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课后练习题

1、《等你,在雨中》里,“虹”在诗歌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彩虹是一种自然景色,美丽、多姿多彩。而在这首诗里,彩虹却是虚拟的,是诗人美好的想象。象征两人的爱情像美丽的彩虹一样璀璨夺目。

另一方面,雨后才能出现彩虹,但并不是每一次雨后都会有彩虹出现,诗人用“造虹”二字表达了对感情的执著、对爱情的憧憬。

2、诗人在雨中等待情人的心情如何?

在前三小节中,诗人用细腻的手法描写了少年在雨中等待一个美丽纯洁的少女的内心焦急复杂的心情。

1)诗人在第一小节中间接地用“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表达自己等待情人的心情。

A表面上看来,“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是环境描写,蛙声之所以落,是因为时间是黄昏时分。但仔细推敲不难看到,作者是巧妙地以自然界声响的此起彼落,来暗示着自己等待的心情——起起落落,患得患失。

B同样的,“一池的红莲如红焰”表面是描写池塘中的红莲,但仔细推敲,红莲的颜色艳丽,作者以艳丽的颜色象征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再有,这里的“莲”与“怜”谐音,而古代的“怜”又与“爱”同义,作者是借“莲”来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意。

C而“红焰”与“红莲”一样,颜色艳丽,但不同的是,红焰是跳动的,这里更象征了诗人对情人的那份炽烈燃烧的爱。

2)值得一提的是,“在雨中”置放于后,强调了作者热情如火的心,不因雨水而熄灭冷却。

3) 在第三小节中,作者写少年等待小情人对时间的感觉。

诗人重叠使用了反义词。他说:“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这些带有禅味的句子,更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款款深情。少年因等“小情人”心切,所以感觉到时间过的很慢,这就是所谓“时间之内”;“小情人”误了约会时间,少年等了很久还不见她来,这就是所谓“时间之外” 。在作者的眼里,永恒与刹那,是没有任何分别的。

3、既然是等人,为什么诗人在第二小节中却写到“你来不来都一样……”?

在这里,诗人说“你来不来都一样”,是对姑娘无所谓吗?是爱得不够深吗?不!是因为那一池红莲“每朵都像你”,在诗人的眼里,情人早已幻化成“莲”,也就是说,莲花是情人的化身,“你就是莲,莲便是你,所以她来不来都无所谓,虽然“隔着黄昏,隔着细雨”,但是“莲”如同是隔着一层纱、一层帷幔一样,垂手可得。

在诗人的诗作中,“莲”的意象多次出现,因为“莲”是美丽与圣洁的化身,而这首诗中,“情人”即“莲花”,“莲花”即“情人”,亦真亦幻,情景交融。

4、你如何了解第三节在整首诗中的含义?

第三节写男子等待的心情,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高潮。永恒,刹那,刹那,永恒,也许诗人想说,在永恒的生命长河里,等你的这段时间只是一刹那。但同时,我们相守在一起的一刹那也就是永恒。诗人巧妙地运用抽象地描写手法阐述着时间的错综复杂,勾勒出一种朦胧的,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富有幽深婉约的美。三个永恒,三个刹那,相对的概念,哲理的统一,让人觉得字字是心迹,字字是誓言,但又绝不落于俗套。

而全诗中最难懂的诗句“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中的“在时间之外,是因为有像你一样的莲相伴,我感觉仿佛站在实践的旁边,冷眼看的流逝,心里并不着急,有莲相伴的时光里,刹那即是永恒,永恒即是刹那,平素的时间概念在这里失去了它的意义;在时间之内,是“我”有时也从幻觉中回到现实,看看手表,发现时间确实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心里在担心情人的无法赴约。

所以说这一小节刻画了少年那种难以捉摸的复杂的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懵懂少年的痴情。

5、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哪几种“五官感觉”?它们是如何融情于景的?

1)在第一小节中,诗人主要运用了视觉描写,勾勒了一幅雨中等待情人的画面: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

在这首诗里,彩虹是诗人虚拟的一个意象,是诗人美好的想象,象征两人的爱情像美丽的彩虹一样璀璨夺目。

同样的,“一池的红莲如火焰”表面是描写池塘中的红莲,但仔细推敲,红莲的颜色艳丽,作者以艳丽的颜色象征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而“火焰”与“红莲”一样,颜色艳丽,但不同的是,火焰是跳动的,这里更象征了诗人对情人的那份炽烈燃烧的爱。

第二小节,作者由视觉转为幻觉,把池中的每一朵莲花都认为是情人的化身。“你就是莲,莲便是你”,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第四、五小节作者笔锋一转,开始通过嗅觉和触觉来写,先是想象自己与情人的手触碰,然后又想象情人的清芬气息,已经进入到少年的鼻孔里,并由现代回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想象他的情人应在吴国采莲,把情人想象为西施。她摇的是“桂桨”,乘坐的是“兰舟”。无论是桂桨还是兰舟,都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此时一个香味扑鼻的美人俨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这几小节中,作者把对情人的抽象思念,具体化了,更把小情人的形象赋予了古典高贵的美。

6、诗人是如何把现代诗和古典诗熔为一炉,使诗歌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1)《等你,在雨中》这一首诗共八节,前面七节每节都是三行,对比排列整齐;音韵和谐,语言自然流畅,比喻贴切新颖,意象丰富,确实体现了闻一多所提倡的现代诗的三美理论。

2)诗人除了在语言上和内容上力求通晓流畅以外,还喜欢在现代语言中融入传统言外之言、意外之意的境界,而诗人不仅趋向传统的回归,又创造了一种清幽,充满古典情趣的意境。

在这首诗歌里,诗人选择了一系列词语,如:蝉声、黄昏、细雨、采莲、吴宫、桂桨、木兰舟、小令……把这些非常中国化的词语融入到西方的句式中,在二者的冲突里,突出了一种氛围,使读者沉浸在这种清雅、静谧的气氛中,冥想不断。

3)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也把现代诗的象征、隐喻句式同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情调、韵味熔如一炉,使诗歌达到了清纯、典雅、精致的美的境界。

在这首诗里,“莲”成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把“莲”等同于“情人”在古诗词中经常被诗人们运用,因为“莲”与“怜”谐音,表示“爱”的意思,含蓄地表达了情侣之间的感情。诗人从古典诗词中,找到了传统的意象,从姜白石的的爱情典故里,进一步伸展,“莲”就是情人,问到清香,在木兰舟中摇桨,直到翩然走来,达到了人与物共通共融的情境。

象征的手法在古诗词中也是诗人们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而这首诗里也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以红莲的艳丽、红焰的炽烈,来象征作者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

7、情诗易写难工,你认为余光中的诗写得好吗?它好在哪里?试以《等你,在雨中》为例,加以说明。

余光中这首爱情诗是爱情诗中的极品,他脱离一般现代诗歌浅白、平淡的俗套,诗歌充满了艺术特色。

1)标题很得体

这首诗歌的标题《等你,在雨中》,标得相当得体,犹如一个少年在对着情人自言自语:我在“等你”,你知道吗?你会不会失约呢?而且又强调了等待的情景“在雨中”。更说明了少年感情真挚,热烈等待少女到来的企盼。“等你,在雨中”五个字非常生动,它如一根红线贯穿起全诗,很好地让标题产生提纲挈领的作用。

2)充满古典情趣的意境。

余光中写诗在语言和内容上力求通晓流畅,喜欢在现代语言中融入传统言外之言、意外之意的境界,而诗人不仅趋向传统的回归,又创造了一种清幽,充满古典情趣的意境。

在这首诗歌里,诗人选择了一系列词语,如:蝉声、黄昏、细雨、采莲、吴宫、桂桨、木兰舟、小令……把这些非常中国化的词语融入到西方的句式中,在二者的冲突里,突出了一种氛围,使读者沉浸在这种清雅、静谧的气氛中,冥想不断。

3)运用含蓄隐喻的手法。

在这首诗里,“莲”成为一个独特的意象被凸现出来,把“莲”等同于“情人”并非是余光中的独创,古诗词中常用谐音来含蓄地表情达意,“莲”与“怜”谐音,表示“爱”的意思,含蓄地表达了情侣之间的感情。诗人从古典诗词中,找到了传统的意象,从姜白石的的爱情典故里,进一步伸展,“莲”就是情人,问到清香,在木兰舟中摇桨,直到翩然走来,达到了人与物共通共融的情境。

4)具有格律诗的特点。

《等你,在雨中》这一首诗共八节,前面七节每节都是三行,对比排列整齐;音韵和谐,语言自然流畅,比喻贴切新颖,意象丰富,确实体现了闻一多所提倡的现代诗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总之,这是余光中写得很成功的一首爱情诗,诗人巧妙地把情、景、人物融为一体,特别是把现代人的感情和东方古典的美糅合在一起;也把现代诗歌的象征、隐喻句式同古代诗词的意象、情调融为一炉,使诗歌达到了清纯、典雅精致的美的境界。

偶然看到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觉得好喜欢。所以搜来了整首《等你,在雨中》及这篇提问式的评析。读了几遍原诗,越来越喜欢。心里面觉得自己就是那等待的少年,无限的憧憬,甜蜜的思念,激动的等待;满腔的爱意化身雨中的红莲,炽热的情感如同燃烧的火焰。爱一个人的心因真诚而纯洁,因炽热而焦作,因执念而永恒。其实就做被等的少女也是美妙的。在雨中,翩然而至,细雨润湿的红莲池旁,一个男孩从细雨的帷幔中向她迎来,带着氤氲的莲香。伸出手放在他手心,仰望他黝黑明亮的眸子,那里藏着另一双清澈灵动的眸。唉,还是做一个旁观者吧,让我就做一朵旁观的莲吧,在雨中,我见证了他们的约会;在雨中,我被融入了爱情画卷;在雨中,我清醒的祝福爱情——但愿唯美!

诗歌鉴赏写作手法详解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表达技巧的运用。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达技巧题型就迎刃而解。 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欢迎访问美丽语文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乡愁——余光中

《乡愁》 西安市第十四中学李永慧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理查德.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学生初谈听后感悟。是啊,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地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诗集有《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钟乳石》等。 三、指导朗读 1、听朗读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同学们,每当星期五老师宣布放学的那一刻,你最想做什么? 回家 是呀,每一个远离家乡,或去追求理想,或去完成学业的游子,无一思乡,乡愁一直都是古往人们经常谈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感受一首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愁的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 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 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介绍作者生平 1、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请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

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余光中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读诗歌)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学生齐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悟诗情) 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多媒体展示)母子夫妻母子家国 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读《我在雨中等你》有感800字

读《我在雨中等你》有感800字 读《我在雨中等你》有感800字 这是一个,有关于陪伴的故事。 近几天来一直在阅读,想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寻到心灵的慰藉。在《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一本看似没有更多阅读价值的“旧书”,映入眼帘。 是的,比起其他崭新的书页而言,它乖乖的躺在书架里已有半年之久。也在半年之前捧着它泪流满面,也曾为书中感人的情节潸然泪下,我不能否认,有一种感动历久恒新。 如果有一天,你的小狗有了语言的权利,它一定有太多的话要对你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小狗也拥有了发达的大脑,它一定有太多的肢体动作要向你表达。它不是你的爱人,不是你的孩子,它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高档的化妆品,它平平凡凡,它简简单单,它可以为了一句“等我回家”而三天不吃不喝的守着门口,它可以为了你甚至不会达到的赛车梦想而幻想自己在下辈子能变成优秀的车手来看你…… 它叫恩佐。是出色的伴侣,是比爱人更能相濡以沫的知己。

它叫丹尼。是平凡的小人儿,它爱恩佐甚至于比拟自己的家人。 可是有一天,恩佐老了,恩佐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它决定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守护整个家庭。它在丹尼身上学会了很多,它深信自己每天看的赛车录像会帮助它在来世成为优秀的车手,可以给丹尼一个惊喜,可以再次回到它的身边。 ——你看,恩佐这老家伙的梦想还真是平凡。 可你瞧,为什么丹尼在遇见了那个叫“恩佐”的小男孩儿时会抑制不住眼眶中的泪水?这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是的,超越了人与狗。想必,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友谊吧,更为真挚,更为令人撼动。 我想,我们都要善待身边的他们了。它可能是一只老狗,可能是一只流浪的脏猫,还有可能是一株刺人的仙人掌……可我坚信它们都有生命,都在内心世界有一个会说话的自己,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沟通,愿意用生命来守护你的梦想、你的家人、你的全部。 相比较人而言,它们更好些吧。 我愿意生命中承蒙能拥有一只恩佐,我会对你很好,和丹尼一样为你付出,为你做丰盛的食物,为你等候。我会珍惜,我知道我的“恩佐”

论戴望舒诗歌雨港的艺术成就

论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有特色的抒情诗人,早期代表作《雨巷》是一首既有新月派音乐美,又有现代派朦胧美的象征诗。诗歌抒发了诗人孤独、哀怨和惆怅的典型情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成就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术技巧,又运用了新的手法,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雨巷》起结复见,诗行蝉联、复沓,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艺术美的结晶《雨巷》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艺术成就、象征、丁香结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抒情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始于二十年代初期,他是带着中国古典诗歌温庭筠、李商隐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进入诗坛的,三十年代则成为“现代派”的中心人物。作为现代派的代表,他主要有三部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其中一九二八年八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诗作《雨巷》出自诗集《我的记忆》,《雨巷》称为“现代诗派诞生的先声”。《雨巷》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也是代表戴望舒前期诗风并名震诗坛的作品,作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打开诗篇《雨巷》,首先看到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作品展示出“梦一样的凄婉迷茫”的意境,描绘了一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形象,通过细腻地描绘,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哀怨惆怅的典型情绪,此诗深受读者的青睐。 《雨巷》作为戴望舒早期的代表作品风靡一时,必然有其独特地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那么,在我看来,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抒发了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我想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一、诗人不满反动派恐怖统治,想通过《雨巷》排遣郁闷、孤独的情绪。 作者创作《雨巷》的一九二七年,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诗人不满反动统治,又不甘于沉沦,他没有放弃追求,等待着希望,但希望又是那样的渺茫,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深感孤独和寂寞。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日子里自己那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作品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典型地反映出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苦闷惶惑的心理。 在《雨巷》里,诗人接触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凄惨迷茫”的现实,这个现实要把诗人年轻的心封闭在阴暗狭窄的“雨巷”里,而孤独的心境又迫使他去寻找安慰,这是现实与内心的矛盾,诗人生活在这种矛盾中,最终结果只能是剩下诗人自己在独自徘徊。因为作品的意境正好符合在斗争中找不到出路的彷徨中的青年们,能使他们产生共鸣,排解现实的烦恼,所以此诗风靡一时。 第二、戴望舒深受法国魏尔仑、波特莱尔等象征诗人表现主观感觉与追求朦胧飘忽诗风的影响,把法国象征派诗艺引进到自己的创作中来,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在当时二、三十年代,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外国诗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英美浪漫主义诗歌;二是法国象征派诗歌;三是苏联革命诗歌,其中法国的象征派诗歌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追求一种含蓄美和暗示性。如:魏尔仑、波特莱尔都是法国象征诗人的代表。 当时,戴望舒正在震旦大学学习,他通过法文直接阅读了魏尔仑、波特莱尔、果尔蒙、耶麦等人的作品,对其诗艺产生重大影响。诗人对象征派也由最初的好奇,到产生了终久不衰的爱好。 比如《雨巷》这首诗艺术上显著的特点,是以流动的音韵和朦胧的意象表现诗人的特殊情绪。对于流动的音韵这一点,近似于魏尔仑的《秋》,在《秋》这首诗中,鼻音“on”在诗中频繁出现,传达出诗人在秋日中的哀愁情绪。《雨巷》的用韵与此相类似。 同时,戴望舒也是深得以波特莱尔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精髓的诗人,成名作《雨巷》实际上是对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继承和发展。戴望舒可以说是一位把西方象征主义诗歌艺和中国传统诗歌艺术创造性地熔于一炉的优秀诗人。诗作《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的确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讲稿 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王方汉 (2018年3月13日,建平中学) 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虞涛、张少波、王海平三位浦东新区的名师,在上海建平中学这里,举办数学教师培训基地活动,组织在座的各位老师购我的拙著《大罕数学诗文》,并由我谈谈“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十一年前,2007年,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学术交流会上,我朗读过一首诗,受到大家的欢迎。如下: 《我的向量》(p7) 给你一个方向,你就成为我的向量。 给你一个坐标系,你就在我心空飞翔。 给你一个基底,带着我,征途启航。 繁复的几何关系,变成纯代数的情殇。 优美的动态结构,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山高路远,哪怕风雨苍茫, 不管起点在哪里,你始终在水一方。 啊,我的向量,你是一股力量, 溶进了我的身体,在我的血管里,静静地流淌! 此诗被许多老师引入数学课堂,由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是一些老师亲自或用文字告诉我的。后来被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必修4《学习与评价》的教材,作为章头诗歌在向量一章的前面所引用。2009年被《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赛》选中展出。 下面分几个小专题讲数学诗的欣赏与创作。 基本的线索是:什么是数学诗→哪些不是数学诗→什么是好的数学诗→怎样写数学诗。 §1什么是数学诗 数学诗是诗歌的一个品种,它是数学与诗歌联姻的产物,属于边缘品种。真正的诗人不看好它,数学家不看好它,就是像我这样的既不是诗人又不是数学家的人喜欢它、玩它。 数学诗,它首先是诗。什么是诗呢? 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擅长于形象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什么是数学诗呢?因为数学诗是诗,所以它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其次,它有别于一般的诗歌,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诗人的灵感除来自于日常生活外一定还有来自数学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数学诗歌的意象化,一定有数学的具象(例如数学概念、变换、感悟)作为载体; 第三,数学诗更能发掘数学本身存有的美感,在发掘和体现的过程中应该是自然的贴切的从而是具有感染力的,绝不是数学符号的堆砌。 显然,并不是所有诗人都能写数学诗的,也并不是所有数学家都会写数学诗的。 数学诗说到底是诗,它用的是形象思维。它长于抒情和叙事,短于讲理,尤其是短于讲

乡愁余光中优质课教案

乡愁余光中优质课教案 学习余光中 的乡愁 ,品味诗歌 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感悟、欣赏 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 “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 ”,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九年级学生由于人生 阅历的不断增加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 《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 讲解。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认真聆听、深情诵读、仔细品味、我也 来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 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感悟、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2、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句诗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 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 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 20 余年的 1971 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 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 ——《乡愁》。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 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 年去台湾。由 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 之情, 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著名文集有 《白玉苦瓜》 、 《石室之死》 、 《听听那冷雨》等。 【活动】认真聆听 1、优美的诵读能激起我们的感情共鸣,用心聆听会让我们如痴如醉。首先 请同学们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注意认真倾听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 语调、情感等。 2、多媒体播放影音。 3、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 深沉 语速 —— 低缓 感情 —— 深挚 【活动】深情诵读 1、优美的诵读犹如一杯美酒,越品越浓,听了别人的诵读,大家想不想自 己也深情的读一遍呢? 2、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变化,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 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 诗人求学在外, 思念母亲, 这种对儿时的回忆, 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 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 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 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3、学生自读 4、组内读 5、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6、齐读 【活动】仔细品味
2/6

浅析戴望舒诗歌

那掩藏不住的忧郁情怀 ——浅析戴望舒的诗歌情调 【摘要】淡淡的忧伤——似乎总是以一种无形的角色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演绎着。戴望舒诗歌的忧郁之情,有五四以后知识分子觉醒后的忧郁;有个人不幸遭遇的烦恼;有大革命失败之后直面人生的惨淡。戴望舒的诗歌整体上承袭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哀愁情调,充满知识分子特有的忧郁气息。透过他诗歌中的忧郁情怀,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一份字面上的哀愁,更是一份对诗人内心的解读。 【关键字】当时社会,人生经历,忧郁,象征,颓废气息,光明 一人生经历之于忧郁情怀 正如记忆忠实于诗人一样,戴望舒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诗歌就是他心灵的自白。而诗人的心灵与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息息相关,无法割裂。因此,要探析戴望舒的艺术世界,探析他忧郁情怀的源头,还必须得把握他的人生经历。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在戴望舒的前二十年里,他一直处于学习深造的阶段,然在后期的工作中,屡次被捕,并在狱中受尽各种毒刑拷打,当胜利的曙光终于来临,他却在建国后的第二年病逝了。 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投影到他的创作上。诗人曾一度为游离于斗争却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而鸣唱,故此时的创作多以爱情为契机,多愁善感。为逃避现实的黑暗与丑恶,诗人曾一度隐居乡下,但尘世的烦恼又使他难以解脱,追求美好而不可得,逃避现实又使诗人走向了更深的抑郁伤感,所以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种种类似深秋晚暮、残叶凋零的意象,无聊寂寞、伤感苦闷的情调充斥在其中。 此外,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社会的西化思潮的影响。书店的倒闭被封、爱情的破灭失望、事业的波折受挫,一件件残酷的事情如一发发炮弹轰击着诗人原本脆弱的心,使他陷入了难以排遣的忧虑痛苦中。而此时,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兴起,其中的迷离情绪,悲愁感觉,进一步强化了戴望舒的忧愁。 戴望舒诗歌中的多愁善感的情绪吟诵,不仅仅由其自身的悲剧性的生活与心理所铸成,更与当时时代的挤压是无法孤立开来的。时代的风暴往往波及人的思想,在那个遍地忧患的时代,正直善良的诗人难免不染上悲凉之气。作为曾参加过革命的诗人,戴望舒厌恶现实的黑暗,渴望光芒的到来,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整理版]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诗歌的欣赏与写作 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也使人变得聪慧,:诗歌之于人生的意义 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

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 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其二,诗歌使人巧慧。 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学问变化气质。”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蒙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 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 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学生齐读)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多媒体展示)母子夫妻母子家国 3、生答师归纳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5、来,捧起课本,读1、3小节,读出递进感来,读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生齐读) 6、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 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 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一男生读 (很不错的感觉) 女生再读,“——后来啊,……母亲在里头……”这一小节。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思乡、对祖国的思念) 2、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生说师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板书:邮票--母子情船票--夫妻情坟墓--生死别海峡--家国恋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意境和感情(生齐读) 5、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外边”、“里边”)

《我在雨中等你》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在雨中等你》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在雨中等你》读后感 其实读到这本书完全是托朋友的福。朋友知道我很喜欢狗狗,于是就强烈的推荐我读了这本书,她说爱狗狗的你一定会喜欢。我觉得很奇怪,这本书书名不是《我在雨中等你》吗,这让我联想到的是爱情,亲情。完全没有想过会是一只狗狗的情感。正因为是狗狗的情感让我并不是很喜欢读书的人,但深深的被这本书说吸引。 主人公是一只狗叫恩佐。作者加视斯坦让恩佐这只狗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并将他表达出来。这里记录着恩佐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丹尼的妻子凄凉死去,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

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恩佐知道真相。可是,恩佐只是一只狗,无法发音,不能说话??但是最懂丹尼的永远是恩佐。他永远不会背弃丹尼,即使无法言语,也总在行为和眼睛上表达出自己的对丹尼的爱与信任。直到恩佐死去,也不舍得惊动丹尼。作为狗的恩佐甚至知道人必有一死,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再也不能陪伴着死去妻子的丹尼。那丹尼该怎么办。我相信恩佐的思想已经准备好做一个人了。如他所说的:“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有着蒙古犬血统的狗,蒙古有个传说,说狗死后可以转世为人。”不出所料的,在小说的结尾,恩佐转世为人了。一位10岁的赛车天才,他也与男主人丹尼见了面??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好的结尾,也不知道,作为人的恩佐还记不记得在前世丹尼是自己所爱的主人。但是,至少,在书中的恩佐应该是满足了,满足了自己做一个人的愿望。 如果你想试图的了解一只狗的想

法,那一定要看这本书。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只是作者的想象,但是狗狗的情感让我没有怀疑,我相信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充满了爱、忠诚的狗狗,一直对主人不离不弃。但是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是怎么对待狗狗的,真的觉得心冷。报导出来的那些杀狗吃狗的事情屡见不鲜,更不要说那些没报导出来的还有多少。实在不明白,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吃,为什么一定要吃这些以人类为依靠的狗狗们呢?它们的忠诚为什么都不能得到回报呢?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恩佐深深的情感,更为他所想的一些事情而感悟。“从没有人在第一圈转弯处,就取得比赛胜机,但是很多人就输在那里。赛车场上路遥遥,想第一个冲过终点,首先必须完成赛程。”因为主人的工作原因,恩佐热衷于赛车。而通过赛车,他总能发出人生的感慨。做任何事情的开始,无论做的好坏,都没有办法决定最后的结果如何,就算一开始做的很好,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摘要: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坛的首领”是一位富有自觉艺术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记载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体现着作者自身的现代审美原则与艺术追求。而他的这些原则、追求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呈现的。音乐美、散文美、象征手法和诗歌意向的完美结合,是其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正是这些别具美丽的语言特色和诗人独特的审美艺术追求使戴望舒成为我过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著名代表。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语言特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派,是我过现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有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冯至,施蛰存等等。这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诗歌流派,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每个作家几乎都受法国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都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追求。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他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其中,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一、音乐美 戴望舒诗歌语言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的音乐美。音乐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调上。如《雨巷》,叶圣陶先生曾认为它的出现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首先,全诗气节,每节有六行,且每行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一行,也有三言一行,五言、七言又有标点断开,使全诗有一种缓慢多停留的特点。其次,韵脚的使用使全诗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第一节的二、三、六、句押“ang”韵,第二节的二、六句也押“ang ”韵,第三节的一、三、六句押韵,第四节的三、六句押韵,第五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六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七节的二、三、六句押韵。像这样押韵的位置变换不定,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错综复杂的体现。再者,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句重叠,像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等构成了节奏低缓深沉,反复回响的艺术效果。再加上“抛词法”(即把下句的某个首词抛入上句句尾)的运用更是使全诗语意似断还连,给人以绵延悠长的美感。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最后标点符号的运用,首节末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回环复沓的节奏感。这种内在的音乐性与诗人孤寂迷惘的心境相结合,“创造出迷离恍惚,低回杳渺的氛围,从而谱写出了一曲朦胧而神秘、轻柔而沉思的寻梦曲。”【1】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在其他诗歌中也有具体体现。如《致萤火》,全诗七节,每节行数不同。一句一节,三句一节,四句一节,节奏由急促而舒缓,每节大体押韵,节节韵脚不同,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形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再如《寻梦者》整

费志咸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费志咸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歌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 小诗。 3.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诗歌。 教学难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谁来读一读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自然现象) 猜一猜,是什么(风) 2.同学们,见过风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身边有风的 指名说。(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二.童诗赏析 赏析第一首:叶圣陶的童诗《风》

1.有人将刚才你们感受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叶圣陶的《风》,谁来读一读 2.你从诗的哪里感受到风来了指名说。 3.原来,把我们说的话连起来,稍作整理,就可以成为一首童诗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写诗难吗(不难) 4.我们来仿照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口头创作一段,好吗 学生思考,口头创作。 5.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感受一下风虽然看不见,其实却离我们很近。 赏析第二首:谢武彰的童诗《风》 1.有一天,这风跑呀跑呀,跑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它会怎么做呢读了诗人谢武彰的《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谢武彰的《风》,指名读一读。 2.喜欢“诗人”笔下的“风”吗为什么(诗中的风像一个小孩子,是那么调皮可爱) 3.诗中哪些句子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导学生赏析交流。 4.风真够调皮捣蛋的,可你觉得作者讨厌它吗(不讨厌,喜欢) 5.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可爱、作者的喜欢出来吗指名读。 赏析第三首:童诗《风》 1.这位诗人的想象就更丰富了,出示第三首描写“风”的诗。 指名读。

余光中《乡愁》的优秀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的优秀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的优秀教学设计 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横笛之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诵读为基础,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 (看屏幕)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课件展示、学生欣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著黄昏,隔著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著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中,有韵地,你走来赏析:《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莲象征美丽与圣洁,诗中的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因此诗人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表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幻觉本应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了,然而诗人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心独运,出其不意,笔锋陡转,却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歌至此嘎然而止,但又余音袅袅,留给人们无限相象的余地,使读者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时时滋润着他年轻的诗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余光中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在回归传统时他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说是一种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诗歌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落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觉得写诗并不难。 2.初步了解写诗要有新奇的想象。 3.合作试写以落叶为材料的小诗。 教学准备:诗歌几首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从哪里看出是秋天呢? (引出落叶板书落叶) 你们去观察过叶子是怎么飘落的吗?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去捡拾落叶,回到教室再观察落叶,再说话。 学生回答时,挑选好答案写在黑板上。 (估计:一片一片、摇摇摆摆、打着圈儿、荡秋千) 引导连成一小诗: 落叶: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摇摇摆摆 打着圈儿 荡着秋千 秋天 树叶落了 一片一片 赏析比较 1、出示两首小诗 茶叶我不小心碰了一下茶杯/茶叶就象一条条/惊动的小鱼/在水中上下游动/慢慢地水稳了/小鱼又静静地躺在水底 苹果苹果是太阳的孩子/它是爱红脸的小胖子/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苹果在树枝上是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反复诵读这两首小诗,分析这两首小诗的新奇比喻。 茶叶——小鱼苹果——太阳的孩子、爱红脸的小胖子、小火炉、一只鸟 比较前面写的《落叶》和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一首好的诗里往往要有新奇大胆的比喻。 2.试着给落叶进行大胆夸张的比喻。(随即板书) 4.挑选一个或几个新奇的比喻在小组的合作下写成一首小诗。 5.挑选写得好的几首小诗给同学们诵读。 6.帮助修改几首小诗。 课后小结:学生对新奇的比喻接受得很慢,想象不够大胆,而且没有什么逻辑。在比喻,拟人写法上还须细致辅导。

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二)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拟人手法,什么是比喻手法。 2.初步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的常见种类。 3.欣赏《萤火虫》、《山》,在诵读中做拟人联想,产生新奇想象。 4.以《小河的水》、《风》、《山》为题,产生新奇想象,仿写一首或几首小诗。教学准备:诗几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写的第一首诗《落叶》写得很认真,可惜缺少想象力,大 多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例子模仿写下来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新奇的想象。想象力也是能靠不断的练习培养的,今天,让我们发挥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脑筋激荡起来吧!同学们觉得想象有困难吗?怎么样才能打开思路呢? 其实,想象也是要不断训练才能越来越出色的,而且还要讲究方法。按一定的逻辑打开思路。下面就来学学一些打开自己思路的方法。 二、讲解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比喻。什么是联想。 相似联想:比如由树→伞,由天空→海洋,由鸟→飞机 接近联想:由黃昏→老年,由绳子→蛇,牡丹→中国。 对比联想:神仙→鬼怪,白天→夜晚,春天→冬天。 三、以《萤火虫》《山》为例,引导进行拟人化写作练习。 出现:白天时,你躲起来充电,晚上才提灯泡出来玩。 你是星星的妹妹吗?那么,月亮是不是你妈妈? 元宵节沒到,你等不及了,提着灯笼四处游玩。 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句子中读出写的是什么吗?你觉得哪句最感兴趣,为什么?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儿?(拟人化想象) 四、欣赏五首小诗。 山 1 山要找鸟儿玩/鸟儿拒绝他/ 山要找风而聊天 /风而溜走了 /只留下 /山愣愣的站在那里 山2 山静静的站着/云在他的头上玩捉迷藏/ 远山过来和他拉拉手/风儿为他唱唱歌/他虽静/但是 不寂寞 山 3 山/是一个不会长大的孩子/山/是一个爱穿绿衣裳的姑娘/ 山/ 是我向往的地方 山4 白天想找太阳玩/晚上想邀月亮游戏/ 却长不高/ 只好白天看太阳/ 晚上看月亮 山5 山 /一年到头/ 都穿着绿衣服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任风吹,任与打/他都不怕 读完了这些诗,你也能把山当人,模仿着写一首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