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胡同

细水长流胡同情

——寻老北京“不见”的胡同

关于保护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策划书

小组成员:

闫敏敏: 20091504111

白丽娟: 20091504147

周祎: 20091504129

廖霞: 20091504130

王娜: 20091504136

摘要

北京胡同是北京历史的象征,是北京文化的象征,是老北京人生活象征,更是老北京人的根和魂。

据调查中,全国地名普查时曾统计,北京市胡同有3670条,随着城市建设现已消失了40%;在已开发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中,胡同地名文化遗产的专业开发和科学的宣传也很不够;其次,小区文化文化风起云涌,致使胡同文化无处安放;而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成功,北京文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胡同文化得益于此,借此我们组织“北京胡同,拿什么来爱你”主题文化节,旨在呼吁人们保护老北京“不见”的胡同。我们的口号是:留住胡同,留住京味。活动内容包括:在胡同博物馆“北京胡同,拿什么来爱你”主题文化节的启动仪式,与追风车协会员合办的总长90公里的保护胡同文化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以及激情昂扬的充满爱的会员的参加,必将让关心中国,关心北京的人的心为之一动,加入保护老北京胡同的行动中来。

关键词:北京胡同消失文化节保护

对北京胡同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北京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答案:故宫、天坛、十三陵、长城、颐和园等等。没错,到北京来的国内外游客,上述地点是必去之处。但这些景点反应的全是过去帝王将相的生活,而要了解真正的北京民俗、民风、民情,胡同是最好的去处。北京胡同游为游客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坐上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人力三轮车,走进胡同,走到普通老百姓家里,了解老北京,了解胡同里平民百姓的生活和传统。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一、北京胡同文化

(一)“胡同”一词的来源

“胡同”一词是蒙古语的音译,最初见诸元杂剧,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据北京最早的地方志《析津志》载,1267年元代建大都就开始使用“胡同”这一名称。当时,大都遍布着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有序地平排、并列,为了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一定要留出通道,时人称之为“通”,即“胡同”。据《析津志》载,元大都当年只有二十九条“通”,

显然“胡同”的本义应当仅仅是指城中的大街。由于元朝的房屋结构均为三进的大四合院,四合院中间都有很多空地,随着人口的增加,后代人们多在中间的这些空地上再建四合院,很多小的街巷由此而产生,于是从明朝开始,“胡同”的含义有了扩大化的趋势,如明朝初年,除大街外,原来三百八十四小巷也被称为“胡同”。再到后来,人们干脆更是将街巷之类的通道统称为“胡同”,并且相沿成为一种惯例,所以才有了以下统计数据:嘉靖年间,内城有胡同九百多条,外城三百多条;光绪年间,内城有一千二百多条,外城六百多条。俗语所谓“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况。

有了胡同,自然就要有相应的名字。北京胡同的名称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从元朝开始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民国之后则开始用文字将胡同名写于标牌上并悬于胡同口上。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赋予它一个称谓,这个称谓一旦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叫开,它就确确实实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

(二)北京胡同文化

说起北京胡同,它将唤起多少北京胡同那温馨生活的怀恋,对冬日窗外悠长的叫卖声的回味,对夏日院子里的花香与蝉鸣的追忆,更唤起对雪后的胡同和雨后的小巷的悠悠眷恋之情。北京胡同众多,密如蛛网,街巷名称也五花八门,大都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细细品来,饶有趣味。如同山有山名,河有河名,每条胡同一形成,自然也就有了它的名称,再经老百姓承认,而形成固定名称流传卜来。象明朝开始叫到今天的绒线胡同,已经叫了四、五百年了,历史最长的砖塔。胡同从元朝叫到今天,已叫了七百多年了。北京胡同

名称不仅记录下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

北京的胡同存在已久,连同其中形状不一但又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共同勾勒出北京数百年来的沧桑,积攒了皇城根下独有的历史底蕴。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的排列,其中民居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民居多为商贾平民。

胡同中主要建筑,几乎全部是四合院。高官富贾的大四合院,建筑考究,庭院廊柱、雕梁画栋,附带前后跨隐平民百姓的小四合院,构筑简单,门面狭窄,房墙低矮。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使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座北京城,如同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以矩形圈围,整齐划一。四合院是一个时期生活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使北京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胡同被拆掉,随之而生的是拔地而起的现代建筑,许多居民搬进新建的楼房。但是,北京的市区内,胡同仍是不少北京人生息繁衍的地方。

二、北京胡同文化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现状

(一)胡同旅游的兴起

“胡同游”的发起人是摄影师徐勇。他小时曾在胡同生活过一段间,对胡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1989年起,徐勇开始拍摄北京的胡同,并在1990年将自己照片结集成书,定名为《胡同一百零一像》。此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好评。他们也跟着徐勇走进了胡同,体验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徐勇发现,外国人对传统建筑及百姓的生活非常感兴趣,“(他们)走一路问一路,见什么都感兴趣。像胡同里居委会的宣传栏、大标语和那些不太雅的‘涂鸦’,从计划生育、选民登一记到什么‘小四儿是我孙子’之类,什么都问。”于是,徐勇萌发了开发胡同旅游的想法。

1992年,徐勇创办了“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公司”。创业伊始,他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负责审批旅游项目的部门认为,胡同是北京基础设施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应该作为向外国游客开放的景点。另外,交通管理部门认为,三轮车辆难以管理,不能进入北京老城区。面对种种困难,徐勇没有退缩,依然不遗余力地向有关部门强调自己的旅游理念:要想让外国游客了解新时代的北京,就必须先让他们了解过去老北京人的风土人情。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有关部召开会议,同意胡同游的立项计划。1994年10月,“胡同游”项目正式推出。出现伊始,便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游客数量以直线上升。到了1997年7月,北京什刹海水上游项目正式推出,从此,“胡同游”出现了“水陆并进”的局面。到了2000年底,以“烤肉季”等为代表的“风味小吃”也加入进来,至此,胡同旅游”包括了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营业额也日渐扩大。

胡同游的开门红以及其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人感到惊奇,探究一下原因,发现这和胡同文化游览组织者的精心准备分不开。在交通工具的安排上,胡同

游选择了老北京常用的人力三轮车,并将其设计成黑色的车身,红色的顶棚,再加上身着黄马甲、头戴黑毡帽、脚蹬青布圆口鞋的年轻车夫,与胡同特色极为吻合。由于胡同游的客人以外宾为主,这些20岁左右的车夫在上岗前都经过严格的外事纪律、交通常识等知识的培训,同时,还有懂多国语种的专业导游,为各国游客提供全程的讲解服务。在旅游路线的安排上,也是煞费苦心。北京的胡同虽有数千条,但并不是每条都适合参观。纵观北京的大大小刁湖同,其中什刹海周围的胡同却另有一番天地,胡同顺着前海后海的水势,曲折多变,闹中取静,其中的风俗人情也颇有老北京的风采。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着银锭桥到鼓楼这条线路,经实践证明,是再过瘾不过的了,很多老外钻进这儿的胡同都不想出来,逛个没完没了。随着胡同游项目的拓展,其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普通的国内外游客,就连一些国际知名的“老外”也慕名而来,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微软的比尔?盖茨、克林顿的女儿、通用公司的总裁等。

(二)北京胡同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逛胡同”与“登长城、看故宫、吃烤鸭”已经成为一些大旅行社吸引外国游客的招牌,成为北京的一项颇具影响的旅游活动。胡同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游客到普通百姓家做客,与他们聊天、喝茶、共同吃饭。开始时,很多居民不愿意接待游客,但现在他们都争着接待,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他们体会到了接待工作不仅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也使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向更多的旅游者介绍中国的民风、民俗,让他们在普通百姓家中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住小金丝胡同的吴先生,从1998年开始接待胡同游的游客,由于吴先生的妻子还在上班,吴先生一人负责接待客人负责参观房间和院子,并

和客人聊天。客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要接待上百人。有些人手较多的居民,还为游客提供茶水、小吃、饭菜等服务项目,有的还教给老外包饺子,很受欢迎。胡同游的成功给旅游市场的开发带来了新思路。胡同这个当时被认为很廉价的资源,加上一个好的创意后,市场机会立即就凸现了出来,创造出了巨大价值。北京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许多东西都可以利用起来,适当开发后就可以重放光彩,不仅能让游客更为深入地了解北京,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胡同文化旅游存在的积极意义

目前,胡同旅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是与“故宫旅游”、“长城旅游”等项目并驾齐驱新兴力量。它在文化交流、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胡同民俗旅游是对外宣传北京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现代生活文化的重要窗口。现代旅游不仅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旅游是向外界展示自己发展水平,提升本国文化特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歧视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凭借着巨大的经济、科技优势,将自己的文化视为先进文化,而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视为落后的文化。而且,发达国家的媒体从意识形态等角度出发,刻意将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存在的、或者现实中存在的比较落后的东西当作展示的重点。在以媒介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展示策略无疑会加重发达国家游客的文化优越感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歧视心态。民俗旅游正是向改变外界的错误印象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外国游客置身于具体的旅游环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另

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地与当地居民交流,或者近距离地参与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当中,外国游客又可以体会到当地文化进步。当这些外国游客回到自己国家时,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向亲朋好友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他们先前所持有的不正确的观念和看法。在当今这个时代,中国正与世界融合得越来越紧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这种作用的基础,一方面是经济、科技“硬实力”,另一方面是文化等“软实力”。而在一些情况下,“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加有效。旅游在展示文化软实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胡同旅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兴旺。胡同是历史的产物,而胡同中的居民则是现代社会的成员,通过参观胡同、近距离感受居民生活,外国游客可以看到胡同的历史与现在的胡同生活。这对他们重新认识中国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国际要人也应邀来到胡同参观,这无疑会提升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其次,胡同民俗旅游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历史上,我们常常是将传统文化作为落后的代表而加以批判。作家冯骥才把这一历史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中国文化粗鄙化的过程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始于满人入关。当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文化的同时,也被满文化这种积淀比较粗浅的马背文化稀释了。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文化一冲击,我们的文化就变得松散了。然后跟着就是五四运动。它的文化倾向是把传统文化作为对立面的,把传统放在一个反面的位置。

四、“胡同游”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顺,持续发展难

1、“胡同游”公司经营资质合法性不明确

2001年9月,北京市交通局给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公司核发公司运营的三轮车准运证,该公司成为西城区唯一一家具备“三轮车胡同游”旅游客运资质的公司从这一角度来说,北京什刹海地区经营胡同游的几家公司只有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在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之后,成立的几家胡同游览公司虽经工商部门备案,办理了营业执照,但都无法取得由北京市交通局核发的胡同游三轮车准运证。原因之一是北京市对三轮车客货运输的政策。北京市对三轮车客货运输的方针政策是:限制规模、严格管理。从这一原则出发,北京市交通局在三轮车客货运人员行车执照、三轮车牌照及公司经营三轮车客运的准运证的审批上严格把关,事实上,早在1998年底,便停止核发新的人力客运三轮车牌照和行驶证。对于什刹海地区经营三轮车胡同游览的几家公司来讲,取得了工商执照,便取得了合法经营的资质。但从未取得交通局特种行业许可的角度来说,这几家公司的经营合法性存在疑点。

2、“胡同游”管理主体不明确

1983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北京市公安局制定《北京市人力客运三轮车业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第四号令,修改原《暂行办法》,重新发布《北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办法》,北京市政府1997年发布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北京市交通局是本市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区、县人民政府指定或者委托的人力三轮车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交通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市公安、交管、工商行政、税务、物价等管理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三轮车

客、货运输业进行监督管理。”虽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但是,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隶属于不同行业及不同的上级管理机关,在三轮车客运管理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上存在问题,不能对客运三轮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什刹海地区经营胡同游三轮车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黑三轮”猖獗,欺客、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3、龙头公司发展思路不明确

2001年,胡同游公司与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三方,共同组建了新的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这也是目前什刹海唯一一家合法的公司。组建的目的是在什刹海搭建一个旅游业发展的平台,促进区域发展。但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原因是:首旅集团目的是通过资本的投入占有什刹海的优势资源,在经营上并不想下更多的工

夫,什刹海管理处由于体制传统等原因,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经验,徐勇的经营模式也没有随着公司的组建而调整,基本上是守业型。合法规范的龙头公司的发展尚且如此,胡同游的整体又谈何持续发展?

(二)无序竞争,市场规范难

1、“胡同游”公司经营不规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在北京什刹海地区经营胡同游的公司有10家,大多数公司成立时间短,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员工的素质低,没有经过专门的服务质量培训。同时,各个胡同游览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2、胡同游“黑车”、“黑导”多,存在欺客、宰客现象据统计,目前在什刹海地区从事胡同游经营的三轮车有近500辆,绝大多数是没有三轮车行车执照的“黑三轮”,这些“黑三轮”有的被胡同游旅游公司纳入旗下,还有的在什

刹海地区单打独斗、个体经营。从事“黑三轮”旅游的从业人员既有本市户口的,也有外地来京的,大部分人员属于后者。这些人假冒正规的胡同游公司,以胡同游的名义蒙骗参加胡同游览的游客,并强行向游客索要小费。当然,有“黑车”的存在,“黑车”的伴生物“黑导”的存在也在所难免。这些“黑车”、“黑导”的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胡同游的品牌,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也影响了北京市的对外形象。

近几年来,区政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并针对什刹海地区存在“黑车”、“黑导”,交通秩序混乱,以及胡同游经营中欺客、宰客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但由于有关部门的管理权限问题,以及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致使什刹海地区胡同游经营混乱的状况形成一个痼疾。

(三)产品单一,升级换代难

目前的胡同游产品只是初级的观光类旅游。乘三轮车游胡同,游程最短的游览时间仅仅1小时。游程最长也仅仅4.5个小时,在这4.5个小时内,游人登鼓楼俯瞰北京城,参观古老的胡同与四合院,游览恭王府花园,最后到百姓家吃顿饺子,算是体验了北京的百姓生活。游客如果随旅游团旅游,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旅行社的安排,如果是自助型旅游,又因为旅

游标识和旅游服务不完善,得不到良好的旅游体验。

五、关于胡同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功能,改变形象

结合什刹海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为胡同游设立较固定的营业和宣传场地,改变不正规的行商形象。近段时间,东城区的古垣公司经营情况较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将出发地设在了钟鼓楼。该地既有古都风情,又有地标性效果,

还有固定的营销场所,成为胡同游的重要出发点。相比之下,西城区胡同游公司的出发地连一个正规的接待窗口也没有,与“黑车”、“黑

社”没有明显差别,让游客真假难辨。

(二)升级换代,保住品牌

积极与有实力的旅游经销商合作,充分利用什刹海的胡同四合院资源,包装具有什刹海特色的京味旅游产品。现在,胡同游升级换代的产品基础很好,已经有了一大批亟待推向市场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北京深度之旅的条件非常成熟。推出老北京深度之旅,将改变目前胡同游只是拉着客人转换胡同,到百姓家吃吃饺子的单一局面,使胡同游的产品成为系列,满足

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做出差异,做出特色

目前,无论是东城区、西城区,还是宣武区,胡同游的游览内容都相同。要做出西城特色和什刹海特色,应重点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使之符合什刹海的文化定位。在什刹海旅游区推出“古都北京的深度之旅”,使胡同游体现出与其他区胡同游不同的特色,有利于拉开区域差别和品质差别。什刹海地区现在推出的“胡同游”,只能说是“深度之旅”的初级产品。“深度之旅”当然无须十天八天的游程,但至少也要有一天一夜的游程,要让旅游者在四合院里停留下来,要有完整的、从早到晚的老北京生活体验。

SWOT 分 析

Strengths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1.胡同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2.胡同的目标人群分布广泛,市场广阔

3.

胡同文化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4.北京胡同位于中国首都北京 5.胡同文化品牌知名度高,有影响力

6.胡同文化开发力度大 1.胡同本身的趣味性较差 2.胡同文化的深层挖掘不够,目标人群定位 不明确 3.胡同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 4.胡同文化的发展力度不够强 1.北京注重旅游业的发展 2.景区的地理位置优越 3.政府政策倾向于第三产业 4.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具有带动作用 5.胡同的开发对追溯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1.胡同文化的破坏较大 2.现代化建筑对胡同文化的冲 击力大 3.其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胡 同文化的宣传造成阻碍 4.国家的财政支持有限

一、STP 战略分析

1、市场细分

2、目标市场 七大消费阶层

1.外国游客

2.文化古迹爱好者

3.寻根觅祖人群

4.科研人员

5.老一辈革命同志

6.大学生

7.胡同居民

中国葫芦形市场细分

1万 万 万~4000万 万~1200万

亿~2.0亿 9亿~10.2亿 8000万

人群特点和消费特点

3、市场定位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的的营销战略是:以中为主,以高拉动。

以中为主:依赖独特的区位,以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小康和准中产阶层为主要客源,在不断提高质量基础上,继续拓展规模,以规模见效益,并通过消费的深度拓展不断提高效益;

以高拉动:提高高端市场比例、高端市场的满意度,高端市场的重复性消费,以高端市场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示范力来拉动中端市场。充分发挥高端市场的拉动作用

高端市场具有的特征是:高收入、受教育程度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即“商人”、“官员”、“文化人”、“外国人”这四类人群。目前北京老胡同文化已经能够吸引到这类市场,例如法国前总统,各级官员、摄影师、媒体记者、金融企业等)。将高端市场作为北京老胡同文化旅游的拉动力量,是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1)高端市场能够在貌似破旧的街巷、灰土土干巴巴的环境中体验到美,体验到传统,体验到先人的智慧;

(2)高端市场愿意为这种精神体验付费,并愿意为特别设计的深度体验项目付费;

(3)高端市场具有消费示范效应和市场影响力,能够拉动有可观消费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中端市场。

(4)高端市场有可能带来商业投资,带来新的经营模式。

结语

北京胡同、四合院是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承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随着时代演进,胡同、四合院的实用功能正在逐渐减退,文化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建国之初,梁思成、陈占元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提出将老北京城整体保留,作为市民观光、休闲所场。可惜,那时的决策者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让胡同、四合院那古老的身躯继续承担着城市化的步伐。五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残破不全的胡同、四合院以及居住在狭小空间里的居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正日趋白热化。只有逐渐转变胡同、四合院的功能,使其由实用的建筑转变为文化观光的对象,才能让其重新创造价值、焕发活力。“胡同旅游”是人们对于转换胡同、功能所做的一次探索。实践证明,它在开发胡同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旅游并没有真正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胡同、四合院将被酒吧和饭店所替代。什刹海将变成一个现代商业、娱乐气息浓厚的地段。这样的置换对于商家和旅游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文化保护来讲却是一种灾难。旅游借助

了传统文化,却最终消解了传统文化,这是否真是旅游开发给胡同、四合院带来的必然结果。传统文化难道真的要被商业化完全改造才‘能生存下去?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李宇鹏. 北京胡同的变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22卷第1期

[2] 毛志成. 且说北京的胡同[J].海内与海外,2005,(11).

[3] 五月. 胡同抢拍系列后续[J].北京纪事,2004

[4] 李云虹. 京城的胡同“自卫队”[J].法律与生活,2007 (1).

[5] 徐城北. 新胡同文化[J].中国公务员,2003.(10).

[6] 朱培红. 探讨北京胡同的拆迁与保护[J].环境教育,2004.

[7] 黄小伟. 胡同没了,文化自杀[N].新闻周刊,2002,(24)

[8] 李颍伯,王燕美. 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前景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

[9] 毛志成. 北京的胡同中关村2006年01一02月号总33期135-136

[10] 崔永兰,侯海鸥. 北京旧城胡同变迁图的设计与编绘[J].北京测绘,2005,(4).

[11] 孙宇. 北京的胡同文化[J].两岸关系,1999,(9).

[12] 王雪峰. 关于“胡同游”升级换代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文化产业,

2009.12(下)

[13]里迅. 走进北京“胡同游”,北京工商管理2002/5

[14] (韩)崔敬昊. 《北京胡同变迁与旅游开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15]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英)蒂姆.希思,(土)塔内尔,厄奇.《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p69.

[16] Yi?FuTuan: 《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7:27

致谢

本论文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一直得到导师毕老师的悉心指导.毕老师在论文撰写的方向、方法和学术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们在此深表感谢!您知识的广博与对学术的严谨的态度令我们深感钦佩,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

在毕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有针对性地阅读了大量关于北京胡同文化方面的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在这次论文撰写过程中,使我们不仅掌握了一些北京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将其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使我们受益颇多。

在此,我们还要对一年学习期间为本小组授课的毕老师深表感谢,感谢老师辛勤的教诲,很幸运能从您这么好的良师身上汲取营养,老师渊博的知识令我们充满敬意。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时时以老师您为榜样,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厚望。

四 老北京的小胡同-要点梳理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 【基础须知】 作者简介 萧乾,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曾任职于《大公报》。复旦大学教授。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重点梳理】 一、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3)总写自己对小胡同的印象。 第二部分(4-10)具体回忆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小胡同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11-13)拿伦敦、慕尼黑等地的胡同对比,表现出对故乡小胡同的留恋。 二、内容主旨 本文以回忆北京小胡同的情感为线索,忆及当时的风物人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留恋和向往之情,表现了作者对胡同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被拆的遗憾和保护胡同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看法、主张。小小的胡同只是家乡的一种象征,作者真正怀念的还是家乡的人和往昔岁月。 【难点再现】 1.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哪几方面的事情呢? 一是胡同里是一阕动人的交响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春夏秋冬,各有特性;夜晚则徐缓,拖长,而且当中必然有间歇——有的还挺长。二是儿时买小风车,刻泥饽饽,放风筝。三是捉蛤蟆,逮蛐蛐。 2.如何理解作者对小胡同的感情的? 作者对小胡同的感情就是对家乡的感情,尤其是儿时的回忆,更容易引起人的怀念。作者走南闯北,辗转他乡几十年,更易生思乡之情。另外,北京的小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状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对北京胡同的感情,也正是作者对北京文化的感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3.本文的语言特点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有较强的说明性,简单的勾勒,却于平淡中现出真情。例如文章第4段,短短百余字,就简要地把母亲去世后寄养在堂兄家,半工半读,上高中因学运被变相开除,后又回北平上大学等走南闯北的几十年经历叙述清楚了。也就在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萦绕着那几条小胡同转悠。”的怀念之情流露出来。

书香燕京推荐书目

第五届书香燕京推荐书目 1.《古都遗韵丛书:追忆百业》,方砚 2.《无处安放的童年》,毛大庆 3.《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4.《城脉:图解北京古城古建》,朱正伦、李小燕 5.《钟鼓楼》,刘心武 6.《老北京的趣闻传说》,张卉妍 7.《京范儿》,崔岱远 8.《侯仁之与北京城》,朱祖希 9.《骆驼祥子-丁聪插图本》,老舍 10.《四世同堂》,老舍 11.《老北京民间故事-绘出记忆中的老北京》,孟繁强 12.《茶馆-叶浅予插图本》,老舍 13.《故土》,苏叔阳 14.《城南旧事-珍藏版》,林海音 15.《北平味儿》,季剑青 16.《老北平的故古典儿》,白铁铮 17.《西边的彩云-渐行渐远北京往事》,赵新义 18.《老北京儿时趣事-绘出记忆中的老北京》,孟繁强 19.《老北京地图的记忆》,宗绪盛 20.《有里有面儿:京味儿礼仪话本》,刘一达 21.《京味九侃-升级版》,萨苏 22.《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刘仰东 23.《北京精神百家谈》, 24.《风筝》,孔德平 25.《爱你很容易-相声界的台前幕后》,孙福海 26.《北京琴书》,崔维克 27.《北京方言与文化》,汪大昌 28.《当代北京连环画史话》,李劭南 29.《面人制作技法》,张俊显 30.《什刹海与北京城的中轴线》,于永昌 30.《说故宫》,朱家溍 31.《魅力无穷话京剧》,吴大徵 33.《朱自清散文诗选-荷塘月色》,朱自清 34.《启功说唐诗》,启功 35.《林语堂散文-动人的北京》。林语堂 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与房山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有关的书籍,建议同学们放假前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到房山区图书馆阅览。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棣

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统。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话吗?他当然照准了。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个名称,那么公元1403年2月4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到今年,已叫了588年,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100多年。 其中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区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古老的街巷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这里辽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广安门大街还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而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极少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几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较为整齐的,或者十分残破的,都在院子中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有院子了。四合院的“院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家住的四合院,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后来曾至十几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为单位,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外郎营、皮条营)。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西边是现在的新华街,东边到前门大街,南边在珠市口,北边就在前门大街。八大胡同不仅是娼妓业的代名词,还是老北京商业繁荣的缩影。据载,当年这里不仅妓院林立,还是老字商号、会馆文化及戏曲文化的发源地。八大胡同的形成,它一定是依靠了当年繁华的商业。从清初开始繁荣,到乾隆,到清末一直非常繁华。 八大胡同的成名与大栅栏的崛起密不可分。大栅栏的繁荣起源于清初的“旗民分住”政策。大清朝的这一国策形成了满汉分治的格局,这也意外地带火了今天前门外大栅栏一带。随着汉人外迁,北京的商业娱乐中心开始转移到大栅栏一带。这里也成了戏园子、饭馆子、窑子的汇集之所。 大栅栏一带至今还集中了北京最多的老字号。其中有家鞋店叫内联升。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人赵廷于100多年前创办的。有趣的是,当时就凭“内联升”这三个字,他的鞋店竟火爆了京城的官场天成斋,做老百姓穿的低档鞋,而内联升专做坐轿子的人穿的鞋。当时,北京有句俗语,叫“爷不爷,先看鞋”,是说鞋能抬高人的身价,赵廷把眼光盯上了官员们上朝穿的朝靴。妙招:就是把清政府大小官员范式在他店里买过朝靴的人的姓名、年龄、住址、靴子尺寸、特殊爱好、特殊脚型等计入专门的账中,叫做《履中备载》。根据这个《履中备载》做的靴子准保合脚。甚至他媳妇、孩子穿多大的鞋都有记载,不让别人看。据说,一些官员经常到他这里来打听上司或恩师的“足下之需”,花重金给上司或恩师制作几双朝靴送去。连上司穿多大尺寸的鞋都知道,自然是“心腹”之人。因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数十两。 还有一招:顾客一进门,门口有一个沙子的箱子,一踩就过去了,后边的伙计就赶紧给你量鞋底子的长度,等于你还没说话呢,店里就已经知道你穿多大的鞋子。 鞋店的成功还得益于鞋店的字号。“内联升”这三个字是赵廷专门为逢迎做官者心理取的,“内”指大内宫廷,“连升”寓意穿他的鞋能官运亨生。甚至皇帝的龙靴也出自内联升。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百顺胡同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

1单元字词及〈春〉《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

14册1单元字词 一、《春》 1、注音: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 ..(yùn)(niàng )、应和.(h a)、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鸟巢.(cháo)。 2、解词: ①朗润:明朗,润泽。 ②舒活:舒展,活动。 ③抖擞:变得精神旺盛或生动活泼。 ④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俏丽,引人注目。 ⑤应和:用声音、动作相互呼应。 ⑥欣欣然:欢欢喜喜的。⑦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⑧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⑨黄晕:昏黄不明亮。 ⑩”一年之计在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3、作者: 本文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系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三、《春风》 1、注音: 褒.贬(bāo)、飘拂.(fú)、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 乍.暖(zhà)、靸.鞋(sǎ)、莽莽 ..(mó)( gu)。 ..(mǎng)、蘑菇 2、作者:林斤澜,生于1923年,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 《山里红》。

二、《听潮》 1、正音正字: 窗棂.(líng)、云汀.(tīng)、眼睑.(jiǎn)、芳醇.(chún)、汩汩 ..(gǔ)、罅.隙(xià)、 嗥.叫(háo)、深黯.(àn)、琼.台(qióng)、慵.懒(yōng)。 2、解词: 深黯:黑暗。慵懒:懒。汩汩:水流动的声音。罅隙:裂缝。 暮烟:黄昏时的炊烟。 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危楼:很高的楼。 酣梦:甜蜜的梦。 壁垒:一种防御建筑物。(或某种起障碍物作用的无形的东西。) 3、作者: 鲁彦(1901——1944),即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现代 作家,有《鲁彦全集》,节选自《驴子和骡子》。 四、《老北京的小胡同》 1、作者: 萧乾(1911——2001),蒙古族,北京人。作品有长篇小说《梦之谷》,短篇小说《篱下集》、《创作四试》等,散文特写小品集《落日》、《小树叶》等。 2、生字注音: 褡.(dā)裢.(lián)坑、一阕.(qu a)、锔.(jū)盆、发怵.(chù)、 萦.(yíng)绕、饽饽 ..(há)(má)、 ..(bō)、潮汕.(shàn)、蛤蟆 秫秸 ..(shú)(ji e)、弄堂(lòng). 3、解词: 发怵:感到害怕。阕:曲终。这里指一曲为一阕。

北京胡同现状与保护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及其保护状况的调查(一)实践地点:北京东城区的几大胡同 (二)实践时间: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6日(共6天) (三)实践人员:王志明,梁少峰,姜锡彬 正文如下: 一、实践目的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至今北京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来自百度百科) 胡同文化、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的代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胡同文化更是一枝独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然而随着历史变迁,胡同这一特定的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8成以上的人完全不知道胡同或仅对胡同文化了解一点点,所以这就十分有必要去详细了解一下胡同文化的现状。 二、实践过程 实地考察第一站: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 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里也烙上了许多名人的印记,后圆恩寺13号是矛盾的故居,可园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圆恩寺胡同7号曾是蒋介石的行辕。而酒吧街则是南锣鼓巷的一个重要特色,这里也有许多的特色小店,像若水堂油纸伞、文宇奶酪店等。 5月4号,我和王志明从学校出发,乘坐地铁到达市区。在张自忠路地铁站出站后,我 们明显感到此处的古色古香。我们且行且问,在热心人的指引下,步行几百米后终于到达了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南锣鼓巷。不巧,那时候的南锣鼓巷牌坊前正在施工建地铁,周围一片凌乱。不过还是可以看出施工方已经特地避开牌坊以示对胡同的保护。站在南锣鼓巷的入口处,宛如站在了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维度的交界处。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是古色古香的老北京胡同。深入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南锣鼓巷并不是只有一条胡同。南锣鼓巷呈南北走向,在东西方向上却延伸出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胡同。我们重点观察了前圆恩寺和后圆恩寺胡同,还参观了茅盾故居。一路上我们仔细观察,发现胡同大体的建筑保护的比较到位,大部分胡同都保持完整的结构。然而,胡同里实际居住的人数却是少得可怜。很多四合院实际上已是人去院空。有些四合院被改成学校,车库,私人场地等等。我们不禁感叹,胡同虽在,胡同文化何在呢?我们没有感受到。 实地考察第二站:宝钞胡同。 在我们前往交民巷的路途上,恰好经过了宝钞胡同。 进去一看,怎一个乱字了得!路边堆放着各种各样的杂 物还有垃圾。情况比南鼓锣巷差多了。 实地考察第三站: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访华 的那个时期。当时,江南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 抵元大都,就在这里卸放,这条小巷就被称为 江米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胡同。胡 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 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现在里面坐落着最高人民法院、北京警察博物 馆。 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站岗的军人的热心指 引下,我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东交民巷的入口。 东交民巷非常宽敞。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小小的东交民巷里还藏着这么多国家高级部门如最高人民法院等。东交民巷居住的人比较多,胡同也保护的比较好。

老北京胡同名字的由来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象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 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消失的北京站地区胡同(一)

消失的北京站地区胡同(一) 五老胡同曾住过二位与毛泽东有关的名人 有意思的是老北京城有不少胡同叫老儿胡同,皆因有德高望重老人居住在此而得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之传统历史悠久。崇文门外有卢老儿胡同,乾隆年间称五老胡同,分为南五老胡同和北五老胡同。自明代起,大盐商查家住北五老胡同,至清末是北京八大富户之一。牛街有王老儿胡同,因住清末民初回族大教育家而得名,1965年改称春风胡同。宣武门外有王福老儿胡同,1911年改称魏家胡同。崇文门内东单南有吴老儿胡同,民国初年称五老胡同。 五老胡同,形成于明朝初年,呈东西走向,西口北折至苏州胡同,东口至沟沿头胡同,北面是苏州胡同,南面是四眼井胡同。旧日是苏州胡同河道往东一条河汊,经沟沿至泡子河。1959年建北京站前街,胡同东口被拆融入北京站前街。70年代末建设北京车站邮政枢纽,五老胡同基本全部被拆,现在西口残留一小段连接苏州胡同。 解放后,在五老胡同住过二位与毛泽东有关的名人。 人民军队“粮草官”杨志成开国上将杨志成,1903年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城郊的一个侗族家庭。1919年在贵州甲种农业

学校学习期间,曾参加过贵州学生声援北平青年“五四”运动的爱国游行活动。农校毕业后加入滇黔联军准备北伐。1926年3月,在广州考取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在军校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人中国共产党,接着在贺龙的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月1日,参加周恩来、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1929年后,历任红4军、红12军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组织兵工、军需、医药生产和物资供给,并创办后勤学校,培养后勤干部。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军委先遣工作团主任。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1月回国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和鸡西等地组织领导军工生产。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大力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保障。1949年起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人民解

2005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第I卷(机读卷共14分) 第I卷均为选择题,一道大题,共7道小题。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A. 阔绰(chu?)倔强(jiàng)无边无垠(yín) B. 挟(xié)持提(tí)防斤斤计较(jiǎo) C. 塑(sù)造胆怯(qiè)不偏不倚(yǐ) D. 寻觅(mì)哽咽(yè)骇(hài)人听闻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A. 凯歌凯旋 B. 轻捷捷报 C. 修长修葺 D. 处决处所 4.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 清脆赞赏崇拜打量 B. 清脆称赞推崇打量 C. 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 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5.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____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阅读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阅读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阅读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关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论文

关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论文 说起胡同文化,并没有很严肃地讨论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从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娓娓道出。北京的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内的四合院规规矩矩。胡同、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许多人也许会感觉到,文化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文化也可以这样探究。 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因此,我们研究本课题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的人除了认识,以及了解胡同建筑的特色外,还要对古建筑产生保护意识与责任感。了解国家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做到弘扬真正的中国文化,提高个人素质修养。 研究老北京的胡同建筑,我们不仅能从艺术建筑方面得到拓展,还能对几何数学、政治思想、语文古味、物理构造等方面进行升入感受。 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体会课本以外知识的新技能。 现如今我们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可是邻里间没有胡同里内些老住户们间的熟络。尽管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更密切,而不是越来越疏离。 课题的研究对象已经被国家设为保护项目,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如今已经形成了追古文化的潮流之一。 我们组研究的这个课题作为一个文化课题,十分具有浓厚的古风气息,中国趣味。对研究人员来说既可以发现新奇的古文化,还可以边学边娱乐。社会方面,它符合现社会重点倾向,对城市发展也有了推动。 而且,我们组研究的这个课题涉及广泛,本组主要选择的研究范围是胡同建筑特色与胡同建筑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它传播特色的方式方法。 本课题是对“古代建筑对新时代的影响”进行了实质内容缩小,变成了主要研究胡同特色对新时代的城市规划突出影响与成就。研究内容是对胡同进行介绍,以及深入探讨胡同的真正意义,例如:记录了人们的风俗、改变了现如今一些小巷的特点、传播古中国文化特色。 本组进行选择的样本对象是德胜门附近的南锣鼓巷,鼓楼以及后海的宋庆龄故居。 我们组在研究这个课题时,采用的是分组合作。 首先,本组成员一起实地研究,主要研究的方向倾向于南锣鼓巷的胡同。 具体分工如下: 2人照相,1人登记,2人观察,1记录,1人采访,1人引导。 其次,本组成员内部分工进行分类文献。1人收集,1人分类。 然后,本组成员开始抒写讲稿与教材合成。2人合成,2人演讲。 接着,本组成员全体总结个人所获,然后统计。 最后,抒写论文与成果展示。

《北京的胡同》教案

《北京的胡同》教案 一、指导思想: 《北京的胡同》属“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本可把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北京胡同的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的胡同是北京人组祖辈辈生存的地方,他是北京地方文化重要内容,每一条胡同里都蕴藏着丰富的美术和人文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综合探索,可以让学生拓展美术的视野,以美术的角度观察北京的民居建筑特色,发现其中的美,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此外,通过综合性探索活动的锻炼,也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北京胡同的历史、民俗、名人典故等受到人文教育,丰富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价值,发展学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 我校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班里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孩子们居住在北京的某某小区里;一部分学生是从外地来京的,大都居住在北京的周边地区。这些孩子对北京胡同的了解太少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表现北京

的胡同了。再者三年级的学生初次进行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探索活动,作为教师,知道应该具体,准备应该充分,达到让学生了解北京传统文化的目的。 2、教学方式说明: 本课重点是认识北京胡同文化和民居建筑艺术的特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片段,通过多媒体来拓展课堂的时空,观看北京胡同的景观,了解北京胡同历史的变迁、趣闻轶事、名人典故、邻里社情等文化的内容。 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入手,了解“打磨厂胡同”的历史与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胡同文化概念的内涵。其次借助教师精挑细选的有关胡同的照片,让学生欣赏胡同的景观,发现并体验北京胡同的独特意境。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书中的图片,从中发现北京胡同建筑的不同形制和结构,与环境的搭配结合、美术形式的装饰等的特色,体验不同的审美感受。此后课中多次播放了胡同的录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通过看、听、学、演、说等形式,对胡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技术准备: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古城风貌的特征,其中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本课的综合探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前期,教师准备了大量胡同的实际景观照片、录像《古都深巷》、CD《吆喝》、课件、歌曲磁带、

《老北京的小胡同》同步学习探究训练及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角落jiǎo 崇尚chóng 饽饽bō栗子lì B.间歇jiàn 中间jiān 模子mú萧乾qián C.嗞啦zī发怵shù秫秸shú漂泊bó D.锔碗jū弄堂lòng 优雅yǎ韭菜jiǔ 3.选词填空。 走街串___(巷乡)走南___(串闯)北 动人心___(弦炫)(黏粘)___糊糊 (状壮)___胆大___(概慨)豆___(浆桨) 美___(州洲)转___(悠优)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高中差半年毕业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变相:内容不变,形式和原来不同,一般指坏事。 B.顾客对象大概都是灯下逗纸牌的少爷小姐。

大概:差不多 C.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 搞猛:搞砸了。 D.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发怵:感到害怕。 5.选词填空。 1929年___又回到北平上大学,___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___头十七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发后我___走南闯北了。可是___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___萦绕着那必条小胡同转悠。 (只、有、才、虽然、但、不论、总、尽管、还、无论、总) 语言表达训练 6.《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作者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北京小胡同的风物人情? 7. 为什么说“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8.下面是北京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C 风力:<3级

北京巷、街、夹道、胡同的区别

和讯网友忘不掉写了一篇博文《北京七日游之——玩(北海)》,其中谈到:“辨不清东南西北,幸好我知道南北为路,东西为街”。我给她留言说:“此招在北京不好使”。这是因为北京的街道命名并无此规律。 老北京的街道叫“路”的很少,在旧城区(二环路以内)几乎你就找不到几个叫“路”的地名。现在叫“路”的地名大都是后来改的(雅宝路),再有就是为纪念某某名人而命名的。如: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等。 老北京的街道分为三类,并有较严格的标准: 一、巷:坊与坊之间有防火墙,墙与墙的通道称巷,宽12步。 我曾在《何谓“坊”》里说过,老北京城内是规划成一个个的坊的。“坊”是由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分割出来的一块长方形的居民区,也叫街区。各个坊内有若干小巷,供住在里面的居民通行,外人一般是不能任意穿行的。坊的四周建有坊墙,以保护坊内的建筑物和居民的人身安全。这分割各坊间的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就称作“巷”。现在还有叫巷的地名,如:锣鼓巷、交民(江米)巷、方巾巷。 二、街:道路两旁是买卖铺的称街,一般宽24步以上。 坊与坊间的街道有的有买卖铺(现在叫商店),这样的街道比一般的巷要宽,被称其为“街”。 三、夹道:一般是王府、寺庙间的窄小通道。 过去大的王府、宅门并不将自己的宅院建的和宅基地一样大。一般都往后退一些,让自己的宅院与相邻的院落留有一个小小的通道。这样

做,一是为了安全,二是显得谦让。这个小小的通道因为是在私人的宅基地上退让出来的,因此属于产权人内部的设施,一般外人不能通过。地名也一般叫做:王府夹道、××寺夹道。 四、胡同。 胡同这个名称是从元朝才开始有的,是个外来语,到底为什么叫作胡同,学术界有各种说法,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北京第一个称作胡同的是砖塔胡同,因其胡同内有一座砖塔(万松老人塔)而得名。 以上是老北京街道的名称主要种类。现在北京街道名称大的、宽一些的,一般叫做“街”(大街)或“路”(多数在老城区之外)。小的、窄一些的叫做“胡同”或“巷”。也有混合着命名的,如:××大街东路、××路南街。但总体来讲,还是以“街”和“胡同”命名的居多。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绝没有“南北为街,东西为路”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从西方引进的,一般有租借地性质的城市好像才那样用,如:上海、天津,称道、街、路。 昨天出门发现:北京的新路牌都标有方向了,且标明该路段所含的门牌号数,这对于外地人和某些不辨东西南北北京人来说,方便多啦。

北京胡同大全

北京胡同的列表(部分新老胡同名对照) 新街口地区 大丰胡同:旧称观音庵胡同、观音庵,已经是居民小区马相胡同:旧称马香胡同 长青胡同:旧称松树庵 双寺胡同:旧称双寺胡同(北药王庙并入) 水车胡同 水章胡同:旧称水罐胡同 玉芙胡同:旧称玉佛寺(蔡家大门并入) 甘露胡同:旧称甘水桥胡同、甘水桥 东光胡同:旧称轿子胡同 东明胡同:旧称观音寺胡同 四环胡同:旧称草场大坑 永泰胡同:旧称永泰寺 西井胡同:旧称井儿胡同 西章胡同:旧称三官庙 西绦胡同:旧称西绦儿胡同(北城根、北药王胡同并入)西魏胡同:旧称西位胡同 有果胡同:旧称油炸鬼湖同(小三条并入) 光泽胡同:旧称火药局、大火药局(小火药局并入) 后坑胡同:旧称后坑 后章胡同:旧称后张公园、张公园 羊房胡同:旧称羊房胡同 阳泉胡同:旧称羊圈 红园胡同:旧称官菜园、菜园六条(骆驼胡同并入) 寿屏胡同:旧称烧饼胡同 苇坑胡同:旧称苇坑 孝友胡同:旧称药酒葫芦胡同 邱家胡同:旧称邱家胡同 辛勤胡同:旧称抄手胡同 罗儿胡同 朋奖胡同:旧称彭家楼胡同 鸦儿胡同:旧称鸭儿胡同、广化寺街(侯位胡同并入)前章胡同:旧称前张公园、张公园 铁炉胡同:旧称铁香炉 高井胡同 棠花胡同:旧称糖房胡同(糖房大院并入) 景尔胡同:旧称井儿胡同 黑塔胡同:旧称黑塔寺 阔带胡同:旧称口袋胡同 铸钟胡同:旧称铸钟厂 槐树胡同

新开胡同:旧称南新开路(酱房大院并入) 滨海胡同:旧称段家胡同 碧峰胡同:旧称碧峰寺(新开路并入) 潜学胡同:旧称前桌子胡同 八步口胡同:旧称八步口 小石桥胡同:旧称小石桥 小半截胡同:旧称小半截胡同 小黑虎胡同:旧称小黑虎胡同 小铜井胡同:旧称小铜井 大石桥胡同:旧称大石桥 大半截胡同:旧称半截胡同 大黑虎胡同:旧称黑虎胡同 大铜井胡同:旧称大铜井 五根檩胡同:旧称五根檩胡同 中教场胡同:旧称中街(洋溢滋、长图治、剃头栅并入) 东桃园胡同:旧称后桃园 东轿杆胡同:旧称东轿杆 东教场胡同:旧称东教场,有一个四合院保留比较完整。 东新开胡同:旧称东新开路、新开路(崇元观并入),已经拆掉建立小区,仅剩的几个小院也要拆除 北草厂胡同:旧称北草厂、草厂(钱筒子并入) 西轿杆胡同:旧称西轿杆 西教场胡同:旧称西教场(绵长胡同、草料铺并入) 迁善居胡同:旧称迁善居 后马厂胡同:旧称后马家厂(酱房大院并入) 后牛角胡同:旧称后牛犄角胡同 后英房胡同:旧称鹰房胡同、营房 后桃园胡同:旧称后桃园 时刻亮胡同:旧称屎壳郎胡同 前马厂胡同:旧称前马厂、前马家厂、马厂胡同 前牛角胡同:旧称前牛犄角胡同 前英房胡同:旧称前营房 前桃园胡同:旧称前桃园 穿堂门胡同:旧称川堂门 北顺城街 福绥境地区 北大安胡同:旧称北扒儿胡同,现已不存在 葱店胡同:旧称葱店(妙清观并入),现已不存在 南大安胡同:旧称大安胡同、大扒儿胡同,现已不存在 晓安胡同:旧称小南扒胡同、南扒胡同,现已不存在 永祥胡同:旧称永祥寺,现已不存在 永祥东巷:旧称永祥寺,现已不存在

课例《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案例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案例 光新学校初中语文组昂静 一、案例背景:案例名称《老北京的小胡同》,所属学科:语文,适用年级:七年级,对应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风俗世情单元,第一课时。课文作者: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生于北京,蒙古族,原名萧秉乾、萧炳乾。是作家、记者和翻译家。 二、教材分析:课文通过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描写了老北京小胡同里丰富、和谐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情,以及保护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总写作者与老北京小胡同的关系——在此出生,在此长大,在此认识世界,这里令人难忘。第二部分(5——10段)具体回忆自己儿时生活过的小胡同的风土人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5——8段)写老北京小胡同的各种声音,主要是叫卖声,并通过叫卖声表现老北京小胡同生活的丰富与和谐。(9、10段)主要回忆作者在小胡同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两个侧面表现了胡同丰富、和谐的生活特点,也体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三部分(11——13段)通过对比说明北京胡同的独特魅力,突出了作者对老北京小胡同的怀念和留恋之情,表达作者对城市建设中拆除胡同做法的遗憾,以及保护北京胡同,保护文化传统的愿望。三、学生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能读出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留恋之情,但胡同文化隐藏于叫卖、儿时游戏等日常生活之中,比较难以理解,以及从作者笔下的胡同生活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段落的品读,学习对生活场景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的方法。 2、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理解课文所表达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资源说明:

老北京胡同文化概述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北京胡同的文化发展,北京旅游局在一些保护较好的胡同中,开辟出了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乘坐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还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这样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厚重复杂的土地利益面前,“故土情结”往往被误为矫情的呻吟;但即使作为社会运行的平衡,也需要一种科学的全面统筹的观念避免整个城市陷入功利泥沼,需要一种共识维护城市记忆和遗存。 北京的土地变迁之所以受到格外的关注,不仅因其文化古都,更因为其身为京畿,提供示范。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