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论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916293532.html,

论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作者:靳文华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1年第11期

美学属于一门古老而朴素的哲学范畴,传统美学虽然与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美学研究的不仅仅局限于人们的认识问题,它还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其中的情感、意志等内

涵就不属于哲学范畴。

古今中外,美学都经历了一个从混沌模糊到逐步清晰明朗的认识过程。但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美学才有了科学定位,美学才被认为是从哲学脱胎出来的属于人文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物质,而是“数”。因此美学的逻辑起点就是“数”,美就是客观数量关系上的“和谐与比例”。这种观点在以后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斯多德等人身上都有所反映。而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又提出了“美的理念”的观点。十六、十七世纪以后,以博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学派则认为,“美大半是借助于感官的干预而机械地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的物体的某种品质。”以休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派则认为美是心灵的产物。到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则又提出了“美在关系”的著名论断,从而使西方美学家们对美的认识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是集欧洲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但却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重大命题,也并没有解决美学的本质和关键问题。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对美的论述如同拨雾见天。他的“人们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实践观点对美学的本质问题做了最深刻、最科学的概括。以后的原苏联的一些美学家们在马克思观点的影响下,又进一步提出了“审美问题的

关键在于客体与主体的辩证关系”,这就为人们认识美的本质又迈出了一大步。

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早年一直坚持“美是主观的”这一唯心主义观点,成了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追随者,但到了晚年,朱先生却尽弃前论,完全转变成“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这一新的美学立场。(见《美学书简》17页,人民文学版)

笔者对美学素无研究,对琳琅满目的美学书籍不曾拜读。但我从接触的事物及不少古代案例,觉得对美的研究过程自古以来就有主观和客观的分别。马克思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人对美的主观意识作用。由此推而广之,雨后的彩虹是美好的,但盲人却无法感知其美,这是客观之美无法通过主观意识而起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