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也表现在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上,意识的能动性既是理论意义上的能动性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能动性,既表现为对世界的反映,更集中地表现为度世界的改造和创造。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并非意识无中生有凭空创造,而是把新的创意付诸实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创造体现了不同于改造的更强的人的能动性,有其特殊的哲学意味。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参考答案: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是没有搞懂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表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事物发展中的确定性,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相互转化。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偶然性发现其背后的必然性,揭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些人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影响,把偶然性与必然性绝对地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它们虽然也同意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规律和必然性,但却认为只有排除偶然性才能发现必然性,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一错误的命题。实际上,如果把偶然性完全排除在科学的视野之外,对偶然性置之不理,那就等于堵塞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不可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了。

7、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参考答案:正确。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起另一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所谓的交换位置是指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原因和结果是不确定的、相对的,任何原因都有其原因,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结果也同样如此。而结果又可以反作用于原因,成为促使原因发展的原因。原因与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8、假象就是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假象并非不表现本质,只不过以特殊的方式表现本质而已。任何事物都具有本质和现象两个不同的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假象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的现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任何现象都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无本质之现象,也没有五现象之本质,假象也是本质决定的现象,也表现特定的本质。

9、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参考答案: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而质与量是事物的不同规定性。质是指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定的质,而质总是特定事物的质。一事物如果失去自身的质,就会丧失其存在,改变事物的质就改变了事物的存在。质与事物存在的关系较之量与事物存在的关系更紧密,尽管事物不能没有量,但事物的量有特定的存在范围和变化区间,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并不改变事物的质,事物还是其本身,就像一个人可以胖点和瘦点,但还是他自己,而人质的改变就是质变,与事物的存在关联更密切,所以说质与事物是直接统一的,而量与事物存在是统一的。

10、“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

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唯心主义也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认为感觉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主观自生的、第一性的,是感觉产生了感觉的对象即事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唯心主义则是“从感觉到物”。所以,尽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在感觉的本质问题上却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质是否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存在,否认了感觉在感性认识以至整个认识过程中的起点和基础地位。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参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而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1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参考答案:“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由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既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因此是有用的。真理有用是指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认为真理因人而异,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当成真理的标准,必然导致真理多元论和主观真理论,甚至把小偷的偷术、骗子的谎言也纳入到真理的范围中。

13、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规律的一个特点。但不能因此就说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人的自觉活动不能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人们的目的和愿望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的程度;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对历史发展发生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或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发展往往是许多相互冲突的个人意志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与一些人的目的相违背。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辨证统一的。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1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生活存在。它们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1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

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成生活发展的动力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生产力并没有把社会发展的一切动力都包括在内,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各方面的矛盾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各门和改革可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

16、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由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自由是在对必然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自觉用它来为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自由是和必然相联系的,必然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性并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获得自由。没有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只能遭到失败,是不会有自由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

1.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答:此观点不正确,因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逐步收回,而流动资本的价值是经过一个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全部收回。后者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划分的,不变资本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可变资本可以创造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固定资本之包括劳动资料。可变资本单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力和劳动对象。划分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答:生产集中是指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有的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是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规模大,数目少,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势均力敌的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为了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也会妥协联合,形成对一个部门生产和市场的控制,这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3.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答:此观点正确。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力的买卖就是劳动力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取得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相应取得劳

动力的使用价值,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剩余价值。由此看来,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4.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工人的个人消费,如果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看,好像完全是它自己的事,与资本主义生产无关,但从再生产过程看,情况就不同了:第一,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人的个人消费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不只是使工人的脑力和体力得以恢复,它还为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创造条件,因而工人的消费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要素。第二,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只能用于维持工人的个人消费及家庭消费。工人在个人消费之后仍将一无所有,因而工人的个人消费虽在生产过程之外,但他的劳动力早已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了。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使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得以实现,因而也是社会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的一个条件。因此工人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密切,而不是无关。

5.剩余价值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答:此观点前半部分是正确的,而后半部分是错误的。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可见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交换,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增加。因此,剩余价值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都将成为不可能。资本家只有在流通领域才能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6.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虽有所区别,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答:此观点前半部分是正确的,而后半部分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认识到了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的差别,却没有从本质上加以区别。

资本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确实有很大差别。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它是“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原始积累是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暴力掠夺,它以剥削广大农民为基础,而资本积累的剥削性质则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掩盖,不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赤裸裸的血腥味。

除了以上区别,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在实质上是不一样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向分离,使生产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而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扩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7.“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格。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

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时间地点的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

8.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此观点正确。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损、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9.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生产率,因而它不影响价值的形成和价值的决定。

答:此观点不正确。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生产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使用价值的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没有关系。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世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由于同一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童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里的劳动生产率就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同一时间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但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它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10.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能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答:此观点不正确。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存在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属性。所谓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和劳动完成是私人的事情,它们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怎样生产,都有私人决定。因此,劳动具有私人性质。但它同时具有社会属性,生产商品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在为他人或社会生产商品的劳动。因此,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相互联系的双重属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奥通过商品交换解决,而这一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践

2017考研政治马原单选题实例解析:实 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答案:B)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上面这道单选题是2015年考研政治单选题的第一题。这道单选题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常识部分的一般出题模式——出题人不会直接考查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也不会直接考查一些基本概念。 哲学这一部分的考查目的是要了解考生对于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考查考生利用原理解释生活生活现象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考查学生在生活现象中发现哲学原理的能力。这可以说是两个方向的考查。它们的出题形式也就集中在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侧重于在生活中“发现”哲学原理,分析题侧重于找到合适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 既然我们了解了哲学原理这一部分的考查形式,那么我们就应该接着了解怎么能够正确快速地把答案选出来。这里的关键之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二个就是直接判断选项是否为真、是否是无关项。 对于题干,我们没有必要把整个材料都看完,我们只需找到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和词语。对于选项,我们最好是先看它们的真假,有的题目就可以直接通过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就可以解答出来,尤其是我们哲学原理这部分题目。 现在我们具体地来看一看这道考研真题。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四个选项。由于这四个选项都是对哲学原理的表述,所以我们就拿教材中的原理对比一下,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它们的正误。先看A。A的表述不完全正确。在整个“实践—认识”链条之中,在终极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水平,正所谓“实践决定认识”;只是在这个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和某一个片段之上,“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正所谓“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接着看B。B的表述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完全正确的表述也不一定是正确答案,关键还要看它表述的原理是否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是否契合题意。要想做好这一判断,我们必须回到材料,在其中找到一些关键词。材料中的袁隆平院士的一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起了决定作用——“书本知识”、“电脑技术”和“田里才能种”。根据我们学习的认识论原理,我们便发现,前两者属于认识,第三者属于实践;再从“只有”这个关联词上,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B是正确的。再看C。C的表述是错的的。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最后看D。D表述的也不对。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实践才是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这道真题的分析,主要综合运用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找关键词,一个是直接判断选项。在具体应用时,同学们要应时而变,灵活处理。如果题干特别短,就一到两行字,可以先找关键词;如果题干特别长,有三四行字,那就先判断选项。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生活现象和时政新闻,灵活运用原理,一方面要多做真题,

马原各题型总结

1. 名词解释(20分); 1.列宁的物质概念(名词解释)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1)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2)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3)是客观存在的。 2.相对静止。(名词解释)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1)指一事物针对某一特定的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 (2)指事物处于量变的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实践的定义、特征(名词解释) 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4.社会存在(名词解释) 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活动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5.生产关系(名词解释)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包括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及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狭义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6.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名词解释) 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关系: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7.资本:名词解释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8.垄断(名词解释)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 命题辨析(3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和继承者解释: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而后由各个马克思主义者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解释:是无产阶级的争取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发展的普遍学说。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马原案例分析

一、 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制消费。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 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 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 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 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 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 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 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待事物要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遵从历史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知道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并且是永恒发展的。作为伟大祖国的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的我们,自然更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看待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二、 我认同“成功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一级没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特点,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一个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并且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之间具有共性也具有其各自的个性,有必然联系却又不尽相同。同样,在不同的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斥的矛盾,自然也有相通的共性,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既然矛盾尤其特殊性,那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和采取的方法必然不同, 所以每个人和集体在追求成功的模式上完全照搬是必然会失败的。 贝塔斯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更是从实践的层面说明了这一观点。贝塔斯曼将其在欧洲的成功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想到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贝塔斯曼忽略了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的特殊性,在13年经营而未盈利后终于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认识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将矛盾转化为成功的奠基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原学习心得(总结类)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实在最开始听师兄师姐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特别无聊,于是去上课便抱着可上可不上得态度去上课。可是,去了才发现,原来上课给人的感觉和师兄师姐们讲的截然不同。老师用略带东北的口音,幽默地话语迅速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本认为无聊的马原课,结果是充满欢笑的。 当然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马原案例分析

马原案例分析: 案例7: 在布莱克.威尔德提出中国贫油论,并得到美孚在陕北采油失败的佐证,而且这一理论还得到了西方许多地质学家的赞同和我国一些地质学家的附和。在这种情况下,李四光早在1928年就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他经过对大同盆地太行山麓以及庐山等地的长时间考察研究,发现大量冰川存在的证据,并得到国际公认,推翻外国专家关于“中国没有冰川”的错误结论。并于1934年,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部署下,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发现不少大型油田,宣告“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破产。 “中国贫油论”的破产说明,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有绝对性的,赞同中国贫油论的科学家,仅仅通过在陕北,延安一带没有打出石油,就盲目支持“中国贫油论”而没有对中国其他地方进行考察,就将贫油论推广到全国,不免生出谬误。而李四光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后,找出冰川存在的证据,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沿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上发现大量石油储备,用切身实践来证明“中国贫油论”的破产。 案例8: “水稻亩产十三万斤”通过大量的施肥,移植其他稻田中的禾苗,采用并蔸的方法,使这块田的密度升高。但仅仅如此,也还不能放出这颗巨大的卫星。在称量时,将其他生产队粮仓里的粮食挑出来,对已有粮食重复称量,用欺诈的手段造就了这颗史无前例的大卫星。这幕闹剧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人民在饥饿中死去,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中,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避免此类闹剧再次发生,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实践的失败。其次,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意志物化。要将你心中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能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5年赶超英国,英国比我们早一百多年的工业化,科技水平,人才质量,物质基础远远高于百废待兴的我国。不可能简单的依靠群众的热情与干劲就可超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

马原大题总结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

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马原辨析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辨析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地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这一说法不正确。。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它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它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苍白幸运的偶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