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名词解释战时共产主义

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1918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1921年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由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的条约,规定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其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由英法日三国瓜分,支付巨额赔款,限制军备。和约无理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条约全称《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由美、英、法、意、日五国于1922年2月6日签署。美国在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企图争夺世

界霸权,巴黎和会未能如愿,遂举办了华盛顿会议。战后美英日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正在进行激烈的造舰竞争。会上美国凭借巨大经济优势,向他国施压,迫使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比例

为:5:5:3:1.75:1.75。这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的第一个裁军协议,但条约本身并没有消除竞争,且在以后重新激化。

新经济政策苏俄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 年11 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 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卡德纳斯改革1934年,卡德纳斯任总统。推行改革:(1)土地改革,废除债役雇农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2)扩大人民的权力。承认工会、罢工合法,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3)扫除文盲,普及教育。(4)实行工业企业工业化,限制外国资本。(5)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阀势力。承认共产党合法,提高妇女的地位。(板书直播) 《慕尼黑协定》二战前夕英法德意四国为解决希特勒制造的、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而订立的条约。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订立了将其苏台德区划割

给德国的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于10月1日—10日将苏台德区及捷南部与

奥地利接壤的领土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以及运输工具无偿交给德国,德国军队将对上述地区实施分区占领。《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极大地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力量与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的到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

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

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1943 年 11 月 22 日开罗会议召开,主要讨论了缅旬战役问题和战后处理日 : 本问题,发表了开罗宣言。开1

罗会议决定坚持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作出了

公正合理的决议。1943 年 12 月 1 日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将把

“日本所窃取的一切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 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还决定战后让朝鲜独立。开罗宣言的发表,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它是盟军战胜日本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

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讨论了盟军消灭德国武装力量的各项计划以及安排战后和平与合作等问题。三方达成协议,建立欧洲咨询委员会以研究欧洲问题。一致同意:(1)战败后的德国必须由盟军分区占

领;(2)将德国东部一些地区并入波兰;(3)苏联在适当时刻参加对日作战。会议最大的成果是通过了关于1944年5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此次会议在巩固反法西斯联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和《关于伊朗的宣言》。简答题简述《布列斯特和约》的内容和意义。《布列斯特和约》即《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俄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

亚)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 60 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和约的签定,使苏维埃俄国摆脱了战争,赢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喘息之机。苏维埃政府利用赢得的时间,加紧调整和恢复国家经济,建立和扩大红军队伍,为后来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白匪叛乱,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述《道威斯计划》的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一个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12 月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的内容。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从1925年夏开始,凯末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内容包括:1,改革国家体制。1922年11月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素丹制。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2,改革法制。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并且以欧洲国家法律为蓝本,制定了民

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3,改革经济。以国家主义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鼓励发

展民族经济,建立国营企业,保护关税,控制外汇和外国投资。学习苏联,从

1933年起执行经济的五年计划。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学校,规定学校必须

加强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识教育,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和思维方式。1928年,进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5,改革社

会生活习俗。废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的各种陋规,提倡男女同样,妇女不戴面纱,抛弃封建时代装束,采用西装礼貌。简述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从1919年3

月共产国际成立到1923年欧洲革命运动转入低潮,是共产国际历史的初期阶段。1这一时期,共产国际主义运动中出现了学理主义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倾向。为了帮助各国党纠正“左”的错误,掌握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经验,列宁在1920年4月至5月间作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的幼稚病》一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原理,批评“左”倾主义思潮。2 1920

年7月19日到8月7日,共产国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召开?列宁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基本任务》的报告,报告分析

了“左”倾幼稚病的错误表现、产生根源和克服的途径,同时号召把反对右倾主义进行到底。?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共二十一条,二十

一条从组织上保证了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纯洁性。3 1920年9月共产国际在

苏俄巴库召开了东方民族代表大会,1921年成立了东方大学。4 1921年6月22日到7月1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提出了建立工人阶级

统一战线的任务发出了“到群众中去”的战斗号召。5 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共产国际的策略提纲,并研究了建立东西方联合反帝统一战线的问题。(据板书从课本中搬运出来滴) 试述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1)自上而下地局部改变现有政权结构,建

立法西斯专政。军部起了主要作用,民间法西斯势力起了辅助作用。军部包括:参

谋本部、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2)在对外战争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3)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板书直播)

简述《洛迦诺公约》的内容又称为罗加诺公约,是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2 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财经: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干预企业间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扩大公共工程以恢复生产)农业:通过《农业经济调整法》(缩减耕地和高价收购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就业: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2、影响:新政使美国较快摆脱了危机,工农业生产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动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通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了经济危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西方纷纷效仿),新政时期行政权力全面扩张,打破了旧的三权分立政体的平衡,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新的三权分立的格局。

简述两次大战间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由于亚非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运动呈现复杂性,多样性。(1)无产阶级领导,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越南、朝鲜。(2)资产阶级领导,通过暴力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土耳其、阿尔及利亚。(3)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群众运动,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印

度、部分非洲国家。(4)在遭受外来入侵的情况下,爆发了本国王公贵族、部落首领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独立。埃塞俄比亚、摩洛哥。(板书直播) 论述题结合历史背景、条约内容和影响,谈谈你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

1)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至于首先与德国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与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2)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国境,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苏联使伙同德国划分了东欧的势力范围,不符合社会主义对外关系基本准则: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人民中间引起了混乱,不利于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他打击了可以争取和联合的中间力量,不利于促进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打破了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为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备战,也打破了德日两国的反苏同盟,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二战整体来看,这也使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其发动世界大战的野心.另外,苏德无视小国利益,参与分割东欧,给世界和平带来很大危害. 简述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全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联合宣言》,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又称《二十六国

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尽管盟国之间尚存在某些分歧,但却都能坚持打败轴心国的原则立场,在经济上互相支援,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各国人民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

以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为例,论述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1鲁尔危机1923年法国不顾英美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酿成当时欧洲最严重的政治事件鲁尔危机,对此英美向法德施加压力要求法国尽快结束鲁尔危机,德国取消“消极抵抗”。最终召开国际赔款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2道威斯计划鲁尔危机前对德赔款问题的领导权在法国手中,然而鲁尔危机后对德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落入英美两国尤其是美国手中。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了关于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即“道威力斯计划”。3杨格计划 1928年,德国赔款问题又成为有关各国关注的中心。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在美国支持下,1929年6月,美国财政专家杨格,委员会提出了“杨格计划”。该计划规定的赔款数额比“道威斯计划”又有明显削减,更有利于德国军事经济力量的恢复。4胡佛“延债宣言”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打乱了“杨格计划”的实施,随着外国尤其是美国在德国投放的短期贷款被迅速抽回,德国经济再度面临破产。美国意识到,德国经济的衰退关系到欧洲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美国的投资安全,因此必须对与战债密切相关的赔款问题给以重新考虑。于是1931年胡佛发表了“延宅宣言”。至1932年德国宣布从此停止支付赔款,3

协约各国也无意偿还战债。

结合史实,试述二战战局转折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反法西斯阵营与轴心国展开了殊死搏斗。?从力量对比看,盟国占优势,轴心国处于劣势。人口:盟国15亿,轴心国2.7亿。土地:盟国1亿平方公里,轴心国500万平方公里。军火生产、兵力:盟国超过轴心国。英国兵力454万、美国1300万、苏联1136万。?全球战略:东、西战场中,盟国能够相互配合,协调军事行动;特别是英美苏,先欧后亚。轴心国孤立作战,不能相互支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人心向背:反法西斯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轴心国从事侵略、奴役,遭到反抗。过程: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6月—1943年2月,历时200多天。苏联指挥人员朱可夫,德国保卢斯、曼斯坦因。苏军使用T34型坦克以及“喀秋莎”火箭炮。德军损失30多万。意义:(1)苏联转守为攻。(2)鼓舞了盟国士气和信心。(3)打击了轴心集团。2、1943年7-8月,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50多万。苏军取得制空权。4、北非战役1942年1月,“非洲军团”占领班加西、托卜鲁克,抵达阿拉曼。开罗恐慌。英军死守。8月,蒙哥马利任第八集团军司令。10月,展开“阿拉曼战役”。11月,“火炬行动”。英美军队约10万人登陆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东西夹击德意军队。1943年6月,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役结束。盟军取得胜利,使轴心国在地中海战区的战略形势急转直下。5、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美国出动企业号、大黄蜂号、约克城号3艘航空母舰。日本出动赤诚、苍龙、飞龙、加贺4艘航空母舰。结果:日本损失4艘,美国损失1艘。美国以少胜多,扭转局面。1943年2月,美军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中途岛海战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经过几次大决战,盟军转败为胜,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力量更加强大,呈现出胜利的曙光。6、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在摩洛哥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研究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英国侧重于“地中海战略”,美国更赞成登陆西欧。双方同意:(1)6-7月间进攻意大利。(2)加强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加强反潜艇战。(3)在英国集结英美军队,准备

进攻西欧。另外,英美调解戴高乐与吉罗的关系。“自由法国”,“战斗法国”,“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罗斯福宣布德意日“无条件投降原则”。(维护团结,防止分裂,坚定信念,积极作用。)7、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软禁墨索里尼。巴多格里奥出任总理。9月,新政府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10月,意大利对德国宣战。德军退守意大利北部,9月德军救出墨索里尼,在北部组织“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依附德国。(板书直播略增删)

简述印度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应如何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过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但是运动很快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1947年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虽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非暴力一种政治策略,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甘地的宗教的非暴力原则同资产阶级的策略原则屡屡发生冲突;它同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更是格格不入,一方面他积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政治斗争,号召不惜一切反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制度;另一方面,又坚决反对群众的任何暴力反抗行动,多次停止不合作运动,挫伤了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延缓了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的进程。

以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为例,论述苏美英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1处置德国的问题关于处置战败的德国,三大国首脑都主张彻底根除法西斯制度,以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再次威胁欧洲的安全。在这方面,分歧不大,顺利地达成了相应的协议。在讨论占领和管制德国以及向德国索取战争赔偿时,丘吉尔与斯大林发生了激烈争论,而罗斯福则扮演了调解人的角色。2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围绕波兰问题展开了激烈争执。争论的中心是:战后波兰的边界和波兰政府组成问题。但雅尔塔会议前夕,苏军解放了全部波兰领土,并进入德国境内。苏联支持的波兰临时政府已开始接管国内行政权。在此既成事实面前,美、英在雅尔塔会议上已无能为力。会议之后,尽管英、美方面多次表示异议和反对,波兰问题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政府的意图,由苏联一方会同波兰临时政府解决的。3远东问题让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是罗斯福出席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是有条件的:外蒙古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4

丘吉尔为了保留英国在远东的残存利益最终默认。(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国之一,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理应恢复中国的全部主权和权益,但是,雅尔塔协定却把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4联合国组织等问题建立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要求。罗斯福等美国领导人认为,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美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的增长,美国在战后国际活动中将稳居“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应在战争结束之前,尽早与英、苏等大国达成协议,将新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和9月29日至10月7日,苏、美、英的代表和美、英、中的代表先后在美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草拟了战后国际

组织的章程,签署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其中将该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会议上,鉴于英、苏的要求三个或至少两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应像英联邦自治领那样,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参加该国际组织,但罗斯福认为那将与每个成员国享有一个表决权的原则相抵触,最终会议还是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它们各有单独的表决权。未标明出处的皆来自网络

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