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内附练习)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ⅰ谢:①拒绝②感谢③凋谢④告诉⑤道歉⑥告别

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e、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f、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

ⅱ何①表反问语气②形容词词尾③表揣测语气④表比较⑤表疑问语气⑥介词

a 儿寒乎?欲食乎?()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日食饮得无衰乎()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e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四)针对文言句式

(7)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

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8)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也?

c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9)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

a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实践小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二)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分值已由以前的6分、8分上升到10分,权重增加,不可忽视。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即由文言形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形式。 如同任何学科的任何题型一样,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分值较重的一道题目,有着严格的做题规范和要求,也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技巧。考生做翻译题必须符合这些规范和要求,必须通过训练,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自己做题由“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只有这样,考生做这道题的得分才能从“自发”状态的3至4分,跃入“自觉”状态的8至9分,直至满分。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八月月考《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内的文言文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 以“二原则”和“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例子让学生体会翻译的要领。 三、教学重点难点 “留删换,调补猜”的翻译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发现,翻译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想当然,甚至靠想象,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和句子不通是大家在翻译中常犯的错误!事实上,翻译是有原则可遵循的,那就是“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这是翻译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何谓“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呢? (解释:“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既然有这样一个原则可循,那么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字字落实?如何去落实并达到文从句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方法! (二)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请大家先试着把它翻译出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晋侯、秦伯(联合出兵)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 (“晋侯”“ 秦伯”是皇帝的称号,郑、晋皆为国名,这些词的古今意义是相同的,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保留下来。)除此之外,我们翻译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是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的?()这就是我们翻译的第一个方法:保留法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帝号、年号、朝代、、典章制度、物品名称、度量衡等。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 巧讲解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宋亚军】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视频】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 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 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新唐书·王方翼传》) 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字(单音词),在译文中对应的是两个字(双音词)。如上例中,原文的“乃”对应译文的“于是”,“构”对应“修建”,“全”对应“保全”。等等。

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

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

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

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信)“表意明确”(达)“简明优美”(雅)。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不能遗漏,也不能多余,要求字字落实。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式 文言文翻译的方式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易记住词义,可以积累文言词汇,感悟古人写作习惯。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并且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留”“补”“删”“调”等。 1. 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保留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2. 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使译文通顺、明确。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确。 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2011年武汉市《三国志·是仪胡综传》)——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权以问仪”中省略了“之”,即“权以之问仪”,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

文言文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4、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以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5、补: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例5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6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7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式古今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予以调整。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是倒装句。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调”就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变”,就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您。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与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与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她就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 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 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 (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 1.(2015·高考广东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采分点有:“惜”,为动用法,为……惋惜;“多”,称赞。 译文: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近世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序》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作,要求译文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要忠于读者,要求译文要明白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对于语言风格的尊重,要求译文要最大限度去体现原作风格特色。 一部中国翻译学史,同时又是一部直译与意译争论的历史。晋朝著名的翻译家道安(314—385)法师主张直译,这以后,隋代的翻译家彦琮(557—610)法师、唐代的翻译家玄奘(602—664)法师也都采用直译,到了近现代,鲁迅、瞿秋白、茅盾、郑振铎、傅斯年、周作人等人也都主张直译。后秦高僧、翻译家鸠摩罗什(344-413)是主张意译的代表人物,民国翻译家林琴南的翻译则完全属于意译。总的来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主流。 我们认为,翻译文言文,应该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就是要求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原文词语要逐个准确落实,除非个别词语没有实在意义,不需要翻译;要尽力还原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是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或表达不好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决定译文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不坚持正确的翻译原则,不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是译文出现歪曲、遗漏、赘疣和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1、“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信”,就是译文要准确 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达”,就是译文 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 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 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 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 分辅之以意译。 三、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 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义词) 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2002、200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了新变化,把往年四选一的客观题型改为主观题型,即让考生直接翻译文言语句,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从题目设计看,2002年考查了“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两句话,2003年考查的是“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分值为5分。从考生答卷看,考生对赋分实词“尽”“廷折”“面从”“恶闻其过”“佞”等的词义句法理解不当造成失分;而对关键虚词“其”“则”的翻译不够恰当。连续两年,考生平均得分不足3分。而2004年的高考命题组明确指出,文言文将删掉一道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分值。针对考生的弱点和高考命题的趋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词虚词,务必落实 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要做到准确理解,首先应对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理解准确。 如①“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上海1991年会考卷)。 译句: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以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评分标准:本题2分。苟、或、然、非、鄙、吝、靡、鲜等八个字每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评分标准中的几个实词与虚词都是中学课本要求掌握的。在复习中,如果不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一一落实它们的几种用法,就很难准确翻译。如虚词“苟”在“苟且偷生”中是“苟且”之意,“苟富贵,勿相忘”中是“如果”;另实词如“靡”在“望风披靡”中是“倒下”之意,在“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中是“浪费”意;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是“无,没有”意。这里取第一个意思。 特殊词语,如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等要联系具体语境,看上下文理解。 如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1994年上海高考卷)。 译句:困窘饥饿,没有依靠,(敌人)悬赏追缉又紧。(评分标准:本题3分。三个难点:穷,无聊,追购。每个难点1分)。 如③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1992年上海高考卷)。 译句: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叫做聪明;否定对的,肯定错的,叫做愚蠢。 第②句中的“穷”“无聊”“追购”这三词是本句中难点。“穷”是多义词,有“不得志、不显贵”义。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走投无路”义,“宜将剩勇追穷寇”,有“处境困难到极点”义,如“人穷则反本”,这里取最后一个解释。“无聊”属古今异义,这里释为“没有依靠”,“追购”是“悬赏捕捉”。 第③句,首先从对句的特点,可确定为“知”为“智”的通假,“聪明”义。然后确定“是”,前一个是动词,“肯定”义,后一个是名词,释为“对的”。这句同样要求对词语的活用情况有所知,才能正确译出。 从全国高考和统计上海考卷可以看出,要想准确理解词语,离不开对课本所学的常用实词的准确记忆,对文言现象的归类总结和对上下文的推测理解。如今年考查的“其”: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今年高考句用第一义。万丈高楼平地起,引导学生把基础打牢,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常见句式,把握规律。 在句式方面,高考说明中,句式不作要求,但并不是说句式就没有用了。事实上,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刻也离不了它,所以了解常见句式要求,把握规律,很有必要。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