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背诵要点:第10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背诵要点:第10章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背诵要点:第10章

第10章 教师与学生

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

1.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3年《教师法》)。

2.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

教师专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初级阶段;

教师职业专门化的深入发展阶段。

3. 教师的地位:

① 社会地位;

② 法律地位(专业人员)。

4. 教师的作用:

①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② 教师是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5. 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 能动性;

② 创造性;

③ 师范性;

④ 复杂性;

⑤ 长期性;

⑥ 合作性。

6.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一般而言,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

①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理想追求、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等基本理性价值取向,是指导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教师的专业精神具体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

②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新世纪将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简单组合,而应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类知识。

③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这些能力通过教育活动来体现并保证教育活动有效进行,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④ 教师的专业实践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

7.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1)内涵: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它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①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

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途径: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反思性教学和教师行动研究。

8. 教师的权利:

①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②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③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④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和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⑤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⑥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9. 教师的义务:

①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 学生及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学生观实际上是人才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才观表现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上,学生观则是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认识上。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必然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1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①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生命体,是客观存在的,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② 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是独特的人;③教师要真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④ 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处于发展中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

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或角色)是会转化的,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⑥ 教师要

及时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心中要有学生,并要增强服务意识);

⑦ 教师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12. 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这种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机关的科(处)室等都是正式群体。

13.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14.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①一致型;②偏移型;③冲突型。

15. 学生群体的作用:学生群体的存在及其活动既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

(1)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2)可以协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

(3)可以促进情感交流;

(4)可以帮助解决困难;

(5)可以做后进转化工作;

(6)可以起感染和控制的作用。

学生群体的消极作用:

(1)干扰与破坏他人或正式群体发挥积极作用;

(2)削弱与影响正式群体发挥积极作用;

(3)滋长小团体主义;

(4)阻碍自我个人全面发展;

(5)传播流言蜚语。

16. 学生的权利:

① 使用教育资源权;

② 获得物质帮助权;

③ 获得公正评价权;

④ 程序性权利;

⑤ 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等。

17. 学生的义务:

① 遵守法律、法规;

②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 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管理制度。

18. 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

① 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关系;

②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③ 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19. 师生关系的类型:①学生中心论(杜威)②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20.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一是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而努力工作;

二是爱护学生,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能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教师的言行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四是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


五是学生对老师要讲究礼仪。

21.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作为教师:

(1)转变观念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① 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② 有正确的人才观;

③ 教师要有平等的师生观;

(2)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① 充分信任学生;

② 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往;

③ 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

④ 尊重和理解学生;

⑤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作为学生,要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和教师交流,努力和教师保持良好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