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7年中华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白皮书

2007年中华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白皮书

2007年中华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白皮书
2007年中华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白皮书

2007年中华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白皮书

(部分初稿)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一)青少年网瘾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脑和网络,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飞跃。过去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现在我们要说:“信息就是金钱。”因为,如果你不能及时把握必要的信息,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将是一事难成。在当今这充满竞争、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想稳操胜劵、确保成功,关键在于尽快获得最详实、最有用的各方面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学会运用电脑和网络是至关紧要的。广大青少年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明天,必须与时俱进地做电脑、网络的主人,才能在信息的辽阔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向美好的前方。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害信息和不健康的游戏,加之缺乏正确而及时的预防、引导和管理,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他们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混迹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网恋、网婚,甚至网上欺诈诱骗等不良行为,使无数家庭陷于痛苦,造成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二十七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20多个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瘾已经成为导致大量青少年辍学、堕落、暴力犯罪和自残自杀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自杀是当代中国青少年死亡的首因。因此,我们要做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青少年网瘾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

1.网瘾使青少年忽视生命的意义而浪费生命:

青春,象征着美好、活力、未来与希望,人们从来都是把青春视为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可是,千百万网瘾青少年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青春,把他们的花样年华耗费在虚幻的游戏国度里。从2004年5月至今3年多来,我们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三次“素质教育、健康上网”全国行。大量案例表明,青少年一旦染上网瘾,很快就变得明显的不理性。开始是旷课、无心学习,进而逃学,欺骗父母,不择手段地弄钱到网吧里疯狂地玩游戏,良莠不分地浏览网页上的花花世界。在那里,孩子们废寝忘食地猎奇追艳,日夜颠倒地拼搏撕杀,生物钟紊乱,

全身心投入,忘怀了现实中的家庭、父母、学校、责任、前途,以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他们不顾一切地在那光怪陆离的游戏里浪掷青春时光,自毁人生前程。

为什么网瘾会对青少年有这样的致命吸引力呢?

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受文化影响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的网络文化中,各种不良因素比比皆是:很多网站的首页上都突出地渲染歌后影帝的绯闻怪癖、凶杀轮奸的刺激情节;然后就是一排排美女明星的玉照,满眼尽是清凉的低胸乳峰、半裸的肥臀股沟;在那些颇具争议的评论栏里,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令人恶心的诅咒漫骂充斥字里行间;更有那五光十色、群雄狂斗的网络游戏,鼓励孩子们歪招取胜、暴力逞能、杀人升级、屠魔称霸。相比之下,父母的说教显得多么空洞无聊,课堂的教学又是那样枯燥压抑。网络中为所欲为的自由太吸引人了,游戏里风光无限的成就太令其心醉了,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一头扎进去就难以自拔地出不来了。

成长中的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特别是喜新奇、好探索、而又缺乏思辨能力的未成年人,他们日以继夜地长时间浸泡在庞杂浑浊的网络文化里,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就难以避免地不被污染。特别是网络中的不良内容与家庭和学校传递的价值标准格格不入,有的甚至背道而驰。在两种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对立冲突之中,孩子们从猎奇到迷茫,从欣赏到模仿。就这样,文化乱象导致思想乱象,混乱的思想必然引发不良的行为表现。缺乏管理、混乱失序的网络文化使得孩子们脱离现实,忘乎所以,迷失人生,自甘堕落,在网瘾泥潭中越陷越深,越来越偏离理性的人生轨道。

2.网瘾与以往的青少年问题有何不同?

有人说:“以前,当电视、台球、游戏机室刚出现的时候,青少年们不也是沉迷其中吗?那时不是也有人大声疾呼:这是毁了的一代,要救救孩子吗?现在,他们不是没有这些问题了吗?何必大惊小怪。”

不对!网瘾与前面的那些问题截然不同:在电视画面前,孩子是被动的,只有袖手旁观地目睹里面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主要的是,电视具备网络所没有的编导、审查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电视里的主流内容是正面的、有教

育意义的,不象网络游戏里那样花里胡哨、吸引眼球;打台球则要消耗一定的体力,玩法有严格的规则限制,若想真正打好、取得一定的成就,远不如在网络游戏中那么得心应手。而且,要找到适当的场地和匹配的对家,这也不可能如同网络上那样只需举手之劳;游戏机里的内容、玩法相对比较单调,玩久了会既劳神费力,又觉得索然乏味。与网络世界相比,前三者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在网络上,玩家是主动的、可以直接参入进去并有控制权的。电脑键盘操作起来是轻巧、便捷、畅快,网络又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更为重要的是,网络镜花缘里那才真是天上人间、无所不包,瞬息万变、千奇百怪。在那里,青少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得到无限的满足,获取心仪的追求。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匿名性、平等性和无规范性等,给予孩子们的自由放纵和恣意欢快是电视、台球和游戏机室无法比拟的,所带给孩子们的“瘾”更是超前深重的。

我们认为:“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实际上,很多网瘾青少年知道这样恶化下去的结果必然是悲剧,但经反复挣扎仍是无法挣脱,其中有不少抱着一线希望想方设法地与我们联系。在他们一封封的来函中,常常可见“救救我,帮我脱离网瘾吧”的求助语句;在他们打来的电话中,时时听到:“我实在控制不了我自己,我该怎么办”的急迫呼唤。从接触过的数千个案中,能够自己挣脱网瘾而走出来的不到2%。实践表明,从大面积上来讲,网瘾是很难如同其它某些问题那样,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自动消失化解的,它所造成的致命吸引力根深蒂固,很有可能伴随人的一生。

3.为什么解决青少年网问题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生活是现实的,生命是客观的,人们应该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工作,并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然而,当前对青少年负面影响最大的社会文化因素却是网络上那些超时空、反现实的虚拟游戏、胡编乱造的恶搞信息、虚无飘渺的金币宝物、和那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武器装备等等。的确,青少年在现实中的问题很多,如:早恋乱交、奇装异服、不爱学习、游手好闲、帮派打斗、自闭郁闷、不与父母交流等。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来看,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包括各级领导们最为头痛、最感棘手的青少年问题就是令人不可捉摸的网瘾。整个社会历来都一直非常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从来没有哪种青少年问题象网瘾这样广泛、严重而且无从下手地难解。

在我们接触过的3,150余名网瘾青少年中,97.2%的厌学,退学的高达67.5%;38.7%的有厌世情绪,25.2%的有抑郁倾向;75.6%的沉迷于暴力游戏,46.8%的浏览过黄色网站;经常欺骗父母的达94.5%,偷过家里钱的有69.3%,家庭关系不和谐的98.1%,亲子关系恶劣的60.3%,竟然还有8.1%的强逼父母离婚,打骂过父母竟达62.1%,有过伤害父母念头的28.8%,已经实施的占11.7%,直接杀死亲人的有1.8%;20.7%有自残表现,15.3%考虑过自绝,另有22.5%有过杀害他人的念头,后两种网瘾青少年中基本上有一半左右已经付诸实施。

相比之下,一般青少年在这些方面的比例都要低很多,如:有自残行为的7.6%,有自杀念头的6.8%,其中1.6%实施过自杀,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只有网瘾青少年的十分之一上下。由此可见,网瘾对青少年恶劣影响的程度远比其它任何不良因素都高得多,的确不容忽视。事实表明,缺乏理性的人,不仅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屡犯错误,而且不懂得珍惜时光、不会爱惜生命,最终失去自我;失去理性的人,更是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定时炸弹,他们非但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会在乎他人的生命。他们毫不理性地荒废自己的生命,其中有70%以上的还会恶性地残害他人的生命。

虚拟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失去理性,轻蔑青春的价值,漠视生命的意义。因此,帮助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走出幻觉迷团、戒除网瘾,重返理性人生,是当前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当然,更为紧要的是预防。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科学上网,健康成长。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才可能取得青少年生命教育全面的实际成效。

(二)网瘾研究的缘起

国际上最先提出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精神病研究专家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他于1994年指出,过度使用网络,造成对自身学业、工作、社会及家庭等人际关系方面功能的减弱,是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1997年,他又进一步从过度使用网络和使用后果把网络成瘾界定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其症状为:由于对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导致沮丧,或是自身生理、心理、婚姻、经济、社会等方面功能的损害。他对网瘾的主要判断标准,就是人们在过度使用网络后所造成对身心及正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另一位最早关注网瘾问题的是国际知名心理专家、美国圣文德大学(St. Bonaventure University)的教授金伯莉. 杨博士,她从1995年开始研究,并担任于当年成立的网瘾康复中心的主任。在次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她发表了“网络成瘾:一种新的临床疾病”。1998年,她出了第一本专著《网络心魔——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已经被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翻译出版。后又陆续写了《沉迷网络》与《冲破网瘾的束缚》等论著,还发表了25篇相关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瘾现象及其解决办法。美国的重要平面媒体,如:《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每周新闻》、《时代》杂志等,及主流电视台,如:CBS、FOX 的新闻节目,“早安,美国”、ABC的今晚世界新闻等著名电视栏目都做了有影响的报道。金伯莉. 杨认为,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与网络成瘾状态很类似,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并把网络成瘾定义为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亦即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不同于伊凡.戈登伯格的是,她没有把成瘾与病态使用分开,而是把两者都界定为冲动控制障碍。不仅如此,她在提出成瘾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网络成瘾进行干预,开了解决网瘾问题的先河。

中国最先关注并研究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沈绮云教授,于2001年率先开始深入到学校,作了详细的实际调研。几年来,她从对青少年网瘾的状况及其成因的分析,到对网络文化环境、未成年人网络教育和网吧的现状研究,写了大量详实的调查报告,得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为推动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戒除网瘾大行动的发端

2004年5月5日,《武汉晚报》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的形式刊登了一位母亲的求助信:《谁能帮我救救女儿》。两年前,她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最好的高中后,由于心理落差等原因,一步步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导致其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一落千丈。她的父母用尽能想到的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因网瘾日趋恶化她不得不最终辍学。其父将她狠狠痛打一顿就走了,她那心力交瘁的母亲无计可施,又不愿放弃,便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求助的呼吁。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籍华人陶宏开看见这篇报道后,马上与报社联系,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在此消息随即见报的第二天,这对母女来到陶教授家,经过数小时的心灵交流及后续沟通,该女孩终于走出网瘾,重返校园,并于2006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

没想到的是,陶教授帮助女孩戒网瘾的消息一经媒体曝光,迅即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媒体作了大量的采访报导,天南地北的父母带着孩子坐火车、乘飞机、开自驾车,甚至有步行十六天的,赶到武汉来求助。全国各省、市的媒体、团委、或文明办等机构纷纷发出邀请,希望陶教授尽快去当地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部委,以及各地相关机构的支持和组织下,从2004

年到现在,陶教授的团队连续展开了三次“素质教育、健康上网”全国行,已先后走过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20多座城市,举办了一千余场报告会、互动讲座和培训志愿者等活动,面对面地帮助五百多名青少年走出网瘾困境,并在北京、武汉、洛阳、徐州、淮南等地协助组织家庭交流中心或家庭之家,引导更多的家庭学会心理沟通和亲子交流,以促进家庭和谐为起点,逐步摆脱网瘾阴影。

此外,通过各种具体案例的探索分析及实践解决,特别是几度全国行的考察研究,陶教授先后写了《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回来吧,孩子》、《破网重生》及《网瘾不是孩子的错》等七本相关书籍,明晰地指出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从而归纳出预防孩子染上网瘾的具体措施,并详细阐明了判断网瘾程度的分级标准,以及如何引导已经上网成瘾的青少年认清生命真谛、净化自我心灵、回归理性人生、挣脱网瘾枷锁的方法和步骤。前两本书分别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2005年、2006年向全国推荐的年度百部优秀图书之中,为广大家庭、青少年和心理工作者提供了预防与戒除网瘾的有益指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中国青少年网瘾现状

2005年11月22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发布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反映了中国青少年网瘾的现存状况、网瘾群体的分布、网瘾形成的过程、原因等问题。根据该报告,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在13-17

岁的未成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更高达17.1%,18-23岁的青年网民里有13.7%的上网成瘾;初中和职高学生里,网瘾现象最为严重,其比例分别高达23.2%和20.5%;本专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的网瘾成分也不低,分别为14.0%与13.0%。在这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据里,浸透着多少父母和老一辈的痛苦与担忧。

这份报告的调研结果,与此前的一些学者或地方上所得出的数据基本相似,也与我们健康上网全国行所了解的情况大体相符。此即表明,在目前全国一亿多网民中,至少有五百多万青少年上网成瘾,还有四百余万具网瘾倾向的孩子,再加上18-23岁的青年网瘾者,这个数目就更惊人了!这些网瘾青少年们构成整个网瘾群体的庞大主力军。

为什么青少年会成为网瘾的高发群体呢?我认为,这与他们成长到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及环境条件紧密相关。

五)中国治疗网瘾的现状与问题

一、青少年网瘾成因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3.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

二、找出矛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1.网瘾青少年与家长的矛盾;

2.网瘾青少年与学校的矛盾;

3.网瘾青少年与自己的矛盾。

三、素质教育与心灵沟通

1.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就是指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事物正确认识程度的高低以及与之相应能力的大小。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并提高人们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增进人们对大千世界方方面面的科学了解,并帮助他们提高与之相应的种种基本能力,为他们能成功立足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

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

专业素质:指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技巧;

综合素质:包括独立自理能力、生存适应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写作能力和生理体能状况以及在体育、音乐、文艺、美术和语言等方面的特长。

2.通过心灵沟通走进孩子的心里;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钥~匙”。

孩子有了网瘾,家长怎么办

1.自我反省:努力改进自己是最佳途径;

2.放松心态:理性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3.把握好度:分清大事小事教孩子思辨;

4.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5.学会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6.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7.不加压力: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8.懂得自爱:用自重去赢得孩子的尊重;

9.家庭交流: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自助;

10.永不言弃:不怕反复地坚持定能成功。

怎样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1)判断标准:网络依赖的表现分级;

2)望闻问切:逐步深入地走近孩子;

3)心灵沟通:因势利导打开其心扉

4)三心四步:基本要求与具体作法

5)十大诀窍:心理互动的注意事项

6)三大要素:金钥匙的最关键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瘾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对青少年网瘾问题越来越关注,社会对戒除网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地相继出现了数百家戒除网瘾机构。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有责

任感的心理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帮助了很多家庭,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但是,鱼目混珠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其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机构在条件还不成熟或根本不具备的情况下,匆匆挂起戒网瘾的牌子,并用不真实的资料误导媒体,愚弄社会;利用家长们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大赚其钱。

据反映,这些机构主要是以强制性的封闭关押、限制孩子人生自由为基本方式,在不告诉家长真相、甚至是欺骗的情况下,迫使孩子吃药、打针、电疗,有的采用单独禁闭、高强度训练、长途跋涉等高体能消耗的不当措施,还有的竟然以恐吓、威逼、暴力等非法手段对付不肯就范的网瘾青少年,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使孩子受到多次重复的身心伤害。这些家长是不知所措地拿钱买错,孩子则在里面相互恶性感染,学会了抽烟、打斗和欺诈,有的还因上述种种痛苦遭遇而更加逆反、仇视父母,甚或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态和反社会情绪,使其问题的解决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指明的是,网瘾不是生理性疾病。有些青少年因为长期上网,生活不规律,导致出现生理疾病,也必须及时治疗。但那只是解决生理上的病痛,而不是、也不可能戒除他们的网瘾。上网成瘾主要是个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病一定要用心药来治。我们希望陷于网瘾痛苦的家长和青少年要加强学习,努力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切切不要上当受骗,落得雪上加霜的更糟后果。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与管理,取缔那些害群之马,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受网瘾困扰的家庭和孩子以及时有效的实际帮助。

二.孩子有了网瘾,家长怎么办

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过程中,我们曾尝试过种种办法。刚开始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普遍性,以为只是个别少数现象,就自己“一对一”地进行帮助教育。不久,发现社会需求太多,就在《武汉晚报》和其它地方媒体、特别是各级团组织的支持下,在各地培训志愿者,组织起当地的救助团队。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志愿者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帮助了不少孩子,作出了相当的成绩。但是,其总体效果不甚理想,人员不敷需求,志愿者们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培训机制尚未形成,因而必须再辟蹊径。

经过不断的总结、分析、思考,一方面感觉到孩子有问题,很多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要孩子戒掉网瘾,家长必须改进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在家庭、社会、

学校这三个环节中,后面两者的改变,远非我们能及的一日之功,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是——改进孩子的父母。

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改变、怎么做呢?

孩子有了网瘾,家长怎么办

1)自我反省:努力改进自己是最佳途径

2)放松心态:理性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3)把握好度:分清大事小事以引导思辨

4)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5)学会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6)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7)不加压力: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8)懂得自爱:用自重去赢得孩子的尊重

9)家庭交流: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自助

10)永不言弃:不怕重复地坚持才能成功

1)自我反省:努力改进自己是最佳途径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贵”字是指出“自知之明”既重要性,又很难。前来求助的家长们无尽诉说中,他们那浸透泪水的封封来信里,字字声声都是在痛苦倾诉:孩子犯了多少错,简直罄竹难书;自己受了多少罪,真是一言难尽。孩子是多么不可理喻地上网成瘾,彻底的鬼迷心窍;自己是多么竭尽心力地倾情挽救,却完全是枉费心机、越来越糟!总之,都是孩子做错了,我是无能为力了,求你们把我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吧。

成功戒除网瘾的案例在在证实,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如果家长不改变,谁也帮不了忙。因为,家长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孩子上网成瘾,父母的教育方法绝对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由于某些作法不对,或在某些环节上有不当之处,导致孩子在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加上社会及学校等方面的某些不良因素,造成大批孩子上网成瘾这个令人心痛的后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马上改变整个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是不现实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完

美的社会和教育制度。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家长必须改进,首先反思一下过往与孩子同步成长的过程。切不要先入为主地想:“我们那么爱孩子,怎么会害孩子?”或是“我们为了孩子花了多少心血,想了多少办法,孩子根本不听,怎么能怪我们呢?”而是要学会理性地探索深思,还要学习了解一些相关信息,通过对照比较来发现问题。如果不剖析、检讨、改进自己,你孩子的“网瘾”是难以真正解决的。

当然,家长们肯定都已经采取过他们能想到的各种措施,往往是不但不见效,反而情况变得更严重。可惜的是,家长们不接受过去的教训,继续一再地重复着错误办法,不断地说着同样的话,结果是让孩子更加反感,这就是为什么90%以上的孩子都说自己的父母“罗嗦”、“唠叨”、“磨叽”,这使得他们特别受不了,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了。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那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呢?简言之:能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不再重复自己错误的人就是聪明人。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以前的做法毫无成效,要聪明起来并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就不能再简单地重复自己过去的做法,老是盯着孩子身上,不停地责怪孩子,而是应该反躬自问,深刻反省自己,找出过去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认识自身问题之所在,不断地努力改进自己,寻求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戒网瘾。

2)放松心态:理性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所有已经上网成瘾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焦虑,万分焦虑。这一点显而易见地堆砌在家长们的脸上,尤其是写在眼睛里;在他们那一张张纸条上、一封封来信中,字里行间处处突现着他们的焦虑。

“能不焦虑吗?!”他们说。

但是,焦虑有用吗?不但没有用,还有副作用!不仅不解决问题,情况还越来越糟糕,甚至会对家长自身的工作和健康、对整个家庭都不利。

人的情感有两种:健康情感与不健康情感。前者表现为:开朗大度、热情向上、亲切友善、理性平和等;后者表现为:忧虑恐祛、烦乱怨恨、狭隘妒忌、狂暴易怒等。而且,人的情感是容易相互感染的,即所谓“情感传染”。父母焦躁,孩子也会烦躁;孩子一烦躁,家长更焦躁。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得家里的空气紧张得好象一点火就能着,吵闹就不可避免

了。这样的家庭环境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谈不上什么戒网瘾了。

2005年4月,上海《浦东新区周报》有一篇报导,题为“‘网迷’母亲学会用心沟通”,文中写道:4月2日下午,家住浦兴路的刘女士听了陶教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用爱心和科学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专题讲座,她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说:“平时我们只知道埋怨孩子太贪玩,很少与他沟通,根本不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造成我的孩子现在一听我说话就极度厌烦。”当场,刘女士暗暗下了决心,回家后,一定要和儿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一次。5 点多听完讲座,赶回家已是7点左右。刘女士看到,儿子依然坐在电脑前专注地打着游戏,对父母回来不闻不问。以前,每次看到这个画面。刘女士就气不打一处来,张口就要训斥。但这一次,她忍住了心中的不快,耐心地与孩子聊起了讲座的内容,聊起了他的学习和游戏。“儿子没有多说什么,最后,他关掉了电脑,并说:‘以后再不碰电脑’了。尽管对儿子随口的‘承诺’并不顶真,但刘女士对这一小小的进步感

到满意……这个晚上,让她看到了帮助孩子走出网瘾的希望。”当然,这并不表明问题的彻底解决;但是,这表明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这就是彻底解决问题的起点。

武汉江岸区一位家长也有很好的体会,她在信中写道:“陶教授:你好,参加了你7月25日的报告会,在你‘不要放弃、不要绝望,从自己做起’的感召下,在你‘要有信心、有决心,人是可以改变的’鼓舞下,我绝望的心重又燃起希望之光,我重新正视自己心底的痛苦,重新审视自己……

小学到初中我女儿一直是三好学生,可意想不到的是,初三时,老师一个低级错误伤害了她的自尊。当时,我也未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化解矛盾,更没想到孩子从此心里有了一个结,我反而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她、责难她。从此,她一蹶不振,放弃了学习,沉迷于电视和网络游戏之中,连高考期间也是如此。六、七年来我们始终无法正常沟通,学习、理想、前途,成了我们谈话的‘禁区’,其恶劣程度与日俱增。周边的人劝我,孩子大了,难得管,听其自然吧。但这样做,我觉得是更深层次的忧伤与无奈。

听了你的讲座后,我很受启发,用阳光心态面对现实,情绪得到调整后,从自己做起,从建立温和理性的亲子关系做起,很有成效,对立情绪得到改善,孩子还主动提出毕业后想考研究生……”

这些事例表明:首先,家长要能够放松心态,而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阳光心态,切切不能“一看他那样我就烦死了,”也不能“孩子一烦我更烦。”因为我们是成年人,孩子还在成长,他们的心智还在发育中。作为家长,应该相对更理性一些,不能跟孩子一样动不动就发烦。“磨刀不误砍柴工”,即要先努力改进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用开朗的心态去感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会并能坚持“你错我不错”,孩子烦躁你不烦躁,那就不会恶化现状。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情况向好的方面转化。

其次,放松心态不等于听之任之、放手不管。而是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寻找可行的机会和恰当的切入点,自然地与孩子进行理性的心灵沟通;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有耐心,切忌强求性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当孩子表现特别反常,对你极端反感时,你不要急躁,要学会外松内紧,自己坚持放松心态,不去激化矛盾。同时,暗自留心,从旁观测;或借助外力,即结合学校老师、亲戚六眷、朋友邻居——凡是有可能与孩子接触、沟通的,都可以利用起来,多方面地耐心寻找机会。

下面有两个具体的不同案例,家长们或许可以从中领略到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和学习的方法。

有个福建孩子因为网瘾而厌学,并开始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有来往。父母原来盯得很紧,一点也放不下,结果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严重的家庭暴力。通过学习放松心态后,家庭氛围明显好转,父母深有体会,暗中保持与孩子的老师、朋友、熟人等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地暗中努力想办法。

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打电话回来说被绑架了,对方要五万块钱才放人。经过多方探讨与冷静分析,大家都觉得即使给了钱,也必然是后患无穷。所以,当对方再打电话来要钱时,他母亲很平静地故意问:“谁呀?我怎么听不清楚哇?你大声一点,我听不见啦……”几经反复,结果第二天一早,孩子自己回来了。

另有一对广东的家长就相反,孩子已经二十四了,因为“网瘾”换了三次工作。父母不但不改进方法,反而越盯越紧,孩子很反感,搬出去了。这下父母更受不了,到处找,一找到就逼孩子回来,孩子就越躲越难找。最后一次,好不容易通过其网友得知其住处,夫妻俩人赶紧找过去。但孩子一听到他们的声音,死活不开门,他们却硬是把门给踹开了。孩子愤怒地

冲了出去,至今仍然杳无音信。父母痛苦地相互责怪,闹得分居、离婚,一家人就这样妻离子散了。

这就象手抓泥鳅一样,你抓得越紧它越容易滑掉;你用心地轻轻握着,还有可能得到它。两种不同的心态,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方法,也就必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家长们一定要放松,学会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家里一点点地增加温馨和谐的气氛,亲子之间能逐步正常交流,孩子才有可能也一步步地放松。家长们可以试着换位想一下,如果你们的父母每天用焦躁的目光硬盯着你,总是带着训斥的口气抱怨你,你会快乐吗?你能改进吗?在阴暗的角落里,花儿是开不好的;只有在和熙的阳光下,花儿才能茁壮地

3)大事小事: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事上寸土不让,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而要进行沟通达到相互宽容理解。但是,怎样界定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呢?

有天放学后,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来接女儿,老师也顺路回家。孩子在前面愉快地玩耍,这母亲向老师探讨育儿经:“老师,你多次讲到,对孩子在大事上不能放松,小事方面则不必苛求。那什么是大事、小事呢?我把握不准。”

正在这时,她忽然看到走在前面的女儿把伞撑开举起来转着玩儿,就叫了女儿一声,希望她把伞收起放下来。可孩子玩得正起劲儿,头也不回地越玩越欢。作母亲的又叫一次,声音高了些。那女孩把伞转得滴溜溜的,根本没打算回应。她母亲又第三次叫了,而且声音比前两次更高更强硬。但孩子还是没事儿人样地,只顾玩她的。“这孩子,”她轻轻地嘀咕了一声,就收兵回营了。

“哎,你怎么不叫了,”老师问道。她略显犹疑地回答说:“我突然觉得,孩子玩伞好象应该属于小事吧,不必管那么紧。”

“你错了,”老师肯定地说。

她感到愕然:“怎么,这样玩伞是大事吗?!”

老师徐徐地解释:“她这样玩伞本来是件小事,不必去管。但是,你连叫了她三次,一声比一声高,她却连头都不回一下,这表明她缺乏对母亲应有的尊重,这就是大事了。” 说着,老师平静地叫了那女孩子一声,

那孩子马上转身小跑过来:“老师,你叫我吗?”

“对。”然后,老师接着问:“你妈妈叫了你三次,你听见了吗?”

孩子有些紧张地点点头:“嗯。”

“那你怎么连头都不回一下呢?如果你妈妈有东西拿不动,或急病发了,或跌倒了,或给人抢了,可能需要帮助,但连着叫了三声你都不回头,这对吗?”

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错了,今后我一定注意。”从那以后,这对

母女的亲情不断有所改进。

这说明“大事”、“小事”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区分界限,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能相互转换的。我们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去判断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还要学会把握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

4)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很多家长一谈起孩子的问题,总是一大堆“标签”贴在孩子身上:什么“内向”,“很倔”、“不懂事”、“多动症”、“网瘾非常严重”。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也不注意观察孩子越来越不耐烦的脸色。难道说,就这么不停地给孩子批评、指责、贴标签,孩子就能变好吗?在帮孩子戒网瘾的过程中,切不要再给他贴“标签”。因为,很多青少年上网成瘾后,自己内心并非是真正不知道那是错误的,他们也感到矛盾、彷徨、痛苦,这个时候你还去指责他“自毁前程”、“一点都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等等,他能立马感谢道:“妈,爸,你们说得太对了,我这就改进。”可能吗?事实上往往是完全相反,孩子要么更烦你,要么马上离你而去,或他的房门关得更紧,还可能冲着你吼叫:“滚!烦死人!不要你管!”

非但不能乱给孩子贴“标签”,还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注意,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的“赏识”。那样反可能使孩子觉得虚伪、讨厌,更不利于亲子沟通。

只有把埋怨教训的口气换一换,把指斥呵责的“标签”放一边,尝试着换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努力改进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才有可能逐步把孩子引导出网瘾误区。

5)学会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家长往往千篇一律地告诫道:“你若再这样下去,将来找不到工作,

你讨饭、扫大街,苦一辈子。”孩子们也往往千篇一律地回应道:“苦就苦,不要你管!”当然,孩子们这么回答,并不表示他们真的愿意那样去做,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他们从小在成人们的过度关爱呵护下,没有机会去体验在真实生活里还存在的另一面——艰难困苦与挫折失败。此即所谓“不吃黄连不知苦”,“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在“蜜糖水”里泡大,怎么知道什么是困苦的滋味,怎么懂得没有出路的可怕。所以,他们对“讨饭”、“扫大街”这样的“威胁”,当然是不屑一顾地无所畏惧。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早就声名在外,不仅条件好的是如此,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家长也是省吃简用,“宁可自己再苦一点,也不能苦了孩子”。加上一些攀比从众心态,都是尽其所能地给孩子吃好的、穿名牌,有时还指着孩子身上对邻居朋友“抱怨”道:“你看我这孩子,就爱穿名牌,这从头倒脚花了我一两千,唉,气死我了!”其实,嘴角上却是笑眯眯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在这种“爱护”中长大的青少年,怎么能理解真实生活中必然存在的艰难辛苦,当然会把父母们苦口婆心的告戒说教当作耳边风了。

针对这种情况,长辈们不但要深刻认识到对孩子过度关爱保护的害处,随时注意加强改进,要狠下心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锻炼机会,同时还要学会“抱怨”。这里,不是要家长们去抱怨孩子,也不是直接去向孩子诉苦,因为他们对父母的任何话都早已厌倦了,非但听不进去,还开口就是:“又来了,老一套,烦人!”。所以,这里是要父母长辈们之间去相互抱怨生活中的困难和苦处,同时要让孩子能听到,以此促使他们更全面地感受人生,真正理解父母所给自己提供的一切是何等地来之不易。

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家里十分骄横,不但上网成瘾、旷课逃学,一身名牌服饰、高档手机、MP4等,每天还“规定”要二十块零用钱。这钱还不能天天去“讨要”,父母必须得提前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以“便于”儿子早晨好拿了就走。有时儿子还要去敲父母的房门:“哎,今天是我朋友生日,我要送礼,给我两百块。”若稍有迟疑,他就会叫起来:“怎么回事啊?快点哪!”弄不好,就会动手打人。他父母中年得子,那里是他的对手。

在听说要“学会抱怨”后,他们时不时地在客厅或厨房里相互抱怨生活。当父亲的说:“哎呀,下个星期要竞聘上岗啦,这次要是竞聘不上,可就麻烦了。” 作母亲的马上担忧了:“那怎么行,这房屋贷款二十多万呢,怎么还?” 那位父亲接着叹口气:“哎!是啊,还

有养老保险金也交不了啦!” 那母亲惊叫起来:“还有医疗保险呢!这可怎么办呢?哎哟!我这腰又痛了几天了!” 那父亲关切地说:“哎呀,你得赶紧去看看哪!”“算了,”这母亲摇摇头说:“看一次又是大几百块,不看了,反正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几天,免得浪费钱。”如此等等。

过了两个星期,那孩子突然对他们说:“算了算了,五块五块!”这小小的改进足以说明,只要方法对,引导得法,孩子也会通情达理。

当然,这种作法不是万全只策,而是希望家长们能由此得到些须领悟,学会用理性、科学的方法爱孩子,教导孩子去全面地认知生活,从小就坚持对孩子的理想、磨难、挫折等方面的做人教育,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6)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引导孩子的最佳方法是通过理性的心灵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让他们自己去认识,然后一步步地自己从网瘾等错误中走出来。”心灵的沟通是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学会做人的良方,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良方。

但是,不少家长说:“我们也和孩子沟通啊,但是他不跟你沟通啊。不管怎么耐心地讲,他就是懒得搭理,一下就不耐烦,走了!”

“沟通”这两个字很容易说,很多人也知道要“沟通”。但是,要真正懂得这样去沟通,怎样真正做好心灵沟通,那还是需要下一番真工夫的。

天津有位的家长为了打开与儿子关系的僵局,看了很多书,查过大量资料,知道必须和孩子沟通,或写信交流,要跟孩子作朋友。他写了一封三页纸的信,好不容易把孩子弄到身边。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孩子啊,过去我们错了,不该给你那么多压力,现在真的想改进。接着,他就开始念信:亲爱的孩子,这封信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前我们总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压服你,造成了对你的伤害,真的很对不起,我们向你道歉。从今天起,我们要做你最真诚的朋友……”还没有念完半页,孩子就跑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不是和孩子交朋友,这是要恩赐给孩子一个“朋友”;这不是沟通,这只是一厢情愿式的宣告。家长一直以父母的身份对孩子说教、训话、责骂,现在突然一下“要”和孩子作朋友了,还是你父母要如何便如何。这种以上对下、颐指气使的态度早就让孩子十分厌恶

了。怎么能你要训就训,要打就打,要作朋友就作朋友,孩子只有听命就范的份儿。这在当今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作朋友”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互动,需要深入的心灵沟通,不是这种形式上的单方面说一下就可以了。若真要和孩子“作朋友”,应该是和孩子“交朋友”。这个“交”就是交流,就是沟通,就是要用日常种种真诚的行为去让孩子感受你内在的心迹。直有到孩子真地觉得你是他的朋友的时候,你才能与孩子成为彼此的朋友,能彼此谈心、交心的朋友。所谓“沟通”,必须是两厢情愿的心灵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互动的、真诚的、朋友式的、发自内心的心灵沟通。要想和孩子沟通好,一定要了解孩子,不能抱着老观点:“自己的孩子,我还不了解他?哼!都是他不懂事。”持这种想法的家长们,是不可能作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的。

要和孩子沟通好,家长切记不可强求,也不能勉强,更不能老盯着孩子要和他沟通。这不是你想沟通就行的,也不能摆出今天“要”和你沟通的样子。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等待合适的时机。而且不要企图一下子就是个彻底长谈,要从装这不经意的短暂交流开始,慢慢破冰,再一步一步地深入进去。

这里,父母还须作好前面提到的几条:要自我反省,只有真正认识自己家庭教育中的不当做法,才可能有真正诚恳的态度;学会心理放松,缓和谈话氛围;还要分清大事小事,把握好互动的分寸等。

此外,父母还要尝试着走进孩子的思想领域及其生活圈,如: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聚一聚,以了解他的结交范围和兴趣爱好;自己也要学会运用电脑和上网,以便能与孩子在网上聊一聊QQ;跟孩子的老师谈一谈,更多地掌握孩子的情况动向;如亲情有所好转,可以带孩子一起出门散散步,或旅旅游等。这样,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就渐渐多起来,家庭气氛慢慢好起来,双方交谈越来越自然,真正的亲子沟通就水到渠成了。

7)不加压力: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由于是在溺爱呵护与应试高压这两种矛盾的交叉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比较脆弱,容易焦烦郁闷,稍有不顺心的事,立马爆发逆反心态。那枯燥的课堂教学、单调的学习生活、老师的无尽要求、繁重的各门功课、刁难的考试频连、逼人的成绩排座、青春的躁动

压抑、前途的渺茫困惑……这一切已经让孩子们很难感受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如果家长们再絮絮叨叨地经常问来问去的:“今天考得怎么样啊?在班上排第几名啊?作业做完了没有啊?是不是又跑到网吧里去了呀?”等等;或是又反反复复地盯着还讲来讲去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多么苦啊!那时的条件多么差啊!我那时就很懂事呢!”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对孩子心理上的压力。渐渐地,他干脆不想跟你讲话了,也不愿意跟你在一起。眼看无比心爱、寄于无限期望的孩子开始疏远自己,父母不仅不理性地考虑改进方法,反却盯得更紧,说得更多,结果隔阂越来越深。

事实已经证明,家长对孩子的“围、追、堵、截”、“关、停、打、压”的作法,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是使矛盾恶化。所以,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自己的心态要放松,也要让孩子的心态放松。只有家庭氛围缓和了,才能有亲子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可能。一般来说,就是不要一见孩子就追着问这问那的,或又是责难又是告诫的,或又是叹气又是哭求的。主要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等到家庭关系渐渐有所好转后,再见机而作,因势利导地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慢慢地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河北石家庄有位家长通过学习、体会、摸索、实践,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给自己减压,从各方面缓解家庭的气氛,注意不再给孩子施压,一般不主动问孩子什么。结果,孩子反倒主动问起来:“哎,怎么你们现在不管我了?!”渐渐地,亲子开始对话,家里有了笑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氛围从缓和、改善到融洽,后来,孩子主动上学去了。

对孩子的打骂、吼叫,是一种外暴性的高压,会让孩子也产生暴力倾向;反复的嘲讽、埋怨,则是一种内刺性的积压,会使孩子因为长期苦恼郁闷而变得自闭内向。高暴性的外压引发孩子对父母的憎恶甚至仇视,内刺性的积压导致孩子对父母的隔膜或者厌倦,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只有学会心理平衡、自我放松,你的眼神情态、说话口气、肢体语言,包括你的关门力度、脚步声等,都不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在给他施加压力,这就给孩子减压了。只要能照这坚持下去,家庭矛盾肯定会得到缓和,给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网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初步条件。8)懂得自爱:用自重去赢得孩子的尊重

怎样自爱?就是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要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使自己能够更好地

面对不完美的生活,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要注意的是,自爱不等于自私。历史告诉我们:自私等于自害,越自私的人,结果必然是把自己害得越惨,这样的历史教训真是不胜枚举。

济南有位母亲天天到网吧去找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孩子却根本不听她的,反而不耐烦地要她走,叫她“滚回去!”她还一直站在孩子身后苦苦哀求:“孩子呀,你这不是毁了你自己吗?跟妈回去吧……”很快,孩子发怒了,吼道:“我数到十,你再不走,我就不客气了!”然后马上就数起来:“一、二、三……”这位母亲硬是等他快数到“十”的时候,才哭哭啼啼、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样“一往情深”地对待孩子,怎么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呢?孩子怎么可能听从这样父母的“教育”呢?

另一位广州的母亲,因为上北大的儿子上网成瘾,掛课多门,焦虑万分。她无数次往返北京广州,把自己的肝炎跑成了肝硬化,肝硬化跑成了肝癌。结果,儿子还是因为掛课太多被退学,自己的病也到了晚期。

家长们要从这些教训中悟出必须学会自爱、自保、自善的道理来,不能盲目地“爱”,不能失去理性地“爱”。不然的话,不仅孩子的问题没解决,自己也赔进去,连在生活上关爱孩子的人都没有了,两败俱伤,结果更惨!

不懂得自尊自爱的人,就是自己没把自己当人。你都不把自己当人,孩子怎么会尊重你、把你当人呢?又怎么可能与你进行发自内心的沟通呢?

要学会心境阳光、大爱自重。不要因为孩子陷进网瘾,就感觉好象天塌了、地陷了。如果仅仅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切,你的空间就会太狭小,你的心胸也决不会开朗。越是这样做,结果越糟。实际上,很多父母早就已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可惜他们仍然走不出来,想不到该怎么改进。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网瘾严重难以挽救后,整天着急孩子的事儿,自己的、其他的一切都不在心上了。有时人都几乎崩溃了,茶不思,饭不想,觉不睡,事不做,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孩子,网瘾!网瘾!怎么办?怎么办?弄得人都犯傻了,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学习、工作和事业。人越急越糊涂,有时整个脑袋都“木”了,不但自己的工作、学习出问题,

生命如花 精彩绽放——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生命如花精彩绽放 ——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引言

名人家教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其父母都是读书之人,从小对他的教育十分用心。成家有子女后的梁启超也跟其父母一样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他不仅重视他们的学习,更重视他们的人生使命和社会价值的培养。 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梁启超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爱国英雄的故事,口才极好的他讲到动情时常常会为英雄们流下热泪。受到父亲的感染,其子女们对那些故事印象深刻。 因为梁启超从小就对大儿子梁思成深人灌输了爱国忧国思想,在他12岁回国时,更是感受到了国内人民的疾苦,希望自己能投人到革命中去,为中国人民的幅起与幸福贡献力量。可是梁启超知道儿子的性格,认为干革命不是特别适合他,便对儿子说:“中国人民需要像你这样的热血青年,但是爱国并不是说人人都要去端枪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方式来报效祖国,我觉得你更适合从事科学研究,为将来的新中国建设作贡献。” 听了父亲的话,对建筑颇有天赋的他毅然前往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深造,他希望自己日后回来能为中国人民建世界上最好的房子。 在梁启超大格局、大视野的全人教育下,他所有的儿女们都成了光荣的爱国者,不仅将个人的才华尽数施展,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栋梁。

我知我会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世界上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人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他在《生命教育》一书中主张:“如果我们要想回归人的本质,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途径。” 严格来讲,生命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所有的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则是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实现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我们现在倡导开展的生命教育是广义的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完整内涵 ◆了解生命 就是要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全面地传授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 ◆敬畏生命 敬畏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情感。生命是大自然中的奇妙、美好、伟大之物,所以,对其产生敬畏之情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社会情感。 ◆尊重生命 这也是一种对面生命而产生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因为所有的价值都是生命所赋予的。一个人不仅要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乃至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热爱生命 在敬畏生命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热爱生命。热爱是一种稳定、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doc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 告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与分析 现在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现象日趋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很多同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那什么是网瘾呢?我特地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有“网瘾”的同学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我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络咨询中心(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年增长率为28.9%;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年青人为主体网民,其中相当多的网瘾青少年患有“网瘾症”。在每天不断增长的人群中,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自然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关于“网瘾”的话题越来越多,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甚至已升级成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许多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报道上我们经常能听见这种声音——毒害青少年的,是网络游戏。而在一些人眼里,网络游戏犹如洪水猛兽一般,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 笔者就青少年网络成瘾开展了调查:

一、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青少年们上网的确是有一部分青少年是会成瘾的,但不一定是玩游戏。一部分青少年是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理,只要是新鲜有趣的,便有人会去追求它。互联网仿佛就像一个花花世界,有许多青少年在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会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新鲜体验所深深吸引,曾经沉迷或轻度沉迷过网络。每天上网聊聊天、看看网页同样会给青少年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那些自制力差者更可以沉迷其中。 二、青少年们对媒体的说法存有疑义:青少年们认为,数字不能说明一切,只能反映一些问题。有很多人沉迷网络的确不假,但把问题都归于游戏是有失偏颇的。沉迷游戏比起沉迷网络的人确实是要陷得深一些,但媒体“夸大化”的说法,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被称做是“电子海洛因”也是不妥的。网络游戏是洪水猛兽,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毒害。以至于我们现在只要听到“青少年上网”这个词,在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是褒义的。青少年们的说法也很激动:譬如我国每年因烟酒而导致死亡的有多少,能一下就把烟酒给禁了吗?有多少青少年因迷恋娱乐明星而荒废学业甚至不要性命,能一下就把娱乐文化禁了吗?又有多少青少年看了一些带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而犯罪的,能一下把影视行业禁了吗? 三、我地区青少年上网率大大低于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10年2月2日在京发布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较高于2007年。但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青少年人数是2005年、2007年的近两倍。值得注意的是,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发展与 现况 湛江师范学院 李晓锋 生命教育的的源起 ? 社会乱象造成脱序疏离:暴力犯罪自杀 ? 世纪黑死病:爱滋病、癌症 ? 文明失调 ? 紧张调适问题 ? 药物滥用 ? 天灾不断 ? 教育的负作用

生活状况调查 8小时的:小学?睡眠不足 生10%,初中生43%,高中生64.2% ?精神状态随年级升高而下 降 ?自由安排的时间不多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精神状态

自由安排的时间 家庭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生存技能调查 ?交通安全意识随年级增加而削弱?自我保护技能缺乏 “对于异性朋友和同学的性要 求”,选择无奈接受的: 初中 生为32.7%,高中生为 25.1% ?应对危机技能缺乏

?“当出现殴打、敲诈等事件时 “,20.8%的四年级学 生,29.5%的五年级学生和 21.9%的初中生选择服从和 听从. 交通安全意识 生命认知调查 性健康知识比较缺乏 ?“青春期身体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 是什么?”回答正确率: 初中生 14%,高中生为12.7% ?“爱滋病传播渠道有哪些?”回答正 确率:初中生69.7%,高中生 67.9%

?人生价值观选择:”人生最重要的是什 么” ?小学生:健康、安全、成就 ?初中生:名望、美貌、安全 ?高中生;财产、贞操、权力 ?生命观比较模糊 ?17.2%初中生和31.1%的高中生 相信生死轮回 生死观 生命情感与态度调查?对生病的看法

? 59.1%的初中生 33.3%的高中生选择”很倒霉” ? 61.1%的初中生 38%的高中生选择”上苍的惩罚” ? 67.0%的初中生 30.3%的高中生选择”前世没有修好” 对弱者的态度 对弱者的态度 国内青少年自杀意念 的发生率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敬畏生命单元教学内容:《天生我有才》、《平凡的美》、《生命的潜能》、《做最优秀的自己》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我,能认识自己的缺点,看到他人的优点。 2、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单元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课天生我有才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 3、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教学过程:—、情境园 1、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请仔细默读课本第215页,读读书上的小故事,然后帮帮故事中的助手。提问:看了这个的故事,你为这个助手感到惋惜吗?为什么? 其实这个助手很优秀,但是他也缺少了一样财富,你们知道 是什么吗?(自信)谁来帮他找回自信? 4、教师指导语:是啊,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盲目地羡慕别人,

学习别人的长处,你也有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做最好的自己才更重要。 5、说说自己。(1)教师指导语:哦,原来,我们是这样出 色的。究竟谁更胜一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场小组赛:比一比,谁的优点多。(宣布比赛规则)(2)小组活动:填写自信果。(播放音乐,小组活动)(3)将自信果挂满自信树(乐于助人快乐有礼貌爱劳动能干诚实守信宽容虚心友善节约勤奋耐心聪明有上进心幽默不怕困难唱歌好勇敢体育 好.......... )(4)教师指导语:瞧,一会功夫,这棵自信 树上已经硕果累累。通过小组活动我们都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同学都会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优点,我们都有值得喝彩的地方!我们自己是最优秀的!(学生大声说出) 6、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小结:古希腊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他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自信,那么自己就是最优秀的。这位伟人还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关键是如何让这太阳放光。你们知道太阳指的是什么吗?如何培养自信心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呢? 7、小组讨论:平时生活中你们是如何增强自信心的? 8、学生交流经验。 9、教师小结增强自信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处。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不可谦虚过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初二年级 我们此次专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对策,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出贡献。此次调查为一般性质的社会调查,实行无记名调查,并且对于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资料我们会严格保密,因此请您认真、据实填写调查问卷,谢谢! 1.您的性别:()[单选题] [必答题] A.男 B.女 2.你居住于:()[单选题] [必答题] A.城市 B.农村 3.你在读:()[单选题] [必答题]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其他 4.你的学习成绩如何?()[单选题] [必答题] A.优 B.良 C.中 D.差 5.你觉得学习压力大吗?()[单选题] [必答题] A. 很大,压的喘不过气 B. 很小,可以轻松应付 C.一般,时大时小 D.其他 6.你的课余时间多数做些什么?()[单选题] [必答题] A.看书 B.做运动 C.做兼职 D.上网 E.忙于学校的社团活动 F.其他 7.你通常上网主要做些什么:()[多选题] [必答题] A.玩游戏 B.聊天或交友 C.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活动 D.看新闻,获取资讯,查资料 E .学习或工作所需 F.其他 8.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单选题] [必答题] A.0~2小时 B.3~4小时 C.5~6小时 D.7小时以上 9.你是否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单选题] [必答题] A.是,很强烈 B.有时候会这样 C.否 10.如果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你是否会出现念念不忘上网之事、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呢?()[单选题] [必答题] A.是,总是这样 B.有时候会这样 C.很少会这样 D.从来不会这样

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解读以人教版为例任春茂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是 “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综合,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应以育人为主.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现实的教育逐步忘却了神圣的使命,分数至上的思想,升学指挥棒的压力造成 了一大批 “高智商,低情商”的“冷漠人”.从“虐兔女”视频到“我爸是李刚”再到“药家鑫事件”让人们在震惊之余不仅要问:“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如此的 漠视生命? “归根结底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令我们欣慰的是新课改将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了教育的重点,教育正朝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教育基点的生命教育也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1选择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意义 从查阅的相关文献来看,理论界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多集中于青年,而对儿童生命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儿童作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未来的走向.并且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渗透在各种学科之中.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在有关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中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课程作为小学必修的主课之一,更是承载着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作为研究对象,对选文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解读. 2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提供了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资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 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古训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应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让我们变得“有血有肉”,感恩让我们从呆板的智能机器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对别人的付出心怀感恩是在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当今社会,“6+1”的家庭结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不懂得感恩的“小皇帝”、“小公主”.如何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学会感恩就成了教育的一个必然任务. 一年级课文《借生日》讲述了小朋友小云在生日当天收到妈妈送的生日礼物———一只小熊,而将礼物转送给妈妈的故事.孩子一句稚嫩的话语“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送给您.”在感动妈妈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明白了感恩父母. 《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简短的篇幅告诉了孩子一个纯朴的道理“当在享受别人恩惠的同时别忘记别人的恩情.” 《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文章让学生们懂得当得到别人关爱的时候,应能体会到别人付出的辛劳,学会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他人. 在即将告别母校,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语文教材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感恩素材.《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等课文,让学生在点滴回忆之中懂得了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从小学语文课的整个选文来看,感恩对象主要是父母和老师,这是由于小学孩子年龄较小,社会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应从身边熟悉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解读 ———以人教版为例 任春茂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563002) 摘要: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的.我国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渗透在各种科目之中.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其间渗透了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感恩教育、品德教育、挫折教育等.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22-02 Vol.28No.1 Jan.2012 第28卷第1期(下) 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22--

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

对中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成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一个全新课题。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对我国教育本身进行深刻的反省,呼吁教育不能漠视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和目的。 一、当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 “当我离开这世界时,请你们不要担心,就当没有我这个人好了,免得给你们添麻烦,再见了。”这是浙江温州市第七中学16岁学生吴雯雯的临终绝笔。这位花季少女因未扎头发而遭到老师拒考,怀着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她跳入了冰冷的九山湖中;2009年3月22日晚,重庆垫江中学一名高三男生找到同级的一名文科班女生,用手掐住女生的脖子,并持刀片威胁要和她谈恋爱,结果遭到女生拒绝,当时男生见围观的人很多,并且在一旁起哄,一时气不过便纵身从楼上跳下,目前该学生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生死未卜;两个六年级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两个孩子比谁敢死,其中一个孩子赌气冲二楼跳下去,造成双腿骨折……一个个真实的事例让我们触目惊心。 北京市卫生局领导在2009年第七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来临之际向媒体透露,自杀已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同时,自杀是我国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80%至90%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青少年为什么会频频导演自杀的悲剧,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珍惜宝贵的生命?同时也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对生命的教育。 二、中学生对生命漠视和迷失自我的原因分析 为何有些中学生未能走完自己的全部生命历程,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轻生?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值得敬畏,与自已所面临的困境(学习、心理负担)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个体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充满着独立和依赖、冲动和冷静、成熟和幼稚等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心理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观察力增强了,注意力较前有了进步,思维力有了全面提高,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迅速加强,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过于脆弱。 现在的中学生,挫折承受力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 3.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德、智失衡,重智轻德状况;在德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同时,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缺位,导致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内心缺少对法律的必要敬畏。中学生漠视他人生命,甚至伤害他人生命正是法制教育缺位的结果。 4.家庭教育不当。 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失当,一方面家长过度娇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使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上

武汉出版社五年级上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悦纳自我敬畏生命 单元教学内容:《天生我有才》、《平凡的美》、《生命的潜能》、《做最优秀的自己》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能认识自己的缺点,看到他人的优点。2、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单元教学时数:4 课时 第一课天生我有才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 3、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每个人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教学难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园 1、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请仔细默读课本第2—3 页故事,你觉得谁有用?学生:观察,交流,并全班汇报。 2、小羊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1)用5-10 句话描述白羊和黑羊的特点,写下来,特点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学生先独立完成。

(2)小游戏:把全班的特点卡收集起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师读特点卡,学生猜一猜,看谁猜的准,看谁写得好。 二、智慧屋 1.资料: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虽然很少有人样样突出,但每个人却可以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阅读八种智能,理解含义。再全部共同评论。 2.调查了解 (1)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家长老师同桌朋友“我”的长处“我”的短处(2)寻找潜能潜在智能发展方法 三、训练场1、评选班级之最2、锦囊小卷3、我的收获4、总结交流:你最擅长的绝技是如何形成的? 四、生命小智慧1、故事:《猎狗与猎鹰的比赛》(1)看一看书上插图及故事内容,讲一讲;(2)填一填谁获胜;(3)说一说他们最终谁获胜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2、活动:找找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五、小结: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特点和长处也不一样。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2第二课平凡的美 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独特的美。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一面,自信很重要。3、知道每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教学重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一面,自信很重要。 教学难点:知道每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教学过程: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含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 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含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 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

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 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 宏观上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 生命的自然属性,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它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人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符号识别和社会人文系统,它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闪光点。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篇:关于青少年本人调查报告瘾的报告书 关于青少年本人瘾的报告 盐道街中学:罗晨旭指导老师:芦苇 调查目的 为了危害青少年为什么会行成本人瘾还有本人瘾带给青少年哪些了解 二调查方法 从本人上才收集资料 三调查结果 综合新华社电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18日发布《中国青年人本人瘾数据报告(201*)》显示,目前我国本人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本人民总数的9.72%,将近50%的本人瘾青少年主要的上幼儿本人目的是聊天或交本人。 报告指出,在本人瘾青少年和非本人瘾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本人瘾青少年中玩本人络游戏的比例(40.77%)高于非本人瘾青少年(28.61%)将近13个百分点,而聊天或交本人虽然也属于娱乐性的活动,但本人瘾青少年和由非本人瘾青少年中,参与这活动的比例几乎不没有差别。 根据数据显示,娱乐性活动和实用性活动比例在本人瘾和非本人瘾青少年之间差距很大。本人玩本人截叶游戏和获取信息的本人瘾青少年与非其中瘾青少年比例差距较为悬殊。 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郝向宏认为,这新游戏说明本人瘾青少年更偏重于玩本人络游戏,而非本人瘾青少年则更偏重于借助本人络获

取信息以及学习或工作。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本人络获取信息 可以在定程度上抑制上本人成瘾,其上对于青少年玩本人络游戏的放 纵则可能促使而本人成瘾。 报告指出,本人络成瘾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自述瘾青少年比 例接近10%,需要各方继续对青少年本人瘾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青少年上本人成瘾。 报告显示,男性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13.29%)约比女性 青少年本人民上本人成瘾比例(6.11%)高出7.18个百分点。男性青少 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本人络。报告显示,18岁至23多岁青年本人瘾比例较高,达到了11.39%。 报告指出,本人瘾非和青少年本人瘾青少年均对娱乐休闲类游戏 有较高的整体而言。有超过60%的非本人瘾对娱乐休闲类游戏有较高的偏,而本人瘾青少年则对角色扮演类和比赛竞技类游戏有较高的偏。 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本人上娱乐性影响对青少年的活动。另外, 本人瘾青少年更多利用本人络获取社会机会。报告显示,本人瘾青少 年比非本人瘾青少年拥有更多“经常”通过本人络成功获取学习 求职创业等社会机会的经历。 为了解当前国内青少年本人瘾的切身感受状况,研究解决青少年 本人酷爱问题的对策,中国青少年本人络协会于201*年8月成立课题 本人组,于9月份开始调查。查访的围包括北京上海 ** 广州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1023份。本人络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63份。 四分析与讨论 本人危险性叶唇柱对青少年真的只有危害吗?我的回答是不,因 为如果不本人络,我们也绝不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眼界就不会开阔,我们的发展也就不会那么远大,但是本人络的危害的确不可忽视,自 述瘾对青少年是个打击不可磨灭的打击。。。。。。

心理健康教案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第1课劳动创造美好人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劳动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意义非常重大。 2.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 2.训练学生各种初步的劳动能力,把心灵和手巧联系在一起。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劳动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意义非常重大。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各种初步的劳动能力,把心灵和手巧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饮料瓶,碎布,旧台历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 二、你认为下列情形像你吗? 1.我认为参加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2.当我看到我照顾的小树越长越大的时候,心里充满了自豪。{ } 3.做值日的时候是有些累,但看到教室变得整洁了,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4.每次看到妈妈切菜的样子,我就很想去试一试。{ } 三、故事园 讲述故事《农夫的财宝》。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指名朗读“智慧树”。

把自己的收获谈一谈。 五、动手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准备一件废品,可以是一个可乐瓶,也可以是一块小碎布,或者是一本已经过期的台历…… 先讨论可以用这些废品做点什么;然后分工合作进行小制作;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评出最有创意、最实用的“变废为宝”的作品。 六、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力量越来越突显。没有电灯,世界将一片黑暗;电脑的发明、互联网的使用,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新视窗。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还要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和人生。 教学反思:

最新五年级下册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第19课别让皮肤受伤害 教学目标: 1、了解皮肤的功能,对认识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了解皮肤,注意保护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尽量不受到损伤。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一张、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皮肤。 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身体最外面一层表皮是什么吗?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有皮肤? 2、观察认识皮肤。 提问:皮肤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皮肤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皮肤上有什么?(汗毛)用放大镜看一看,皮肤又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皮肤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什么颜色的皮肤?出示挂图,观察皮肤的剖面图以及不同肤色的儿童,直观感受皮肤组织的构成和不同人种的肤色。 二、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幼儿讨论了解皮肤的作用。 1、摸摸自己的脸、拍打自己的皮肤,你有什么感觉? 2、让几名幼儿去冷水池洗手,提问:当你洗手时有什么感觉? 3、让幼儿去摸摸自己身上的衣服,摸摸桌子和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4、你身体哪些地方的皮肤最怕痒?让幼儿说说,再挠一挠,还可以和同伴一起相互挠一挠,感知体验皮肤痒痒的趣味。 5、如果尖锐的东西划伤了皮肤,会怎样呢? 6、人如果没有皮肤行吗? 小结:皮肤在我们人体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还能调节体温和接受感觉,就好像我们穿了一件奇妙的衣服。如果没有皮肤我们就没有冷、热、痒、疼痛等感觉;天热了,皮肤可以排汗、散热,天冷了,皮肤上的毛孔会紧缩,不让冷空气进入身体。 三、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皮肤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1)经常清洗皮肤,例如:洗脸、洗手、洗澡、洗头等。 (2)要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净。 (3)尖锐的东西不去碰,防止戳伤或划伤皮肤。 (4)夏天穿短衣衫,走路要小心,尽量不摔跤,防止跌伤皮肤。 (5)冬天天冷,要戴手套,穿厚衣服,以防冻伤皮肤,还要每天搽点护肤油,不要让皮肤太干燥。 (6)蚊虫叮咬,脏东西不要碰,细菌也会使你的皮肤红肿或长疙瘩等。 (7)平时加强锻炼,使皮肤更健康。 (8)如果你的皮肤不小心破了,要及时擦药和包扎。 第20课预防足癣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7级5班王纯璞一、网络成瘾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但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当前中国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同时,初中生(23.2%)、职高学生(20.5%)中网瘾的比例均达到20%以上;而高中生(10.1%)中的网瘾比例相对较低。如何引导网瘾中学生戒除网瘾,日益成为当今教育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结果 1)网络成瘾调查问卷: ○1网龄有多长时间了? ○2上网频率(每周上网时长)多少? ○3上网地点在哪? ○4上网活动内容(游戏,资讯,交友,影音,学习) 是什么? ○5家长支持度怎样? ○6对学习的影响利大弊大? ○7每次上网时长多少? ○8有无对身体的影响(无,视力,体质,其它疾 病)?

五年级下册生命教育教案

年级:五年级学科:生命教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课时一课时 主备:王文典审核: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第一课成长的信息 学习目标:掌握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女生身体发生的不同变化。了解自身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青春期出现的变化,养成用科学的、健康眼光看待事物变化的习惯。 学习难点: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并接纳青春期的到来,感受成长过程中独特的美丽与精彩。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图片,人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各个时期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变化。回想一下,你现在步入了哪个时期,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心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形象的概括了人的一生各个时期不同的变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并且已经进入青春期。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我国,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即青春期。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使学生对青春期这个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进入五年级的你们,从步入青春期后你的身体上有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第三页《青春宝典》,总结青春期男生女生生理特征。 小结:在此期间,我们的身体迅速增长,体重也会有所增加。同时,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1.身体外形的变化(出示挂图) (1)身高:迅速长高,女生早于男生,男生增长超过女生。(出示生长曲线图) (2)体重:明显增加,女生早于男生,14岁左右男生超过女生。 (3)肌肉:发育十分迅速,男生肌肉细胞增长比女生快,力量比女生大。(挂图:青春期男女握力发展对比曲线) (4)脂肪:有很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育高峰开始,男生的脂肪呈渐进性的减少,显得强健。女生脂肪增多,日益丰满。 (5)胸围:显著增大,但与身高相比却在其后。 2.内部功能变化 (1)心肺功能 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血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2)造血功能: 男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有明显增加;女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无明显增加; 白细胞计数随年龄增长略有减少,男女生无明显差异。 (3)运动功能 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明显突增,突增速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最新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

最新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 17.使用燃气防伤害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案 1、设计小调查:上课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家里都有哪些做饭方式?除了用电做饭以外,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采用燃气的方式做饭. 2、认识燃气:那什么是燃气呢?燃气,我们生活中和工厂生产时,经常会用到的气体.它燃烧时会产生热量.它通常分为: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3、燃气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已进入千家万户,给生活带来方便清洁,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好处.但因燃气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安全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以致燃气事故经常耳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而引发火灾、爆炸和使人窒息的严重事故. 4、真实再现:下面我们来观看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危害发生燃气爆炸的新闻图片)燃气爆炸能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啊!那么燃气泄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均属易燃易爆气体,少量泄漏在空气中形成较低的浓度,虽不会引起着火、爆燃事故,却极易发生燃气中毒.但是如果缺乏监控,气体泄漏量较大或慢慢地积累,就会引起空气中有较高浓度的可燃性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产生着火爆炸的灾祸. 二、思考及探究日常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因 1、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请同学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燃气泄漏呢?建议大家从燃气灶具和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疏忽两方面谈论. 2、利用图片师生共同归纳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因:燃气灶具方面: 1、燃气管道腐蚀或是煤气表、燃气阀门、接口处损坏产生的燃气泄漏; 2、连接灶具的胶管老化或是两端松动导致燃气泄漏; 3、燃气灶具损坏造成的燃气泄漏;人为疏忽方面: 1、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液体溢出浇灭灶头或是被风吹灭灶头,也是导致燃气泄漏的主要现象; 2、燃气热水器或是燃气灶点火不成功,导致气出来而没有燃烧也是一种燃气泄漏; 3、忘关燃气阀门或燃气阀门没有关严也会导致燃气泄漏; 4、搬迁、装修等私改燃气管线造成

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建议

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 的建议 事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及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却随之大幅削减,导致部分中小学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一些反生命的行为诸如吸毒、自杀、自残、侮辱与伤害他人生命以及网络成隐、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且年龄层逐渐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的知识和生命保护的技能,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这是时代对生命教育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生命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中学生网瘾调查报告

中学生网瘾调查报告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 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 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 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 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 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网瘾倾向比例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 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 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 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 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 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年的预防方面仍需加强。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 (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 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 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1)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 如下图1-1-3所示,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8-23岁”(15.6%)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的网瘾比例以及“13-17岁”(14.3%) 的网瘾比例。相较于2005年,“13-17 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 “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 所上升,网瘾青少年有向更大年龄 (“18-23岁”)集中的趋向。虽然2005 年与2009年的分年龄段网瘾比例有所 不同,但考虑到青少年网民处于不断成 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2005年 “13-17岁”的青少年在2009年已大部分 成长到“18-23岁”的阶段,高年龄段网瘾 青少年的增长和低龄段的网瘾比例下 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2)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于女性青少年 从图可以看出,男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比例高出近5.6个百分 点,在5%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男 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 降,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 稍有上升。 二、网瘾青少年上网活动特征 (一)网瘾青少年上网时长与地点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网瘾程度越重的网瘾青少年平均 上网时间越长 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城市青 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 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 80.2分钟,其中近六成 (57.4%)青少年网民“平时 (周一到周五)每天除工作 学习以外的上网时间”不超 过1小时,上网时间“控制在 30分钟以内”的约有3成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帮助人们获得生命存在的最大意义与价值,这就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全社会应多角度、多渠道地宣传生命知识。例如,参观教育基地、参观科普展出、参加生命教育的具体校园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态度,学会热爱自己的生命,自尊自信。进而学会欣赏他人的美、尊重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多彩性,通过认识生命,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二)保护环境的教育 自然界是动植物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我们在关心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命的同时,也应多多关怀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另外,大学生由于课外活动比较丰富,参与校内社团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引导学生主动保护环境,学校和社会创造浓郁的环保教育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通过环保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正确认识死亡的教育 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生命意义的讲解上,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本身的存在就是自然届的一种珍贵的奇迹。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经历,正确地看待死亡。在人的有限的一生中,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探索生命,更积极地体验生活的幸福,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四)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普及生命知识,唤醒生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