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_何毅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_何毅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_何毅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_何毅

2012年第7期总第219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7,2012Serial No.219

收稿日期:2012-05-16

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党校2011年度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研究”的阶段性成

果之一。

作者简介:何毅,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高校党校教学改革是高校党校教学的重要方面,它是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关系到能否向党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

而高校党校教学改革在总结以往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已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对此,在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高校与高校党校的协同效应关系、高校“党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超越互补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高校党校;教学改革;四对关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2)07-0147-03

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是指高校党校教学与高校教学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也不是指高校党校教学内部和不同教学对象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在此特指高校党校教学与中央党校、地方党校教学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1]

。同是党校教学,无论是中央党校、

地方党校还是高校党校都有必须遵循的教学规范,如党校作为学习、

研究和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阵地,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加强学员党性教育、提高学员能力素质和非智力心理品质等方面,这些都是党校教学的“共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高校党校与中央党校、地方党校之间鲜明的差异性,即

“个性”。1.培养的目标不同。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主要教育对象是已经走上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党政干部,而高校党校主要教育对象是入党积极分子、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此,我们要充分看到大多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充满信心,更要看到他们思想活跃、好奇心强、

人生阅历浅,还处在身心走向成熟、人生价值观渐趋稳定的阶段,他们主要是学习者,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高校党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引导、塑造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

2.教学内容不同。尽管党校是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研究基地和宣传中心,是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党的

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及理论工作者的学校,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和战略思维的主要阵地。但是中央党校、地方党校和高校党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的学员,在入学前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的甚至是理论界的佼佼者,有较高的党性修养,而高校党校的学员大多是入党积极分子,

他们在党校培训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为什么入党、入党后做什么,缺乏理性认识。因此,高校党校必须加大党的基本理论方面内容的讲授,增强教育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切实提高高校党校对广大学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广大学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而高校党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教学内容切中广大学员的思想实际,

触动灵魂,引发共鸣,明辨是非,激浊扬清。二是在高校党校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把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等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使广大学员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真正起到武装头脑的作用。三是高校党校教学要做到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原理不断地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教学中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变化,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四是通过高校党校教育教学活动,为促进广大学员思想交流、思想碰撞提供舞台,能够使更多学员在学习研讨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教学时间分配不同。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其特有的时空关系,任何物质运动必定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时间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基本条件,教

学时间是教学活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是衡量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时间是教师安排教学进程的重要依据。然而中央党校、地方党校与高校党校在教学时间的多寡上有较大差异,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的学员可以将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都用在党校教学内容的学习上,于是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要富裕得多,从容得多。而高校党校学员却要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同时学习公共课、专业课和其他技能课,留给党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高校党校一般都是在某一个学期的周末安排15个课时左右的时间对学员进行培训,这就使得各高校党委在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显得尤为紧迫。为此,高校党校教师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在教学中吸取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党校教师要从理论灌输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由理论的灌输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指导者,并释放给学员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给学员们“一根他们自己能掌握的鱼杆”,让他们体验“钓鱼”的乐趣。二是高校党校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教学节奏,既要阐释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又要让学员养成学、思的习惯,并根据理论的层次性、重要性以及学员思维品质等因素进行详略和表述节奏的控制。

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来看,中央党校、地方党校的教学模式都无法适应高校党校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校党校必须遵循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仅从高校党课内容上就必须打破高校党课与高中政治课程内容的重叠,必须改变高校党课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局面。把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谐社会建设等党建新成果传授给学员,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地分析给学员,努力增强高校党课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与高校党校的协同效应关系

高校党校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高校教育的整体视为一个母系统,而高校党校教育则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是一个结构整体与功能整体的结合,其根本属性就是整体性。高校党校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母系统整体协同进行,才能产生协同效应。第一,高校管理者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党校建设。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委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高校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把高校党校放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去认识,自觉增强做好高校党校工作的使命感。随着高校的改革日益深入,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改革、发展和稳定,是高校目前的三大重任,如何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使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党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此项重任,而要完成此项重任,就需要各高校党委对高校党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从而克服结构性内耗。第二,高校党校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尽管高校党校的学员与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的学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参加高校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高校党校教学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党校教学质量与效率。首先,高校党课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学员的不同理论水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进行编班,再根据客观需要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学员的思想实际,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区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其次,努力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非智力品质。高校党校教师要根据学员素质养成的要求,注重学员德与才的相应提高,针对某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再次,不断增强高校党校教学课程的吸引力,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党校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前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并安排有时代特点的形势政策报告、专题报告,利用现代视听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把高校党校教师的培训纳入到高校教师培训中。当前,高校党校教师不但绝大多数是由兼职教师担任,缺乏相对独立稳定的专职教师,而且还对专兼职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党课的教学质量。党课教师只有知识储备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党课教育才有深度和广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今世界,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对许多新事物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党课教师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孤陋寡闻,学识浅薄,那么,上好党课就沦为空谈。这就要求党课教师掌握各种新知识,提高自己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授课做好一切准备,练好基本功,提高课堂授课能力。所以,加强高校党校教师的培训,则是高校党课教学水平提高的前提,各高校应该把党课教师的培训纳入到高校教师的培养体系中。为此,首先,建立高校党校教师培训的常态机制,在制度上进行规范,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其次,围绕高校党校的实际开展各种培训班,如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的培训班,时政培训班、地方特色专题培训班、实践教学培训班,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等授课方式)培训班等。最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大校际教师交流。通过各种培训,高校党校教师能够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本功、宽阔的政治和理论国际视野、能“说”会“道”的语言魅力,娴熟掌握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三、高校“党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超越互补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又

841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必修课。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它是所有课程的灵魂,是一门事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的课程,是政治课,说到底,它是从根本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课’①教育是政治教育”。“‘两课’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但是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文化教育,而是一种专门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两课’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又是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党课”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党校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超越和延伸,“党课”教学的对象是高校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党员,是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的优秀者。因此,“党课”的设置不能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上,而应该是以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把解决学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作为高校党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高校学生在“思想入党”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理想信念不够,个人功利色彩重;社会矛盾认识不清,共产主义的理解肤浅;组织观念淡薄,自由主义比较严重。这些问题都是在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要始终把党性教育作为贯穿高校党校教育教学内容的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切忌对理论问题蜻蜓点水、对思想问题退避三舍,无论教学时间多么紧张,也要坚决做到把重大理论问题讲清、讲透、讲活,也要坚决做到对思想困惑问题释疑、解惑、化雨,使高校党校成为大学生党性锻炼的真正熔炉。因此,高校“党课”课程的设置要避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雷同,既要做到相互衔接,更要做到超越互补,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当前一些高校党校在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效果不好,“党课”教学科学化进程缓慢的局面。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教师具有社会所赋予的教师权威,是“教”与“学”活动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手握决策权、管理权,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能力的获得。自主构建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我内化的过程,是任何人不能包办替代的,教师不能“全包”、“全导”。能力获得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恰当运用,自我人格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过程,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过程。科学有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过程,它既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同时又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在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3]

与其他教育学科一样,高校党校的教与学也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与学是一对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理论的讲授者,难点、热点问题的分析者。高校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高校党校教师能否通过理论灌输、党性锻炼、调动起学员的主观能力性,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首先,要求高校党校教师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想别人信,必须自己信。在课堂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校要姓“党”,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鉴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学员中的认识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并对错误的认识和观点给予纠正。在课堂上要坚决反对宣扬庸俗、市侩的东西,甚至反马列的东西,对社会上不良风气不但要进行严厉的批驳而且还要坚决抵制。其次,高校党校教师必须发挥自身高尚人格的影响力。高校党校教师自身形象在教学工作中本身就有一种示范作用,其行为、人格和思想等在学员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员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中,能够从自己身边的教师身上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最后,要着力帮助学员做到“知行合一”。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偏重“知”的教育,对“行”的教育重视不够[4]。这势必造成学员“知”、“行”分离,一些学生虽然对大道理知之甚多,然而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说归说、做归做,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主要表现在就业、择业时,有的学员特别是一些学生党员陷入眼前名利纷扰,随波逐流,不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甚至个别学员不能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要么投机取巧,要么自暴自弃,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危害。

注释:

①“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包

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形势与政策”。实施“05方案”后,把“两课”改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赵红.高校党校党课内容改革创新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3):26.

[2]石云霞.把握“两课”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推进“三个代表”“三进”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7):37.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25.

[4]赵竹村.关于研究生党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思考[J].学理论,2010,(3):38.

[责任编辑:西广明]

941

高校党校教学改革中四对关系的审视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地方,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说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问题;思路 一、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实验教师作为教学辅导人员的身份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引进人员多数具有硕士学历,其从事的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身份和待遇上无法和理论教师相比,多数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待博士毕业后又转为了理论教师,致使实验教师队伍人才流失较多。 (二)实验室学科布局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未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导致实验室建设走入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学院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出现交叉,也会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目前新兴专业的出现,出现了几个学院都

想建设该专业实验室,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上容易交叉,在设备的投入上容易重复,这都不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三)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新专业的增加,新专业实验室急需建设,但苦于资金没有保障,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均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一些新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无法开出,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室开放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实验室制订了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部分实验室开放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然有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具体的鼓励教师申报开放项目的措施。开放实验项目也较少,参与开放的学生不多,实验室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五)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不尽人意,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建立了网站,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开展自学和预习的实验室较少。总体上说,我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还未能普及。 二、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一: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

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

新时期党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5554273.html, 新时期党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胡健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1期 摘要:党校是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增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 大熔炉。党校教学作为党校的工作重点,始终处于党校工作的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培训效果与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实对党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党校教学需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修养,适应新时期党校教学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党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学习基地,对其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渠道。在党员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校教学作为党校工作的重点,在党校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党校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实施,它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要进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方法合适,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想教学的高效化,教学方法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与时代步伐相统一,满足当下党校教学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进入到了历史关键时期,党校教学也与之前存在很大不同,现如今党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有了很大改变。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进行深化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向着小康社会大力挺近,与此同时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党性基础强,作风优良,工作水平精干,政治觉悟较高的党员干部队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这就需要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引。目前党校的教学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党校教学,只是看中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将其设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党的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执政能力上,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其满足当下党校教学的发展需要。同时当前党校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同于过去。如此情况下,再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则明显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在党校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员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党校教学的不断发展。 2新时期党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记者: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吸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激发地方和高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学校层面引导试点、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层面通过试点推进整体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转型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责任在各省级政府。《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级政府在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统筹作用,引导各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出发,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示范效应。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划线,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

2020党校培训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三篇

2020党校培训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三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党校培训个人党性分析材料(一) 时光荏苒,参加分行党校培训班的学习已近尾声。在这里听名师授课、学时政精化,充实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活不时鞭策着我多思、多想,容不得一丝杂念;前沿且先进的理论导向时刻推动着我多学、多记,来不得半点马虎。沐浴在党校严谨、求是的氛围中,我抓紧这宝贵的时光接受着党的洗礼。一个月的学习,让我深感党校确实是党性锻、个人修养的熔炉。特别是通过实地参观沂南红嫂纪念馆、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司令部旧址,使自己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灵魂受到了深刻的洗礼。结合党校学习,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党章和《廉政准则》,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目的。现进行如下党性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不够系统自觉。日常工作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把握不好,缺乏持之以恒,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理论联

系实际不够,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满足于浅尝辄止,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多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知识结构单一,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及学用结合。 (二)思想不够进取创新。对本职纪检监察工作只限于宣传、上 传下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满足于不出事;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把完成任务作为第一目标,求稳怕乱,创劲不足。由于自己的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三)联系群众不够主动密切。虽然能和干部职工友好相处、团结共事,但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不广泛、不深入,常常是谈工作的多,深入谈思想的时候少,对干部职工的愿望和意见了解不及时、不充分。在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做得不好,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无形中挫伤了一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四)廉洁不够系统强化。总认为身处在最基层,做的都是些具体的小事,没有多大的权力,缺乏滋生腐败的土壤,过于认真会影响团结,忽视了组织监督制约的必要性。疏于对员工“八小时外”廉政风险的防控监督,没有真正将廉政工作做到实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各高校已开设的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实际现状出发,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应该向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发展,探索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具体分析了改革实验的实施步骤及实验教学应遵循的模式:(1)信息采集;(2)决策制定;(3)开展计划;(4)实施过程;(5)检查;(6)评估。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步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59-01 实验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同时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现阶段实验教学通常强调的是教授给学生现成的知

识,而没有关注到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导致知识发展的历史消失在逻辑一贯的叙述背后,学生只会自己动手简单的模仿实验,根本达不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社会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适应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因此,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下面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实验教学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由于受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尚未独立设课,实验课的开设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学时数设置也偏少,而且不占独立学分,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做实验时也是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分组循环方式,每个实验的编写基本上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或步骤)―思考题”这样

高校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高校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它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最后,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 "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四、要开展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全面的教学

对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认识

对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认识 农四师党校谢伊苹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育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因此,党校不仅要深入研究和积极传授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而且也应该认真研究党校自身建设的科学化问题。特别是围绕教学中心工作,认真研究、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党校教育规律,真正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提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 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 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这些要求的 提出,即反映了党校在教学改革中总结出的新经验,也反映出提高党校教学管理水平,发挥党校在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意义重大。 二、镇江市委党校教学管理之成功经验 1、各级部门高度重视 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李源潮部长指出,要让我们的干部成为“ 干部”。眼界宽,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懂大局、顾大局,才能宽思路,宽胸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让党校教学更加有开放度,讲台不仅需要有高端的专家来传道,更需要有高层次领导来解惑。 “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委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镇江市“加快转 型升级,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和规划,急需各类优秀的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镇江市委市政府对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围绕镇江发展要求准备不同的课题,到党校授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进党校课堂,反映的是市委对干部培训工

+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2)

谈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不平常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充满活力和强烈的刺激感,21世纪对具有各种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也是史无前例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他们希望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为了满足众多人的要求,我国逐渐加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进程,把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到了日程上来。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实践性问题,比如新时期对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探究问题等。他们不断有选择地吸收近几年来国内外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通过外界来开阔国人的眼界,启发思维,使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字: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方向与措 当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告诉我国在培养人才时必须从最基层抓起,即从学生时代开始。然而,要想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对新时期各大高校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又可以是教学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同时存在。但从另一方面入手,教学概念又是教育理论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搞好教学改革的工作,教育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各大高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为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一、教学在我国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概念越来越注重从逻辑分析向现实关注转变,这不仅体现了学习的价值和教育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教学活动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依据了教学在现代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无论从时间、空间或者设施来看,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有。教学的基本作用是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从心理的发展角度分析,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社会技能,并使学生发挥自身本来没有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还能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 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期各大高校教学水平的现状分析 在教学水平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的教学情况发展各不相同,人们对教学观的看法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在竞争尤其激烈的21世纪,教学被人们下了不同的定义,它的体现也较为多样化。大多数学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类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更趋于多样化,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老师的引导方式也不只是仅仅依靠自己讲,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看法和建议。他们的教学氛围相对轻松,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一类院校认为学生必须严管,老师要发挥出自己的管理力量,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严格管理。这类院校与其他不同的是预先安排好了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不仅老师教的辛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他们的兴趣往往被压迫,学校在这方面实质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2-06-12T08:54:46.7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60期供稿作者:吉晓颖[导读] 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吉晓颖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 摘要:物理实验课是中等医学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协作精神。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及仪器装置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综合实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课,在物理学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巩固物理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本人根据我校现有的实验设施及条件,对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现就以下两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1.合理安排实验,做到实验安排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 实验课程的安排应以基础理论课为依据,应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理论课讲授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一学期开设九个内容的实验,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将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明确向学生讲清楚,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实验教学方法老套、死扳,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能力,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革的重点是将过去单一的教学摸式改变成课堂讲授与演示教学、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摸式,使学生自觉动手、动脑,认真做好实验,才能真正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3.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验中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掌握先进设备的应用,在物理实验上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实验、处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在实验开设上增加一部分与计算机有关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4.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首先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二、物理实验室的建设 1.补充实验仪器,更新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讲必须做到:仪器仪表更新换代。我校物理实验室现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都是指针式的,精度、灵敏度都不高,而且受实验条件影响大,很多实验不能开设,同时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制定实验员的工作考评制度,督促其积极管理、维修实验仪器,来配合教师顺利开展各类实验;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规定实验室达标的硬性指标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措施,能够督促学校领导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员的进修、工作成绩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研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准、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保证实验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结构层次合理、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具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更新知识结构,充实专业水平。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缓慢,实验教学过于单调、机械,学生做实验是“照方抓药”,学生做实验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验成效。为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课程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努力上好实验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于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教育技术网站。 [3]姚合宝懂光国冯忠耀等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

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高瞻远瞩,继往开来,不但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有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公报上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完全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更加明确了教育彻底改革创新的鲜明态度。公报中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叙述中,首次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是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

中央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情况和体会

中央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情况和体会 中央党校教务部副主任赵理文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近年来,中央党校在坚持和完善教学新布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构“分类别、分层次”教学体系过程中,根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与班次调整、教学内容改革相配套,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一、中央党校近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中央党校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党校教学特点,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两为主、一加强”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采取,有力地保证了教学意图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教学需要,我们在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早在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就指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与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2000年6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又指出:“各级党校要形成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空气,切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中央精神,2000年12月6日在第三次全国党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中央党校明确提出要提倡研究式教学方法,突出和加强教学的研究性,把研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课堂讲授、自学、小组讨论、双向交流、学员论坛、社会调查、战略问题研讨等各个教学环节。从2002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党校开始在教学中推行研究式教学。我们认为,研究式教学是以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用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进行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符合领导干部学习特点的新教学模式。从内涵上讲,研究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式的“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满堂灌”,也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或简单回答问题,而应该对当前国内外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及学员关心和提出的问题,从理论高度作出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阐发与解答,达到让学员“掌握理论”和“提高能力”的双重目的。二是研究式的“学”。既包括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边研究问题,也包括学员在学了某方面的理论之后,集中研究一两个实际问题;还可以是学员一入学就根据需要和兴趣选定研究题目,结合理论学习进行研究,适当时(一般是毕业时)形成研究成果。三是根据研究式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管理。比如,采取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新的教学评估方法和新的办学方式等。<-p-> 2004年春季学期新一轮教学改革启动后,我们又根据“分类别、分层次”的要求,探索研究式教学在不同班次和不同教学内容方面的不同实现形式。 1、课堂研讨式教学。课堂教学是党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讲授式,而且往往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模式是单向的“我讲你听”,学员处于变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如果说在几十年前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背景和意义 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 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 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一定意义上说,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高校教学来说是一场革命。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各高校的校园网也相继 出现,但是校园网络在教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缓慢,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对象上,偏重于更加功利的远程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教育。大力开展网上教学,注重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合,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的体现。 网络教学不是取代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而是将网络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融合在 一起,吸收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克服其时间时空限制等弱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点,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消除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且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建立此平台,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学习知识。消除了学 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必再因为没有听清楚内容或者忘记内容而耽误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可视化,这是对传统学习的一种颠覆,一场革命。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内化的过程难以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学习者的经验、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和探索能力缺乏。学生通过教学资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身特点和需求来学习,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跟随老师的思想,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极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

党校党性教育心得体会一

党校党性教育心得体会一: 组织安排我到省委党校第29期中青班学习。我深感组织的关心和厚爱,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妥善处理好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严格按照省委党校的培训计划,集中精力、潜心苦读,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我的学习、思想总结如下: 一、潜心理论学习,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有提高 四个半月的党校学习,共学习了5个单元、58个专题课。学习中,我自觉按照教学计划,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领会;自学时间刻苦读书,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做到:在学习思考中“想明白”、在集体研讨中“讲明白”、在笔记和论文中“写明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一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等基本原理,特别是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认真学习了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新知识,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共在,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并为我所用。此外,

对反映时代特点的领导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题辅导,都使我受益匪浅。三是在老师的启迪下,对《中部崛起与湖南人才发展》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学员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撰写了《科技创新与娄底人才发展战略》毕业论文,能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运用及其理论意义》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同时,还利用党校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了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通过学习,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知识更新,提高了驾驭实现工作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加强党性锻炼,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有增强 学习期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党性锻炼: 1.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关键是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我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牢固地确立了一个***党员所必须确立的科学信仰,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2.通过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加强党性修养 学习期间,学员部和班支两委组织我们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这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1 这次历时一周的上海培训转眼间结束了,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让我们在轻松与欢笑中享受了一场教育变革的盛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接受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升华。 在此次培训中无论是张民生老先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还是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无一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地位由主角降为配角,通过此次学习使得自己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简单做以总结。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面向社会,包括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面向个人,包括个人修养、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科学、人文以及审

美。这三层含义就构成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后茶馆式“教学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以效能为主导,通过_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自由、宽松、愉悦、和谐,这是“茶馆式”教学的特色。这与我校近几年来实行的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是一致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角色,起到引导辅助学习的角色。 那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有应该如何体现以上精神呢?生物教学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高等教育多元质量观;重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树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现代人才观等几个方面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教育思想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观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高等教育的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我校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这一大好机遇,实现了建校四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同时,我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教学思想观念跟不上新的形势,教学管理体制滞后,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有待进一步落实;二是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个体差异(成绩、自律能力、道德水准、地区差异等)加大,教学难度增加;三是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严重,部分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且工作量过大、负担过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四是教学基础设施满足不了规模迅速增长的教学需要;五是加入WTO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 面对新的挑战,要保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从而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高等教育多元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①。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能否用多元质量观来评价教学质量,来引导教学改革,事关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②,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