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DEM无法读取几何模型的解决方法

EDEM无法读取几何模型的解决方法

EDEM无法读取几何模型的解决方法

首先检查下EDEM是否安装在有特殊字符的路径中,如果没有,可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1.检查CADFix文件夹是否已经安装到“C:\Program Files\DEM Solutions\EDEM2018(版本号)\”,将CADFix文件夹从上述位置复制到c:\(即根目录下)

2.更改机器的注册表以指向C:\CADFix文件夹。

操作如下:

1)开始>搜索程序和文件>键入“regedit”来访问注册表(或者“运行”—regedit—回车)

2)点击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DEM Solutions>EDEM 2017,找到“local”选项;

3)双击'local',修改值为:“C:\”

3.然后打开EDEM2017(版本号),尝试导入一个文件,检查下是否成功。

初中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简介

几何问题 初中几何常见模型解析 (1)等边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2)等腰 ?条件: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②;③平分。?

(1)一般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2)特殊情况 ?条件:,,将旋转至右图位置 ?结论:右图中①;②延长AC交BD于点E,必有; ③;④;⑤连接AD、BC,必有 ;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

(1)全等型-90° ?条件:①;②OC平分 ?结论:①CD=CE; ②;③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证明; ②过点C作,如上图(右),证明;?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不变);②;③此结论证明方法与前一种情况一致,可自行尝试。

(2)全等型-120° ?条件:①;②平分; ?结论:①;②;③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图: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为等边三角形。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上图右):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 (3)全等型-任意角 ?条件:①;②; ?结论:①平分;②;③ . ?当的一边交AO的延长线于点D时(如右上图):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 ◇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如图所示,若将条件“平分”去掉,条件①不变,平分,结论变化如下: 结论:①;②;③.

初中数学9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O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C D E 图 1 图 2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A=∠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BOA ;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 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O C O C D E O B C D E O C D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初中几何模型及常见结论的总结归纳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三角形内角和为0180(外角和为0 360);③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线:(1)中线(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三边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如);DE 之到?S 如图,已知AB ,AC 的长,求AF 的取值范围时。我们可以通过倍长 中线。利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ABD 中构建不等关系。(AC AB AF AC AB +- 2). (2)角平分线(三角形三内角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如等 OE ; r = 2

(3)垂线(三角形顶点到对边的垂线);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交于一点(垂心) 如图,O为三角形ABC的垂心,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多的锐角相等如 COD ABC ACO ABO∠ = ∠ ∠ = ∠;等。因此垂线(或高)这样的条件在题目中出现,我们往往可以得出比较多的锐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此外,如果要求垂线段的长度或与垂线段有关的长度问题,我们通常用面积法求解。在上图中,若已知CE AC AB, ,的长度,求BE的长。 特别注意:在等腰三角形中,我们通常所指的三线合一就是指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线合一:已知三角形三线中的任意两个条件是重合的,那么就可以得出第三条线也是重合的。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往往时把三线合一的等腰三角形补充完整再加以运用。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我们要牢记住它的五个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在具体运用时,我们需要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不外乎是关于边相等或相等的问题。 对于寻找角相等:常有四种方法: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出的“三线八角”的结论;②对顶角相等;③锐角互余;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 对于寻找边相等:常有三种方法:①特殊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②利用三线合一的正逆定理;③通过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对于证明角相等,证明边相等,我们都要优先考虑边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一定要注意对应)如果不能直接通过全等证明,我们就要转化角或转化边(用上面的几种方法)然后再考虑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平移类全等;对称类全等;旋转类全等;

几何概型案例

《几何概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生对几个几何概型的实验和观察,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 (2)能识别实际问题中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 (3)会利用几何概型公式对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几个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中,给学生寻找发现、讨论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识别,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求解概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概率当中的古典概型,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并依据此举一个生活当中的古典概型的例子。 生甲: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求掷得奇数点的概率。 师:请同学们判断这个例子是古典概型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乙:是古典概型,因为此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相等。 师:非常好,下面允许老师也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作以判断。 如图:把一块木板平均分成四部分,小球随机的掉到木板上,求小球掉在阴影区 域内的概率。 生丙:此试验不是古典概型,因为此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有无数多个。 师:非常好,此试验不是古典概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 存在着诸如这样的不是古典概型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问题作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几何概型。那到底什

么是几何概型,它和古典概型有联系吗?在数学里又是怎样定义的呢?为此,我们接着来看刚才这个试验。 试验一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回答此试验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生丁:四分之一 师:很好,那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呢? 生丁:就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看图中的右边这种情形,现在阴影的面积仍是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只不过阴影的形状及其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时小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又是多少? 生丁:仍是四分之一,还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梳理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首先此试验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无数多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而所求的概率就是用阴影的面积比上总面积,所以此概率仅与阴影的面及有关系,而与阴影的形状和位置并无关系。 试验二 在500ml的水中有一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试验跟刚才那个试验有没有共同本质的东西。 生戊:此试验所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仍是无限多个,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行都相等。师:所求的概率是多少?

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终模型 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概率学案3超几何分布

概率学案3 §2.5.3概率综合 ——超几何分布 学习目标 1.根据题意能够识别概率模型。 学习过程 【任务一】分析典型例题,总结解题思路 例:某班共有学生40人,将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单位:分) 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Ⅰ)请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a的值; (Ⅱ)从成绩在[50,70)内的学生中随机选3名学生,求这3 名学生的成绩都在[60,70)内的概率; (Ⅲ)为了了解学生本次考试的失分情况,从成绩在[50,70) 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人的成绩进行分析,用X表示所 选学生成绩在[60,70)内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小结: 1.模型特点:总数为N的几类元素,其中含某一类元素M个,从中随机选取n个元素,观察这类元素个数情况; 2.解题思路: A.根据题意识别超几何分布模型; B.利用超几何分布概率特点计算问题中描述的某个事件的概率。 【任务二】跟踪练习 甲口袋中有大小相同的白球3个,红球5个;乙口袋中有大小相同的白球4个,黑球8个,从两个口袋中各摸出2个球,求: (1)甲口袋中摸出的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2)两个口袋中摸出的4个球中恰有2个白球的概率.

产品数量 【任务三】课后作业 (2010崇文一模文16)为了调查某厂2000名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随机抽查了m 位工人某天生产该产品的数量,产品数量的分组区间为[)10,15,[)15,20, [)20,25,[)25,30,[30,35],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已知生产的产品数量在[)20,25之间的工人有6位. (Ⅰ)求m ; (Ⅱ)工厂规定从生产低于20 件产品的工人中随机的选取2工人进行培训,则这2位工人 在同一组的概率是多少?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模型及思路(初中数学自有定理)

初中数学压轴题常见解题模型及套路(自有定理) A . 代数篇: 1.循环小数化分数:设元—扩大——相减(无限变有限)相消法。 例.把0.108108108???化为分数。 设S=0.108108108??? (1) 两边同乘1000得:1000S=108.108108???(2) (2)-(1)得:999S=108 从而:S= 108 999 余例仿此—— 2.对称式计算技巧:“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体思想之结合:x+y ;x-y ;xy ; 22x y + 中,知二求二。 222222()2()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2222()2()4x y x y x y x y x y -=+-=+- 加减配合,灵活变型。 3.特殊公式 22 1 1 2x x x x ±=+±2 ()的变型几应用。 4.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m ()() 5.等差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首尾相加法;梯形大法;倒序相加法。 例.求:1+2+3+222+2017的和。三种方法举例:略 6.等比数列求和法:方法+公式:设元—乘等比—相减—求解。 例.求1+2+4+8+16+32+2222n 令S=1+2+4+8+16+32+222+2n (1) 两边同乘2得: 2S=2+4+8+32+64+222+2n +12n + (2) (2)-(1)得:2S-S=12n +- 1 从而求得S 。 7. 11n m m n --=mn 的灵活应用:如:1111 62323 ==-?等。 8.用二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求数列(图列)的通项公式f (n )。 9.韦达定理求关于两根的代数式值的套路:

初中数学解题模型专题讲解30---矩形大法

初中数学解题模型专题讲解 初中数学解题模型专题讲解 30 矩形大法 专题30 矩形大法 矩形大法 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矩形大法”的提出背景 二:“矩形大法”的基本构造 三:“矩形大法”的实例应用 一、矩形大法”的提出背景 问题:我们如何刻画一个角大小呢? 是的,角的大小有两种刻画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人人皆知的度数刻画法;另一种是常被我们忽略的边长刻画法(即三角函数值)。 如果两个角的大小是用度数体现的,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与差的度数能够非常容易地计算出来。 但如果两个角的大小是采用边长(即三角函数值)刻画的,那么两个角的和或差的大小是多少呢? 自然,这两个角和与差的大小也只能采用三角函数值刻画。 也许学习数学的人第一反应是马上想到高中的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 但现在讨论的背景是初中数学教学因此我们要回避用高中数学知识。 首先要提的就是南通2014年的28题第三问:

不知大家第一次看到这道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能否在短时间中用传统方法解决? 看到两角和差关系这样的条件想到什么? 本题它有比较巧妙的求法,但要发现,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里涉及到两角和差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命题人员绝非希望你采用高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去解决问题,这是由于: ⑴他们当初没有意识到采用这样的思考方法是合理的,而且只要方法得当,的确能够解决问题。 ⑵即使意识到了,他们认为因为初中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有这样的想法却因为不具备的能力,从而无法解决原问题。 ⑶最关键的原因是,由于命题人员想出了构思极为巧妙,常人很难想到的解法。 于是,这样的考题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而且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考题必定处于试卷中的难题位置.那如果我们能有比较好的方法去破解这个和差关系,那不就可以不花多少时间直接攻破此题了呢! 再譬如今年盐城的中考题第3问: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模型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模型1】倍长 1、 倍长中线; 2、倍长类中线; 3、中点遇平行延长相交 E D A B C F D A B C E ---------------------------------------------------------------------------------------------------------------------- 【模型2】遇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1、 直接连接中点; 2、连对角线取中点再相连 【例1】在菱形ABCD 和正三角形BEF 中,∠ABC =60°,G 是DF 的中点,连接GC 、GE . (1)如图1,当点E 在BC 边上时,若AB =10,BF =4,求GE 的长; (2)如图2,当点F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GC 、GE 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2)问中关系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3 图2图1G F D C G F D C G F D C A B E E B A E B A 【例2】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BC 、CD 上一点,连接DE 、EF ,且AE =AF , 中点模型

BAF DAE∠ = ∠. (1)求证:CE=CF; (2)若? = ∠120 ABC,点G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G,EG.求证:DG上G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为BC、AD中点,BA交EF延长线于G,CD交EF于H.求证:∠BGE=∠CHE. H G E F A B D C 【模型1】构造轴对称 【模型2】角平分线遇平行构造等腰三角形 ----------------------------------------------------------------------------------------------------------------------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边于E,EF⊥AE交CD边于F,交AD边于H,延长BA到点G,使AG=CF,连接GF.若BC=7,DF=3,EH=3AE,则GF 的长为. 角平分线模型

初中几何常考模型汇总(完整版)

O D C B A 第01讲 8字模型与飞镖模型 模型1 角的“8”字模型 如图所示,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BC 。 结论:∠A+∠D=∠B+∠C 。 模型分析 8字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模型实例 观察下列图形,计算角度: (1)如图①,∠A+∠B+∠C+∠D+∠E= ; (2)如图②,∠A+∠B+∠C+∠D+∠E+∠F= 。 图1 2 图E A B C D E F D C B A 热搜精练 1.(1)如图①,求∠CAD+∠B+∠C+∠D+∠E= ; (2)如图②,求∠CAD+∠B+∠ACE+∠D+∠E= 。 O O 图1 2 图E A B C D E D C B A 2.如图,求∠A+∠B+∠C+∠D+∠E+∠F+∠G+∠H= 。 H G E F D C B A

D C B A 105 O O 120D C B A 模型2 角的飞镖模型 如图所示,有结论: ∠D=∠A+∠B+∠C 。 模型分析 飞镖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模型实例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M 、CM 分别平分∠DAB 和∠DCB ,AM 与CM 交于M 。探究∠AMC 与∠B 、∠D 间的数量关系。 M D C B A 热搜精练 1.如图,求∠A+∠B+∠C+∠D+∠E+∠F= ; O 135 E F D C B A 2.如图,求∠A+∠B+∠C+∠D = 。

O D C B A O D C B A O C B A O C B A 模型3 边的“8”字模型 如图所示,AC 、BD 相交于点O ,连接AD 、BC 。 结论:AC+BD>AD+BC 。 模型实例 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求证:(1)AB+BC+CD+AD>AC+BD ; (2)AB+BC+CD+AD<2AC+2BD. 模型4 边的飞镖模型 如图所示有结论:AB+AC>BD+CD 。 模型实例 如图,点O 为三角形内部一点。 求证:(1)2(AO+BO+CO )>AB+BC+AC ; (2)AB+BC+AC>AO+BO+CO.

初中数学模型解题法

初中数学模型解题法 解答题 1. (2001江苏苏州6分)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AP为过点A的半圆的切线。在上任取一点C(点C与A、B不重合),过点C作半圆的切线CD交AP于点D;过点C 作CE⊥AB,垂足为E.连接BD,交CE于点F。 (1)当点C为的中点时(如图1),求证:CF=EF; (2)当点C不是的中点时(如图2),试判断CF与EF的相等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1)证明:∵DA是切线,AB为直径,∴DA⊥AB。 ∵点C是的中点,且CE⊥AB,∴点E为半圆的圆心。 又∵DC是切线,∴DC⊥EC。 又∵CE⊥AB,∴四边形DAEC是矩形。 ∴CD∥AO,CD=AD。∴,即EF= AD= EC。 ∴F为EC的中点,CF=EF。 (2)CF=EF保持不变。证明如下: 如图,连接BC,并延长BC交AP于G点,连接AC, ∵AD、DC是半圆O的切线,∴DC=DA。 ∴∠DAC=∠DCA。 ∵AB是直径,∴∠ACB=90°。∴∠ACG=90°。 ∴∠DGC+∠DAC=∠DCA+∠DCG=90°。 ∴∠DGC=∠DCG。 ∴在△GDC中,GD=DC。 ∵DC=DA,∴GD=DA。 ∵AP是半圆O的切线,∴AP⊥AB。 又∵CE⊥AB,∴CE∥AP。∴△BCF∽△BGD,△BEF∽△BAD。 ∴。 ∵GD=AD,∴CF=EF。 【考点】探究型,圆的综合题,切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题意得DA⊥AB,点E为半圆的圆心,DC⊥EC,可得四边形DAEC是矩形,即可得出,即可得EF与EC的关系,可知CF=EF。 (2)连接BC,并延长BC交AP于G点,连接AC,由切线长定理可得DC=DA,∠DAC=∠DCA,由角度代换关系可得出∠DGC=∠DCG,即可得GD=DC=DA,由已知可得CE∥AP,所以,即可知CF=EF。 2. (2001江苏苏州7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10,∠B、∠C都为锐角,M为AB边上的一动点(M与A、B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 (1)用x表示△AMN的面积; (2)△AMN沿MN折叠,使△AMN紧贴四边形BCNM(边AM、AN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的平面内),设点A落在平面BCNM内的点A′,△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①用的代数式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少?

初中数学——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 几何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般会在压轴题中进行考察,而掌握几何模型能够为考试节省不少时间,小编整理了常用的各大模型,一定要认真掌握哦~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几何概型常见题型归纳

几何概型常见题型归纳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一定要正确确定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正确选择合理的测度,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解。^_^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核心考点研读■安徽 张北春(特级教师) 《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主要考点有:开普勒定律、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揭示天体运行规律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天体运动问题多为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分析或计算,有些试题则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黄金代换”等分析计算。下面通过典型例题解读这些核心考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点1:开普勒定律 【考点研读】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具体表述如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

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温馨提示:古人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十分神圣,他们认为天体的运动不同于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做的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开普勒则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他发现假设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才能解释这一差别。 温馨提示:我们预期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太阳到行星的距离有关,希望通过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求出这个引力,通过两次数学代换得到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太阳到行星的距离相关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类比得到了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到行星的距离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综合概括得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数学表达式。 例2(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对于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初中(中考)数学常见解题模型及思路(压轴题题眼全覆盖)

初中数学常见解题模型及思路(自有定理) A . 代数篇: 1.循环小数化分数:设元—扩大——相减(无限变有限)相消法。 例.把0.108108108???化为分数。 设S=0.108108108??? (1) 两边同乘1000得:1000S=108.108108???(2) (2)-(1)得:999S=108 从而:S= 108 999 余例仿此—— 2.对称式计算技巧:“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体思想之结合:x+y ;x-y ;xy ; 22x y + 中,知二求二。 222222()2()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2222()2()4x y x y x y x y x y -=+-=+- 加减配合,灵活变型。 3.特殊公式 22 1 1 2x x x x ±=+±2 ()的变型几应用。 4.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m ()() 5.等差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首尾相加法;梯形大法;倒序相加法。 例.求:1+2+3+222+2017的和。三种方法举例:略 6.等比数列求和法:方法+公式:设元—乘等比—相减—求解。 例.求1+2+4+8+16+32+2222n 令S=1+2+4+8+16+32+222+2n (1) 两边同乘2得: 2S=2+4+8+32+64+222+2n +12n + (2) (2)-(1)得:2S-S=12n +- 1 从而求得S 。 7. 11n m m n --=mn 的灵活应用:如:1111 62323 ==-?等。 8.用二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求数列(图列)的通项公式f (n )。 9.韦达定理求关于两根的代数式值的套路:

几何概型的定义及计算

几何概型的定义及计算 几何概型的概念: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称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概率: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说明:(1)D的测度不为0; (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确定,当D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 (3)区域为"开区域"; (4)区域D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古典概型的定义及计算 基本事件的定义: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1)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 (4)用公式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基本事件总数及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 事件A和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如果A 1,A 2 ,…,A n 中任何两个都不可能同时发生,那么就说事件A 1 ,A 2 ,…A n 彼此互斥。 对立事件: 两个事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做。注:两个对立事件必是互斥事件,但两个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事件A+B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 (1)事件A+B:如果事件A,B中有一个发生发生。 (2)如果事件A,B互斥时,P(A+B)=P(A)+P(B),如果事件A 1,A 2 ,…A n 彼此互斥 时,那么P(A 1+A 2 +…+A n )=P(A 1 )+P(A 2 )+…+P(A n )。

ASSHTO模型中碰撞几何概率的修正及在长江上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2023237.html, ASSHTO模型中碰撞几何概率的修正及在长江上的应用 作者:周立万大斌王辉杨洋 来源:《中国水运》2015年第08期 摘要: AASHTO(美国道路工程师协会)规范模型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船桥碰撞概率计算模型之一,该模型将船桥碰撞几何概率作为正态分布考虑,正态分布的标准差等于设计代表船只的船长,期望为0。通过统计长江上船舶过桥时的船位分布情况得知,受航行规则影响,船舶通过单孔双向通航的桥梁时船位沿桥轴线方向成“双峰”分布,该双峰分布可近似的看成由两个正太分布混合而成,据此对AASHTO模型中碰撞几何概率参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与长江干线实际情况更加适应。 关键词: ASSHTO修正模型长江干线船舶碰撞桥梁概率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较多的船舶碰撞桥梁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命财产损失,2006年杭州湾 大桥被一走锚失控船舶撞击,大桥多处局部破损,造成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2007年广东九江大桥被砂石船舶碰撞致倒塌造成8人死亡,损失约1.4亿元人民币;2008年浙江宁波金塘大桥被一艘货轮撞击,桥面箱梁塌落,4人死亡;而在长江干线上,从1957年首个有记载的桥 梁被船碰撞的事故以来,已发生的船舶撞桥事故超过300起,其中武汉长江大桥被撞次数最多,已被撞击100余次,虽未造成桥梁倒塌事故,但每一次撞击都会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因此,开展船舶碰撞桥梁概率研究,为船舶通航安全、桥梁设计、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依据非常有必要。 目前,在桥梁防撞设计中,应用较多的船桥碰撞概率计算模型有AASHTO规范模型、拉森(IABSE)模型、欧洲规范模型、昆兹(Kunz)模型和黄平明直航路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各有不同侧重和特点。相比较而言,AASHTO模型虽然是依照美国和欧洲的船舶碰撞资料统计 而设计出来的,但因其思路清晰、方法完善、实用性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船桥碰撞概率模型,该规范将船撞桥事件视为风险事件,根据可接受风险的水平指导桥梁的防撞设计,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AASHTO模型在长江上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该模型中船舶碰撞几何概率以航道中心线为对称轴,船舶的横向分布用正态分布描述,期望为0,即船舶出现的峰值在桥墩之间航道的中间位置。该模型适用于长江上单孔单向通航的桥梁,但长江干线上90%以上的桥梁实行的是单孔双向通航,且长江干线界石盘以下河段均实行了船舶定线制或船舶分道航行规则,船舶在通过单孔双向通航的桥孔时各自靠一边行驶,其中定线制水域还设有分隔带,因此从理论上分析船舶在航道上的几何分布应成“双峰”或“多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 (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 【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 ③OE 平分∠AED 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 【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图 1 O A B C D E 图 2 O A B C D E O C D E 图 1图 2O C O C D E O B C D E O C D

③ ===OA OB 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AD 、BC ,必有22 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 S △BCD ?=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 【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 1 S S S =+= 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 ②过点C 作CF ⊥OC ,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OD=2OC ; ③2△OCD △OCE OC 21 S S =- (2)全等型-120° 【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 【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 S S S =+= 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 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3)全等型-任意角ɑ 【条件】:①∠AOB=2ɑ,∠DCE=180-2ɑ;②CD=CE ; 【结论】:①OC 平分∠AOB ;②OD+OE=2OC ·cos ɑ; ③α cos αsin OC S S S 2△OCE △OCD △DCE ??=+=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右下图): 原结论变成:①; ②; ③。 可参考上述第②种方法进行证明。请思考初始条件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A O B C D E 图 1 A O B C D E M N 图 2 A O B C D E F 图 3 A O B C D E M N 图 4 A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经典考点及例题讲解

几何概型 考纲解读 1.根据随机数的意义,用模拟方法估计生活中的概率问题;2.根据几何概型的意义,运用几何度量求概率;3.根据几何概型,估计几何度量. [基础梳理] 1.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 (1)无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等可能性:试验结果在每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 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 [三基自测] 1.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 ) 答案:A 2.已知A ={(x ,y )|-1≤x ≤1,0≤y ≤2},B ={}(x ,y )|1-x 2≤y .若在区域A 中随机地扔一粒豆子,则该豆子落在区域B 中的概率为( ) A .1-π 8 B.π4 C.π 4-1 D.π8 答案:A 3.在区间[-2,3]上随机选取一个数X ,则 X ≤1的概率为( ) A.4 5 B.35 C.25 D.15 答案:B

4.(必修3·3.3例1改编)在[0,60]上任取一个数,则x ≥50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6 5.(2017·高考全国卷Ⅰ改编)求在半径为r 的圆内随机撒一粒黄豆,它落在圆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内的概率. 答案:1π 考点一 与长度型有关的几何概型|方法突破 命题点1 与线段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1] (2018·长春模拟)已知线段AC =16 cm ,先截取AB =4 cm 作为长方体的高,再将线段BC 任意分成两段作为长方体的长和宽,则长方体的体积超过128 cm 3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设长方体的长为x ,宽为(12-x ), 由4x (12-x )>128,得x 2-12x +32<0, ∴4

初中数学解题模型专题讲解1---8字型

初中数学解题模型专题讲解 专题1 8字模型 模型模型 1 1 角的角的角的““8”字模型字模型 如图所示,AC、BD 相交于点 O, 连接 AD、BC。 结论:∠A+∠D=∠B+∠C。 证明:在△AOD 和△BOC 中,∠AOD=∠BOC(对顶角) 又∵∠A+∠D+∠AOD=∠B+∠C+∠BOC=180° ∴∠A+∠D=∠B+∠C 模型分析 8 字模型往往在几何综合题目中推导角度时用到。 模型实例 观察下列图形,计算角度: (1)如图①,∠A+∠B+∠C+∠D+∠E= _____; (2)如图②,∠A+∠B+∠C+∠D+∠E+∠F= _____。 模型精练模型精练 1.(1)如图①,求∠CAD+∠B+∠C+∠D+∠E=____ ; (2)如图②,求∠CAD+∠B+∠ACE+∠D+∠E= ______。

2.如图,求∠A+∠B+∠C+∠D+∠E+∠F+∠G+∠H=_____ 。 模型模型 2 2 边的边的边的““8”字模型字模型 如图所示,AC、BD 相交于点 O,连接 AD、BC。 结论:AC+BD>AD+BC。 证明:在△AOD 中,AO+OD>AD 在△BOC 中,BO+OC>BC ∴AC+BD=(A0+OC)+(B0+OD)>AD+BC ∴AC+BD>AD+BC 模型实例

如图,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求证:(1)AB+BC+CD+AD>AC (2)AB+BC+CD+AD<2A 模型3 3 相似相似8字模型字模型((⑴ 如图8型,对顶角的对边平⑵ 如图反8型,对顶角的对边已知:∠1=∠2, 结论:△ADE∽△ABC 证明:如图∠1=∠2,又∠ ∴∠E=∠C(∠D=∠ ∴△ADE∽△ABC(AAA 模型分析模型分析 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我们相似,后面会讲到),在做题 以下题目由沈阳数学高老师提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 AD>AC+BD; AD<2AC+2BD. 又称X 字型) 对边平行,则△ADE∽△ABC ; 的对边不平行,且有另一对角相等,则△ADE∽△ABC ∠DAE=∠BAC(对顶角) ∠B) AAA) 我们常通过作平行线,从而得到8字形相似(有时 在做题时,我们也常常关注题目中由平行线产生的 老师提供 ABC . 有时得到A 字形产生的相似三角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