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一)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

首先,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况: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通常有两种:交易型货币流通速度和收人型货币流通速度。本文采用常用的收入型货币流通速度计算。根据MV=PY,V=PY/M=GDP/M,GDP为名义GDP,由1998年第l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数据,得到货币的流通速度V0、V1和V2,计算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V2=GDP/M2,其中GDP为根据季度GDP数据调整而得到的估算年度数据,M0、M1、M2皆为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只是范围不一样,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M2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从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金占用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细,进入市场交易的中间产品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周期缩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③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数量越多,社会整体效益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则货币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场越发达,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交易占用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相对加快。

④财务及结算制度的影响。如一定时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资,每项支付期短,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金融业发达,能采用多样灵活的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信用货币及纸币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变动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心理预期导致的行为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储蓄和购买行为,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难以考察和计算的变量。

(四)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

根据国外经验,货币流通速度呈现U形,存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由长期下降转为上升趋势,而股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股市发展意味着货币替代物增加,股市的交易量增加,从理论上说这将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按照经典的费雪方程式MV=PY,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Y一般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在P即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货币供应将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前些年,中国一直保持高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以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理论上这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奇怪的是我国却出现了通货紧缩,这就是麦金农所谓的“中国之谜”。从费雪方程式来看,M增大,P减小,Y变化不大,可能的原因只有V下降,也即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下降趋势。但近两年,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股市的复苏和发展,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了上升趋势。

Bordo和Jonung(2004)运用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的制度分析方法,探讨了英、美等5个国家的长期货币流通速度行为,发现在将近100年中货币流通速度呈现U形曲线。他们从强调制度变量的作用着手,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起初货币化进程促使货币需求比名义收入更快增长,货币流通速度因而下降,然后,金融体系的高度发展、货币替代品的出现和扩大以及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促使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

在U形的后一阶段,金融体系和货币替代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货币替代品包括股票、债券等,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因此股市是这两个因素的主要代表。随着股市的迅速发展,它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我国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过程是否符合也符合U形的规律,如果是,目前处于U 形的哪一阶段。

2004-2006年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与此同时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价格还是发行规模都蓬勃发展,正如Bordo和Jonung对U形上升区间的描述。为了探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股市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以货币流通速度为因变量,股市各变量为自变量。对于股市,使用了发行总股本(亿股)—TQ、交易量(百万股)—CQ、股指(上证综指)—HI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证监会网站、搜数网,经整理后得出。

由于股市的三个指标总股本、交易量和上证综指就数目而言都比较大,而货币流通速度较小,因此在分析中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处理,采用对数形式,一方面可以消除数字大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弹性分析。这证明了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是存在影响的,而且从可以看出拟合度不错。三模型的表现比较类似,除模型1中LHI未通过T检验之外,其余都顺利通过,也就是说除了股指对广义层次的流通速度V2影响不大之外,其他的因素都对因变量存在影响。从方向上看,CQ也即交易量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正影响,明显的,股市交易的增加加大了货币的流动性,推动了货币流通速度增快;TQ股市总股本产生负的影响,这是因为股市规模的增大意味着更多的货币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引起实体投资和消费的相对下降,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上证综指对V0和V1都存在负影响,但对V2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在我国股市价格的替代效应比较大,也就是说当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很多股民将本可能用于实物的投资用于投资股市,从而股市价格上升,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但三个模型也存在着差异,从可看出,整体而言,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力度按V2、V1、V0依次递减,也就是说,股市的发展变化对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从各因素表现来看,虽然反应方向是一致的,但力度却是不一样的,如总股本对V2的影响最大,而交易量和股指却对V0的影响最大。

由于V2是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最能代表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趋势,是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对模型1进行单独解释。其经济意义为,股市交易量增多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将提高0.0925%;发行总股本增加1%,货币流通速度将下降0.2567%;股指对其无显著影响。发行总股本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大于交易量系数,同样程度的发行总股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作用将大于交易量的提高作用,但这并不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就只会不断降低,因为就从历史数据来看,交易量的变化快于发行总股本,弥补了回归系数的差异。

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前些年总体趋势不断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货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金融发

展还处于较低水平,银行占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证券市场占GDP份额不高。2004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趋势逆转、开始上升,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化促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能力减弱,同时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加快,货币替代品如股票、证券的规模不断增大,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将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从实证结果可得,我国股市的发展情况对货币流通速度存在着较大影响。2004年之前的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过程中,股市发行总股本和股票价格对其负影响大于交易量的正影响,而2004年后情况逆转,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等利好因素的出现,交易量的大大提高使得其影响大过发行总股本和股票价格,进而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上升。迄今,U形曲线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左半部分,而右半部分也出现了一丝迹象,但还不明确,可能出现波动。就股市这一影响因素而言,未来我国是否也会如英美等国一般出现完整的U形取决于其各因素的相对力量,交易量的影响会不会超越发行量和股票价格,推动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同时,既已证实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随着股市的继续发展,这一影响会更加显著,那么今后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更多地考虑股市的发展引致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制定更为恰当的货币政策,以利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其他因素及实证分析

由于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众多,在对中美两国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计量模型研究的时候,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变量的选取要有充分可靠的数据,并且各指标之间不能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拟选取经济货币化程度、实际利率、居民储蓄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实际收入和非现金货币率六个指标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原因。其中:

R1:名义利率(这里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表示);

πe:预期通货膨胀率(用当年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表示,即CPI-100);

R—πe:实际利率;

s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S)的增量ΔS/GDP,表示居民储蓄率;

H=[农村居民消费(RC)+政府支出(GC)]/GDP,近似表示经济货币化程度。

Y=GDP/CPI,表示实际收入;

F=(M2—M0)/M2,即非现金货比率,表示一国金融发达程度。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P=F(y,r1,r2…rj, Pc),可以直观的看出,一国的实际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变化;预期通货膨胀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即当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人们会减少货币需求以逃避通货膨胀税,显然货币的流通就会加快;经济货币化是从金融技术层面上来说的,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通减慢。居民储蓄率对货币的流通速度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此六个经济变量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并不是经常显著的,而且具体到不同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其显著的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对这六个经济变量一一分析,从中也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差异。

1、实际利率(R—πe)

从上面的五个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实际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中美两国都是如此。

2、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在费雪效应理论中,当费雪效应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时,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对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在我国由于利率管制,利率调节的滞后,达不到费雪效应充分发挥的条件,因而费雪效应理论对我国并不适用。而在美国,通货膨胀预期也只能影响到广义货币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且相关系数很低,变动方向也不符合理论假设,可见与其他因素相比,预期通货膨胀率并不像理论分析中显得那么重要。

3、居民储蓄率(s)

居民储蓄率对货币流通因素的影响由于观察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在我国它只对V1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与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从个人持币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相悖的,其原因可能是居民储蓄率受经济制度、储蓄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反,在美国它对V1、V2的影响都比

较显著,而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方向变化,符合理论假设。

4、非现金货币率(f)

非现金货币率即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它对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就我国来说,由于一直处在金融广化、金融深化过程中,非现金货币率对我国V0、V1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尤为显著。而在美国这一过程已经完成。

5、经济货币化程度(h)

从建立的计量模型方程可以看出,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广义货币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比较显著。而且它与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验证了理论假设,是影响中美两国V2的主要因素之一。

6、实际收入(y)

计量模型中保留y ,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受实际收入变化影响较大,而且与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方向变化,这符合弗里德曼的观点。这是因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货币都是奢侈品,也就是说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更多的支出,而且还是为了减少用于管理个人财务的闲暇时间,当更多的支出引致货币需求的更大比例增加,这种较高的收入就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六)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研究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实体经济与货币供应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运行质量和货币流通状况的好坏。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掌握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规律,维持或是提升货币运行的效率是保证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以及货币政策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前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高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世界范围内金融监管逐步放松,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已无法对现实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货币流通速度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特点和变化。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至有,并迅速发展的过程,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结构和市场化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市场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财富的构成形式和微观经济个体的货币需求动机及货币运行规律,必然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此推断下本文对资本市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在我国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前提下,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频繁变动,增强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性。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

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 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 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 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 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 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 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 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 通过调控货 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 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利率 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 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 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 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1990年以来,中国 人民银行已经26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其中:1996年至2019年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 率,2019年至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19年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的 密度和频率明显加快。对于中国人民银行2019-2019年连续9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效果,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货币对的影响因素 一、欧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欧元占美元指数的权重为57.6%,也就是说欧元的比重最大,所以欧元基本上被看作美元的对手货币,也就是"反美元"。外汇交易者可能通过欧元来判断美元走势的强弱。欧元是非美货币种里最为稳健的货币,常常引导欧系货币和其它美系货币的走势。 二、英镑/美元的影响因素 英镑是曾经的世界货币,目前仍旧是投机者最为喜欢的货币,也是最值钱的货币--其对美元的汇率较高。英镑的波动也较大,但是其交易量远逊于欧元。不光是英镑兑美元、英镑兑日元、英镑兑瑞士法郎等交叉货币对也呈现出很高的波动性。 属于欧系货币,英镑与欧元区经济,政治密切相关。欧盟方面的经济政治对英镑的影响颇大。任何有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率。 三、澳元/美元的影响因素 澳元又被称为"商品货币",其汇率与金、铜、镍、煤炭和羊毛等商品的价格存在紧密联系,这些商品占澳大利亚总出口额的近2/3。所以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于澳大利亚元的上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澳大利亚并不是黄金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但是澳大利亚元和黄金价格正相关的特征比较明显,还有石油价格。澳大利亚元经常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获得支持,而此时正是商品价格高涨的时候。澳大利亚经济与日本经济紧密联系,毕竟日本吸收了澳大利亚20%的出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澳大利亚元会跟随日元走势。 四、美元/瑞士法郎的影响因素 瑞士是传统的中立国,瑞士法郎也是传统的避险货币,在美国和非欧洲大陆的政治动荡期,能吸引避险资金流入。黄金价格的上涨,能带动瑞士法郎一定程度的上涨。瑞士是一个小国,所以决定瑞士法郎汇率的,更多的是外部因素。另外它属于欧系货币,因此它平时基本上跟随欧元的走势。由于瑞士法郎利息较低,最近两年也成为息差交易的借入货币。 五、美元/日元的影响因素 出口成为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的救命稻草,为抑制日元走强,日本财政部经常性的干预汇市,使日元汇率不至于过强,一直以来,保持出口产品竞争力成为日本习惯的外汇政策。日本方面,干预汇率的手段主要是口头干预和直接入市。因为日本经济对外联系的比重极大,与重要的贸易伙伴如美国,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密切相关。因此日元汇率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六、美元/加元的影响因素 加拿大是西方七国里最依赖出口的国家,其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成,而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海产品。加拿大元是非常典型的美系货币,其出口的80%是面向美国,加拿大与美国的经济依存度极高。表现在汇率上,就是加元对主要货币和美元对主要货币走势基本一致,例如欧元兑加元和欧元兑美元在图形上保持良好的同向性,只是在近年美元下跌中,此种联系才慢慢减弱。经常我们可以通过加拿大的经济数据推测美国的经济数据。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 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 ?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 B.流通中的存款量 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 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 B.财政支出 C.企业收入 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 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 B.成比例地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方向性的振荡 5 ?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 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 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 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B .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提供的 A.投资基金B .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 .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证券公司 D.投资公司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 B.央行的外汇储备 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 .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 B.现金漏损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专题练习题 带答案

高二年级化学选修四同步小题狂练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 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 学反应的速率 2.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下列哪个因素()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压强 D. 物质的性质 3.通过下列有关实验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出的相关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 是() A.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等质量的锌块和锌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锌粉反应快 B. 将质量相同、形状大小一样的铝条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产生氢气 快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双氧水,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 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减慢反应速率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 S↓+H2O下列四种情况中最早出现浑浊的是() A.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B. 2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 5 mL C. 10℃时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各5 mL,加水10mL D. 20℃时0.2mol/L Na2S2O3和0.1mol/LH2SO4各5 mL,加水10 mL 5.铁粉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①2mol/L的硝酸溶液②少量CuSO4(s)③少量铜粉④少量 CH3COONa(s)⑤对溶液加热⑥向反应液中通入HCl气体⑦加入过量铁粉⑧将铁粉改为铁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得因素有哪些 注会七班闫博 货币供给得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得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瞧成就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与现金对存款比率得函数。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得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得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就是银行创造货币得基础。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得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得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分析 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得财政政策就是不够得,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不外乎两条:一就是增加基础货币,二就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得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得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得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得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得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得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得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

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得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进行详细得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得趋势。 1. 基础货币得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得现金与商业银行得准备金之与构成,它就是创造货币供应量得基础。由于我国得特殊国情,央行得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得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得定义就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得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就是平稳得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就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得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就是明显得),1998-1999年,在法定准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日期:

明士教育集团个性化教学辅导导学案 (2015秋季使用) 编写教师: 校对教师: 审核教师: 教学课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课时计划 第(1)次课 授课教师 学科 化学 授课日期和时段 上课学生 年级 高二 上课形式 阶段 基础( ) 提高(√ ) 强化(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含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3、数学表达式: V = △C/ △t 4、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注意事项:1. 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2. 一般地计算出来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同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不相同的; 3. 对于固体物质或气态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面进行,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因此不用液体和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4.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在N 2+3H2 2NH3中 v (N 2)∶v (H 2)∶v (NH 3)=1∶3∶2。 要点诠释: 知识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图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 Ⅰ、知识梳理 一、学习与应用

影响外汇汇率的政治因素

影响外汇走势的政治因素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 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 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 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 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总的来说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 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 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 的走势。 二、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 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 减少政府开支。 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 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 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 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 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 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 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 综合因素。 口头干预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Z 真题感悟 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江苏·10)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由图甲可知,起始时H2O2的浓度越小,曲线下降越平缓,说明反应速率越慢,A项错误;OH-的浓度越大,pH越大,即0.1 mol·L -1NaOH对应的pH最大,曲线下降最快,即H2O2分解最快,B项错误;由图丙可知,相同时间内,0.1 mol·L-1 NaOH条件下H2O2分解最快,0 mol·L-1 NaOH条件下H2O2分解最慢,而1.0 mol·L-1 NaOH条件下H2O2的分解速率处于中间,C项错误;由图丁可知,Mn2+越多,H2O2的分解速率越快,说明Mn2+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较大,D项正确。 2.(2016·全国Ⅲ)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 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_大于__ 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__。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c(SO2-4)=8.35×10-4 mol·L-1>c(NO-3)=1.5×10-4 mol·L-1,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使汇率制度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1994年到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制度存在多种缺陷,是我国汇率被动的受制于美元的币值,在美元地位下降和货币多元化的条件下,该制度已经不适应我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汇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通货膨胀;(2)利差(相对利率水平);(3)国际收支;(4)经济增长率;(5)政策因素。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实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相关政策。 1.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会倾向于将手中的本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国内通胀也会导致以本币标价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减少,长期会改善经常账户收支,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相关性分析 对美元汇率(1RMB)通胀率 对美元汇率(1RMB) 1 通胀率0.718840209 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结合我国200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通胀率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内通胀率相关系数为0.7188,强度正相关,对于我国而言,通胀率我国货币对内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汇改以前为刺激出口,长期压制本币汇率的反弹,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巨额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这些因素抑制了通胀对汇率的拉低作用。 2.相对利率水平,我们在这里结合政策因素来分析,原则上只要存在相对利差,就存在资本套利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0.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答: 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因此凡是影响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财务约束条件的因素,也就是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这是因为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同时,收入的数量对支出数量也有决定性影响,收入多则支出多,而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也多。 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越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反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通常是定期地取得,而支出则是经常陆续地进行,在两次收入的间隔中,人们要持有随时用于支出的货币。两次收入的间隔越长,人们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2)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在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人们所需要持有的货币就会少些,人们可以将暂时不用的货币先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待需要使用货币时,再将其他金融资产出售以换回现金。另外,在信用制度发达的经济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这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而在信用制度不发达,融资不方便的经济中,人们要取得现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宁愿在手头多持有些货币。一般说来,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成负相关关系。 (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反是,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一方面会增加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以便在未来有价证券价格回升时,获取资本利得,所以人们将减少货币需求量。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方面会减少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另一方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专题二、影响速率的因素

课时二、影响速率的因素 提问:化学反应是进行的快好还是进行得慢好? 教学过程: 一、有效碰撞的理论 1、化学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2、化学反应发生的充要条件是: 3、什么是活化分子?什么是活化能? 4、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是: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条件: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规律:其它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 原因分析: 注意:对于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反应物的量,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减小压强, (2)原因分析: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规律: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降低温度(2)原因分析: (3)经验规律 4、催化剂 (1)规律: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 (2)原因分析:

5、固体物质 强化训练: 1.决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大小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与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 2.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 3.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4.下列因素一定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容器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5)形成原电池() A.①②④ B.②③○5 C.①②③ D.只有②○5 5.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 7.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浓硫酸 8.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2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将 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明士教育集团个性化教学辅导导学案 (2015秋季使用) 编写教师: 校对教师: 审核教师: 教学课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课时计划 第(1)次课 授课教师 学科 化学 授课日期和时段 上课学生 年级 高二 上课形式 阶段 基础( ) 提高(√ ) 强化(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含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3、数学表达式: V = △C/ △t 4、单位:mol/(L·s)或mol/(L·min)或mol/(L·h) 注意事项:1. 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2. 一般地计算出来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同时刻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不相同的; 3. 对于固体物质或气态反应中的液体物质,反应在其表面进行,它们的“浓度”是不变的,因此不用液体和 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 Ⅰ、知识梳理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复习与本次课程相关的重点知识与公式及规律,认真听老师讲解本次课程基本知识要点。请大家做好课堂笔记。 一、学习与应用

4. 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在N 2+3H 2 2NH 3中 v (N 2)∶v (H 2)∶v (NH 3)=1∶3∶2。 要点诠释: 知识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图示) (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说明: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几种情况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所以在讨论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区分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 (1)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由于改变压强时,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因此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2)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对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要深入分析

对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要深入分析 铁岭使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 苏桂荣 铁岭市调兵山第二高级中学 刘晓芹 (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半月刊2009年10期) 俗话说“早晚市价不同”,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处于变化之中。仅就2006——2008年间我国消费品市场上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而言,都经历了涨落的过程。价格为社么有涨有落?价格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就必须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在《经济生活》“内容标准”规定:“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提示与建议”:“供给与需求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影响供求的因素有生产、地域、时间、文化等”“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含义。”为此,教材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价格的因素。即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关于供求影响价格,教材:“影响供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关于价值决定价格,教材:“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完全按教材内容分析,还不足以说明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也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对“供求影响价格”要全面分析 正如教材所述,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但影响供求的因素却不仅仅是教材所述的:“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和“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还有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相关商品的价格、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这些因素在现实中都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这些因素也都是教材相关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或渗透出的。所以,我们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应该引导同学们归纳和分析。 1、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纸币没有价值,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价值符号。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既增加需求。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相当于增加纸币发行量。我们可以用教材中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来说明: 用数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个公式变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的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的数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案

课题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方法; (2)通过识别有关化学反应速度与压强、温度或浓度等的图像,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培养从图像中挖掘化学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目前催化剂研究的遗憾,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教师讲述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1——创设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导入]有些反应速率很快,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而有些反应速率很慢,如石油的形成。可见,不同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相差很大。 [设置问题情境]比较下列各组化学反应的速率,并分析引起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Na与水的反应和Mg与水的反应哪个剧烈(反应速率快)?为什么? 2、将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产生CO2的速率哪 个较快?为什么? 3、石油的形成要多少年?炸药的爆炸呢? 4、夏天米饭变质冬天米饭变质

【小结】决定 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内因) 影响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外界条件(外因) [板书] 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主要)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置问题情境]:参考信息1: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生成。参考信息2: 气体反应中,任何气体中分子间的碰撞次数都是非常巨大的。 在101kPa和500℃时,0.001mol/L的HI气体,每升气体中,分子碰撞达每秒3.5×1028次之多。 如果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HI的分解反应瞬间就能完成,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即反应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不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过渡]:反应物分子要具有什么条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讲述]以篮球队员投篮为例: 力量不够向不取好好球!有效碰撞 ①、有足够的能量使旧键断裂②、碰撞时要有合理的取向 [提问]化学反应的历程? 学生: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新物质和能量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Cu能与浓硝酸反应,但不能与浓盐酸反应B.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Fe与浓盐酸反应比与稀盐酸反应快2.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②⑤D.①②③④⑤ 3.对反应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②50 mL溶液中含A、B各0.05 mol 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4.实验室用锌粒与2 mol/L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用锌粉代替锌粒B.改用3 mol/L硫酸 C.改用热的2 mol/L硫酸D.向浓硫酸中加入等体积水 5.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固体NaCl 6.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硫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 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6 mol·L-1的硫酸B.加热 C.加入蒸馏水D.加入硫酸钠溶液 7.锌和足量的稀HCl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减慢,产生H2的量不变B.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不变 C.反应速率不变,产生H2的量增加D.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减少 8.对于可逆反应2A+3B2CΔH<0,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加A的量 D.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9.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