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教研的意义及途径

校本教研的意义及途径

校本教研的意义及途径
校本教研的意义及途径

校本教研的意义及途径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总结和探索教书育人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校本教研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这方面才能的平台。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有关研究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要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代新人做出贡献。

一、关于校本教研意义的思考

(一)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既是研究的初始环节,又是将研究所得用于指导具体的工作的终结环节。校本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例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工作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城乡结合部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实行“学月工作重点制”、“周日特色制”,以加强师德校风建设为突破口进行校本教研,启动并实施了“名师工程”,坚持对现有师资以高标准、严要求按照

“打磨”,“打造”、“装点”的程序进行培训,整合现有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是学校通向教育科研的阶梯

校本教研是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是在教研员面前正襟危坐的听众,而是教研的真正主人。在根据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的同时,可以形成专题,组建课题组,向教育科研迈进。例如我校在对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展了《幼小衔接研究》、《隔代教育研究及实践》、《网络环境下阅读与思维发展的研究及实践》等八个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还将对作文、阅读、应用题等,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合力,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专题研究。

校本教研课题必须立足学校实际,才有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它不同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有些课题的讲究得头头是道,结果全是纸上谈兵,丝毫没有实践的可能。有的学校好高务远,一味追求“紧跟形势”,自己根本没有几台电脑,甚至连互联网都没连,就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而且还拼凑了一大套“理论”,这除了浪费人力物力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三)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本教研上升到课题研究的层面后,教师如果人人有课题,时时重研究,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

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新时代教师。而一些业务能力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的教师,在这种活动中也必将日益成长起来,成为教学的好手。例如我校针对教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课题组拟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策略、研究方法,探索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调控的方式方法。通过在教师中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竞教活动、教师“十个一”活动、课堂质量考核、教研组长“捆绑制”、全程教研课活动、“教师跟踪研究”等措施,提高课堂实效,探索研究出各学科课堂质量考核量化体系及运作方式,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二、关于校本教研的途径的探索

(一)常规研究

学校在调查、分析本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例如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提出了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常规教研的构想,即把每学期分为五个学月,每月设计一个研究重点;然后把每一周也分为五个研究日,每天一个学科,每天在学科内探讨研究一个问题,在制度上、学科上、管理上对常规教研进行正确导向。在常规教研上,课题组倡导教师集中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交流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二)利用专题讲座提升教研活动质量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

战。为了解决在教研活动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困惑,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主讲者可以是学校主管教研的领导,也可以是在这方面有独到见解的教师,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讲座要注重实效,千万不要上面的讲得眉飞色舞,下面的听得恹恹欲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因势利导,讲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三)个案研究

校本教研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除了对学校“面”上进行研究外,还必须从教材、学生以及教师等方面的细节筛选有价值的切入点,用“定人、定时、定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形成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本校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建立问题档案,从而形成《教育教学个案分析集》。

(四)选派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教研培训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参加校外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五)编写校本教材

进行校本教研,要让教师从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例如2004年以来,广安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已取得了阶段

性成果,第一部校本教材《童谣伴我成长》已编成出版,学校教研文集、小学生作文集、家教文集、教师风采、课堂实录等也即将编辑成功。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

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式及要求

校本教材编写的大致格式和要求 一、校本教材的基本结构包括 1.封面:自行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主编人姓名)。 2.课程说明:包括该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目标、知识系统、方法系统和训练系统的特点,以及编写人员情况介绍等。 3.学习指导:包括该课程对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要求;所追求的课程三维目标;学习需注意的事项;评价要求等。 4.目录 5.正文部分:应包括知识系统、方法系统和训练系统三部分。 大标题(3号宋体加粗); 副标题(4号宋体加粗); 正文(5号宋体);. 版式:A4纸张,行距16磅;页边距上下2.0cm,左右2..0cm。 6.附录:主要的参考文献、给学生的参考资料等。

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申报表

紫竹园中学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2-04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二期课改方案及学科改革行动纲领为向导,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以“三个研究”为内容,以“双五环节”为载体,建设我校课程体系、开发我校校本教材,改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办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并在课改与校本课程的开设中凸现我校美术教育的艺术特色,突出两纲教育,重视人文、环境、科技等内容,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达到走科研兴校之路,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的目标。二.工作目标 三年内争取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利于形成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 课程框架雏形,编写为我校学生量身定做的校本教案、校本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到新的高度,培养其学习热情学习能力、爱国情怀、人文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 1、强化基础型课程,着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考试方向的基础上对语、数外、美术等考试出口学科进行系统化的校本教案的编写,形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型课教材体系。 2、结合学校师资现状,在大力开发拓展性课程,以适应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自主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我校美术办学特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既承认差别,又为学生自主选择创造条件。 3、开发研究型课程,逐步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框架。既注重弘扬科学精神、介绍现代信息,又注重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继承优秀传统。 4、与组室教科研工作相结合,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编写校本教案的基本要求和形式: (一)研究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和基本属性 1、知识点与考试关系的梳理: 在三个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科中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指的是该知识点在考试中如 何体现,即有多少种出题类型,有多少种出题角度,有多少种变化形式;该知识点的学习要点、学习类型、所需基础、预测难度等。对所教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和基本属性应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2、“三题”的编写。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魏高祥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指导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经历了校本教研与传统学校教研之间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尝试理清校本教研的本质、形成校本教研的行动模式。 1、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校教研 “校本”是一个多重概念,包括校本课程、管理、培训、研究等。 这些“校本”理论存在着共同之处: (1)都产生于同样的社会背景,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学生; (2)都基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即“要改进教育,我们必须改进学校;要改进学校,我们必须变革(学校中的)个人;而要改进个人,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试图引发变革的方式”; (3)都确立了立足于学校、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构想。在这些共同的目标、指导思想、行动构想之下,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实践指向。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变革需求,因此,当“校本”思潮被引入我国之后,由于它所倡导的思想与实践指向与学校的变革需求相一致,因而在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校本教研属于“校本”范畴,由于它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直接相关,因而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重视。但与西方中小学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中小学早有一套形式上非常完善的教研组织系统与运作模式,因此,当校本教研被引入中小学之后,有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 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的教研有什么不同? 3、我国中小学原有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为教学研究而建立的组织称为教学研究组织,简称“教研组”;通常同一学科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于是又有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

教研组建立与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式,因此,只要一说起“教研”,中小学教师就会有基本的共识: “那”就是“教研”。 4、校本教研提出之后,“教研”的“边界”开始由清晰变得模糊了。 于是,很多学校开始了很多“校本教研”的尝试与创新。比如,组织教师同上一节课,开办周末读书会创设教师网络论坛等。原来“千校一样”的教研活动,忽然间变得“千校千样”、“一校多样”了。这些实践探索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边界”的认识似乎清晰了: 原来学校固有的那些叫“教研”,后来尝试的那些叫“校本教研”。要回答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教研的区别,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校本教研的本质?如何认识学校原有教研的追求及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原有的教研组,虽然从一开始就定性为“教学研究组织”,但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不断强化行政管理思想之后,教研组的“行政性”色彩越来越浓,逐渐成为学校一级行政组织。于是,“布置任务、检查工作”成为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内容,“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总结”成为教研组主要工作流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学校教研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回归或强化教研组的专业性? 校本教研作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突显了其专业取向。这种专业取向与学校组织的行政取向有很大的不同: (1)它不是以约束人的行为、强制服从为目的,而是旨在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主意识,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师的实践行为。 (2)它不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或规则,而是通过确立共同认可的专业愿景或目标,形成平等互利的研究共同体,并据此开展专业活动; (3)它对教师没有行政性的惩戒作用,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性、诊断性、激励性的措施,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乐趣与专业的进步,从而产生更大的行为动机。 (4)它并不强调通过检查与考核等行政性手段来明确教师所处的水平等级,而是试图建立一种伙伴共生的教师文化。

校本研修格式和内容

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第一初级中学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一、课程名称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指南 二、课程意义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起点之一,是实施中学德育纲要的抓手。初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人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期,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就会取得最佳效果,还会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此,把握这一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尤为重要。 三、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生认知的提高,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劳动习惯,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分目标 (1)在社会行为规范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2)在生活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在劳动行为规范上,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5)在交往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 四、课程设置 本课程为校本活动课程,在七----九年级开设。课程执教教师为班主任。 本课程教学时间按每课时45分钟,每学年总课时不少于20课时。 五、分年级内容

1、课程实施原则 (1)实践原则 就像离开游泳实践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行为素养提高的惟一途径也就只能是实践活动。 (2)渗透原则 因为校园生活处处有教育,所以落实课程的工作将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 (3)评价原则 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充分利用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发挥群体效应,大大提高教育效益。 (4)自主原则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课程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程工作领导机构。具体领导、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 (2)抓好教师培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等学习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3)根据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担任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做好课案收集。学校做好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七、评价意见 对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上,评价应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 八、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任何一种良好行为都必须细心地培养,我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能追随时代、适应社会”的现代人。就必须从小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我们制定的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力争贴近生活,强调基础,要求具体。 七年级阶段目标: (一)对自己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xx、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也很能引起年轻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

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xx心理学家xx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xx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会诊xx三、.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活动解析】xx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2020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20xx年小学校本教研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一基本原则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过程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 上述所设定的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一、解读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课堂上以及我们身边呈现的问题,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二、我校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立足校情,研究校情: 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着学校的校本教研方向,即学校校本研究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效果如何等等都受到学校基本情况的制约。我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学校设备设施简陋,师资不配套,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接受新事物步伐慢。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教研能力不高,缺乏敬业、钻研精神。教师变动大,工作量重……但学校领导课改意识超前,近几年新教师的加入为学校又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工作热情高,愿意学。在充分研究校情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主研的方向、步骤,完善相关制度。 2、教研活动步骤: (1)解决认识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扑面而来。如何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中不茫然、不迷失,让教师与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让教师行动起来,首先需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a、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多样: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的学习;有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组织的学习;有介绍推荐形式的学习;有学习后谈体会的学习。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到“六认真”考核。 b、让教师通过自身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进行了引导,通过下发资料让教师学习。具体做法为:首先是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成员的学习。将我校订阅的与课改有关的报刊、杂志上教改中的一些动态、实践经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点评等文章精选后,推荐给教导处。其次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导在精选的资料上面批注观点或意见,复印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然后中心校以学科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组织学习,让教师细读,圈点、勾划、密批、写感受。同时规定教师自学时,将课标、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的学习作为业务素质提高的重点。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 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 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也随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全面推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赞誉,校本教研也凸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实施校本教研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校本教研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的支点,是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

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内涵 (1)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培训、研究、设计好课程,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潜力等等。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2)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主要特征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五德中学校本教研培训资料 为贯彻执行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利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

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立交桥,构建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各类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真正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校本研修的内容及模式

一、研修内容 校本研修内容的确定,应充分体现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目标与需要,充分体现专业提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校为本的特点,应广泛而灵活。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研修内容要与每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非学历研修教学计划的内容相协调统一。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与地方课程开发等。具体如下:(一)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二)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方法及班(队)工作; (四)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 (五)课程标准和教材及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六)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七)课堂设计与案例研究; (八)综合实践活动及实践反思; (九)教师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 二、研修模式 校本研修的模式本着自主、灵活、开放、多元原则,在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可走出去、请进来,注重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 (一)专题研修:主要是聘请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讲授或素质教育等典型经验介绍。 (二)观摩研讨:主要是通过在校内或是联谊校,参加听课、观课及其他教研活动,学习借鉴,交流研讨。 (三)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及教师个性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已立项的国家、省、市、县级重点科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索。

(四)问题诊断:主要是通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收集归类,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聘请教研部门专家进行会诊、解决。 (五)案例研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讨论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以新的视角进行创新教学。 (六)阅读书籍:教师要想丰富底蕴、拓展视野、创新思维,必须读书。每学期(或每学年)规定教师必须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或专业方面书籍,写好读书笔记、反思和体会,在校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共同提高。 (七)“菜单”选择:此法是对教师研修部门自上而下的反向补充。旨在缺什么、补什么。主要通过教研组或学校收集整理共性问题,提交给上级教师研修部门或教研机构,求得帮助,或是在研修、教研部门列出的研修课程中,根据需求自我选择。 (八)远程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网上校本研修。实现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掌握国内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最新成果,可以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和岗位研修,可以参与省内外的教研活动。 开展校本研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周密的计划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注重“参与、分享”的原则;二是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校长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坚持向教育教学科研要教学质量,通过校本研修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本文就“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关健词:教研现状校本教研概念校本教研要素校本教研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这些观念与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部办公厅2000 年关于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市教研室参照叶澜教授的《教师关注问卷》,在我市的部分学校对教师《我的关注》、《我的困惑》与《我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附后),选择的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农村中心小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5%的教师还处在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同事、领导和家长中的印象等等,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不成熟期。50%的教师更多关注新理念之下的课例设计,他们关注教材的编排,课的设计与研究,关心外在的评价,属于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15%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水平较高,渴望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我的困惑》部分,统计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反思的习惯,长期重复着日常教学,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教师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而发现问题的教师都希望得到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人士的引领,甚至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如:在与教师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几位教师反映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部分内容偏

校本教研应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

校本教研应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尽管对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理论培训、新教材培训、校本教研培训,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教研意识不强,教研能力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不愿搞教研、不敢搞教研、不会搞教研的情况相当普遍。 一、教师不愿搞教研。 ①认为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搞教研。的确,老师们既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总结、报表等,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还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校本教研呢?其实,教研与教学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教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思考怎样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②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没有动力搞教研。一些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厚的生活经历、丰富的教学经验、丰硕的教学成果(分数高),又有高级职称,在本单位已经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学能手,他就会估计别人也“不过如此”,不可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做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教研,只要死扣课本、扣死学生,学生成绩不错就足够了,何必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教师自然也就不可能想着要靠

校本教研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为已经够高了,何须还要提高呢? ③认为搞教研就是完成教研部门给学校布置的教研任务,完成学校领导给教研组布置的教研任务,完成教研组长给教师布置的教研任务。这些任务无非是一学期听多少节课、写几节优质教案、制作几个优秀课件、写几篇教研论文、搞几项课题研究等等。教师们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就临时抄听课记录、抄教案、下载课件、“拼凑”论文。检查评比一结束,活动也就随之结束。这些走走过场、装点门面的所谓教研活动,教师只有疲于应付,有何兴趣而言? 二、教师不敢搞教研。 ①认为教研很神秘,不敢搞教研。一些教师认为搞教研是教研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害怕自己做不好。实际上,专家给“教师即研究者”的定位是:教学即教研、教研即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做教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是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密不可分的,就是为了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树立教研意识,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行动研究,将研究和实际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把一个“教书匠”发展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②怕影响升学率,不敢搞教研。在教研过程中,教师的最大担心就是:“忙于搞教研,影响了升学率怎么办?”的确,教师的担心不无道理。多年来,由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和技能,这种评价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记忆、技

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旺苍县普济中学赵德远 丽江之行,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中国滋根为我们搭建了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的贫乏。此次培训虽然很累、很苦,但我们收获着。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西南大学博士后龙成建老师的讲座《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本专题直击我们的校本教研,平时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也大多流于形式。现将本专题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解读“校本研修”: (一)理解“校本研修” 1、校本研修的概念 校本研修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通过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将展开校本培训、校本研究与教师自我学习的结合,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 2、校本研修的作用 (1)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2)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新课程的推进提供内原力。保障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3)促进学校发展,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学校发展模式。(二)什么是“团队校本研修” 教师的团队化研修,具体说来,就是学校教师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以实现教育中的主题或教学中的问题为载体,在研修内容和方式等不同环节上相互协作,整体设计,连贯推进,从而达到整体发展效果。 1、教师团队研修的行为表现与特征 (1)外在行为表现———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沟通与管理。 (2)内在行为特征—— 个体——自愿、自主、自动、自觉 群体——互动、互助、互补、互惠 2、“团队研修”的目标 组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研修共同体 营造研修一体的“学习场”——发展共同体 建立相互交流的“情感链”——精神共同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