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疱性皮肤病的基本皮损是:

A 丘疹

B 水疱

C 脓疱

D 结节

2. 以下大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于表皮内的是:

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B 大疱性类天疱疮

C 妊娠疱疹

D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主要是以下哪种类型: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4.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自身抗体主要针对:

A 基底膜带

B 桥粒

C 半桥粒

D 真皮胶原纤维

5.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6.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病情最轻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7. 增殖型天疱疮是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的良性型: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8. 增殖型天疱疮的好发部位为:

A 头面部

B 躯干

C 四肢远端

D 皱褶部位

9. 以下可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增殖型天疱疮

C 红斑型天疱疮

D 疱疹样天疱疮

10. 副肿瘤型天疱疮易并发的肿瘤是:

A 基底细胞癌

B 淋巴瘤

C 黑素瘤

D 鳞状细胞癌

11. 天疱疮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是:

A 角化不全

B 表皮萎缩

C 棘层松解

D 真皮炎症细胞浸润

12. 落叶型天疱疮的病变位于:

A 基底层上方

B 基底膜带

C 基底膜带下方

D 棘层上部或颗粒层

13. 天疱疮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自身抗体阳性率为: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14. 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是:

A 糖皮质激素

B 免疫抑制剂

C 抗生素

D 干扰素

15. 治疗天疱疮的首选糖皮质激素种类是:

A 氟美松

B 泼尼松

C 地塞米松

D 氢化可的松

16. 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剂量要根据天疱疮类型、皮损范围、有无粘膜损害等因素确定

B 可联用免疫抑制剂

C 应及早应用,初始剂量应足够以尽快控制病情

D 临床有效后立即减药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7. 以下天疱疮中具有显著瘙痒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药物诱导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副肿瘤型天疱疮

18.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好发人群为:

A 儿童

B 成年人

C 中老年人

D 妊娠妇女

19.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累及口腔粘膜的占:

A 5%~10%

B 10%~35%

C 30%~70%

D 70%~90%

20. 以下关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典型皮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

B 紧张性大疱

C 尼氏征阳性

D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风团等非特异性皮损

21. 大疱性类天疱疮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是:

A 棘层松解

B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C 表皮内水疱

D 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22.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自身抗体结合于:

A 角质形成细胞间

B 盐裂皮肤表皮侧

C 盐裂皮肤真皮侧

D 真皮血管周围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是:

A 天疱疮

B 瘢痕性类天疱疮

C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 肠病性肢端皮炎

2. 以下属于天疱疮临床类型的有: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药物诱导型天疱疮

D 副肿瘤型天疱疮

3. 寻常型天疱疮的皮损可发生于:

A 口腔

B 胸背部

C 头颈部

D 臀部

4. 以下关于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有:

A 多累及儿童和青少年

B 60%患者初发损害在口腔粘膜

C 典型皮损为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

D 在天疱疮中预后最好

5. 寻常型天疱疮的死亡原因有:

A 感染

B 多脏器衰竭

C 低蛋白血症

D 恶性肿瘤

6. 增殖型天疱疮与寻常型天疱疮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A 较少见

B 多累及免疫力较低的年轻人

C 口腔粘膜损害出现较迟

D 典型皮损为糜烂基础上的乳头状肉芽增殖

7. 落叶型天疱疮与寻常型天疱疮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A 多累及免疫力较低的年轻人

B 水疱位置更为表浅

C 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D 疱壁更薄,更易破裂

8. 常见引起药物诱导型天疱疮的药物有:

A D-青霉胺

B 巯甲丙脯酸

C 炎痛喜康

D 头孢三嗪

9. 以下不是疱疹样天疱疮临床特点的是:

A 好发于妊娠妇女

B 皮损多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

C 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D 自觉瘙痒

10. 天疱疮皮损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沉积于角质形成细胞间的物质种类有:

A IgG

B IgA

C IgM

D C3

11. 天疱疮的诊断标准有:

A 典型临床表现

B 病原微生物培养与鉴定

C 组织病理学

D 免疫病理

12. 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用主要作用是:

A 降低治疗费用

B 提高疗效

C 减少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D 用于病情较重患者或激素抵抗患者

13.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自身抗原有:

A BPAG1

B BPAG2

C 整合素

D 桥粒斑蛋白

二、名词解释

1. 尼氏征(Nikolsky’s sign)

2. 棘层松解细胞

二、问答题

1. 简述大疱性皮肤病的分类。

2. 试述天疱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简述天疱疮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

4. 简述天疱疮的诊断依据。

5. 试述天疱疮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

6. 简述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

7. 简述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B

4. B

5. A

6. D

7. A

8. D

9. C 10. B 11. C 12. D 13. D 14. A 15. B 16. D 17. C 18. C 19. B 20. C 21. C 2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CD

3. ABC

4. BC

5. ABC

6. ABCD

7. BD

8. ABC

9. AC 10. ABCD 11. ACD 12. BCD 13. AB

二、名词解释

1. 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性水疱(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本征阳性时可出现4种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

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2. 棘层松解细胞:天疱疮基本病理变化为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和水疱,疱腔内有棘层松解细胞,较正常棘细胞大,圆形,胞质呈均匀嗜碱性,核大而深染,核周有浅蓝色晕,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二、问答题

1.

大疱性皮肤病的分类如下:

自身免疫性遗传性其他

表皮内天疱疮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型药疹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急性接触性皮炎

表皮下大疱性类天疱疮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多形红斑

瘢痕性类天疱疮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肠病性肢端皮炎

疱疹样皮炎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妊娠疱疹

2.

天疱疮是表皮细胞间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各型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抗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抗体(也称天疱疮抗体),且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平行,其中寻常型天疱疮的抗原主要是桥粒芯糖蛋白3(Dsg3),落叶型天疱疮的抗原主要为桥粒芯糖蛋白1(Dsg1)。

天疱疮抗体与天疱疮抗原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激活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导致细胞间连接结构水解,从而引起表皮棘层细胞互相分离、棘层松解及表皮内水疱形成。

3.

(1)寻常型天疱疮:最常见,多见于中年人;常发于口腔、胸、背、头颈部,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约60%患者初发损害在口腔粘膜,表现为水疱和糜烂,4~6个月后才发生皮肤损害;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的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的浆液性大疱,疱壁薄,尼氏征阳性,易破溃形成糜烂面,渗液较多;预后在天疱疮中最差,死亡原因多为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后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及多脏器衰竭,也可因病情持续发展导致大量体液丢失、低蛋白血症、恶液质而危及生命。

(2)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良性型,较少见;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年轻人;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口腔粘膜损害出现较迟;皮损最初为薄壁的水疱,尼氏征阳性,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边缘常有新生水疱,使皮损面积逐渐扩大,皱褶部位易继发细菌及念珠菌感染,常有臭味,陈旧皮损表面略干燥,呈乳头瘤状;病程慢性,预后较好。(3)落叶型天疱疮: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粘膜受累少见,即使发生也较轻微;水疱常发生于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阳性,疱壁更薄,更易破裂,在浅表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疏松的剥脱表皮、痂和鳞屑,如落叶状;病情较轻,偶可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4)红斑型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良性型,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下肢和粘膜很少累及;早期皮损类似红斑狼疮的蝶形红斑,水疱常不明显,后于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浅表性水疱,尼氏征阳性,壁薄易破,形成轻度渗出、鳞屑和结痂;病情发展缓慢,水疱时愈时发,日晒后可加重,偶可转化为落叶型天疱疮。

(5)特殊类型天疱疮:药物诱导型天疱疮多在用药数月后发生,易由D-青霉胺、巯甲丙脯酸等含有硫氢基团的药物诱发;副肿瘤性天疱疮多为来源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情较重,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性较差;IgA型天疱疮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为红斑基础上的瘙痒性水疱或脓疱,尼氏征多阴性,棘细胞间沉积的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检测到的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抗体类型均为IgA型;疱疹样天疱疮好发于中老年人,常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发生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略隆起,表面可出现紧张性水疱或丘疱疹,尼氏征阴性,瘙痒明显。

4.

(1)典型临床表现:皮肤发生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易破裂形成不易愈合的糜烂,常伴口腔粘膜糜烂。

(2)组织病理:显示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和水疱,疱腔内有棘层松解细胞。

(3)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IgA、IgM或C3在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内呈网状沉积,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沉积在棘层中下方,落叶型天疱疮主要沉积在棘层上方甚至颗粒层。

(4)间接免疫荧光:显示80%~90%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

5.

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早应用,初始剂量应足够,以尽快控制病情。常用泼尼松、泼尼松龙口服或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静滴,用量与给药方法应根据天疱疮类型、皮损范围、有无粘膜损害等确定,一般来说寻常型、增殖型用量较大而落叶型、红斑型较小。

以泼尼松计算,一般皮损累及面积小于体表面积10%的轻症患者给予30~40mg/d,累及体表面积30%的中度病情患者给予60~80mg/d,累及超过体表面积50%以上的重症患者给予80~100mg/d甚至更大剂量。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3~5天后仍有新疱出现应酌情增加原剂量的1/3~1/2,直至无新发皮损出现,且原有皮损开始消退,维持1~2周后逐渐减量,每次可减总量的1/6~1/10,至30mg/d左右时可采用每天或隔天1次口服,维持量一般为5~15mg/d。

皮损广泛或病情严重患者口服大剂量激素(一般需要泼尼松100~200mg/d)有困难时,可静脉滴注相应剂量氢化可的松或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少数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滴度天疱疮自身抗体,对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无反应,可采用冲击疗法,用甲基泼尼松龙1g/d静滴,连用3~5天后改服泼尼松40mg/d。

6.

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腋窝和腹股沟,约10%~35%患者累及口腔粘膜,出现水疱或糜烂;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的、呈半球状的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直径1~2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尼氏征阴性,疱壁较厚不易破,破溃后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患者开始表现为非特异性皮损(如风团样、湿疹皮炎样或浮肿性红斑);本病进展缓慢,如不予治疗,数月至数年后可自发性消退或加重,但预后好于天疱疮;死亡原因为机体消耗性衰竭和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后引起的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7.

(1)典型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壁紧张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形成的糜烂较易愈合。

(2)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下水疱,水疱为单房性,疱顶多为正常皮肤,疱腔内有嗜酸性粒细胞,电镜下可见水疱发生在基底膜带的胞膜层或透明层。

(3)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偶见IgM、IgA沉积。

(4)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结合表皮侧。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与预后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与预后 *导读:1例严重的BP患者,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未能控制病情,后辅助以麦考酚酯(MMF)治疗后病情获得控制,另外氨苯砜、四环素或并用烟酰胺、米诺环素及血浆置换疗法等,对BP均有一定疗效,至于它们能否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尚需做进一步研究证实。…… 与天疱疮相比,BP即使不治疗其病程也往往有自限性,甚至在糖皮质激素用于BP以前其预后也相当良好。大约有一半治疗患者在2 5~6年内缓解,个别患者可持续10年或更长,但仍有部分老年患者(65岁)死于BP本病。多数文献指出,中大剂量糖皮质类固醇疗法会明显增加治疗后(尤其是第1年内)的死亡率,即使合用其它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此外,有高达24%的B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和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曾有推荐低剂量甲氨蝶呤(MTX,每周5~10mg)与口服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老年BP,1个月内同样能控制病情,且患者可以接受或较好耐受MTX的毒副反应。更有学者单用低剂量MTX间歇治疗老年BP,方法是:初始剂量每周5mg,疗效不佳者可每周增加2 5mg,至最大量每周12 5mg,结果11例70岁以上老年泛发性BP的病情均获得明显缓解并控制,其中7例在24个月内均完全缓解并停药。此两种疗法对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值得进一步观察。为避免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Joly等试图对老年BP

患者局部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可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他们对341例BP患者做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依皮损的广泛程度将患者分为病情严重组和病情较轻组,每组又被随机分为:①局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40g/d两组用量同)和②口服泼尼松组(严重组每日1 0mg/kg,较轻组每日0 5mg/kg)。结果在188例严重患者中,局部用药组的一年生存率为76%,3周病情控制率为9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系统用药组1年后生存率为58%,3周病情控制率为9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4%。而在病情较轻的患者中,两组在1年后生存率、3周控制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则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作者认为,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无论对严重患者,还是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在病情较轻的患者中,无论是疗效还是对预后的影响,局部用药均优于系统用药。Ahmed等应用静脉内免疫球蛋白成功治疗15例饱受传统免疫抑制疗法毒副反应之苦的BP患者。所有接受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单一治疗的患者中,病期、毒副反应、复发及其频率、对治疗的反应、住院次数及总天数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所有临床指标,均获得持续缓解和提高,治疗前后各参数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严重的BP患者,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未能控制病情,后辅助以麦考酚酯(MMF)治疗后病情获得控制,另外氨苯砜、四环素或并用烟酰胺、米诺环素及血浆置换疗法等,对BP均有一定疗效,至于它们能否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尚需做进一步研究证实。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2-10

大疱性皮肤病题库1- 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天疱疮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丙种球蛋白 B.糖皮质激素 C.环磷酰胺 D.血浆置换 E.免疫吸附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剂量根据类型、损害范围而定,寻常型可高些 B.治疗是否有效以有无新水疱出现为标准,如在1周内无明显的新水疱出现,则表示剂量足够 C.皮损消退后可立即停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D.在无新皮损出现、原有皮损开始好转后再维持1周以上即可逐渐减量 E.在皮损大多消退后可予小剂量泼尼松长期维持,直至停止治疗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增殖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8307497.html,)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寻常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问题: [单选,B1型题]符合红斑型天疱疮的是()。 A.好发于口腔、胸、背、头部 B.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周、鼻唇沟及四肢等部位 C.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 D.好发于头面、躯干上部与上肢等暴露或皮脂腺丰富部位 E.尼氏征阴性

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大疱性类天疱疮该怎么办

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大疱性类天疱疮该怎么 办 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 基本原则与天疱疮相似。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所需的皮质类固醇用量要小,一般为泼尼松40一60mg/d。水疱控制后2周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并长期服用,一般需服2年左右。不宜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如伴发糖尿病、结核病等的患者,可用氨苯砜(100一150mg/d)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甙,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治疗。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迈体弱,全身支持疗法也是很重要的。在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二、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首选治疗。由于本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且疾病过程相对良好,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低于寻常性天疱疮。一般为泼尼松40~80mg/d或等量的其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甲泼尼龙等,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2.免疫抑制剂可用硫唑嘌呤100~150mg/d或甲氨蝶呤25~50mg静脉每周1次,可与皮质激素联合或单独使用。 3.磺胺吡啶3.0~6.0g/d,氨苯砜50~150mg/d,亦有一定疗效。极少数病例用四环素500mg 3次/d,联合尼克胺500mg 3次/d。亦有一定疗效。 4.对于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引起患者免疫抑制导致的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 应保持高度警惕。 5.局部治疗与天疱疮基本相同。 三、预后 本病呈慢性过程,有复发和缓解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继发细菌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年龄愈大,预后相对较差。 大疱性类天疱疮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 1.中医疗法: 多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祛湿解表的药物。如地肤子、白鲜皮、防风、银花、连翘、蒲公英、紫地丁、黄柏、黄芩、栀子、丹皮、当归、生地、赤芍、甘草等煎汤口服。对正气不足与津液消耗等,可以用补气、养血、滋阴等药物。可选用清瘟败毒饮、清脾除湿饮。 二、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起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或增多,糜烂面鲜红,身热口渴,便

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08T12:48:59.4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石文丽 [导读] 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加上公众不良饮食习惯、生存压力增大等,大大增加了皮肤病病症发病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有18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相对较重转到上级医院进行继续治疗,有1例患者尚未痊愈,继续治疗观察中。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尽快改善患者的皮肤不良症状,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缩短治疗周期,全面提升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护理;效果分析;治愈 随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加上公众不良饮食习惯、生存压力增大等,大大增加了皮肤病病症发病率,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皮肤病患者由于皮肤不同程度地出现疼痒,影响正常生活。大疱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颜面、全身皮肤以及黏膜等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溃疡、结痂等情况,水疱破裂位置会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形,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肿,水疱融合成片状,大大增加了全身感染的可能性,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对于该病症常用的治疗方式是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从而逐渐改善临床症状。除了要强化基础治疗以外,综合护理也非常关键。本文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大疱性皮肤病,男性4例、女性16例,年龄从19岁至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皮肤患病部位进行基础处理,采用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感染控制护理、皮肤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1.3观察方法 主要对20例患者治疗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引入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效果如下: 针对调研情况可知,20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总治愈率达到90%。 3.讨论 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临床上基础治疗和护理都非常重要,主要护理措施和方法包括: 一是加强感染控制护理。由于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差,所以为了降低病菌感染,通常情况下要安排单人病房,降低人员探视或者流动情况,医护人员每日要对患者住院病房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对地面、床单、桌面等进行每日更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佩戴相应的医用口罩医帽等。 二是强化皮肤护理。有的患者疼痛到难以忍受换药,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在保证严格无菌操作的基础上,局部换药时既要注意受损皮肤的护理,又要做好局部未破损皮肤的药物护理,必要时采用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紫外线治疗,还要防止患者对痛痒皮肤进行抓伤感染等,引导患者定时翻身,及时清洗会阴部、定时换药等。 三是加强静脉输液护理和用药指导。患者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引入静脉治疗,维持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所以要密切观察输液管情况,严格做好换药操作及置管护理。患者服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根据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有序调整用药情况,增强治疗效果。四是加强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溃疡、大小便受限等情况,所以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密切注意口腔卫生,还要加强营养护理,少食多餐,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护理,确保营养摄入全面,增强抵抗力。针对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要加强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工作,多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等,营造良好的关爱环境,缓解皮肤患者的压力和疼痛,提高康复信心。 总之,针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采用全方位的护理,能够逐渐减轻患者临床不适,改善皮肤情况,提高皮肤康复进度,促进病理组织尽快修复、再生,该护理方法综合全面科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静芳.大疱性皮肤病65例整体护理探讨[J].当代医学,2016,(36):122-123. [2]李念,张蕊,朱芹.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行皮肤病理活检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03):255-256. [3]钟柱英,粟莉,代红梅,陈秀珍,熊华,何莉曼.大疱性皮肤病155例的整体护理[J].广西医学,2010,(04):486-488.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一、概念:指一组在皮肤粘膜上发生水疱、大疱和糜烂等基本损害的皮肤疾病。 二、临床分类 1.按病因: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2)遗传性大疱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4)感染性大疱病 (5)理化因素所致的大疱病 (6)代谢性大疱病 2.按组织病理: (1)表皮内大疱病 (2)表皮下大疱病 3.临床各类大疱病常见疾病: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线状IgA大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扁平苔藓、大疱性硬皮病 (2)遗传性大疱病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JEB、DEB)、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固定型药疹、接触性皮炎 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多形红斑 (4)感染性大疱病:大疱性脓疱疮、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大疱性丹毒、大疱性带状疱疹、梅毒性天疱疮 (5)理化因素性大疱病:冷冻及强酸、强碱所致的大疱 (6)代谢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卟啉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的天疱疮抗原结合引起纤维蛋白酶激活,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桥粒)的降解,出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彼此相互分离、表皮内裂隙、水疱、大疱和糜烂。 三、临床分型: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5)疱疹样天疱疮 (6)副肿瘤性天疱疮 (7)IgA型天疱疮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是以直径大于cm水疱为基本损害的一组皮肤病以水疱、大疱为特征的皮 肤病称为大疱性皮肤病,其种类繁多临床不多见但多数病程为慢性病情较重有的还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皮肤结构完整性的原发/继发改变促进了水疱形成;不同疾病最初发生分离或裂隙的位置各异,并取决与机械稳定性破坏的部位。 大疱性皮肤病的分类: 机制/ 疾病 1、抗体介导/ 寻常型天疱疮 2、抗体、补体和炎症细胞/ 大疱性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依赖性/ 瘢痕性类天疱疮 4、毒素介导/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5、内在结构脆弱、降解酶过多和机械创伤/ 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6、机制不明/ 多形红斑,疱疹样皮炎 分类: 一、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天疱疮(Pemphigus) 寻常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Vulgaris) 落叶型天疱疮及其变型(Pemphigus Foliaceus) 药物诱导的天疱疮 IgA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 2、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3、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 4、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5、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 6、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ullou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二、非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Pemphigus) 三、非家族性棘层松解病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持久性棘层松解性皮病(persist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 局限于外阴股部的棘层松解性皮病 四、杂类水疱大疱病 角层下脓疱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 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 Plantaris)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习题及答案

第13章大疱性皮肤病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疱性皮肤病的基本皮损是: A 丘疹 B 水疱 C 脓疱 D 结节 2. 以下大疱性皮肤病的水疱位于表皮内的是: A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B 大疱性类天疱疮 C 妊娠疱疹 D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主要是以下哪种类型: A IgA B IgG C IgM D IgE 4. 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自身抗体主要针对: A 基底膜带 B 桥粒 C 半桥粒 D 真皮胶原纤维 5.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6. 天疱疮临床类型中病情最轻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增殖型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7. 增殖型天疱疮是以下哪种类型天疱疮的良性型: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落叶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红斑型天疱疮 8. 增殖型天疱疮的好发部位为: A 头面部 B 躯干 C 四肢远端 D 皱褶部位 9. 以下可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增殖型天疱疮 C 红斑型天疱疮 D 疱疹样天疱疮 10. 副肿瘤型天疱疮易并发的肿瘤是: A 基底细胞癌 B 淋巴瘤 C 黑素瘤 D 鳞状细胞癌 11. 天疱疮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是: A 角化不全 B 表皮萎缩 C 棘层松解 D 真皮炎症细胞浸润 12. 落叶型天疱疮的病变位于: A 基底层上方 B 基底膜带 C 基底膜带下方 D 棘层上部或颗粒层 13. 天疱疮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自身抗体阳性率为: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14. 治疗天疱疮最有效的药物是: A 糖皮质激素 B 免疫抑制剂 C 抗生素 D 干扰素 15. 治疗天疱疮的首选糖皮质激素种类是: A 氟美松 B 泼尼松 C 地塞米松 D 氢化可的松 16. 以下关于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剂量要根据天疱疮类型、皮损范围、有无粘膜损害等因素确定 B 可联用免疫抑制剂 C 应及早应用,初始剂量应足够以尽快控制病情 D 临床有效后立即减药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7. 以下天疱疮中具有显著瘙痒的是: A 寻常型天疱疮 B 药物诱导型天疱疮 C 疱疹样天疱疮 D 副肿瘤型天疱疮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黄瘤病、皮肤淀粉样变性、叶啉症、蔬菜日光皮炎、黏液性水肿、胶样粟丘疹、痛风;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结节性脂膜炎、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冷性脂膜炎、播散性脂肪肉芽肿病、皮下脂质肉芽肿病、刨伤性脂肪坏死、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 渐进性坏死性疾病 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多形性肉芽肿、结节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文身、雀斑样痣、蒙古斑、太田痣、无色素痣、老年性黑子、

为什么会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跟什么因素有关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皮损周围皮肤基底膜有线状的C3和IgG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发现70%~85%的类天疱疮病人血清有抗表皮基底膜带的IgG循环抗体,相当多的病人也有抗基底膜带的IgE抗体。损害周围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脱颗粒现象,因此有可能Ⅰ型变态反应参与皮损形成。将免疫荧光的反应底物首先在1M的NaCl中孵育,将表皮和真皮从透明板分离,间接免疫荧光的敏感性提高,并且类天疱疮抗体结合于这种盐水分离的人工水疱的顶部,即基底细胞的底部。 二、发病机制 大疱性类大疱疮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性无相关性,除补体C3外,经典和替代补体激活途径的其他成分及补体调节蛋白1 H也沉积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基底膜带。大疱液中亦可见激活的补体成分。体外实验也证明类天疱疮抗体能结合经典和替代途径的补体成分沉积于真皮基底膜带,这些研究证明大疱性IgG能以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以C3放大机制激活补体替代途径。 免疫电镜证明天疱疮抗原在半桥粒,它在连接基底细胞和基底膜之间有着重要作用。抗体结合在基底细胞内外的半桥粒板上。用免疫荧光等方法,类天疱疮抗原有两种不同的分子,一种是230kDa,BPAG1编码这个分子的cDNA的克隆,显示属包含纤维血小板溶素1的基因家族,超微结构BPAG1位于半桥粒斑部位。 动物实验证明抑制BPAG1功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并无致病作用。而当抗BPAG1抗体与BPAG1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而引起炎症和真皮下水疱形成。免疫化学方法测出的另一个抗原是180kDa(也有人称为166和170kDa)的分子,现称之BPAG2或ⅩⅦ胶原纤维,此为一种跨膜分子。cDNA克隆的染色体定位证实BPAG1和BPAG2为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完全不同的分子化合物。BPAG1仅位于细胞内的半桥粒斑,而BPAG2位于细胞膜,即部分位于细胞内,部分位于细胞外,属典型的跨膜分子。抗这两种抗原的类天疱疮抗体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是病因性的。目前认为类天疱疮损害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抗体结合于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从而激活了补体经典途径,也同时激活了C3放大机制,激活的补体成分引起白细胞的趋化反应和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产物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最后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蛋白酶导致真表皮分离。也有人提出类天疱疮抗体与BPAG2结合导致半桥粒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基底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丧失,真表皮分离大疱形成。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类天疱疮,如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青霉素、速尿、安定等, 5-Fu局部应用和X线照射也能引起限局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其他疾 病伴发亦有不少报道,如多发性肌炎、寻常性天疱疮、疱疹样皮炎、SLE、溃疡性结肠炎、肾炎、多发性关节炎、扁平苔藓及银屑病等,未见小病与感染有关的报道。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与出院后指导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与出院后指导*导读:饮食护理给患者及家属解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制定合理而详细的饮食计划,以牛奶、鸡蛋、瘦肉、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为主,根据患者口腔黏膜的愈合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多摄入含钾高的食物,防止低钾血症,水的摄入量不低于2500ml/d。……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全身严重皮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令患者及家属十分恐惧和焦虑,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因此要同情和理解患者,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细致解释发病原因,疾病的转归,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采取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由于患者的皮肤完整性严重受损,且治疗过程中大剂量使用激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因此,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住单间,严格限制探视;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使用一次性物品,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病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用0.5% 84液擦拭,3次/d;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1 h/次;床单、被套、内衣等直接接触患者创面的物品,均采用棉质物,并用0.5% 84液浸泡、清洗再用0.5% 84液浸泡消毒后使用,每日更换。 3皮肤黏膜的护理全身受损皮肤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泡浴后

用0.9%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用碘伏消毒水疱及周围皮肤,再用 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再次消毒,使用TB针头的2 ml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避免因针头过粗或抽吸力量过大而造成局部损伤面积扩大的不良后果,并选择利于引流的水疱最低点作为穿刺进针,将水疱内的疱液充分吸净后拔出针头,用生理盐水再次消毒。再外涂皮康霜、恩肤霜、百多邦软膏,2 h/次,交替使用。指导患者勿抓搔皮肤,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4口腔护理患者的口腔黏膜糜烂,轻微擦拭即可导致出血。采用朵贝尔漱口液漱口,6次/d,0.9%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2次/d,口唇周围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 5饮食护理给患者及家属解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制定合理而详细的饮食计划,以牛奶、鸡蛋、瘦肉、蔬菜、水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为主,根据患者口腔黏膜的愈合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步向普食过渡,多摄入含钾高的食物,防止低钾血症,水的摄入量不低于2 500 ml/d。 6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本病需要大剂量使用激素,且用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以及酸 碱平衡;定期作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黑便,警 惕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病情稳定后激素的剂量逐步减少,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发热、低血糖等。 出院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