的故事,也就是所谓的故事讲解法。在讲弥勒殿前的弥勒时可以对于乐山大佛与报国寺弥勒殿中的弥勒造象,两者都是弥勒造象而差异却是巨大,究其原因可以得出,两者的建造时间相差很大。早在唐朝,乐山大佛就已开始建造;而报国寺由于各种原因前后重建过很多次,也就是说报国寺的建造历史离现在较近。这也就是两者差异最根本的原因,乐山大佛保留了佛教传入不久时的印度白种人的形象,而报国寺弥勒殿中的弥勒则是在中国经文化濡化后形成的。而在讲弥勒殿后的韦驮像的供奉格局时可以先以故事的方式引入再结合面前的实际供奉格局加深游客的印象和理解。峨眉山报国寺第一殿后面供奉的是韦驮,韦驮旁边是昙花。这里可以向游客讲一讲韦驮和昙花的故事,这类故事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不陌生,所以很容易切入并且引起引发游客的兴趣。
在讲解报国寺的山门时同样可以运用到相应的讲解方法。比如说引用法,报国寺被冯玉祥将军称为入山第一寺,而报国寺的寺名是由康熙皇帝御赐的这些都是可以当作引用的资本的。
报国寺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中供的是华严三圣。几乎每一个寺庙都会有大雄宝殿。而关于华严三圣的故事也很多,在讲解时可以结合相应的佛教哲理性的小故事做为切入点。等时机成熟就可以将讲解内容再过渡到现实中面前的供奉格局之中来。这也就是所谓的虚实结合法。
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讲解方法之外,导游员和讲解工作者在讲解时还可以加入适当的手势,用以加深游客的理解。





摘要
现今,在对各类寺庙景点及佛教文化的讲解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对佛教文化的了解不深,一是在讲解时对于讲解重点的把握不到位;在传递文化时就给游客造成了很多模糊不清的理解。
本文以峨眉山报国寺佛教文化讲解艺术为研究内容。通过对佛教的内涵及仪轨还有佛教文化的讲解艺术的阐述,分析了峨眉山报国寺现存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如何将现存的报国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与讲解艺术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方法:一、全面了解各类寺庙建筑的格局及佛教文化知识;二、熟悉各类旅游政策并准确把握党的宗教政策;三、创新运用各类讲解方法,创造性运用各种解说技巧。四、善于利用各种已有的和现成的景点进行拓展讲解。通过这些方法,导游员便可对佛教文化及其精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更准确而艺术地向游客讲述佛教文化。为大众更好地了解峨眉山报国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讲解艺术 宗教政策 佛教文化



Abstract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mple scenic spo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one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Buddhist culture is not deep, the other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key is not in place . thus,there are many fuzzy understanding when passing culture to touris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lanatory skills of baoguo temple's Buddhism cultural of mt emei. Through the state of the Buddhism's connotation ,the ritual of Buddhism and the explanatory skills of Buddhism cultural;analyzes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existing Buddhist culture of baoguo temple a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mebin with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existing Buddhist culture of baoguo temple and the explanatory skills.As a qualified tour guide,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possessed : first,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ll kinds of temple architecture pattern and Buddhist culture ; Second,accurately understand some Relevant religious policies; The third , creative use of various interpretation skills; the last one, be skillful in using all kinds of existing attractions to expand. Following this way, a guide can have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its essence so that he or she can accurately and artistically explain the Chinese cultures to tourists.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aoguo temple of mt emei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words: explanatory skills Buddhist culture Religious policies






























(1)报国寺所属佛教的流派;
(2)该寺供奉的佛像菩萨
(3)该寺的建寺沿革和文物及佛教地位
(4)佛寺建筑:包括整体的寺庙格局形制和局部诸如殿堂、佛像等一些建筑
(5)佛教教理:这点因为前文已经做了表述,此部分稍后简单表述一下,除非报国寺中的特有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重点表述,但佛教教理这块就涉及到佛理流派的不同,因此要根据报国寺所属流派来突出此处的教理特征。
(6)佛教仪轨与禁忌:同上的建议。
]







例如在讲解报国寺的第一殿弥勒殿时,我们可以运用引用法、类比法、虚实结合法等。“各位游客,大家现在呢已经步入了峨眉山了,现在呢,就由我为大家讲讲被冯玉祥将定称为峨眉山入山第一寺的报国寺(此处运用到了引用法)。到此呢,就要做到三戒了,也就是戒口、戒心、戒行。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哈。好了,朋友们,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报国寺的第一殿——弥勒殿。大家请抬头看一下佛龕上这尊心宽体胖、大腹便便、怡然自得的佛像,就是大家熟悉的弥勒了。那大家昨天都去过乐山大佛了,请问乐山大佛是如来佛吗?不是,那他是什么佛呢?对,其实呀,他也是弥勒造像。那么大家可有发现有什么不同没有?乐山大佛是弥

勒,这儿也是弥勒,那为什么两者模样差异却那么大呢?这呀,就是中国我文化整容,可是比韩国的整容都还厉害吧!其实,弥勒最早传入中国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通俗点儿说乐山大佛呢,是资格的进口货,保留了最初的印度白种人的模样。而在这儿呢,则是经过中国的文化整容过后所形成的了。(通过对游客整个行程过程中所遇到的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弥勒造像的对比,可以非常清楚的记住两者的不同,同时又能巩固游客的已有的忘记。此处运用到了类比法。)好了哈,朋友们,说了台前之人,不说幕后英雄,那是我们做人不厚道。一个寺庙的安宁可少不了一个人物。是谁呢?(抛砖引玉,引人入胜)他呀,就是韦驮。大家看,韦驮长手里的家伙,当然点应称它叫什么法器。它呀,就是金刚降魔杵。这玩艺儿可别小看,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超级警棍,专打魔驱鬼!二是表明寺院的级别。它的位置摆放是有讲究的,如果杵尖指天则表明这个寺院是皇家寺院。果指地呢,则表明它是一座一般的民间寺院。虽然这是搞笑的说法,但是从侧面也说明跳出三界之外的寺院也是有富有穷的。这要做到众生平等,还真是不容易。佛做不到,人自然更有难度!(这里运用到虚实结合的方法)各位游客,请看韦驮长面前的这是什么花,不知道吧!她呀,叫昙花。由此呀,还演绎出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悲情之事。昙花呢,原本是天上的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每天都灿烂。最不可思议的是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当然,故事发展到这里呢,一定会有人棒打鸳鸯。果然,后来这件事情让玉皇大帝给知道了,于是大发雷霆。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不仅如此,还把昙花变成一年只能开一次的昙花,当然也不让她和情郎相见。还把这个给野花浇水除草的年轻人送去灵山出家,赐名韦驮,经图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很多年后,韦驮果真忘记了花神,只是潜心习佛。而花神却怎么也没有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年轻人。她知道,韦驮在每年的暮春时分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于是她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聚集了整整一年的灵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驮能够记起她,能够看她一眼。但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驮始终没有想起她。这也就是昙花一现,只为韦驮,因此呢,昙花也叫做韦驮花。(这里运用到虚实结合、故事讲解法等。生动的展现了弥勒殿后为何如此供奉。游客也能通过这种方法印象深刻。)[重写。结合报国寺的讲解内容和相关的讲解方法来论述,不要空泛的来谈,也不要讲什么神话故事,这是写论文不是写导游词。]





而在众多僧侣及大多数的统治者的推崇之下,佛教与产之中国本土的儒学、道教学说等相结合发展成为我们现今且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讲解佛教文化时往往不能将佛教知识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两者相融合。基于以上文化背景及现今峨眉山报国寺讲解时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在对峨眉山报国寺佛教文化讲解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把握好佛教文化之中与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相通的地方,注意两者的共通性。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佛教兴盛时期很多诗词,绘画及雕塑等都与佛教有重要的联系。因而在通过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等这些佛教副产品的禅意的解说及研究,再通过结合相应的佛教教理,教仪等方面的研究就可以更容易地将佛教与中华文化联系到一起。此外,中国佛教文化的光彩往往通过园林、书法、建筑、诗词、音乐等将禅意融入其中。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对于意境的追求。因而多多了解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也能更好地表达佛教文化传达给大众的佛教教理。因而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之中将佛教文化准确而艺术的传递给游客。将普通的讲解提升为极具感染力的解说。
纵观中外佛教,无论是海外的佛教还是中国佛教,信仰均是佛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最为本质的东西,它包括外在信仰及内在信仰两方面。“佛教内在信仰的核心,特别是中国佛教,是因果报应的思想。众善奉行,诸恶莫作,都是说因果报应这个思想。成佛、六道轮回,也都是在说因果报应”。【2】因果报应不光作为整个佛教的基石而存在,经在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已经深深根植于所有中国人的深层意识里,无论这些人是信奉佛教还是不信奉佛教。因而即使是到了现在,它依然深刻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果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有是因必有是果,有是果必有是因,只要具备相应的缘,一个因就必会产生相应的果,即:“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到时,果报还自受”。【3】“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4】
对于佛教文化的内涵方面来说,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哲学理念、哲学观念。前面所提到的方立天先生认为在佛教的哲学观念方面包括六个范畴: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和解脱。虽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哲学意味上的因果,但两者是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的。因果起于缘起,最为重要的是十二缘起,也就是业感缘起。在佛教的缘起理论上来说,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生死相续,正是由业力的作用而招感善恶果报。因果报应又衍生出平等、中道、

慈悲和解脱等内容。而解脱正是佛教所宣传因果报应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第三个方面的内涵就是伦理道德,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去恶从善、平等慈悲、自觉觉他等三准则。纵观佛教典籍,我们发现,在佛教的教理、教义、戒律中均含有非常丰富的伦理道德内容。从中国的佛教发展史来看,自魏晋之后,它和儒家的伦理道德一起规范着中国近两千年的偷道德生活。
第四个方面就是文学艺术。佛教经典的文学内涵、佛教偈颂等对于中国诗歌诗词、绘画、建筑、文学理论等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而由佛教发展而来的讲唱、佛教的梵呗和音乐、佛教的建筑建筑风格、造像艺术等等。均是我们中国艺术殿堂中的宝贵财富。
第五个方面的内涵则是民风民俗,佛教发展历史久远,仅仅在中国的发展就已历两千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佛教文化与中华文明两相融合,相互涵化整合。佛教的许多宗教活动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各地的民风民俗之中;更有甚者,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宗教色彩。如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七月十五祭祖、腊月初八腊八节等节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了。还有在一些地方的庙会、放生、素食等均是已经融入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之中。【5】




2.报国寺旅游资源的概述
2.1报国寺的历史沿革
峨眉山大大小小的寺庙共有28个,而最为出名的有三座,它们分别是位于低山区的报国寺,位于中山区的万年寺以及位于高山区的华藏寺。在这里要介绍的就是位于低山区的报国寺。它是峨眉山的入山第一寺,是佛教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的地方。来到报国寺的门口,入眼便是“报国寺”三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的。报国寺其名最早为“会宗堂”明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15年),由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边的虎头山之下,其意取自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所以佛教就供奉的不是普贤菩萨;道教的则是广成子,这不仅是因为他是李老君的化身,其实更多是因为他还在峨眉山授过道;而儒教的代表则是楚狂,楚狂名接舆,他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就干脆隐居在峨眉山了。会宗堂的建立,正好反映了明、清两代时期儒、释、道所有过的那一段融洽的历史。清初时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经由行僧闻达重修。康熙四十二年时(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

僧广惠扩建。解放后多次维修,在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了。
2.2报国寺的佛教资源概述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如气候、生物、宇宙等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等的组合。人文旅游资源则是如文物古迹、古代现代的建筑成就、科技、绘画、书法等古今中外人类活动、文化艺术及科技创造的载体和轨迹。当然,峨眉山报国寺佛教文化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寺院,指供奉神佛的庙宇,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自北魏起,寺院建筑就在中国建筑史上崭露头角。中国佛寺从一开始就将中国传递文化所固有的祭祀祖先、天地等目地融入其寺院建筑之中。因而有着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特征:平面方形,南北中轴布局,对称稳重。隋唐以前的佛寺习称“浮屠祠”。禅宗兴起后,则提倡“伽蓝七殿”制。它们是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中国寺院建筑与宫殿类似,讲究中轴对称,布局庄严浑厚,主次分明,升降有致。
现今寺院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法堂、藏经阁等组成。
峨眉山报国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当中的宗教旅游资源。最主要的就是报国寺的四大殿。它们分别是: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不是佛。有说法说在释迦牟尼佛涅盘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大施恩德,广度众生。所以也将其称为“未来佛”。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取为唯大唯雄之意。殿里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的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他手持书检,是智慧的化身,是众菩萨之首,也是释迦牟尼的二弟子。而在释迦牟尼的右边的则是手持如意的普贤,普贤俗称大行愿望王,能实现众生一切未了的心愿。他在中国佛教中的涵义是平安和健康。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更是峨眉山的主人。
第三殿为七佛殿。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这七尊佛“采用的是脱纱塑造”的塑造工艺。也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
第四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即普遍贤善的意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也就将他供于最后一殿。
这是峨眉山报国寺最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在峨眉山报国寺中所占的地位也

是最高的。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亭有池,花木珍贵。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走出弥勒殿,在其前方,左边有建于1993年的钟楼,法物流通处等,右边则是鼓楼和茶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