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养生 潘龙腾

中医养生 潘龙腾

中医养生 潘龙腾
中医养生 潘龙腾

人物概况

潘龙腾,毕业于山东省中医学院,临床研究生学历,长期从事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出身于中医养生世家,自幼秉承家学,敏而聪慧,一心致力于中医经络养生学,对中医、五行阴阳有独到见解,是公认的中医养生专家。目前是:关爱女性健康大使、中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女性健康知识巡回演讲团成员、闺蜜养生健康金牌讲师、中医五行养生学金牌讲师、香港国际周易协会风水名师。

演讲特色

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广大听众的的好评与厚爱。

正面评价:

绘声绘色,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几乎成了潘龙腾老师的招牌。

常站在听众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引起共鸣。

听潘老师的讲座从来都会觉得不是在听讲座,而是在听故事,故事听完了,其中意味深长的道理让人不刻意去记却久久不能忘怀。

业务专长

他具备丰富的课堂演讲经验,他兼广博的见闻、渊博的知识、一流的表达于一身。潘龙腾擅长中医五行养生、面诊、手诊、美容养生,对风水学亦有一定的研究,跟他接触过的无不称赞他的专业及独到的手法。

讲课历程

多年来,为了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潘龙腾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先后在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全国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公益性女性健康讲座,听过他课程的人无不赞叹他的敬业和专业,与他的每一次交流都会有新的收获!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先讲一个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吧。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吃稀饭。当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别的食物补充营养。因此,我出生以后经常感冒,并且经常感到头疼,在冬天(甚至夏天)的时候四肢发凉。有一次姑妈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病。那位老中医给我看过以后说我的病是由先天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所以才会四肢发凉。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导致晚上睡觉时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邪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找到病因之后,那位老中医为我开了多副中药。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最后是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日常饮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的体质好了许多,到现在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因

时间较久,以上治疗方法不一定准确,全凭记忆)。自此以后,中医在我心目中变得神奇而又神秘。 这学期学习养生知识后,我终于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并且我也为今后的养生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安排。在今后,我会注重食疗,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的养生。说起起居,就牵扯到我们这不正确的作息了。现在的学生经常晚睡熬夜,这对胆、肝、肺是非常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尽量顺应时辰,了解五脏六腑与各时辰的关系,才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我觉得只要看得开一点,尽量放松就行了。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学会忍耐。最后我总结一下这学期学到的养生之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有益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养生要从小做起,时刻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才能延年益寿。因为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去接触了中医养身学,你才会懂得养生其实是人一生之中很大的一门学问。 最后,非常感谢陈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学,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你的课。

中医养生学 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中医养生学考试重点

简答: 1.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 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为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二是中医养生学隶属中医学;三是中医养生学是千百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科学。整体动态;和谐适度;综合实用;适应广泛。 包括四个因素:整体动态(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和谐适度(以和为贵,养生以不伤为本); 综合实用(要应人、因时、应地制宜,综合辩证施养,可以通过药膳、针灸、按摩、敷贴等各种方法) 适应广泛:养生包括在无病之时,未病之时、患病之中、病愈之后。 2.中医养生学的意义:于己是维护健康,追求长寿。与人是提供促进健康,提高素质的方法。 中医养生学的目的:保持健康,益寿延年。 3.中医养生学分为精神养生法;体育养生法;饮食养生法;睡眠养生法。 4.四维健康观:包括形体、心理、道德、社会的四维健康观。 健康的标准:形体生理健康,精神心理健康。 5、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均,形体壮实,面色红润,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 6、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精神愉快,记忆良好,心态平和,适应良好。 7、喝烫水为阳虚,手心脚心烫为体内虚火,郁火阴虚,手脚冰为阳虚。健忘是心脾亏损。

8、精神养生包括主动的修德养怡、积精全神、调志摄神。心脏神,心是民主之宫。 修德怡神包括长存仁爱之心,常怀坦荡之胸,常作乐善之事,长省修德之身,常以恬淡为务。 9、如何做到仁爱之心:1.)学会微笑2.)由衷赞美3.)关注倾听4.)接纳包容5.)远离小人6).为所有人鼓掌7.)说好话、做好人、存好心 10、聚精、养气、存神,聚精——寡欲、节劳、息怒、戒酒、慎胃 11、聚精途径:一.节欲保精二.饮食养精三.方药补精 12、情志包括七情和五志。七情包括怒、喜、思、悲、恐、忧、惊。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思伤脾,以怒胜之;悲伤肺,以喜胜之;恐伤肾者,以思胜之;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13、相生顺序:木生水、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4、相克的顺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5、过激情志产生时选用的方法有:一、移情法二、暗示法三、开导法四、节制法五、疏泄法六、调气法七、情志相胜法。 16、起居养生包括起居环境(室外环境:空气清新,安静清幽。室内环境:坐北朝南,居室结构合理,通风采光良好,选择少污染的装饰材料。)、 作息常规(定时休息、定时工作学习 、定时用餐、定时锻炼、定时洗澡、定时排便)、 劳逸适度(过劳:劳累太过,劳倦所伤,包括体劳、神劳、房劳等。致病的特点有二,一是耗损脏气,尤其是肺、脾之气;二是可致形体组织的损伤,主要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一、四时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就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就是谓内格、 ?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二、十二时辰养生 ?何为天?一日曰天! ?天,就是生命得周期,即为24个小时一个生理周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得生理周期。天就是生命得精准寿命衡量单位! ?一天地球完成自传一周;一天人完成日循环五十周; ?阴阳得日循环、日平衡决定着人体得健康! ?人得生命因“日循环平衡”而存在!疾病源于“日循环不平衡”得打破! ?人得生命活动,比如工作、休息、营养、排泄等都就是以“日循环平衡”为单位为基础得。十二经气血流注次序?肺寅大肠卯胃辰,脾巳心午小肠未。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

夏季中医养生讲座

夏季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目的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传统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今天主要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上去学习中医养生方法。 一、夏季所主时间段: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二、夏季的气候特点:分初夏、盛夏和长夏季节 三、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1、盛夏防暑热之邪---火热、暑邪;(绿豆汤、龟苓膏、西瓜) 2、长夏防湿邪;(藿香正气液、整肠丸、十滴水) 3、注意保护人体阳气(贪凉);“春夏养阳” (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姜枣茶 4、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 心脏养生---热邪—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 脾脏养生---湿邪—胃肠道疾病多见 四、夏季养生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体现: 夏季养生――衣:1、注意衣料的选择,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2、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3、要勤换衣、防止汗出伤风; 4、颜色多选择浅色系,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夏季养生――食 1、多喝水;2、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

薏米等,忌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3、常吃“解暑药粥”如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4、常吃味苦的时令蔬菜如苦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等。5、常吃辛味散湿的食物,如萝卜、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6、适当饮用清凉饮料,如酸梅汤等。7、不要贪凉如雪糕、冰水等。 夏季养生――住 1、宜晚睡早起;2、睡好子午觉,养足心脏阳气;(小心过堂风)3、勿贪凉,小心空调病,空调温度 26度以上。 夏季养生――行 1、运动适度,选择练太极拳、游泳、慢跑等养心的运动。2、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夏季中药养生四原则: 1、健脾除湿。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肉、佩兰、山药、茯苓、薏米等。(各种养生粥) 2、清热消暑。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芦根等来祛暑。(藿香正气水) 3、补养肺肾。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麦冬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生脉饮口服液) 4、冬病夏治。可治疗冬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各种慢性风湿病、体虚感冒、寒性胃痛等慢性病。

中医养生学概论

中医养生学概论 第一讲绪论 1、养生的概念: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养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1)强调整体性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局部都密切联系着整体。每一个局部保健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含义,如保护牙齿、按摩脚掌等。 2)注重心性修养 古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心性的修养、注重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l 追求而不贪婪,进取而不自伤; l 因时治宜,顺自然之性; l 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 3)注重天人协调 l 人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平衡。——环境

养生 l 日月星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密切关系。——四季养生、起居作息养生、睡眠养生 4)和谐适度、道法自然——动静互涵、协调平衡 5)综合、辨证的调摄 养生个体化,“三因制宜”。——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区域养生、因人养生 6)强调养生生活化 l “道不远人” l 养生勿求速成 3、学习养生的目的: l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念; l 积极参加养生实践活动,增强身心健康; l 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在社会实践的竞争力; l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 l 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综合提高; l 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讲中医养生学的简史 一、先秦时期 1、《周易》与养生 1)〈周易〉书名的含义 “周”————周期,周而复始,无有穷期。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是一门祖国传统医学。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文化,但五千年来,到现在为止,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因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中国的战争也没有少打,从黄帝战蚩尤开始打了无数次,瘟疫也经历过无数次,是谁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在1840年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以前,这个保护了中华民族健康的任务就是由中医学来完成的。古人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像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比拟的。 阴阳平平衡少得病 由于1840年以后西方医学的进入使得中医学的很多理念都淡 薄了。比如我们现在得了病,大家都到医院里去。到医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请西医抢救或治疗,认为这种治疗可以迅速见效。到了西医医院如果你是个外感病,那么它的一切检查都是仅仅围绕着要找到致病因子是细菌?还是病毒?用现在 最时髦的话就是,得找到是什么东西在作怪,然后用一种药物或者手段把它控制了疾病也就好了。这样做是西方医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 在我们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里恐怕是什么病菌都

有的,因为你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和喝的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食物。大自然给了你生存的权利,当然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的权力。存在就是合理的,那为什么平时人们又不得病呢?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你可以和这些细菌或病毒和平共处。你什么时候得了病,不仅仅是细菌病毒在作怪,很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你自身的身体状态是不是给给致病因子一个生存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驻状态下,你如果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于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你遇见了一个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的自身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会从10个变成100个或变成1000个来危害你,你自身又没有办法去抵抗它,你就生病了。按西医的办法,你想要杀死它吗?你就要不停的使用各种抗生素,而它们又不想死,就变着法儿来对抗你,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用适应来对抗人们的抗菌素。它的变异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研制新的抗菌药,大家都知道,自从人们研制出了抗生素以后,已经有7000多种抗菌素了,可现在临床上仍旧有效的也就那么几十种,百来种,大量的抗菌素都因细菌的变异而无效被淘汰了。就是现在仍旧有效的那么几种,也面临着耐药性的极大挑战。 以药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 那么,中医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我觉得中医理念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张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选文档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体质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体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体质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体质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体质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体质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

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一味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体质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体质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体质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体质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 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 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 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 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 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 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1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后的收获和感想知识分享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后的收获和感想

精品文档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课程后的收获和感想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养生与保健也成为了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庆幸这学期我选了中医药与保健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我学了一学期的课程来做一些感想。首先,中医保健与养生是中华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医偏向于治病,并兼养生,保健、养生不治病,着眼于“治未病”,即在预防疾病发生与促进身心的健康。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都忽略了身体的健康,也导致了大多数人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我以为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当了解中医养生与保健的知识,对自己的健康给以足够的重视。这学期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了解了很多关于养生的药方,以前只是有点兴趣对中医养生有些了解,但真正接触之后我才知道这其中大有学问。它确实是一门很高深也很有意思的科学,它能够完美的与人们信奉的五行八卦联系起来,比如:人的心肝脾肺肾可与五行八卦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也能够与生活常识中的五味——酸苦甘辛咸相联系,由此完美也确实可见其与我们生活联系治密切。我们了解的关于补益之剂、发表之剂、攻里之剂等等方子让我们对其中的专业词汇也有了更科学的接触,药方中的药物也让我对生活中常见的黄连、甘草、连翘、当归之类药物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理性的了解。 说其理性是因为我想起来之前曾经历的一件事情:常识中人们都知道夏天喝绿豆汤对身体有很多好处,甚至在不知道它具体有何益处中医药与保健课程结业感想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养生与保健也成为了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庆幸这学期我选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最新中医养生知识讲座资料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十期 2014年10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3日活动地点:卫生院四楼会议室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中医四季养生 组织者:新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村医及相关病人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80人 和家属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80份 活动内容: 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的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活动的居民了解了中医四季养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中医四季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4年10月3日

中医四季养生讲座 主讲人:赵海燕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湿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湿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湿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

中药与养生读后感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传说中医起源于古代神农氏尝百草,西汉时期《皇帝内经》中已详细记述了中医学的理论知识,东汉时期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唐朝时孙思邈编著《千金方》,记载了上千种药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名满天下,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可见中医源远流长。我一向推崇中医,只是苦于专业所限,了解甚少。加上本人虽多运动,多食,但体型偏瘦,肠胃不好,一直想通过中医来调理身体。恰好在这次继续教育里看到有《中医体质养生》这门课程,欣喜若狂,立即报读了这门课程,希望自己对中医养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阶段,我对中医体质养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 1、正确认识中医。中医和西医纷争由来已久。很多人认为中医是假理论,骗人的,对中医存在的偏见。虽然我一向推崇中医,但是对中医还有很多疑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详细充分地了解了中医养生的系统理论,对中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有些方面不见得很好,但西医也不是包治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地选择治病和养生的方法。 2、切记盲目乱吃补品。发现身边有些老师不顾自己的体质,看到别人说哪种中药好,吃哪种,哪种汤滋补,就煲哪种汤。恰恰是不但没有起到滋补养生的效果,反而损害了身体。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不能仅仅依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判断。最好还是去让专门的中医生去诊断。有些中药的用途不同,而且分多种,如解表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有些中药混在一起会相冲,重则会中毒。因此,要充分了解中药分类、药性、用途等。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中药的分类、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纠正了我对中医认识上的很多偏差。 3、学会养生。有数据显示:假如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但是在日常中我们发现,很多身边人在抱怨父母没有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抱怨生不逢时、抱怨没有好医生、抱怨环境污染严重。实质上,我们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由于不懂得养生而造成的。做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懂得养生,学会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多接触、了解养生知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中医体质养生》课程的学习,我受益良多。同时也建议,能够提供课件或讲稿,让学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手可用。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_7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医四季养生春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 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 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 春天犯困怎么办呢?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 ,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 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 春天饮食注意什么?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 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 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 1 / 15

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 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 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 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 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 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 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

学第一讲(精)_New

中医养生学第一讲(精)

中医养生学概论 04级讲稿 第一讲绪论 1、养生的概念:所谓养生,就是根据人体生命规律,通 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养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 性强身益寿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1)强调整体性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局部都密切联系着整体。每一个局部保健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含义,如保护牙齿、按摩脚掌等。 2)注重心性修养 古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心性的修养、注重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养生的理论基础 追求而不贪婪,进取而不自伤; ● 因时治宜,顺自然之性; ● 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 3)注重天人协调

● 人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平衡。——环境养生 ● 日月星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密切关系。——四季养生、起居作息养生、睡眠养生 4)和谐适度、道法自然——动静互涵、协调平衡 5)综合、辨证的调摄 养生个体化,“三因制宜”。——体质养生、四季养生、区域养生、因人养生 6)强调养生生活化 ● “道不远人” ● 养生勿求速成 3、学习养生的目的: ●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念; ● 积极参加养生实践活动,增强身心健康; ● 完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在社会实践的竞争力; ●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 ● 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的综合提高; 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讲中医养生学的简史 一、先秦时期 1、《周易》与养生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都已经跟老师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已经好几年都没动过笔写过东西了。开始老师说让交作业,我都不知道如何写,如何下笔开始。考虑了许久决定写写中医相关的感想,主要是自己的感受。 学习中医,就要先学做人,医德很重要。这一点对我来说深有体会。刚开始讲课,老师就和我们讲解《大医精诚》,主要就说学中医要精,深入探究医理,专心勤奋;还有就是医德。文中说到“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几句说的就是,有患者疾病痛苦来求治,不管是贫富贵贱,老幼美丑,是亲人还是普通朋友,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一律同等对待。最后也说到不能依仗自己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学医的目的是在于帮助救治别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记了最初学中医的那颗心。听着老师的教导,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现实的生活中,忘却了原来自己学医的原因,在这次的课程中很庆幸自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现在重新开始找回初心。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三大学说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对宇宙不同层面的思考。精气学说着重于天地从哪里来的宏观思考,探求宇宙的本源为出发点:因为天地从精气来,而人从天地来,所以人的精气活动感应天地精气。精气足,身体抵抗力强。阴阳学说以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为重点,着重于考量事物的变化之规律。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体任何疾病状态都是阴邪和阳气相争的结果,只有阴阳平衡,也就是阴平阳密才是健康状态。五行学

说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构成归类于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侧重于研究一种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也就是牵一发如何动全身的考量。三大哲学基础研究都有所侧重,病人本身精气足吗?——精气学说;疾病目前处于一个什么状态?阴盛还是阳盛——阴阳学说;一个脏器的疾病会对其他脏器是产生什么作用?相乘还是相侮——五行学说。我们对同一疾病的判断应该三种方法并用,不能割裂开来,并融会贯通来判断人整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的藏象理论以象识藏,就是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以中医可以通过对象的认识,在西医学没有发现脏器有异常变化时,可提前介入,以防治疾病。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不同的医学体系。两种医学体系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等等。虽然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服务的对象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们在诊疗行为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是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吗?现在有很多人片面强调西医的技术而忽视中医的优势,或者一味强调中医传统而抵

中医养生练习题讲解学习

中医养生 一、单选题 1.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 A.春秋养阳 B.夏季养阴 C.秋冬养阳 D.春秋养阴 E.春夏养阳 2.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阴阳学说认为,机体健康时,阴阳之间的关系为 A. 阴阳对立 B. 阴平阳秘 C. 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E. 阴阳互根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邪与正 E. 表与里 5.七情致病,引起“气结”的情志是 A. 恐 B. 惊 C. 悲 D. 喜 E. 思 6.下列有关情志相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悲胜怒 B. 怒胜思 C. 思胜恐 D. 恐胜喜 E. 喜胜怒 7.关于劳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久立伤骨 B. 久视伤精 C. 久卧伤气

D. 久行伤筋 E. 久坐伤肉 8.下列中何项不属于房事养生的运用原则 A. 禁欲或纵欲 B. 注意房事卫生 C. 遵守房事禁忌 D. 杜绝性生活混乱 E. 节欲 9.下列穴位中,哪一个是最常用的保健穴 A. 大椎 B. 合谷 C. 足三里 D. 委中 E. 列缺 10.四气调神是指人们为了顺应()更迭的自然变化而主动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 A. 阴阳 B. 寒暑 C. 时令 D. 冷然 E. 昼夜 11.以下食物属于热性的是 A. 银耳 B. 韭菜 C. 猪肉 D. 带鱼 E. 香菇 12.五劳所伤,久视伤 A. 血 B. 气 C. 筋 D. 肉 E. 骨 13.由国家体委普及的“简化太极拳”是在谁的基础上改编的 A. 陈氏 B. 吴氏 C. 杨氏 D. 孙氏 E. 武氏 14.枸杞子属于下列哪类药 A. 补气药 B. 补阳药 C. 养血药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XXX卫生院中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人:XXX 一、中医补钙 广大听课同志,今天这节课专门讲一下关于钙的问题,主题是钙与人体健康。现在好多报刊上说中国人必须全民补钙,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很对的。为什么?现在说说人为什么补钙。先说说人为什么缺钙。现在咱们人口太多,地是有数的,问题就出来了,地有限,人越来越多,人得吃啊,怎么来满足人口不断的膨胀呢?没办法,只能让粮食催生,缩短食物的生长周期。问题就出来了。过去鱼长这么大个需要一年时间,现在那鱼呢,也长那么大个,是多长时间?三、四个月就长这么大了,要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啊。大家想想,任何物质都有它的生长周期,周期缩短了,里面的结构是不是要变?这鱼三、四个月就这么大了,块头是够了,可是里面的成分肯定缺乏的,尤其是矿物质、微量营养元素都不足,这是根本问题。人过去吃一条鱼,现在还吃一条鱼,看着这量是够了,可那里面的东西呢?长此下去,人是不是缺钙了?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现代人为什么缺钙?因为现在人生活越来越好了,吃得太精致了,现代的食物过多的追求美和色,你想想,能不缺钙吗? 问个问题,现在人为什么缺钙,先看看人致病的原因?一个脂肪过剩,脂肪进去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给人提供能量。脂肪吸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需要钙的,脂肪越多,钙流失越大,钙是促进脂肪燃烧的,由于现在人的生活好了,脂肪吃得太多了,都是大鱼大肉,反过来钙要促进它燃烧,就要丢失,钙不足了。脂肪越来越多,胖子越来越多,钙丢失越来越大。第四个原因,人为什么缺钙,现在人都爱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营养学公认,碳酸饮料喝得越多,钙丢失越大。为什么?钙是碱性的,碳酸饮料是酸性的,喝得多,是不是要碱性的东西来弥补啊?这钙丢失越大,所以现在人缺钙的现象非常普遍。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一味

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够起很大很有益的效果,我们在养生之时,也可以加强对气功的学习锻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