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卦象数疗法配方要领及经验总结

八卦象数疗法配方要领及经验总结

八卦象数疗法配方要领及经验总结
八卦象数疗法配方要领及经验总结

配方要领及经验总结

相关书目:《中国八卦象数疗法》、《八卦象数疗法再创奇迹》《易医诊断与象数治疗》、《易医文化(双月刊)》象数疗法对部分疾病的治疗原则

1.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血鼓胀的范畴,是

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相互失调,导致气滞血淤,水停腹中而发病。肝失调达,肝气郁结,久则气

滞血淤,横逆乘脾胃,致脾胃运化停聚郁结,脾

虚运化失职,浊气蕴聚中焦,清浊相混壅阻气机,肝失于条达,气血淤滞,脾虚更重,久病及肾开

阖不利,水浊逐渐积累,而发为鼓胀。

治疗宜:键脾利水,活血化瘀,兼以宣肺疏肝。

2.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下注,侵犯胞宫,以致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损伤冲任,导致气血淤滞,久而形成粘连和包块。

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3.肌纤维痛综合征:也称肌纤维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全身性肌肉疼痛与发僵,并拌有失眠,焦虑,抑郁,易疲劳等精神心理症状,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病机主要责之于肝郁脾虚气血失和。肝气淤滞疏泻血气功能失职,则气血阻闭不能周流全身而作痛;肝郁失其条达之性,则情志抑郁,焦虑难眠,筋力易疲;肝气淤滞,木不疏土或肝郁化火,木乘脾土,致脾运化失职,久之而成脾虚之证;脾虚中气不足,失去推动能力,则气虚血瘀而周身作痛;脾虚不能生化气血,则气短色白,四肢懈惰,心烦意乱;脾不运化水湿,水湿停留,则形体虚胖,遇阴雨天僵痛加重,病情慢性缠绵,也是脾虚湿滞之象。

治疗宜:疏肝键脾,益气化瘀,养血活血。

4.慢性乙肝:肝病易气郁,气滞则血瘀,或湿毒留羁,阻遏气机,或病人气虚,气血运行不畅,均是造成血瘀的病理改变,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肝脾大肝掌及衄血等均为瘀血的表现。治疗宜:活血化瘀,键脾益气为主。

5.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多动综合征):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不自主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抽动。《幼科证治准绳;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zong渐生。其瘛zong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肘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由此可见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火扰心。小儿所欲不遂,郁而化火,火极生风,故见肢体抽动,。摇头耸肩,瞬目,眨眼,心烦易急。脾主运化有赖于气机的条达,肝气横逆,脾失健运,化源失利,水湿不行,则痰浊内生,上逆于脑,蒙蔽清窍,则抽动伴口出秽语,怪声呼叫且不能自止。肝阳亢而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患儿常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1)

肝亢风动型:多由六淫引发而致风阳翕张,出现摇头,耸肩,喊叫等不自主动作,频繁有力,伴有烦躁易怒,便干溲赤,舌红苔白。

治疗宜:清肝泻火,熄风镇惊为主。

(2)

痰火扰神型:起病急骤,性情急躁,证见头面,躯体,四肢不同部位的肌肉抽动,喉中痰音怪鸣,伴有口渴,睡眠不安,舌红苔黄,。

治疗宜:清火涤痰,平肝安神为主。

(3)

脾虚肝亢型:病久体弱,脾虚木旺生风,证见抽动无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

伴有精神卷怠,面色微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

治疗宜:扶土抑木,以平肝亢。

(4)

阴虚风动型:抽动日久,火盛伤阴,证见挤鼻眨眼,耸肩摇头,时有喉中吭吭作响,伴有手足心热,汗出便干,口渴唇红,舌体光红少津。

治疗宜:滋水涵木,降火熄风为主。

6.踝关节外伤后遗症:走路不小心,经常扭伤踝关节,重着造成腓骨下段骨折。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病机在于瘀血停滞,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形伤则肿,气伤则痛,故临床多见患处肿胀疼痛,皮下青紫,筋肉挛急。

治疗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散结解凝。

7.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心阴亏虚,湿热毒邪乘虚侵袭,内舍于心所致。气阴两虚则极易感受湿热邪毒,邪毒内侵,势必更加耗气伤阴。气阴两虚,血行无力,营阴涩滞,每致心脉瘀阻。

治疗宜: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8.脂肪肝:系湿浊内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湿聚为痰,阻止经脉,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脉。

治疗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9.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中医“瘿病”

范畴,中医认为:肝肺两经与甲状腺关系最为密切。亚急性甲状腺炎为外邪侵袭,阻止气机,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聚于颈部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外邪袭表,痰湿阻滞。

治疗宜: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10.

肾病综合征:外因为风邪,湿热,毒,劳等;内因为肺,脾,肾,脏腑亏虚。病机:外因影响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能,以肺,脾,肾功能失调为病变之本,但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治水之脏;以水湿,湿热,瘀血阻滞为病变之标,表现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病程中易感外邪,也常因外感而加重病情,日久则发生癃闭,关格,肾衰等病。

辨证施治:1)湿热内蕴:主证为浮肿明显,肌肤绷急,腹大胀满,胸闷烦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2)水湿侵渍:主证多由下肢先肿,逐渐四肢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易随复,伴有胸闷腹胀,身重困倦,纳少泛恶,小便短少,舌暗红,苔白腻,脉儒。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活血化瘀。

3)阳虚水泛:主证为全身高度水肿,腹大胸满,卧则气促甚,形寒神倦,面色恍白,纳少,尿短赤,舌淡暗,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助阳,化气行水,活血化瘀。

4)脾虚湿困:主证为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累后午后加重,腹胀纳少,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舌暗红,苔白滑,脉细弱。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消肿。

5)风水相搏:主证为起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亦肿,皮色光泽,按之凹陷,易复发,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暗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兼以活血。

11.疏肝5法治不孕:肝藏血,其足厥阴经脉绕阴器,抵少腹,与冲脉相连,全身各部化

生的血液,除营养周身外,皆藏于肝,其余部分下注冲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与肾的封藏功能相互协调,一藏一泄构成有规律的月经周期。肝郁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

度,则致冲任气血失调,难以受精成孕;肝郁气滞血淤,气血运行不畅,则胞宫胞脉瘀

阻,不能摄精成孕,且不孕之症辗转不愈,忧思郁闷,情志不畅,愈发加重肝郁之症。

因此,肝淤是不孕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治不孕症,多以疏肝调气为纲同时结合辨证,兼顾健脾,滋肾,化痰,消瘀。

1)疏肝健脾养血:肝失疏泄,木郁克土,脾虚运化失司,则气血生化乏源,

致气血亏损,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而难以受精成孕。表现为情志不疏,胸闷叹息,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乳胁胀痛,面色萎黄,失眠纳差,神疲乏力,舌淡无华,脉细弦无力。临床多见于:经前期综合征,闭经泌乳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及黄体不健等病症。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2)疏肝清热利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木郁克土,湿热内生,流注下焦,或

经期术后将息失宜,湿热之邪入侵,阻滞胞宫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此型不孕常为继发不孕,伴见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带下,腰骶部酸痛,少腹坠胀疼痛,经期延长,淋漓不

净或乳胀心烦,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临床多见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阴道炎等病症。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3)疏肝理气活血: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与任脉交会。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气血运行不畅,肝经淤滞不通,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邪毒内侵,与瘀血搏结,阻滞胞宫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此型不孕常伴见少腹胀痛或刺痛,按之有症瘕包快,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或边有瘀斑,脉弦涩。临床多见:慢性输卵管炎症,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4)疏肝化瘀调冲:脾主运化水液,肝郁脾虚,健运失调,气滞水停,蕴而化痰,流注下焦,雍阻胞宫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此型不孕常见:经期延后甚或闭经,形体肥胖,嗜睡法力,胸闷泛恶,带下量多,舌淡苔白腻,脉儒滑。临床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囊肿等症。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

调冲。

5)疏肝补肾填精: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肾主胞宫而藏精液,肝肾一体,精血同源。肝郁及肾,肝气郁则疏泄失司而冲任失调,肾气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故难以受精成孕。此型不孕常见:月经紊乱或先后不定,经量少色淡或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偏于阳虚则小腹寒冷,四肢不温;偏于阴虚则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淡苔薄少,脉细弦尺部沉。临床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排卵功能障碍,黄体部健等病症。

治法:疏肝肾之气,养肝肾之精。

12.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学之眩晕,头痛,健忘,不寐,耳鸣耳聋等范畴。病因为肝肾亏虚(阴虚)为主,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痰瘀内生,痹阻血脉,胶结凝聚所致。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化痰消瘀调和气血。

13.胆汁返流性胃炎:脾胃气虚,动力不足,正蠕动无力,幽门关闭无力,虚则气逆,升降无常,而气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脾胃虚寒,久病血瘀,肝瘀气滞等则是伴随或是病前已有的症状和体症,应该属标。本病以胃部灼热,疼痛,痞胀,嗳气,嘈杂,食欲减退,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心烦以怒,情志不畅,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治宜:补气健脾,理气降逆,疏肝利胆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

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

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

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

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一般是以

五脏为重点的。下面简要介绍各脏腑的有关证候

特征。请接下学习。

【肺病的辨证】

(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

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

(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濡养,或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证候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舌干红,苔少,脉细数。此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喉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3)风寒束肺:多因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所致。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清稀、苔薄白、脉浮紧。本证多见于感冒(伤风、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

(4)风热袭肺:多因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痰热壅滞肺内,便肺的肃降功能减退所致。证候多有发热、咳嗽、哮喘气粗、痰稠色黄、咳吐脓血、腥臭、胸痛、出鼻血、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喜喝冷饮,甚至风热闭肺,出现呼吸迫促、鼻翼扇动、口唇紫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此证可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等病。

(5)肺肾阴虚:肺病较久,肺阴虚京可导致肾阴虚。证见咳嗽、痰少、动则气促、腰酸腿软、潮热、盗汗、遗精、消瘦、口渴、舌红少苔、脉多细数。此证可见于肺结核病人的晚期。

【脾病的辨证】

(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脾气虚常见于溃疡病、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及消化不良等病时。

(2)脾阳虚衰(脾胃虚寒):多因饮食不节,久病脾虚,脾阳不振,运化不力所致。病情较脾气虚弱重,证候可见有胃腹胀痛,喜热敷、喜按压、食欲不好,肠鸣嗳气,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或浮肿尿短;有的可面色苍白无光泽、形体消瘦、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口流清水、舌淡苔白、脉沉濡弱。此类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虚弱证候,可见于溃疡病,慢性肠胃炎、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某些水肿等病时。

(3)脾不统血:多为久病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循其常道运行的某些出血证。可有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紫暗)、尿血(无痛尿血)以及月经过多、崩(阴道突起大量流血)漏(长期阴道少量流血、淋漓难尽)不止。伴有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精神疲倦、懒言、面色萎黄,口不渴、尿清长,有的还可能有四肢困乏或皮下出血、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候。本证可见于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肾结核等病。

(4)寒湿困脾:多因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或淋雨、久卧湿地、湿困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证候多有饮食减少、胃腹满闷、恶心欲呕、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饮、头身困重、腹泻肢肿,或皮肤暗晦而黄、白带多、苔白厚腻、脉濡迟或缓。本证可见于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某些水肿病。

【心病的辨证】

(1)心阳(气)虚:心气虚的主证是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加重,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虚数无力;若兼有形寒肢冷,则为心阳虚;若大汗淋漓、昏迷不醒、四肢冰冷、脉弱而不易摸到,是心阳虚脱。

(2)心阴(血)虚:心血虚的主证为心悸心烦、健忘、面色苍白、惊悸不安、精神疲乏、舌淡、脉细,若兼有低热、失眠多梦、盗汗、颧红、口渴、遗精、舌红少苔或舌尖干红、脉细数,则为心阴不足。

(3)热入心包:热邪传心,则证见高热、烦躁、神志昏沉,胡言乱语,甚至狂躁不安,舌质红绛,苔干起刺,脉洪数或细数。此多见于温热病热邪炽盛时,颇相似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出现意识障碍的证候。

(4)痰迷心窍:当痰热内扰心窍,影响神志时,可见梦多难入睡、烦躁不安或精神呆痴、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甚则狂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的意识不清、语言不畅,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喉有痰鸣音,偏寒的多苔白脉滑;偏热的多苔黄脉数。此类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障碍的证候,常

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脑血管意外、精神病的狂躁型等。

(5)心血瘀阻(真心痛):多由瘀阻心络所引起,主证为阵发性心痛,剌痛如绞,放散至左肩背,甚则可见唇及指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紫斑点、苔少,脉涩。此类似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梗死的心绞痛。

(6)心脾两虚:主证为面色萎黄、精神困乏、四肢疲倦、食欲减退、心悸、健忘、失眠、舌淡红、脉细软弱。多见于贫血、神经衰弱、心脏病患者。

(7)心肾不交:当肾之阴水不足,心之虚火上亢时,可有心烦、心悸、不眠、头昏、眼花、耳鸣、腰膝酸软、梦遗、舌红、苔少、脉虚数等心肾功能失常的证候,多见于神经衰弱等病人。

【肝病的辨证】

(1)肝气郁结:主要证候为胸胁胀满走窜作痛,胸闷不舒;或呕逆吐酸、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有&瘕积(&瘕与积都是坚硬不移的有形之物,如肝脾肿大等)、瘕聚(聚散无常、如肠痉挛等)。在妇女则可表现胁撑乳胀,小腹胀痛、月经不调,咽部有异物梗阻感。有的还可能有情绪抑郁、急躁易怒、胃胀或痛、嗳气、呕吐、便秘或泄泻等,舌苔多薄白或薄黄,脉弦。此证相当于肝、胆或胃肠功能障碍,可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胆疾患、胃痛及月经不调等病。证情一般较肝风、肝阳、肝火等证轻,多情志抑郁,影响肝的疏泻功能,气机阻滞所致。

(2)肝阳上亢(包括肝风内动):主要证候为头痛眩晕、急躁易怒、睡眠不安、耳鸣目胀,或面红目赤、四肢发麻、行走时感到头重脚轻,有的还可出现颧红、手足心热、麻木、震颤、口燥咽干、腰酸腿软、舌质深红、脉弦细数等。这种上盛下虚的证候,可见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神经官能症或癔病等。肝阳进一步发展,则成肝风内动,表现为眩晕欲倒或突然昏倒、昏迷、震颤、抽筋、流口水、喉内痰响,随后可遗有口眼歪斜、语言不流畅或失语、半身瘫痪、舌红苔黄,脉弦动而硬。

(3)肝经实火:本病较肝气为重,较肝阳、肝风为轻。常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胁肋灼痛,面红目赤、急躁善怒、尿黄、便燥,或有口苦、咽干、吐血、鼻血、心烦易怒,甚则发狂、苔黄或干、脉弦数。本病可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耳源性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等。

(4)肝阴不足(包括肝肾阴虚):肝阴虚多见头昏眼花、目涩眼蒙、两胁隐痛、绵绵不休、口干心烦、时觉烦热、两眼干燥、视物不清、舌红少苔、脉细数。因肝阴虚常与肾阴虚同时存在,故除肝阳偏亢的证候外,还可有颧红、手足心热、耳鸣耳聋、腰酸腿软、梦遗、口燥咽干等阴虚内热现象。此证多见于眩晕、高血压、神经官能症。

(5)肝脾不和:证见两胁胀满、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大便溏薄,或腹痛则大便泄泻,或月经退后、痛经以及经期乳房胀痛、面目浮肿、苔多薄白、脉多弦缓。此证常因情志不畅,肝气失其疏泄、影响到脾而致。可见于慢性肠炎、结肠过敏、慢性肝炎及某些妇科疾病中。

(6)寒滞肝脉:多因平素阳虚,寒气阻滞肝脉所致。证候可有头顶重痛。呕吐清水、胃部、两胁及小腹胀痛、睾丸坠胀、阴囊收缩,或有手足冰冷、舌白润滑、脉弦迟或沉弦。此类证候可见于溃疡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肠炎、小肠疝气等病时。

【肾病的辨证】

(1)肾阳虚:多因先天不足或病后失于调养,致肾气亏耗,阳气不振所致。其一般的证候是面色淡白、腰膝酸软、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神疲乏力、头昏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数。其表现的病证,可因病邪影响的范围及病人的体质不同而异。如除上述证候外,有的可兼见阳痿、遗精、早泄、尿多清白,遗尿或尿失禁等生殖、泌尿系统症状。中医称之为“肾气不固”,多见于神经衰弱、小儿遗尿、老年体衰和久病体虚的病人。有的可兼见尿少,腰腹胀满、周身浮肿、下肢更甚等水潴留的表现,中医称之为“肾不纳气”,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心功能不全等病时。有的还可表现为形体虚弱、矮小侏儒,或有畸形、方颅、鸡胸、龟背、囟门下陷、智力迟钝等“肾气不足”的证候。可见于垂体功能减退、发育畸形、脑水肿、脱水、胸椎结核等病。

(2)肾阴虚:多由久病耗伤肾精,或热病之后耗伤肾阴引起。证候一般为形体虚弱、头昏耳鸣、失眠健忘、腰腿酸软、遗精、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如果“阴虚火旺”,则更有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虚烦不眠,阳强易举、咽痛或咳嗽、尿红、便结、脉细数等症,有的可有五心发热、尿如指膏、视力减退、女了闭经不孕,男子精少不育。此可见于神经衰弱,久病体弱、结核病、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病。

【六腑病的辨证】

六腑病的辨证,大都与其生理功能及相应的五脏活动有联系,其证候多表现为里证的寒、热、虚、实四类,五脏上述的有关辨证可供参考。如胆证多有口苦、耳鸣、黄疸;胃证多有上腹胀满、打饱嗝、口臭,牙龈肿痛、呕吐;大肠证可有满腹痛,便秘或腹泻,或下鲜血,或有红白粘液,肛门坠胀或脱肛;小肠证可有尿短黄、尿痛、脐下痛、睾丸引痛、口舌生疮;膀胱证可有小腹胀满。小便失禁或不通畅等证候。

故中医这种依五脏六腑的辨证法与现代医学

中习用的器官分类诊断法颇有相似的思路程序。

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膨出)

症} 椎间盘突出(膨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

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其发

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

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椎间

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使

相邻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

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

大小便失禁,瘫痪。

骨质增生;腰椎负重较大,易损伤,

且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及周围软组织产生退行性

病变。由于软组织病变、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日久便形成刺状的骨质增生;骨刺的

形成又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压迫神经导

致神经根水肿变形,产生腰腿痛等症状,如此恶

性循环,病情不断加重。虽有许多通常的治疗措施,但疗效皆不尽如人意。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不能根治。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改变,导致一个节段或多个节段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变窄,压迫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腰椎管狭窄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所谓先天的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先天发育较窄,在同样的组织退变、增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症状。后天因素是由于退变、损伤等原因引起的黄韧带肥厚、椎体骨质增生、小关节骨赘、硬膜外粘连、腰椎间盘突出等,导致腰椎管腔狭窄。其中以黄韧带肥厚、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腰椎病分四型,临床表现如下;

一,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

二,椎管狭窄;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

三,骨质增生;骨刺压迫、刺激中枢神经、引起局部酸胀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

四,腰肌劳损;腰部长期反复疼痛、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或劳累后病情加重。

颈椎病现状;颈椎疾病正严重侵害着中老年人和上班族的健康!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5.9%,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高血压、脑中风、大小便失禁,颈腰椎甚至造成终生瘫痪!临床统计表明,年龄大于50岁者40%以上颈椎有活动受限情况;其中60%会产生颈椎病变,压迫神经系统出现病症;约10%-15%的患者最终会发展到脊髓压迫,从而可能造成截瘫!为此,有关部门及专家呼吁:不能让颈椎病再如此肆虐,防治颈椎病刻不容缓!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常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

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手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此病症状分五型,临床表现如下;

一,颈型;项背疼痛, X 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变浅、变直,无骨刺,无其它各型颈椎病特有症状,症状最轻;

二,神经根型;骨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背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疼痛、头疼头昏、眩晕此型最常见;

三,椎动脉型;骨刺压迫椎动脉造成脑干、小脑和大脑枕叶缺血而引起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甚至猝倒,此型易发生猝倒;

四,交感型;交感神经受刺激致头枕部痛、头沉、头晕、偏头痛、肢体发凉、心慌、胸闷、血压忽高忽低、头皮水肿,常与椎动脉型并存;

五,脊髓型;脊髓受到压迫致四肢发紧、走路不稳、发飘、踩棉花感,上肢发抖、麻木、握物困难,重者呼吸困难、痉挛性瘫痪,此型最严重,危害最大。

脏腑功能失常及其症状

一,心

[1],和谐失调

1,心气虚弱,无力推动血脉正常运行,全身失润,则出现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脉弱射血前间期PEP,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明显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明显缩短.。

2,心气虚血流不畅而致淤血内阻,则出现面色晦暗,心悸心痛,唇舌青紫,脉结代或迟涩,全血比黏度检测明显异常。

3,心不能正常控制神态,则出现失眠,健忘,多梦,反应迟钝,神智不宁,精神萎靡,语言不利,澹狂,昏睡。心主神智的功能太过,常使人喜笑不止;不及则易生悲。

[2]常见症状

1,心悸怔忡;心无所主,心动不安则自觉明显的心跳恐慌,前者全身情况较好,后者病情较重。2,心烦;心神躁动不宁则自觉心中有烦躁不安的感觉。

3,失眠多梦;心神不能内藏则难以入睡,睡则生梦。

4,健忘;心神失养,神明无住则记忆力衰退。5,澹语发狂;心神昏乱,则神魂颠倒,乱语狂动。6,痴呆;心神内伏则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7,昏迷;心神被遏则神识不清,不省人事。

8,心胸憋痛;心脉瘀阻不通则心前区憋闷疼痛。9,面唇爪甲紫暗;心脉瘀阻,清阳不熙则多晦暗之色。

10,面色苍白无华;心气血不足,头面失荣则面白无血色

二,肺

[1] 和谐失调

1,肺气虚,治节无权,宣降失司,体表的防御能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肺通气功能障碍,可出现咳喘气短,语音低微,神倦自汗,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较低,血清中真性胆碱酯酶的含量较高。

2,肺通调水道功能障碍,水液停聚,,可生痰潴饮,甚至水泛为肿。

3,肺气虚则难以适应非良性的精神心理刺激,,易产生忧愁悲伤的情绪变化;忧伤的情绪不能自制,也可反伤及肺。

4,外邪侵肺,多从鼻喉而入,故常见鼻塞,喷嚏,喉痒,音哑和失音。

[2]常见症状

1,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2,气短;肺气虚,呼吸功能减弱,则自觉吸气浅短,不足,稍动就感上气不接下气。

3,哮;肺失宣降,痰气交阻于气道,则喉中痰鸣。4,喘;肺气壅滞,吸气不足,因加速呼吸而致呼吸短促。

5,胸闷疼痛;肺气阻滞或淤血阻于肺络而致胸部痞闷疼痛。

6,咯痰;水津内聚成痰于肺,故痰随肺气上涌而出。

7,咳血,痰中带血;邪热灼伤肺絡,出絡之血被肺气上推,从口而出,故咳血。血混痰中则痰中可见血丝,血快。

8,声哑,失音;肺气失宣,声道不利,或肺阴不足,声道失润,故声音嘶哑甚至言语无声。

9,自汗;肺卫不固,腠理空疏,故动则津液外泄为汗。

三,脾

[ 1] 和谐失调

1,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则不思饮食,食欲不振,脾胀满,神倦少气,懒言,溏泄。血清胃泌素,木糖排泄率,胰腺分泌淀粉酶都较低,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淋巴细胞转化率,蛋白结合碘低下,表明免疫力和基础代谢率低。

2,脾气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则出现气短懒言,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形瘦。

3,脾虚不统血,气失固摄,则可出现便血尿血,崩漏。

4,思虑太过,伤及于脾,则不思饮食,腹胀,头晕。

5,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则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异常的口味,消化腺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

[ 2]常见症状

1,腹胀满或腹痛;脾失健运,中焦气机不通,湿浊积食阻滞,故胀满疼痛。

2,食少;脾失升清,胃纳受阻,故饮食减少。3,便溏;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小肠清浊不分,故便溏或完谷不化。

4,肢倦乏力;脾气虚,无水谷精微化生,滋润四肢肌肉,则感肢倦;湿邪粘滞缠绵,内困于肢节,则周身沉重倦怠乏力。

5,黄疸;脾湿内郁化热,熏蒸肝胆,胆汁溢泄于肌肤则现皮肤,眼巩膜发黄。

6,脱肛,阴挺等内脏下垂;脾虚中气下陷,无力维系内脏所致。

7,便血,崩漏,紫癜;脾虚不统血,血不循经而外溢所致。

四,肝

[ 1]和谐失调

1肝火疏泄不及,气机不畅,则胸胁,乳房,少腹胀满不适;气滞血瘀则出肿块,刺痛;气郁痰水内停,则生鼓胀。

2,肝气生发太过,则头晕目胀,面赤易怒,呕逆,嗳气,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3,肝不藏血,血虚筋脉失养,则肢体痲木,屈伸不利,经量减少或闭经;血虚魂不守舍,则多梦,梦游。血虚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4,肝疏泄太过,血溢脉外,则尿血,血量增多,崩漏。

5,过怒的情绪易伤肝,引起肝阳生发太过;肝阴血不足,阳偏亢则易出现恼怒的情绪。

[2]常见症状

1,眩晕;肝阳上扰清空而致目眩头晕

2,目花;肝阴血不足,肝目失养所致视物昏花或视物蒙胧不清。

3,四肢麻木,关节不利,筋脉拘急,抽搐;肝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4,巅顶,乳房,两胁,少腹疼痛;肝气郁滞不通或气滞血瘀所致。

5,急躁易怒;肝阳生发太过,则性情易失控。五,肾

[1]和谐失调

1,肾气虚弱,肾不藏精,尿17-羟皮质类固醇底下,淋巴母细胞转化率也低,表明免疫力较弱,可出现两种病症;A肾阴虚,阴虚火旺,CAMP升高细胞中糖酵解作用加强,能量的产生和热量的散发均加快,常出现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B,肾阳虚,阳虚内寒,CAMP下降,甲皱微循环障碍,红细胞酵解作用减慢,能量利用减少,常出现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遗尿,水肿,阳萎。

肾气不足,可引起小儿发育缓慢,卤门迟闭,骨骼软弱;也可引起中青年人精力不济,性功能障碍,未老先衰,头发干枯,白发;还可引起老年人骨质脆弱,牙齿松动,易落,易于骨折,加速衰老。

2 ,肾不主水,水湿泛滥,则出现尿多,小便清长,水肿。

3, 肾不纳气,则喘咳无力,气短。

4,惊恐太过,伤人入肾,则下腹胀满,甚至遗尿。6,肾气虚,双耳不充,则耳鸣耳聋;肾气不固,二便失摄,则尿频,遗尿,大便失禁。

[2]常见症状

1,阳萎,滑精,早泄,遗精;肾阳虚,命火不足,难以振奋阳具故阳萎;肾虚精关不固,故滑精早泄;阴虚相火妄动则遗精。

2,腰膝酸软疼痛;肾气虚,肾精不充而致腰膝失温失润或因湿邪阻滞少阴精脉所致。

3,气喘;肾虚不纳气,气不归元而上浮所致。4,耳聋耳鸣;肾精亏损,髓海不充所致。

5,骨蒸潮热盗汗;阴虚火旺,迫汗外泄所致,周身低烧,手足心发热,睡后汗出。

6,健忘;肾精亏虚使脑髓失充所致记忆力减退或失去记忆力。

7,小便不利,尿闭,水肿;肾阳虚不主水,气化失司,水液代谢不畅所致。

8,尿频,遗尿;肾虚固摄失职,膀胱失约所致。六,胆

和谐失调;胆汁排泄不利,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则腹胀腹痛,纳差,便溏;胆汁上逆则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胆汁外溢则出现黄疸。

七,胃

和谐失调;胃气不足,消化无利,胃失和降,则出现腹胀,腹痛;胃气上逆则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八,小肠

和谐失调;小肠受盛功能失调则食后腹痛,泄泻,;不能化物则食后腹胀,完谷不化;不能泌别清浊,清浊相混于肠中,则肠鸣腹痛,上吐下泄。九,大肠

和谐失调;大肠不能正常转化糟粕,则出现便溏或便秘,腹胀;气虚不固,大肠失约则可出现久泄,大便失禁,脱肛。

十,膀胱

和谐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则排尿障碍,尿闭;气虚不约则遗尿,小便失禁。

十一,三焦

和谐失调;三焦气机升降失常则影响心血的运行,肺气的宣降,脾胃之气的运化升降,肝胆的疏泄,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和泄浊;三焦气化失常,水津不输布,则引起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十二,脑

和谐失调;脑髓不充,则神识混乱,耳聋耳鸣,视力下降,不辩香臭,语言不利,失语,肢体活动障碍。

十三,女子胞;

和谐失调;女子胞功能失调可出现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流产,不孕。

妇科病:3(心主血脉)妇女小腹腔胀痛:4(肝经)乳房、乳房病:3(离、丽、亮) 7(艮山凸高、覆碗)乳房胀痛:7(胃经)

月经病:4(肝主藏血) 6(坎肾主水、主体液) 8(脾经)

眼、眼病、视力:3(离、丽、亮) 4(肝开窍于目) 5(巽、风、漂亮浮) 2(竞上缺勤口) 7(胃经)目翳:3(小肠经)眼病、眼球胀痛、流泪:6(膀胱经)泪:4(肝之液为泪)眼外角痛:3(三焦经) 5(胆经)

耳病:6(肾开窍于耳) 2(兑、缺口) 5(胆经)耳鸣、耳聋:3(小肠经、三焦经)耳鸣:6(膀胱经)颞、耳耳后疼痛:(三焦经)

鼻:5(巽、风、入、呼吸器官) 7(艮山凸高)鼻病菌:2(肺在窍门为喉)5(胆经)鼻衄:2(大肠经) 6(膀胱经)鼻病、鼻衄、鼻塞、鼻炎:7(胃经)

口、口腔内疾病(口角、齿、舌、咽、喉等):2(兑、缺口)口腔溃疡:8(脾开窍门于口)口苦:5(胆经)

舌病:3(心开窍于舌)舌根疼痛、舌运行障碍:8(脾经)

唇、口角病:8(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发疹:7(胃经)

牙病:6(肾主骨、牙为骨之佘) 7(艮山凸) 2(兑金)下牙痛:1(大肠经)

咽喉肿痛、口干:1(大肠经)咽喉肿痛:7(胃经)咽喉痛、咽干口渴:3(心经)口舌干燥、咽喉肿痛:6(肾经)喉病:2(肺在窍为鼻喉、缺口) 5(胆经)膺喉:3(离中虚)

声音、声咽喉症状:4(震)语声、嘶哑:2(肺在窍为鼻喉)

头发(细、直、稀少):5(巽、直、长)(弯而稀少):4(肝主藏血、发为血之佘)脱发:6(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美髯:6(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皮肤病:2(肺主宣发、外合皮毛)皮肤病(湿疹)、湿重、寒湿症:8(脾气主肌肉、运化水湿)凸起的炎症、各种痘疹、皮肤过敏:7(艮山凸)口唇发疹:7(胃经)痒症:5(巽、风、入)火伤、烫伤、日照病:3(离火热)

肌肉、肌肉痛、肌肤病、疮:8(坤地、厚、脾主肌肉)

肿症:7(艮山凸高)囊肿:3(离中虚)淋巴系统、淋巴疾病:5(巽、直、长、管道)腋下淋巴结肿大:5(胆经)颈部肿大:7(胃经)下颌部肿痛:3(小肠经)颈及锁骨上窝肿痛:5(胆经)外伤、手术、金属刃具致伤:2(兑、金、缺口)碰撞所致外伤:4(震)肛门疾病:2(兑、缺口) 6(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痔疮:6(膀胱经)四肢痛:8(脾主四肢)手足病、手、手背、指:7(艮山凸)

上肢屈侧前缘疼痛、厥冷:2(肺经)上肢屈侧后缘疼痛或厥冷:3(心经)上肢伸侧后缘疼痛:3(小肠经)肩、肱、前臂伸侧疼痛、无名指运动障碍:3(三焦经)肱(大臂骨)痛:5(巽、直、长)右肩臂、右手:2(肺经) 3(心经)

股、下肢、大腿、胯股病:5(巽、直、长)腿足病:4(震、动)下肢运动障碍、小腿前面疼痛:7(胃经)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8(脾经)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5(胆经)帼窝、腓肠肌、足及足小趾疼痛及障碍:6(膀胱经)下肢无力:6(肾经)右腿、右腿病、右足:1(乾卦、西北方)左足:7(艮卦、东北方)足背、趾:(艮山坡、凸)足背、第三趾疼痛:7(胃经)甲爪病:4(肝其华在爪)足底、足后跟:6(坎卦、北方)足心发热:6(肾经)胸、胸部疾病:1(神、心藏神、心所在处)胸部疾病:5(巽风、与呼吸有关)胸胁处疾病:3(三焦经)胸痹:2(肺、气管所在之处)胸痛:6(肾经)胸闷胀满:2(肺经)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心前区痛:3(心包经)

胁肋痛、4(震、肝胆区) 5(胆经)左胁、左肩臂、左手伤痛:4(震、东方)胁胀痛:(肝经)脾、脾胃肠病、腹部、腹腔痛:8(脾胃在中焦)下腹腔部:5(巽直长、股)东腹股沟疼痛:7(胃经)妇女小腹胀痛:4(肝经)

三焦、上焦:3(离中虚)

背病:7(艮山凸高)背脊骨:6(肾主骨)头、颈、背、腰、臀部疼痛及运动障碍:6(膀胱经)右肩背伤痛:8(坤卦、、西南方)

腰、腰背痛:6(肾主骨)腰痛:7(艮山凸高)腰脊疼痛:6(肾经)坐骨神经痛:5(巽、直、长、细)

肩病:7(艮山凸、覆碗)肩背痛:2(肺经)肩、肱、前臂伸侧疼痛:三焦经)

右肩背伤痛:8(坤卦西南方)右肩臂、右手、右胁:2(兑、西方)

左肩背、左手痛:5(巽卦、东南方)左胁、左肩臂、左手伤痛:4(震、东方)

头、头部疾病:1(乾、首、园的) 3(心主神志与头大脑关系密切)头部疾病、头痛:7(胃经)侧头痛:3(三焦经) 5(胆经)头部肿痛:7(艮山凸高)头部伤:2(乾、首、园的)头、颈、背、腰、臀部痛及运动障碍:6(膀胱经)

面色:3(心之华在面)面肌瘫痪:7(胃经)

颊骨:2(兑、缺口)颊部疼痛:3(三焦经)颧:7(艮山凸高)颞、耳耳后疼痛:3(三焦经)

颈:1(乾、正、坚硬的、大肠经)颈部肿大:7(胃经)下颌及颈部肿痛、头不能转动:3(小肠经)颈及锁骨上宣传员窝肿痛:5(胆经)

骨、骨病:1(乾、坚硬的)骨:6(肾主骨)骨病:7(艮山、石、硬)脊椎病:1(乾、坚硬的)背脊骨:6(肾主骨)颧:7(艮山、凸、高)颊骨:2(兑、缺口)肱(大臂骨):5(巽、直、长)

关节病:(艮山凸)

股、下肢、大腿、胯股病、胫骨病:5(巽、直、长)

筋、抽筋:5(巽、直、长、风)筋、筋爪病:4(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病:4(肝本脏)

胆、肝胆病:5(胆本腑、肝与胆互表里)黄疸:8(脾经)6(肾经)

肾、膀胱:6(肾本脏、肾与膀胱互表里)

胰腺病:8(在腹部、脾附近)

伤寒之病:1(乾、西北方、寒冷的)

病毒性疾病:6(坎水、陷险毒)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6(坎水、陷险毒)

传染病:5(巽、风、入)

水肿:6(坎肾主水)8(脾经)浮肿:8(坤地、增厚、脾主肌肉)7(胃经)

消渴病:6(坎肾主水)8(肺经)

渴冷病:6(坎肾主水、北方、冷)

过于疲劳:6(坎为劳卦、劳苦)劳累疲乏:8(坤地顺、操劳)喘息:5(巽、风、入)2(肺经)

中气虚:8(脾胃在中焦)气虚:2(肺肿气、司呼吸)气短喘促:6(肾经)

气血不通症:7(艮山、静止的)倦怠无力、乏力:8(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下肢无力:6(肾经)生长发育:6(身藏精、主发育)

免疫系统疾病:6(肾固本扶正)

结石:7(艮山、石、硬)

肥胖:8(坤地、厚、脾主肌肉)

肌肉、肌肉痛、肌肤病、疮:8(坤地、厚、脾主肌肉)颈部肿大:7(胃经)下颌及颈部肿痛:3(小肠经)颈及锁骨上窝痛:5(胆经)腋下淋巴结肿大:5(胆经)

强直强硬病理:5(巽风、直、长)硬化性疾病:1(乾、坚硬的)头不能转动:3(小肠经)

振颤疾病、抽搐性疾病:4(震、动)5(巽、风、抽风)

疼痛性症状、止痛:4(震、肝主疏泄、通则不痛)6(坎水可通、通则不痛) 7(艮山止)行痹:5(巽、风、入、行)麻木病:7(艮山、静止)

外伤、手术、金属刃具致伤):2(兑、金、缺口)碰撞所致外伤:4(震)头部伤:2(兑、缺口)

生殖系统疾病:6(肾经)4(肝经)

下腹部:5(股)裤裆:6(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生殖器:6(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男性生殖器:1(乾、坚硬的)7(艮山、凸)

精液:1(乾、精)遗精:6(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

性病:6(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与性有关的、性病:2(兑悦、缺口、快乐的、玩耍的)疝气:4(肝经)

体液、水分循环系统:6(坎肾主水、主体液)

泌尿系统疾病:6(坎肾主水、坎低下、肾开窍于二阴)4(肝经)下腹部:5(股)

膀胱:2(兑上缺、盛水之器、带口的器物)6(坎肾与膀胱互表里)

尿道:2(肺主速降、调通水道)6(坎肾主水、水所经之处)尿道口疾病:2(兑、缺口)

小便短少、尿闭、遗尿:6(肾经、膀胱经)遗尿或小便不通:4(肝经)尿黄:3(离、火、热)涎:2(兑、缺、口水)唾:6(肾之液为唾)

食道病:5(巽、直、长)

胃、脾胃病:7(胃本腑)脾、脾胃肠病、腹部、腹痛:8(脾胃在中焦)脾胃痛胀:4(肝主疏泄、通则不痛)胃部疾病:3(心包经)消化不良:2(吃的、进口的) 8(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厌食:7(艮山、静止的、胃疾)食欲不好:2(兑缺、吃的、进口的) 6(肾经)营养不良症:7(艮山、静止的、胃疾)

脘腹胀满:8(脾经)脘腹胀满、肠鸣、易肌:7(胃经)下腹部:5(股)胀气:5(股)巽、风、入)虚胀:7(艮山、静止的、胃疾)胸闷胀满:2 (肺经)宿洒痞满:5(巽风、入、疾、多欲、上实下虚)

痞病:2(兑泽、上软下硬)

胃肠道疾病:8(脾经)肠道病:5(巽、直、长)大肠、结肠疾病:1(乾、大的)小肠;3(心与小肠互表里)

嗳气、呕吐、矢气:8(脾经)恶心、呕吐:4(肝经)

腹泻、肾冷水泻:6(坎肾主水)大便溏泻:8(脾经)慢性腹泻:6(肾经)腹泻:4(肝经)

便闭壅结:1(乾、大、大肠疾病)便秘:3(三焦经)

呼吸器官、气管:5(巽、风、入)气管病:2(肺、呼吸器官)

肺、肺部疾病:2(肺本脏)肺:5(巽、风、入、呼吸器官)

伤风感冒、受风:5(巽、风、入)

气管、呼吸不畅、咳喘、鼻塞:2(肺主气、司呼吸)清涕:2(肺之液在涕)鼻塞:7(胃经)

气逆:2(肺经)

咳嗽:2(肺、呼吸器官) 4(震)喘:2(肺、呼吸器官)哮喘:5(巽、风、入)

痰证:2(肺为储痰之器) 8(脾主运化水湿、脾为生痰之源)

发热病:6(膀胱经典 5(胆经)热性病、发烧、尿黄:3(离火热) 1(大肠经)恶寒、发热:2 (肺主宣布、外合皮毛)掌心发热:2(肺经) 3 (心经)足心发热:6(肾经)上肢屈侧前缘痛、厥冷:2(肺经)往来寒热:5(胆经)

汗症:3(心之液为汗)感冒恶寒、出汗、自汗、盗汗:2(肺经)高热汗出:7(胃经)

气虚:2(肺主气、司呼吸)练功者之元气5(巽、风)

红血球、血液病:3(心主血脉)6(坎肾主水、主体液)充血性疾病:3(心主血脉)贫血:2(兑缺、不足)4(肝主藏血)8(脾经)

血管病:1(乾、行、运行)5(巽、直、长)血液循环不良、气血不通症:7(艮山、静止)血压低:2(兑缺、不足)

眩晕:5(巽、风、不稳定)晕症:8(坤地、天旋地转)

中风:5(巽、风、入)中风失语、半身不遂:6(膀胱经)

各种血症:8(脾主统血)出血症:6(坎、肾主水、主体液)吐血、衄血、:4(肝主藏血)

心胸;1(离火、园的、神、心藏神)心和胸部疾病、心前区痛:3(心经)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心前区痛:3(心包经)心、心脏病:3(心本脏)6(坎卦、一阳处于二阴之中)心脏肥大:3(离中虚、膨胀的)心包:3(心本脏、离中虚)精神、神经疾病:3(小肠经)某些精神、神经疾病:6(肾经)

神经系统疾病:5(胆经)神经、神经过敏:4(震、狂燥)神经症状(洁癖)、神经痛、神经炎、骨坐神经痛:5(巽、直、长、细)

精神病:3(心经)精神病、狂燥病、歇斯底里(癔病):4(震、狂燥、怒伤肝)狂喜:3(喜伤心)精神失常、惊悸、狂燥:7(胃经)精神错乱:(膀胱经)幻觉幻视病:3(心主神志)情绪不稳定:5(巽、风)

癫痫:4(震、狂燥)6(膀胱经)

惊悸、坐卧不安:6(肾经)惊吓症:4(震)6(恐伤肾)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心前区痛:3(心包经)

多动症:4(震、狂燥)舞蹈症:4(震、狂燥)

忧郁症:5(巽、风、情绪不稳定)8(思伤脾)背伤、哭:2(兑、悦、悲伤肺)泪:4(肝之液为泪)晕症:8(坤地、天旋地转)眩晕:5(巽、风、不稳定)

失眠:8(脾经)

大脑发育不全:3(心经)

侧头痛:3(三焦经)5(胆经)

身体强健之人、骨瘦之人:1(乾、骨。坚硬的)体质寒凉之人:1(乾、西北方、寒冷的)

老病:1(乾、古老的、旧的)

慢性病:8(坤地顺、柔和)

轻微小病:2(兑、小的)

变化异常之病:1(乾、天、变)

急性暴病、突发病:1(兑、强暴)突发性症状:4(震)

剧烈性症状(先重后轻变化很快):4(震、剧烈)放射性、扩散性疾病:3(离火、扩散、象热蒸发)病情较重:6(坎水、陷险、灾难)

练功者之元气:5(巽风)

【1】太极0的运用

·“物物—太极,万物—太极。”0是这一体现。

·0是八卦场,是太极,是运用太极的园道,不停地循环运转。针灸运针、推拿、周天、接通任督二脉,是0的思维。

·宇宙通常是个园,园就是太极,人类为了接收宇宙各种信息,达到天人合一。中医以园通医,易学以园解易,气功以园练气,象数疗法以园疗疾。

·0是无限的数,无量的数,不可知的数,无量无边。·数后加0可成倍增加值,数前加0可成倍缩小值。·0的基本功能:①加强象数信息;②通经络;③调和阴阳。

·0奇数偏阳偏温,偶数偏阴偏凉。

·0在数后的作用:①偏阳,助阳;②驱寒。一般适用于阳虚或阴盛者。加一个0为平补平泄,用于对病情虚实症不清者,加00或0000偶数0为阳中育阴,防火上炎,加000奇数 0助阳力更大。

·0在数前的作用:①偏阴,滋阴;②清热。一般适用于阴虚或阳盛者。加00或0000偶数

0滋阴力更大,加000等多个奇数0为阴中生阳力大。

·数前后均加0的作用:①强化,调和阴阳,通经络较速;②治急症;③治顽症。但病愈即止,不宜常念。

·数前后加同等数的0为阴阳气共振,可调和阴阳,通经络,一般用于局部症状明显者。

·前后各加一个0偏助阳,升阳和阴,护阴不滞,前后各加三个0强化助阳通经之效。

·前后各加二个0偏助阴,前后各加四个0强化滋阴清热之力。

·0为通,0单用助经气振奋,病邪深伏者,经络阻滞较甚,念一个0每次少念几遍,念几天,经络初步打通之后,再配以数字方。

·0一个0单方治高血压,头痛,头胀等。

·00单用振经气(针对阴亏者);通络,养阴,安神;滋阴清热,消炎,止痛;治咽喉痛,异物感,暴发火眼(目赤)。感冒鼻塞发烧,手术后疼痛。·000单用助肾阳,消浊阴,化气通络,通经活络,消肿散瘤。在前元之后为单元者(如650·000)为阳,强化前元;单用在中元者,配合前后疏散瘀滞等。

【2】乾卦(1)单元方

·1为乾卦,为头,首,颈,为胸部,为心,为大肠,为骨,为关节,为右腿,右足,为血管,为精液,为男性生殖器,为阳,圆、满、正、大、高、上、长,变。·1乾为骨瘦之人,可减肥。

·1乾主督脉,统一身之阳,当属阳,但又有寒凉功能。使其偏阳配方为10、1000等,使其偏阴配方为100、00100。·1偏凉,可清胃火。

·1为乾,为气之本,阳之始,为利,可开胸顺气,化气散瘀(乾主气,主督脉)。

·1治近视眼(乾为太阳,为亮,可看远)、骨质增生(乾为骨)、关节病(乾为园,为关节)、口歪眼斜(乾为正)、头痛(头为园的、高的)。

·1为阳数,用1治头患,必有助阳之虑(“头为诸阳之会”,帮头部宜清,不宜助阳)。

若用1治头患(如头晕,头痛,神志,增智等),多以0或相关阴数潜其偏阳之性。而气血亏引起的头患则另当别论,需补益,而不是潜阳。

●10

·疏通督脉(偏助阳)。通周身阳经。提高儿童智力(1为乾,为首,主宰)。

·调脊柱(通督)及周身(乾为周身),利右腿。·治便秘(1主大肠,性偏凉,另:2与大肠互为表里,2多用于气亏气滞引起的大肠之患)。

●100

·通督,偏肋阴,适合热症,如用以治寒痹易出现不适。

●1000

·通督,导经络,三个0强化通督力量。·振阳气,祛寒湿,又益肾行气活血。

·温振督脉,治腰腿骨质增生。

●010

·通督脉,调诸经(1为诸阳之本)。

·治血亏引起的头疾。治右腿足之患(通督,温诸阳,又1为右足,乾为阳之本)。

·止血,止痛(1通督,前后0稍偏阳,可加速血脉周流和经脉传导止血,止痛)。

●0100

·治头疾(偏阳者)。

●01000·治坐骨神经痛(右侧)兼高血压。

●00100·1为乾,为督脉,为阳,前后加00偏阴,不致于阳过(缓其1温阳之俊)。

·治头疾(偏阳者)。·润肠通大便,治痔疮(通经活络,消散肛门灼热和瘀血。)

●0001000

·1通督,疏导诸经,前后000偏于温通,其力较宏。·治右侧坐骨神经痛,脊骨砸伤,右腿肿痛,右脚趾痛等。

●01

·清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前0以增强滋阴功能(如治肺热或便秘方01·6000)。

·性寒(乾为寒)凉头(乾为首,为头)降热(如治高烧方06·04·07·01)

●001

·止头烧。

●11160

·补脑(乾金生坎水,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

●1260·振肾气(1乾为诸阳之本,又偏凉清胃火2主气,双金生坎水6肾)。

●160

·滋阴潜阳,滋阴降火,清热,降浊,开胸顺气,润肺,通络,通利诸经,振奋肾气,益肾壮骨(1主骨)利腰椎。治寒邪所致胸椎痛(振督,温肾阳)。·利水解毒,消肿通络,治手腕,脚踝肿痛。

·降头中浊气(1乾为首)佐以明目,通督脉,以振乾阳明目,又益肾补气摄血,平腹痛(6为下腹),治血亏引起的头疾,排首之毒(1为首,6为首,坎为陷为毒),清毒(如治伤排脓方2000·160·050)。·清热解毒,清耳道,助听力(1寒凉,清邪热,乾为正,促复正,肾开窍于耳)。

·泻大肠之实,之热邪,防大肠干结,治便秘(滋肾水以降火通便),又补大肠。

●1600·滋肾阴,疏导头部气机(1为乾,为头。为血管)

●16000

·1为乾金,为大肠,金生坎水,000强化温通之力,用以主元治大肠癌。

振督益肾气,利水解毒,消肿通络,治手腕,脚踝肿痛,肋被击伤痛(1为骨,6为肾水,

子泄母瘀,且补肾)。·出汗排毒。

●1640·以相生之力交通心肾,调气机,治头疾(偏阳者),清胃火(1偏凉),利小腹。

●16450·治皮肤病(偏阴者),老年皮肤瘙痒症,还可用于肌肤除湿等。

●1650·通督温阳,以驱周身寒湿,治头疾(血亏引起者)。

·2为兑卦,为肺,气管,鼻,主呼吸。·兑为缺,为眼,口,舌,牙,咽喉,语声,颊骨,肛门。

·2兑为右肩臂,右手,右胁。2主宣发,外合皮毛。2主肃降,调通水道。

·2兑性干燥(2主位西方凉燥)。·2为偶数偏阴。·2益肺通气。

·2主肺,为气,为通,主气机,调气通络,理气活血,渗湿利水。

·2理腹中之气而通络,又肋脾气以驱寒。·2为折。·2主气,不仅益脾之阳,还可佐肋心气,降逆安神,还可佐以肝气条达。

·2可增加肺与心脏气体交换,使心肌血液含氧增加,加强心功能。

·2兑金,主气,以肋坎水,2为金,金克木,可克泄肝胆之实。

·2主气,主肺,肺与大肠互表里,促大肠气化。·肺主皮毛,皮肤病一般取2可治斑,疹等。·2利咽,鼻,眼目(兑为咽喉,为鼻,为目)。

·用2的配方可使皮肤变白(2为皮肤,金为白色,念2口角为笑意。)

·注意:2虽可宣导气机,有益气之力,但滞则宜疏不宜补,如治右肋痛430·820不如430·80(后者温通局部气滞)。

●20

·宣肺理气,表邪,肃降,布散,降浊布气。行气,通经络。

·疏导全身之气机,气行血行,振气活血散结,治气血不足。

·疏导气机,止痛(通则不痛),消炎,治右肘痛(2为右臂)。

·主治肺疾,其力较宏,宣肺止咳,宣散肺中瘀滞及局部寒邪,治外感咳嗽。

·清利咽喉,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2为脾之子,20泄脾痰,又清肺化痰)。

·通调气机,以利诸经,宣肺涤痰。

·疏泄胃经之邪(子泄母瘀)。肋肾气(金生水),有补肾作用。

·振脾益气(2主全身之气含脾气),利脾肾气化,配其它方促病愈。

·解表,宣肺散热(2为偶数偏阴,主皮毛),治暑热(理气,打开毛孔散暑热)。小儿发烧头痛。·治气亏气滞引起的大肠之患。

·通条水道,利尿(肺主肃降),理气渗湿(排邪于下),配合治寒湿腰痛。

·肺开窍于鼻,治鼻病,侧重于肺虚者(另7治鼻病偏于胃气不足者)。

·治口腔溃烂(兑为口,偏于气亏者多用20)。·治莫明其妙的哭(2主悲)。

●200

·肺主气,00可使气平缓运行。·金生水,振母之气肾阳00防其伤阴,配合治腰痛。

·宣肺,理气,助气,化浊,止咳。·治口腔溃疡(2为兑上缺,阴虚者)。

●2000

·振全身气机,振肺气,促肃降,宣发。·通便(2主肃降,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力大,治突发性严重头痛(2为通,疏导气机,“通则不痛”)。

·肺主气,给呼吸困难,胸闷者增氧,补气。理气,通血脉,以利心脏;

·治肺虚所致风寒感冒,易汗(如治感冒咳嗽方2000·60)。

·通条水道,又利气机以散瘀。·降浊通络,通条水道(000强化功能)。

·通条水道力宏(肃降上焦之水湿下排以助肾),利尿,促排石等。

·滋阴解瘀,通络祛邪(治肩周炎)。·通足跟,利关节(2兑金为骨)。

·治外感风寒引起的肩周炎(右肩更效),治右肘痛,手腕错位等(兑为右臂)。

·肺主皮毛,宣散外邪,肋卫外功能,疏解表邪,祛风除湿,治皮肤病(皮肤腠理不固)。如风热风疹,皮肤过敏。火疖,泄毒邪力宏(疏通局部经脉,驱邪外出,又脾为肌肉,2脾土之子)。

·治刀伤(2为兑,为缺口,偏于右手),促伤口愈合。·治带下(湿热)。

·治耳聋(振肾阳)。耳膜穿孔(兑为缺,为耳道。2主气,解毒,又为皮毛,可促破损愈合。000强化,偏热,耳膜与2000谐振发热)。·治口疮(兑为缺,为口,适于脾虚湿困,体弱者)。

●020

·20消炎止痛,前加0防助阳太过,如治腮腺炎方050·020·60。2、5前后加深行气清热。

·治青春痘(肺主皮毛,020清热消炎)。

·治咽喉痛,突发性牙痛,尿道口奇痒,痔疮等(2为缺口,用于偏阴虚体)。

●00020·治老年皮肤瘙痒。

●00200

·治鱼刺卡喉方00200·00600(2为喉,又为金似白色镊子把骨夹出来,6来骨,为水冲),

·前后加深00为阴阳之气共振,偏补阴为主,治肺阴虚所致鼻干燥,口疮,咽干咳嗽。

·降火通便,退烧(兑肛门,肺主肃降,通条水道,刮二便,肺与大肠互表里,前后00均为阴)。·治肛裂,痔疮,止血止痛。

●0002000

·前后均000为阳中生阴,属阴阳之气共振,偏补阳,治肺虚所致咽干咳嗽。

·温通一身气机,活血,止痛,散瘀(血过寒则凝)。·治泌尿系感染(湿热淋)。

●02

·兑泽,02偏凉,息火,治各种炎症(如口腔炎)。热症(如治高烧方06·04·08·02)。

·养阴祛风,治皮肤病(偏阳体)。

●002

·滋阴降火(00偏阴),治肺阴虚所致咽干咳嗽,燥热咳。

·治荨麻疹(2解表邪),带状疱疹(去火降温),肛门奇痒等。

●0002

·养阴驱风,清热解表,除邪止痒,000强化疏风利湿,000在2前,可助清热,防疏风解表力强而伤阴,若用00偶数不易除湿邪。

·可润泽皮肤,治皮肤病(偏阳体)。如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疖子,双脚溃烂,老烂脚等。·运化湿热,治口腔病等;渗湿利水,通条水道,治尿道病等,前沿000以利气化。

●260

·补心气,治心脏病及心脏病急发作。·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治气虚阴亏所致低血压及血压偏低头晕。

·通肺气(2为肺,6为通)。·补肾气,宣肺,止咳。·祛痰(2主气管,痰,子泄母)。

·补肾纳气(肾主纳气)。化痰平喘,治肺实(用于湿邪盛)。痞闷。·益肾,宣肺,化痰。

·补元气。·增强体力,扶正固本通络。

·补肾精。·温肾通阳。·偏于助肾阳,但为阴数(偶数),也有护阴作用。

·补肾益气,偏补肾气,培本固元,先天得补,济养后天,同时益肺,益肝,平肝火(肝肾同源),可缓解阴虚阳亢之象。·和气血,通络生津。·益气养血。·滋阴养血。

·补肾壮骨。·可疏脊椎诸关节(颈胸腰椎,6肾,膀胱经夹脊下行)。

·治肾虚所致耳聋,耳鸣,听力减退,头晕眼花,老年花眼,腰痛,腰背酸痛,神倦,老打哈欠,口干(唾为肾之液),口咽痛,便秘,尿不畅,前列腺病(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不孕症。

·振奋肾气,调水道。·去斑疹等(2为皮肤,6子泄母)。

·温通肾阳,可直达胞宫。止血提气,治经血过多(2为气,又母生子助肾,肾主水主血)。

●2600·助肾气(00防伤阴)。·治肺实(子泄母)。·滋肾阴,治肾阴虚脱发。

●26000·助肾气,温通局部。·补肾利水,消水肿。·补气活血通利(2主气,6主血,通经)。

●0260·通肾气活血,疏通腰络(治腰扭伤)。·治肺实(子母泄)。·滋肾阴,治肾阴虚脱发。

●2640·助肾气,壮骨(肾主骨,生髓)。化气通络。

●26400通肺肾,补肝,利筋(肝主筋)。

●2650

·温振肾阳(补肾温阳,强肾之本振阳气),治肾阳虚症。

·宣肺气,充盈肾气,壮阳温大肠,祛湿寒,治腹泻等。

·2主气,6肾生髓,主骨,祛阴邪,壮骨,治颈椎病等。

●265000·助肾气,温肾,驱寒。

●2660●26660·补肾,治腰痛。

·3为高卦,为心脏,眼,视力,为血脉,红血球,为三焦,小肠,乳房。

·3为心,为头,心藏神,主神志。治神志不清用。·3主血脉,通三焦,促血液循环。·提高儿童智力多用3,但配方需兼护阴。·离为三焦,三焦为运行元气的通道。

·自汗,盗汗与心气虚有关(汗为心之液)。·离主小肠,小肠主液。

·3离为火,为温,为热。·离火燥脾湿。

·3为阳数,用于头部必有助阳之虑(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宜清,不宜助阳),如用3治头患(头晕,头痛,神志,增智等),多以0或相关阴数潜其偏阳之性。而气血亏引起的头患则另当别论,需补益,而不是潜阳。

·强心,通心气,益心阳,振奋心肌,治心脏疾患,除烦安神。

·温通心阳,促气血畅达(3为火,主血脉,通三焦,促血液循环),治血管硬化,贫血等。

·益心养目,除眼干涩,治近视眼。

·益脾阳(火生土,温脾除湿,有温煦之效)。·补脾阴,缓助脾阳所急。

●300

·行血养血(3为血脉,00可抑制热性太过)。·治眼干涩。

·助起搏,降心火,安神,治风湿性心脏病(00增加心阳,止心悸)。

·泄肝心之火(肝为心之母,子泄母,00又为阴)。·提高儿童智力(3为心,头,神志)。

●3000·振奋心阳,并下温脾阳(火生土)。

·030

·调整心之阴阳,治心头不适,血亏引起的头疾。·通脉,养血,安神。

·通血脉,助阴津,又通心气。·温补心肌,增强心脏搏动,增氧。

·通心气(前后0滋阴防阳亢)。·治心火偏亢。

·活血,通血脉,散瘀结,化瘀滞。·治肺热(火克金)。

●00300

·3为离,为火,前后均加0为清火,后00为阴中有阳,防寒凉有过。

·滋阴,清热,安神,散结,化气,通络。·清热,治头疾(偏阳者),眼疾。

●0003000·治眼不适,眼球鼓胀。

●0030·治暴发火眼(目赤)。

●03

·治头部疾患头晕,头痛,神志,增智等)偏阳者。·治心火偏亢,泄心火,清小肠湿热(3为小肠)。·止切洋葱辣眼,缓吃辣椒太辣。

·

●003治头部疾患(头晕,头痛,神志,增智等)偏阳者。·治高血脂,高血压(心主血脉)。

·治阴虚症,心火偏亢,肺热(火克金)。泄肝火(子泄母)。·治火伤,烫伤。

·有凉血之意,血凉则凝,如003·70止血。·清小肠之火(3为小肠),但利水较差。

·治带状疱疹(疱疹潮红如火),疖子,口腔溃烂。·止切洋葱辣眼,缓吃辣椒太辣。

·治多种眼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似火,00偏凉,003正合水克火之意),眼红肿(肝火上炎),眼红有眼屎,迎风流泪,近视眼,青光眼,眼碰伤致瞎,电焊闪眼。

●00003●0000003·治牙痛(火牙)。

●330·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病都有寒气)。·治贫血。

●3330·治风湿性心脏病。·治阴气寒气重,输入阳气。

●370

●00003●0000003·治牙痛(火牙)。

●370

·治血亏引起的头疾(3为头,主血脉搏,7为艮,为凸,为头,火生土,加强头部供血)。

·强心,增加心阳,疏导局部气机,疏通经络,含疏通心脏自导神经。

·治胃肠疾患,如胃寒(3偏热,火生土,以祛寒),胃痛,结肠炎。·疏肝,统血,摄血。

·治胃肠疾患,如胃寒(3偏热,火生土,以祛寒)胃痛,结肠炎。·疏肝,统血,摄血。·和胃,温关节(离火生艮土),补中益气,祛寒湿。·健中升提,祛寒湿,利关节,升清降浊。·温中散寒,和气血,利头节,助心脾,资肾。

·散寒除湿,利关节(3火通三焦,为血液循环,7为艮为凸,为头节,故370善降阴湿之邪)。·治鼻炎(7为循经取数,胃经夹鼻上行,7又为疑难病)。·治咽炎。

●0370·提高儿童智力(3为心,头,神志,7为凸,神志,又火生土。

●372000·温中散寒,疏导胃气。

●380

·温补脾阳(温通脾阳),助生化速效,有温热之力,但老人体弱者受不了。

·健脾安神(本方偏热,可将380分为二个元:30·80即补泻不著,着重各自振本脏)。

·健脾止咳祛痰(“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温脾,提气,明目。

·温健脾胃(火生土地,脾与胃互为表里),补中气,治胃痛吐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痛。倦怠,浮肿等。·治右肩背痛(8为右肩)。·治肝疾(“补脾则肝自愈”)。

·健脾燥湿,活血消栓,增强肛门扩约肌运动及抗腐功能,治肛门疾患。

·健脾统血(3为血,8脾为血库,统摄血液),治便血,崩漏,紫斑等(均为脾不统血所致)。

·坤土喜离火,坤有载物,生化的特性,助生物生长(8坤,性温,污物,肥源,生物,滋生,3在上,似光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800·温健脾胃,升清降浊,00缓其助阳之过。

●38000·加强健脾气,生化气血。

●3820

·壮心阳,益心血,健脾胃,益气活血,升清降浊(浊气上逆,诸病皆上头,故需升清降浊)。·治头疾,·温通心阳,健脾补中气。

·以相生之力健脾,温中,益气,统血(3,8,2相生,兑金之气反又助脾)。

·温补脾阳,治胃寒胃痛(38补脾胃,2主气,主肃降)。

·健脾益气,使气血畅活,益脾之力较著,脾气健,运化正常促排气,治脾胃胀满。

·以相生相助温中,化浊,驱寒,通络(3主血脉,主热,8温中施布,2调气通络)

·健脾温中,散寒助气,益气通脉。·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健脾统血。温通冲任二脉(任脉为阴之本,8主腹),治妇科病。

●382000·强化健脾益气

·4为震卦,为肝脏,为心,为头,为神志,神经,筋脉,为腿足,左肩臂,左手,爪甲,为目,头发。

·4震为动,为心,为思,为神,为头,调心宁神。·疏气,清头降浊,各血,利湿,利湿邪。

·4为肝,肝藏血。·调气机,行气和血,又偏阴而清内热。

·4为震,为咳,4的配方有止咳功能。·4为肝,主疏泄,司气机,喜条达。

·4为震,为雷,形象下雷震雨,可解口干。·4为震,为雷,为声,以复听力。

·4主小腹(肝经抵小腹)。·4治乳患(肝经抵乳头)。

●40

·肝主疏泄,疏肝,调达肝气,疏导气机,疏导凝滞之气,降浊息风,并使全身阴阳平秘。

·疏头部经络(4为震,为动,为思,主头)。·疏头部气机(震为头)。·疏气机以清头。

·提高儿童智力(震,动,思维活动,又小儿常肝气有余,疏肝利增智)。

·肝藏血,又肝木生心火,滋心阴,益心血,治气血不足,心脑供血不足。

·疏导心脏气机,利心气,平心气,平心气,振心气。·强化心脏功能而安神。

·通心络,通心气,(4为震,为动,为心),疏气,养血,安神(震主肝血,主心脏,心主神志)。·行气血。·通利血脉。·清利滋阴养血。

·疏泄气机,护阴。·益肝疏导。·养阴疏导。

·舒肝和胃。以疏泄土壅木郁,而利湿,而化瘀。·涤痰浊,治气机,以利排浊。

·疏肝利胆(肝与胆互为表里),治胆疾,利排石(4震木克7艮石,为击石之象)。

·疏泄局部,疏筋缓急,滑润关节,活血止痛,如治浮肿、颈部肿块,致伤肿痛等。

·疏导气机,通经络。·通络,渗湿,利节。·疏泄土瘀,利于调畅气机,通诸络。

·治筋肉拘挛,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视物昏花,筋弱无力,指甲薄软,脆裂(均为肝血不足所致)。·疏泄,活血,去瘀,生新,如治痔疮。·可通气于足(震为足)·治腿足疾患(腿足为肝经经过之处)。如足扭伤肿痛。

·渗湿化浊。·治溢泪(4疏气,利水)。·利湿以助溢泪(肝主疏泄,喜条达)。

·酒喝多了(震出来)。·喉卡刺(震出来)。

·疏泄肝经瘀滞(乳头属足阴肝经)。利小腹(肝经抵小腹)。

·治月经量少,闭经(补肝血,发挥肝藏血功能)·通阻滞,消解乳腺增生(40克艮土7)。

·治小儿疝气(方40·70,病在足厥阴肝经,震木克7艮土,故速效)。

●400

·理气,和血,清头。·行气,和血,柔肝,清头降逆。·振奋心肌,调整血流,平补心阳,泄瘀血。·养肝血,安神。

·交通心肾,泄肾阳,补心阴(心肾不交为心肾阴虚),养肝滋肾(肝肾同源),治失眠。

·治干咳(养肝阴润肺,使用权其宣降正常而止咳)。·治咽喉痛(肺肾亏耗所致)。

·疏气滋阴。·滋肝阴,助胃阴,清胃火,清血热。·和胃疏解(00滋水)。

·柔肝,养阴,和胃。·疏肝行气,止酸水。

·滋阴潜阳,疏肝利胆。·偏补肝血(加00偏阴而柔肝)。

·治肝炎。·治胆疾(肝胆互为表里)。·息肝火多用400,而不用金克木配方。

·治抽搐(方650·400)。·治半身不遂(4为震,为足)。·利左下颌。

·消坚散结(4震木克7艮土,艮为硬)。·清热消肿,治踝扭伤(4为足,00偏凉)。

·养阴驱风,治皮肤病(偏阳者),老年皮肤瘙痒等。·治指甲脆裂(此为肝血虚,本方养肝血,濡养筋脉,爪甲)。

·治眼干涩(肝开窍于目),视物模糊,夜盲(为肝血不足),红眼(为肝火上扰)。

●400

·疏肝(加000以振阳气,阳化气)。·助心阳而降浊清头。·通心阳而振心气。

·理气化痰利水。·疏气机,和胃。·健胃和中。·疏导土壅,损其有余。

·治突发胃痛(肝主疏泄,肝气疏则胃气和降,胃痛自除)。·行气化瘀,疏气利水。

·助肾阳,降虚火。·理气,化瘀,通络,利足。·调气渗湿。·疏气利湿。

·疏肝解瘀,治手颤抖,手腕痛(左手腕痛更效),抽筋,手指抽筋(左手指抽筋更效),足行迟滞,足伤痛,踝扭伤(左足踝伤更效)(4为震,为动,为手足,为筋)。·养血舒筋,。以制手颤。

·治项强,另外车轮陷入坑内助推车,窗子打不开助开窗,瓶盖打不开助开瓶盖,水龙头拧。不开助拧开(4为震,加000为强烈振动)。止癌痛,治肝癌肝硬化腹水。

治左胁岔气(4为左胁),突发胁骨痛,左肋痛(增为肝气滞所致)。

·疏泄,渗利,清热,治脚肿胀瘀多用本方(关节肿痛多用7000)。·治喉卡刺(震出)。

·解口干(4为震,为雷,形象下雷震雨)。·止眼流泪(泪为肝之液)。

·善调妇科之患(肝经循经小腹)。·养血,和气血,调血量(肝藏血)。

●040

·疏气化浊以清头,·滋阴,调气,行血,以除头痛,

头晕。

·通心气,养心血,镇心安神。·养血安神,·养肝血,安心神。

·滋阴潜阳。·滋阴降火。·疏气育阴。·养血疏导。·调肝和胃(偏阴)。·利胆和胃,疏泄土壅。

·养血滋阴,利肝肾。·疏利肝胆,强经排石,并护阴。

·通肾气。·疏气通利。·滋阴疏气,通利小便。

·化瘀通络。·消坚散结,利骨节。

●00400·疏肝和胃,滋阴潜阳。·柔肝,活血,养阴。·行气,活血,化瘀,护阴。

●0004000

肝主疏泄,此方为治痫主力,癫痫发作前兆(头晕)用此方止发作。

前后000加强利水消肿散瘀活血之力,治踝扭伤,烫伤,足肿痛,左足拇趾外伤流血。

●04

·4为阴数,前加0又偏凉,此方疏解气机,解表散热,滋肝阴。发烧多防肝风内动,。。

如治高烧方06·04·08·02(本来5胆为巽风,为出入,最善解表,但5为阳数偏温,肝胆互为表里,用本方解表散热当属)。

●430

·振奋肝脏,又补(养)心血,强心,治心血不足,心慌心悸,心脏病,冠心病急发作。

·滋阴降火,泻肝郁(实),治肝气郁(实)(子泻母),助安神,利排毒(清泻肝气郁热之毒)。

·提高儿童智力(4力震,为动,思维活动,又疏肝,强心健脑)。

·治胁肋痛(疏泄肝气3可泄胁肋郁滞之气)。

·活血,通络,化瘀(肝藏血,心主血脉,母生子,子泻母)治踝扭伤等。

●4300

·清泄肝经,泻肝郁,治心火偏亢,头疾偏阳者。提高儿童智力。

·温通心阳而不过,疏肝降逆,下济于肾阳。

·治肾实所致耳鸣,耳聋,头胀,鼻塞,口苦,咽干,胁痛等肝胆火盛症。

·渗湿,治溢泪(肝开窍于目)。·疏气通血脉,又可引火下行(00偏阴)

●0430

·以养血安神为重,前后0调和气血宁神。·调气血,和阴阳(前后0)温通局部。

●004300·疏肝解郁。

●4330

·治心脏病

●4380·补肝血,温补脾阳,濡养眼目,滋阴除烦。

●450

·温心阳,疏心气,驱寒邪(4为震,为劫,为心,安神5为奇数,为阳)。

·理气,化痰,利水,·散瘀血(血得温而化散)。·治手指不能屈伸。

·助听力(4为振,为雷,为声,以复听力;5为巽风,为鼓动听力,雷风相搏)。

(4.5均为木,45相互无补泄作用,那个数在前那个数作用大)。

●4500

·治眼疾(肝开窍于目5疏导局部)。

·5为巽卦,为胆,为呼吸器官(肺,气管,鼻)为胸部,为食道,肠道,血管,神经,筋,林巴,为左肩背,左手,股(下腹部,下肢,大腿),为头发,眼。

·5为风,为进退,为散,有温阳疏风功能。·5温阳,化气,通络,助肾阳,降浊气。

·5为巽木,主胆,主气,助肾气·化气通滞。·温心阳,逐脾湿,驱阴寒。

·5奇数为阳,为风,善通周身。·5可提气温通之力强。·5多用于气亏阳虚者。

·5为阳气。·5为风,为阳,兼驱风散寒。·益气,助阳,疏解肝郁。

·5胆为阳木,其体阳而用阴(胆分泌胆汁为阴)故又振阳,又疏泄。

·5为胆,为胸,为肺,为气管,为鼻,可呼吸,发散,治胸疾,胆疾;治呼吸系统疾病。

·5为阳数,化气,主目(肝开窍于目),主鼻,主肺(巽为风,为出入,为喘息象)。

·5为胆,可和胃,降逆,泄火。·鼻病可用5(后天八卦图5在中间)。

·5木克艮土可排石,散结,消瘤。·散结通便(5为风,风以散之)。

·5为木,具有生长条达,能屈能伸的特性,配合治肩周炎(5为左肩)。

·5巽为直,为长,治强直强硬性疾病。·5为股,为直,为长,治股痛(小腹,大腿,下肢)。

·5为股,为四肢,为神经,巽木可生离火,祛风除邪,治坐骨神经痛。

·5胆,主肺,主宣发,益皮气,·5为风,有止痒功能。

·5善肋阳,益气通络,但其气易上扬,须慎用。·5偏阳,有损阴之趋,阴虚者不宜用。

●50

·肋阳驱寒,温心阳。·振心气。

·通脉络,疏散风热,解表发汗,损其有余之热邪,温阳疏风(5为风,为进退,为散)。

散寒,疏风,利胆,通肝胆,健胃,和胃。·益肝疏导。

·振胆气,排胆结石(木克艮土,碎7石)。·疏肝气(肝胆互为表里),调畅气以利湿。

·肋肾阳(肝肾同源)。·助肾气,温阳,散寒,化浊。·调气散结(5主气)。

·治全身痛(方50·380)风湿腿痛。·振阳以温肾,配合治腰痛及尿频。

·治股痛(小腹,大腿,下肢)(5为股,为直,为长)。·治手不能屈伸,左肩痛,风疹。

·善驱阴邪,振阳,疏通经络,散寒,利关节(5为风,为阳,兼驱风散寒)。

·5偏阳,有损阴之趋,阴虚之体不宜用本方,用则易恶心。

●500

·治血压低(胆中间空,可鼓起,形象使血压增高)。·5为阳数,化气,主目(肝开窍于目),主鼻,主肺(巽为风,为出入,为喘息象),后加00偏阴,故可调气,滋阴,宣肺,润肺,利窍,通鼻,利咽,清火。·主气,育阴,升清化浊,通利气管。

·发散,疏风,解表,散寒,清热退烧(5为风,00偏阴凉)。

·治胸疾,胆疾(5为胆,为胸)。·益阳,补气,护阴,温肾。

·治颈连及肩背痛(5巽为直,颈为直,以散寒除湿为主)。·通阳,育阴,散结。

·潜阳,又助肾阳,温通下焦,兼以散寒解表。·滋阳潜阳,通利下肢。

·疏风,通络,利下窍,治痔疮(5为直,长,主肠道,也主下窍,又5为风,痔也称肛风)。

·治眼干(肝开窍于目,肝胆互为表里,00偏阴,可湿润眼目)。

●5000

·5巽木为阳,加000温通效能更强,·5为胆,可和胃,降逆泄火。

·治颈椎病,落枕等强直强硬之疾(5巽为直,颈为直,5为风,000加强驱风之力)。

·5为股,为四肢,为神经,巽木可生离火,祛风除邪,治坐骨神经痛。

·5巽为木,苗,藤,丛生,长助植物生长。

●500000 ·5为股,后加00000加强温通能力。

●050

·5为风,祛阴邪,散寒,治小儿咳嗽历害,婴儿风寒感冒。

·滋阴调气以清头。·养肝阴以除烦,·利胆,清头,降压。

·通阳,助气而不燥(前后0)以通胸中气血(5为喘息象,为胸),定心悸。

·振心气兼以润肺,通经逐邪(肺朝百脉)。·温通心阳,柔肝和胃。·温阳和胃。

·滋阴以降肝火,利胆和胃。·消导积滞,利胆消食,治消化不良。

·柔肝,利胆,行气(5为阳气)化气通络,育阴(5前有0)。·利胆而不燥,又疏肝养阴。

·滋阴潜阳,振奋肾气。·助肾阳。·前后0养阴清热。·升阳和阴。

·5为木,具有生长条达,能屈能伸的特性,配合治肩周炎(5为左肩)。

·偏助气,前0为阴,潜阳,后0为阳,利气化散结。·利胆,排石,散结,消瘤(木克艮土)。

·调腹中之气以驱寒。·5巽为细管以调输卵管。·散结,通便(5为风,风以散之),利胆,消导。·幼儿通便(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又5为长,大肠,有通便之意,前后0防助阳太过)。

·利肝胆,辅以明目。·治眼干(肝开窍于目,肝胆互为表里)。

·宣肺,利鼻窍。·治咽痛(风火相搏)。·止痒(5为风,有止痒功能,前后0防巽燥)。

·治腮腺炎(方050·020·60 5为风,传染之媒,5,2前后均加0行气清热)。

●00500

·5善助阳,益气通络,但其气易上扬,前后00以助阴而降上逆之阳。

·通阳益气,阴中存阳(5主肺,主气)。·利肝胆,前后00滋阴潜阳。

·涌阴,化气,利胆(前后00养阴之中兼以化气)。·利肝胆(阳数又偏阴,为以阳统阴)。

·疏风,通利诸节,滋阴清热以清头,明目(肝开窍于目),调畅胆经。

·清头降浊,化瘀而疗痔疮(00平调阴阳又助气);又巽为气,以化气通络,巽为风,以疏风散寒,又肝肾同源,5善肋肾阳,其利胆和胃之功更直观;又可润燥通便,除烦定心。

·止痒(前后00防巽燥)。

●0005000 ·5为巽,为风,为左颈肩,治强直强硬症,落枕等。

●05 ·止痒(前0防巽燥)。

●05000

·5为阳数,可提气,温通之力强,前0防其燥。·治坐骨神经痛(5为股,为神经)。

●530

·疏少阳瘀滞,5通三焦郁滞,但木生火,偏温热,有助火之嫌,宜用在末元减弱其火力。

●54000治小腿及脚脖风湿,麻木,发凉(5为股,4为足,000加强温热去寒之效)。

●005400·疏肝利胆。

●5550·加强振历阳气,又木能生火,助心阳

·6为坎卦,主肾,主膀胱,主水,主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为血液,体液,主血液水份体液循环,为骨,骨膜,背脊骨,腰,为心,耳,发。·6为低下,为下颌,为肛门。

·肾藏精,主发育,生长。·6主骨,生髓,益髓海,

健脑。

·6为坎,为水,为通,为利,利诸经(肾为阴阳之根),通心肾。

·6主元气,通肾固元,通肾气,利血脉。·6为血液,为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脂。

·6为气之根,可纳气。·6为阴,阴气最重,为阳气将复生,但6比1温。

·6为险,为陷,为溃疡。·6为毒,有清热解毒之功。·6为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为开,主一身之表”。故膀胱经有解表功能,可疏泄膀胱经,解一身表症之外感。·6坎为腰,为肾,为小腹。·6为肾水,为经血水,生殖器官司属肾。

●60

·滋阴,健脑,除烦(“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通络,化瘀,健脑。

·通肾通利,降浊清头。·膀胱经通背肩头,治肩背痛,偏头痛。

·提高儿童智力。台60为主,配以健脾等数,此为从补肾入手,“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大脑发育不全和脑功能减退多责于肾。

·6交通心肾。·治血脂高(6为肾,为水,为血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6为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为开,主一身之表”,故膀胱经有解表功能,可疏泄膀胱经,解一身表症之外感,如治感止咳嗽方:20·60 2000·60 200·60 ·温通肾阳。通肾气,通经络。·助肾阳,肾气,以温通周身阳气。

·固本扶正,通肾气求本,振诸经之气,为阴阳之源,·补肾气,治一般肾虚,肾阳虚。

·肾主纳气,补先天济后天,佐助脾运,可使肺气归根。

·补元气(6主元气)。·通肾气,调阴阳,通利诸经(肾为阴阳之根)。

·6比1温,6阴气最重,阳气将复生,6后加0温肾,鼓肾阳,化浊,既振阳气,又滋阴。

·通肾阴,降内热。·滋阴通利。·育阴,通络,降浊(膀胱经从头夹脊下行)。

·振肾气,补血,助阴血,行气血。·通络,活血(坎为血,为通)。

·6通肾气,为溃疡,为通,为利,60益肾,疗溃,渗利。

·振奋肝胆疏泄之力,消炎利肝胆(水生木),治肝胆疾患。·益肾,半骨,通络,通利。

·治腰背痛(6为腰,通肾气,主椎骨),含胸椎痛,突发性腰痛,腰椎增生,儿童腰痛。

·通络,化瘀清热,祛痛,如治鼻炎,治脚痛(肾为阴,为下,为足,脚底,脚后跟)。

·振肾气,通鼻窍。·益肾,通会阴,以通局部脉络疗痔疮。·养肾利水。·滋水涵木(目),治眼疾(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花眼,眼角病等。

·振肾阳,调冲任,使血脉得固,治痛经(6为肾水,经血水,生殖器官属肾,6直捣病灶,后加0偏温,强其功能)。·通经络,善调小腹。

●600

·通心肾,育阴潜阳(后00)。·滋阴,凉血,除烦,安神益肾,调经。

·滋肾阴,清热(00偏阴凉)。·振肾气,治寒湿腰痛(用于阴虚体,00防虚火上炎)。

·治血脂高(6为肾,为水,为血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用于阴虚体)。

●6000

·助肾气,通气血,益髓海。·温肾,济心,散寒,·治血脂高。

·通肾固本。·益肾固本。·补肾气,滋肾阴(气阴双补)。

·温肾,通络,通利,通阳,散寒。通利而降浊,温通肾阳,行气化浊,通脉和血。

·6为肾,为水,为阴,为通,000强化肾气,以利气化,升清降浊,如治肺热和便秘方:01·6000。·6主膀胱。后加000强化贮尿排尿功能。·治脱肛。·止流血,摔伤出血,肾炎尿血。·化气行水,化湿利节。

·温通局部,补肾气,通络,化瘀。·通肾阳,主骨生髓。·治颈椎增生。

·温通腰府,治肾阳虚,腰痛,如外伤型腰痛,突发性腰痛,腰扭伤,腰骨摔伤,儿童腰痛。

·治腰痛,抵御离火(电焊所致腰痛)。·治肺气不宣所致水肿,腰痛。

·治附件炎(补益肾气,温通诸经,振奋阳气,故带脉固摄,任脉调通),闭经,去孕。

·振肾气,正胎(方为6000,·10肾生髓,脑为髓海,故督脉与肾的功能有关。6000后加10又把胎儿的头与母产道连接,10为头。加10又可辅佐肾气,6为下窍。为产道,又可放胎水使用权胎儿正常活动,6强肾气使胎儿正常发育,6可疏通相关经络,运化血气,使胎儿吸收营养,1为乾健,正,亨通无阻)。

●060

·养阴,除烦,通络。·清热养阴,润肺滋肾。

·滋肾阴。·通肾气。·调下腹诸,·通利咽喉(肾经沿喉咙)。

·治摔伤出血。·治儿童腰痛。

●06000·补肾益精,又偏于固本升提(后000偏助阳,前0阳中有阴)。

·治泌尿系感梁(气淋)。·排尿管结石。

●00600·强化滋阴通水。·6为阴,为通,配合00200治鱼刺卡喉。

●0006000·温阳化气,通络护阴,暖木散寒,调畅气机。·治腰椎增生型腰痛。

●06

·滋阴通窍。·疏导膀胱经气,驱除表邪。·治中耳炎(肾开窍于耳)。

·6主水,前0为阴,水中加阴,治高烧(方06·04·07·01 06·04·08·02)。

●006·缓解吃辣椒辣嘴。

●640

·此方为滋阴潜阳的典型组合。又益肾补精。

·养阴安神。·养阴血,安神定志。·补阴血而安神。·柔肝安神。

·益肾扶正,滋阴,防上炎,助心功能,除心烦。·交通心肾(6为通,为血,4为震,为动,为心,为疏导,佐以养阴)。

·滋水涵木。·4为震木,又疏土壅,防其克水,而助肾气。

·降逆和胃。·补肾通便(6肾为通,4震,为动,通滞)。

·疏导养阴(6,4皆养阴,4疏导)。·益肾养肝。·滋阴潜阳,补肝肾(肝肾同源),养肝血,治肝血不足,治脂防肝(6为脂肪,4疏泄肝)。

·补肾强肝,解毒利水,除阴寒,不仅增强止痛,还增强免疫功能,抵癌细胞繁衍。

·通肾利湿(4利湿,湿邪去肾气以复)。·治肾囊肿。·肝肾同补,治筋弱无力,筋肉拘挛,屈伸不利,指甲薄软(6通肾,4柔肝疏筋)。

·治半身不遂(4震,为手足)。·以温阳之力疏筋利节。·调补肝肾,益血疏筋。

·清热祛毒,疏泄肝经瘀滞,本方清热消肿,为主元治臂足肿块(4震,为手足)。

·滋补肝肾,滋水涵木(目),治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用于治阴虚者)。·治溢泪。

·养血滋阴而柔肝,治近视。·治口干(6为水,4震,促出水)。

·肾为水,为血液,肝藏血,和顺经血,治经血量少,闭经(本方肝肾同补,滋阴补血为主)。

·治乳腺病(乳头为肝经所循)。·6水济万物,水生木震巽,震为春,春生万物。

·640一般用于阴虚者,650一般用于阴阳具虚者。

●6400

·养血,安神,潜阳(治肝郁化火而失眠)。·养阴清肺。

·偏阴,降虚火,4可疏筋利节。·滋阴降火(00适于阴虚体)。

·滋肝阴,滋阴养血,补肝血,强肾使肝血充足。·治易流泪。

●64300

·治肝肾阴虚而五心烦热。·滋阴养血。安神除烦。滋肝肾,济心阴。

●650

·益肾助阳。·温阳(5为巽,可理气散寒,配6水生木,防燥)。

·温通阳气。·温阳,化气,通滞。·鼓阳化疾,又和血行气。

·善助阳助气,以温经,通络,散寒(寒得温则散)。·益肝肾,髓海得养,除烦宁神。·息风,治抽搐(方650·400)。

·滋阴降逆,疏络止痛,治头通(用650若补之有过,可改用60·50)。

·助脾肾气虚,头晕可自除,心悸可自平。·善治气虚而致头疾,心悸等。

·温肾,通心阳。·扶正以驱心中寒气(6通阴阳)。·通心肾,化浊湿。

·振奋肾阳,助心气,治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病(用本方治心疾,常优于直接补益心脏)。

·温振肾阳。·善补肾阳肾气,其力较宏(6坎通肾,5奇数为阳,为风,善通周身)。

·温肾阳,祛阴邪,化浊气(5为气,化气,温阳,通络,助肾阳,降浊气)。

·同补肾阴,肾阳,又疏泄,又补阴血,助肝阴,补肝肾。·振肾气,肾阳,肾阳通达诸经。

·温肾益阳(温煦命门)命门火衰易感止,本方防治感冒。

·滋阴,清热,疏风,振奋气机,通脉络,解表发汗。·振肾阳,以佐助脾运*前元有80),温补先天以济脾阳升化。

·强肾补气,治胸疾(5主胸疾)。·补肾利消化(5胆汗利消化,5又主胸疾)。

·振肾阳,温大肠(5为下腹部,又为长,大肠),治腹泻慢性腹泻胆病口苦。

·振肾阳,治前列腺炎。·治尿床(温通肾阳,以利膀胱气化,使膀胱水液代谢有序)。

·振肾阳,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寒湿。·温肾,散寒,通络,温经,温中除湿。

·益肾壮骨,祛邪,通络(6通肾固元,5化气通滞)。·促骨折愈合(壮肾强肝)。

·助肾阳,通利,主骨生髓生血。·治坐骨神经痛。·治左肩痛。

·治寒邪所致腰背酸痛,腰背痛。·疏风通络,·治腰膝疾患。

·治脚伤痛(肾水下陷滋注,5胆主疏泄)。·治肾阳虚所致脱发等。

·胆中空,有鼓起耒之意,如治肌肉萎缩方80·650·400。

·治眼疾,如眼干涩,视物模糊,夜盲(用于阴阳具虚者)。

·温肾阳以驱寒,温通小腹(6为小腹)。·治不孕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