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一)

一、选择题

(2014·湖南联考)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高线图,右图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2.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B.页岩

C.板岩D.大理岩

3.(2014·广州模拟)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 3 767.2米)在海拔3 300米以上呈现大小不分、杂乱无章的石块遍布的地貌景观。形成这种“大小不分、杂乱无章的石块遍布”地貌景观的外力,最可能是() A.流水B.风力

C.波浪D.冰川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5.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图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图丙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图丁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2014·济南模拟)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6~7题。

6.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猴子观海的成因类型是()

A.喷出型岩浆岩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D.变质岩

7.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A.风化、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D.岩浆活动

下面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8~10题。

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9.形成乌江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D.波浪的侵蚀作用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表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②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③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④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2.下列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B.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13.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B.f环节蒸腾加强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多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4~17题。

14.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5、图示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6.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③—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融

17.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回答18~20题。

18.①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岩浆

19.②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岩浆

20.如果③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③的箭头b 代表的是()

A.上升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

(2013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图1为黄山“天狗望月”景观,“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据此回答21~22题

:

21.“天狗”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

中的(

)

A.c①

B.a⑤

C.e③

D.d④

2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二、问答题

23.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____________,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

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_岩,A受到

②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________条件下,发生

③_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_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_。

(4)从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_,又到

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25.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1)。

材料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

图2

(1)判断图2中地质作用类型,任择其一说明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解释“猴子”的形成过程。

(3)与A、C两类岩石相比,B岩石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二)

一.选择题

(2013?天津文综,6~7)读下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2.上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完成第3题。

3.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2012?四川文综,1)右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完成第4题。

4.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012?上海地理,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据此完成第5~6题。

5.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6.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2012?浙江文综,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

7.“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8.(2011?广东文综,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10.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11.(2010?广东文综,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013?四川文综,3~4)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13.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

15.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所在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B.若在河心沙洲下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二、综合题

16.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图中A、B两种地貌景观成因的差异。

(2)判断图示区域的盛行风向。

(3)说明图中C、D、E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4)根据该地质剖面图,归纳该地区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的各种表现。

17.(经典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是运用示意图讲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教科书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内容,重点是岩石圈的三类岩石、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三类岩石的循环过程。难点是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的高一对于地球内部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教学不能用简单的讲授法要结合案例、地理图片甚至动画演示及视频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解释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三大类岩石特点、形成过程,培养的团结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讲授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岩浆岩 【投影】(蕲春四中“校石”与音频《一块石头的自白1》)

文字材料:我叫“小花”,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水兄”、“风兄”的帮助下,我终于拨云见日…… 活动1:阅读教材P78文字部分和图1,并结合《一块石头的自白1》回答问题: (1)请你告诉我“小花”的故乡的名称。 (2)你能在上图中指出“小玄”和未见天日前的“小花”的位置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3)请结合图2和图3谈谈“小玄”与“小花”这对孪生兄弟在相貌上有何不同,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和用途,最后完成下表。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届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教案精修订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届高考地理第一轮 考点知识复习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结合景观图或区域图示,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现实,以等值线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向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结合特定条件下气象数据或气象图像资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特点及其影响。4.结合区域判读或有关资料,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名 称 特征界面 A层 ___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 ____千米 a______ b古 登堡界面

_ B层___ _ 厚度约2 800千米,上 部存在c____________, 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D 层 地 核 分C外核、D内核 2. (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 类型形成常见岩石 A____ ____ 岩 侵入 岩 岩浆侵入 ______________冷凝 形成 花岗岩 喷出 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 成 _________ B_______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 碎屑物质经搬运、堆 积、固结成岩形成 ________、砂岩、 页岩 C________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 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 改变而形成 ________、板岩、 片麻岩 2. 地质作用 ?? ? ??a表示 b+c表示外力作用 d表示 e表示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 物质循环。 知 识 体 系 考纲解读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及其特点。2.理解三 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实线N:纵波。 分类传播特点

考点应用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所通过物质的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 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横波(S)固体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不连续 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速度变 化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 2 900 (纵波和横波速 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 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举例分析最薄最厚处的地壳) 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 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 内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 很大 解读图文详解P41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相比缺少硅铝层,密度更大。2.岩石圈 (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考点应用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2)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 [误区警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习题精选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 【真题回放】 1.(08,江苏)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B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2.(07.广东)“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答案】 D 【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3.(08.广东)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答案】 A 【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主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预测】 )热点地区(四川震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区域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图、地形剖1(. 面图结合,考查地质构造、地貌景观、人类活动的关系。 2)流域水文、水系、地质、地形等特点与流域开发与治理。( 3)汶川地震,主震、余震的灾情分析、成因分析。(

、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灾4)重大工程建设(找水、找矿、找油、找气、交通、水利)(害,考查板块构造、板块运动。 )以景观图为题材,聚焦热点区域,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5( 【模拟演练】 重庆、8级地震。)东经103.4度发生(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月1.2008年512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问题。 1)地震发生过后( .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A.北京昼长逐渐增长B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 )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2(。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2.图9为我国西南某地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图10是图9中沿NM线的部分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补画完整10MN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1)该地区的地形为,在图 该地质构造为什么会形成这,根据岩层弯曲特征,该地的地质构造应是(2)种地形? (3)某地质考察队,在该地区找到了有色金属矿床和石芽、石笋、石柱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你认为有色金属矿床和喀斯特地貌应分别分布于A、B、C三地中的哪一地?并说明判断理由。 (4)依据科学发展观,如果利用当地资源对图示区域进行合理的开发,请简述其开发的方向和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山地画图(形态正确,顶点正确;地层分布正确,注意每个地层与地表高程的交点及对应图例) (2)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残留成为山岭 (3)有色金属矿床应位于C处,有色金属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相关;喀斯特地貌应位于A处,因为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 (4)发展方向:①该地区有喀斯特地貌分布,可以以这一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旅游产业;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然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经济林木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③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注意问题:①在开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植被的保护,以免水土流失而造成严重的“石漠化”现象;②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产生;③注意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岩石类型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类型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9·海南卷14~15题)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 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3.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2017·浙江选考B卷8~9题)三清山和雁荡山都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三清山以独特而丰富的花岗岩造型而著名,雁荡山以巨厚的流纹岩层造就了秀丽风光。下图分别为两山地著名景点照片。据此完成4~5题。 (犀牛望月)雁荡山(思春女神)三清山4.两山地主要组成岩石的区别表现在A.成因分类不同B.化学成分不同C.冷却速度不同D.物质来源不同 5.形成两山地著名景点相同的地质作用有A.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和风力作用C.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2日,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6~ 8题。 6.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A.①B.②C.③D.④ 7.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A.② B.③ C.④ D.⑤ 8.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A.a B.b C.c D.d 澳大利亚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形成于25亿年前,已成为澳大利亚西部的地标。波浪岩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涛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9~11题。

教案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课程辅导学案教学课题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三种岩石类型 2、掌握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并能看懂各类示意图 重点难点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和转换 2、读懂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教学内容一、回顾(1min)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1.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的范围=上地幔顶部+地壳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6min) 1.岩浆岩 成因:炽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常见岩石:花岗岩()、玄武岩() 侵入岩和喷出岩成因上的区别? 【备注】 注意岩石圈 的范围。 记住三种岩

1.填图:填出图中岩石的类型名称。 2.分析:分析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作用。 A、冷却凝固 B、 C、 D、重熔再生 3.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就是从岩浆形成各种,又形成新的过程。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应牢记的“窍门” 1.从岩浆开始到岩浆结束,能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该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该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定为岩浆。 3.箭头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两种可能:岩浆和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例题2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 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2~3题。 2.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判断循环图 中的岩石类 型和相关的 地质作用

3. 4.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__。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岩石圈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可理解为岩石。要说明岩石圈或者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次要联系各种地质作用来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但不深入讲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与相应的地质作用。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根据课标,在落实“运用示意图说明”的要求时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则需要学生理解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浸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要表现出循环的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从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角度叙述了地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本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和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从圈层的角度来分析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物质的运动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打好基础。 我所教的高一学生基础一般,对于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课外的一些地理现象关注的比较少,但是由于房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直观的材料,比如说沉积岩、变质岩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实地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于岩浆活动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地质作用了解较少,虽然经过前一节的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将地质作用应用到岩石间的转化过程上还是会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物质循环意识的建立比较困难。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兴趣探索自然环境的一些规律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应的地理现象。 学生对于地理概念上容易混淆,因此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定义要做以解释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图片和大理石产地的学生介绍并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岩石分类和成因。 学生通过游戏演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运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简要的示意图并叙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绘制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分析:“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是本课的课标基本要求,因此运用书中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受自己的归纳理解能力的限制,自行绘制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学会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2)分层 名称特征界面 A层 __ __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 a__________ b古登堡界面 B层 _ ___ 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 c___________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 2. 岩石圈 (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3.某地地下30KM 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都会感觉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P 波,上下颠簸 D 、S 波,左右摇晃 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成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A________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______________冷 凝形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 ____ B________岩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形成 ________、砂岩、页岩 C________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________、板岩、片麻岩 2. 地质作用????? a 表示 b + c 表示外力作用 d 表示 e 表示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3-1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解析图中的地质作用分别为①沉积作用、②重熔再生、③上升冷却凝固、④高温高压、⑤变质作用、⑥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昆仑玉、大理岩同属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生物化石出现在沉积岩中,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A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

4.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第3题,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第4题,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 3.D 4.A 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的是 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B.岩浆的形成过程 C.变质岩的形成过程D.土壤的形成过程 6.图中ab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可信的一组是 A.a—砂岩b—砾岩c—板岩 B.a—沉积物b—沉积岩c—新岩浆 C.a—有机质b—风化壳c—岩石 D.a—石灰岩b—大理岩c——岩浆 解析第5题,该图表示了两种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新的岩石,因此该图最有可能是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第6题,石灰岩与岩浆接触的地方受热变成大理岩。 答案5.C 6.D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8.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教案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结合景观图或区域图示,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现实,以等值线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向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结合特定条件下气象数据或气象图像资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特点及其影响。4.结合区域判读或有关资料,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2. (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 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 2. 地质作用????? a 表示 b + c 表示外力作用 d 表示 e 表示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典例导入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题。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疑难剖析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第3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地球的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部由表及里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举例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上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数码是②。(填数码) (3)下图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考向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4·学测8)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D 解析季风环流会将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大陆上空,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生物生长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判断题](2017·学测3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答案正 解析岩石圈的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以及地壳的全部。 3.[判断题](2015·学测3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答案正 解析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图解岩石圈的位置和围 考向二岩石的类型 (2016·学测4)下图为“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A.沉积岩层B.花岗岩层 C.玄武岩层D.变质岩层 答案A 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重要特征。 (2017·学测5)2016年9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岩石圈物质循环(习题)

岩石圈物质循环 【原题再现】 (江苏2012)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l题。 1.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江苏2011)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江苏2008)读下图,完成第3题。

3.图示a、b、c 、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a B.b C.c D.d 4.(江苏2007)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图,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③ (扬州2010)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一岩浆 B.b一岩浆岩 C.c一沉积岩 D.d一变质岩 6.上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④代表变质作用 B.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需经过②阶段 C.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交界处,③活动强烈 D.④代表冷凝作用 (南通2010)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与甲图所示地貌形成有关的岩石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砾岩 8.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乙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精练】 一、单选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l~2题。

考点15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点1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重点:★★★★ 【基础回顾】 1.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地壳物质循环多种变式图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技能方法】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判读地质构造图方法 地质构造图可以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清是哪种类型,判读地质构造图方法通常如下: (1)三方面了解图中信息 看图名:图名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0北京石景山模拟)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野外考察。图1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的照片,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浅层侵入岩的一种。图2示意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图3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1中的“独山莲花”和图2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3中的() A.A和B B.B和D C.D和C D.A和C 2.“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3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岩浆—①—A—③ B.沉积物—④—C—⑤—D C.岩浆—②—B—④ D.沉积物—④—C—③—B 3.图3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 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1中的“独

山莲花”属于侵入岩,图3中A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图2中的含煤岩层属于沉积岩,图3中C是沉积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选D项。第2题,“独山莲花”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先是岩浆侵入,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受外力作用,选A项。第3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等,图3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有①和②(岩浆活动)、⑤(变质作用)、⑥(重熔再生作用),选C项。 (2020湖南衡阳八中模拟)下图为河北遵化市汤泉地热田地热地质剖面图。由于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造成深部的热流沿断裂面上升,混合并加热赋存于片麻岩中的裂隙水。读图,回答4~6题。 4.温泉疗养最适宜建在() A.①B.② C.③D.④ 5.P处岩石的类型是() A.沉积岩B.变质岩 C.喷出岩D.岩浆岩 6.上图中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 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 答案:4.D 5.B 6.B解析第4题,温泉疗养需要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在④处打井最容易获得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故选D项。第5题,根据材料提示,深部的热流沿断裂面上升,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可知P处的岩石为变质岩。故选B项。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岩石界面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的交界面,由材料提示“断裂构造切割花岗岩体”可知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断裂错动。故选B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解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解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析 本节知识点主要是运用示意图讲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教科书分析】本节主要包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内容,重点是岩石圈的三类岩石、三类岩石的形成 过程以及三类岩石的循环过程。难点是物质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的高一对于地球内部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教学不能用简单的讲授法要结合案 例、地理图片甚至动画演示及视频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设计理念与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 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解释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三大类岩石特点、形成过程,培养的团结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讲授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 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岩浆岩 【投影】(蕲春四中“校石”与音频《一块石头的自白1》) 文字材料:我叫“小花”,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直到有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单选题 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依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A . 北美洲东部 B . 西伯利亚地区 C . 非洲西部 D . 欧洲南部 2.干热岩最可能 ①沉积岩 ②变质岩 ③喷出型岩浆岩 ④侵入型岩浆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干热岩发电 A . 技术水平要求高、利于大规模开发 B . 资源分布地域性强、利于推广 C . 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不稳定 D . 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 4.花岗岩密度大、硬度高,耐磨,常用于纪念石。北京101中校园内的纪念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 . 光辉历程 B . 水流云在 C . 日晷 D . 二道 门口泰山石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 ①⑤ D . ④⑥ 6.如果④处岩石为石灰岩,则⑤处岩石为( ) A.花岗岩 B .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砂岩 7.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⑤ D . ④⑤ 8.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 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 . 变质岩 B . 沉积岩 C . 侵入岩 D . 喷出岩 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乙中属于制作冰壶的岩石类型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0.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 大理岩 B . 石灰岩 C . 砂岩 D . 玄武岩 11.由左图可知 A . 地质事件发生过程是: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 . ①②两处岩石可能变质为板岩和大理岩 C . 当地发生过明显的岩浆活动,因此不可能寻找到化石 D . 当地地表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黑曜石与其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 A . a —③ B . b —② C . c —④ D . d —① 13.图中b 到d 的过程 ( ) A . 均在地表进行 B . 能量均来自太阳能 C . 物质都来自地壳内部 D . 岩石性质 发生改变 左图是浙江省宁波市花番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 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 成的柱状节理群。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形成“石瀑”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5.造成图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 . 风化作用 B . 流水侵蚀 C . 风力侵蚀 D . 海浪侵蚀 16.读图,回答问题。 (1)左上图中A 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对左上图中C 、D 、E 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 (3)左上图中B 为流动沙丘,结合右上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 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_________。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5)在左上图中标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瞧地理环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最新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 壳物质循环。 知 识 体 系 考纲解读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及其特点。2、理解 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 点。3、了解岩石圈物质 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 义。 一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1. 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实线N:纵波。 分类传播特点

考点应用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就是 所通过物质的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 地震波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较快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 性质而变化 横波(S) 固体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圈层名称不连续 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速度变 化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 2 900 (纵波与横波速 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 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 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举 例分析最薄最厚处的地壳) 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 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 内核 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 大 解读图文详解P41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相比缺少硅铝层,密度更大。 2. 岩石圈 (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就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考点应用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2)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就是 A.两极地区的夜空瞧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误区警示]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 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和课文内容,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分析每种岩石形成原因,并举例常见的岩石类型。 3.通过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岩石圈的范围。 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岩石圈的范围。 2、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合作学习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是从一个吸收了日精月华的石头里蹦出来的。我们今天学习的学习内容也正是和石头密切相关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讲授新课 1、岩石圈的概念:包括地壳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3、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 小结: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它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形成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不一致,它们的特点和用途也不一样(用途举例侵入岩: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喷出岩: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