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确理解和使用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篇

正确理解和使用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篇

正确理解和使用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篇
正确理解和使用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篇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经历从危险因素到心脏/血管病变,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再到心血管事件/器官功能衰竭,以致发生心血管死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各种各样的生物标志物相互伴随,如血脂和血糖是危险因素;CRP是炎症标志物,与斑块不稳定和破裂有关;血肌酐水平和微量白蛋白虽然是肾脏损伤标志物,但同时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的标志物,也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必须指标;B型利钠肽(BNP)是心脏功能标志物等等。

肌钙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大类。稳定性冠心病临床或者没有症状,或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即近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方式相对固定。不稳定性冠心病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心肌梗死(MI),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如果斑块破裂基础上形成的血栓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临床表现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如果血流没有中断,临床则表现为非ST 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临床符合NSTE-ACS患者,如果存在心肌损伤/坏死,检测肌钙蛋白≥正常参考范围的第99百分位,这类患者称为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肌钙蛋白不升高者才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图1)。不稳定性心绞痛其胸痛的性质与稳定性心绞痛相似,临床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初发的严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更严重者伴休息胸痛。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剧烈,持续时间往往超过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甚至加重,常伴冷汗、低血压甚至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二)心肌梗死定义与肌钙蛋白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心肌的缺血性胸痛,按照最新定义,心绞痛患者不存在心肌损伤/坏死,临床肌钙蛋白检测不升高。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非缺血性因素导致的心肌坏死,如心肌炎不能称为心肌梗死。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不管是缺血还是非缺血性因素导致的肌钙蛋白升高,临床都认为是心肌损伤/坏死(myocardialnecrosis)。因此,心肌梗死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只有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基础上出现或者与缺血相关的心肌坏死或者肌钙蛋白升高才能称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最新定义如下:存在与心肌缺血相关的心肌坏死证据,即检测到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心脏肌钙蛋白(cTn)上升和/或下降,其中至少一次数值在参考上限第99百分位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之一:(1)缺血的症状;(2)新出现的或者可疑新的明显的ST-T变化或者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电图发生病理性Q波;(4)影像学显示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丧失或者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肌钙蛋白升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必须标准,但不是充分标准,只有缺血相关的心肌坏死或者肌钙蛋白升高才能诊断心肌梗死;(5)血管造影或者尸检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

基于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这样一种理念,近期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1型,继发于斑块破裂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是经典的ACS患者;2型,非ACS原因,如氧供/需不匹配,冠状动脉痉挛、栓塞,血压升高/降低,贫血,心律失常等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3型,缺血导致的心脏猝死;4型为介入操作相关的心肌梗死,包括继发于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心肌梗死(4a 型)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肌梗死(4b型);5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评价

心肌酶学检查如LDH、CK、CK-MB、AST等相对于肌钙蛋白既不够敏感也不够特异,甚至被称为心肌酶都不太合适,可以或者应该完全被肌钙蛋白所取代。

肌红蛋白也不是心肌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当中,其特异性非常差,甚至跑步、外伤后都可以明显升高。虽然在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算是早期标志物,但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和

诊断是症状驱动的,心电图更容易得到和变化更早,临床也不会等待肌红蛋白结果才诊断和治疗决策。对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肌红蛋白非常不敏感,更不特异,临床没有办法判断一个非ST抬高的患者到底是否存在心肌的损伤或坏死,也就是没有办法对非ST抬高的ACS患者进行区别诊断,更不能进行准确的治疗决策。

肌钙蛋白是心肌的结构蛋白,不是心肌酶的一种。在生物学或者组织学方面,心脏肌钙蛋白(cTn)诊断心肌损伤/坏死同时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不可能是100%,但非常接近100%。也就是说,只要肌钙蛋白升高就说明存在心肌坏死,只要有心肌坏死,肌钙蛋白就一定会升高。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肌钙蛋白界值是,大于或者等于正常参考范围的第99百分位数,相当于100个正常人按肌钙蛋白水平由低到高排列,超过第99个人的肌钙蛋白数值就可以诊断心肌梗死,这就意味着100表面正常人,肌钙蛋白最高的那个被当成心肌梗死来诊断,因此,肌钙蛋白按定义来讲就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肌钙蛋白之所以成为心肌梗死诊断的必要条件和诊断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肌钙蛋白是否升高与ACS危险程度、治疗决策和预后明确相关。同为NSTE-ACS,肌钙蛋白升高者(NSTEMI)更加危险,其发生STEMI和猝死的风险明显高于肌钙蛋白不升高的患者(UA)。NSTEMI患者需要更早、更积极和强化的药物或者其他干预措施。NSTEMI患者常规介入干预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药物保守治疗不行了再干预的治疗方案,而且介入干预的时间应不晚于入院后的48-72小时,延误的代价是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了STEMI或者猝死;NSTEMI患者能够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或者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GPI)获益,而肌钙蛋白不升高者,这些药物的疗效不肯定,反而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指南和临床也不推荐常规使用。

肌钙蛋白在正常人微量存在甚至测不出,但在心肌梗死患者,无论ST段是否抬高,肌钙蛋白都明显升高数倍甚至数百倍,在梗死与非梗死之间界限非常清楚(clear-cut),没有明显的梗死与非梗死交叉的所谓灰区(greyzone)。对于STEMI患者,肌钙蛋白T(TnT)在血液中存留的时限是10-14天,肌钙蛋白I(TnI)为7-10天。肌钙蛋白升高的幅度与心肌梗死坏死数量或者质量有一定的关联,STEMI明显高于NSTEMI患者,但临床无法基于肌钙蛋白水平的高低来准确判断是STEMI还是NSTEMI。在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结构毁损造成肌钙蛋白释放入血,逐渐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至正常(图2、3)。如果肌钙蛋白在下降过程中重新升高,意味着再次发生了心肌梗死,但临床诊断再梗死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等。如果系列测定肌钙蛋白数值变化不大,则临床高度考虑其他疾病/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坏死,如尿毒症、心衰等。(四)肌钙蛋白升高的其他因素

肌钙蛋白是心肌结构毁损的标志物,除了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坏死)导致肌钙蛋白升高以外,其他任何导致心肌损害的因素都可能使得肌钙蛋白升高,这些因素既可以是心脏性的(如心肌炎、心脏外伤),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如脓毒血症),这些因素包括: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主动脉夹层,尤其累及到主动脉根部时;主动脉疾病或者肥厚型心肌病,可以导致心绞痛或者心肌坏死;心脏挫伤或其他外伤、导管消融、起搏、电转复或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操作;炎症性疾病,如心肌炎或者心内膜炎/心包炎扩展累及心肌组织;高血压危象;心动过速或者过缓;急性肺栓塞或者严重肺动脉高压;甲状腺功能减低;心尖球形综合征(ApexBallooningsyndrome);慢性或者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同时伴有心电图变化;增值性疾病,如淀粉样变、血色病、肉瘤样变、硬皮病等;药物毒性,如阿霉素、5-氟尿嘧啶、赫塞汀、蛇毒等;累及体表面积的30%以上烧伤患者;横纹肌溶解;急症患者,尤其呼吸衰竭或者脓毒血症、败血症患者。

肾功能不全导致肌钙蛋白升高的可能原因包括:患者发生了ACS,伴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者心衰,高血压相关,容量负荷过重,肾脏排泄下降,合并感染,药物或者毒物作用等。在肾功能不全或者尿毒症患者,不论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是什么,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相对于不升

高者将来发生死亡等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有研究显示,高龄高危个体肌钙蛋白水平的高低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临床不推荐体检常规查肌钙蛋白。

(五)床旁检测(POCT)心脏标志物的评价

我们纳入连续收入院的12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17例诊断为STEMI,56例诊断为NSTEMI,另外50例为其他心脏病患者。入院后即刻采血同时送中心实验室(仪器为德国德灵公司Opusplus免疫生化仪)和行床旁检测(仪器为美国博适公司BiositeDignostics,Triage),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各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患者,定量床旁检测的TnI、肌红蛋白和CK-MB与中心实验室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床旁TnI与中心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符合率100%;但在NSTEMI,如果以中心实验室TnI>0.2ng/ml作为诊断标准,则:敏感性为68.18%,特异性97.06%,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82.5%,误诊率2.94%,漏诊率31.82%,两者符合率85.71%。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虽然床旁定量检测心脏标志物与中心实验室测定相关性良好,而且床旁定量肌钙蛋白检测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临床和中心实验室完全符合,但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床旁定量检测心脏标志物敏感性不及中心实验室。因此,床旁检测肌钙蛋白检测对于ACS患者难以进行准确的危险分层或者对NSTEMI的诊断存在较高的漏诊率,不宜单独用于胸痛患者的ACS筛查和危险分层,无法单独用于ACS的治疗决策。

据此我们建议:对于STEMI,不依赖和等待肌钙蛋白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和再灌注治疗;而对于NSTE-ACS,紧急情况下或者中心实验室不能得到或者不能很快得到结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床旁检测;建议留存血标本,阴性结果者应送中心实验室复测;或者在阴性结果者,如果疑为ACS,应在6-12小时后采血复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POCT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用于临床便捷和快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高,有些方面甚至可以完全取代中心实验室检测。如床旁凝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由于去除了标本处理、运送和贮存环节,小机器虽然较为粗糙,但由于减少了验前环节,测定结果有可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目前多数床旁肌钙蛋白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敏感性和漏诊率问题,另外与中心实验室测定值难以直接比较,不同检测仪器缺乏标准化,质量控制主要由厂商在出厂前进行。

(六)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

肌钙蛋白可用于急诊室或者门诊胸痛病人的筛查与甄别;对于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将会尽早行再灌注治疗;怀疑其他情况(如心包炎)或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将会检测肌钙蛋白,根据肌钙蛋白结果确定是否ACS,但在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拿到之前,不应影响治疗决策;肌钙蛋白也可用于STEMI患者后期的确定诊断或者危险分层,使用肌钙蛋白确定是否再灌注或者估算心肌梗死面积已经很少使用。总之,肌钙蛋白在心电图ST段抬高患者的应用价值非常有限。

肌钙蛋白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区别诊断NSTEMI或者UA的标准或NSTE-ACS主要的危险分层因素,也是预后判断和治疗决策的主要依据。对于非ST段抬高患者的区别诊断和危险分层,临床要求兼具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肌钙蛋白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坏死标志物,不是心肌梗死标志物,任何导致心肌损伤/坏死的因素都可以检测到肌钙蛋白升高。许多疾病,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或者病理生理状况导致心肌损伤/坏死,肌钙蛋白可用于检测心肌是否存在结构毁损,如使用放、化疗药物或者暴露于其他毒物。临床对于急性心肌炎的诊断,肌钙蛋白几乎是金标准。肌钙蛋白也是疾病严重程度或者危险分层主要的判定标准,如肺栓塞患者尽管血液动力学稳定,但如肌钙蛋白升高,应定义为中危患者,肌钙蛋白不升高者才是低危患者。各种疾病的严重状态或者疾病终末期都可以导致肌钙蛋白升高。肌钙蛋白可用于高危的手术、麻醉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的主要指标。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954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首个心脏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医学工作者陆续发现许多心脏生物标志物,其中部分心脏标志物已以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心脏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了方便、非创伤性的诊断检验依据。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第二类上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第三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一、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遇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白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心肌缺血坏死早期暨发病6h内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 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酶BB同工酶等;心肌组织损伤坏死的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等。而AS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和β-羟丁酸脱氢酶等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在心肌损伤的诊断检测中已不再应用或逐步停用。 近10年的临床初中证明,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已成为心肌组织损伤(如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诊断论据。在不能使用cTn

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CK-MB质量(CK-MB mass)检测。 cnT检测在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用途主要有:协助或确定诊断;危险性分类;估计病理情;治疗指导.在考虑心肌梗死(MI)诊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ECG)检查的结果。cTn或CK-MB mass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ACS 病人存在心肌损伤,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或ECG检测结果,可以考虑诊断为MI。属高危险性,这些病人应尽快得到有效治疗,以减少危险性。 cTn的临床应用正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约90%的实验室已开展cTn的检测,3年中增加了2倍,CAP 的2002年心肌标志物室间质评中,开展cTn检测的实验室数超过了3500,比1999年增加了123%,我国的许多医院检验部门也开展了cTn检测。 临床现今应用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或心肌肌钙蛋白T(cTn T)的检测方法对心肌特异性都已达到100%。由此外周血中出现任何一种可检测到的cTn必然是心肌细胞受损伤的结果。 cTn可以用高度敏感的免疫化学发光法作定量检测,也可用固定相免疫析法作快速定量检测,但固相免疫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相对稍差,检测范围相对较窄。 检测cTn I或cTn T在了解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相同,

心脏标志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心脏功能的标志物;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一、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及应用 (一)标志物 1、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白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 2、心肌缺血坏死早期暨发病6h内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酶BB同工酶等; 3、心肌组织损伤坏死的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等。 4、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和β-羟丁酸脱氢酶等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在心肌损伤的诊断检测中已逐步停用。 (二)应用: 1、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已成为心肌组织损伤(如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在不能使用cTn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CK -MB质量(CK-MB mass)检测。 2、cTn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用途主要有:协助或确定诊断;危险性分类;估计病情;治疗指导。 3、在考虑AMI诊断时,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ECG)检查的结果。cTn或CK-MB mass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ACS 病人存在心肌损伤,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或ECG检测结果,可以考虑诊断为MI,属高危险性。 4、临床较常用的主要是BNP和NT-proBNP的检测分析。 一般认为,NT-proBNP半衰期相对较长,浓度相对较稳定,含量相对较高(比BNP约高16~20倍),检测相对较容易,是较理想的预测标志物;BNP半衰期相对较短,在了解病人即刻情况时较有价值。 免疫分析方法的不同使检测特异性有所不同,应努力避免如同cTn一样的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性问题。 二、心脏功能的标志物及应用 (一)标志物 1、A型心钠肽( ANP);B型心钠肽(BNP);CNP 两者分别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刺激ANP和BNP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心肌张力的增加。ANP的分泌释放调节主要在心房储存水平,新合成的很少;BNP的合成、分泌释放调节主要在基因表达水平。 2、ANP和BNP分别与相应的无生物活性的氨基端部分(NT-proANP或 NT-proBNP)以等摩尔同时分泌人血循环。ANP或BNP在外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分别比相应的NT-proANP 或NT-proBNP短,在外周血中的浓度也分别比相应的NT-proANP或NT-proBNP低。(二)应用 心脏利钠肽的主要临床用途: (1)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如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源性还是肺源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诊断等。 (2)评价心脏功能:ANP、NT-proANP或BNP、NT-proBNP浓度与心衰程度相关,是判定心衰及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3)心血管疾病预后估计和危险性分类:如心衰的预后评价,预测再次患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心肌损伤后的预后评价,预测再次率和死亡率、估计心肌缺血的损伤范围、ACS危险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刘梅颜 一、前言 心血管医学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和介入治疗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手段不断更新。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程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检验是整个心血管领域中的“瓶颈”学科,因为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诊断疾病,才能及时有效的将先进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对于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和证据,逐步明确了它们的临床适应征和新的研究领域,推动了它们的临床应用。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 2000年以来,美国AACC会议上开始列入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内容,每年展会产品也日见增多,2006年的欧洲MEDICA也增加了POCT的技术报告和现场演示报告。POCT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产业中增长率最高的产品。其中,心脏病实时检验成为了所有的POCT检测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统计报告显示全球POCT诊断产品销量在2000年还只有1.22亿欧元,2007年预计将突破25亿欧元。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的POCT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国外引进的和国产的POCT检测仪器和试剂也顺应心血管的诊疗技术在迅速发展,如15分钟检测心力衰竭的BNP或心肌梗死的Myo、CK-MBmass、cTn-I。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6年制定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遵循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模式,根据欧美学术机构公布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了临床能够更好、更及时地对心血管疾病做出诊断,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起草这份专家共识,希望通过交流、网上互动、编辑处理和面对面会谈各种方式,充分征求意见。 二、即时检验--POCT的概念及技术 随着“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时检验--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的新概念,就是其中之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循证医学,尤其是循证实验医学的发展,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这标志着世界医学历史性的进步--从依靠问诊、物理诊断和凭经验推断的传统医学模式发展为同时结合客观的形态、功能和物质变化来确立诊断的实验医学新模式。检验医学作为实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现已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即自动化和简单化。POCT就是检验医学“两极”发展的新趋势的产物。 对于自动化仪器来说,自动化是指为了消除人工操作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降低人员费用,实验室逐渐用自动机器取代人工操作。从50年代的火焰光度计、自动血球计数仪、多通道的化学分析仪到70年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90年代的自动免疫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进入临床实验室;现在进入了第三代的发展--自动实验室系统,将几种自动设备连接起来形成模块式的工作主台(modularity workcell),将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部串联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各类自动化仪器的相续问世并得到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促进了细胞生物学的临床应用,模块组合式生化仪大大提高了临床化学的工作效率;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及磁性微球免疫化学技术的各类仪器,使免疫化学检验进入新水平,并逐步替代放射分析技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感受到了这种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而每个检验科主任都参与了实施检验现代化的巨大工程。然而,传统的检验实现自动化以后,虽然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步骤复杂,耗时耗力,仍难于解决传统检验的弱点--时效性欠佳,即既要做到短时间反馈(short turnaround time,STAT),又要做到与用复杂技术,大型设备的传统方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 于是,POCT--即时检验的技术应运而生。POCT实验技术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

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分类及测定~~ 反应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生物化学标志物包括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等,前者有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后者有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 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AST约为血清的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1)参考值:<40U/L(37℃),通常采用酶偶联速率法。 (2)临床意义: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1周,随后降低。因为AST 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故单纯的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LD是分子量135KD的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 (1)参考值: ①乳酸脱氢酶:丙酮酸为底物时,200~380U/L;乳酸为底物时,109~245U/L。 ②LD1为28.4%±5.3%,LD2为41.0%±5.0%,LD3为 19.0%±4.0%,LD46.6%±3.5%,LD5为4.6%±3.0%。 乳酸脱氢酶常用速率法检测其总活性,而其同工酶常用电泳法测定。 (2)临床意义: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质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

心脏标志物介绍

心脏标志物介绍 心肌细胞损伤会导致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和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的物质进入外围血循环,这些可在血循环中检测到的物质被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研究已发现多种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等。 心脏标志物是反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指,有助于心肌损伤,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层和预后评估。 一般在心肌损伤发病6~9 小时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他心脏大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诊断心脏疾病除了病史、症状和体征之外,需要辅助检查的支持,如心电图、化验、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CT等手段。 主要心脏标志物

一、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首次发现于急性病人的血清中,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1941年Abemethy和Avery证实其为血清中造成沉淀反应的一种蛋白质,称为C-反应蛋白。 CRP由肝细胞合成,由1号染色体基因编码。有187个氨基酸和1个二硫键,分子量为1.15KD,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的环状对称五聚体。在它的每一边都有亲钙性结合点。在钙离子作用下,CRP可与肺炎球菌荚膜C多糖结合。分子代谢周期的半衰期只有5~7个小时。 CRP在临床上作为一个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评价抗生素疗效,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等,除此之外,CRP仍为早期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在全血中,成人和儿童CRP正常值为:0.068-8.2mg/L,心肌损伤发生数小时内,CRP可迅速增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肌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既可预言无症状人群中心脏事件的发生,又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判断价值。关于一级预防的判断值,有些国外作者建议使用PHS临床研究的结果,将判断值限定在2.2mg/L。高于此值的男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度增加三倍。关于二级预防的判断值普遍认为以3.0mg/L较为合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