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学具准备: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投影仪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棉线,随意地把它放在桌上,然后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它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2、揭示课题:线段。

3、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

教师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底或是竖着的。每次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指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

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4、揭示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直的线),有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点上端点)。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仔细观察线段,同桌两人轻轻讨论讨论,线段有什么特点?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引导: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进行判断,再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指出:现在小朋友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每条边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还能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小朋友找到后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拿出来,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小朋友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对折时的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

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

先示范数出正方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认识到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是线段,并指一指每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再让学生分别数出其他的几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完成后引导:我们来看这里的图形,多边形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学习画线段

1、启发: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出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学生各自操作,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向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线段,再和同桌说说你画的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

学习反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线段的哪些特点?怎样画线段?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画之前,要适当指导:铅笔尖要通过点的中心;要用左手按住直尺,平稳、流畅地拖动铅笔。)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再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学生读题后,先适当解释“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画一画。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说明: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题目后,谈话:这里有4个点,如果要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先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再和小朋友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你画出了几条线段?条数最多的小朋友画了几条?是否在每两点之间都画了一条线段。

(2)说明: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出6条线段(示范按顺序画出6条)

(3)启发: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画出的线段的条数会怎样?(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说自己认识线段的过程吗?(把线拉紧知道看成线段——认识表示线段的图形——比较长短知道线段又长又短——学习画线段)

你还有什么收获或者体会?

线段的初步认识

认识线段 张智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揭示课题。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变式判断。 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结线段的特征。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5、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2、我会找 (1)引导学生指出直尺、课本上的线段。 (2)找出生活中的线段。 3、我会数 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填在()里。 ()条()条()条()条4、我会折 引导学生折长方形,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5、我会画 指导学生准确地画出线段。(点线点、线点点、点点线) (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6、连接两点三点四点画线段 (1)想想做做第3题(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 ? ? ? ?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1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2)如图2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图 1 图2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2)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例2 如图3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练习 1.下图是一个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由上而看得到的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它的视图为()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认识线段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第59 页例1,第60 页“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该部分内容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所以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特别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 来说明线段的特征,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初步形成线段的概念。 学情分析 认识线段属于抽象概念课,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这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所以在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主要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 通过仔细的观察,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正确的表象,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线段。在教学直尺画线段时,通过示范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学“想想做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 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并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 的条数,并能借助工具画线段。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可以借助工具画线段 难点: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学具准备

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拿出一根直的吸管,一根弯的吸管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形状。 表格吸附跑道、跳绳、拔河、栅栏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弯曲和直。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棉线,随意的把它放在桌上。 观察线段的形状。然后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3、揭示课题。 4、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5、揭示线段的图形。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指线段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 线段,在小组里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后指名回答。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线段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 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指名回答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在线“曲”与“直”的变化中,从现实中的实物来感 受线的直,从具体到抽象。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 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长短的变换,凸显“直”的共同属性。在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袁少华 2018年10月25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的毛线、折纸(一张正方形,一张长方形),直尺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 目标分解: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 目标落实: 一、对比曲直,引入新课 1、呈现学生的体育活动:跳绳,拔河场景图。 观察:这三组小朋友在活动时都用到了什么? 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绳有什么不同。 提炼:绳有时是弯的,有时是直的。 2、出示毛线,轻轻地放在桌上 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样子的? 3、你能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吗? (1)先想一想,然后再动手。 (2)变直后轻轻的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 二、观察比较,认识线段 1、观察毛线 (1)展示学生不同资源 生1: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吗? 提炼:从他的左手到右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 生2:他的毛线直吗?哪一段是直的? 生3:他的呢?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说一说。 (2)变换毛线角度,还直吗? (3)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直的。 (4)小结: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横的还是竖的还是斜的,只要用左手和右手拉紧,中间的一段毛线就是直直的。 2、引出线段 (1)揭示:像这样,左手到右手之间直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课题) (2)师:那你能把手中的线段移到黑板上来吗? 同学们想一想,该怎么移呢?吸铁石要几个?为什么?放哪? (3)介绍:我们一般可以用“”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3、认识线段 (1)观察: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2)提炼:线段不仅要直直的,还要在两端画上两条小竖线(红笔描),这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叫做“端点”(板书) (3)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4)闭上眼:好好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子呢?用手比划一下。 目标检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知道并能描述线段的特征,并且会按要求画线段,会数图中的线段。 2.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 (谜底:线。)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成员,今天我们就和小黄鸡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点评:游戏导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一)认识线段

1.师:小黄鸡在课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线,拿出来吧! 不要小瞧了这根线,它里面可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 先把这根线放在桌上,观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如果要比一比同桌的两人谁的线长,怎么比?(生:把线拉直后再比。)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生:变成了直的。)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拉直自己的线,和同桌的比一比长短。 2.师:这两条线的长短我们是怎么比的呢?(屏幕出示) (把一头对齐,再看另一头) 师:线的两头叫两端,两端的点叫端点。师:为了在图上表示端点,我们可以在两端标出两个小圆点,也可以画两条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点评:线段的端点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表示线段长度有限且可测量,在线段的两端标出端点。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只是一种表示方法。】 ●● 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点评:通过比两条线的长短,促使学生把线拉直,成为两条线段,自然地引向对线段的两大特征“直”和“有两个端点”的关注。】 3.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完成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同桌互说。 4.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初一图形的初步认识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直线的概念 一根拉得很紧的线,就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4、射线的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 5、线段的概念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

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注意: (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7、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8、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 1、角的相关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线段》教案

签名: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线段的特征,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长度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判断是否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一米长的绳子、尺子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段例6 把一条1米长的绳子拉直,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两个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我们还可以吧哪些边看作一条线段? 2、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你愿意试一试吗?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 成线段。)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并指出每条边都有两个端点。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己试着量线段长度。学生可能会说 学生可能说出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5页做一做1、2题。 3.教学例7。 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页第1、2题。指导学生完成。 2.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得到准确结果。 3、9页的6题量一量。出:“先将尺子的0刻度 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 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 的刻度数,现在这条线段 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 度数1。这条线段就是1 厘米。” 学生动手画一条5 厘米的线段。 学生出现多种答 案。并展开争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操作 (随着学生对第二 题的完成,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 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 段组成的。(课件演示: 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 线段。 鼓励学生多发言, 感觉视觉的差别。 板 书 设 计 认识线段 课 后 反 思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燕青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2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 翼城县北关小学秦云霞 教学内容: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学具准备: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谈话: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棉线。)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生:弯曲的) 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这条线会变得怎样?(生:变直了) 指出: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2.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3.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准备好的棉线,捏住这根线的两端,追问:这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生:线段) 师: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底或是竖着的。 每次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指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怎么变化,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 4.揭示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直的线),两手捏住的地方叫做线段的端点,指出:端点可以用短短的竖线来表示。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指生答。 仔细观察线段,同桌两人轻轻讨论讨论,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从直与曲的两种线的直观对比入手,感受线的直,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的变化,凸显“直”的共同属性。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师:其实线段很调皮,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大家找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学生展示,例如: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小朋友找到后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示意图。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线,随意地放在桌上,说说现在的线是怎样的? 猜测:把线拉紧,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动手拉一拉,说说看到了线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反问:如果这样(不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可以看成线段吗?感知线段必须是直的。比较拉直前后的线,说说线段是怎样的?明确线段是直的。 引出:线段可以用表示。 比较线段的示意图与拉直的线,说说有什么不同? 说明:两端的两点叫端点,表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再说说:线段是怎样的?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沟通联系

引:在我们的身边,直直的物体随处可见,如:铅笔、直尺、垫板等。 出示并说明:直尺、课本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追问:为什么直尺、课本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指名学生指一指,直尺、课本的哪条边可以看成线段。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老师发现,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线段,是从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边。 因而,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那圆柱中有线段吗?…… 沟通线段、长方形、长方体三指之间的联系。 (2)折线段,感知线段有长短 引:在正方形纸上,你一眼能找出几条线段?老师能找出无数条线段,你信吗? 引出: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课件出示动态演示。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画线段,进一步认识线段 过渡: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运用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1 重点说说图4为什么是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各自填写,然后说说每个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四、内化新知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我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 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 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园儿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学生动手实践:摸一摸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的,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学生亲历画的过程,挑战各种画法,最后感知几点之间可画几条线段。整个学习过程都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直接让同学们观察毛线在桌子上的自然状态,拉直后的状态,从而学生感知线段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上升,找出了许多。最后,又展示了生活中建筑物中的线段以

及五角星图案,在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欣赏生活中线段的美。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思考后的改进: 1、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比如在问教师里你在哪里发现了线段,学生在说“桌子上的这条”时,教师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准确。作为教师应及时纠正“桌子表面的这条边”。 2、“比一比”环节不精彩。应该让学生先说一说他打算怎么比,教师再顺势点总结“目测法,重叠比较法,今后还要学习测量法”,这样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3、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处理给出四个点问能画出几条线段时,草率地介绍了教师的方法有一种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效果不太好。应该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并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按点的顺序来画,或者学生实在说不出来,出示白板画法请学生对比哪种画法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画法。 讲完这节课发现自己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能自然地放开学生,给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等一等”是多么的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教师耐心地等一等,才能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

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