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一、说教材

(一)知识和能力要求:

1.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掌握文中的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会翻译一般的文言句式;

4.培养阅读传记文言文的能力;

5.学习《汉书》精妙的艺术手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二、说教法

过程和方法: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质疑学习培养质疑能力

3、养成对文言字词句的质疑能力并初步解决问题

4、逐步培养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质疑能力形成个性化阅读

5、计划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积极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

2.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

3.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质疑激发学习的兴趣

4.教师对质疑辅导课堂上师生互动让课堂绽放出活力和生命力

第二课时教学理念:

1、这节课是学生小组之间开展交流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进程中来实现资源、知识的共享

提高学生的讲解、交流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更突出他们是学习的主动者、主体者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由讲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鼓励

3、结合背景材料深入理解人物特征(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4、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与挖掘探究培养独立的鉴赏能力,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5、以鉴赏为契机培养民族精神传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个人素质.

第三课时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放课堂让现代视角与历史视角融合;

2、学生在古典文本的解读中注入现代的意识去体现出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3、让优秀的文化在新世纪绽放出光彩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点:目标1

三、教学难点:目标2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二)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

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

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

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

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苏武是汉朝史臣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苏武到底经

历了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苏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

为打开心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

好记号疏通文言知识结合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文字疏通完毕请同学们思考:1、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2、课文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依据?

明确: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3~8段)写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段)简介苏武被放回汉朝的经过划分依据:时间顺序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六)布置作业

苏武的故事的确悲壮崇高令人感动回去后请大家用现代汉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复述文段试分析传记中主要的人物性格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二、教学重点:目标1

三、教学难点:目标2

四、教学过程:

(一)辨明传类准确解读

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

面对一篇传记我们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求得准确的解读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的文字具有自然、真切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人格;他传是作者为别人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的情感认知、价值企求、思想趣味要准确解读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参透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其叙是否公正客观独

传作为单个人的传记其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特点前后所叙之事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予关注的;而合传一般是相关聚合或是相近聚合这就需要我们理清关系在近似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见出异趣正规史传往往是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而别传、逸事(如《段太尉逸事状》)往往并不重视人物全史而是从横截面取材为多对此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二)出使背景:汉匈战争

苏武到匈奴出使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新即位的匈奴单于想用缓兵之计改善与汉朝的关系争取时间巩固内部所以主动提出双方新的一轮攻势兵分两路主力由李广利率领出河西走廊直扑匈奴与西域的接合地带意图扫清匈奴对汉朝准备经营的西域地区之威胁;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步兵进入匈奴境内牵制单于主力这一战汉朝失败李广利先告败绩李陵也基本全军覆没本人投降成了匈奴的大将

(二)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明确:①第5段卫律劝降苏武时“举剑拟之”“武不动”这“不动”两字充分显示了苏武视死如归的精神当卫律以富贵诱惑他时“武不应”“不应”二字体现了苏武“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

②这部分写到苏武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写了众人的反应:“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这两次自杀虽然未遂但可以看出苏武以死报国的决心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③课文第6段写到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变的爱国意志

3、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

这样处理用意?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

不屈忠贞不渝

4、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

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5、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2)、教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

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

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学生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1、运用细节描写

2、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思考: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

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苏武的人格魅力但人无完人苏武的行为也未必完全是对的下面我们就对这个人物的功过和价值进行讨论

(二)、全班学生质疑解惑

①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其矫正弓弩?

商议后明确: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便是一种斗争方式这与廉者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同

②李陵劝降时所说“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是实情苏武为何不接受?

商议后明确:汉武帝晚年的确残忍班固继承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语带批判义正词严但苏武秉持至高无上的君臣之义坚定地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这正是封建士子的道德原则是苏武尽忠于大汉帝国至死不渝的表现

③苏武的忠君是否带有愚的成分?

商议后明确:苏武的忠君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身为汉使出使匈奴在遇到意外事件之时他首先想到的

是不能屈节辱命不能使人格、国格受辱而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愿意赴汤蹈火如果他变节投降那么他个人虽安享富贵但国家与人民无疑会蒙受屈辱当然武帝的恩情也不能抵消其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苏武一味强调武帝对他们父子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之肝脑涂地也不免带有愚的成分

④苏武出使匈奴前曾许诺其妻“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为何还在匈奴娶妻生子?

商议后明确:也许这是人性的弱点真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娶了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为妻确实有违当初诺言不过所生孩子名曰“通国”恐怕别有寄托吧同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又怎能苛责两千多年前的苏武?

(三)讨论问题:前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教师提供参考观点

参考观点一: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

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

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

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

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

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

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

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

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

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

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

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

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参考观点二:

反驳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从民族英雄的定义出发然后导

出结论的至于民族英雄的具体定义人民群众不关心但似乎专家的定

义和广大群众的不一样是让专家修改定义还是人民改变认识向专家

看齐值得探讨但是一般来讲在诸多英雄称号中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最高的我想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

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象也没有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

参考观点三:

如何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看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既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变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更微妙的是太多去谈各民族间纷争的痛苦和少数民族被兼并的详情恰好启蒙了少数民族和族群(甚至包括中国南方和边远地区)被兼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属于历史上外来民族(特别是汉族或北方民族)的怨恨导引少数民族和地方的分离倾向从历史的处理来看一个带积极性的做法是承认民族之间曾经出现过压迫或掠夺与反压迫或反掠夺的历史承认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但是更加强调民族合并、融合、共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历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历史积极的方面和必要性老去挖历史伤疤只能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间善意和兄弟情感淡漠互相指责相互的怨恨加深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分裂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四)延伸拓展

1、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其休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班彪认为史记有两缺点:一是务求多闻广载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一以儒家经典上来另班固是奉诏修史直接受皇家意志的限制受家学和政治的影响《汉书》与《史记》有较大不同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写作上《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客观平实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2、《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即班昭班固之妹嫁给曹世叔“家”通“姑”)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到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朱自清《经典常谈》)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苏武传》习题及答案

《苏武传》自习考试化练习及答案 出题人:梁之璐 张秋霞 做题人:任广华 审核人:王碧 华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凿地为坎,置煴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常果引. 张胜 引:牵攀、招供 B.会. 论虞常 会:会同 C.会论. 虞常 论:判罪 D.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 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 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 之 A.武能网. 纺缴 B.其一人夜. 亡 C.反欲斗. 两主 D.天雨. 雪,武卧啮雪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子卿”是苏武的字。在古代,“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和“名”

之间有意义相同的,有意义相辅的,有意义相反的。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有“左迁”“右迁”两种:“左迁”指升职,这个意义有时 只说“迁”;“右迁”是指降职。 C.《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 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 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出两个句子。(5分)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威武不屈。面对锦衣玉食,苏武不改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 ..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 始弱冠 ..,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

苏武传文言知识总结

苏武传文言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11、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衿”通“襟”,沾湿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二、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 ..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与“真”相对。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7、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亲密接近。 8、欲因此 ..时降武古义:趁这个。今义:相当于“所以”。 9、且陛下春秋 ..高古义:年纪。今义:季节。 10、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1、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讨论。 12、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去世。今义:使人伤心、痛苦。 13、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今义:钱币。 14、当相坐.古义:治罪连坐。今义:坐下。 15、扶辇下除.古义:殿阶。今义:除去。 16、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使。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壮,意动用法,以……为壮烈。 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苏武传(节选)》拓展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节选)》:检测练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①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注:①区脱(ou tuō):匈奴语。指汉时与匈奴连界的边塞所立的土堡哨所。 1、编撰的《》与《》、《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扶辇下除.( ) ②宦骑亡.( ) ③自痛负.汉( ) ④王必欲降.武( ) 3、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

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解析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习题(含答案)

苏武传(习题)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凿地为坎,置煴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 张胜 引:牵攀、招供 B.会. 论虞常 会:会同 C.会论. 虞常 论:判罪 D.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 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虽. 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 之 A.因厚赂. 单于 B.其一人夜. 亡 C.反欲斗. 两主 D.天雨雪. ,武卧啮雪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皆为陛下所成就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关囚,为了活着吃雪吞羊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让公羊产子的荒谬条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方面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出两个句子。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威武不屈。面对锦衣玉食,苏武不改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志字子道,初辟 ..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

苏武传 一、通假字: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 因泣下霑衿:“霑衿”通“沾襟”沾湿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临时充任今:虚假 2置币遗单于古:财物今:货币 3召诸贵人议古:贵族今:尊贵的人 《 4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 5扶辇下除古:殿阶今:去掉 6以货物与常古:一般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

7与武决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8 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侍从今: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丈夫妻子的父亲 10汉亦留之以相当古:相抵押今;相差不远 # 11素与副张胜相知古:相熟识,有交情今:相互了解 1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今;一点饭也不吃 1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拿着今;管理,治理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1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栽培,提拔今:很大的成绩1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确实活着今:老实,不说谎 17如惠语以让单于古:责备今: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 18虞常果引张胜古:牵攀,招供今:牵引,引导

19惠等哭,舆归营古:抬,扛今:车,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 20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很失望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惠等哭,舆归营名作动抬,扛 2、天雨雪名作动下,降 - 3、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作动,织网;用弓弩矫正 5、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拄着 (二)名词作状语 1、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用弩弓 2、其一人夜亡连夜 3、剑斩虞常已用剑 . 4、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向上 5、朝夕谴人候问武在早晚 (三)使动用法: 1、屈节辱命使……遭受屈辱 2、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跟踪检测十二苏武传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苏武传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 虞常 论:判罪 B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 当:应当 C .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 除:殿阶 D .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解析:选B B 项,“当”,判处。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B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匈奴中 C .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武 D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解析:选B A 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岳父。C 项,“明 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 项,“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在某方面取得业绩。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解析:选B A 项,“旃”同“毡”。C 项,“去”同“弆”。D 项,“霑”同“沾”; “衿”同“襟”;“决”同“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因此时降. 武 A .空以身膏. 草野 B .反欲斗.两主 C .单于壮.其节 D .杖. 汉节牧羊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 肥沃”;C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D 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执、拄”。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苏武传练习题及答案

《苏武传》练习一 基础知识: (1)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 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侯阏氏() 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劾()大不敬 斧钺()汤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引 (1)引佩刀自刺。 (2)虞常果引张胜。 以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4)以状语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6)蹈其背以出血。 (7)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8)空以身膏草野 (9)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10)见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11)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 (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2)匈奴使来 (3)武益愈,单于使晓武 (4)方欲发使送武等 (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6)单于使陵至海上 (7)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因 (1)君因我降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候 (1)朝夕遣人候问武 (2)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3)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当 (1)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2)副有,当相坐。

乃 (1)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乃幽武,置大窖中 (4)羝乳乃得归 为 (1)前长君为奉车 (2)兄弟並为郎 (3)子卿尚复谁为乎 (4)皆为陛下所成就 (5)子为父死,亡所恨 (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3.指出并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空自苦亡人之地 (6)信义安所见乎? (7)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8)法令亡常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0)武父子亡功德 (1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1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3)始以疆壮出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苏武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⒈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划分段落结构 ,然后 概括各部分的 内容大意 。 答: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1-2 段,写苏武在胡、汉 两国关系 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 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 .. 的原因、背景和使团 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文章第 3-8 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 扣留胡地 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 动人事迹 。先写苏武出使匈 .... 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 再写卫律威逼利诱, 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 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第三部分是第 9-10 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起止 层意概括 主要内容概括 写苏武在胡、汉 两国关系 微妙 1-2 .. 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 的主要 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 成员。 以通两国之好。 主要写苏武被匈奴 扣留胡地 .... 3-8 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 的可歌可泣的 动人事迹 。 9-10 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 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 再 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 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⒉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 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 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 概括其思想特点 。 答:⑴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 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 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 ⑵ 李陵劝降苏武时则不同,他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

(新)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文言知识总结

13 项羽本纪 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灭亡)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丢失) 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 (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发动)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端起) (7)举身赴清池。(投)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全) 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壁垒) (2)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陡峭的山崖)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 (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 (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 (8)发号施令(发布) 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没有人)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 (3)莫辞更坐弹一曲。(不要) 2.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1.项王怒.之。怒:意动 2.毋妄言,族.矣。族,名-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动,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苦,使动,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坑,名-动,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8.项王军壁.垓下。壁,名-动,修筑营垒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名,眼泪10.田父绐曰:“左.。”左,名-动,往左边走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动,往东走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状,向东

苏武传》课后作业及答案

苏武传 【A组】 ◆基础过关 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单(chán)于扶辇(niǎn)旄(máo)节 B.弋(yì)射纺缴(zhuó)驽(nú)怯 C.熅(yūn)火牧羝(dī)廪(lǐn)食 D.啮(niè)雪自分(fēn)马畜(xǜ)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谋) B.(虞常)私.候胜曰(拜见) C.而收系.张胜(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定罪、治罪)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状语武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③欲因.此时降武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女为人臣子,不顾思义 B.自分已死久矣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武闻之,南乡号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B.单于壮其节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其一人夜亡 6.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以状语.武 B.惠等哭,舆.归营 C.天雨.雪,武卧啮雪 D.杖.汉节牧羊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 B.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 C.武等实在 ..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 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E.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最新苏武传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苏武传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通“现”表现) 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 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争斗) 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 襦卿从祠河东后土(祭祠) 古今异义 丈人古: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岳父 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不幸古: 去世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操持古:拿着今:料理、筹划 春秋古:年龄今:春季、秋季 成就古:成全。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货物古:财务,礼品今:供出售的物品 左右古:侍卫人员。今: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实在古:确实活着 夷灭古:消灭 通史古:互派使者 特殊句式 1、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3、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句) 4、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判断句) 7、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8、武使匈奴明年(状语后置句) 9.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10.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11.单于募降者,赦罪(被动句); 12.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2 苏武传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12 苏武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穹.庐(gōng)廪.食(lǐn) 扶辇.(niǎn)诡.言(guǐ) B.窥.视(kuī)单.于(chán) 弓弩.(nǔ)煴.火(yūn) C.贿赂.(luò)蛮夷.(yí) 自刎.(wěn)溺.死(nì) D.斧钺.(yuè)喟.然(wèi) 赦.罪(shè)阏氏 ..(yān zhī) 思路解析:A项,“穹”应读“qióng”。C项,“赂”应读“lù”。D项,“喟”应读“kuì”。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财物。 B.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伏:隐藏。 C.惠等哭,舆.归营舆:车子。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徙:转移。 思路解析:C项,“舆”的意思是“抬,扛”。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所”,①与“望”构成名词短语,是“所”字结构;②名词,处所。B项,“与”,①介词,跟,同;②连词,和。C项,“而”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乃”,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4~8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与副张胜相知素:一向。 B.幸.蒙其赏赐幸:希望。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审理。 D.见犯乃死,重.负国重:又,再。 思路解析:D项,“重”应读“zhòng”,意思是“更加”。 答案:D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A项,“相”,都是副词,相互。B项,“为”,①介词,替;②动词,成为。C项,“与”,①介词,和;②动词,给。D项,“其”,①代词,他们;②代词,指苏武。 答案:A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 )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现象】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2、使动用法 (1)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2)屈.节辱命屈、辱:使…….屈辱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单于使使晓.武晓:使……知晓 (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7)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使……分开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拿着。 (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送。 (5)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做动词,滋润。或使动用法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zhan)”,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的敲) 四、一词多义 使: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 单于使使晓武动词,派 使(之)牧羝使令动词,让 发:虞常等七十人欲发动词,起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发出,派出 恐前语发动词,(被)揭发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文言现象】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2、使动用法 (1)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2)屈.节辱命屈、辱:使…….屈辱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单于使使晓.武晓:使……知晓 (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7)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使……分开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拿着。 (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状语,用车子送。 (5)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做动词,滋润。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zhan)”,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的敲) (6)头县.北阙(县:通“悬”,挂)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重要实词。 (1)数.通使相.窥观数:屡次;相,互相 (2)前后十余辈.辈:批 (3)我丈人行.也行:辈份 1 (4)因.厚赂单于因:趁机;厚赂:送厚礼;赂:赠送的财务 (5)置.币遗单于置:准备购置;币:泛指礼品;遗:赠送 (6)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益:渐渐,逐渐;望:期望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假:临时委任的,非正式的 (8)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方:正;会:恰逢 (9)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中的;相与:一起;谋:谋划 (10)会.武等至匈奴正好 (11)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素:向来;相知:熟识,要好;私候:私下拜访 (12)幸.蒙其赏识幸:希望 (1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发:败露;语:告诉 (14)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高二复习苏武传练习卷及答案

高二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苏武传 班级姓名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殿阶 D.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 ..,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欲因此时降.武 A.空以身膏.草野B.反欲斗.两主 C.单于壮.其节D.杖.汉节牧羊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②宜皆降之. D.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6.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何以汝为见 B.信义安所见乎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 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 (2)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译文: (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译文: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旧: (2)法.其形貌法: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武因.平恩侯自白因: (2)上许焉.焉: 3.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数为燕王所讼。 句式: 译文: (2)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句式: 译文: [仿真考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寝:睡觉 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闵:通“悯”,同情,怜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数为.燕王所讼复为.右曹典属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