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

业四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_000 1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1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1、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原料一般从商店购买,不提倡就地取材和利用自然物。

A.错误

B.正确

2.2、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激发儿童的操作性游戏;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引发儿童的想象性游戏。

A.错误

B.正确

3.3、抽象材料的玩具较模拟物更有助于发散思维。

A.错误

B.正确

4.4、年龄越小,越适宜通过外在干预塑造幼儿的游戏行为;年龄越大,越适宜通过内在干预为幼儿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行为方案。

A.错误

B.正确

5.5、异性同伴游戏时有助于性别角色的互补上,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

A.错误

B.正确

6.6、从小鼓励孩子的游戏兴趣,会强化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以及孕育起开朗的性格。

A.错误

B.正确

7.7、高档玩具比自然材料更能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A.错误

B.正确

8.8、学前儿童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中,教师指导的首选策略是领导游戏策略。

A.错误

B.正确

9.9、破裂家庭的孩子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游戏水平上相当。

A.错误

B.正确

10.10、内在干预又称间接指导。

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辛格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与看电视较少的儿童相比较,看电视较多的儿童更少玩

A.想象游戏

B.音乐游戏

C.智力游戏

D.体育游戏

2.关于儿童游戏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利于人际合作互动

B.场地的空间密度、地点、结构特征及设备位置对儿童游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C.游戏时间影响游戏的数量而对游戏质量没有影响

D.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的、开放式的空间

3.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4.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中,美工区和图书区多为

A.独立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5.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

A.冷漠型

B.专制型

C.温和型

D.敏感性

6.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

B.物理和社会环境

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7.一般而言,在玩具的选择上,男孩偏爱交通工具、战斗性玩具(枪炮、刀剑等)和结构性材料。而女孩更喜欢布娃娃、柔软性的玩具、小动物和家事活动方面的玩具。这一现象属于

A.年龄差异

B.个性差异

C.健康和情绪

D.性别差异

8.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促进儿童的发展

B.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D.满足儿童好奇心

9.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属于

A.体育玩具

B.智力玩具

C.形象玩具

D.音乐玩具

10.成人在指导儿童游戏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加大对游戏的控制力度

B.体现成人的权威性

C.充分发挥儿童游戏的自主性

D.增强游戏的时效性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的媒体技术包括

A.图书

B.广播

C.电视

D.电脑

2.游戏干预的时机取决于

A.游戏时间的长短

B.成人的期待

C.游戏人数的多少

D.儿童的需要

3.从同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玩伴性别

B.有无玩伴

C.玩伴的熟悉程度

D.玩伴年龄

4.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

A.游戏时间

B.游戏空间

C.游戏场地

D.游戏材料

5.户外游戏场地从结构特征上可分为

A.一般的游戏场地

B.传统的游戏场地

C.创造性游戏场地

D.冒险性游戏场地

6.成人对儿童游戏干预的形态有

A.外在干预

B.内在干预

C.有意识干预

D.无意识干预

7.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自由选择表现在

A.对材料取用便利

B.材料应该丰富

C.材料与幼儿之间具有交互性

D.提供的材料具有多功能性

8.作为游戏活动价值取向,体现在

A.儿童中心取向

B.个体经验取向

C.指导方式取向

D.弹性发展取向

9.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敏感型

B.专制型

C.冷漠型

D.温和型

10.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

A.随机观察

B.随便观察

C.有目的的观察

D.无意观察

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如何评价幼儿游戏

对幼儿游戏评价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一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从这个角度评价游戏行为,其评价的指标为心理特征;二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目标;三是从游戏水平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技能。

2.简述游戏空间是如何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

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室内空间主要表现为室内空间密度和室内空间结构:1、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较大的空间可增加幼儿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的空间则能产生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2、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分隔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主要表象为:1)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幼儿的游戏品质提高,即降低粗野行

为,增加合作行为;大型的开放区中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2)活动区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_0002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1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1、学前儿童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中,教师指导的首选策略是领导游戏策略。

A.错误

B.正确

2.2、年龄越小,越适宜通过外在干预塑造幼儿的游戏行为;年龄越大,越适宜通过内在干预为幼儿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行为方案。

A.错误

B.正确

3.3、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激发儿童的操作性游戏;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引发儿童的想象性游戏。

A.错误

B.正确

4.4、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原料一般从商店购买,不提倡就地取材和利用自然物。

A.错误

B.正确

5.5、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A.错误

B.正确

6.6、拼图、镶嵌以及形象模拟玩具成为辅合型玩具。

A.错误

B.正确

7.7、异性同伴游戏时有助于性别角色的互补上,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

A.错误

B.正确

8.8、从小鼓励孩子的游戏兴趣,会强化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以及孕育起开朗的性格。

A.错误

B.正确

9.9、孩子的游戏品质、对游戏的偏好,以及游戏的风格与家长的育儿态度无关。

A.错误

B.正确

10.10、破裂家庭的孩子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游戏水平上相当。

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属于

A.体育玩具

B.智力玩具

C.形象玩具

D.音乐玩具

2.因体能、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身心发展的诸多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儿童游戏有

A.个性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情绪差异

3.幼儿园游戏活动区域中,美工区和图书区多为

A.独立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4.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5.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促进儿童的发展

B.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D.满足儿童好奇心

6.关于儿童游戏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利于人际合作互动

B.场地的空间密度、地点、结构特征及设备位置对儿童游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C.游戏时间影响游戏的数量而对游戏质量没有影响

D.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的、开放式的空间

7.积木、插塑以及非形象玩具属于

A.发散型材料

B.自然材料

C.形象材料

D.辅合型材料

8.辛格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与看电视较少的儿童相比较,看电视较多的儿童更少玩

A.想象游戏

B.音乐游戏

C.智力游戏

D.体育游戏

9.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

B.物理和社会环境

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10.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

A.冷漠型

B.专制型

C.温和型

D.敏感性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

A.随机观察

B.随便观察

C.有目的的观察

D.无意观察

2.成人对儿童游戏干预的形态有

A.外在干预

B.内在干预

C.有意识干预

D.无意识干预

3.一般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评价

A.身体发展的角度

B.心理发展的角度

C.教育的角度

D.游戏水平的角度

4.游戏干预的时机取决于

A.游戏时间的长短

B.成人的期待

C.游戏人数的多少

D.儿童的需要

5.从同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玩伴性别

B.有无玩伴

C.玩伴的熟悉程度

D.玩伴年龄

6.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自由选择表现在

A.对材料取用便利

B.材料应该丰富

C.材料与幼儿之间具有交互性

D.提供的材料具有多功能性

7.影响幼儿游戏的室内空间因素包括

A.空间材料

B.空间密度

C.空间结构

D.空间环境

8.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何者为错误

A.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避免让幼儿一再重复地玩

C.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9.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

A.游戏时间

B.游戏空间

C.游戏场地

D.游戏材料

10.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敏感型

B.专制型

C.冷漠型

D.温和型

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简述游戏空间是如何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

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室内空间主要表现为室内空间密度和室内空间结构:1、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较大的空间可增加幼儿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的空间则能产生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2、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分隔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主要表象为:1)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幼儿的游戏品质提高,即降低粗野行为,增加合作行为;大型的开放区中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2)活动区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

2.如何评价幼儿游戏

`对幼儿游戏评价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一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从这个角度评价游戏行为,其评价的指标为心理特征;二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目标;三是从游戏水平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技能。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_0003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1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A.错误

B.正确

2.孩子的游戏品质、对游戏的偏好,以及游戏的风格与家长的育儿态度无关。

A.错误

B.正确

3.高档玩具比自然材料更能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A.错误

B.正确

4.破裂家庭的孩子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游戏水平上相当。

A.错误

B.正确

5.拼图、镶嵌以及形象模拟玩具成为辅合型玩具。

A.错误

B.正确

6.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激发儿童的操作性游戏;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引发儿童的想象性游戏。

A.错误

B.正确

7.活动方法限制越少的玩具,越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A.错误

B.正确

8.内在干预又称间接指导。

A.错误

B.正确

9.从小鼓励孩子的游戏兴趣,会强化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以及孕育起开朗的性格。

A.错误

B.正确

10.年龄越小,越适宜通过外在干预塑造幼儿的游戏行为;年龄越大,越适宜通过内在干预为幼儿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行为方案。

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关于幼儿园玩具的使用与自制,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放置不能让幼儿自由取放,以免弄乱弄坏玩具

B.自制玩具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亲自制作玩教具

C.自制玩具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D.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原料一般从商店购买,不提倡就地取材和利用自然物

2.一般而言,在玩具的选择上,男孩偏爱交通工具、战斗性玩具(枪炮、刀剑等)和结构性材料。而女孩更喜欢布娃娃、柔软性的玩具、小动物和家事活动方面的玩具。这一现象属于

A.年龄差异

B.个性差异

C.健康和情绪

D.性别差异

3.因体能、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身心发展的诸多方面处于不同的阶段,儿童游戏有

A.个性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情绪差异

4.创设儿童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A.促进儿童的发展

B.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C.确保儿童身心安全

D.满足儿童好奇心

5.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6.辛格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与看电视较少的儿童相比较,看电视较多的儿童更少玩

A.想象游戏

B.音乐游戏

C.智力游戏

D.体育游戏

7.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

B.物理和社会环境

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8.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独立性,这种育儿方式属于

A.冷漠型

B.专制型

C.温和型

D.敏感性

9.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更多地激发了儿童的

A.操作性游戏

B.智力性游戏

C.运行性游戏

D.想象性游戏

10.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属于

A.体育玩具

B.智力玩具

C.形象玩具

D.音乐玩具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一般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评价

A.身体发展的角度

B.心理发展的角度

C.教育的角度

D.游戏水平的角度

2.作为游戏活动价值取向,体现在

A.儿童中心取向

B.个体经验取向

C.指导方式取向

D.弹性发展取向

3.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

A.游戏时间

B.游戏空间

C.游戏场地

D.游戏材料

4.游戏干预的时机取决于

A.游戏时间的长短

B.成人的期待

C.游戏人数的多少

D.儿童的需要

5.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的媒体技术包括

A.图书

B.广播

C.电视

D.电脑

6.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有

A.随机观察

B.随便观察

C.有目的的观察

D.无意观察

7.关于幼儿游戏的辅导方法,下列何者为错误

A.玩具一次只给他一种

B.避免让幼儿一再重复地玩

C.应纠正幼儿错误的玩法

D.当幼儿求助时,应避免予以协助

8.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影响的育儿方式有

A.敏感型

B.专制型

C.冷漠型

D.温和型

9.从同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玩伴性别

B.有无玩伴

C.玩伴的熟悉程度

D.玩伴年龄

10.户外游戏场地从结构特征上可分为

A.一般的游戏场地

B.传统的游戏场地

C.创造性游戏场地

D.冒险性游戏场地

四、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如何评价幼儿游戏

参考答案:

对幼儿游戏评价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一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从这个角度评价游戏行为,其评价的指标为心理特征;二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目标;三是从游戏水平的角度,看孩子的游戏技能。

2.简述游戏空间是如何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

影响幼儿游戏质量的室内空间主要表现为室内空间密度和室内空间结构:1、空间密度会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品质,主要表现为:较大的空间可增加幼儿运动的想象性游戏和打闹嬉戏的发生频率,较小的空间则能产生较多安静的社会性游戏和结构游戏;2、空间结构主要探讨室内空间的开放与区隔,以及如何安排空间的区隔,研究小型分隔区和大型分隔区与游戏品质的关系。主要表象为:1)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型区域,幼儿的游戏品质提高,即降低粗野行为,增加合作行为;大型的开放区中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2)活动区的不同区隔形式,对游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3)不同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中,幼儿的游戏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社会性水平。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四_0004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100

一、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幼儿园自制玩具的原料一般从商店购买,不提倡就地取材和利用自然物。

A.错误

B.正确

2.从小鼓励孩子的游戏兴趣,会强化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以及孕育起开朗的性格。

A.错误

B.正确

3.破裂家庭的孩子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游戏水平上相当。

A.错误

B.正确

4.内在干预又称间接指导。

A.错误

B.正确

5.年龄越小,越适宜通过外在干预塑造幼儿的游戏行为;年龄越大,越适宜通过内在干预为幼儿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行为方案。

A.错误

B.正确

6.异性同伴游戏时有助于性别角色的互补上,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

A.错误

B.正确

7.教师指导的频率越高,越有助于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A.错误

B.正确

8.活动方法限制越少的玩具,越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A.错误

B.正确

9.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的、开放式的空间。

A.错误

B.正确

10.学前儿童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中,教师指导的首选策略是领导游戏策略。

A.错误

B.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______为基本活动。 2.幼儿园中最典型的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_____。 3._______是最早形成的社会性关系,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4.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充分体现儿童的心里特质,这体现了_________的原则。 5.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叫象征性游戏,这种游戏是_______游戏。 6.______是规则游戏的核心组成部分。 7.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叫________。 8.认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 9.按照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_____平方米,室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 10.来源于民间游戏,又是典型的角色游戏,常常出现在小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这种游戏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1.儿童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积木、零部件、沙、水等来进行建造的游戏叫做()。 A. 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12.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天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小时。 A. 1 B. 2 C. 3 D.4

学前游戏论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2014秋学习中心:余杭学习中心—————————————————————————————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 一、名词解释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精神:是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能欣赏游戏,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于满足感。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 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 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是) 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 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否) 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 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是) 三、简答题 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积极的情绪体验;内在动机;自主性;特殊的真实与想象;重过程,轻结果;内在规则与次序。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游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生活预备说: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二、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

【免费下载】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五、六、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指导

教学辅导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

《学前儿童游戏》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游戏: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2、儿童心理治疗:儿童心理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行为及问题的矫治,针对儿童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 3、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现状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清游戏,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 4、手段性游戏:由教师组织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般的乐趣,我们可以称之为手段性游戏。 5、手指游戏:是配合儿歌或歌曲的节奏进行的手指表演游戏。 6、嬉戏:是一种游戏动作,指故意做“坏事”或做某种动作来取乐,有幽默、玩笑、逗乐的性质。 7、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其板块切割比七巧板更为复杂,由15块具弧角勾股之形的板块合成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事物图形。 8、精力过剩说: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当生存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9、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10、幼儿园游戏: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宏观关照下,由教师组织开展的,它已成为整个幼儿园教育方案中的基本活动和重要的组织形式。 11、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需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 12、预演说:这种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担的更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以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投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二、填空题: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8.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16.(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8.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3.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9、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 1.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学前游戏论(全)

第一章 选择) 1.儿童游戏眼见得初步兴起阶段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为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作为最早的游戏理论形态开始出现。 2.儿童游戏研究缓慢发展阶段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主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阶段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在这一阶段,最初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4.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精神分析学派的包括情绪情感,发泄,补偿。儿园基础的教育家 5.德国的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6.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主要有六种。 7.福禄培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8.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 9.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10.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理论。 以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 第二章 选择 1.在20世纪初,经典的游戏理论已经形成。到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三种游戏理论派别,分别为精神分析的游戏论(发泄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活动论)。80年代以后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又得以流行。(选) 2.经典的游戏理论(选择) ①剩余精力说:主要观点:剩余的精力的无目地的消耗和发泄。 代表人物:席勒,斯兵塞 ②松弛说:主要观点:精力的恢复(恢复就是松弛说) 代表人物:拉察鲁斯,帕特里克 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③生活预备说:主要观点: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代表人物:格鲁斯 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联系本能的一种手段。 ④生长说:主要观点:机体的生长(了解) ⑤复演说:主要观点: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重点)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4#精选.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相信权威。 ●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对人有兴趣。 ●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 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 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 困难。 ●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 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 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 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 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0243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请同学们将试卷所有题目做答完毕再提交,否则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剩余精力”说 3、游戏主题 4、自我导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游戏思想的唯乐原则。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四、操作题 请根据中班幼儿特点,设计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儿童熟悉、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角色游戏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剩余精力”说: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3、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表现为是游戏的题目 4、自我向导:意即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自我向导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他自己的活动。 二、简答题 1、答:弗洛伊德游戏思想中的唯乐原则是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游戏中由于愿望的满足和痛苦的消失而获得情感上的快乐。他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真实的东西。游戏使儿童从紧张状态和事实的约束力中解脱出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因此,他认为游戏并非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儿童游戏的主题,这是另一种唯乐原则的体现,使自己由现实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 2、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中必须遵守的某种规定。儿童在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游戏行为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呈逐渐明朗化的趋势。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规则的这种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的改变,一方面反映出游戏重心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遵守游戏规则对儿童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儿童在规则遵守上的不断自觉化。 3、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智力因素。游戏与智力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一,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二,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优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知策略和机制;其三,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有关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戏能提高儿童智商,促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答:这里的同伴是指儿童在游戏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会产生影响。其中有无同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会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同伴组成了一个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环境,加上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强化他们过去已经掌握的各项技能,以便在更为复杂的行为水平上综合化和精细化。这里充分表明了儿童共同游戏的重要性。皮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作业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作业一 一、简答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阐述。 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这给我们实践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3、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4、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二、论述题 1、儿童游戏种类有哪些?试加以论述。 2、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一、简答题 任选一种游戏分类方法,每一类列举3个儿童喜欢的游戏。 二、思考与分析 试用20—30分钟时间来观察两组不同年龄(如3岁与5岁)、不同性别的儿童在进行同类游戏时的表现,并用课本所学到的理论对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一、简答题 1、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 2、结合实际,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 二、实践活动 某幼儿园对“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中有很多游戏活动存在种种疑惑,因此幼儿园准备开一个家长会,请你为幼儿园确定一个家长会主题,写出名称,并拟一份家长会讲话稿。要注意深入浅出,清晰而生动形象。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作业四 一、简答题 1、如何规划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 2、举例说明幼儿园室外游戏环境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3、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游戏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二、论述题 1、平平坐在幼儿园区角的地上,拿着一辆小汽车,在地上推来推去,口中喃喃自语。你认为平平在这一游戏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有助于哪些方面的发展? 2、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骨骼肌肉运动,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那么,对体能较差的幼儿,是否可以通过提高动作的难度和运动的负荷来加速其身体生长发育呢?

2017浙大远程教育学前游戏论离线作业答案

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 :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 一、名词解释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精神:是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能欣赏游戏,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于满足感。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 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 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是) 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例, 莉莉就努力做起来。(否) 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 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是) 三、简答题 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动机;自主性;特殊的真实与想象;重过程,轻结果;在规则与次序。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游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生活预备说: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卡尔、格罗斯认为,在幼儿时代就要游戏,而游戏是未来生活中最好的预备。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顺应: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二、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2 理论授课学分: 2 实践(实验等)学分: 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二)课程目的 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东师学前儿童游戏论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儿童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是: A: 角色行为 B: 以物代物 C: 角色意识 D: 角色认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儿童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游戏形式是: A: 感觉运动游戏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种游戏形式是: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儿童进行角色游戏时应使假装活动符合角色身份要求,这是指游戏应具有: A: 以物代物 B: 情景转变 C: 以人代人 D: 内部规则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属于: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规则游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创办的“幼儿之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游戏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 皮亚杰 B: 福禄培尔 C: 陈鹤琴 D: 蒙台梭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教师通过言语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强调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的言语方法是: A: 询问 B: 描述 C: 建议 D: 提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游戏是“目的在自身”的活动,这说明游戏的特征是: A: 内部真实 B: 内部控制 C: 内部动机 D: 内部情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用火柴杆、塑料管、冰糕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接成各种图形的游戏是:A: 积铁构造游戏 B: 拼棒游戏 C: 结构游戏

D: 拼图游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建筑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的游戏是:A: 积铁构造游戏 B: 拼棒游戏 C: 结构游戏 D: 拼图游戏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贡献是: A: 强调游戏是儿童主体性活动 B: 彻底批判游戏的本能论 C: 强调游戏产生、来源和发展受到社会制约的特点 D: 强调游戏是人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 E: 提高了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下面属于形象玩具的有: A: 玩具动物 B: 交通玩具 C: 医院玩具 D: 镶嵌板 E: 魔方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儿童游戏的动机可以分为: A: 内部动机 B: 自我动机 C: 外部动机 D: 他人动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增强自制力体现在: A: 有助于儿童发展思维能力 B: 有助于儿童发展想象力 C: 有助于儿童抗拒诱惑 D: 有助于儿童控制冲动 E: 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玩具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对儿童游戏主题的影响 B: 对儿童游戏范围的影响 C: 对游戏对象的影响 D: 对游戏时间的影响 E: 对游戏场地的影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体现在: A: 儿童在游戏中发展口头语言 B: 儿童在游戏中发展书面语言 C: 促进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D: 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E: 促进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人类游戏与高等动物游戏的联系表现在: A: 人类与高等动物都进行游戏 B: 都有游戏的玩具 C: 都是本能行为

0400008学前游戏论离线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 一、名词解释 ●游戏: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 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 ●游戏精神:游戏精神不是指从事游戏的人的心境或精神状况。而是指游 戏做为一个自律自足的统一体,其本身体现着意义,它将游戏者卷入其中,使它充满了它的精神。包括自由的精神、体验的精神、对话的精神和和谐的精神。 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 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 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是) 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 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否) 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 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是) 三、简答题 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游戏的基本特征:1、积极的情绪体验。2、内在动机。3、自主性。4、特殊的真实与想象5、重过程、轻结果。6、内在规则与秩序 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1、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2、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交往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作业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1. 儿童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我的答案: 答:在幼儿园能够使幼儿产生这些体验的相应的外部条件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是自愿的而非强迫的活动。要使游戏活动的这样一个本质特征得到体现,幼儿游戏所需要的第—个外部条件就是幼儿要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首先:要允许幼儿并使幼儿知道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愿望来决定干什么,而不是规定幼儿必须干什么;其次,要使幼儿实际上有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或物质条件。如果成人或教师只给幼儿准备了一样或相同的游戏材料,除了这一样材料以外,别无其他材料可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便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实际上也无选择的实际可能性。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可以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幼儿的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 (二)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自由选择是幼儿游戏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在蒙台梭利学校,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材料,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幼儿并不是在游戏。因为幼儿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是事先由成人规定好的。幼儿必须按照成人所演示的、允许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材料。例如“粉红色的塔”只能用来进行排序活动,而不能把它当建筑积木来玩,不能用来造房子或造船。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而非外部控制,幼儿主动控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操作材料或物体。只有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有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才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性、自主感体验。教师要把握好对幼儿游戏的干预的“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于预,不要代替幼儿去游戏。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以不改变游戏中的主客体关系为原则。 (三)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西克森特米赫利的研究说明任务的难度与能力相匹配,对于成人游戏性体验产生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来说也同样如此。当幼儿知觉到当前的任务或要求低于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当前的游戏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新颖性,这时幼儿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体验。反过来,当幼儿知觉到当前的任务与要求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自己完全不能胜任当前的活动,那么就会变得担忧和焦虑,只有当幼儿感觉到活动的任务或要求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时活动本身才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和快乐,才能产生“掌握”的胜任感。 在自然条件下,幼儿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选择活动材料,自行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因此活动的难度一般与幼儿的能力、兴趣是一致的。但是在幼儿园,游戏的环境是教师创设的,游戏材料是由教师提供的,而可供幼儿选择的

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附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治决策:是执政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及其实施过程。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3.资产阶级国家:是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剥削雇佣工人的劳动,并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国家形态。资本主义制度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间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方法却有阶段性的变化,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对资产阶级国家需要加以具体的研究。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而进行活动的基本方向。具体包括:第一,镇压剥削者和其它敌对势力的反抗和破坏;第二,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即主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第三,保卫国家不受一切外敌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正义事业的发展。 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3.资产阶级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形式。 答: (1)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织,在总统制国家,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组织政府; (2)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3)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4)行使质询权,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4.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第二种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第三种认为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