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水资源分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冰川覆盖率为%,冰川储水量为3,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青海省湖泊率为%;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克/升。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 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着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和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和米,储水量共计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 4.降水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

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 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干湿程度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

6.水质(1)地表水水质。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之间,呈弱碱性。(2)地下水水质。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

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

地下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饮用。

(二)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1.水资源总量(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2)水资源总量估算。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内流区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

2.水资源的特点(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①径流的地区分布。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②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55%~85%。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0%~50%。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③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之间,变差系数Cv值也较小(在~之间)。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

水较丰富。

(三)水能资源概况青海省河流众多,山高水长,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全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有1,万千瓦,占全省的%;长江流域有万千瓦,占全省的%;澜沧江流域有万千瓦,占全省的%;内陆河流域有千万瓦,占全省的%。青海省初步拟定的单站装机500千瓦以上可能开发的水电站站址共有172处(其中6处与外省共有),总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其中单站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站址有15处(其中1处与甘肃共有),装机容量共计1,25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能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和年总发电量的%。这些大型水电站址主要分布在省内黄河干流段,特别是在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和寺沟峡等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客量的%和年发电总量的%,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四)水资源的利用 1996年,青海省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全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亿元。全年安排各类水利工程371项,建成368项,新增灌溉面积1,793公顷(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7,333公顷(11万亩),解决了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青海省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O0O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8,282万立方米;库容1OO万立方米~l,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32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库容1O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99座,总库容2,339万立方米。此外,建成涝地(蓄水量1O万立方米以下)630座,总蓄水量1,127.O8万立方米。青海省共建有农田灌溉干支渠3,020条,总长10,公里。其中:草原灌溉干支渠449条,总1,797公里;供水管道1,248条,总长6,公里。青海省共建有抽水机站944座,水轮泵站22座,喷灌169处。青海省有机电井1,3O3眼,其中己配套完好机电井1,264眼。青海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万公顷(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万公顷(215.74万亩),水库灌溉8,298公顷(59.43万亩),涝地灌溉2,82O公顷(万亩),抽水机站灌溉万公顷(、万亩),水轮泵站灌溉7,28O公顷(万亩),井灌3,767公顷(5.65万亩),喷灌1,18O公顷(1.77万亩)。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治河造田12,公顷(18. 14万亩),改良盐碱地9,5O7公顷(万亩),并解决了万人和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2)供水量现状。青海省现总供水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引水工程供水量亿立方米,占%;蓄水工程供水量3. 58亿立方米,占%;提水工程供水量亿立方米,占%;机井工程供水量亿立方米,占%;其他供水量亿立方米,占%。在总供水量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量分别为:农田灌溉亿立方米,占%;林业灌溉亿立方米,占%;牧业灌溉亿立方米,占%;工业用水2. 76亿立方米,占%;城镇生活用水亿立方米,占%;农

牧区人畜生活用水亿立方米,占%。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江河湖泊及水资源分布现状 我国陆地水域总面积约2667万公顷,其中江河为1200万公顷,湖泊800万公顷,人工塘库667万公顷。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其中海河流域耕地的亩均水量低于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3,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图1.1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注:图中数字为年降雨量,单位mm 图1.1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1. 我国江河流域及水资源分布 中国江河众多,全国大小河流总长达43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江河有79条。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与水资源分布趋势相应,中国的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面积内河流总长度)总的趋

势是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 河川径流总量为2.7115×1012m3,折合径流深284mm,分布在十大流域之中。但因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部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其中长江流域径流量为9.513×1011m3,居全国第一位;珠江流域径流量为4.685×1011m3,居全国第二位;雅鲁藏布江径流量为1.654×1011m3,居全国第三位。我国河流水量虽然丰沛,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季节性明显,夏季丰水,冬季枯水。 表1.1为我国2007年主要河流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表1.1 我国主要河流2007年水资源分布情况 2 我国湖泊分布格局及水资源 湖泊是大陆水体的开阔水域,是湖盆、水流及水中物质互为作用的综合体。除人工湖泊外,大多是自然营力所造成的。中国的湖泊分布广,湖泊类型多样,其中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29,No.10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1;修订日期:20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697004)。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1982@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2502637.html, 1178-1184页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张洁1,李同昇2,王武科2 (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32;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127) 摘要: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 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仿真模拟;渭河流域 1引言 除了干旱的和寒冷的地区,全球陆地表面的大 部分区域都是由流域构成的[1]。流域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的,上、中、下游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纵横交错的多维复杂的带状区域[2]。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是人与地以流域为依托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3-4],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相互反馈过程是推动人地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5]。随着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流域区逐步成为生态脆弱地区和敏感地区,流域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关注点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以反映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特征的一类动力学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擅长处理非线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时变性等系统耦合问题[6]。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寻优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系统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求得较优的系统功能。SD 模型通过 设定系统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输入的控制因素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 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用动态的、系统的、内部紧密关联的观点来研究流域,能很好的反映流域人地系统的独有特征,对研究和规划复杂的未来行为和相应的长期战略决策有独到的优点,因此有很多学者借助SD 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王武科等[7]、喻小军等[8]、鲍超等[9]、王慧敏等[10]、秦丽云[11]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方创琳等[12-13]、李同升等[14]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李林红[15]将SD 模型与投入产出表、郭怀成等[16]将SD 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IFMOP)有机结合研究流域环境系统。借助SD 模型既可以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又可进行部门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因素的互相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对系统内所隐含的反馈回路予以清晰的体现[17-19]。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实例建立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多种方案调控试验,求解流域人地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青海省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摘要: 本文结合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区域和 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防洪抗灾基础薄弱、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草原面积逐渐萎缩、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青海省必须制定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综合 利用发展规划,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当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经济,遏止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源区青海省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in serious uneven,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slow, the flood disaster of foundation is weak, the water resources waste phenomenon is serious, grassland area gradually atrophic, soil erosion area increases,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unified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must be in qinghai province, promote local advantage industry and ec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curb the trend of soil erosion. keyword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226)(DOC)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6年2月29日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核定: 审查: 校编: 编写人员:

编制主要依据和标准: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福建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补充规定》;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4、《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水资源评价导则》; 7、《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水资源论证报告特性表

一、项目概述及项目区域水资源利用分析 1、项目概述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工程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拦河坝的主要任务是对下游25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大坝主要包括溢流坝段和挡水坝段;挡水坝段位于大坝两岸,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部。 本工程为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拦河坝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枢纽布置主要应考虑:溢流坝段,挡水坝段和放水孔的布置。 溢流坝坝顶高程5.0m(假设),溢流段长度10m,溢流坝顶顶部曲线为X1.836=1.936Hd0.836Y,反弧段曲线为R=2.85m圆弧,导水翼墙高

1.2-1.4m,厚度0.5m。挡水坝段顶高程7.0m(假设),左岸长度10.3m,右岸长度7.9m,坝顶宽度 2.0m。 拦河坝正常蓄水位5.0m,相应库容0.17万m3;设计洪水位6.05m,设计洪峰流量23.85m3/s;校核洪水位6.29m,校核洪峰流量32.37 m3/s,总库容0.3万m3;死水位5.0m,死库容0.17万m3。拦河坝库容很小,水位低,调节性能差,属于径流引水灌溉,在坝体右岸设一个放水孔Φ300mm,中心高程4.5m,放水孔采用闸阀控制。并连接Φ200PVC-U管约200m,PVC-U管靠山体布置,埋入地下50cm。将水引入附近农田用于灌溉。 2、项目区域水资源概况 本工程位于富泉溪下游左岸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大洋镇叶洋村火管垄,集雨面积3.27km2,在永泰县下方村和富泉溪汇集。本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7km2,河长5.27km,平均河道比降41.0‰。工程所处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坝址以上地形多为高山地带,植被良好。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499mm,平均雨日150天,多集中在5~9月份。其中8~9月份多暴雨,日最大降雨量324.7mm,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0mm,年暴雨天数达39天。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50天,年内以5月、6月降水日数最多,分布为17.5天和17.2天。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

浅析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 发表时间:2016-04-01T16:16:32.4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作者:杨阳 [导读]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德令哈水文分局德令哈水文站但青海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青海资源、人口、城镇布局不相匹配,而且过境水量大。 杨阳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德令哈水文分局德令哈水文站 817000 摘要:青海省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水电灌溉、防洪、治污、旅游、工业及生活、环保用水联动发展的局面,成为较具活力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本文从青海水资源现状入手,对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分析。 关键词:青海;水资源;优化 青海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居全国第16位。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 /3。但青海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青海资源、人口、城镇布局不相匹配,而且过境水量大。但于此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全省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3.3%。所以,如何更好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水资源,是解决全省中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青海水资源概况 1.1水资源总量 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为62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65.93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60.4亿m3,全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27.4亿m3,其中,黄河流域 208.5亿m3,占总量的33.1%;长江流域179.4亿m3,占总量的17.3%;澜沧江流域 108.9亿m3,占总量的17.3%;内陆河流域132.5亿8m3,占总量的21.1%,其中柴达木盆地为 52.7亿m3,青海湖流域为21.4亿m3。 1.2降水量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沿途有秦岭高山阻隔,降水量较少。青海省平均年降水量为 285.6mm,折合2064亿8m3,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44%。 1.3地下水资源 青海省总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山丘区、平原区之和扣除其重复计算量。其中,黄河流域265.93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5%;长江流域65.82亿m3,占全省地下水的25%;澜沧江流域38.06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14%;内陆河流域71.67亿m3/a,占全省地下水的27%。全省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1.4地表水资源 青海省年径流深变化在0-500mm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按流域来说,黄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136.9mm,变化范围50- 300mm;长江流域平均年径流深182.7mm,变化范围20-350mm;澜沧江流域平均年径流深285mm,变化范围150-350mm;内陆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34.5mm,变化范围0-500mm。 2青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用水量现状 2.1水利工程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水利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基本形成了黄河河谷动力灌渠、湟水流域自流农灌渠、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灌溉区和环青海湖草原管道供水渠等4个水利网区。建成水库150座,总库容49亿m3,全省农灌干支渠3177条、草原灌溉干支渠433条。在重点河流兴修堤防573km。全省农田灌溉面积24.8万km2,草原有效灌溉面积9.4万km2,解决了农牧区304万人、1250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 2.2用水量现状 全省总供水量33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4亿m3,占总供水量的86.1%,地下水及雨水集流供水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13.9%。按用水部门分,农牧业灌溉及牲畜用水27.7亿m3,占总用水量的83.9%,工业用水3.8亿m3,占11.5%,居民生活用水 1.5亿m3,占 4.6%。 3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种用水量急剧增长的大背景下,青海水资源的变化、利用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水的问题上,要省地县工程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省内的水资源存量,优化空间、产业配置,开源节用并重,防治污染,提高效益,以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多蓄水、增存量 要紧紧抓住“南水北调”机遇,将长江、澜沧江等外流水源输入黄河上游河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水源引向较干旱地区。除异地调水外,扩大人工增雨面积也是缓解青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开展对空中水资源利用机制和调控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调蓄系统。 3.2优化区域用水配置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水以各占50%为宜,而目前湟水河流域的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或超过70%,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甚至面临季节性河流或彻底干涸。所以要建立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职能部门,真正对水资源开发负责,通过综合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三江源、环湖半干旱草原区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湖泊干枯、植被退化,而社会经济用水量逐年增加。因此要加大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对海东地区一些无发展条件,特别是缺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贫困地区,要实行退耕、退牧、退人相结合的方针,摆脱用水的恶性循环。 3.3优化空间用水配置 近年人工增雨成效较大,要继续争取国家增加投资,针对湟水流域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大通河调水工程,以解决流域内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黑河发源于我省北部的祁连山,是全国第二大内陆河,开发潜力巨大,对这条河上游的开发,不但会彻底解决青海东部缺水,还可改善青海西北部的生态环境,既服务于中下游,又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水资源现状

状源水资现中国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

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缺水日益严重令人忧心,南方的状况也并不乐观。专家指出,南方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体,影响了水资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受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极不均匀,总是连枯连涝。时间上不均匀的水资源的变化需要由水库来调节。建国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库,但由于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大,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更多建设资金。这种由工程滞后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用水:逐年增长 1949~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亿立方米,大约每10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约100亿立方米。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 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万亿m3。其中地表水万亿m3,地下水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 全球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世界水理事会发布的《全球水展望》 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得不到安全饮用水,有30亿 人(占全球人口的1/2)缺乏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水致性疾 病。 ◆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从1900年到1995年,全球用水量 从6000亿立方米增加到38000亿立方米,增加了5倍,是同期人口增幅的两倍 以上。1993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价表明有1/3的人口居住在水资源中 度和高度紧缺的地区。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25年世界用水总量达到44840亿

水资源论证报告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 1.2.1 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

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 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 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 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 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 1.2.2 规范 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2.3 资料 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 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 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

(完整版)青海水资源分布

青海省水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 1.水系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 2.冰川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 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 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 3.湖泊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39.2%。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 4.6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 5.5克/升。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17.4%。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 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成果报告 1、总论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依据与标准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 (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陕西省水资源情况简谈

陕西省水资源情况简谈 2012013231 地科一班赵芸芸 一,水资源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陕西省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为442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 二,降水 1年际变化大 陕西省年降水量在330-1250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3mm,最大降水量约是最小降水量的3.8倍,各地年降水相对变率在8-25%之间。 2季节变化大 全省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夏季为多雨季节,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的50%以上,秋季和春季为过渡季节,秋季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的25%,春季占15%左右,冬季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不足5%。, 3区域差异显著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东西差异,受地形影响山地多于河谷和平原。 三,地下水 陕西省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95.0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7%.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好,成为陕西水资源,尤其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的加剧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2农耕需水量大 陕西省的农业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的86%,而且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3水污染加剧了水危机 陕西省的水污染比较严重,陕西省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05亿吨,远远高于北京的1,28亿吨,但是陕西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低于北京。 4地下水过度开采 由于地下水的需求量大,但是补给量有限,严重的超采导致深层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加上有部分水质的污染,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的突出,另外,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面下陷和地裂缝。 5防洪蓄水能力差 陕西省主要河流由于水少沙多的水情变化,使河道淤积加剧,河道萎缩,主槽泄洪能力下降。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加强气象水文检测,及时准确做好水情旱情的预报 2通过引水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陕南的秦巴山地是陕西唯一的富水区,而且工程造价比修建同等长度的穿山铁路低,所以可以考虑引陕南的水来缓解陕北和关中的干旱;另外陕西干流刚好覆盖陕北,渭北,关中的缺水区,所以还可以考虑引黄河干流。 3改变观点,改变生活用水习惯 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每个公民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建立节水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