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所研究的环境通常指(自然)环境。

2.环境问题按照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自然力)引起的,称为原生环境问题;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称为人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所要考虑的主要是(人为)环境问题。

3.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 (发展不协调)所引起的问题。

4. 骨痛病是由于人通过食用含有被(镉)污染的植物果实而导致的,水俣病则是由于人食用富集有(甲基汞)

的鱼而导致的。

三、简答题

1. 简述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简述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水污染及其防治

一、名词解释

1.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水质指标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BOD 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5.COD 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6.TOD 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

7.TOC 指水中所有有机污染物中所含的碳量。

二、填空题

1. 造成水体的污染来源可分为(自然)和(人为)污染源两类。后者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三方面。

2.按照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方式不同,水体污染源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两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属于(点)污染源;而农业污水和地表径流则属于(面)污染源。

3.化学需氧量按照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高锰酸钾的称为(高锰酸盐指数);另一类使用重铬酸钾的称为(化学需氧量);前者适用(污染较轻或无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后者适用(污染较重)的水体。

4. 水体细菌污染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

5. 水体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高时使藻类和水生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出现在

近海海域称为(赤潮),发生在淡水水体中则称为(水华)。

6.重金属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按照物质运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和(生物)迁移三种类型。

7.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其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大类。其中

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

1. 简述工业废水的特点?

答:(1)悬浮物质含量高;(2)需氧量高;(3)pH值变化幅度大;(4)温度高;(5)易燃;(6)有害成分复杂。

2.简述水质指标的种类?

答:(1)悬浮物;(2)有机物含量;(3)pH值;(4)溶解氧(DO);(5)细菌污染指标;(6)有毒物质指标。

3.简述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面水划分为哪几类?

答: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以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简述水污染综合防治主要对策?

答:(1)按功能区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2)制定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4)制定乡镇企业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四、论述题

1.论述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类型、来源及危害?

答案要点:从污染水体中通常存在需氧有机物;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金属毒性物质;石油类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等五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入手展开论述。(详见教材75-89页)。

2. 结合流程图说明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

答案要点:污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流程简图,及相应文字表述回答该问题。(参考教材106页图4-3)

第三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干洁空气干燥清洁空气的简称,指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3.TSP 总悬浮颗粒物,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绝大多数小于100微米(μm)。

4.飘尘指粒径小于10微米(μm),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颗粒物质。

5.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6.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它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7.室内空气污染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而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

8.绿色材料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负荷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为“环境调和材料”。

二、填空题

1.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其恒定组分为(干洁空气);其可变组分为(水汽)和(悬浮微粒)。

2.通常把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km)作为大气层的厚度。

3.大气中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是(对流层);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发生场所。

4.大气中适合超音速飞机飞行的主要层次是(平流层);而对全球无线电通讯起主要作用的层次为(热成层)。

5.大气污染按污染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局部性;区域性;广域性;全球性)大气污染。

6.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存在状况,大气污染可分为(煤炭型;汽车尾气型。)两类。

7.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大气污染源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

8.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它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9. 依照除尘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四类。

10.湿法脱硫最常用的是(石灰-石膏)法。

11.干法脱硫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两种。

12.NO X废气治理技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还原法)三类。

13.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住(SO2)排放总量。

14.室内空气污染的特征为(累积性;长期性;多样性)。

15.室内污染源分为(化学性污染源;物理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三类。

16.室内污染的控制主要通过(避免引入污染源;污染源的处理;发展绿色建材)进行。

17.除人类活动影响外,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有两大重要因素即(通风和建材)。

三、简答题

1. 简述干洁空气的组成?

答:其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和二氧化碳,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分子);氖、氦、氪、氙、氢、臭氧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2.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答: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散逸层(外层)

3.简述对流层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答:(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度每增加100m,温度约下降0.65℃;(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有利于进入的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4.简述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分类?

答:(1)煤炭型大气污染;(2)石油型大气污染;(3)混合型大气污染;(4)特殊性大气污染。

5.简述按污染物的发生类型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答:(1)工业污染源;(2)农业污染源;(3)生活污染源;(4)交通污染源。

6. 简述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

答:(1)颗粒物;(2)含硫化合物;(3)碳氧化合物;(4)氮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含卤素化合物;(7)氧化剂。

7.简述中国酸雨的特点?

答:(1)以长江为界,南方酸雨多于北方;(2)我国酸雨属硫酸型;(3)降雨酸度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冬季雨水pH低,夏季pH高;(4)城区的酸雨比郊区严重。

8.城市绿化的环境效应有哪些?

答:(1)调节城市小气候、防风沙、滞尘、降低地面扬尘;(2)使空气增湿、降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可吸收有害气体和杀菌作用;(4)吸声降噪。

9.简述两控区划分的基本条件?

答:酸雨控制区的划分条件:(1)现状监测降水pH≦4.5;(2)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3)SO2排放量较大的区域。

SO2污染控制区的划分条件:(1)近年来环境空气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3)SO2排放量较大;(4)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

10.简述绿色建材的基本特征?

答:(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3)在产品配制和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含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产品具有多功能化;(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简述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方向?

答:(1)低毒、无毒、低污染的建筑材料;(2)无毒、无污染、无异味的壁纸;(3)抗菌卫生陶瓷和釉面砖;(4)绿色木质人造板材和绿色非人造板材;(5)绿色塑料门窗;(6)绿色管材;(7)绿色地面装饰材料;(8)不含尿素的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抗冻剂;(9)替代粘土砖的高科技环保墙体材料。

12.简述绿色建筑的“4R”特征?

答:(1)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2)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3)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

(4)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

13.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几点认识?

答:(1)装修不是室内空气污染的唯一来源;(2)甲醛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程度最重;(3)氡气的知识需要普及;(4)室内微生物及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5)不科学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不利于室内空气的净化;(6)找正规检测单位检测。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和危害?

答案要点: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

形成条件:(1)大气中存在NO2和碳氢化合物;(2)必须有充足的阳光,产生290—430nm的紫外线

辐射,使NO2光解;(3)地理气象条件,天空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层存在,或由于地形条件,导

致烟雾在地面附近积聚不散者,易于形成光化学烟雾。

危害:刺激人眼和上呼吸道,诱发各种炎症;影响植物生长,降低抵抗病虫害能力;使橡胶制品老化,染料褪色;对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尼龙制品造成损害。

2.论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答案要点:(1)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①集中供热②城市煤气化③普及民用型煤④积极开发清洁能源(4)综合防治汽车尾气①加强立法管理②技术措施 a 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减少铅污染(大力发展环保汽车) b 研究开发替代燃料(5)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6)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①强化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控②实施城市空气质量的周报或日报③大气污染气象预报及大气污染预报。(参考教材155-158页)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污染进入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超出土壤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物理化学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危害人类健康的现象。

2.土壤背景值是指土壤不受或少受人为污染的情况下,保持的化学成分的自然含量。

3.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4.土壤重金属污染只有当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程度,而表现出受毒害的症状或作物生长尚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重金属含量超标,造成对人畜的危害时,认为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5.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是指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存在形态的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富集和分散问题

二、填空题

1.在生态系统中,土壤除具有肥力外,还具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客观属性,如(土壤缓冲性;同化;净化)功能。

2.土壤污染的主要发生途径有(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

3.土壤净化主要指(生物)和(化学)的降解作用。

4.土壤环境容量等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与(土壤背景值)的差值,单位(mg/kg)。

5.土壤污染物最突出又难降解的有两类,一是(重金属),二是(有机合成农药)。

6.受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来源,主要是由(“三废”)的排放所致。

7.化肥引起农产品的污染主要是蔬菜的(硝酸盐)污染,是(肥料氮)过量施用的结果;受硝酸盐污染的蔬菜主要是(叶菜类)和(根菜类)。

三、简答题

1.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

答:(1)隐蔽性和滞后性;(2)累积性;(3)不可逆转性;(4)难治理性;(5)间接有害性。

2.简述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答:(1)污水灌溉;(2)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3)空气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4)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3.简述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答:(1)化肥的重金属元素污染;(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化肥施用与水环境富营养化;(4)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

四、论述题

1论述控制化肥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要点:(1)调整肥料结构,减低化肥的使用量。肥料结构不平衡是造成肥效当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肥料使用情况,氮肥过多,缺磷少钾。合理的比例应该是N:P2O5:K2O=1:(0.4-0.6):(0.3-0.5)。(2)大力普及平衡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平衡施肥需在测土的基础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点施肥。它需要社会有良好的技术服务。(3)合理的有机无机肥结构。施有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还能补充土壤中的钾、磷和优质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4)科学的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

失。施肥技术不当,表现在轻底肥,重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当,是形成化肥损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施技术是避免化肥损失的关键。(5)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损失。灌溉技术的优劣与化肥流失关系很大。我国的灌溉技术以传统的地面漫灌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过渡。其中水的利用率与化肥的流失率高度相关,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惊人的。(6)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豆科作物固氮能力很强。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更多。另外,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能转化石灰性磷为有效磷,可活化和富集某些微量元素,对建立土壤养分库作用很大。

2.论述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

答案要点:(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①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③合理施用化学肥料。(2)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粘粒数量。分离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种,改善微生物土壤环境条件,增加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重要环节。(3)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剂,可改变重金属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一般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等。如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控制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耕作制度;旱改水可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客土、深翻。

第五章全球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温室气体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气体组分

二、填空题

1.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FC;N20;CH4)四种。控制全球变暖的关键问题是控制(大气中CO2

的含量)。

2.臭氧在大气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平流层15-35km)附近。

3.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CCL4;NO;溴氟烷烃;氟利昂)。

4.农业面临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三、简答题

1.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的影响?

答:(1)海平面上升;(2)气候变化;(3)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对全球人类的影响。

2.简述全球变暖控制对策?

答:主要是控制住大气中CO2的含量。具体可采取如下对策:

能源对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与氢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

绿色对策:植树造林。发达国家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主要责任。

3.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

答:(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致癌作用;损伤人体免疫系统;对眼的损伤。(2)对植物的影响:植物过多地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会有各种不良反应。(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浮游生物光合作用,降低水体自净能力。(4)其他影响:对气候影响;加剧环境污染;使材料加速破坏。

4.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特点:(1)总量很大,人均占有量很少。(2)分布极不均衡。

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用水浪费严重,加剧水资源短缺;(3)水污染减少了淡水资源;(4)盲目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5)河湖容量减少,环境功能下降。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答:特点:(1)山地面积大,耕地分布不均匀;(2)绝对量大,人均量少,耕地质量差;(3)农用土地比重小,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问题:(1)土地荒漠化;(2)水土流失;(3)土地盐渍化;(4)土壤污染;(5)耕地面积减少。

6.我国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答:(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2)我国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3)我国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比重;(4)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短缺局面。

7.我国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答:(1)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富矿少,贫矿多;(3)地区分布不平衡;(4)采矿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四、论述题

1.论述臭氧的作用及如何防止臭氧层破坏?

答案要点:作用:臭氧层中臭氧能够强烈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所以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照射,同时又对地球起保温作用。

防止臭氧层破坏对策:减少或停止向大气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是有效措施。

1987年签订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CFC及哈龙(Halon)二类中的8种物质进行了限控,并于1989年1月1日生效,1990年对《议定书》进行了修正。受控物质增加到6类几十种,把四氯化碳、三氯乙烷等都列为限控物质;规定发达国到2000年完全停止使用这些物质,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完全停止使用这些物质。在进行这样的限定后,预计到2050年北极臭氧减少速率低于现在,而到2100年以后,南极臭氧洞将消失。

我国1991年加入修正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按照有关国际规定,我国应在1999年将CFC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都冻结在1995-1997年的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到2010年将CFC和哈龙类等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减少到零。为了履行国际公约,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和《中国淘汰哈龙战略》,并已进入实施阶段。发布了禁止新建生产、使用ODS设施的通知,履行了《议定书》的规定。

此外,积极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及替代技术开发与研究工作也是有效解决途径。如水清洗技术和氨制冷技术。使用传统环境管理措施,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使用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志等。

第六章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

一、名词解释

1.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清洁生产审计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

3.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是对一种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废弃分解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并找出改善的途径。

4.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二、填空题

1. 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

2.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是(企业)。

3.清洁生产审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定出企业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地方和做法);二是(提出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4.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三个方面。

5.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分为4个步骤,即(目标设定;生命周期盘查;影响分析;改善评价)。

6.绿色食品的特征是(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7.绿色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

8.(绿色食品标准建设)是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和质量监控的技术基础。

9. 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10.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三、简答题

1. 简述清洁生产定义的内涵?

答:对生产过程,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2.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答:(1)它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工业产品生产从设计开始,到产品使用至最终处置,给予了全过程的考虑和要求。

(2)它不仅对生产,而且对服务也要求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3)它对工业废弃物实行费用有效的源削减,一改传统的不顾费用有效的思想和单一末端控制的办法。

(4)它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末端处理相比,成为受到企业欢迎的新事物;

(5)它着眼于全球环境的彻底保护,为全人类共建一个清洁的地球带来了希望。

3.从企业层次来说,实行清洁生产需做哪几方面工作?

答:(1)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2)制定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计划;(3)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4)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5)进行产品生态再设计;(6)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

4.简述清洁生产的审计思路?

.答:判明废弃物的产生地方,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原因,提出方案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原因。

5.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对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要考虑哪些环节?

答:(1)原辅材料和能源;(2)技术工艺;(3)设备;(4)过程控制;(5)产品;(6)废弃物;(7)管理;(8)员工。

6.简述产品包装的4R战略?

答:减少使用包装材料(Reduction);回收(Reclaim);复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7.绿色食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8.简述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

答:(1)是进行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2)是进行绿色食品生产活动的技术、行为规范;(3)是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绿色食品生产水平的指导性技术文件;(4)是维护绿色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技术和法律依据;(5)是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产品出口创汇的技术目标依据。

9.简述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构成内容?

答:(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5)绿色食品贮藏、运输标准;(6)绿色食品其他相关标准。

10.简述绿色食品种植业关键生产技术?

答:(1)种苗选择;(2)外源物质处理;(3)提倡在农业系统内实行轮作、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和其他轮作套种模式;(4)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5)作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a.生物防治技术;b.农业防治技术;c.物理及机械防治技术。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步骤?

答案要点:结合以下要点进行论述:(1)筹划和组织;主要是进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2)预评估;主要是选择审计重点和制定清洁生产目标。(3)评估;主要建立审计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物产生原因分析。(4)方案的产生和筛选;主要是针对废弃物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5)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阶段(4)筛选出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6)方案实施;实施方案并分析、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报告。

2.论述黑龙江省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具有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答案要点:(参照教材232-234页)

可从我省具有的地域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光、温、水、土、气、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生物有机肥源等)、政府发展绿色食品政策和导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七章生态学原理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3.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4.营养级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5.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

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叫生态平衡。

7.生态农业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二、填空题

1.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三种类型。

2. 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主要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方面。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都包括4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一般地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5.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6.在氮循环中,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分别是(高能固氮;工业固氮;生物固氮)。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

8.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动态的平衡,主要是由于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9.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有(物种改变引起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三种情况。

三、简答题

1.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1)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2)具有自动调节能力;(3)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2.简述生态学规律?

答:(1)相互制约与相互依赖的规律;(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的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3.简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答:(1)多样性;(2)综合性;(3)生产效率高;(4)稳定性;(5)持续性;(6)生态性(低耗、高效、少污)。

4.简述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答:(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2)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5.简述生态农业系统的类型和模式?

答:(1)生物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系统;(2)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3)生物相克避害的生态农业系统;(4)主要因子调控的生态农业系统;(5)区域整体规划的生态农业系统。

6.简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1)树立生态学观点,管理和保护环境;(2)阐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3)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消除环境污染;(4)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为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6)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7)在污染物净化中的应用;(8)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生态农业的建设内容?

答案要点:(1)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管理需要全民的参与,要求增强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试验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推广,目前试验范围已从生态农业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试验点已达数百个。(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集约经营、多业结合,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研究制定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产业政策;根据不同地域和自然资源组合特点,发展多种类型的可持续农业,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区开展大面积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3)提高粮食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建立高效的食物安全监测预报系统,包括对环境污染状况、食物环境质量和卫生品质的监测;建立各级食物生产基地,提高食物环境质量,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物安全。(4)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合理利用与增值自然资源;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循环转化;开发农村能源。(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污染,扭转生态恶化;建立农业环境自净体系。

2.论述生态农业的几种实用技术?

答案要点:(1)生态工程技术:a.农业的立体种植、养殖技术,b.食物链结构的工程技术;(2)能源开发技术:a.沼气的产生及利用技术,b.太阳能利用技术;(3)小流域综合管理技术:a.水土流失治理技术,b.小流域综合利用技术;(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6)农业生产资料的生态化改造技术:a.控释肥料,b.新型农药;c.降解地膜。

第八章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一、简答题

1.简述ISO14000系列标准之间的关系?

答:(1)按标准的性质区分:①基础标准子系统:环境管理方面的术语和定义。②基本标准子系统: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③技术支持系统:环境审核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和生命周期评价标准。

(2)按标准的功能区分:①评估组织的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②评估产品的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

2. 简述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答:(1)标准的自愿性;(2)标准的灵活性;(3)标准的广泛适用性;(4)标准的预防性。

3.简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答:(1)环境方针;(2)规划(策划);(3)实施与运行;(4)检查和纠正措施;(5)管理评审。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问答题: 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生态破坏 D大气环境污染 E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管理 F生物多样性危机 G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 H海洋污染 2、请说明好氧生物处理的作用机制 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H是以O为受H体,如C6H12O6 + 6 O2=6 CO2 + 6 H2O +2880KJ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最终产物是能量较低的CO2和H20,故释放能量多,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 3、请说明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 厌氧:是指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为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 5、写出生物法脱氮方法与流程,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生物法脱氮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转盘、接触曝气法),而以活性污泥法使用较多 脱氮菌在脱氮过程中必须有能量的供给,也要有供氢体(H2-donor) 的存在。 其流程为:见复习题 6、简述好氧法与厌氧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 好氧: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废水有机污染物稳定化,释放能量高,代谢速度快,产物稳定。缺点:对含有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由于要供给足够的O2较困难,需耗用大量稀释水,处理成本高。 厌氧法的主要特点:(1)应用范围广(2)能耗低(3)负荷高(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6)有杀菌作用(7)污泥易贮存 缺点:(a)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因而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时间比好氧设备长; (b)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 (c)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d)厌氧过程会产生气味对空气有污染 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1 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 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7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8多级活性污泥法系统 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0深井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系统 11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2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9、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1、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 2、有机负荷高 3、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

(2014版)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社会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二、选择 D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 将来怎么样。 (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 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 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B 2、B 3、B 4、A 5、C 6、B 7、B 8、C 二、填空 1、指导与被指导 2、圣西门 3、整合 4、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5、托夫勒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A 11、ABCD 12、C 13、D 二、填空 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讨论内容:如何认识社会 讨论主题:如何认识社会?要求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方式和途径,得出应该从哪些角度认识社会。(要求条理清晰,字数不低于800字。) 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答:1、社学学中的“社会” 社会的涵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2、社会的类型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3、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先生为基础将社会分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4、具体社会的类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还有因兴趣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等。 5、社会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表现于宏观社会和具体社会之差异,还表现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复杂性,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相比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是由组成社会的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变动性,社会是变动不居的,这种变动性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制度的翻新,也表现为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乃至于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变化。(要结合实际) 社会学概论作业2 讨论主题: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

环保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黄 河 水 污 然 与 治 理 园艺学院 设计091班 18号 岳耀衡

黄河水污染与治理 摘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黄河水污染防治措施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 黄河上游有三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三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三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190.1千米),它比玛曲(171.5千米)长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五千六百六十四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目前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5亿~156亿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兰州、银川、包头、新乡、开封正在饱受水污染之苦。农村的不少地方出现了用黄河水浇地,作物减产、烧死庄稼的事件。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主要是通过处理黄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应饮用水。然而,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 煤炭的深度开采、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城市废水污水、水土流失严重……所有这些都威胁着我们的母亲河,如不及时进行综合治理,势必会影响沿黄河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正饱受前所未有的侵害。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谁污染谁治理”是企业对其污染应承担的责任,然而这些企业一旦破产或关闭,其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由谁承担就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生态环保概论》题库

《生态环保概论》题库 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规定,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农村环境是接近环绕城乡居民区的半自然环境。√ 3. 农业环境是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4.农村环境与农业环境在概念上不可相互替代。× 5.农业环境带有更多自然属性,而农村环境带有更多的社会属性。√ 6.城市环境具有高度人工化的特征。√ 7.生态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引起的。√ 8.现代城市环境问题的特征是由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 9.解决传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更大更难。× 10.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11.人类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自然环境。× 12.生态危机表现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并最终威胁人的生产与发展。√ 13.人口越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14.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消耗程度较高。√ 15.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水质变化。× 16.核聚变能属于非耗竭性能源。× 17.煤炭在开采、加工、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空气污染。√ 18.水电本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不会带来环境问题。√ 19.生物质能的消耗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 20.生物质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生态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为应用。√ 22.生态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是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领域。√ 23.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 2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称为次级生产。× 2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产过程是进行动物性生产的前提。√ 2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紧密联系、同时进行的。√ 27.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导致大气储存中二氧化碳增加和温室效应,是信息传递失真的表现。× 28.生物可以通过营养交换的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送到两一个种群。√ 29.生态系统平衡是静态平衡,而不是动态平衡。× 30.在外来干扰下,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3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塑造自然。× 32.多数的病虫害、地震、旱灾是完全自然发生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3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与发展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了。× 34.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构成的综合体。√ 35.在现代社会,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常常被低估,因而生物资源的价格极不合理。√ 36.相当多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重要的药材,具有重大价值。√ 37.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灭绝速率不断加快,是自然灭绝速递的1000倍。√ 38.生物评价的主流方向是对人以外的生命系统做定量化表征并给予等级评价。√ 39.生物治理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过程。生物治理指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过程。× 40.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加强生物治理,其次要保护生物净化。× 41.目前的生物治理重点开展的是水体污染的生物治理。√ 42.现行病虫害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几乎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43.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4.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基本规律建立的农业生产方式。√ 45.生态工业的目的是使废弃物完全能被自然界动植物所分解、吸收或利用,促使整个系统的最优化。√ 46.对流层有时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条件,有时又会形成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条件。√ 47.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平流层中聚集。× 48.臭氧层被消蚀成洞,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49.中间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通讯极为重要。× 50.大气中的悬浮颗粒有大致稳定的构成。× 51.干洁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比例,在地球表面各地几乎是不变的。√ 52.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造成高浓度污染。√ 53.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空气对流很少阻碍,能稀释大气中的污染物。× 54.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城市郊区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可由低层吹向市区,使市区污染物浓度升高。√ 55.在背风侧污染物会被下沉气流带至地面,或在回流区内回旋积累,无法扩散出去,容易造成高浓度污染。√ 56.海陆风的环状气流不能把污染物完全输送、扩散出去,当海陆风转换时,原来被陆风带走的污染物会被海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 57.催化方法净化效率较高,净化效率受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小,但价格较高。√ 58.水体污染是指外来水源的污染物排入了水体中。×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最新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满分答案

2017社会学概论-任务4 (100分!) 、单项选择题(1/32)、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2分) A、绝对贫穷 * B、相对贫穷 C、短期贫穷 D长期贫穷 (2/32)、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中的观点。(2分)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超越浪费的时代》 * D《增长的极限》 A、贝尔 (3/32)、“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2分)

B、弗兰克 C、达伦道夫 D奈斯比特 (4/32)、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2 分)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政府的足够重视 * D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5/32)、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2分) A、社会趋同论 * B、依附理论 C、“后工业社会”论 D全球发展理论 (6/32)、社会保险属于()。(2分)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人身、人寿保险 *D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7/32)、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状态(2分) A、相对贫穷 B、个案贫穷 C、短期贫穷 *D长期贫穷(8/32)、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2分) 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 C、就业 D隐性失业 (9/32)、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的西方社会。(2分)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答案《、名词解释一1、社会学是一门 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2、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 3、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4、社会化: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代沟:所谓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沟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6、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7、社会规范:是在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的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8、社会群体:广义上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形成的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共同体;狭义上指通过直接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类群体。 9、社会不平等: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满足程度上的差异性。 10、社区发展:指通过建设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11、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一切行为。 12、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集合行为中,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3、拟剧论:是社会学家戈夫曼采取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的理论。 14、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15、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指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种种社会变动现象。社会学家把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渐进的、突发的社会变动过程与结果都称作社会变迁。 16、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为的重要结构框架。. 17、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者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18、本原的社会制度:指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突发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一词源于 中国

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 生物功能 抚育和赡养功能 休息和娱乐功能 以下属于次级社会群体的是 机关 政党 军队 学校 根据互动的性质,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适应 模仿 同化 暗示 以家庭亲属关系为标准,家庭可以分为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扩大家庭 联合家庭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下列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 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正确 角色丛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错误 。 正确 业学会和期刊,都是出现在美国。

正确 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 错误 次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错误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众性的活动。正确 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 正确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正确 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化工环保概论试题

更多资料请访问.(.....) 一、名词解释: 环境,环境问题、温室气体,世界环境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一级处理,三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催化法,冷凝法,烟气脱硫技术,压实,破碎,污泥化学调理,清洁生产,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 二、填空 1、根据环境的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从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的。可分为三种类型,消耗型、污染型、破坏型。 3、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所以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4、1989年12月26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6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5、1973年8月5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我国的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6、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三建设、三同时、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及效益的统一)。 7、我国环境污染的特征超前性、广泛性。 8、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七种类型。两级为国家和地方。七种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仪器设备标准、报警标准。 9、天然雨水的PH为5.6。形成酸雨的两种主要物质是人为排放的SO2和NO x。在人口问题中首先是人口剧增,其次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调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消失等。

2016年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D、心理上的紧张 (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 ?A、阶级性 ?B、自然约束性 ?C、客观现实性 ?D、社会制约性 (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 ?A、严复 ?B、陈千秋 ?C、康有为 ?D、梁启操 (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2分)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缘关系 (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 ?A、社会发展 ?B、人的需要 ?C、个人发展 ?D、组织生存 (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 ?A、主观因素 ?B、社会因素 ?C、客观条件 ?D、自然环境 (1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12/32)、()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分)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C、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13/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 (2分)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4/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15/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冲突 ?D、角色中断 (16/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2分) ?A、安全的 ?B、自我实现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17/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2分) ?A、米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