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2000-2004年度 工作报告

目 录

一、基金会简介

(一)背景及宗旨

(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

(三)中华人口奖

(四)其它项目

1、幸福工程——救助艾滋病患者家庭及艾滋孤儿行动

2、幸福工程——幸福微笑活动

3、幸福工程——关爱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模拟家庭教育活动

4、幸福工程——“资助农村贫困女生奖学金”活动

5、幸福工程——关爱生殖健康项目

6、幸福工程——生殖健康培训活动

7、幸福工程——“爱心捐助工程”

8、幸福工程——“萌芽工程”

9、举办“米非司酮临床应用十年十城市巡回学术研讨会”

二、财务报告

三、大事记

(一)2000年大事记

(二)2001年大事记

(三)2002年大事记

(四)2003年大事记

(五)2004年大事记

(六)历史大事记

四、联系我们

一、 基金会简介

(一)背景及宗旨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87年,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注册,接受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指导,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公募非营利公益组织。

基金会首届名誉会长是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会长是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第二届会长是前国务院副总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第三届会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常务副会长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副主任吴景春,副会长兼秘书长苗霞。

2004年11月19日,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章程》和基金会组织程序,顺利进行了第四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为第四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苗霞任理事长兼秘书长,高静山、于德惠任副理事长。

法人代表:苗 霞。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宗旨:争取国内外关心中国人口福利事业的团体和个人的支持与捐助,动员社会资源兴办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公益项目和活动;关注人口与发展进程中的扶贫开发、人口素质以及伴随城市化、老龄化等重大社会问题带来的家庭及个人风险,增进人口福利与家庭幸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工作内容:

(1)向贫困地区的妇女特别是育龄妇女提供小额资助,使她们在生活、生产、生殖健康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得到改善,并通过她们自身的努力,逐步摆脱贫困;

(2)奖励和表彰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内外

各界杰出人士和团体;

(3)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口领域的社会需求,兴办计划生育、性和生殖健康、老龄人口福利等方面的服务项目;

(4)参与计划生育家庭救助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5)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外友好团体和人士以及国际组织的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

(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由我会与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报社于1995年共同创立实施,并组成了由王光美任主任的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该项目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围绕“治穷、治愚、治病”,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每户给予1000—3000元)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启动十年来,按照理事会的战略设想和规划开展工作,在王光美主任的带领下,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发起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幸福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截止2004年10月,幸福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累计救助贫困母亲14万人(户),惠及家庭人口65万,扶贫效果明显。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对有代表性的六个幸福工程项目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救助前人均年收入840.5元,救助后最近一年人均收入提高到1931.1元,增加收入1090.6元,增长了两倍多。脱贫率达到89.5%。次外,还对贫困母亲做健康检查50万人次;治疗妇科病15万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7519期;培训58万人次;免费下发治疗妇科病的药品和器材价值约1310余万元。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工程的项目点和人均投入都相应加大。每个项目点的资助投入由前期的10—1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8—100万元;人均资助由前期的1000—3000元(有些项目点人均只有500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5000元(有些项目点人均达到8000—10000元)。

随着资金和项目规模的扩大,为提高幸福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别是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改变了管理权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了从全国组委会到省、县各级责权明晰的三级管理网络。在基金管理使用方面,改变了所有权和管理使用权都归全国组委会的状况,全国组委会将下拨资金和各省募集资金合并,一次性框定为地方专项基金,交由省级组委会根据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截止2004年10月,共建立了7280.95万元的地方基金。这些措施,为幸福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幸福工程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幸福工程立项合理适当,切入点准确,项目救助效果显著,资金使用效益高。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发起实施的社会工程,在实施幸福工程的地区,不仅干群关系明显改善,而且群众的生育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妇女地位大大提高。幸福工程已经对这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性别与发展问题的影响等。幸福工程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近几年来,幸福工程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生了更加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文(1997年)推广幸福工程的经验后,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相继发文,对幸福工程的多方面意义给予肯定。近年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都提到幸福工程并给予了积极评价。

(三)中华人口奖

中华人口奖设立于1993年,是我国人口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一个跨部门的综合性奖项。在设奖宗旨、授奖范围以及具体奖项的设计上,突出体现了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华人口奖分设“工作奖”、“科学技术奖”和“荣誉奖”三个基本奖项。“工作奖”的授奖对象,不仅包括人口计生部门的杰出工作者,还包括在人口问题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以及在促进本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有重大建树的党政领导干部。“科学技术奖”的授奖对象是在人口计生领域以及相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成果显著的科学技术人员。“荣誉奖”的授奖对象是已不再担任公职或离退休、曾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鼎力支持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国外知名人士。此外,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中华人口奖还增设了“特别荣誉奖”、“国际合作荣誉奖”、“特别贡献奖”和“贡献奖”等奖项。马寅初先生、宋平同志和彭珮云同志曾先后获得“特别荣誉奖”称号;原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女士等4位外国人士曾获“国际合作荣誉奖”;香港陈君实先生曾获“特别贡献奖”;还有4家企业曾获“贡献奖”。中华人口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有60余位个人和单位先后获奖。

中华人口奖举办12年来,在唤起全社会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方面、在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随着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拓创新,中华人口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003年是中华人口奖设立10周年,遵照基金会何鲁丽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张维庆主任等领导关于要加强中华人口奖后续宣传的指示精神,我会组织编写了《功在千秋——中华人口奖十年》一书。

该书由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词,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题写书名。

(四)其它项目

1、幸福工程——救助艾滋病患者家庭及艾滋孤儿行动

防治艾滋病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人口安全的大事。2003年,我会争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与河南省计生协、上蔡县政府一道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HIV/AIDS家庭”项目。该项目以生殖健康为切入点,开展社会关爱和宣传教育活动,并借鉴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对艾滋病患者中的65户贫困家庭给予每户2000元资助,帮助他们生产自救,振作精神和生活的勇气。

面对因艾滋病父母双亡,缺少家庭温暖和应有的教育的孤儿和单亲家庭的数百名孩子,为了让这些无辜的孩子重新获得正常生活的权利,得到社会的关爱,我们继续争取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艾滋孤儿行动”,首批救助了93名孤儿。向孩子们提供上学的书本费资助,并在学校设立了“爱心辅导站”,聘请辅导员专门负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此项活动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河南省计生委、河南省计生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人口计生委团委组织团员青年捐款捐物共计3639元,为93个被救助的孩子每人买了一个书包、一套学习文具;河南省计划生育协会向孤儿捐赠小学生字典、小学生词典600套。这次活动还为2个辅导站购买了书架、桌椅、电视机、VCD等教学用品。

2004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我们从德国拜耳公司得到资助,组织孩子们到北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为日后健康成长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幸福工程——幸福微笑活动

2002年,我会与美国容德国际共同发起和组织了旨在为贫困地区唇腭裂患儿实施免费手术的“幸福微笑”活动。美国容德国际组织成立于1992年,是一个依靠基金开展活动、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家优势,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的医疗援助,主要为贫困地区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修复手术。该活动已在江西省九江地区和四川省成都等四个地区,为262名唇腭裂患者、13名眼睛斜视患者提供了免费整形和矫正手术。

3、幸福工程——关爱福利院孤残儿童的模拟家庭教育活动

为了让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和教育,我会联合有关组织与美国半边天基金会合作,从2000年8月起,在部分福利院开展了包括“婴幼儿祖母抚爱计划”、“小姐妹学前教育计划”和“大姐妹助学计划”的系列关爱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已在我国7个省(市)的13个福利院开展了这项活动。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为项目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人民币,直接受惠儿童2000余名。

4、幸福工程——“资助农村贫困女生奖学金”活动

在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国合司的支持下,我会与日本“为了未来的孩子和地球2050”组织在贵州省合作开展了资助贫困女生的奖学金项目。到2003年底,有74名女学生得到了资助。

5、幸福工程——关爱生殖健康项目

“关爱女性健康——乳腺疾病普查及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是我会与西安健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经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批准实施,针对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乳腺疾病普查与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该公益活动已在重庆、四川、陕西、河北的50个区县280多个

乡镇开展,进行乳腺疾病普查68.9人次,组织科普知识讲座1270场次,培训基层计生服务站技术干部1000余人次,发放乳腺疾病健康知识宣传品120余万册,VCD科教光盘10万余张,累计投入资金物品212万元。

6、幸福工程——生殖健康培训活动

我会生殖健康专委会组织有关专家,为中西部地区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和服务人员举办了多期专业培训班。为了吸收新的理念和技巧,又与香港家计会合作开展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培训活动。该项培训活动已组织了四次,参加培训的主要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技术人员。

7、幸福工程——“爱心捐助工程”

“爱心捐助工程”是我会与江苏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支持西部地区卫生事业,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状况的一项公益活动,几年来为甘肃、广西、河南、山西、内蒙古、云南等地的基层卫生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共捐赠了价值2200万元的医疗设备。

8、幸福工程——“萌芽工程”

是我会少数民族人口福利基金发出倡议,由北京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赴贫困地区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义诊活动。针对一些地区的多发病、常见病,在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同时,义诊医疗队还为当地医生开展医学讲座,为群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捐献药品。义诊活动已举办了两次,分赴云南、贵州和西藏的十几个少数民族地区,诊治近万人次,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9、举办“米非司酮临床应用十年十城市巡回学术研讨会”

我会与有关企业合作开展的这项科研活动,通过总结十年来临床应用经验,讨论米非司酮临床新用途,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强化了用药的规范。该项活动约有3000人参加,受到科技人员的一致好评。

我会还组织、参与了其它相关活动及调研工作。如:我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市对外友协共同发起了名为“萌芽工程”的西部地区义诊活动;我会与其它机构共同承办“全国女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研讨会”;参与对中国内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进行的问卷调查等。

除上述活动外,我会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在五省(区)开展了有关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几十年来,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功效显著。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广大群众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号召,在个人和家庭的实际利益上做出了很多牺牲。尽管多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推出了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但仍有不少实际问题亟待解决,如一些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因子女遭受病残、死亡等意外伤害而陷入困境,问题更为突出。对于这些与计划生育有关联的困难家庭国家有责任给予扶助。而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解决问题,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供政府决策。这正是我会下决心开展这项调研工作的基本动因。为此,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支持下,2002年,我会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到甘肃、宁夏、四川、湖南和浙江等农村地区,对3万多个计划生育农户做了全面摸底调查,对200多个乡镇的10万余户独生子女家庭做了

专项统计,并在12个乡镇深入70余户进行了专访。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写出了《遭遇意外风险的计划生育家庭亟需社会救助》的调研报告。国家人口计生领导对这项调研高度重视,张维庆主任、赵炳礼副主任当即做出批示。该报告经国家人口计生委《送阅件》、新华社动态清样和《人民日报》内参编发后,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的重视。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我们还向有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情况。在2003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李宏规、谢明道等和政协委员潘贵玉就此问题分别提交了建议案,对有关提案财政部做出了积极的答复。特别是在2003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目前一些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病残、死亡等原因,生活遇到困难,养老缺乏保障,这些问题要妥善解决,抓紧建立社会救助机制”。令人欣喜的是,2004年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一项重点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进行奖励、对因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等造成的困难家庭进行扶助的重大举措,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由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推出,有关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

在2004年9月7日发布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国家报告》中提到,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以及开展的“计划生育和扶贫帮困”调查与干预活动,直接促成了政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家庭养儿防老的问题。目前仍在积极推动独生子女特困家庭救助、建立公益基金以及老年关怀和家庭幸福等新项目计划的落实。

二、财务报告

按照《会计法》、《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

在基金的财务管理和运作过程中,我会注重维护基金会的公益形象,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定期对基金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接受社会监督。2002年,我会通过了外汇管理局,委托天同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我会2000年、2001年外币账户进行的专项审计。还接受了由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组成的检查组对我会进行的银行账户的管理及使用情况的再次检查。专项审计和检查都获通过。

面对国家金融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我们积极转变观念,开阔思想,在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拓展渠道,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分散投资、集中管理等方式,保证了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截止2004年底,收入和支出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

序号 科目 人民币

1 基金会收入总额为 8070.76万元

2 支出总额为 5814.54万元

3 收支结余 2256.22万元

截止到2004年12月,我会各项目收入、支出情况如表二所示:表二:

序号 科目 人民币

1 基金会收入 559.2万元

2 幸福工程捐款收入 5213.59万元

3 人口奖收入 457.7万元

4 其它收入 452.31万元

5 利息收入 636.96万元

6 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资助专项经费 80万元

7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艾滋病项目 103万元

8 美国半边天基金会项目投入(不确定) 564万元

9 瑞士国际流动人口健康中心专项调查工作经费 4万元

合计 8070.76万元

支出

序号 科目 人民币

1 幸福工程资助支出 3887.92万元

2 “公益基金”“关爱女孩”项目支出 78万元

3 爱滋病项目支出 55.28万元

4 中华人口奖项目支出 312.32万元

5 美国半边天基金会项目支出(不确定) 564万元

6 人员办公经费支出合计 913.02万元

7 瑞士国际流动人口健康中心专项调查工作经费 4万元

合计 5814.54万元

余额 2256.22万元 三、大事记

(一)2000年大事记

2000年3月25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

2000年6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开始合作,开展关爱社会福利院中女童的“小姐妹”和“老祖母”项目。

2000年10月,在京召开“幸福工程五年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颁发了“突出贡献奖”,“优秀工作奖”,“十大脱贫状元”,“百佳脱贫母亲奖”,“十佳项目县奖”和“先进工作者奖”。

2000年10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香港家计会达成协议,由香港家计会提供技术支持,为大陆地区分批培训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服务人员。

(二)2001年大事记

2001年5月至7月,由世界宣明会出资,全国组委会组织,分别在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首次对幸福工程管理人员分三批进行了系

统的理论培训。

2001年12月,第四届中华人口奖活动举行,共有15位海内外人士获奖。其中,曾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的宋平获得“特别荣誉奖”;白玛、谷长春、王夫棠、王维滨、叶立慧、刘芝兰、曹景椿、谢明道、朱楚珠、查瑞传、李瑞麟等获得“工作奖”;香港实用货仓有限公司的陈君实先生获得“特别贡献奖”;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萨迪克女士和福特基金会的苏珊女士获得“国际合作荣誉奖”;《人之初》杂志社和武汉杰士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获得“贡献奖”。

(三)2002年大事记

2002年1月,由日本利民工程资助的中国人口福利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何鲁丽、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吴景春、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苗霞、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目贺田周一郎、驻华大使馆经济部藤田洋子及民科伟业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申中华等出席了开通仪式。

2002年3月,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在钓鱼台国宾馆邀见了“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并以个人名义向幸福工程捐献一万美元,成为第一位向幸福工程捐款的外国元首。

2002年5月,母亲节期间,与香港“爱心行动”和妇女协进会配合,推出港区“关注贫困妈妈”的宣传劝募活动;在北京《大众影廊》举办了“母亲——西部纪实”摄影展。

2002年5月,秘书长苗霞陪同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出访英国、法国,参加国际计生联50周年活动和访问世界家庭组织。

2002年6月,由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博士等一行三人组成的“幸福工程”评估小组,对贵州省普定县幸福工程项目点进行了为期5天的项目评估工作。

2002年,基金会将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的课题纳

入工作日程。6月至8月,副会长兼秘书长苗霞组织带领有关人员到甘肃、宁夏、四川、湖南和浙江5个省(区)的12个乡(镇),对独生子女夭折、病残以及独生子女父母死亡、实行计划生育人员手术并发症等遭遇意外风险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对70余个家庭进行了入户专访。调查报告《遭遇意外风险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亟需社会救助》,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经《国家计生委送阅件》、《新华社动态清样》和《人民日报内参》编发后,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的重视。

2002年推出“幸福工程管理年活动”,并于9月,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全国幸福工程项目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幸福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2002年9月,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河南省上蔡县计生委联合组团,到泰国考察学习了社区艾滋病防治以及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关爱的项目。并与泰国人口与社区发展协会(PDA)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2002年10月,开始与美国容德国际组织(国际扶轮社的分支机构)合作开展了“幸福微笑”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我们为113名唇腭裂患儿以及13名斜视患儿进行了免费整形和矫正手术。徐州市圣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还向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医疗设备。

2002年10月,与西安健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乳腺疾病普查及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002年10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基金会研讨会。通过研讨会,达到了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谋求发展的目的。

(四)2003年大事记

2003年1月,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合作,在河南省上蔡县开展了救助艾滋病母亲活动。

2003年3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宏规和政协委员潘贵玉等在“两会”上分别提交了我会代起草的《关于设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基金”》的建议和《采取切实措施救助农村计划生育贫困户》的提案。引起了两会代表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做了“积极予以支持的答复意见”。

2003年3月,日本2050组织会长北谷胜秀先生应国家人口计生委邀请率团访华。我会开始接手日本2050组织在贵州省进行的帮助贫困女生的奖学金项目。并与日本2050组织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4月,我会与瑞士国际流动人口健康中心合作,对中国内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北京舞蹈学校、爱莲舞蹈学校和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支持下,按时完成了合作项目。

2003年4月,“非典”期间,我会联合中华慈善总会等10家非营利组织共同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界为“非典”患者和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捐款捐物。

2003年4月,我会与江苏科诺公司共同推出了“抗非典、献爱心”向疫区资助医疗设备活动。为21家基层防治“非典”的定点医疗单位资助了总价值136万元的监护仪器28台。

2003年7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及我会等单位赴江西、安徽两省农村进行“帮助农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扶助农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调查和建议》的报告,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2003年9月,我会争取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好邻居项目提供的3万美元的资助,在河南省上蔡县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孤儿行动”项目。首批救助了93名孤儿,并在2所小学建立了“爱心辅导站”,聘请2名富有爱心的老师作为辅导员专门负责和管理失去父母、家庭

的艾滋病孤儿,使他们得以重返校园。

2003年9月,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苗霞应日本2050组织的邀请,赴日本东京参加了“关于贫困与艾滋病的南—南高级决策者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2003年9月,我会与国家人口计生委政法司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活动”现场座谈会。

2003年10月,我会组织内地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技术人员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进行了考察、培训、交流活动。

2003年11月,我会与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中国社工协会一起,在河南省合肥市联合召开了《半边天基金会成立五周年暨中国福利院教育项目成果汇报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美国参议院领养委员会主席为大会发来了贺信。

2003年11月,我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市对外友协共同发起了名为“萌芽工程”的西部地区义诊活动。

2003年11月,由我会主办,陕西省回归研究会、西安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西安市妇女问题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全国女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2003年12月,应我会的邀请,以秘书长塔瓦猜先生为团长的泰国人口社区发展协会一行6人对北京、黑龙江等地进行了友好访问。

2003年12月,我会在北京举行了《功在千秋——中华人口奖十年》一书首发仪式。国家人口计生委张维庆等主要领导同志出席。

(五)2004年大事记

2004年1月日16日,我会和中国三峡画院共同的举办“首都书画界新春团拜会暨关爱艾滋孤儿捐献书画倡议活动”,得到了一百多位在京书画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他们捐献出100幅书画作品。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中国计生协专职

副会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吴景春等到会并向中国三峡画院和书画家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证书。

2004年4月7日,第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何鲁丽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刘汉彬、苗霞、刘宝顺等18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基金会法律顾问王遂起列席会议。会议由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吴景春主持。

2004年6月,根据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精神和民政部的要求,重新修订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章程》。新的章程在宗旨和业务范围的表述上定位更加准确,既较为全面又突出重点。

2004年6月,“六一儿童节”期间,从得到德国拜耳公司资助,在北京组织开展了“幸福工程——艾滋孤儿夏令营”活动。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为日后健康成长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004年10月,制订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战略规划》,由我会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对我会的发展做出了适应新形式的战略规划,明确了长期和分阶段的发展目标。

2004年11月19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暨第四届理事会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和列席会议的有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届理事会理事、监事及有关人员共60余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何鲁丽,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吴景春和李赣骝、刘汉彬、李秋芳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包括2004年在内的三届理事会期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顺利完成了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2004年12月,第五届中华人口奖遴选活动筹备并启动。

2004年12月,根据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的工作建议和四届一次理事会的工作安排,基金会进行了内部机构改革,设国内发展部、国

际合作部、企业合作部和管理部。

(六)历史大事记

1987年4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北京成立。组建了第一届基金会理事会,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为基金会会长,前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基金会名誉会长。

1993年8月19日,首届中华人口奖遴选活动揭晓,马寅初、叶文志、刘铮、严仁英、吴阶平、张知远、张德玮、周海珍、赵志浩、徐爱光、崔培华等11人获奖。

1994年3月24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谷牧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机构。

1995年2月28日,“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创立暨捐赠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天津绿天使有限公司率先捐赠了100万元,幸福工程正式启动。

1995年,第二届中华人口奖活动举行,田雪原、邬沧萍、许行贯、杜宜瑾、李顺强、肖碧莲、罗秋月、赵玉茹、秦振华、董殿华等10人获奖;王志勇、孙兢新、李瑞麟、和志强、崔兴亭等获“提名奖”。山东大西苑集团公司获“贡献奖”。

1998年,第三届中华人口奖活动举行,于景元、王光美、李翰章、张中伟、张纯元、张敏才、宋育文、姜淑琴、栗秀真、黄明等10人获奖。日本家族计划协力财团会长加藤静枝女士、泰国人口与社区发展协会主席米柴先生获得“国际合作荣誉奖”。杰士邦(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烟台正海·依奎诺克斯净化水设备有限公司获得“贡献奖”。

1999年4月16日,为了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设立了“少数民族专项基金”。

1999年12月27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第三届理事大会在京

召开,会上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为会长。

四、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12号2444信箱,邮编100081 电话:86 10 6217 9002

传真:86 10 6217 3494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71633.html,

电子邮箱:cpwf@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271633.html,

人民币开户行:北京工商银行新街口支行新街口分理处

人民币帐户名称: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人民币帐号:0200002909014407253

外币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外币帐户名称: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外币帐号:00039508091014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概述 人口政策,从其狭义的角度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战略利益出发,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接受程度,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这种态度,或者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或者限制生育,以减缓人口增长。在限制生育中,政府还要规定具体的限制要求,这种要求,往往与我们所追求的人口总量目标相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3大阶段为鼓励生育阶段、生育政策酝酿转变(含反复)阶段和推行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一、阶段时期 ㈠、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鼓励生育政策 ㈡、政策转变酝酿阶段: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㈢、实施限制生育政策阶段: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相当于“二胎化”)。 1980~1984年:生育政策紧缩,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在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但在城市继续实行“一胎化” 政策。 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揭示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是为了运用科学历史主义的方法进行梳理和评价过去,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免蹈覆辙,指导未来。一句话,就是为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继续完善与发展服务。 1、“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下降奇迹的第一个十年。 从1970年到1979年的整个70年代,全国城乡推行的“晚、稀、少”政策,允许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数是最多两个。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可以说,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相当于“二胎化”。由于其“从紧”,紧的合情,“从严”,严的有理有度,所以经过宣传教育与热忱服务,易受到大多数群众的普遍理解与拥护。加之,适宜的奖罚措施,使“早、密、多”传统落后的生育模式,时过不久便初步形成了“晚、稀、少”式的生育控制模式,最终跻身到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2、紧缩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与完善政策抑制反弹的第二个十年。1981~1982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回升为2.63和2.86,第一、二孩出生间隔超常地缩短为2.2年,出生率回升为20.91‰和22.61‰,1980年至1984年初推行的紧缩政策,不仅导致了生育水平急剧回升,而且还使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前一年多于1986年到来。可见,80年代是紧缩政策酿成欲速则不达之果,是导致人口控制能力大幅滑坡,与完善政策尽最大努力抑制滑坡的十年。 (背景原因:1980年9月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中国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2010年地级市人口统计收集于2010年12月31日 城市 总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率非农业人口百分比 (万人) (‰) 地区市区地区市区地区市区 城市合计110297.04 30400.92 30797.59 17753.31 4.38 4.05 1.北京112 2.30 988.10 780.10 744.10 0.63 0.39 2.天津91 3.98 747.99 535.22 509.59 1.79 2.19 3.河北6291.96 957.93 1290.90 72 4.59 4.46 4.98 石家庄89 5.94 195.00 231.26 163.23 5.04 5.62 唐山700.15 168.82 193.89 127.92 3.10 2.26 秦皇岛268.20 69.97 78.05 52.11 2.50 2.14 邯郸844.33 134.89 154.47 10 6.91 5.25 5.55 邢台661.36 53.49 104.12 46.32 3.65 6.04 保定1062.43 89.06 166.96 63.55 5.46 6.55 张家口448.94 84.38 108.93 68.11 3.53 5.20 承德355.47 43.67 68.46 31.85 5.23 4.60 沧州673.55 46.78 114.71 36.83 4.04 6.95 廊坊381.59 71.87 70.05 2 7.76 4.90 7.28 衡水 4.山西2881.95 822.54 833.69 508.03 5.63 6.39 太原315.31 239.20 209.89 190.65 8.04 7.20 大同287.86 134.99 123.01 99.99 7.67 7.32 阳泉124.83 63.86 57.86 47.77 3.13 5.17 长治316.16 65.34 74.72 44.53 4.00 5.90 晋城210.63 26.45 41.04 1 8.03 4.01 6.31 朔州140.04 56.19 31.46 15.41 6.83 7.68 晋中303.30 52.20 74.76 25.96 3.20 4.78 运城484.90 60.80 74.00 1 9.61 6.24 4.19 忻州293.83 49.60 57.52 16.56 4.56 8.81 临汾405.09 73.91 89.43 29.52 6.62 3.89 5.内蒙古1603.83 523.06 623.01 346.75 5.99 6.89 呼和浩特211.83 108.38 95.92 81.75 7.47 8.53 包头206.16 138.93 127.31 114.65 8.39 7.24 乌海40.59 40.59 34.38 34.38 7.27 7.27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中国人口与未来发展现状 2012-06-17 自1985年实行计划生育开始,中国人口得到了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的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比之下,年轻人相比之下有所减少,随着人们晚婚晚育的意识逐渐的增长,年轻人就业问题,中年人的压力降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偏远地方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不但要养活一家人,夫妻双方的2对老人,再加上还有小孩的问题,平均每个人需要养活4个人,如果正常的夫妻每月工资为4000元,这样的工资平均家庭收入每人每月也只有500,去掉正常日常开支,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加上农民工外出打工,医疗费和消费水平,面对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挣到的血汗钱,也花费殆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让农民工没有歧视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当前世界处于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面对电子行业纷纷裁员下,中国应该加快科技的步伐,构建更加和谐的电子信息社会。各行业均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科学有序的去发展。政府工作,更应该面向每个百姓,应该把服务面向基层群众,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政府积极的工作,和化解、减少政府与百姓的矛盾,提高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共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可以在手机中增加应用程序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搭建政府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让百姓有话有地方说,有倾听的对象。 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合理的改进,由原来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4------1.7个孩子,这样可以控制人口的增长,不至于阶段性的就业潮,婴儿潮,和老龄潮,稳步推进,更加合理稳健的人口控制机制。当人口低于一定的数量时改为改为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2.3个孩子,有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资源紧张。人口问题,如果得不到更会的解决,势必在以后25-40年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突出。希望尽早处理,妥善解决这些关系到中国13亿发展方向中来。 QQ:724814227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 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 第一“世界人口分布”。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 布格局两个方面。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 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 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 的基本特点。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

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

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12级工商管理 2012070136 谢金平一、概述 人口发展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质量的提高,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为了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人口的素质。 二、背景 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因此,要实施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缓和与解决过剩人口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要使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要使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而从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强调人口文化智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口资源环境素质的提高,而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中国人口的现代化。 三、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人口现状 1、人口增长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 万。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2、性别比失调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经测算,到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婚姻挤压情况凸现,低收入及农村低素质者结婚就很困难。这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隐患。3、人口老龄化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浅论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浅谈中国人口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记得我上小学时,学校开了一门课《社会》,就是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省份等常识。当初对数字还没什么印象,当老师提及中国有数十亿人口时,我们在老师的惊呼中在脑海中留下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浅浅的印象。至于这个“大”所折射的含义,当初根本没有概念,随着中国人口的发展,现在也只能对这个“大”做浅浅的分析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既然如此我们必须理性的认清中国到底存在哪些人口问题,也即中国人口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就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一窥中国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数量。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热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净增数仍很大。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二、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口粗文盲率等数据均显示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三、人口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四、人口分布。从城乡分布来看,全国城镇人口低于下面缓存人口比重。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新中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人口的态度从放任人口增长变为有意识要限制人口增长,再到后来颁发“计划生育”这个稍有点震惊世界的政策,直到2015年实施的普遍二孩政策。这些改变并不是空穴来风,其间夹杂的人民生存生活发展问题、国家经济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恶化等等问题都十分复杂,所以任何政策的下达都是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及利弊分析的。中国对人口的管理过程一波三折,这都是政府对经济等各方面的统筹结果。 关键词: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二孩政策,老龄化,经济发展。 正文:从不干预人口增长,到计划生育一家一胎,再到2015年的二胎政策,新中国的人口政策可谓一波三折,其中的考虑和牵扯颇多,每一个政策都有其原因和一系列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毛主席说过:“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还指出“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也完全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生产”,“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毛泽东唯心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2版)所以政府放纵人口增长,并没有政策对人口增长进行直接干预。另一方面,在当时特定地背景下,苏联鼓励人口增长、奖励多子女母亲的政策和做法,也得到了新中国政府的支持并广为传播。此外,有关部门从维护妇女的健康角度所颁发的限制打胎、节育和人工流产等规定则从侧面鼓励了人口的增长。而事实上我们知道国家的进步和落后、富裕和贫穷,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成正比,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富裕强大,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政治制度。 1950年4月20日,中央人民卫生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以及1952年12月卫生部制定的、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同意实施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草案)》,以保障妇女生育安全和保护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为原则,明令禁止非法打胎,并对妇女打胎、节育及人工流产做出了非常详细的限制性规定。1953年1月12日,卫生部通知海关“查避孕药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史海纵横》2009年第一期)建国初期政府关于禁止人民群众进行节育、人工流产和避孕的这些规定,以及对节育用具的严格管制,虽然是着眼于母亲和子女的健康,但却使广大有节育要求的群众失去了节育的可能性。所以直接导致这段时期,全国人口全力增长。 直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为6.02亿,远远高于当初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的:“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使得人口大大增长,但同时尤其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并没有与人口等比例增长,人民在吃、穿、住、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也就产生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1955年3月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明确“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毛泽东也提到“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反复与摇摆:新中国人口政策发展历程社会观察22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 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

浅谈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浅谈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口数量这个概念对中国人口政策及中国人口现状的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国人口政策应该如何调整。 关键词:人口政策人口现状政策调整 前言 在我的认知里,对于中国的人口,周遭的人似乎一直在强调“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中国的土地就要承受不住中国人口的增加了!”等等。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电视报道的各大旅游景区出现的游客“井喷”现象,让人不得不感叹“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表达:“中国人口面临严重下滑趋势”。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的人口继续现在1.18的生育率,那么中国人口将在2018年呈现负增长,到2100年只有4.6亿人,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所以我认为,中国现阶段应该果断调整人口政策。一中国人口政策 中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实行以计划生育为主的人口政策。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式提出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或者称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口号,是一种指导性的减缓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从数量上看,其政策是以更替水平为界;从时间上看,其政策是以有利于妇女生殖健康与优生的第一孩晚育、第二孩生育间隔够4年为条件。到1979年,更改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984年又调整为允许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主要是第一胎生女孩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胎,直到如今的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么多年来这个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主调的人口发展战略没有改变。由于大多数人只生育一个孩子,这不仅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且是促使人口尽快负增长,因而实际上是压缩人口规模的战略。 但是,我认为,这种政策是存在很大漏洞的,看看中国人口现状就知道了。二中国人口现状 我认为,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使中国人口在未来严重削减。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就是由于计划生育,直接害死了我好几个兄弟姐妹。而不久前,陕西省镇平县发生的怀孕七个多月的产妇冯建梅被计划生育人员强制

地理《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后有教案) 我设计了《中国的人口》一节,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明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及人口分布特点,并能简要分析成因。2)准确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准确的人口观。给学生体现清晰明确的目标,这样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的任务,学习时更有目标性。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我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自主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看看学生是否具备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水平。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口东多西少成因及解放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看看学生会不会观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不能合作交流。 3.通过课堂小测,同桌互评,看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重点知识。接下来针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实行了评价设计。就教学设计来看,能够较好地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各环节设计比较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设计比较自然流畅。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评价任务落实不好,评价不即时、不全面,语言不丰富,比较单一。评价 的目的不但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学习什么)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为调控教学提供依据,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能够始终围绕目标实行,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不过,在课堂上虽然我的评价手段比较多样但是评价语言不丰富,例如学生发言很精彩的没有即时赞扬,能够让她交流一下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学生发言错误的地方应即时点出。较好地学生积极发言但一节课下来发现就那么几个学生在表现,其他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没有做出相对应的评价。关于如何评价这将是未来我要学习的重点,不论是评价语言还是评价方式,日常教学中要多积累多使用,把教的过程当做评的过程,让评价与教学二合一。 2.教学设计中存有不紧凑的地方。从总体上说,教学设计设计比较合理,打 破教材内容的编排,先讲人口的分布再讲人口增长。但是,在设计人口分布这个块时有些啰嗦,比如人口分界线的图用到三次,感觉又绕回来了,顺序能够再设计使得更合理。 关于为什么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这个问题能够放到后面讲完地形、气候之后再学习,也能够在这里在联系前面世界地理,人口分布稠密和稀疏的原因当时从哪几方面考虑的,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中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 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3、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院(部)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赖银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号:20040291指导教师姓名:高义讲师 论文提交时间: 2008年5月26日 论文答辩时间: 2008年5月30日 学位授予时间: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模型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200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A题,本文以中国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综合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讨论了已有的一些预测方法及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然后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和题目提供的数据表确立了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大学生数学建模提供的2001年到2005年的各分量数据为预测指导方向、以2006年和2007年的公报数据为结果检验参照数据的整体建模思想,并在建模过程中提出了人口年龄推移算法,即通过上一年年末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量、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计算出本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结合2001年到2005年市镇乡人口比拟合出未来人口迁移变化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一年年末人口总数加上当年出生人口数和迁进人口数,减去当年死亡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获得本年年末人口数量.依次进行推移,对未来30年中国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30年中国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的趋势,2010年为13.4亿,2020年为13.9亿,并在2034年达到峰值14.2亿,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 在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平稳下降,妇女生育保持稳定的低水平,死亡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年龄结构继续向老年型人口转变. 文章最后结合预测结果提出了我国未来应继续坚持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加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等人口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人口数学模型人口预测人口政策 I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人口质量的现状和和对策 摘要: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我国人口质政策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受教育水平出生人口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正文: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相互关系 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是人口范畴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个是量的方面一,个是质的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首先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任何时代的人口数量都是具有一定的质的数量离开一定的人口质量或者说没有人口质量的人口数量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口质量都是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离开一定的人口数量或者说没有人口数量的人口质量也是不存在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质量的高低常常是互相制约的人口数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因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身体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反之如果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使其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然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反之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必然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使它能够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现为互相转化互相替代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看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资源为既定时,如果它的生育抉择倾向于增加孩子数量时能用于提高孩子素质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数量的增加替代了质量的提高反之如果家庭的生育抉择倾向于提高孩子素质时能用于增加孩子数量的资源必然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提高替代了数量的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推动下。宏观上存在着促使家庭的生育抉择有以孩子质量替代孩子数量的趋势。 二,人口素质概述 1.人口素质的定义 人口素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1971年对人口素质的定义是:作为集团的人的遗传的素质形质性格智能或教育程度等各种属性,换句话说是对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能源的状态等的机能侧面的各种性质的综合。前苏联学者瓦连捷伊等人的定义是:表现人口本质人口特殊性和人口规定性的那些本质特征的总和。人口质量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同它赖以运用起来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它包括整整一套表明人口及其最重要部分劳动适龄人口的特征,这些特征指的是人口教育水平人口职业构成人口社会构成人口变动以及多民族国家中通晓一种或几种民族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