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1、文艺复兴

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②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③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位诗人、文艺先驱: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

⑤进步性:反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孕育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文化条件;

⑥局限性:强调个人意志,以私有制为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西方人的贪欲,《马可西·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和获取黄金;东西方商路被阻断;生产力发展,帆船的改进,罗盘针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的积极资助。

(2)航海家及航线: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经古巴、海地到达美洲;

②迪亚士、:迪亚士到达印度洋;

③达·迦马找到新航路:达·迦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西班牙沿南美洲海岸线向西穿越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

(3)影响: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成一体;扩大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标志: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③决定性役:纳西比;

④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结束内战,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他多次解散议会,实行独裁。

⑤颁布文件:《权利法案》

a颁布机构:议会; b 主要内容: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

c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独立战争——实现美国独立;

①爆发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开始标志:列克星顿的枪声;④决定性战役:萨拉托加;

⑤领导人——华盛顿:领导、指挥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建立完善民主法制,统一货币,发展民族工业,使美国步入正轨。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⑥颁布文件:《独立宣言》

a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b主要内容:阐述自由、民主原则,指出人人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C意义:标志着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

⑦性质及意义:独立战争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

清了道路。

二、南北战争——实现美国统一

①爆发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导火线: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③开始标志:南方叛乱;

④领导人——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当选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黑奴;领导取得南

北战争胜利,结束内战,维护了美国统一。

⑤颁布文件:《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

⑥性质及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

护了美国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导火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③开始标志:巴黎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④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领导人,领导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发动“雾月政变”执掌大权,进行改革,颁布《法典》,建立拿破仑帝国;对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从1806你起,发达侵略争霸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灾难,引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导致帝国灭亡。

⑤颁布文件:《人权宣言》

a 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b 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实行三权分立(目的是制约权力,防止专

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积累社会财富)。

c 意义:标志者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4、“三角贸易”:

(1)中心内容:黑奴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17世纪中叶,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2)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影响:使殖民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巨额资本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6、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南美、印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1)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2)英国的殖民掠夺

①对美洲的掠夺,引起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人民的反抗,玻利瓦尔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

②对印度的掠夺:通过侵吞土地、洗劫国库、征收赋税使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章西女王领导印度

人民反抗。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

类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19世纪下半叶

主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

电力开发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动力

发电机:比利时——格拉姆水力织布机电动机

第三学习主题

1、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①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②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③内容:废除农奴制。

④进步性:俄国历史的转折,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⑤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①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前提:倒幕派(由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联合组成)拥立明治天皇武装倒慕,推

翻幕府封建统治。

③主要人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④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⑤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文教上:采用欧美学制,兴办教育;

生活上: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装,吃西餐;.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⑥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⑦进步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

⑧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天皇制”。

第四学习主题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前提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③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内燃柴油机:德——狄塞尔 动 力 改良蒸汽机——瓦特 电 力 的 应 用 电车:德——西门子 远距离输电:法——德普尔 电话:美——贝尔 交通工具

轮船:美——富尔顿 无线电:意——马可尼 电灯:美——爱迪生(发明 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火车:英——史蒂芬孙

交 通 工 具 汽车:德——卡尔·本茨 飞机:美——莱特兄弟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影响

具有划时代意义,提高了生产力;巩 固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a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政治要求:争取普选权;组织:全国宪章协会。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

(2)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

(3)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者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2、巴黎公社的建立:

(1)背景: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由国民自卫军建立的“国民政府”对外与普军停火,对内解散并偷袭国民自卫军。

(2)建立:1871年3月28日

(3)性质:第一次无产阶级新型政权(原因:政权由瓦尔兰等工人运动活动家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掌握;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4)结果:失败

①原因:未乘胜追击,使梯也尔反动政府得到喘息并疯狂反扑;普鲁士的支持)。

②标志:“五月流血周”。

(5)意义:是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其精神鼓舞无产阶级继续斗争。

(6)革命歌曲《国际歌》的诞生

①背景:巴黎公社失败,欧仁·鲍狄埃十分愤怒和悲痛;

②作者:词——欧仁·鲍狄埃;曲——比尔·狄盖特;

③意义: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第五学习主题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原因: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变化。

具体情况是: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第一、法国第二、德国第三、美国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第一、德国第二、有“世界工场”之称的英国退居第三、法国第四。其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先进科学技术

(2)目的(实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3)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

类别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时间1882年5月1907年

标志《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定《英俄协约》签定

成员德、奥、意英、法、俄

核心德英

实质帝国主义列强争霸

争夺焦点巴尔干半岛(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注:德奥结盟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俄法结盟、孤立法国,俄法结盟是为了对付德国;

铁血宰相——的铁血政策:实质——武力征服;影响及后果:俾斯麦成为德国的鼻祖,实现德国统一,巩固了德国的霸主地位)

(4)影响及后果:使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备战,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变化;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击在萨拉热窝访的

斐迪南夫妇。

评价:奥匈帝国为征服塞尔维亚,搞假想军事演习,派斐迪南夫妇出访萨拉热窝,带有明显挑

衅性,塞尔维亚青年为挽救民族危机采取行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个人恐怖行为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给世界带来灾难,是不可取的。

启示:我们应反对采用带有政治目的的个人恐怖手段,维护和平,防止战争。

(3)、一战爆发:

(一)最先战事——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

(二)全面爆发——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三)欧洲主战场的三条战线

①西线:英法对德国,具有决定作用;

②东线:俄国对德奥;

③南线:奥匈对俄、塞。

(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第二——1915—1916年;第三——1917—1918年。

(五)两大战役:

①凡尔登战役:德国对法国发起却丧失主动权,十分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英法对德发起,英国首先使用坦克。

(六)性质: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变化,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种政治要求的延续便是战争,这种争霸战争必然带有侵略性、掠夺性和强盗性)。

(七)影响:激化了交战国的国内矛盾,给人类带来灾难;促进东欧民族独立国家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有利条件,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1、自然科学的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表

姓名科学领域主要贡献及代表作意义

牛顿物理学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生物学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推翻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

物学发展史的一次革命

爱因斯坦物理学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1)启蒙运动: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中心:法国。

(2)近代思想成就

(3)意义: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思想家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基础。

(4)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览表

姓名国籍领域主张代表作品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人文主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

雷特》;喜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托尔斯泰(俄国俄国文学家现实主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革命的镜子)娜》《复活》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宣扬人性反对神学《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凡·高荷兰画家同上《向日葵》《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英雄交响曲》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一战给俄国带来严重危机,为十月革命提供有利的国内形势;

2、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3、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4、俄军惨败,国内局势发生变化,工人、士兵游行遭镇压。

二、十月革命开始标志——彼得格勒起义

1、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12;

(2)领导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5)结果:两个并存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彼得格勒起义

(1)原因:

①一战给俄国带来严重危机,为十月革命提供有利的国内形势;

②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④俄军惨败,国内局势发生变化,工人、士兵游行遭镇压。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领导者: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

(4)胜利标志:革命武装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地位:揭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序幕,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

三、十月革命胜利标志: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采取的措施有

①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②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③做出让步同德奥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原因:新政权面临国内反革命叛乱、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国内人民渴望和平,退出战争;评价:利大于弊,虽然丧失大片领土,但摆脱了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整顿红军、巩固政权的宝贵时机)

④迁都莫斯科;

⑤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和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业及贸易国有化、余粮征集制、平均主义配给制)。

四、十月革命伟大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给予巨大支持和鼓舞。

3、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第二课苏联的建设成就和体制弊端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及目的:解决经济困难,缓和政治危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措施: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归农民;重要工矿企业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自由交换。

3、影响:巩固了工农联盟,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政权;

4、苏联的建立:

(1)原则:各族人民自愿平等;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

(3)标志:1922、12、30,苏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领导者——斯大林;

2、发展道路——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3、成就:实现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三、斯大林的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背景: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表现特点: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体制,集中表现为经济高度集中,政治高度集权,文化高度划一。

(1)经济上

①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②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③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

(2)政治上

①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大清洗”运动;

②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形成高度集权和个人独裁。

3、评价:

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是在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包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特定时期推动了苏联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实现了工业化,在高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之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冷战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但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经济上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政治上开展全民大清洗运动,党政不分,管理过度集中,形成高度集权和个人独裁,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在世界竞争中失利,导致苏联解体。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一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凡尔赛;(2)性质及内容:交战国结约、战胜国分赃;(3)主宰三巨头:美、英、法;(4)中心问题:如何处置德国。(5)成果:《凡尔赛和约》内容:①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政治问题——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④赔款问题——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⑤中国问题——在山东的权利归日本。

2、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3、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1)背景:调整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2)、时间:1921.11;地点:华盛顿;(3)、发起及主导国:美;(4)、参加国: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5)、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中国问题;(6)、受益国——美、受害国——中国;(7)、签订条约:美英法日《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条约》、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1922.2.6)(8)影响:建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2、《九国公约》(1)内容: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2)实质及影响: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3、凡—华体系的建立(1)组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3)不能维持长久:只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间的关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的仇恨。

第二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的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2、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3、时间和标志:1929—1933;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4、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其中美国德国受打击最严重,受害最深还是人民群众。);

5、后果及影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目的:摆脱经济危机;2、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主要措施(1)财政:整顿银行(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2)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组织工会、以工带赈,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3)农业:缩减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补偿农民损失。

4、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5、作用: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

6、局限性:并为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对新政的评价4、5、6)

第三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意大利——1922年10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2、德国——1933年,纳粹党头子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1934年出任国家元首,建立独裁统治;(通过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屠杀犹太人、把国家变成军营等方式实行统治,使德国成为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

3、日本——1936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对外侵略战争,使日本成为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

二、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家,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

三、法西斯的含义及影响:含义: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影响:是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导火线——慕尼黑会议

1、慕尼黑阴谋:1938年,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内容: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影响:是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然法西斯侵略达到顶峰的标志,促使二战全面爆发。

2、英法的绥靖政策:①实质:牺牲小国,纵然侵略,使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②影响:使法西斯侵略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③顶点:《慕尼黑协定》;④破产:德国吞并捷克,把矛头指向波兰。

二、二战的爆发1、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宣而不战);

2、德国惯用的战术:闪电战;1940年6月,德军占领巴黎;对英国进行空袭,“不列颠之战”爆发。

3、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消灭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第一次遭到失败;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极大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4、达到最大规模: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是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建立日本殖民大帝国)。

5、反法西斯战争

(1)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发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①标志:1921年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及其追随者)②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③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

(2)召开的会议及其影响①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首次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年召开,通过对德作战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负责人:艾森豪威尔;成功标志:1944年6月6日,英法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使德军陷入东西夹击中,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第二次最高级会议——雅尔塔会议: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内容: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德国有盟军分占、实现德国民主化,成立联合国;意义:划分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两极格局,成立联合国。②美中英三国首脑会议开罗会议:对日作战直至投降,归还中国领土;巩固了军事政治合作,加速了日本灭亡;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敦促日本投降;

(3)法西斯国家的灭亡:意——1943年墨索里尼被处死;德——1945年5月,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反法西斯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4)性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5)积极意义: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了社会进步。

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死亡军民超过1亿,军费开支1.3万亿美元,物资总损失4万亿美元。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一、冷战的形成

1、战后世界形势的最大变化: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共13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胜利后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意义:对国际局势和革命斗争产生重大影响,给受奴役的亚非拉国家人民树立榜样、提供经验、鼓舞斗志,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2、冷战的含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即以美苏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关系严重紧张,但又未爆发战争的状态;目的是拖垮苏联,称霸全球;中心政策:“遏制”苏联。(实质是争霸)

3、冷战的形成

(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序幕;(铁幕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①背景: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外交政策转变,敌视苏联;②含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能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③实质:干涉内政,反苏反共,全球扩张。④实际运用: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

划)。背景:美苏冷战,战后欧洲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动荡;内容:1948年开始,以赠予、贷款方式帮助欧洲复兴;实质: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影响:对欧洲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稳定有重要作用,使西欧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3)冷战的高潮: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把冷战推向高潮。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第二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原因:①二战间美国损失较小,巨大的军火需求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②战后美国利用霸主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③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经济的管理;④战后各国的重建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⑤积极吸收、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更新设备,革新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2、美国实力增强的表现:①经济:工业产量无人能及,黄金储备多,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②军事:拥有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抢先拥有原子弹;③科技:拥有巨大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3、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的振兴和日本的崛起;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仍最强。

二、西欧经济的振兴和欧共体建立

1、西欧经济的振兴的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其中联邦德国是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2、欧共体的建立(1)背景:西欧各国在经济依附美国的局面改变,欧美竞争与矛盾加剧;各国均意识到美国对欧洲带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各国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2)时间及参加国:1967年,法、意、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3)组成: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4)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紧密、最健全的区域性经济集团;1991年12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正式成立,1995年增至15个,2006年12月马来西亚、保加利亚加入。(5)影响:经济上加强了各国联系,巩固加强了其海外市场,在争夺中占据优势;政治上对地缘政治形势变化、西欧稳定和世界和平发展产生影响。

三、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实行民主化改革(内容:整肃军国主义、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土地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③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⑤美国的援助扶持。

2、发展阶段:①1955年恢复阶段,②70年代高速增长阶段,③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三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目的:(1)改变农业落后现状,克服原有体制弊端;(2)主要措施:①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展垦荒和“玉米运动”;②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再收回。③发展目标:15年内赶超美国。(3)评价:为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现状,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匈牙利改革:(1)内容: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价格工资制度;允许私人企业发展。(2)影响①积极影响:改革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匈牙利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②带来的弊端:改革不及时和失误,使改革陷入困境、政局变化、执政党威信下降。

二、东欧剧变

1、时间及变化:1989-1990,东欧各国改革失败,共产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2、具体情况:①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市场经济;③军事上加入北约;④发展上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3、原因:①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法制不完善;②改革成效不大;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三、苏联解体

1、勃列日涅夫时的苏联:军事、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固有体制弊端及美苏争霸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恶化;

2、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后进行政治改革(1)背景: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发、大国地位动摇;(2)内容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②放弃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③开展“新思维”外交,调整对外政策。(3)后果:苏共丧失领导权,政治经济民族危机加深,许多国家独立,引发夺取最高权力的“八一九事件”。

3、苏联解体:(1)标志:“八一九事件”后,辞职,把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终止了苏联的存在,苏联正式解体。⑵原因①理论认识的偏差;②共产党自身原因;③经济上失误;④对外扩张的因素;⑤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政策导致民族关系紧张,政治上违背社会主义原则。⑥“和平演变”的影响。

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两极格局崩溃。

给我们的教训: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提高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③重视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④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的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走群众路线。

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亚洲民族国家的独立

(1)印、巴基斯坦独立①蒙巴顿方案又称印度独立法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②印度(1950,首任总理——尼赫鲁)巴基斯坦(1956,首任总督——真纳)独立的影响: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加速英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却带来两国冲突不断。

(2)印尼1945年“八月革命”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

2、亚洲经济的发展

(1)南亚印度的发展①成就: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在计算机和软件研究领域成绩斐然。②还面临的困难: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2)东亚韩国创造“汉江之奇”;东南亚新加坡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并称“亚洲四小龙”)(3)亚洲“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3、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

(1)巴勒斯坦(欧亚非三洲的战略要冲)“分治”: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其分为犹太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此决议对阿拉伯极不公正。

(2)中东战争:1948年第一次,1956年第二次,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激化了巴以冲突;巴以冲突是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和核心。

(3)影响:不仅严重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4)解决办法: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都必须努力。

第二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维权斗争

一、非洲独立浪潮

1、埃及“七月革命”1952年纳赛尔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君主统治,成立共和国,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埃及的独立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推动非洲独立浪潮的发展。

2、非洲规模最大的反殖民斗争——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结束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主权国家。

3、非洲“独立年”:1060年,共有塞内加尔等17个国家相继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二、拉美国家的维权斗争

1、古巴革命胜利: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起义军推翻了亲美政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抵制了美国的经济封锁,通过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增强了综合国力,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给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因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有关巴拿马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三、亚非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兴起

1、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各国合作的基础和团结反帝、争取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运动的含义:赢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与任何大国或军事集团结盟,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2)掀起原因:大国对新兴独立国家安全与独立构成威胁;新兴独立国家维护民族独立,振兴经济。(3)诞生标志: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战后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曼德拉当选总统,标志种族隔离制度死亡)

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一、经济全球化1、出现原因:(1)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2)市场经济席卷全球;(3)跨国公司迅速发展;(4)经济活动冲破国界。

2、表现:(1)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①世贸组织(WTO)——经济领域的联合国:1995年建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②欧盟(EU)——规模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1年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成立,2004年有25个成员国,2006年马来西亚、保加利亚加入。③亚太经合组织(APEC)④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2)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资本加速流动(突出表现);

(3)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主角的原因:积聚了雄厚资本、控制着高端技术、占据了本行业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

3、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4、影响(1)积极影响:使各国、地区经济联系更紧密,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借助国家合作力量,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利于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2)消极影响: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部分弱小国家经济受冲击,甚至主权受控制;使各国受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

二、政治多极化

1、含义:意味着世界上存在多哥力量中心,表明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特点:“一超多强”:美国是最强的一极、欧盟是强有力的一极、日本是不可忽视的一极、中国是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俄罗斯是重要的一极。他们的关系:相互借重、利用、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处理的手段:协商和谈判。

2、原因: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3、影响: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4、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原因:各种力量进行分化组合,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一超多强”局面还将继续;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方式及手段:①经济上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例如:1990年美国以“关心中国的人权状况”为由,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议案;②经济上制造贸易纠纷和摩察打压他国;③军事上以民主、

人权或防止核扩散为借口,对弱小国家发动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利用民族矛盾,以“人道主义干涉”为幌子,对南斯拉夫进行轰炸,史称科索沃战争,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遭到轰炸;2003年又以伊拉克有核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和恐怖活动也加剧了世界紧张和动荡。

(2)表现:美国的霸权行经碰壁受挫,多极力量的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加强;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的问题上,美国不得不与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一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开始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1)原子能技术的发展:1942年费米建成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研制第一颗氢弹;中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为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能制造核武器国家;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民用核电站,英国建成第一座工业核电站;核电站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1955年原子能和平利用走上正轨。

(2)航天技术的运用:18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首先发射载人宇宙飞船;1969年,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在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其含义是:表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跨入了新时代;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拉开了人类自由往返地球与太空的序幕;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成为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掌握次技术的国家。

(3)电子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是人类智力划时代进步。

2、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地位及作用:是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因为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窗口和平台,能将文字、音响、图象和影象的信息高速度、大容量、高精度传送的家庭、办公室、图书馆、医院等,为人们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是网络社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2)生物工程技术①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现代生物学的新时代;②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1973年基因重组技术成功;1997年生命科学的重点突破——克隆技术产生(克隆羊“多利”);2000年和2003年,人类基因工作草图和序列图谱完成,为破译生命之谜奠定基础。③影响:加快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进程,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3、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4、揭开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①知识经济的含义及特点:以知识为基础、高科技产业为第一支柱、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为目标。②出现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带来生产力的推动;后工业社会到来,世界经济发展转型,由能量推动的经济转向由知识推动的经济。

5、影响:加速生产力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

第二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①现代文学成就表

国家姓名代表作内容

英国萧伯纳《圣女贞德》《苹果车》抨击议会制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反映新社会变革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反映新社会变革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揭露美国社会黑暗腐败

美国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人生就是斗争,勇敢面对失败

2、现代艺术成就

(1)绘画:西班牙现代艺术家毕加索,其代表作油画《格尔尼卡》深刻揭露法西斯兽行,公认为

世界不朽名画;石板画《和平鸽》表达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2)通俗音乐:20世纪发端于美国,主流分别是爵士乐和摇滚乐;爵士乐起源于美国的黑人音乐,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摇滚乐逐渐发展成为主流。

(3)电影:是20世纪最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好莱坞是美国电影业中心,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是最闪亮的明星。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英国发起)

1、时间:1840——1842年;

2、原因:英国开辟中国市场;

16、导火线:虎门销烟——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签定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有本质不同:近代史上的开放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具有被迫性、被侵略性;现在的开放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主动性、主权性。),允许英国设驻领事;——意味着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④中国征收英国货物的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中国关税主权受破坏。

(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发起)

1、时间:1856——1860年;

2、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侵略事件:火烧圆明园;——两个强盗:英、法。

4、条约:《北京条约》

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加深。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6、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为抗击英、俄,左宗棠受命收复新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2、条约:《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俄国纠合英法进行干涉,其真正目的是维护在东北的权益);

②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

2、抗争:义和团运动;

3、条约《辛丑条约》

(1)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

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表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

③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地区;

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影响: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突出特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题:

1、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虎门销烟;

B 清政府腐败落后(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C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D 林则徐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中国()

A革命任务变化; B社会性质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革命性质变化;

3、《辛丑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拆毁大沽炮台;

C 清政府开始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间接控制中国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李鸿章

5、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 鸦片必须严禁;

B 外交需要谋略;

C 落后就要挨打;

D 军事应该过硬;

6、清朝时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A 中英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7、近代史上,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8、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次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林则徐;

D 太平天国运动;

9、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总理衙门的设立;

B 《辛丑条约》的签定;

C 《马关条约》签定;

D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口号:自强、求富;

4、内容:前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

5、性质:民族自强运动;

6、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7、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

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

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2、导火线:公车上书

(1)直接起因:《马关条约》签定;

(2)目的: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打破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标志着维新思潮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

3、政治团体:强学会;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4、时间:1898年6月-9月;

5、内容: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6、性质: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

7、影响: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8、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三、辛亥革命

1、代表人物:孙中山;

2、早期活动:

(1)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①时间:1905年;②地点:东京;③最高纲领:《同盟会章程》;④政治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开始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4、胜利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意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及原因:北洋军阀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开始: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6、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7、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史书上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洋纱进口减少了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 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的破坏;

B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 湖北军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D 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5、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 推翻清政府;

B 发动人民群众;

C 建立共和国;

D 挽救民族危亡;

6、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 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D 军阀分裂割据,没有形成统一市场;

列举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鸦片战争以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改革中国的“不足”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题:

1、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辱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国中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山东牛庄土纱150公斤售价87两(白银),而洋纱150公斤售价仅57两(白银),“价廉物美”的洋纱充斥了山东,到19世纪80年代,山东土纱织布停顿了。——1887年《海关报告》材料三、中国经济史专家认为:“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和中国封建主义、军阀主义夹缝中,我们的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次热潮,中国近代(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大机器生产作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工业的有哪些阶级和阶层?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从1914年开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三次发展热潮,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有人认为洋纱洋布“价廉物美”,应该大量进口;有人认为要大办中国纺织工业。根据上述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记》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任教。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厂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5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②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4、地点及路线:北京——上海;

5、性质及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③组织基础: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成立:1921年在上海举行“一大”;代表人物: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使中国革命涣然一新。

三、国民革命运动

1、国共第一次合作:

(1)时间及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作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2、黄埔军校创建: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

4、北伐战争:

(1)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

(2)对象:吴佩乎、孙传芳、张作霖;

(3)主战场:两湖地区(湖南、湖北)。

(4)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立下了赫赫战功;

(5)结果:失败。标志是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人民军队的建立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从进攻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4、根据地的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1)1928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会师的意义: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五、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主要内容:批判王明等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作战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

(3)意义: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胜利进军过程:遵义会议后,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挺进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过四川境内),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5、克服的困难: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协调各种矛盾;

6、结果:长征胜利

(1)原因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军民大团结、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奋斗精神;

(2)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3)意义:锻炼、考验、保存了党和红军,留下了光荣革命传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试题举例

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主要是指()

A 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B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完成;

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3、假如你是1919年的北大青年学生,你很可能参加的一场爱国运动是()

A 公车上书;

B 五四运动;

C 虎门销烟;

D 新文化运动;

4、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6、某市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一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多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

7、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依据是()

A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B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 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 必须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背叛革命;

B 必须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 必须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

D 必须独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9、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标志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辛亥革命;

D 秋收起义;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识记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影响:①大批黑人在运送途中丧身。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长期贫穷落后。③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北:九上P54-55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他们带着廉价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由于这种交易的全程航线呈三角形,因此史称“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持续了几百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许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 通过以上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功绩的学习,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很好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上面对三角贸易知识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

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并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希望上面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历史知识的复习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学习。 1.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9-30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讠斤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口号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世界近代史

1.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中心。(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侄桔。(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2.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 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 3.文艺复兴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4.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宗教桎梏及其一切封建残余,因此也称人道主义。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人文主义,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 5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历史意义 (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同时推翻了僵化的经院哲学体系。 (4)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严密的精神统治,激起了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2、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权力的坚强,王权同罗马教廷的矛盾日趋尖锐,把机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加。 4、发生在14世纪末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战争,也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宗教改革的发生,也得力于文艺复兴。 6、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强大,他们对教会占有巨额财富并享有征税特权十分不满。 7.德国的宗教改革原因 (1)中世纪德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2)15世纪末16世纪初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使其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3)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4)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 8.路德宗教改革理论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并得到上帝的恩典,从而使灵魂得救;在人与上帝之间,无须宗教法律、礼仪和神职人员作为中介,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烦琐的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保留洗礼、圣餐两项;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西班牙、 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 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 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 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两国又缔 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 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 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 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1476年,教皇 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 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 是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 定。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 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 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 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 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 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 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 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 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 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 的一切权利。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 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 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6、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放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 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 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新兴资产及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中的反封 建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一审 为本的宗教思想。 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后果

中国及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中国及世界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100年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商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 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近代教皇为解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提出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使葡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航路的所有据点。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

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演变史 1.民主政治:是与君主专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而言的。它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建立的过程 (1)理论依据: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西方思想家先后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等,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 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德国为代表,进行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3)建立特点 ①体现了法制原则: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②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立法与行政、司法分离,如英国的议会与内阁是立法与行政的 制衡,美国的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与制衡。 ③确立多经波折: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对不同政体的尝试,英国先后经历了共和制、王 朝复辟和君主立宪制;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再到共和制;美国经历了邦联制到联邦制。 3.影响: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体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 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近代化(近代社会):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构建资产阶级的人文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逐步接受近代文明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 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独立战争) 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国、) 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 思想解放运动: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核心:主义:以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代表人物:、、 根本原因:的萌芽 含义: 发源地:(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 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 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戏剧家)“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 ☆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 新航线开辟根本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萌芽,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 原因条件: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盛行,使欧洲人认为东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图 目的:开辟市场,掠夺财富 时间:15世纪——17世纪 代表人物:、、、 含义: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在进行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 性质: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世界历史知识点解读 单元1 史前时期的人类 1.识记: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区。大约三百万年前,在非洲南部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 2.识记:世界三大主要人种。在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下,人类形成了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有明显区别的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通常热带地区以黑种人为主、温带地区以黄种人为主、寒带地区以白种人为主。 3.识记: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区别 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中,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集体。 单元2 上古人类文明 1.识记: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图);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亚非大河流域出现的上古文明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金字塔(图)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其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在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其实质是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佛教的诞生,是古印度进入文明时代的反映;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识记: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共和国建立及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 (1)古代希腊(位于地中海,属海洋文明,与亚非大河文明不同)是西方(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文明中心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顶峰。 (2)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开始进入帝国时代。 单元3 中古亚欧文明 1.识记: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新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每六年按户籍、田亩变化调整一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田租和贡物,并服徭役。 2.识记: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识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4.识记: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与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5.理解: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内部:封闭保守,不肯吸收先进文明成果;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国力日衰。外部:外敌入侵,实力严重受损。 单元4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识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战的结果 前5世纪,波斯先后三次对希腊发动战争,希腊最终取得胜利,称霸地中海,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马拉松长跑源于马拉松战役)。 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最远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与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 布匿(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战争后,即前3世纪时,罗马称霸地中海,到2世纪,成为地跨亚、欧、

世界近代史归纳

欧美近代发展 发展与经济 1960-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兴起。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主要表现在那些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其共同影响?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的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俄、美、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俄:得到份地,高价赎买 美:《宅地法》 日: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法令 1960俄、日改革在其性质、作用、局限性方面的相同点? 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 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60年代美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解决的?两国统治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危机清除后,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共同危机:奴隶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如何解决: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因素 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更之体制不断完善,政权稳定; 2、欧洲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英国晚,而且经常处于战乱之中。 3、大力拓张殖民地,拥有做多的殖民地,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4、先后打败荷兰、西班牙、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上: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2、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占有大量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银行和造船业发达,英镑是当时的世界货币,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

中国及世界历史时间表

中国及世界历史时间表 中国的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0.5-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吴国建立 222年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581年到618) 隋朝建立 581年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起源: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 2、人种产生:长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分为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该亚女神) 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长江)。 A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要文明象征:金字塔象形文字 B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婆罗门(祭祀贵族) 2、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3、吠舍 4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海洋 1、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最高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 2、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布匿战争腓尼基---罗马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人物: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家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地点:麦加(圣地) (2)阿拉伯统一过程: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 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 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成为领主与附庸的纽带: (3)基督教会: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概况:10世纪,伦敦、巴黎意大利等 2、代表:琅城自治运动 3、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

世界近代史.pdf

世界近代史——文化篇(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14、15C——1917)思想(人文思想开始形成发展)近代科技革命文学(工业革命后)美术、艺术电影、电视 文艺复兴(14-17)理论(科技) 浪漫主义:音乐: 意大利:文艺复兴拜伦:《唐璜》(百科全书) 古典→浪漫:贝多芬(德) 前三杰:薄伽五《十日谈》天文学:哥白尼:地心说,日雪菜:《西风颂》“乐圣” 但丁《神曲》心说(近代天文学奠海涅:印象派:德彪西(法)《牧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基人天文学史上的伟雨果:《悲惨世界》神午后》后三杰:达·芬奇大革命)根本上动摇批判现实主义:交响乐之父:海顿 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卫星,比萨实验狄更斯:《双城记》美术: 拉斐尔望远镜,月面图,盈亏司汤达:《红与黑》浪漫主义:(法)德拉克洛凡 英:莎士比亚近代科学之父(最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象派:(法)莫奈《阳光 宗教改革(16C)进行实验,为牛顿(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 下》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纲领》因信称义力学奠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现实主义:《伏尔加河上的 瑞: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先定论物理: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纤夫》(法)(沈学角度符合资产阶级要求) 力,三大定侓(自然哲(伟大史诗) 学的数学原理) 启蒙运动(18C) 启蒙运动: 英国(开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生物学: 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起 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源》——人类起源 法国(高潮):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 平等,民主政治(君主立宪) 位》解剖学,人猿同祖 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 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娱乐,传媒、影视(主权在民)—(法侓意识,监督 电影:国家,创立民主共和国) 默片时代(1895) 德国(扩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科学思考 卢米埃尔兄弟;格人非工具,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里菲斯:现代电影之——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父(电影界的莎士比(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亚) 实践(技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现代音乐:印象派,现代派有声时代(1928):奥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 高尔基《母亲》奠基之作现代美术:现代后印象派卡 (蒸汽时代)现代荒诞剧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电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末-20C初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湾》1926:黑白,贝尔德 (电气时代)地位:世界戏剧史上不可忘现代派:西班牙,毕加索1941:彩色,覆盖面 却的里程碑。《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广,时效性强 现场感强 世界近代文化-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