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设计

一、系统架构

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系统管理4个部分。

(1)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实现各种专题数据的初始建库的数据检查与入库管理和对已有空间矢量数据的访问,提供数据检索、查询、专题符号化、数据浏览、空间分析等功能。根据各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建设省级或市级或县级防汛指挥部门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为收集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数据信息以及其它部门的相关信息、信息查询、山洪预报决策、预警等服务。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建设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上,根据预警信息危急程度及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同,通过适宜的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及应急指挥子系统包括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管理、灾情信息管理、社会经济管理、预警应急支持体系、灾点搬迁治理情况、预警应急信息、防灾综合信息、灾调基础数据及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等数据与地灾图形发布,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4)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包括内外网数据交换和外部数据交换。内外网数据交换系统支持通过手工或网闸自动摆渡的方式进行内网网数据交换。内外网网络网络部署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政府部门实行内外网网络隔离。本系统中,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等系统部署在内网,外网部署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内外网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辅助手工方式或通过网闸自动交换实现。

二、功能需求

1、角色分析

本系统的用户有以下几种,市、县(区)国土局、乡镇国土所的工作人员,这些用户统称为专业用户。专业用户是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发布的人员。

社会公众只是具备浏览系统发布成果的权限。

系统管理员是对系统的用户、用户权限以及系统维护的进行管理。

2、业务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图形通用功能:提供图形操作的通用功能。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理数据,提供基础数据检索和专题分析。

基础地质数据管理:管理基础地质数据,提供基础地质数据的分析。

雨量站点信息管理:管理气象和水文提供的雨量站点信息和降雨量数据。

地灾专题数据管理:管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发灾、防治数据。

影像数据管理:提供对国土局数据中心已有的不同时相的正射影像及高程数

据的访问,并与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显示,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地质灾害点的现场情况。

综合信息管理:调用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库、雨量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分析区域孕灾环境、雨量信息、人口与经济等基础信息。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或者重大地质隐患点的监测信息。

其他信息管理:管理人类工程活动信息、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地震数据信息。

图2-1 地质灾害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用例图

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

预报预警模型维护:管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需要的社会经济信息和人类工程活动信息数据。

雨量数据维护及统计分析:气象、水文、水利雨量数据的查询、过程时段的统计及导出。

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应用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生成相关预警信息。

预警成果专家修正:提供灵活、方便的图形编辑工具,支持预报预警专家结合经验对预报预警成果图进行修正。

预警成果签批发布:将预警结果按照国家相关图件要求输出为信息发布用的成果文件和自动分析生成预报预警信息,并经签批后在国土资源政务内网及外网、PDA上发布,供国土资源部门相关人员及社会公众查询、浏览。

图2-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用例图

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

灾点基本信息管理: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方案等基础信息的网络远程上报、维护、更新、发布管理。

灾情信息管理:实现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灾情信息的网络远程上报、维护、更新、发布管理。

预警应急体系管理:管理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应急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的防灾网络信息。

灾点搬迁治理管理: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工程治理情况数据。

灾点应急信息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后,对相关应急体系人员提供防灾指引,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能形中标互沟通,提供应急信息上报、更新、维护,应急方案的发布实施。

防灾综合信息管理:管理和发布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发布的防灾快递、明传电报、防灾新闻、属地法律法规等信息。

统计报表:统计预警信息反馈表、灾情报告表、地质灾害一览表、灾害灾情汇总表、成功预报实例报表、隐患报告表、灾害治理情况一览表等报表。

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结合视频会议系统,将灾害点图文数据、应急支持数据、预报预警数据及相关图象资料等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同步发布,支持保存每位专家的会商意见和会商过程。

GPS定位跟踪显示:管理GPS设备资源,并提供GPS坐标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结合图形动态显示所持GPS设备人员或车辆的路线轨迹,支持数据历史回放。

灾调基础数据管理:管理灾调基础数据,包括灾调表信息、防治规划、易发区图等信息。

地灾图形发布管理:发布灾点分布图、防治规划图、易发区分布图等图形,供行政管理人员查看。

图2-3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

内、外数据交换: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同步工具。

外部数据交换: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水利、水文、气象等部门的过程雨量、预报雨量的数据传送到国土部门的服务器;二是把灾害预警结果传送给气象部门,供气象部门制作预报预警产品。

系统管理员

图2-4 数据交换子系统用例图

3、系统非功能需求

软件需求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主要有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和GIS服务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整体易用性较好,选用Windows Server 版本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采用+dotNet实现,后台数据库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10g,GIS平台选用ESRI产品,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ArcSDE ,WEB GIS软件采用ArcIMS ,企业级GIS服务器采用ArcGIS Server,前端软件包括ArcInfo 和ArcGIS Engine-Developer 。

硬件需求

本系统的硬件需求主要要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WEB服务器采用

IBM X3650M2机架式服务器(标配1个四核Intel Xeon X5560处理器,8MB 共享三级缓存;6GB 内存),可以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数据库服务器采用IBM X3650M2机架式服务器(标配2个四核Intel Xeon X5560处理器,8MB 共享三级缓存;12GB 内存),可以满足系统数据库运行要求。

三、系统总体功能

1、总体架构

图 3-1 系统体系架构图

(1)在网络层上,以市国土资源广域网为主,以Internet 外网网络和3G/GPRS 无线网络为辅。政府机关单位用户通过内网访问,未接入政务网的政府机关、社

会用户和PDA系统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两个网络实行物理隔离,通过数据交换子系统(通过网络交换设备,如网闸等设备进行内外网交换)或手工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2)在数据层上,内网数据中心采用Oracle数据库+ 存储管理,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海量空间和属性数据管理,外网数据中心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侧重于属性数据管理。背景数据、规划与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地灾管理数据库等各类数据为核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支撑。

(3)在业务层上,围绕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子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子系统、PDA查询子系统。

(4)门户层:通过系统门户,采用CA认证、密码认证、电子印章等技术安全手段,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统的网上安全访问,提提供地灾灾情上报、信息查询,发布地灾信息功能,等为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2、总体功能

图3-2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灾点基本信息管理

系统提供的地质灾害点其本信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对地质灾害点的基本情况进行管理及维护,包括:显示和维护本行政区内所有地质灾害点(包含隐患点)的数据库记录,包括行政区、统一编号、野外编码、类型、灾点名称、XY坐标值、地理位置、发现时间等信息;可以查看选定隐患点的特征信息,灾害级别、稳定状态、隐患规模、隐患级别、微地貌特征(坡高、坡度)、灾点处的岩土体特征、地下水汇水面积(km2)、地下水出露和变化情况(水位、泉流量、浑浊程度)、不稳定(潜在位移)土方量(m3)、灾点变形迹象(拉裂、下错、滑动等)等信息;获取隐患点危害信息。威胁人数、威肋户数、威胁财产等信息;调出地灾分布图,并聚焦到图上该灾害点,获得隐患点位置信息;灾害点还可以关联多媒体文件及灾调表、图件信息等,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照片、录像等附件信息;发展趋势

及防治措施等。以及两卡(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的发布及维护、灾害信息反馈等信息。

灾情信息管理

本功能是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给用户,对灾害点发生的灾情进行维护、上报、管理的功能模块。本功能提供录入表格,代用户对灾情信息的进行录入、编辑、数据维护等操作,并且可对信息进行查询检索。除了文字信息,系统还支持多媒体信息的上传和导入,可将照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上传到系统中,这样用户就可将在现场拍摄到的信息作为灾情信息的一部分上报了。

预警应急体系管理

预警应急支持管理是利用数据库和GIS分析技术,根据预警分析结果,针对应急预案、灾害点及其周边信息和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形成应急方案,为应急指挥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灾点搬迁治理管理

本功能是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提供对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搬迁工程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将查询结果在页面的下部罗列出来,在该界面上还可进行新增、删除工程信息等操作。主要内容包括:(1)实现对实际搬迁户数、人口、实际安置地点、搬迁实施起始时间;安置点评估、勘察、可研、设计、施工、监理文件、报告、图、表;资金总额、来源、使用情况等信息的管理。

(2)地质灾害点经过搬迁处置结束后,灾点状态将设为稳定,不再作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理。

在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地质灾害治理信息的管理。系统提供治理工程的查询、检索功能,并将查询结果在页面的下部罗列出来,在该界面上还可进行新增、删除工程信息等操作。主要内容包括:

(1)治理项目受益人口、经济价值;治理工程措施(手段);治理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单位、实施单位(评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治理项目审批单位、文件、验收文件、投资金额、来源、使用情况;治理实施起始时间

(期次)、完成情况等信息的管理。

(2)地质灾害点经过治理处置后,灾点状态将设为稳定,不再作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理。

灾害应急信息管理包括:应急避让、应急工程、预警信息查询、应急预案发布等功能。综合信息包括:工作部署、新闻、政府公告、科普知识、防灾信息快递、规程规范。

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管理员能上传地质灾害会商资料(图片、视频),为参与会商的专家分配权限,系统提供专家会商界面和专家会商表,调阅历次会商数据进行回放,记录各专家意见、姓名、单位、填写时间等并信息保存会商视频录像资料,支持会商表打印输出功能,支持6路画面远程视频会商。

GPS定位追踪显示可结合PDA设备采集的坐标,在三维影像上进行线路跟踪显示。支持线路回放显示。

灾调基础数据管理实现了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中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包括灾调表、规划治理等内容

地质灾害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需定期生成各种报表,常用的报表主要有:灾情报告表、地质灾害一览表、灾害灾情汇总表、成功预报实例报表、预警信息反馈表、隐患报告表、评估报告备案一览表、灾害治理情况一览表、防治措施各月累计表(报送月份、转移灾害点的户数和人数、搬迁、安置灾害点的户数和人数,勘查、治理灾害点的点数和资金)、地质灾害速报、月报等。

本系统提供的报表统计可根据行政区、日期,以及以各报表的专题信息为条件(如灾情报告表可设置灾害类型、灾害规模为条件)进行汇总统计。

对生成的统计报表均可直接打印输出,也可输出到如EXCEL、TXT等格式文件中。灾情报告表。灾情报告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灾情进行统计,逐级上报。灾情报告一般按月进行统计。

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县级用户只能选择本行政区)、灾害规模、危害级别、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失踪人数等条件;

统计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害级别、灾害规模、伤亡情况(死亡、失踪、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成因、措施建议等。

地质灾害一览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地灾点(含已发生灾

情的灾点和未发生灾情的隐患点)情况汇总,可按任一时间段进行统计。

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县级用户只能选择本行政区)、灾害规模、危害级别、直接经济损失、死伤人数、失踪人数等条件;

统计内容包括:灾点名称、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理位置、X坐标、Y坐标、灾害规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威胁人口、威胁财产、灾害危害程度、资料来源等。

成功预报实例报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发生灾情的灾点,在灾情发生之前已通过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手段发出预警,使人员和财产即时得到转移,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点进行汇总上报,该报表一般按月进行汇总,逐级上报。

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

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地点、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灾害发生时间、避免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预报方法、预报人(或单位)。

预警信息反馈表主要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或专业监测预报预警实际发生灾情点进行汇总统计,该报表一般按月进行汇总。

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发生时间、所在行政区。

统计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经度、纬度、灾害规模、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诱发因素(人类活动、小时雨量、日雨量、过程雨量)、地质背景等。

隐患报告表提供给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统计条件主要有: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等级、发现时间、所在行政区。

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地点、隐患类型、规模、受威胁人数、潜在经济损失、成因及发展趋势、防灾措施。

评估报告备案一览表是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备的地质灾害评估备案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系统按用户所属行政区进行分级查询,即区级用户可以汇总全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评估备案,地市级用户可汇总地市及所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备的评估备案,县级用户只能汇总本级报备的评估备案。

统计条件主要有:报备时间。统计内容主要包括:评估报告名称、级别、备

案单位、备案时间、评估单位、局收市局报备日期、局收评估单位报备日期等。地灾图形发布

查询、浏览地质灾害点分布图、防治规划图等图形数据。

PDA、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子系统是及时向社会大众和灾害区人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地环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作为地灾管理的外网延伸,为基层国土所的管理应用服务。发布成果既包括利用电视节目向社会大众发布,也包括利用网站向社会大众发布。前者着重于广泛的区域性的灾害预报预警,后者着重于详细的灾害点的预报预警,同时也包括对预警区内的重大灾害的信息情况查询。地环信息包括地质环境管理的相关行业信息、标准规范、防灾指引等。

图 3-3 PDA、外网公众服务及管理应用功能结构图

基层国土所管理应用按照系统的权限分配,乡镇国土所用户在外网系统登录后,乡镇国土所用户可对基础性的数据进行录入与维护管理。数据录入完成后提交,将由数据交换系统将数据交换到政务网系统,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经办人员对数据进行审阅、上报、审核通过后,数据才正式发布并纳入统计数据范畴。

预警信息发布列表里是经过审核签批的预警成果进行发布,同时实现普通用户对此的快速检索,并查阅预报预警详细信息。

两卡信息发布功能是将经过审核确认的两卡信息进行成功发布,并供相关人员登录查询两卡信息。

防灾综合信息发布可快速地向公众发布防灾信息并提供防灾信息下载,可在灾害来临前发出有效的预防信息,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

PDA服务管理功能通过GPRS/CDMA等无线通信技术,使区级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可利用PDA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时获取卫星云图、灾害灾情等信息,从而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指挥。

系统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内容,服务端(外网数据中心)提供采集、处理地灾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通讯录等数据,并提供访问服务功能;PDA 上的客户端程序,通过访问调用服务端的数据,实现各项功能的显示浏览。

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顺序图

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是由专业用户进行管理,用户进入到系统主界面,点击进入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界面,然后加载各种灾点灾情数据信息,最后对各种灾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果,指导应急救灾指挥方案。

图3-4 地质灾害综合管理及应急指挥顺序图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资质标准

一、勘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设计: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施工: (一)甲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系统概述 (3) 2.建设内容 (3)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4) 3.1.系统功能特点 (4) 3.2.设备技术指标 (5)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5) 4.1.系统结构框架 (5) 4.2.系统功能特点 (6)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7)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7)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7)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7)

4.3.4.预警管理模块 (8) 4.3.5.报表图表模块 (8) 4.3.6.资料管理模块 (8) 4.3.7.公文管理模块 (8)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8) 4.3.9.用户管理模块 (8) 4.3.10.基础信息管理 (9) 4.3.11.系统管理模块 (9) 4.3.12.日志管理模块 (9) 1.系统概述 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

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及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内容 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建设进度要求以及结合灾害点实际情况,方案设计模块及总体系统框架如下:本系统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准确地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突发性造成的损失。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8月

1.项目名称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2.1 项目背景 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2.2 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搭建独立的专用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该系统通过系统独立的通信网络将预警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xxxxx地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围 1.2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安排 2.1施工总体目标 2.1.1安全目标 2.1.2质量目标 2.1.3工期目标 2.1.4文明施工目标 2.1.5环境保护目标 2.2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 2.2.1项目经理部 2.2.2施工队伍营地 2.2.3施工设施 2.2.4施工便道 2.2.5施工水电 2.2.6施工通讯 第三章项目机构与资源配备计划 3.1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3.1.1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围 3.1.2劳动力部署、任务划分及主要技术力量 3.2设备配备 3.2.1主要施工机械

3.2.2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配备 3.3材料供应 3.3.1主要材料需求量 3.3.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及物资储备 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3.5设备、人员和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3.5.1设备、人员运到现场的方法 3.5.2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及运到现场的方法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4.1工程监测 4.2天然建筑材料 4.3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 4.4施工方法及要求 4.4.1主要机具 4.4.2质量检验 4.4.3临时工程 4.4.4施工要求 4.5脚手架搭设施工 4.5.1搭设技术措施 4.5.2搭设工艺流程 4.5.3脚手架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4.5.4脚手架搭设安全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 4. 6弃土及各工序配合措施 4.6.1弃土处理 4.6.2各工种配合措施 第五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5.1施工顺序安排原则 5.2施工顺序 5.2.1总体施工顺序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法 第四章施工部署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6.1工期目标 6.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措施 7.3安全生产的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8.1管理目标 8.2管理措施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 9.5减少扰民和环境保护的奖惩办法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10.1冬季施工措施 10.2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12.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12.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后)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措施 13.4临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临时占地及临时建筑表如下: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的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技术文件,确保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需求描述 (4) 第二章总体架构 (5) 2.1系统架构 (5) 2.2预警发布 (6) 2.2.1发布权限 (6) 2.2.2预警发布内容 (6)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 2.3预警发布方式 (7) 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 第三章详细实现 (8) 3.1概述 (8) 3.2系统架构 (8) 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 3.3.1中心监控平台 (12) 3.3.2前端采集设备 (13) 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 3.4.1预警中心系统 (16) 3.4.2预警终端 (17) 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 3.4.4预警组网方式 (18) 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 3.5LED发布系统 (23) 第四章总结 (2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技术标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 1.1施工方案 (3) 1.2 施工程序 (3) 1.3 施工监测要求及应急措施 (8) 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9) 2.1、质量目标 (9) 2.2、质量保证体系 (9) 2.3、质量管理职责 (10) 2.4、质量保证措施 (12) 三、施工总进度(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保证措施 (17) 3.1、工期目标 (17) 3.2、工期保证体系 (17) 3.3、工期保证措施 (18) 四、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19) 4.1、安全目标 (19) 4.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0) 4.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0) 4.4、爆破作业安全生产措施 (23) 4.5、交通安全措施 (27) 4.6、治安和消防措施 (27) 4.7、应急预案 (28) 五、文明施工措施 (32) 5.1、文明施工目标 (32) 5.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32) 5.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2) 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34)

6.1、治安保卫制度 (34) 6.2、工地门卫制度 (35) 6.3、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36) 6.4、民工住宿区安全管理措施 (36) 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37) 7.1、环境保护目标 (37) 7.2、环境保证体系 (37) 7.3、环境保护措施 (38) 7.4、降低噪音环境保护 (39) 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40) 8.1、冬季施工安排和措施 (40) 8.2、雨季施工安排和措施 (43) 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45) 十、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46) 10.1、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 (46) 10.2、施工管理措施 (53) 十一、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55) 11.1、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原则 (55) 11.2、项目组织协调工作的内容 (56)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1)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62)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63)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 (64)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65)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66)

最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 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1、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dl)和残积层(Qel)。自上而下为:(1)坡积层(Q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 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2)强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3)中风化岩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层面标高约2.00~67.72m 二、地下水特征 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类型,贮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基岩裂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和泉水等方式排泄。场地附近未有地下水开采等现象。滑坡体中、上部大面积开裂,土体松动明显,对降雨入渗补给极为有利。场地各岩土层属中等~弱透水性地层。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发表时间:2017-03-08T14:55:39.2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作者:闫晓波罗熹[导读] 摘要:文章从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设计的根本概念,防治地质灾害工程项目设计的实质和意旨,预防地质灾害项目的合理设计三方面来阐述。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文章从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设计的根本概念,防治地质灾害工程项目设计的实质和意旨,预防地质灾害项目的合理设计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基本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反复调整和不断优化,它区别于常规的建筑工程,它涉及地质勘查﹑项目设计﹑工程施工和建设等多个主体,要求这些主体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实时勘察研究,不断调整设计,进而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设计的根本概念 1、概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岩土工程不同。地质灾害是有害于自然或人为地质现象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岩土工程是参与工程建设中对于岩土的加固及开挖。近年来更大的扩大了这一概念——地质工程,它可以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但岩土工程的特点反映更为深切,因为岩土工程的研究和施行是及其有限的,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项目涵盖了更加全面的地质环境各方面的有关知识。普遍认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是地质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是创建一个系统形成的原始系统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般满足预期要求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了各种知识的过程,也常常是对于一个过程的理解。包含了地质研究确定目标和规范,分析、合成、反复论证、建设、测试、评估和实施、监控和修改,或链接和其他阶段,但它的核心部分是分析和合成。 2、项目设计师的素养 对于此类设计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工程师具有一般设计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如数学、科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计算方法),同时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关于地质灾害的破坏规律的发展,地质材料力学性能相关的各方面内容,并不是机械控制以及掌握的一般规定,是需要灵活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 3、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地质原则。关于地质的损伤模式,加强地质灾害体(危险的岩体或滑坡等)天然牢固状态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尽量做到少干扰至不干扰,根据对地质体症状的控制,防止机制被模凌两可的被破坏,只考虑地质分析及忽视工程技术的偏见问题,或只从工程的角度考虑其中的问题。 (2)技能原则。在地质体的现实基础体现中,根据实际工程设计具备良好的可实践性,为了便于施工,便于掌握对灾害的整治点可考究性,可访问性。对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有很大影响的,可成立一个科研基地,建立传播防灾意识的教室。 (3)目标原则。鲜明的目标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点,对于地质灾害体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的大小和发展现状和趋势设定改进目标,测量工程设计标准,并减少目标和标准扩展任意增加或减少。在现实实践中,设计是其强调的关键,提高整体,确定优化目标函数。 (4)效益原则。地质灾害预防通常需要资金的大量投资,但其所产生的效益通常不是直接显现的,而现有的数据显示控制成本和效益比类是一场“灾难”。由此可见,要在尽可能降低投资的前提下,实现整治的目标完成。 (5)优化全局原则。地质灾害管理各项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设计工程的实施主要是服务于全局的稳定性。即便某一部分未达到最优,但全局最优组合,是紧靠这个观点的。也可以说是地质灾害的设计被视为一个系统工程。 二、防治地质灾害工程项目设计的实质和意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指的是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占有主要位置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做好正确的选择和具体的施工方案,对于是否影响灾害防治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看来,是值得设立专门研究部门进行研究的。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具有破坏性地质产生的过程中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并对各类建筑物也具有破坏性危害的情况的发生。简而言之,就是地质效应引起的灾难发生。环境地质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它的根本任务及目标就是为了及时阻止破坏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地质环境的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得到安全与发展。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意外造成的地质灾害,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受影响的对象(人、材料、设备)有两个链接的形式。地质灾害预防及控制的根本方法是相反的方向和线形式:第一是预防可造成灾害性的地质作用的形成,第二是防止可能受其影响的对象遇到他们。在第一方面,包括地质灾害形成前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灾害发生时做到的中途制止,第二个方面是包含影响对象移动位置,或是防止对象与致灾的地质灾害相遇。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管理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行政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活动,防止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到效果的变化动态监测和预测,并提出建设项目的设施或流动性避开地质灾害高险区。工程措施建设或改造项目是在岩土工程、排水工程和生物工程等过程中,使用增加稳固性调整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及延续,做到控制、调整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受影响的对象。因此,地质灾害防治等同于地质体的改造工程,其主要表现在稳定变形、调整和控制地质灾害,是一项专门致力于制止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如云南地质灾害约占全国总数的1/10,据1949~2000年资料统计,全省地质灾害造成9000余人死亡、210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72亿元。其中滑坡、泥石流近20年来几乎平均每年造成200人死亡,2亿元以上的财产损失。泥石流给云南省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年份超过5000万元,重灾年可达2~3亿元,分别约占全省年度财政支出的2~10%。如2013年1至10月,昭通、曲靖、文山、红河、昆明、玉溪、楚雄、丽江、大理、德宏、西双版纳等州市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35县次。灾害造成13.1万人受灾,88人死亡,7人失踪;房屋受损10056间,倒塌2304间;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0.8亿元。云南省采取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十大措施,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加大地质灾害投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复查工作,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对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预防地质灾害项目的合理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