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理解诗歌的方法

浅谈理解诗歌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5229840.html,

浅谈理解诗歌的方法

作者:于钦法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第05期

【摘要】高三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重技巧、轻理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归纳了一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方法,以便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关键词】理解;方法;诗歌鉴赏

高三诗歌教学,很多老师直奔主题,根据高考的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大量讲解诗歌的术语,各个考点的应试技巧和各种问答模式,并且据此进行大量的针对性训练,以期取得好成绩。各种教辅资料也是在技巧方法上大做文章,俨然只要熟练掌握方法技巧,就能笑傲高考。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学了很多技巧,练了很多题目,但他们的答题水平仍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们的重点抓偏了,不教学生怎样理解诗歌,只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己整理了一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方法,按照诗歌鉴赏题的阅读顺序归纳如下。

1.细读题干总要求,尽可能多的搜集有效信息,比如题目要求中往往透露出诗歌的写作朝代。特别是在不熟悉作者的情况下,这是很关键的信息,它往往能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理解诗歌。以2007年山东卷为例:

《出关②》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作者徐兰大家不熟悉,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像边塞诗,很多学生思维定势使然,立刻想起盛唐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所以对诗歌的最后一句大都理解为“表现出作者勇敢的气势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作者一直按照旌旗的风影走下去,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如果学生细读总题干,就会知道这是一首清诗,清代文人早已没有盛唐时期的高昂斗志,联系清代的史实,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上述答案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