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利福平少见的副作用

12利福平少见的副作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786670.html, 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作者:辛宝林于秀坤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采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建立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份送检的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得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64株, 采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建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比例法检测,并以比例法为标准评价快速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快速检测方法中对利福平耐药24份,仅对异烟肼耐药24份,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均耐药22份,不耐药18份。以耐药不耐药作为分割点,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100.0%,特异度90.0%,准确度97.7%;两种检验方法一致性好(P>0.05)。结论 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可在12 h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的作出判断,与比例法药敏试验一致性好,可信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 DOI:10.14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786670.html,ki.11-5547/r.2016.09.115 利福平和异烟肼是结核病的最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1]。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 发生耐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有新增48.9万例耐多药结核病,其总量占结核病患者的4.8%,而在我国则更为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早期确诊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比例法药敏试验虽然结果可靠,且被公认为判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金标准,但该方法需要细菌培养,耗时2~4个月,易贻误病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结核分枝杆 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提供可能。本中心采用PCR线性杂交酶显色法建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对送检的疑似耐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比例法药 敏试验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送检的疑似耐药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88份,其中痰65份,肺泡灌洗23份。 1. 2 去污染处理将1~2倍于痰及肺泡灌洗液样本的4%NaOH放置于样本中,震荡混匀,静置20 min,再将pH=6.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样本中, 3000 r/min离心1 min,沉淀后去除上清液,将1 ml磷酸缓冲液加入其中,混匀,获得去污染样本。 1. 3 方法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1. E. 广泛性坏死 2.灶状坏死 3.炎症 4.带状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1.毒素 2.有毒 3.毒物 4.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1.肺栓塞 2.肺癌 3.肺炎 4.肺纤维化 4、氟烷可导致 1.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性溶血 3.免疫性肝炎 4.荨麻疹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1.贫血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氧化性溶血 4.白血病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1.肝癌 2.肝硬化 3.脂肪变性 4.肝炎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1.肝细胞 2.库普弗细胞 3.内皮细胞 4.星行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1.区带2 2.区带1 3.区带3 4.中央静脉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1.豚鼠 2.小鼠 3.家兔

4.大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1.免疫性肝炎 2.免疫性溶血 3.荨麻疹 4.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小球肾炎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1.红细胞 2.白细胞和血小板 3.红细胞和血小板 4.白细胞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1.链霉素 2.庆大霉素 3.卡那霉素 4.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1.过敏性肺炎 2.肺纤维化 3.红斑狼疮样肺炎 4.间质性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1.内质网肿胀 2.线粒体形态改变 3.质膜起泡 4.溶酶体增多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1.增加 2.不变 3.减少 4.增加或不变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 1.减少 2.不变 3.增加 4.减少或不变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1.肺脏 2.肾脏

结核病治疗方案

2HRZ/4HR方案: 强化期: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每日一次,2个月。巩固期: 异烟肼,利福平,每日一次,4个月。(为初治涂阴肺结核治疗发案) 2HRZSE/4-6HRE方案: 强化期: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每日一次,2个月。巩固期: 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每日一次,4-6个月。 巩固期治疗4个月时,痰菌未转阴,可继续延长治疗期2个月。(为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发案) 2HRZE/4HR方案: 强化期: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巩固期: 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为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发案)方案: 强化期: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2个月。巩固期: 异烟肼,利福平,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4个月。(同样为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发案) 方案: 强化期: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2个月。巩固期: 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6个月。(同样为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发案) 请根据肺结核具体病情进行选择,不同病情方案不同 抗结核药物名称英文全称缩写代表字母异烟肼IsoniazidINHH利福平RifampicinRFPR链霉素StreptomycinSMS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Z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E对氨基水杨酸Paza-aminosalicylatePASP丙硫异烟胺 (1321Th)ProtionamidePTH1321Th乙硫异烟胺(1314Th)Ethionamide?1314Th卡那霉素KanamycinKMK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KA卷曲霉素CapreomycinCPMC 氨硫脲ThioacetazoneTb1T利福喷丁RifapentineRFTRt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O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L帕司烟肼DipasicDipD紫霉素ViomycinVMV环丝氨酸CycloserineCSCs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

药物毒理学作业题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C. 广泛性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B. 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肺栓塞 4.氟烷可导致C. 免疫性肝炎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B. 氧化性溶血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B. 脂肪变性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B. 肝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C. 区带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豚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B.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C. 急性肾功能衰竭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A. 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B. 红斑狼疮样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B. 线粒体形态改变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B. 减少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B. 肾脏 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D. 大泡性脂肪肝 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B. 轴索 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A. 增加 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A. 糖尿病

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B. 返死式神经病 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C. 区带3 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B. 镇痛剂肾病 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A. 肺泡 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B. 萎缩 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D.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A. Ⅰ型变态反应 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 B. 萎缩 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D. 神经元损害 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 C. 核黄疸 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D. 髓鞘水肿 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 A. 增加 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B. 奈替米星 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B. 减少 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C. 描述性毒理学 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C. 硫血红素珠蛋白 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B. 萎缩 41.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2.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43.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反应。 44.化学源性低氧症: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的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环供应外周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药物毒理学

第一章总论 1、毒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毒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制、最终结果 及其危险因素,主要用与外源性物质对机体损伤作用的本质,相关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2、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 3、现代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特定情况下,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后呈现有有害作 用的科学。 4、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5、有毒:指物质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6、毒性:指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7、只有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才是药物作用的(靶部位),被损伤的组织器官称为(毒性靶 组织),(毒性靶器官) 8、直接毒性作用药物必须到达损伤部位简介毒性作用则可能是药物首先改变了机体某些调节 功能继而影响其他部位。 9、毒理学研究通常可分为:1、描述毒理学2、机制毒理学3、应用毒理学 10、毒理学研究内涵:1)验证梨花或生物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的本质2)评价特殊染毒情况 下毒性出现的可能性。 11、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是认识并掌握某种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 据,避免或减轻用药过程中的有毒作用的发生。 12、毒物:通常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 13、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14、毒物可根据(靶器官)、(用途)、(来源)及(毒性作用)来分类。 15、最小中毒量:在临床常用剂量下,药物不赢出现毒性效应,只有超过了一定的阈值,才会 出现的药物毒性作用。 16、从临床应用角度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分为哪几种? 答:1、变态反应2、毒性反应3、致癌性 4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5、致突变与遗传毒性 6、特异质反应 17、毒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速发型毒性作用。 18、毒性作用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称为迟发型毒性作用。 19、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称为可逆性毒性效应。 20、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成为不可逆毒性效应。 21、药物仅在直接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 22、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成为全身毒性作用。 23、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 3、确定安全范围 4、寻找毒性靶器官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4、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1)出现毒性反应的症状、程度、剂量、时间、靶器 官以及损伤的可逆性;2)安全剂量及安全范围。25、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1)由于进化而产生遗传背景不同的种属差异; 2)毒性试验动物数量有限,发生率很低的毒性反应在现行的评价方法中很难发现 3)常规毒理实验用动物多为实验室培育的健康动物品种,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较一致;4)现有的毒理学评价指标及研究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需要。 第二章药物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1、吸收: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转运到血液的过程。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扬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10:05:48.2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9期作者:戴洁1 曾方林1 王金富(通讯作者)1,2 [导读]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 (1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25)(2扬州大学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2)【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检测346例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利福平耐药基因,分析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结果: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的例数为58例(16.7%)。利福平rpoB基因耐药位点分布如下:531位点为58.6%,526位点为31.1%,511位点为6.9%,516位点为3.4%。结论:本地区MTB对利福 平耐药rpoB基因耐药位点以531位点最多,526位点次之。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利福平【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23-02 利福平(RFP)是从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达到杀菌作用。绝大多数的RFP耐药相关基因是rpoB(RNA聚合酶 β亚基),rpoB基因的突变会引起RFP与细菌RNA聚合酶的亲和力降低,导致细菌对RFP耐药[1]。rpoB基因的突变主要是密码子507到533(RNA聚合酶(rpoB)β-亚单位的81-by)热点区域。514位和533位密码子突变是引起低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位点。D516V,H526Y, H526D,S531L,这4个位点的突变是引起高水平耐药的常见突变[2]。某些密码子突变引起的rpoB基因突变并不会导致细菌对RFP耐药。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扬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经传统固体培养,并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共346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基因芯片仪器、试剂由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固体培养和药敏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基因芯片检测RFP rpoB基因6个位点,共13种突变型:511位CTG→CCG,513位CAA→CCA、CAA→AAA,516位GAC→GTC、GAC→TAC、GAC→GGC,526位CAC→GAC、CAC→TAC、CAC→CTC、CAC→CGC,531位TCG→TTG、TCG→TGG,533位CTG→CCG。 1.3 方法 1.3.1痰液化处理将痰标本用4%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液化,液化好的上清液用于接种固体培养基和核酸提取。 1.3.2传统培养及鉴定培养严格按《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采用PNB和TCH进行鉴定,并定期用H37RV进行质控。 1.3.3核酸提取煮沸法提取核酸。 1.3.4基因芯片核酸进行PCR扩增,产物用杂交缓冲液处理后进行杂交,再用芯片洗干仪进行洗涤和甩干,最后用芯片判别系统进行扫描和结果判读,并详细记录芯片信息判读结果。 2.结果 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耐利福平例数为58例(16.7%)。 58例利福平耐药标本中,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基因的531(TCG→TTG)突变位点为34例(58.6%),526(CAC→TAC)突变位点为12例(20.7%),526(CAC→CGC)突变位点为5例(8.6%),526(CAC→GAC)突变位点为1例(1.7%),516(GAC→GTC)突变位点为1例(1.7%),516(GAC→TAC)突变位点为1例(1.7%),511(CTG→CCG)突变位点为4例(7.0%)。 3.讨论 MTB耐药性的增加,导致耐药结核病感染率逐年上升,加大了结核病防治的难度。许多研究表明,耐药基因突变导致是导致MTB耐药的主要原因,通过检测相关耐药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从而可推断该MTB是否发生耐药。基因芯片技术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基因检测的分子技术,其通过PCR技术对待测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将扩增片段与芯片杂交,即可得到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该法具有快速、高通量、灵敏等特点[3],近来在MTB耐药检测中应用广泛,我们前期的研究[4]也验证了基因芯片在MTB异烟肼耐药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能。 RFP主要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β亚单位,干扰转录的开始及RNA延伸,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绝大多数MTB 对RFP产生耐药是由于rpoB基因507-533位发生了突变。rpoB基因507-533位区域称为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约85%的耐药菌株出现531位Ser位点、526位His和516位Asp的变异。本次实验采用博奥公司生产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试剂盒检测rpoB基因RRDR的531、526、516、511、533位密码子,结果显示扬州地区531、526突变位点为优势突变位点,其中531位占58.6%,526位占31.0%,最常见突变位点为531(TCG→TTG)突变位点(58.6%)和526(CAC→TAC)突变位点(20.7%),与相关文献结果相似[5,6]。 另外据相关报道最近在RFP 耐药菌株中发现了两个新的rpo B突变(Ser531Gly和 Asp516Thr),以及一个不属于rpo B基因的突变位点(Ile572Phe)[7]。然而博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试剂无法包含上述所有突变基因和突变形式,在检测的结果中,有可能出RFP实际上耐药而结果敏感的情况,因此该方法检测的RFP敏感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明确诊断,是该方法的缺点。 【参考文献】 [1] Cohen K, van Cutsem G, Boulle A, et al. Effect of rifampicin-based antitubercular therapy on nevirapin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South African adults with HIV-associated tuberculosis [J].Antimicrob Chemother,2008,61(2):389-393. [2] Madania A,Habous M,Zarzour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mutadons causing rifampicin and isoniazid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Syria[J].Pol J microbiol, 2012,61(1):23-32. [3] MOSTREM P,GORDON M,SOLA C,et al.Methods used in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J].Clinical Microbiology Infection,2002,8(11):694-704.

智慧树知到《药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药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答案:概率为 0 的事件一定不发生 第2章单元测试 1、药物的变态反应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用药剂量无关。 答案:对 2、药物的毒性作用,只有在超过极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答案:错 3、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错 4、部分激动药与激动剂合用时,可加强后者的作用。 答案:错 5、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结果均可使效应器官功能增强 答案:错 6、药物的副作用是 答案: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7、量效关系是指 答案: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8、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答案: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9、药物效应强度 答案: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10、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 答案:致突变、慢性毒性、致畸胎、急性毒性 第3章单元测试 1、药物简单扩散达平衡时,弱酸性药物在膜碱侧的浓度高。 答案:对 2、经生物转化后,药物的效应和毒性均降低。 答案:错 3、具有肠肝循环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都较长。 答案:对 4、pKa 值是指 答案: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 5、一级动力学消除的t1/2取决于该药的 答案:K 6、首过消除主要发生在 答案:口服给药 7、稳态血药浓度 答案: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药浓度可以平稳达到

8、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出现的情况有 答案:药物被灭活而解毒、少数药物可被活化、极性增加、形成代谢产物 第4章单元测试 1、许多药物通过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 答案:对 2、联合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低。 答案:错 3、营养不良的病人对药物作用较不敏感。 答案:错 4、肝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减慢,所有药物作用均加强,持续时间延长。 答案:错 5、长期饮酒或抽烟者,可使不少药物的作用减弱。 答案:对 6、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包括 答案:生理性拮抗、生理协同、受体水平拮抗、干扰神经递质转运 第5章单元测试 1、阿托品用于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 答案:必须及早、足量、反复、能迅速解除M样症状、能解除部

《药物毒理学》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E. 广泛性坏死 灶状坏死 炎症 带状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毒素 有毒 毒物 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肺栓塞 肺癌 肺炎 肺纤维化 4、氟烷可导致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性溶血 免疫性肝炎 荨麻疹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贫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氧化性溶血 白血病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肝癌 肝硬化 脂肪变性 肝炎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肝细胞 库普弗细胞 内皮细胞 星行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区带2 区带1 区带3 中央静脉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豚鼠 小鼠 家兔 大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免疫性肝炎 免疫性溶血 荨麻疹 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链霉素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过敏性肺炎 肺纤维化 红斑狼疮样肺炎 间质性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内质网肿胀 线粒体形态改变 质膜起泡 溶酶体增多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增加 不变 减少 增加或不变

减少 不变 增加 减少或不变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肺脏 肾脏 乳腺 肝脏 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C. 大泡性脂肪肝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髓鞘 神经元B.CD. 神经递质 轴索

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4T10:37:21.6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6期作者:田清 [导读] 分析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在单耐异烟肼或者利福平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田清 (新平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云南玉溪 653400) 【摘要】目的:分析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在单耐异烟肼或者利福平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初治43例,复治81例),依据患者对于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分为耐单药组(40例)。耐多药组(43例)和敏感组(41例)。三组患者均采取含有异烟肼及利福平的治疗方案。结果:124例患者初治耐药率均较复治耐药率更低(P<0.05),而耐利福平或耐异烟肼患者在初治与复治的耐药率对比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耐单药组40例患者治疗后转变为耐多药者22例(55.00%),敏感组转变为耐多药者3例(7.32%);初治43例患者当中获得性耐多药者共计4例(9.30%),而复治81例患者获得性耐多药者共计11例(13.58%),(P>0.05);单耐异烟肼患者进展为耐多药者14例(63.64%),而单耐利福平者进展为耐多药者10例(55.56%),(P>0.05)。结论:异烟肼与利福平治疗单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肺结核患者之后进展为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较高,对于该类患者需要及早检测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确保临床疗效。 【关键词】肺结核;耐药性;异烟肼;利福平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99-02 肺结核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同时肺结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控制肺结核疾病传播对于维护社会群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中针对肺结核患者主要采取包含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药物治疗方案,由于肺结核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容易出现抗结核耐药性,因此进一步增加了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难度[1]。本次研究将分析含异烟肼或者利福平的肺结核治疗方案在单耐异烟肼或者利福平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男性72例,女性52例;初治患者43例,复治患者81例。依据患者对于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情况实施分组。耐单药组(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对异烟肼或者利福平耐药):共计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19~68岁,平均(42.6±0.3)岁。耐多药组(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对异烟肼及利福平均耐药):共计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121~70岁,平均(41.9±0.6)岁。敏感组(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均敏感):共计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9~68岁,平均(42.6±0.3)岁。各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取含有异烟肼及利福平的治疗方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强化治疗,经实验室检查提示痰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时,需要继续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实施6个月的巩固治疗,其中异烟肼的服药剂量为15mg/次,1次/天。利福平的服药剂量为10mg/次,1次/天。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收集清晨深部痰液样本,进行阳性菌株分离后实施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实施χ2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初治与复治耐药情况统计 本组124例患者此次入组前对于异烟肼存在耐药者39例,对于利福平存在耐药者44例,患者初治耐药率均较复治耐药率低(P< 0.05),而耐利福平或耐异烟肼患者在初治与复治的耐药率对比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2.2 患者治疗后耐药情况统计 本次研究中耐单药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转变为耐多药者22例,占比55.00%(22/40),敏感组41例患者经治疗后转变为耐多药者3例,占比7.32%(3/41);初治43例患者当中获得性耐多药者共计4例(9.30%),而复治81例患者当中获得性耐多药者共计11例(13.58%),初治与复治患者的获得性耐多药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40例耐单药患者中,单耐异烟肼者22例,单耐利福平者18例,其中单耐异烟肼患者进展为耐多药者14例(63.64%),而单耐利福平者进展为耐多药者10例(55.56%),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肺结核患者单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经过利福平与异烟肼的治疗方案后进展为耐多药的概率较高,且发生率较敏感组患者更高[2]。这也提示,耐单药肺结核病人发生异烟肼或者利福平耐药的风险较大,异烟肼为早期杀菌性较强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初期如若单独采取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进行杀菌治疗,无法获得两个以上杀菌效价,其杀菌活力较低,并且单独应用利福平患者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较高。而药物异烟肼的耐药性并无明显稳定性,即使处于耐药仍然具备一定抗MTB效果[3]。通过本次分析可知应用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的治疗方案,在单耐异烟肼或者利福平的肺结核病人治疗中,发生耐多药的风险性较高,容易致使肺结核患病人数的数量增多。因此,针对耐异烟肼或者利福平的病人需要进行耐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4]。 综上所述,异烟肼与利福平治疗单耐异烟肼和利福平肺结核患者之后进展为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较高,对于该类患者需要及早检测利

利福平

【药名】利福平 【英文名】Rifampicin 【别名】甲哌力复霉素、甲哌利福霉素、利米定、力复平、威福仙、仙道伦、Benemicin、Rifampicin、RFP、Rifaldin、Rifam、Rifampicinum、Rifampin 【剂型】1.片剂:0.1g,0.15g,0.3g,0.45g,0.6g;2.胶囊:0.1g,0.15g,0.3g,0.45g,0.6g;3.口服混悬液:20mg(1ml);4.滴眼液:0.1%;5.眼膏:0.5%,1%。 【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分枝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与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m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其作用靶位在RNA多聚酶的β亚基。本品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明显抗菌作用,高浓度时对衣原体与某些病毒也有作用。体内外实验证明本品对结核杆菌与非典型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均有效。对多种结合杆菌的MIC为0.005~0.5μg/ml,其最低杀菌浓度(MBC)为MIC的4~16倍。利福平对繁殖期结核杆菌作用最强,对静止期的结核杆菌也有杀菌作用,但所需浓度比繁殖期细菌约高10倍。利福平能透入细胞内,故对吞噬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也有杀灭作用。是全效杀菌药。 【药动学】本药口服吸收良好,可达90%~95%,口服后1.5~4h血药浓度达高峰,成人一次口服0.6g后峰浓度可达7~9mg/L;30min内静脉滴注0.6g 后峰浓度可达17.5mg/L;6个月至5岁小儿一次口服10mg/kg,峰浓度为 11mg/L;3个月至12岁小儿于30min内静脉滴注0.3g/m^2,峰浓度可达 26mg/L。本药的有效浓度可维持6h。本药吸收后可分布到全身大部分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脊液。当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增加;在唾液中亦可达有效治疗浓度。本药可透过胎盘屏障,分布容积为1.6L/kg,蛋白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C临床试验D 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C易感性研究D 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一) 预防 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的表现是惊厥。此时,由于通气道和胸、腹部肌肉不协调和强烈收缩,势必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可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防止其毒性反应的发生:①应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②在局麻药溶液中加用肾上腺素,以减慢吸收和延长麻醉时效;③防止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试剂量以观察反应;④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和肌肉抽动。此时就应停止注射,采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惊厥阈。若惊厥继续进展,则需行控制呼吸,以保持心脏和大脑的充分氧合。⑤一般习惯应用非抑制量的巴比妥药物(1~2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以期达到预防反应的目的。事实上,它只起镇静作用,并不具有保护性意义。苯妥英钠也无保护作用。有效的预防药物是地西泮和其他苯二氮卓类药,最大的优点是对惊厥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据实验表明,地西泮剂量仅达0.1mg/kg时就能提高惊厥阈,故麻醉前用药可口服地西泮5~7mg。 (二) 治疗 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①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②吸氧,并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③开放静脉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④静注硫喷妥钠50~100mg(2.5%溶液2~4ml)或其它快速巴比妥药物,但勿应用过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也可静脉注射地

西泮 2.5~5.0mg。静脉注射短效的肌松药如琥珀胆碱(1mg/kg),即可停止肌肉阵挛性收缩,但不能阻抑大脑惊厥性放电。必须有熟练的麻醉人员方可应用肌松药,且要有人工呼吸的设备。如果病人在应用巴比妥类或地西泮后仍继续惊厥,则是应用肌松药的适应证。

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分类号:R 378.91+1 密级:一般 U D C :616-093 编号:2010212554 广州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与分析 研究生:杨辉 导师:吴爱武教授 陈心春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医学硕士年级:二零一零级 学科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方向:感染与免疫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 学位类型:医学科学学位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议人: 二0一三年三月

广州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与 分析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mmon drug-resistance gene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专业名称: 临床检验诊断学 研究生: 杨辉 导师: 吴爱武教授 陈心春教授 二0一三年三月·广州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4 英文缩略词~~~~~~~~~~~~~~~~~~~~~~~~~~~~~~~~~~~~~~~~~~~~~~~~~~~~~ 7 前言~~~~~~~~~~~~~~~~~~~~~~~~~~~~~~~~~~~~~~~~~~~~~~~~~~~~~~~~~~~8 第一部分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11 1.材料和方法~~~~~~~~~~~~~~~~~~~~~~~~~~~~~~~~~~~~~~~~~~~~~~~~~~~ 11 2.结果~~~~~~~~~~~~~~~~~~~~~~~~~~~~~~~~~~~~~~~~~~~~~~~~~~~~~~~~~16 3.讨论~~~~~~~~~~~~~~~~~~~~~~~~~~~~~~~~~~~~~~~~~~~~~~~~~~~~~~~~~18 4.小结~~~~~~~~~~~~~~~~~~~~~~~~~~~~~~~~~~~~~~~~~~~~~~~~~~~~~~~~~20 第二部分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21 1.材料和方法~~~~~~~~~~~~~~~~~~~~~~~~~~~~~~~~~~~~~~~~~~~~~~~~~~~ 21 2.结果~~~~~~~~~~~~~~~~~~~~~~~~~~~~~~~~~~~~~~~~~~~~~~~~~~~~~~~~~27 3.讨论~~~~~~~~~~~~~~~~~~~~~~~~~~~~~~~~~~~~~~~~~~~~~~~~~~~~~~~~~30 4.小结~~~~~~~~~~~~~~~~~~~~~~~~~~~~~~~~~~~~~~~~~~~~~~~~~~~~~~~~~31 第三部分HRMA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 32 1.材料和方法~~~~~~~~~~~~~~~~~~~~~~~~~~~~~~~~~~~~~~~~~~~~~~~~~~~ 32 2.结果~~~~~~~~~~~~~~~~~~~~~~~~~~~~~~~~~~~~~~~~~~~~~~~~~~~~~~~~~36 3.讨论~~~~~~~~~~~~~~~~~~~~~~~~~~~~~~~~~~~~~~~~~~~~~~~~~~~~~~~~~42 4.小结~~~~~~~~~~~~~~~~~~~~~~~~~~~~~~~~~~~~~~~~~~~~~~~~~~~~~~~~~44 全文总结~~~~~~~~~~~~~~~~~~~~~~~~~~~~~~~~~~~~~~~~~~~~~~~~~~~~~~ 45 参考文献~~~~~~~~~~~~~~~~~~~~~~~~~~~~~~~~~~~~~~~~~~~~~~~~~~~~~~ 46 综述~~~~~~~~~~~~~~~~~~~~~~~~~~~~~~~~~~~~~~~~~~~~~~~~~~~~~~~~~~51 附录~~~~~~~~~~~~~~~~~~~~~~~~~~~~~~~~~~~~~~~~~~~~~~~~~~~~~~~~~~5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61 致谢~~~~~~~~~~~~~~~~~~~~~~~~~~~~~~~~~~~~~~~~~~~~~~~~~~~~~~~~~~63 学位原创性声明~~~~~~~~~~~~~~~~~~~~~~~~~~~~~~~~~~~~~~~~~~~~~~~~~64 学术论文知识产权声明~~~~~~~~~~~~~~~~~~~~~~~~~~~~~~~~~~~~~~~~~~~64 关于学术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