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怎样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一种更好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相关文章: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成绩处理软件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专家们众说纷纭。《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一书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文指出,一堂好课应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能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2)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能灵活运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4)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并且指出“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为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摇篮,新教师要上好一堂信息课至少应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1.礼仪着装

教师得体大方的穿着很重要,在上课评比中,看到有的女老师穿着吊带衫,因为老师的衣着而产生的无聊骚动和无谓想象,那还会感觉出这里是个学习的地方吗硬底皮鞋、高跟鞋在教室走动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评委恐怕也会反感。我们不喜欢过分浓妆艳抹的或“清凉装”的老师,同样也不喜欢打扮老土的老师,穿得太寒酸,像从穷山沟里来的大学生。“得体”和“端庄”是教师着装的标准,尤其是在这样的大型示范课时更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2.课堂环境要事先熟悉

要熟悉的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的软件环境和学生环境。

上信息技术课的突发事件比别的一些学科多,如机器病毒、死机、课件打不开等造成讲课失败,为此参赛者应提前熟悉机房环境,包括机器运行状况、电子教室软硬件操作方法。如果不能正常运行自己的教学课件,应及时找主办方安装相应支持软件。由于不同学校机房的监控管理软件使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参赛者自己学校用的是大屏幕投影,没有对学生机的管理软件。这样就造成了这些教师在课堂上既有屏幕投影(有些是优质课中为了方便听课老师新增的)又有监控软件时,往往会忽略监控软件的“广播”功能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在上面大屏幕中演示操作,底下一些不给“面子”的学生自己在游戏或上网。所以,在上课的机房软件环境与自己学校不同时最好事先熟悉一下软件的使用方法,尽量不要在这上面出现不和谐的事情。

与软件的配置环境相比,学生环境也相当重要。参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与学生亲切的攀谈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语言奖励、活动等营造良好、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我在安徽上示范课时,由于暑假还未结束,因此主办方临时召集还未开学的20名学生。但是通过在上课前与他们交流,说一些致歉的话,并分发小礼品作为奖励,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们的陌生感,建立起了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要注重“原创”,体现“个性”,并有一点“新意”

1.原创与个性

在优质课的准备过程中,切忌全盘照搬别人的课例。或者随便找个网页模板改改就用,却不知道风格并不适合这堂课。或者到处复制粘贴,把课弄的“四不像”。要知道观摩的老师都是久经“沙场”,听过很多课例,所以一堂课如何设计、怎样发展,大方向他们都知道,典型的课例他们更是记的很清楚。因此最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有可能,在自己学校时多征求科组老师的意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恰当把握细节。如此,即便有些缺憾,也

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2.主题新、内容新、方法新

新颖的新课引入和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一节好课的基础,也能吸引评委和听课老师注意力。试想,评委听了十多节课,身心也疲倦,突然看到一节新颖的课,眼前一亮,心情大悦,大家都会认真听了,对你的评价也会高了。

课堂要有一点“新意”,还可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有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新鲜的东西,举一些最近最新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比如必修教材第一节课是以北京申奥成功的案例引入,如今申奥已过去那么多年,奥运会都快开始了,如果再举这个例子就不太恰当。但是注意不要脱离教材,脱离新课程标准,一定要以教材和课标为基准。教学实例一定要注意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又如我在《人工智能初步》的“认识专家系统”,教材中安排的是理论课,但是在教学内容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专家系统的特征,我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个教学用的疾病诊断专家系统,通过与生活中人类医生诊断疾病的案例相比较有何异同,进而分析得出专家系统的特征;让学生以猜动物的活动形式,亲自体验动物识别专家系统,从而分析出专家系统的组成结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专家系统的认识,还设置了一个题为“专家系统和人类专家谁更具有优越性”的小型辩论赛。这些环节的设置,不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专家系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信息素养。评委和各位老师在课后也评论,原来人工智能课可以上得这么精彩!

同时,课堂的“新意”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如果在教学中仅仅简单的冠以“任务驱动”,就如平常一样“讲—练—”,那学生也肯定不会很好的坚持一节课的。

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就将信息的发展比喻成行驶的列车,不同的站点代表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原始社会到当今信息时代。如此新颖的课堂构思,难怪会获得成功。

又如,这次安徽示范课我上的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环节,我在其他老师的课例上加以创新,将“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中的竞猜画面在PowerPoint里设置自动跳转,并在每个画面置倒计时时钟,最后5秒会响起倒计时钟声。如此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们也感觉很新鲜,课后纷纷请教如何在PowerPoint中实现这个功能。

三、做好“分组合作”这篇文章

虽然新课标提倡“分组合作”,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分组合作”,为了能在优质课评比中胜出,使自己的课有点新课程的理念,有的老师在教学实施中为分组而分组,只在形式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却忽视了分组后的学习。在观摩的分组课堂上,小组之间真正进行相互协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碰到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就是在教学中实施了“合作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根本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在优质课评比中有位老师上的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最后一个环节他的安排是想通过分组辩论的方式来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但是由于学生在那么多老师面前,怯场无法施展,最终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问答式。我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在BBS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即不分组,只要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必亮出身份说话就可以发表意见,这对于那些腼腆胆小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之有充分的自由空间,而不会束缚在老师既定的“正”“反”组内由于观点不同而失去了辩论的兴趣。

四、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新课程对评价非常重视,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在上优质课时,一些老师主要通过演示学生作品即终结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对学生提出批评性意见,可能是担心提出后评委及老师们会认为这堂课不好,因此大都笼统的用“非常漂亮”、“很好”之类的赞扬来评价。其实学生初次作品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文字格式不一、颜色(如浅绿色)太刺眼、太多图片充斥在作品里,不协调。即使是省级公开课,也绝不能为了做秀而忽略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强调知识点,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没有完美的课,有瑕疵的美才是最真实的美。

总之,在优质课评比中,学生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真正落实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教学总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