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章末综合测评 鲁科版选修3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章末综合测评 鲁科版选修3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章末综合测评 鲁科版选修3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章末综合测评 鲁科版选修3

章末综合测评(一) 原子结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性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解析】玻尔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但却没有解释出氢原子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分裂为多条谱线,所以D是错误的,A、B、C是玻尔理论的三个要点。

【答案】 D

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I1(P)>I1(S)

B.离子半径:r(Al3+)>r(O2-)

C.能量:E(4s)>E(3d)

D.电负性:K原子>Na原子

【解析】同周期第一电离能ⅤA族元素大于ⅥA族元素,A正确。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B不正确。能量E(4s)<E(3d),C不正确。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D不正确。

【答案】 A

3.下列轨道表示式能表示氧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

【解析】氧原子共有8个电子,C有10个,D有7个,都错。B不符合洪特规则,也错。

【答案】 A

4.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3s23p4,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2周期ⅣA族B.第3周期ⅣA族

C.第4周期ⅡA族D.第3周期ⅥA族

【解析】由价电子构型为3s23p4可知为硫,故D正确。

【答案】 D

5.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是在f轨道上运动

C.电子层数越大,s轨道的半径越大

D.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能量不相同

【解析】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A错误;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取决于电子层数和原子轨道的形状两个因素,不能单从原子轨道的形状来判断,例如7s轨道的能量比4f轨道的能量高,故B错误;相同类型的原子轨道,电子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电子运动的区域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C正确。

【答案】 C

6.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位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位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解析】甲和乙的电子层排布可能为1s22s22p2和1s22s22p63s2,即为碳和镁元素,它们位于不同的周期、不同的主族、不同的区域。

【答案】 D

7.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 ) A.3种B.4种

C.5种D.6种

【解析】符合题意的元素有:H(1s1)、C(2s22p2)、O(2s22p4)、P(3s23p3)、Fe(3d64s2)。

【答案】 C

8.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 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R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反应

【解析】据题意可知R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2或n s2n p4,即R可能是C、Si、O、S。A项,CO、SiO2不溶于水;B项,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能是H2RO3或H2RO4;D 项,CO与NaOH不反应。

【答案】 C

9.下列各组原子,彼此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A.1s2与2s2的元素

B.M层上有两个电子与N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元素

C.2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3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

D.L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和M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

【解析】A项:电子排布为1s2的元素是He,电子排布为2s2的元素是Be,性质不相似。B项:M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是Mg,而N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多种,如Ca、Sc、Ti、V、Mn、Fe等,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2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可能是B或F,3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Al或Cl,性质也不一定相似。D项:L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是C,M层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是Si,处于同一主族,性质一定相似。

【答案】 D

10.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原子半径最大的是①

B.下列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①3s23p1②3s23p2③3s23p3④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③

C.①Na、K、Rb ②N、P、As ③O、S、Se ④Na、P、Cl,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的是④

D.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kJ/mol)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

21 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③

①X+②X2+③X3+④X4+

【解析】A选项: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大,正确;B选项:四种元素均为第三周期元素,由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知③中3p能级半充满,第一电离能最大;C选项:元素的电负性可用来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故④符合;D选项:判断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关键看各级电离能之间的变化趋势,相邻两级电离能变化较大,说明再失去一个电子的难度增大,由此可判断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X最有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

【答案】 D

11.以下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

A.C、D、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D>E

B.元素A的最外层轨道中无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

C.元素B、C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与元素B处于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和最低负化合价,推知A为C、B为S、C为Cl、D 为O、E为F。选项A,C、D、E的氢化物依次为HCl、H2O、HF,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HF>H2O>HCl。选项B,碳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2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分占两个p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选项C,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之间可通过形成共价键,使两种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有S2、Cl2、SCl2等。选项D,此单质为Na,Na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OH和H2。

【答案】 D

12.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错误的是( )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C.x的氧化性大于y的氧化性

D.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

【解析】从题干可知:x与y相差一个周期,x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y属于金属元素原子且y的周期数大,所以原子半径是:y的原子半径大于x的原子半径,A错。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导学号:66240011】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________(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________(填“大”

或“小”)。

(3)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 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推出题中几种元素,W 、Y 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再结合原子序数的大小可知,W 是氮元素,Y 是硫元素,X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所遵循的原则,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1,X 为铝元素,Z 能够形成红色的Z 2O 和黑色的ZO 两种氧化物,推知Z 为铜元素,两种氧化物分别为Cu 2O 和CuO 。

【答案】 (1)2 ⅤA 弱 (2)1s 2

2s 2

2p 6

3s 2

3p 4

大 (3)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14.(14分)有A 、B 、C 、D 、E 5种元素,其中A 、B 、C 属于同一周期,A 原子最外层p 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B 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D 、E 原子核内各自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 元素可分别与A 、C 、D 、E 生成RB 2型化合物,并知在DB 2和EB 2中,D 与B 的质量比为78,E 与B 的质量比为11。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五种元素分别是(填元素符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D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E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A 、B 、C 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________(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比较元素D 和E 的电负性的相对大小________。

【解析】 A 原子最外层p 能级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说明次外层为K 层,故A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即A 为碳元素;B 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说明B 为第ⅣA 或第ⅥA 族元素,又因B 与A 同周期,说明B 为氧元素;C 元素可以与B 形成CB 2型化合物且C 与A 、B 同周期,说明C 为氮元素;在DB 2中,D 与B 的质量比为7

8,即D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在EB 2中,E 与B 的质量比为1

1,即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由D 、E 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可以知道D 为硅元素,E 为硫元素。比较A(碳)、B(氧)、C(氮)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须注意到氮元素原子的2p 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最稳定,第一电离能最大。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C>B>A 或氮>氧>碳。

【答案】 (1)C O N Si S (2)1s 22s 22p 63s 23p 2

(3)第3周期第ⅥA族

(4)C>B>A(或氮>氧>碳)

(5)E>D(或硫>硅)

15.(10分)X、Y、Z三种主族元素。X原子L层无空轨道,且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Y原子无未成对电子,Y离子比Z原子多一个电子层;Z原子核外有一个单电子,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为易挥发的液体。

(1)X、Y、Z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Y与X所含质子数之比为7∶2,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Z与Y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Z的简单离子电子排布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

【解析】X原子L层无空轨道且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所占轨道数相等,即可推出X 为氧元素,依据Z原子核外有一单电子且单质为易挥发性液体,则Z为Br;Y原子无未成对电子且为主族元素,则Y为ⅡA族元素,又知其离子比Z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则Y为Ba。

【答案】(1)O Ba Br (2)BaO2

(3)Ba>Br O2-:1s22s22p6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4)O

16.(1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列出了10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各问题。

________。

(2)①、③、⑤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________,与①、⑤、⑧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⑤⑦四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⑤与⑦形成化合物是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工业用电解法制⑤单质在阳极得________,阴极得________,当转移15 mol电子,阴极的产物________g。

(4)⑨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最高正化合价为________,海水中提取⑨单质,经过氧化、富集和提取三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电子式表示第3周期元素中由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和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元素的周期数和族数,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①为Na,②为K,③为Mg,④为Ca,⑤为Al,⑥为C,⑦为O,⑧为Cl,⑨为Br,⑩为Ar。

【答案】(1)Ar K

(2)Mg Al Na HClO4

H++OH-===H2O Al(OH)3+3H+===Al3++3H2O

OH-+Al(OH)3===[Al(OH)4]-

(3)O2-Na+Mg2+Al3+离子O2Al 135

(4)4s24p5+7 Cl2+2Br-===Br2+2Cl-

Br2+SO2+2H2O===2Br-+SO2-4+4H+

Cl2+2Br-===Br2+2Cl-

(5)

选修3﹣5课后限时练习22 原子结构章末检测卷

选修3﹣5课后限时练习22 原子结构章末检测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 A .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解析: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级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概念,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电子跃迁辐射的能量为hν=E m -E n 与电子绕核做的圆周运动无关,故D 错. 答案:ABC 2.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射线是电子打在玻璃管壁上产生的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C .阴极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表明阴极射线带正电 D .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核小 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流,故A 、C 错,B 对;电子带电量与氢原子相同,但质量 是氢原子的11 836 ,故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大,D 错. 答案:B 3.关于特征谱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是特征谱线 ②明线光谱中的明线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不是特征谱线 ③明线光谱中的明线不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特征谱线 ④同一元素的明线光谱的明线与吸收光谱的暗线是相对应的 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只有①④ D .只有②④ 解析:由于原子发光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光谱为线状谱;而当白光通过这种物质时,同样也只吸收相应频率的光而形成暗线,由此可知①、④正确,选C . 答案:C 4.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 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 b 的圆轨道上,r a >r b ,此过程中( ) A .原子要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 .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 .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 D .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解析:从某一轨道直接跃迁到另一轨道,只能辐射或吸收一特定频率的光子;再根据r a >r b ,从较远轨道向较近轨道跃迁,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要辐射光子,故C 正确. 答案:C 5.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 A .λ1+λ2 B .λ1-λ2 C .λ1λ2λ1+λ2 D .λ1λ2λ1-λ2 解析:原子可以辐射三种频率的光,根据题中条件可以得出,可能是hc λ1+hc λ2=hc λ3,也可能是hc λ2=hc λ1 +hc λ3.由hc λ1+hc λ2=hc λ3得λ3=λ1λ2λ1+λ2,由hc λ2=hc λ1+hc λ3得λ3=λ1λ2λ1-λ2 ,所以C 、D 正确. 答案:CD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人教版选修3-1恒定电流单元测试(A卷)

单元综合评估(A卷) 1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可以认为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 =P可知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A正确;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B错误;由欧姆定律知R= U/I,此式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正反比关系,故C、D错误.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要使电阻R i消耗的功率最大,应该把电阻R2的阻值调节 到() i=—L _______ J- Er A. R i + r B. R i — r C. r D. 0 解析:R i消耗的功率为P= I2R i,可见当电流最大时,R i消耗的功率最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 = E/(R i + R2+ r),当局=0时电流最大,R i消耗的功率最大.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3.有三个电阻,R i = 2莒R2= 3 Q R3 = 4 Q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 i :I2 : I3是() A. 6 : 4 : 3 B. 3 : 4 : 6 C. 2 : 3 : 4 D. 4 : 3 : 2 解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设并联电路两端电压为U,则I i : 12:I3 昔:R2:R3:=i:3:4二6:4:3.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4.如右图所示,一幢居民楼里住着生活水平各不相同 的24户居民,所以整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电器,例- Array u 如电炉、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等?停电时,用多用电..? 表测得A B间的电阻为R;供电后,各家电器同时使用, 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贝U计算该幢居民楼用电的总功率可以用的公式是() 2 U2 A. P= |2R B. P=~R C. P= IU D .以上公式都可以 解析:因居民楼内各种电器都有,所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能用功率公式 P= IU计算.所以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U2 5.用P= TR求出的“220 V40 W”灯泡电阻为1 210 Q用多用电表测得其电 阻只有90 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一定是测量时读错了数据 B.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因为欧姆表测电阻的误差大 C.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不正常的,可能出厂时把灯泡的功率标错了 D.两个阻值相差悬殊是正常的,1 210 皐正常工作状态(温度很高)的阻值, 90 0是常温下的阻值 答案:D 6.公式E= l(R+ r)的应用,电动势为3 V的电池,输出电流为3 A,由此可知() A .内、外电阻相差1 0 B.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C.外电阻为10 D .内电阻为1 0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可知,内、外电阻之和为1 0. r + R 答案:B 7 .如下图所示,电灯A上标有“10 V0 W”的字样,电灯B上标有“ 8 ;20

1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科3第1章原子结构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在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2.下列能表示基态硅原子的是() 3.下列关于主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能级 B.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能级或p能级 C.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主族的序数 D.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有可能超过最外层电子数 4.在最外层电子排布为①3s23p5;②2s22p2;③3s23p4;④3s23p3的几种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 5.下列4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 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ⅢA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 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6.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可能为() A.18、6、4 B.20、8、6 C.18、8、6 D.15~20、3~8、1~6 7.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LiCl B.NaCl C.KCl D.KBr 8.下图是第3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必修

原子结构(必修)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⑤ 质子数(Z )=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阴离子的电荷数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代原子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间断的、 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 模型 道尔顿(英) 汤姆生(英) 卢瑟福(英) 玻尔(丹麦) 海森伯 年代 1803年 1904年 1911年 1913年 1926年 依据 元素化合时 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 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布丁式 核式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模型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存在问题 不能解释电子的存在 不能解释ɑ粒 子散射时的现 象 不能解释氢 原子光谱 二、原子的构成 1. 得 电 失 子 阳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离子 阴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2. 原子、离子中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①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③ 离子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 质子数(Z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的电荷数 ⑥ 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 原子A Z X 中子(A-Z 个,电中性,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质子(Z 个,带正电,决定元素的种类) 核外电子(Z 个,带负点,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 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④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⑤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不能超过2个)。 (2)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乙所示) (3)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丙所示) M电子层 微粒符号(原子或离子) L电子层原子核 K电子层核电荷数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 1H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电子层能量的关系从低到高 电子层离核远近的关系由近到远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4.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图甲所示) 5.常见等电子粒子 (1)2电子粒子:H—、Li+、Be2+;H2、He (2)10电子粒子:分子Ne、HF、H20、NH3、CH4 ;阳离子Na+、Mg2+、Al3+、NH4+、H30+; 阴离子N3-、O2-、F-、OH-、NH2-。 (3)18电子粒子: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阳离子K、Ca ;阴离子P3—、S2—、Cl—、HS—、O22—。 (4)14电子粒子:Si、N2、CO、C2H2;16电子粒子:S、O2、C2H4、HCH0 。 6.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恒定电流》单元测试题

《恒定电流》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下列各小题中,有的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 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R 1和R 2分别标有“2Ω、1.0A”和“4Ω、0.5A”,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则此电路中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 A. 6.0 W B. 5.0 W C. 3.0 W D. 1.5 W 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 ,C 为电容器,R 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 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 A .灯泡L 将变暗 B .灯泡L 将变亮 3、分别测量两个电池的路端电压和电流,得到如图所示的a 、b 两条U -I 图线,比较两图线,可得出结论( ) B .a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大 C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内阻较小 D .b 电池的电动势较小、内阻较大 4、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 和1.0 V ;重新调节R ,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 和15.0V 。则有关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8 w B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 W C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2 Ω D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7.5 Ω 5、关于闭合电路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电路断路时,路端电压最高 B.外电路短路时,电源的功率最大 C.外电路电阻变大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 D.不管外电路电阻怎样变化,其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完全相同,电阻R 1>R 2,在两电路中分别通过相同的电荷量q 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内部产生电热较多的是乙电路 B.B.R 1上产生的电热比R 2上产生的电热多 C.电源做功较多的是甲电路 D.甲、乙两电路中电源做功相等 7、如图甲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 一端滑到另一端 的过程中,两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定值电阻R 0的值分别为( ) A.3Ω,12Ω B.15Ω,3Ω C.12Ω,3Ω D.4Ω,15Ω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8、如图所示,一电压表和可变电阻器R 串联后接在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如果可变电阻的阻值减小到原来的 4 1 ,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 变为2U ,则( ) A .流过R 的电流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R 两端的电压将减来原来的 2 1 C .R 上消耗的功率将变为原来的2 1 D .当R 阻值变为零时,电压表示数将增大到3U 9、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 1、R 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用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 1的b 端和R 2的c 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挡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 .直流10V 挡 B .直流0.5A 挡 C .直流2.5V 挡 D .欧姆挡 10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为使正常工作的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增加一倍,下列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1s22s22p6D.F 1s22s22p5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A.焰色反应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A.ⅡA B.ⅢA C.ⅤA D.ⅣA 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 <S <Cl D.Si <P <Cl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Al D.还原性:Na>Mg>A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8O和18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11.超重元素存在原子序数为116号的同位素299 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116 A.299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B.X是非金属元素 116 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4和+6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决定 X) (A Z

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 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 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 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 的乘积之和。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章末检测(新)

习第13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 ACD[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B错误;根据E=hν,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故C正确;由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故D正确.] 2.(2016·富阳选考模拟)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BCD[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玻尔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就是电子绕核运动可能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选项C正确;原子在发生能级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故选项D正确.] 3.下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C.光的粒子性说明每个光子就像极小的小球体一样 D.光波不同于宏观概念中的那种连续的波,它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BD[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故A错误;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选项B正确;光具有波动性,但不是经典理论中的波,光具有粒子性,也不是传统概念中的粒子,光与物质作用时,即发生能量交换时,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性,光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符合波动规律,表现出波动性,故选项C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是建立在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和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的基础上,由光子说中提出的光子能量的计算公式E=hν可知,反映粒子的特征的E与反映波动特征的ν相联系,进一步分析可知,当光子的能量比较小即频率ν较小,波长λ较大,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网络架构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

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章末检测:第2章 恒定电流

第二章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其中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 1.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2R,电流为I 2时,则在时间t 内产 生的热量为( ) A .4Q B .2Q C.Q 2 D.Q 4 解析:由焦耳定律可得Q =I 2 Rt,Q′=? ????12I 2×2Rt =12I 2Rt =12Q.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2. 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6~8 W 的小灯泡L 及开关S 串联后接在6 V 的电源E 上,当S 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 A .变暗 B .变亮 C .亮度不变 D .可能烧坏灯泡 解析:由题图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 段的电阻丝,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减小,灯泡变亮,B 选项正确. 答案:B 3.电阻R 1的阻值为6 Ω,与电阻R 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1I 2=23,则R 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 A .4 Ω;2.4 Ω B.4 Ω;3.6 Ω C .9 Ω;3.6 Ω D.9 Ω;4.5 Ω 解析: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R 1R 2=I 2I 1,所以R 2=4 Ω.R 1与R 2并联的总电阻R =R 1R 2R 1+R 2=6×4 6+4 Ω=2.4 Ω.故A 正确. 答案:A

4.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长度,再拉长至L 长度,则导线电阻变为( ) A.n -1R n B.R n C. nR n -1 D .nR 解析: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L n ,剩下L 1=n -1 n L,则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变为 R 1= n -1n R,后来又拉长至L,横截面积为S′,则n -1n LS =LS′,则由电阻定律有R 1S L 1=R′S′ L ,解得R′=nR n -1 . 答案:C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和R 4皆为定值电阻,R 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 0.设电流表A 的读数为I,电压表V 的读数为U.当R 5的滑片向图中a 端移动时( ) A .I 变大,U 变小 B .I 变大,U 变大 C .I 变小,U 变大 D .I 变小,U 变小 解析:当R 5的滑片向a 端移动时,R 5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外电路的总电阻R 外变小. 由I 总=E R 外+r 0知I 总变大. 由U =E -I 总r 0得U 变小. 因为U =U 1+U 3+U ab =I 总R 1+I 总R 3+U ab ,所以U ab 变小,故电流表A 的读数变小.本题应选D. 答案:D 6.(多选)关于三个求功率的表达式P =UI,P =I 2 R,P =U 2 R 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电功率,后两个式子只适用于求热功率 B .在纯电阻电路中,三个式子既适用于求电功率又适用于求热功率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第一个式子适用于求电功率,第二个式子适用于求热功率,第三个式子没有意义 D .由I =U R 可知,三个式子没有任何区别,它们表达相同的意义,所求P 都是电功率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氧 B. 氢 C. 氮 D. 硅 2.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 .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 .超导材料K 3C 6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层即能级 B. 同一能层电子的能量相等 C .元素即核素 D. 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4.某基态原子的3d 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则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 ) A. 0 B. 2 C. 3 D. 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B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电负性是相对值,所以没有单位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小 6.下列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N B. O C. P D. S 7.下列能级中,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的是( ) A. s 能级 B. p 能级 C. d 能级 D. f 能级 8.下列关于ⅠA 族元素从上到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氟的电负性最大,锂的电负性最小 B .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C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 D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10.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4 B. 5 C. 6 D. 7 11.元素X 、Y 、Z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元素X 、Y 的阳正离子与元素Z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Y 的原子半径大于X 的原子半径,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Z B .Y >X >Z C .Y >Z >X D .Z >Y >X 12.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 A .He B . C .1s 2 D . 1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1s ↑↓ +2 2

高中化学练习-原子结构_word版含解析

课练15原子结构 基础练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NH4I的电子式: C.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17Cl 2.131 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31 53I的化学性质与127 53I相同 B. 131 53I的原子序数为53 C. 131 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131 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3.已知氢有3种核素(1H、2H、3H),氯有2种核素(35Cl、37Cl)。则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 A.1种B.5种 C.6种D.1 000种 4.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A.①③⑤⑥⑦⑧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⑦D.全部都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质量数一定大于质子数 B.电子层多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少的原子半径 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含有离子键,就没有共价键 D.自然界中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6.镨(Pr)、钕(Nd)都属于稀土元素,在军事和国防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镨(Pr)和钕(Nd)可能互为同位素 B.140 59Pr是镨的一种新元素 C.140 59Pr核内有59个质子,核外有81个电子 D.140 59Pr质量数为140,原子序数为59,核内有81个中子 7.据报道,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态化合物,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与18O为同种核素 B.16O===C===18O与16O===C===16O互为同位素 C.16O===C===18O与16O===C===16O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向空气中增加CO2,促进碳的平衡 8.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A B C D E 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6种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A、B、C、D、E、F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原子、________种阳离子、________种阴离子。 (3)上述微粒中,阴离子与阳离子可构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9.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单质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10.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则A的结构式为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关于电流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根据I=Q/t 可知I 与Q 成正比 B . 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 C . 电流有方向,电流是矢量 D .电流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下面对电源电动势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B.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C.电源电动势表征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源把其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越 多,电动势就越大 D.电动势、电压和电势差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所以单位也相同 3、 下图1为一逻辑电路,根据电路图完成它的真值表。其输出端从上到下 排列的结果正确的是 A .0 0 1 0 B .0 0 1 1 C .1 0 1 0 D .0 0 0 1 4、一只标有“220V ,60W ”字样的白炽灯泡,将加在两端的电压U 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 ,在此过程中,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下列四个图象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 5、如图2所示直线OAC 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随总电流I 变化的图线;抛物线 OBC 为同一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r 随总电流I 变化的图线,则当通过电源的电流为1A 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A .1W B .3W C .2W D .2.5W 6、如图3所示,是测定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得到的电流和路端电压图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I 1=I 2时,电源总功率P 1=P 2 B .当I 1=I 2时,外电阻R 1=R 2 输入 输出 A B C 0 0 0 1 1 0 1 1 t 图1 图2

原子结构章末检测

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其中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2题为多项选择题)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答案 B 2.关于线状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原子处于单质和化合物状态的线状谱不同 B.每种原子在任何条件下发光的线状谱都相同 C.白磷燃烧形成的是线状谱 D.元素的同位素发出的线状谱是不同的

解析 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自己的原子结构,所以都有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征谱线,元素不同,其特征谱线不同,光谱分析就是根据其特征谱线判断元素种类的,故选项A 、D 错误,B 正确;白磷燃烧时,形成的是连续谱,选项C 错误。 答案 B 3.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 越大,则(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 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大 C.原子能量越大 D.电势能越小 解析 由r n =n 2r 1可知选项A 错误;氢原子在n 能级的能量E n 与基态能量E 1的关系为E n =E 1 n 2。因为能量E 1为负值,所以n 越大,则E n 越大,所以选项C 正确;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k e 2r 2n =m v 2n r n 。可知r n 越大,速度越小, 则选项B 错误;由E =E k +E p 可知选项D 错误。 答案 C 4.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当一个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C.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 D.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 解析 当一个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生4―→3、3―→2、2―→1三种情况,切记不是大量氢原子,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公式k q 2 r 2=m v 2r 可得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选项A 、B 错误。 答案 D 5.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不同能级的能量E n =E 1 n 2,其中n =1,2,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