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大气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

(2)保温作用:

4.意义

[点睛]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2、热力环流

3、大气水平运动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

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风暴潮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

:风暴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1)风力较大;(2)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向岸风或迎岸风)。风暴潮一般对沿海平原地区危害更大。

4、风向

(1)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

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2)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风:

北半球高空风: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风向在水平

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风力

(2)等压线稀疏————风力

3.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4.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3)低气压过境时,

高气压过境时,

(4)低气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

,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

5、风带气压带的形成

三圈环流

气压带

风带

极锋

6、北半球气压中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东亚(东南亚)

南亚

澳大利亚北部

7、锋面系统

常见的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1)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

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2)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

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8、高压低压系统

9、我国雨带的移动

(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份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月:雨季移至华北、东北;

月:雨带南撤;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

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10、气候形成的原因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1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类、成因、分布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达标检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下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完成下题。 2.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3.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50'S,31°2'E海拔5米) 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水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下面某低空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图中箭头指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5.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平缓 7.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面两题。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产生的原因,大气运动的形式、状况和大气环流。大气运动是气压分布的不均匀所造成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重力以及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范围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环流,气压带、全球的行星风带、平均经圈环流、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大气活动中心构成了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名词解释] 静力方程、气压场、等压线、等压面、位势高度、位势米、低压槽、高压脊、气压系统、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地转风、梯度风、旋衡风、大气活动中心、哈德莱环流圈、费雷尔环流圈、极地环流圈、沃克环流圈、急流、环流指数 1.静力方程:–dP=ρgdZ,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ρ)和 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 2.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3.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4.等压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点组成的面。 5.位势高度: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为零)抬升到Z高度时,克服重力所 作的功,又称重力势能,单位是位势米。 6.位势米:在SI制中,1位势米定义为1kg空气上升1m时,克服重力作了9.8J的功, 也就是获得9.8J/kg的位势能,即1位势米=9.8J/kg. 7.低压槽:简称槽,是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地形中狭长 的山谷,呈下凹形。 8.高压脊:简称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脊附近空间等压面类似地形中狭长山 脊。 9.气压系统:由于各地气柱质量不同,气压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气压场呈现出各种不同 的气压形式,这些不同的气压形势称为气压系统。 10.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 等压面间的气压差(Δ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ΔN),用下式表达: 11.地转偏向力:因地球绕自身轴转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 12.惯性离心力:惯性离心力是物体在作曲线运动时所产生的,由运动轨迹的曲率中心沿曲 率半径向外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这个力是物体为保持沿惯性方向运动而产生的,因而称惯性离心力。 13.地转风: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其式为: 14.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 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5.旋衡风:在低纬度地区或小尺度低压中,如果气压梯度力和惯性离心力都很大,而地转 偏向力很小时,也可能出现旋衡风。 16.大气活动中心:冬、夏两季在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大型高、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 心。 17.哈德莱环流圈:低纬环流圈,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 18.费雷尔环流圈:中纬环流圈,是间接热力环流圈。 19.极地环流圈:高纬环流圈,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是三个环流圈中强度最弱的一个。 20.沃克环流圈:赤道地区的东西方向上,存在着几个纬向热力直接环流圈。

高一地理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研析] 高频考点考题统计(课标卷) 命题感悟 大气热力作用 2015课标Ⅱ,5题,4分; 2013课标Ⅰ,36题,22分 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讲内容侧重 考查大气运动原理、气候要素及类型判读、 天气现象分析等,分值12分左右。选择题、 综合题并重。 2.命题趋势:以示意图、等值线图、气候 要素图、区域图及表格、材料为切入点, 考查大气运动原理、气候要素及类型判读、 天气现象分析等。 大气运动 2013课标Ⅰ,9题,4分; 2013课标Ⅱ,7题,4分 常见的天气系 统 2015课标Ⅱ,4~5题,8分; 2013课标Ⅰ,10题,4分 气候 2016全国乙卷,37(1)题,6分 2015课标Ⅱ,36(3),6分; 2014课标Ⅱ,10题,4分; 2013课标Ⅰ,4题,4分; 2013课标Ⅱ,10~11题,8分 知识清单 一、大气受热过程 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三、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与天气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4.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与天气 四、气候类型判读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命题角度1大气受热过程 1.(2015·高考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题技巧] 审题干 (1)题干关键词“地表”温度下降,“火山爆发”导致。 (2)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尝试解答] D 命题角度2等温线的判断及气温影响因素 2.(2013·高考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解题技巧] 1.审题干 (1)关注的是冬季,冬季冷空气南下影响南方的气温。 (2)同区域相比较,突出攀枝花的高温。(3)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大。(4)注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2.析图表[尝试解答](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3.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解题技巧] 1.审题干(1)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2)一年中每天的逐时气温(℃)变化图。 2.析图表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第7讲常见天气系统练习

专题突破练7常见天气系统(2018 ?河北定州模拟)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低压槽线。读图,完成第1~2题。 1.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部的风向分别为() A. 西北、东南 B. 西北、西南 C. 东北、东南 D. 东北、西南 2.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季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A. 暴雨和冰雹天气 B. 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 连绵的阴雨天气 D. 干热风(焚风)天气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对于槽线西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北风。对于槽线东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南风。第2题,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则该槽线向北移动,为暖锋天气。夏季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最可能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 (2017 ?浙江十校联考)读某大洲(阴影部分)某时等压线图,完成第3~4题。

140°90° 3. 下列四地,雨区最可能出现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甲地飓风来袭较频繁 B. 乙地河流进入枯水期 C. 丙地地壳运动较频繁 D. 丁地树木进入落叶期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乙附近有锋面形成,在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甲位于锋前,可能为晴朗天气,而乙位于锋后,可能为阴雨天气;丙、丁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选B项。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北美洲大陆受高压控制,海洋上受低压控制,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陆气温低,为冬季,飓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A项错。乙地河流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降水少,B项正确。地壳活动与季节无关,C项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项错。 (2017 ?福建泉州测试)下面图1为我国南方春季某日14时天气形势图,图2为次日14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第5~6题。 1皤ll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 B. b带盛行西南风 C.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 D. 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 B. a风带的形成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C.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 D.②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1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盛行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第2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 2.C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3月份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3题,根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则可以推断M 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可能为1月份的图。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可能为7月份的图,C项正确。 4.C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上空的大气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它们有的称为季风带,有的称为大气环流,它们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影响着大气的表现。以下是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习的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况(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第一部分“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⑤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第二部分“热力环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③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活动”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活动 2”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第三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②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 ③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活动”是风形成的具体知识应用。 我们打开窗户,有时会感受到一阵阵风吹来,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大气运动是怎样发生和进行的?大气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教师备用题库

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教师备用题库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完成下题。 1.(2016浙江4月选考,24,2分)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答案 D 本题考查天气的影响因素。因为造成大气做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2.(2015浙江10月选考,2,2分)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答案 C 本题考查大气逆辐射知识。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如果是晴朗的夜晚,返回到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也减少,地面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以固体形式凝结,出现霜冻,C选项正确。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2015四川文综,3,4分)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答案 D 根据图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故选D。

4.(2015四川文综,4,4分)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 D 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降温、增湿和凝结核,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面两题。 5.(2014山东文综,5,4分)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答案 B 读图中数据可知,该区域东、西降雪量差异不明显,排除A选项;题干信息“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排除C选项;该区域为长三角地区,东西部地形均为平原,排除D选项。总体上越近沿海,积雪越少,体现了冬季海洋温度较高,故选B项。 6.(2014山东文综,6,4分)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 C M地降雪量与周围地区相近,但积雪深度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推测其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最有可能为城区,故选C项。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专题跟踪训练(六) 第二讲大气运动的规律 一、选择题 (2018·辽宁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湖泊可能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 C.长白山天池D.滇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12月气温低、6月气温高,12月份北京时间8时气温最低,6月份6时气温最低,该湖泊可能是青海湖,所以A正确。 [答案] A 2.该气象综合观测站( ) A.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 ℃ B.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C.6月份最高气温不高于14 ℃ D.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象综合观测站12月最低气温低于-15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6月份最高气温高于14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无关,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衡阳第二次联考)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 D.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旺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答案] C 4.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 A.赤道 B.20°N C.40°S D.60°N [解析]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沿0 ℃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20°N,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8·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 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案

题目: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是以后更深入学习大气知识的必备基础,学生对于大气运动的规律、影响大气的各种力的特点还很陌生,对于 此节应图文结合给学生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 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对方向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风向和风力的动态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动 态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气与宇宙中所有物质一样都是运动 的,而且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难点:“三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板图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空气 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在A 地 形成了低气压,在B 地形成了高气压。我们把AB 之间的等压线气压值画出来,假如是这样的:

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2百帕,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也是 相等的,那么这二百帕就是AB之间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我们 称之为气压梯度。简而言之,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 压差。 板书:气压梯度就是单位距离之间的气压差。 教师:两地之间有了气压差,空气就要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区的力我们称之为水平气压梯 度力。(把这个力在图上画出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教师:我们假设同样是AB两地,距离不变,但是等压线比以前密集了,那么相同距离之间的气压差比以前变大了,也就是说气压 梯度比以前变大了,那么这时促使空气由高压地区流向低压地 区的力也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 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板书: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教师: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假如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话,风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吹向低压。水 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 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第4章 第3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第三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要求: ● 1.熟练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 ● 2.掌握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气压梯度: ●(1)定义: ●垂直等压线方向,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即作用于单位体积空气上的压强。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2)方向: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3)大小:-dp/dN ●(4)单位:hPa/赤道度(1赤道度=111公里) ●(5)特点:当两个等压线间的压差一定时,气压梯度与两个等压线间的垂直距离成反比。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6)气压梯度力 ●在气象上讨论空气水平运动时,通常取单位质量的空气作为讨论对象,并把在气压梯度存在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G=-△P/△Nρ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 ●当水平气压梯度存在时,在水平方向上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

●G =-dp/ρdn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意义: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是实力。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二)水平地转偏向力: ●1、定义: ●空气是在转动的地球上运动的,由于地球的转动而产生作用于空气的惯性力。它是使空气运动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主要原因。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 ●如图: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3、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OA=Vt ∠A′OA=ωt ●A′A=OA∠A′OA=Vωt2 ●S ≈A′A ●S=1/2×at2 ●Vωt2=1/2×at2 ●a=2Vω ●F=ma=2mVω 一、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单位质量空气受到的地转偏向力是A=2 Vω ●北极:地平面轴与地轴相重合,则A=2 Vω ●赤道:地平面轴与地轴垂直,ω=0,则A=0 ●任一纬度:自转轴与地轴交角大于零小于90o,则ω′=ωsinΦ ●a =2 VωsinΦ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 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 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 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大气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 (2)保温作用: 4.意义 [点睛]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2、热力环流 3、大气水平运动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风暴潮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 :风暴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1)风力较大;(2)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向岸风 或迎岸风)。风暴潮一般对沿海平原地区危害更大。 4、风向 (1)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 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2)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风: 北半球高空风: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风向在水 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 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风力 (2)等压线稀疏————风力 3.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4.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3)低气压过境时, 高气压过境时, (4)低气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 ,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专题限时训练

第2讲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2017·山东济南期中)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回答 1~2题。 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B.①强、③弱 A.②弱、③强 D.②强、④弱 C.②强、④强 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B.③的增强 A.①的减弱 D.①的增强 C.④的减弱解析:第1题,左图中①~④分别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从而昼夜温差较大。第2题,深秋时晴天多,夜晚大气 逆辐射弱,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 答案:1.D 2.C (2017·湖北七市联考)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3~5题。 3.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

B.陆风 A.海风 D.谷风 C.山风 4.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 B.昆仑站 A.长城站 D.中山站 C.泰山站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项正确。第4题,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项正确。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晴朗的夜晚或多云的白天下降风的强度较大,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 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3.C 4.D 5.B (2017·吉林市调研)杨先生从吉林省长春乘飞机到云南省昆明参加会议。下图为机票信 息。读图,回答6~7题。 6.杨先生从昆明返航时发现因雾机场起飞时间出现延误,昆明长水机场此时大雾多发的原 因可能为( ) A.海拔高,气温低 B.谷底冷空气下沉 C.冷锋过境降温多雾 D.空气湿度大7.杨先生返程过程中发现飞机飞行时间比预定时间缩短,可能原因是( ) B.返程路程短 A.西风强劲 C.天气晴朗 D.对流较弱 解析:第6题,题干中强调返程起飞出现了雾影响能见度,从时间上来看是早晨,多雾考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复习) 重点: 一、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有哪些? 气压梯度力(G)、地心引力(g﹡)、摩擦力(F)、地砖偏向力(A)、惯性离心力(C)、重力(g)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低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 3.摩擦力(850hpa以下考虑)——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称为摩擦力。 4.惯性离心力:在转动坐标系中引进的一个视示力,其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 5.地转偏向力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使空气运动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始终是垂直的,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偏向运动的右方,南半球则偏向左方。(南左北右) 6.重力——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极大赤小) 二、大气运动遵循那些定律? 答: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 连续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散度,即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散度为负。 速度散度→流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变化率。 当速度散度﹥0时,体积增大,辐散;当速度散度﹤0时,体积减小,辐合。 连续方程的意义:空气块在运动过程中体积增大则密度减小;体积缩小则密度增大。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意义: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加入系统的热量与系统对环境作功之差。三、个别变化(全导数)和局地变化(偏导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个别变化:是气块在运动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温度的个别变化(率)。 局地变化:是固定位置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温度的局地变化(率)。 联系温度的局地变化等于温度的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的代数和。 四、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根据系统的水平尺度的大小来分 地转平衡——是指水平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静力平衡——是指垂直方向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相平衡。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中高纬) 1.准水平性: w << u, v 2.准静力性 3.准地转性 4.准定常性:速度场随时间变化缓慢 P坐标系 在上升运动时 w>0 而ω<0;下沉运动时 w<0 而ω>0 位势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大气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归纳】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天气、气候现象的基础,此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很多,在这里我们应重点突破以下知识: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常见的热力环流: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对降水的影响 近地面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降水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3)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二、常见的天气系统判读及应用 1.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7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考法指南 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 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 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 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 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 以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有关 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 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 中的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呈 现,如2017全国卷ⅠT9~10。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作用 干洁空气 N2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8~9 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2)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2)“高处不胜寒”的原因: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3)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9·高考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 ) A .①增大 B .②增大 C .③减小 D .④减小 解析:第1题,三峡库区的云海是由水面上大气上升,气温降低,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结合选项中大气运动方向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故选AD 。第2题,大气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中的云层还可以增

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图2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故选BC。 答案:1.AD 2.BC 掌握“大气受热状况应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的三大技巧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闭合等温线(高、低温中心)的成因分析 (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

往成为低温中心;夏季湖泊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冬季也往往是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山地冬季风背风坡一般也是高温中心;冬季的湖泊一般为高温中心。 (2019·江苏五校联考)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2.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甲、丙、乙 3.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解析:第1题,太阳高度对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变化影响最大,①对;太阳总辐射强度影响当地的气温,进而影响当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反之,则因果颠倒,②错;世界时2:00 时,太阳总辐射强度直线上升,可能是因为该地东侧有高大地形阻挡致使日出推迟,日出时太阳高度已经比较大,太阳总辐射强度大,③对;地表温度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影响,反之则因果颠倒,④错;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说明该日云量变化也是引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