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暗示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暗示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暗示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小说中的性暗示

《红楼梦》中的“睡鞋”与明清两代小说的史料价值小议

作者:夏薇文章来源:《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1辑点击数:665 更新时间:2014-3-28 10:06:45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十种明清小说中“睡鞋”的考索,论证了古代小说的史料价值,使尚无定论的“《红楼梦》中女子到底是否小脚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晴雯之死”事件,从原因到结果之间缺少一个联结点,“睡鞋”的发现,使晴雯的命运发展由不合逻辑变得情理兼备。作者曹雪芹把“睡鞋”这一极具性的私密性的物件独送给晴雯,恰是要表现她对理想的追求及理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悲剧,表达自己对红楼纯真女儿的无限同情。

关键词:红楼梦睡鞋明清小说史料晴雯

一、引子: 《红楼梦》里到底有没有提到过“睡鞋”

前些时,海外著名汉学家浦安迪先生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讲座,浦先生讲座的主题是:睡鞋、猫狗、秋千架。学者们为其新颖的题目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启发,思绪云涌。笔者亦有幸亲睹闻名海内外的学者风采。浦先生把小物件作为切入点,用睡鞋、猫狗、秋千架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和作用来分析和研究古代小说的思想内涵,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中,秋千架和猫狗两个意象是他的研究重点,对睡鞋的问题则所涉不多。

浦先生在谈到中国古代女子所穿睡鞋时,很着意地指出了《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两部小说中对睡鞋的描写,并强调:“《红楼梦》中一次都没有提到过…睡鞋?”。

《红楼梦》中真的一次都没有提到过“睡鞋”吗?

其实,《红楼梦》中不仅提到了“睡鞋”,而且意义重大,并与其他众多明清小说对“睡鞋”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区别。

《红楼梦》①第70回,晴雯、芳官等在床上打闹。庚辰本作:

那晴雯只穿葱绿苑紬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

程甲本、程乙本此处作:

那晴雯只穿着葱绿杭紬小袄,红紬子小衣儿,披着头发,骑在芳官身上。

无怪海外学者浦先生未能注意到《红楼梦》中描写的睡鞋,因为偌大一部《红楼梦》,也仅此一处,再无他文提及“睡鞋”一词。然而作者却并不是随意一写,而是有意为之的。

要想明白《红楼梦》作者的深意,我们须先通盘了解“睡鞋”其物品在明清时

期人们的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二、“睡鞋”关涉性文化

“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徐柯《清稗类钞·服饰类》②称:“睡鞋,裹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盖非此,则行缠必驰,且借以使恶臭不外泄也。”除妇女睡觉时所穿之物、能使缠足不松弛和缠足的恶臭味不泄露外,睡鞋作为中国古代妇女缠足行为的产物,也是男女性事中极其重要的催情剂。如,叶大兵、钱金波主编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③曰:“睡鞋,亦称…眠鞋?。旧时裹足妇女临睡前所著之软底鞋。睡前著之以防脚趾松弛,并以此取媚于枕席间。”此外,一些叙述古代性史和关于古代妇女缠足的著作凡提及睡鞋者,皆不出此格局。至于对睡鞋的性质、用途、功能及在古代妇女生活中的地位等并无更深的论述。

一些研究古代小说或古代服饰的文章也曾有提到睡鞋,如,“……睡鞋乃被当时沪地纳入时尚之列……晴雯所着红睡鞋一定是三寸睡鞋无疑。”④《古代的红色鞋文化》⑤一文用《金瓶梅》中西门庆对潘金莲所穿“提跟的红纱睡鞋”的议论举例,来说明红睡鞋在性生活中的作用。有的文章也引用了古代小说中写到睡鞋的文字,却并未强调睡鞋与普通鞋的区别,而是更注重鞋的颜色在小说创作中的用处,如《三寸金莲中隐含着的畸变心态——兼谈西门庆的足鞋恋倾向》⑥一文中引了《金瓶梅》中潘金莲的话:“不是穿的鞋,是睡鞋。”文章没有论及潘金莲为什么要强调“穿的鞋”和“睡鞋”的不同,而是将注意力放在鞋的颜色上:“值得注意的是潘金莲只是说明…不是穿的鞋,是睡鞋。?却绝口不提为什么要做红鞋。”可见,“睡鞋”反而没有“红鞋”引人注目。

为什么原本是带有强烈性意味的睡鞋倒不如它的颜色更引人注意、更令人产生联想呢?这正是由于现代人对遥远的古代人生活的不了解所造成的。举一个例子,宝黛同看《西厢》,一直以来,大家也都认为是一种与当时礼教不符的行为。但就如同学习外语一样,明白了词的意思,但却没有语感的话,那种理解就是极其肤浅的了。失去了时代背景,我们当代人已经不能深入领会宝黛共读《西厢》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触犯了什么。但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却都深刻了解在青春期的少男和少女偷背着家长同看色情片的错误有多大,问题有多严重。

“睡鞋”这一曾经是女子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发展到如今,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日用价值,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成为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我们甚至很难从各种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专著中找到对它的实际用途的专门的、完整而具体到位的解释和描绘。遍翻典籍,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也仅有少数几条,笔记中的记载也非常有限,出人意料的是对“睡鞋”最为形象和详尽的表现却皆来源于所谓“稗官野史”的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是可以作为文献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胡适早就对《醒世姻缘传》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它是)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并预言“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教育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经济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学者,也必定要研究这部书”。⑦而且当代也已

有学者开始了这样的工作。那么古代小说到底是怎样细致而有趣地展现着古代社会生活景象的,就让我们从“睡鞋”这一大历史无法记载的小物件谈起:

三、明清通俗小说中的“睡鞋”

明代通俗小说中提到睡鞋的不如清代通俗小说多,明代小说除《金瓶梅词话》提到最多外,《宜春香质》、《灯草和尚》、《欢喜冤家》、《僧尼孽海》等几部狭邪小说略有提及,但都不是很具体,也没有特别的将睡鞋的作用和关涉睡鞋的性意识加以阐发。到了清代,很多的通俗小说,可以说有几十种小说都写到睡鞋,已经不仅仅限于狭邪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世情小说中也开始有很具体的描写,下面就根据小说中涉及到睡鞋的情节来具体分析睡鞋的性质和功用,并以此反观明清小说的史料价值:

(一)守护住“睡鞋”,就是守护住了“性”的私密性

1.睡鞋的私密性

睡鞋因为是女人晚上睡觉才会穿的鞋,所以极具私密性,甚至比小衣还要私密。而且它比小衣更加不可示人之处就在于它是男女性爱的催情剂,具有象征意味。可以说,守护住睡鞋的私密性,就是守护住了性的私密性。这使得每个女人对自己的睡鞋都要小心谨慎地保管,一旦丢失或被人偷走,则如丧失贞操一般为人耻笑。即便是像潘金莲这样性感泼辣的女子也不例外。

如《金瓶梅词话》⑧第28回“陈敬济侥幸得金莲,西门庆糊涂打铁棍儿”,这回目里所说之“金莲”可不是潘金莲,而是潘金莲的“红睡鞋”。这一章从发现睡鞋丢失,到逼考丫头寻找睡鞋,再到陈敬济从铁棍儿那里拿到睡鞋和潘金莲纠缠,围绕着潘金莲丢失和找回红睡鞋的经过几乎用了一整回的文字来铺写,把潘金莲丢失睡鞋时的惊慌写得非常生动:刚发现不见了睡鞋时,“(潘金莲)叫春梅:…你跟着这贼奴才,往花园里寻去。寻出来便罢,若寻不出来,叫他院子里顶着石头跪着!?”春梅和秋菊两个人到处都寻遍也不见睡鞋时,“(秋菊)也慌了,被春梅两个耳刮子,就拉回来见妇人。”又到西门庆的暖房“藏春坞”寻,找出了几双鞋,“(潘金莲)看了一回,说道:…这鞋不是我的。奴才快与我跪着去!?分付春梅:…拿块石头与他顶着。?那秋菊哭起来,说道:…不是娘的鞋,是谁的鞋?我饶替娘寻出鞋来,还要打我;若是再寻不出来,不知还怎的打我哩!?妇人骂道:…贼奴才,休说嘴!?春梅一面掇了块大石头,顶在他头上。”

睡鞋的找回显示了它与性的关系:那小猴子(小铁棍儿)笑嘻嘻道:…姑夫,你与了我耍子罢,我换与你件好物件儿。?敬济道:…傻孩子,此是人家当的。你要,我另寻一副儿与你耍子。你有甚么好物件?拿来我瞧。?那猴子便向腰里掏出一只红绣花鞋儿与敬济看。敬济便问:…是那里的??那猴子笑嘻嘻道:…姑夫,我对你说了罢。我昨日在花园里耍子,看见俺爹吊着俺五娘两只腿儿,在葡萄架儿底下摇摇摆摆。落后俺爹进去了,我寻俺春梅姑娘要果子吃,在葡萄架底下拾了这只鞋。?敬济接在手里,曲似天边新月,红如退瓣莲花,把在掌中,恰刚三

寸,就知是金莲脚上之物,便道:…你与了我,明日另寻一对好圈儿与你耍子。?”陈敬济拿着睡鞋去找潘金莲,两个人的暧昧关系不言自喻:“这敬济向袖中取出来,提着鞋拽靶儿,笑道:…你看这个是谁的??妇人道:…好短命,原来是你偷拿了我的鞋去了!教我打着丫头,绕地里寻。?”陈敬济趁机向潘金莲要随身之汗巾,二人之私情毕露。

西门庆对红睡鞋的热衷更是表明了睡鞋在性爱中的作用:“晚夕上床宿歇。西门庆见妇人脚上穿着两只绿绸子睡鞋,大红提根儿,因说道:…阿呀!如何穿这个鞋在脚上?怪怪的不好看。?妇人道:…我只一双红睡鞋,倒吃小奴才将一只弄油了,那里再讨第二双来??西门庆道:…我的儿,你到明日做一双儿穿在脚上。你不知,我达达一心欢喜穿红鞋儿,看着心里爱。?”

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作以下分析:

(1)丢了一双睡鞋,就吓得这几个女人打天骂地地乱找,可见丢失睡鞋是很严重的问题,连乱性的潘金莲都要惊慌失措。

(2)睡鞋是作者叙写“性”的一种媒介——从睡鞋的私密性来看,一个女人在葡萄架下淫乱,忘情到连睡鞋都丢了,之后再惊慌失措地四处找寻。

(3)这一现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即作者不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观念的深刻影响,即便是在写一种畸形变态的性关系和行为的小说中,作者也不能让自己已经被礼教束缚了的思想得到如同他所描写的性爱一样的开放,通过一个小小的睡鞋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了。

这也就让我们更加明白,睡鞋这一古代女子睡觉时所穿之鞋在礼教中的地位,小说中的叙述让我们体会到,即使是在一个淫荡的女子心中,它也是如同贞操一样的重要。

2.睡鞋是女人私物中的“最后一件”

“最后一件”即最私密的一件。《续镜花缘》⑨第4回,公子借用庶母之衣物男扮女装避祸逃难:“周氏忙去取了二百两花银并金珠的钗环首饰,妇女更换衣裳并妇人零星应用之物,连自己的睡鞋都放在包裹里头,一并打叠好了,分作两个包儿。”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连自己的睡鞋……”,簪环衣履等可以代表女人,是她们的专属品,但更能证明身份,也更增加了女子身份的可信度的就是女人的睡鞋。因此,庶母周氏连自己的睡鞋也包裹上送与公子。

《醒世姻缘传》⑩第11回,伍小川到计巴拉家搜脏:“那伍小川在外面各处搜遍,只不曾番转地来。那伙婆娘在计巴拉婆子裤档内,胸前,腿内夹的一块布内,没有一处不摸到;床背后,席底下,箱中,柜中,梳匣中,连那睡鞋合那…陈妈妈?都番将出来,只没有甚么牌夹。”“陈妈妈”是古代女子擦拭私处之巾帕。小说描写一伙人到家中乱翻,连睡鞋和女人用来擦私处的巾帕“陈妈妈”都翻了出来。这是女人“最后的”,是最私密的用物,连这个都搜出来了,就说明搜检得极其仔细彻底,再也没有遗漏的东西了。

《姑妄言》11卷七,妇人为和尚所骗,欲与之私奔,准备行装:“妇人赶忙只收拾了他行经的绢帕睡鞋,又拿了两把梳子,拿块布包了,塞在裙腰上。”此处有批语道:“精细之甚,此数件物是妇人万不可少者。”可见,写女子的私物,只要写到睡鞋,描写就进入了相当细致入微的层次,可以说睡鞋是女子私物中的私物。

《锦绣衣》12“换嫁衣”第2回:“云上升道:…我早晨起床,见枕头边有一朵女人的翠花,席下又翻出一只女人的睡鞋,因此想起,昨夜的裙裤又是女人的。?……揭晓之朝,云程竟中了举人。原来句客县县主,是他熟房座师。云上升在省城,忙过半月回家时,路过句容,即去拜谒座师。……云上升乘暇,将前乡试时,投寓花笑人客店,说他如何诈银,如何殴辱,又把夜间有妇人进房,与拾花朵睡鞋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县主道:“此人向来分明有窝奸之事了……说话之间,柳氏拿到。县主叫带进后堂跪下……县主笑说道:“那日不曾行奸,向来与他行奸不消说了。昨夜与他行奸,不更消说了。”即指云上升道:“那时喊叫的客人,即此云相公便是。你还有睡鞋、花朵落在他手中。”说完走出堂来,花笑人与杨三、柳氏一齐跪下……”县主断通奸案件亦要凭借睡鞋,有了睡鞋,其奸情已暴露大半,证明睡鞋与男女性爱有密切联系。因为它是女人私物中极其重要的物品,又是女人在性爱时常穿之物,以至于在捉奸案中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情梦柝》13第19回:“原来秦小姐起来小解,……掀开锦衾一看,那床里边席下,似有垒起。取出看时,却是一双红睡鞋,尖尖可爱。把自己足一试,宽窄无二,又是穿过的。心内惊疑。暗想道:…他莫不是娶过了?去冬在我家里,一时误说未娶。见我求婚,故此千推万阻。今日不得已,把我做妾么??”从男人的枕席中找到睡鞋,便要猜测这个男人是有妻子的,日常生活中有女人存在,可见睡鞋是女人贴身之物,男人有睡鞋,便是有女人。

《醒世姻缘传》14第52回,素姐发现狄希陈收着别的女人的睡鞋,因为之前狄希陈撒谎说一条汗巾子是他娘狄婆子的,所以这次素姐就挖苦说睡鞋是不是也应该是狄婆子的:“…怪道你撞见了番子手似的!原来又把你娘的睡鞋拿得来了!这要你娘知道,说甚么?不合那汗巾子似的,又说是他的!?”又自己找到狄婆子送了鞋去骂她:“素姐自己拿着那鞋,挠着头,叉着裤,走到狄婆子门口,把鞋往屋里一撩,口里说道:…这又是你赔他的鞋?这不是?你看!一定是合汗巾子一日赔的!?狄婆子叫丫头拾起来,接在手里,仔细看了看,说道:…这不知是那个养汉老婆的鞋,你叫他休胡说!?狄婆子不敢像冒认汗巾子那样冒认睡鞋也是自己的,是因为在关涉男女性事时提到睡鞋,就只能是指向年轻女子,睡鞋就是年轻女子的私物,这是黑白分明的事,没有二话。因此,素姐得理不让人地说:…汗巾子说是你的,鞋又是养汉老婆的了!一件虚,百件虚;一件实,百件实!是养汉老婆的,都是养汉老婆的;是你的,都是你的!这鞋又不认了??”睡鞋和性爱密切相关,因此素姐才能如此嫉妒,连婆婆的脸面都不顾,很容易发现,在古人心中,有了睡鞋,就是有了私情。狄婆子先不知就里,因此也说”不知是哪个养汉老婆的”,二人所见如此相同,可见睡鞋是女人隐私,非有关系,绝不可能落入外人之手。

(二)睡鞋的质地、特点与穿着习惯

明清白话小说会把一件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等贯穿在小说情节中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小说更贴近生活,反映生活,而且还能令后人更容易和清晰地还原当时的日常生活,从中更加全面地了解那样事物的特质。尤其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消失的东西,这种详尽而写实的描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又难以找到,对我们现代人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了,也同时体现了古代小说的史料价值。

1.睡鞋的式样与质地

《醒世姻缘传》15第52回,素姐翻出狄希陈私藏的睡鞋:“素姐手里捏了两捏,说道:…古怪!这软骨农的是甚么东西??旋即解将开来,却是一件物事。有首《西江月》单道这件东西:…绛色红绸作面,里加白段为帮,绒毡裁底软如棉,锁口翠蓝丝线。猛着莲弯窄短,细观笋末尖纤,嫦娥换着晚登坛,阁在吴刚肩上。?”

这一段就把睡鞋的面料质地、颜色作用详尽地情形容出来了。睡鞋的颜色一般是大红色的,质地则多取绫罗绸缎绣之。《金瓶梅词话》16第29回,“玉楼便道:…六姐,你平白又做平底子红鞋做甚么?不如高底好着。你若嫌木底子响脚,也似我用毡底子,却不好??金莲道:…不是穿的鞋,是睡鞋。他爹因我那只睡鞋,被小奴才儿偷去弄油了,分付教我从新又做这双鞋。?”这里,潘金莲的特意强调让我们知道了“穿的鞋”与“睡鞋”是不同的。睡鞋是“平底的”,而日间穿的鞋是“高底的”。

《续镜花缘》17第6回,三位男扮女装的公子渐渐把自己真的当成了女子,夜晚一起做睡鞋:“那晚姊妹三人用过了夜膳,同在灯前拈针弄黹,做的是湖绫花绣软底睡鞋。”《释名》18说:“绫,凌也。其纹望之如冰凌之理也。”冰的纹理光泽摇曳,此则绫之特点。从宋代起,浙江湖州的绫生产就已经开始,到了明代达到鼎盛,因而此地所产之绫称“湖绫”,其质地纤薄轻柔。

《姑妄言》19卷六对睡鞋也有很详细的描写:“一双大红锻子睡鞋,满帮白梅花,豆绿拽拔,白绫底儿尖上钉着黄豆大的珍珠,长仅三寸。”《碧玉楼》20:“碧莲……换上绣花软底睡鞋。”《姑妄言》21卷十八:“两只三寸的金莲,换了一双大红睡鞋”。

关于睡鞋的尺寸,也有小说讲得明白,林兰香22第10回:“大刚伸手去弄怜儿的脚,怜儿道:…不用手度,一尺红缎可裁十数双睡鞋。?”小说中怜儿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证明自己脚小,而我们也因此了解到裁制睡鞋所需面料的数量。

2.睡鞋的功用与穿着习惯

(1)穿着过程。

《续镜花缘》23第5回,因避祸而男扮女装的公子夜晚睡觉也不敢懈怠,仍如女子一般要换上睡鞋,小说中描述了他换睡鞋的大致过程:“到了晚上,小姐(即公子)等他二人睡熟了,将蚊帐放下,方敢把弓鞋宽下,重新缠裹金莲。见那脚趾已略略有些屈转。换了些白矾细末,一层层缠裹完了,重将高底的凌波小袜穿好,换上睡鞋,又将裤脚牢牢紥缚”。再如《宜春香质》24第5回:“此际五月天气,不穿衣也不冷,艳姬与传芳还穿著大红睡鞋,白绫裹脚。”

(2)不用来踩地。

《儿女英雄传》25第31回,何小姐晚间起来,“因要下地小解,便披上斗篷,就睡鞋上套了双鞋,下来将就了事。”这里描写了女子睡觉时穿睡鞋,夜间要下床时,还要在睡鞋外套上一双普通踩地的鞋,也就是说,睡鞋一般是在床上、被里穿的,不会用它去踩地走路。

《再生缘》26第64回:“都女说完先动手,苗瑞英,又惊又喜应声连。伸玉手,抱金莲,缓缓轻轻捻着尖。一退鞋儿朝下扯,竟还有,睡鞋两只里边穿。只见那,红绣鞋儿分外精,无非二寸六分零。尖细细,瘦伶伶。软底行成碎绵文。

面上是,五色彩绒花锁口。里边是,四方绿缎小提跟。真可爱,实堪欣,两只金莲妙绝人。都氏美儿苗氏女,观到此,真真又是一番惊。呵唷,稀奇呀!外罩着三寸欠三分的鞋子,已是小得紧极了,怎么还有二寸零六分的睡鞋……”这里的描写显然是说将睡鞋穿在走路鞋的里面。

(3)固定脚型,防臭气外泄。

睡鞋的功用最初是防止裹脚松弛。穿上一只软底鞋,不仅裹脚布不松,还有固定脚型和防臭气外泄之用。因此,女子睡前换鞋的过程一般是:先涤足,再裹脚,最后穿睡鞋。裹脚之物一般用白绫。

为防臭气,睡鞋甚至还要用香,即古人也做所谓的“香睡鞋”,如《红楼幻梦》27第22回:“彩云接过鞋来细细的看,只是…咭咭咭?的呷嘴,一面说道:…真正爱杀人。?又闻闻说道:…好香!?平儿笑道:…你拿去当香包子挂罢!?彩云问轻云:…你家奶奶、姨娘们的鞋子里装的什么香??轻云说:…我不知道,问他们做的。?周妈道:…咱们做鞋,方子不肯传人。?……翡翠道:“告诉姨娘们,评评这个理:他们做香睡鞋,我问是谁的,他们说是袭姨娘的。……鸳鸯问周妈:“做这香鞋的共有多少?”周妈道:“有十几位,总以四寸旺、五寸内的为卒。”鸳鸯点点头。”

再如,《品花宝鉴》28第57回也写到睡鞋的香气:“红雪又掣了一枝是:…暗中惟觉睡鞋香。?说道:…这句倒难。?绮香道:…你一个个闻去,是谁的香,就叫他喝酒。?红雪笑道:…若要闻,那就……?便笑了不说。又说道:…我知道了,我来敬个人。?便斟了一杯来敬红薇。红薇道:…难道你真闻过我的脚么?这奇不奇,无缘无故的来缠人。?红雪道:…我虽没有闻过你的脚,但常见你用松子粉浆缠足带,不是香的??”

(4)晚穿早脱。

睡鞋是晚间睡觉时穿,到了早上就要脱下来,换上日间的鞋。《春闺秘史》29第6回:“次日早晨起身,已是八九点钟的时侯,悄悄推开房门到丽春房内取物,走到床前一看,只见两人还抱著睡得正好,他女儿躺在外边,下面绿缎被儿不曾盖住,将一双雪白小腿,露出被外,还穿看大红睡鞋未脱,陆氏怕他受凉,轻轻替他扯好被兜盖住”。

《红楼复梦》30第19回,“婉贞一面说着,一面穿鞋。梦玉道:…我替妹妹穿这只。?说着,拿起那只鞋来,就拉着他的脚要穿。婉贞抿着嘴儿笑的乱推乱推,说道:…谁家的爷们替姑娘们穿鞋呢!?梦玉笑道:“你不叫我穿一穿,我是不依的。”婉贞想来强他不过,只得伸出脚来解去红绫睡鞋,说道:“你套上,等我穿罢。”梦玉也不言语,将他的这脚儿抱在怀里,左穿右穿闹了好大一会。”

这一段描写的是女子早上起来时还穿着睡鞋,需要换上日间穿的鞋,梦玉非要帮她穿,于是她就先脱下睡鞋,让他帮她穿踩地的鞋。和晚上一定要换上睡鞋一样,早上下床,则必要换上走路穿的鞋。

(5)不单是性爱时才穿。

睡鞋就是女子日常睡觉时的必穿之物,不只有在性爱时才穿。古代小说也写了很多未出阁之少女也要在睡前换上睡鞋的行为。如,《林兰香》31第30回:“于时雪益大、风益冷,两人(梦卿和爱娘)换了睡鞋,上炕围炉而坐。爱娘见炕上铺了两副裳褥,锦绣光华,芳香畅满……”这是两个未婚女子,两人就寝前也要换上睡鞋。小说很自然地将这样生动的生活场面描绘出来。

《野叟曝言》32第17回:“素娥……坐在床上,将连瓣轻勾,缠束停勾,

套上睡鞋……想要安睡。”这是描写未出阁少女晚间之行为,并未有男女性爱之事发生,换睡鞋只单纯为了睡眠,而不是为性爱催情之用。

《绮楼重梦》33第15回,“他(薛蔼如)和舜华更加密切,两个就同炕开了铺。只是晚间换睡鞋,解小解,有了小钰在房,未免有些羞羞涩涩,不很方便。过了几天,渐渐也就惯了,不很在意。”薛蔼如和舜华皆未婚少女,换睡鞋和解小解都是少女不可示人之事。第30回,小钰吩咐丫头:“…翩翩,你的脚顶小些,快去拿双睡鞋来,给何小姐换这脏鞋子。?翩翩忙去拿了一双桃红绫的睡鞋,只有二寸半把。小钰就替他换上,略觉宽些。小钰笑道:…真正像两只水红菱儿,好瞧得很。?”第39回,“(小钰)见玉卿在炕上换睡鞋,佩荃恰好坐在便桶上。小钰乘着酒兴,连忙拿了一张手纸赶过去……佩荃着了慌,连溺也没有撒完,忙提着裤站了起来。”一场晚景,描写得细致入微。

《再生缘》34第47回,写女子单独入寝:“皱皱眉头叹口气,立起来,就移妆匣卸金钗。回身坐在牙床上,解却湘裙换睡鞋。素足模担先款款,香勾半着又挨挨。容惨淡,意痴呆,暗自疑来暗自猜。”

(三)睡鞋,女子的“晚装”

《春闺秘史》第3回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只见那扬州妓女还未上床,正在梳妆台,一样样刻意的打扮,末了又拿起香水瓶,在周身肉上喷过不住。碧卿看了,暗暗佩服,心想原来妇人装饰,完全是取悦男子,要在晚上受用才好,但是世间妇女,只知在清早盛装,晚上反卸得干净,蓬头垢面,上床陪男子同宿。往往很美的妇人,因此得不到男子的欢心,其实该把晚装看得同早装一样重要,妇人们临睡时更要打扮得花娇月媚,玉软香温,让男子抱在被里玩,才会不负上天生的容颜。前人发明的化妆品,这个妓女,可谓是善于揣摩人心了。再看妓女妆饰已毕,至床头脱去上下衣服,由床架上取下一个大红绣花肚兜,系在胸前,又坐在床沿,翘起脚来,脱去日间穿的蓝锻弓鞋,弯腰在床的屉里拿出一双大绣花软底睡鞋换上,才扒到床中。……那妓女虽然皮肉粗糙,尚喜还很白净,此时在灯光之下细看,这肚兜和睡鞋,越显得红的愈红,白的愈白。红色本是一种使人发生狂热的颜色,偏生放在女人的胸前和脚尖更是引人动心”

虽然含有对女人的歧视与不尊重,但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已经有了“晚装”

这样的概念,单纯从性的角度认为女人应该把晚装看成与早装一样重要。而“睡鞋”就是女人极其重要的”晚装”之一。睡鞋一般是大红色的,小说中甚至解释了大红色对性爱的作用:“红色本是一种使人发生狂热的颜色,偏生放在女人的胸前和脚尖更是引人动心”。

因此,女子睡前换睡鞋,就成了小说中性爱描写的前奏。

《金瓶梅词话》35第51回:“(潘金莲)就灯下摘了头,止撇着一根金簪子,拿过镜子来,从新把嘴唇抹了些胭脂,口中噙着香茶,走过这边来。春梅床头上取过睡鞋来,与他换了,带上房门出去。”这是一段潘金莲欲与西门庆发生关系之前的描写,全部都是潘金莲的准备工作,大多数的狭邪小说如《灯草和尚》、《宜春香质》等,在性描写之前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共同事情就是:让女人换上睡

鞋。很多古代小说的细节描写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醒世姻缘传》36第58回,相于廷教狄希陈如何治素姐说:“你一边……一边替他脱了衣裳,剥掉了裤,解了膝裤子,换上睡鞋,他还下的来哩?要再治的他……”看来睡鞋可不是想起来就穿,想不起来就不穿的东西,女人自己不穿,男人也不能忘记帮她穿上。换睡鞋,就如同晚上睡觉要宽衣解带一样是必须的行为,一样都不能少。

《金瓶梅词话》37第52回:“见妇人脱得光赤条身子,坐着床沿,低垂着头,将那白生生腿儿横抱膝上缠脚,换了双大红平底睡鞋儿。西门庆一见,淫心辄起……”

《续镜花缘》38第11回,男扮女装的丽贞与女扮男装的红薇成婚:“丽贞含羞答应,走近床前,将身坐下,遮遮掩掩脱去了大红的凤头鞋,换了双银红花绣软底睡鞋。红薇偷眼看他,金莲也装成四寸馀长,不肯露出痕迹,慌忙把脚儿盖入锦被。……夫妇双双同入鸳衾,遂了却三生之愿。”

《续镜花缘》39第37回:“宝英也卸去了钗环,宽了衣裙,坐在床沿,换了睡鞋。放下罗帏,夫妻同梦。”

《都是幻》40:“见十二宫主俱到香汤盆中,洗了手脚,也坐落绣墩上。脱去尖尖的凤鞋,换了小小的睡鞋,一齐上床。”

《绿野仙踪》41第44回:“今见于冰先睡了,他便连忙在妆台前,拂眉掠鬓,卸却管环;在后炕换了睡鞋,将衣服脱去,喜喜欢欢的钻入被来。”

《续金瓶梅》42第41回写两女子同床:“金桂说道:“咱睡了罢。”各人起来,收了壶盏,使水嗽了口,又取些水,净桶里净了手,换上睡鞋,铺下被窝,把灯一口吹灭。”

《碧玉楼》43:“随即脱了衣服,换上睡鞋,仰卧在床。”第7回:“坐在官人怀里。换上大红缎子绣花软底睡鞋。”

《青楼梦》44第13回:“解罗袜,去鸳鸯履,穿好了软底睡鞋,唤侍儿捧了一盏凉茶饮毕,向檀几剔起银灯,手持绛纱纨扇,向挹香回眸一笑,先入香帏。”

(四)睡鞋是男子之最爱,女子之武器

中国明清小说,特别是清代小说中凡写到性爱处,则大部分都要有睡鞋做陪衬,小说作者都尽力将男子对穿着睡鞋的女人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金瓶梅词话》45第75回:“西门庆道:…我的心肝,不打紧处,到明日,铺子里拿半个红段子与你做小衣儿穿,再做双红段子睡鞋儿穿在脚上,好伏侍我。?”《欢喜冤家》46第5回,蒋青要得有夫之妇元娘,先有家人为其偷了她的睡鞋:“他便走到床上一看,见枕头边有一双大红软底的女睡鞋,只好三寸儿长。他便袖了,流水的下了楼来。”蒋青见鞋如见脚,想脚如见人,大喜过望:“将双脚平跌道:…妙,妙,足值一千两银子。?”接着果然将元娘掳去,睡鞋成了性的媒介。《僧尼孽海》47“云游僧”中叙述有和尚吴员成对韩氏动心:“员成目摇心动,淫兴勃然,密画一计,贿嘱婢女小梅窃去兰英睡鞋一只。回寺自喜,捧鞋吟云:凤鞋凤鞋兮,卷我风情兮;思之弗得兮,有如狂醉兮。今日得鞋兮,称我良缘兮;问我佳期兮,定於何日兮。吟罢沈思,无计可施。”偷睡鞋,在古代小说中也比比皆是,它是引发男子性幻想的媒介。《巫山艳史》48:“……一貌如花,却有万千娇态。止有小衣不脱,足上穿着大红平底睡鞋,如红菱相似,十分有兴。”《春

闺秘史》49,碧卿与丽春一段对话:“碧卿道:…你何不做一双软底红缎睡鞋,每夜穿著,服伺我呢??……丽春道:…这很容易,你若欢喜这样,我明天赶做一对……?”《姑妄言》50卷五:丫头对裘夫人说:“那一日夫人不在屋里,秋姐把夫人的睡鞋输了给他看,二爷还闻了闻,看见了我,秋姐忙拿过去塞在床上褥子底下,还没有告诉夫人呢。”

女人的睡鞋能够勾起当时男人的无限遐思与诗情画意,《空空幻》51第6回,花春与池娇相恋,“一日,偶在绣床鸳枕边,见得池娇睡鞋一双,甚觉香气扑人,尖纤可爱。因口吟一律以谑池娇云:…绣枕鸳衾分外佳,洞房窄生睡时鞋;可曾踏破巫山路,无复经来洛水涯。半夜春风勾冶梦,一弯暖玉透郎怀;暗中香气迷人醉,并蒂红莲称小娃。?”

“睡鞋”不仅是男子的催情剂,亦是女子勾引男子的武器。

《续金瓶梅》第33回:“后来见他不理,又将自己带的一个红纱香袋,连一只睡鞋儿,隔墙丢去,指望这秀才钻隙相窥或是逾墙相从。那知道这读书人专心只在诵读上,并没这个闲情,就见是个香袋睡鞋,也只道是那个朋友撇下的,再不想到邻家有妇女勾引的事。”《春闺秘史》第8回,妇人欲勾引碧卿,碧卿却始终不为所动,妇人:“低头想了一会,忽然说道:…我倒忘了,我的哥哥说过,最爱的……红绣鞋两样,我把这两样东西给你看看,……妇人说著……在抽鬬中取出大红缎睡鞋穿上,又钻入帐中,翘起一只小脚……”碧卿果然经不起睡鞋这个极具魅力的武器。

《姑妄言》第4卷,作者在讲述火氏与竹思宽约会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时这样写:“火氏听了,笑容满面,精神顿长,那个喜那里还说得出来。连忙爬起,(忙一。)忙下床来,(忙二。)忙到镜台前,(忙三。)把头发拘了个结实,两鬓抿光,忙忙的匀了匀脸,(忙四。)点了点唇。忙拿出一条大细汗巾,(忙五。)……忙叫巧儿掇了一脚盆水来,(忙六。)……忙拿了一双大红睡鞋,(忙七。)用块绢帕包了,叫巧儿笼在袖中。外面有起更时分,丫头们大约睡沉。恐书房中无灯,忙叫巧儿点了两枝安息香,(忙八。)拿了两枝烛并粹灯,然后忙忙出来。(忙九。)……,一见了面,也顾不得巧儿在傍,两人忙搂抱着,(忙十,先是火氏独忙,此是两人同忙。)……相携进房。巧儿忙点上了烛,(忙十一。)……火氏忙把睡鞋换上。(忙十四,此又是火氏独忙。)……”等等。所有准备之事都是一次完成的行为,唯有睡鞋,是经过了“忙拿了一双大红睡鞋,(忙七。)用块绢帕包了,叫巧儿笼在袖中”和与竹思宽见面后“忙把睡鞋换上”的两次行为。批者说:“以上共写了二十二个忙字”,这二十二个“忙”都被批者一一指出。如此忙乱之间,不忘带着两样东西,一个“大细汗巾”,一个“大红睡鞋”。汗巾在两人见面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而火氏却在忙而又忙的时刻也记得换上大红睡鞋,且”两只小脚刚有三寸,穿着大红平底睡鞋,”令竹思宽“神魂飘荡”。睡鞋在火氏心中就是引诱竹思宽的武器,如何会将它遗忘呢?

《姑妄言》卷六,女子喜欢上赢阳,私赠一包东西与他,“赢阳不便打开,将那包儿装入钞袋中,又来唱戏,散了回家,已将五鼓。到了家中,取出包儿灯下打开一看,一双大红锻子睡鞋,满帮白梅花,豆绿拽拔,白绫底儿尖上钉着黄豆大的珍珠,长仅三寸。”睡鞋在这里被用作定情信物和表记私相授受。

四、晴雯之死与“睡鞋”

(一)《红楼梦》里唯一一次的“睡鞋”给晴雯穿了

在对明清小说中描写的睡鞋进行了研究,并了解到睡鞋在古代男女生活中的地位之后,再来反观《红楼梦》中唯一的一次“睡鞋”的出场,就会明白它的这个“唯一一次”是多么的不可忽视了。

作者没有将睡鞋这个与性的私密性有极其密切关系的物件写给小说中的任何其他人物,比如妖媚的“多姑娘”,多情的尤家姐妹,俊俏活泼的芳官,妓女芸儿,甚至也没有让贾赦和贾珍的哪个姨娘或是小说中的哪个已经嫁了汉子成了“鱼眼睛”的妇人穿上睡鞋出现在读者面前。而恰恰令我们咋舌又惊骇的是,作者把穿睡鞋出场的特权只给了“风流灵巧”又纯真,却被“诽谤”而致“寿夭”的怡红院大丫鬟——晴雯。这就让我们对作者的安排产生了疑问:晴雯不是一直都被误会,被同情,被称扬的吗?为什么要让她穿着睡鞋赤裸裸地示众?这不是贬低人格、破坏人物形象的行为吗?作者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二)“没有不洁行为就是…冤死的?”,曹雪芹的思想有这么简单吗

我们知道,晴雯是“受人诽谤”为“勾引宝玉”而获罪被逐,导致殒命的。这个罪名实质是质疑晴雯的道德行为,认为她做了违背礼教之事。但是遍翻《红楼梦》,除了王夫人指责她的:“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和她对偷玉的坠儿的打骂,及时不时“用话刺儿”宝玉、讥讽袭人这些无伤大雅的小节外,我们到哪里去找晴雯有违礼法的行为呢?

既然晴雯没有任何有违礼法的行为,没有风流不洁之事,那她肯定就是由于他人的嫉妒才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她是无辜的。她的死完全是由封建恶势力造成的。当然,从事实上看,她本人没有犯加诸她身上的那种严重的错误,而她死了,这就是屈死的,是冤枉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然而,事实往往没有那么简单。

(三)一只“睡鞋”泄春色

曹雪芹描写了各种人的暧昧行为,比如,宝玉和袭人,宝玉和秦可卿,宝玉和秦钟,金钏和宝玉调情,贾瑞的垂涎凤姐,贾琏和凤姐,贾琏和多姑娘,贾琏和鲍二家的,茗烟和卍儿,司棋和潘又安,夏金桂勾引薛蝌,夏金桂和表兄,薛蟠和宝蟾等等,可以说是写尽了男欢女爱的媚态与丑态。这些都是实写的性爱,且绝大多数有实际关系,其中的任何一桩放到晴雯身上,那她就真的罪不可赦了。可是晴雯却是纯真的,到死都是清白女儿身,除了脾气大,个性强外,她独特之处就是她比别人长得美,就像王熙凤的评价:她的确生的比别人强。而她也比其他人更爱美,对美的追求也更执着。

对小说人物的情况,读者只能从作者的叙述中得知。然而,作者在叙述晴雯这个人物时,强调的都是她个性的与众不同,所以,从晴雯“个性强、生得美”

到她“因勾引宝玉”而被逐的命运之间,似乎缺少了一个联系,或者说缺少了一个环节,这就使得这个因果关系显得比较生硬和不可思议,甚至不太合逻辑。

要说丫鬟中“个性强、生得美”的,肯定也不止晴雯一个人。老太太的丫鬟鸳鸯,凤姐的丫鬟平儿等,这些大丫鬟都很美很有个性,可他们却并不曾获“勾引”之罪,因此,“个性强、生得美”只能说是一个能引起嫉妒和诽谤的原因,但却不

是获罪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中有“风流灵巧招人怨”之句。很多学者对曹雪芹给大观园中的女孩的“考语”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有“贤袭人”、“贤宝钗”、“敏探春”、“多情女”(黛玉)、“慧紫鹃”、“憨湘云”等说法,据此,判词中的“风流灵巧”就应该算是给晴雯考语的一部分了。

脂批第二十二回曾对红楼女儿有这样的评价: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

虽然没有说到晴雯,但推导下去,则晴雯必为“风流灵巧”所误。她生性美丽风流,这不是弊病,但“风流”却又不拘小节,行为有失检点,方为其一生之误。

这种因性格单纯的不拘小节的行为其实在小姐们中也存在,比如湘云,她裸着肩膀睡觉,被宝玉看见——当然罪不在她,她也没有故意让人看见。不过对于封建礼教而言,这应该也是一种不拘小节的行为,但作者对这一举动的描写初衷却可以由宝玉的反应而得知:“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衬着那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膀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两人均是孩子般纯真,没有半点淫邪杂念。这种人性中干净纯正的美是作者最着意展现给读者的地方,也正是《红楼梦》应该研究的美学主流思想精髓。这里,晴雯与湘云有显著差别:湘云为贵族小姐,其美是自然流露,甚至还带一点憨痴。而晴雯则“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虽有天然之美,却被打上了丫鬟的下贱印记。而她人又是“心比天高”,一定要刻意追求美的展现。她追求精神品格的完美,也追求容貌服饰的完美。在这种追求中,往往不顾小节,一往无前,很容易招来别人的羡慕嫉妒恨。曹雪芹写她着睡鞋的深意即在于此。这是她的悲剧,她有理想,但不可能实现。“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在现实中的不可能实现”,这也是《红楼梦》悲剧精神的一个显著代表。

她又是浮躁的,凤姐的一句评语便足以说明情况:

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论举止言语,他原轻薄些。

晴雯既云“风流”,除外貌俊俏外,行为举止也必然有所显露。以她高傲又追求完美的个性看,她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不拘小节之举,在大家眼中便是异类,不入众目。风流灵巧却又轻薄浮躁,“毁谤”的发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整部《红楼梦》,凡写晴雯,从言语意图到服饰装扮,几乎并无不妥文字,只有在她临终时要求和宝玉换内衣,又咬了指甲相赠这个行为是有违礼教的,但这也不能算,因为那时罪名已得,悲愤之际的过激行为,已不能称为她获罪之由。

除了两个物件——红小衣、红睡鞋。

庚辰本第70回“那晴雯只穿葱绿苑紬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这身打扮中的“红小衣红睡鞋”被程甲本和程乙本改作“红紬子小衣儿”,直接删除了“红睡鞋”。这是为什么?

小衣,男女皆有,老少皆穿,只是比一般的外衣不同的是,不能在大众面前

显露,显露则视为不雅。睡鞋则不同,除了和小衣一样的意义外,它还紧密牵扯着古代人们敏感的性神经,程伟元和高鹗在这里只删除“睡鞋”而不删除“小衣”就很说明问题。他们大概觉得晴雯还算是个正面人物,一个清白女孩儿,如何能大白天脚蹬红睡鞋出场?简直不可容忍,不如删去。如果说程伟元和高鹗在刻书时有多种本子参照,那么这种修改也同样能说明不仅他们二人,那些底本的收藏者或修改者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抱有同样理解和看法的。

其实,大观园里的女孩们个个都可能要在睡觉时换上睡鞋,而作者却很小心地没有让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红睡鞋暴露在读者眼中,除了一个晴雯。这样,从“个性强、生得美”到“因勾引宝玉”而被逐的命运之间,就有了一个隐藏的、不容易被我们这些已经不知道睡鞋为何物、代表了何种意义的现代人知晓的联结点,而它却是晴雯殒命的一个重要物证,不该被忽略。

但我们要同时注意到,就如同在写湘云的睡姿时用宝玉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一样,在写晴雯的红睡鞋时,作者同样也通过宝玉的反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日清晨方醒,只听得外间屋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拉拉罢,晴雯和麝月两人按住芳官那里隔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长袄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着葱绿杭绸小袄,红绸子小衣儿,披着头发,骑在芳官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芳官的肋肢,芳官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宝玉忙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来挠你们。”说着也上床来隔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芳官,来合宝玉对抓,芳官趁势将晴雯按倒。袭人看他四人滚在一处,倒好笑,因说道:“仔细冻着了可不是玩的,都穿上衣裳罢。”忽见碧月进来说:“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绢子忘了去,不知可在这里没有?”春燕忙应道:“有。我在地下捡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刚晾着,还没有干呢。”碧月见他四人乱滚,因笑道:“倒是你们这里热闹,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玩成一处。”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玩?”

几个十几岁的孩子玩在一起,不论身份,不谈尊卑,没有淫邪,毫无避讳,作者没有一点要表现晴雯处心积虑、有意为之的意图,恰恰相反,正是要通过这种看似越格的行为来证明用龌龊之心来揣测她或她们的人自己内心的肮脏,又以此衬托出女孩们的天真无邪。这就是为什么读者永远不会将《红楼梦》与《金瓶梅》等小说并列的原因。《红楼梦》中展现的美,是纯净的,它蕴含的情感更加贴近人性,更加能为各种时代,尤其是进步着的时代的人们所接收,这种纯洁的人性美是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从《红楼梦》看明清世俗小说的雅俗共赏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 从《红楼梦》看明清世俗小说的雅俗共赏 序言:世俗小说是史明清时代的主流文学,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细致的梳理了中国小说的框架和走向,对明清世俗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红楼梦》,代表了明清世俗小说的巅峰。明清世俗小说整体上呈现了雅俗共赏的特点。雅与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着重探讨的概念,从文学评论的角度来说,雅与俗主要是围绕着内容和思想展开的。从明清世俗小说的发展角度来体会文学创作对于雅与俗的整合演变,不仅可以实现对明清世俗小说的深刻解读,也可以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方向。 《红楼梦》剧照 一、明清世俗小说的发展历程 齐鲁大地是明清世俗小说的发源地,《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就诞生于此。《醒世姻缘传》《金瓶梅》出现俗和雅的整合现象:《金

瓶梅》作品故事情节生动,细节描绘精致,语言生动传神,但是呈现出来的爱情故事却是属于文学创作中的俗事。作品对人间情态中“恶”的深度描写又体现了作品深刻的主题,呈现出了文学作品对于“雅”的追求。同理,《醒世姻缘传》也利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体现了对社会重塑淳朴民风,树立正确伦理价值观念的追求。 《红楼梦》剧照 明清世俗短篇小说主要盛行于苏州吴越之地。短篇世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冯梦龙便在苏州,他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中体现“雅”与“俗”融合的特质,将“雅”的改变引入世俗小说,大力提高了世俗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而凌濛初仿照冯梦龙的《三言》创作的《二拍》更是体现了世俗小说创作对“雅”和“俗”的共同追求:选用了民间百态俗事实现对世人因果报应的伦理教育和惩恶扬善的劝惩。冯梦龙与凌濛初的三言二拍系列小说将“雅”与“俗”的整合提上了小说创作的日程,开启了明清世俗小说的创作热潮。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复习过程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 一、宝黛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 (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 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爱情,后来宝玉出家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从人的主体价值来看,她比林黛玉似乎更令人悲哀。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入宫选妃,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幽闷而死。 (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远嫁海隅,空辜负一身才志; (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何等活泼开朗,潇洒天真,在大观园中独具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红楼梦中人》 师:为筹拍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红楼选秀活动。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历时十个月,覆盖了全国赛区,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责骂者有之,反响强烈。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还有呢? 生齐声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师:另外三部名着也在开始筹划翻拍,近来中国出现了翻拍名着热,可以看出这四部名着队我们现在的人依然有极大的魅力。大家知不知道四大名着产生于什么时期? 生:明清 师:这四部小说是明清时小说的代表,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读读明清那些迷人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明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字。到了明朝,小说开始繁荣起来,清朝时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繁盛时期,盛开了无数娇艳的花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时期出现如此众多的小说呢。我们一

红楼梦之悲剧浅谈

《红楼梦》之宝黛爱情悲剧浅谈 摘要根基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相爱却得不到好的结果的故事,分别从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着手,分析他们悲情产生的根源,同时穿插阐述自己对他们爱情的看法,最后对当代大学生校园爱情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导致因素大学生恋爱特点恋爱观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任是无情也动人。”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画满楼”。贾宝玉,林黛玉,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垂泪,多少人为之惋惜。。。。 我们在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虽然外在环境是悲剧的根源,但是个人内在性格也是基本的、直接的因素,正是这内外因的结合最终导致二玉的爱情悲剧。 ——————外在环境 -毁于封建世俗 在封建王朝,谁人可以不顾“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去自由恋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特别是生在一些达官显贵家庭里的子弟,婚姻更是用来巩固他们的权利财富地位的坚实有力的手段。所以他们选择门当户对,选择谄媚高攀,选择巴结。。。 俗话说的好,世俗嫁娶,未有不重财势者。就是伟大的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已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在红楼里,荣国府日渐衰败,各种矛盾愈来愈尖锐,虽然在外人看来它依旧金碧辉煌,财大气粗,但是实质上它已江河日下,经济紧张。所以宝玉的婚姻对整个家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整个家族对于宝玉的结婚对象作出了精心的比较:薛宝钗虽然只有母亲和兄弟,但她家依旧有财,依旧好过孑然一身、寄于篱下的林黛玉,所以贾家选择了薛宝钗,放弃了林黛玉,就在贾宝玉昏昏沉沉的时候,成功的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偷梁换柱的戏码。 荣国府门庭殷切希望贾宝玉成为中兴家族、力挽狂澜的人物,想借助他的婚姻、他的仕途来扭转家族衰落的局面。可是贾宝玉却背道而驰,他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就像书中所写,他本来就“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加之又爱上了可以说是既毫无权势又身无分文的林黛玉,由于在本质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家族的根本利益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样的结合、婚姻无法解决正在走向衰败的贾府的政治、经济危机,甚至对它的改善起不了一丁点儿作用。更甚,这看似柔弱的林黛玉却与宝玉一样同是封

中国古典小说之典型代表《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之典型代表——《红楼梦》 说起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我们认为非《红楼梦》莫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且不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份心血精力,单只看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伏笔暗喻、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绝唱、使人扼腕而叹的如花女子,也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当推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引得无数“文人”尽折腰,中国的红学,自清朝光绪初年就已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愈加壮大。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一本书、一个作者建立过如此庞大的研究派系。着迷于红学的知名作家有胡适、周汝昌、张爱玲、王国维、刘心武等,足可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前几年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节目“揭秘红楼梦”,更是将《红楼梦》推向了一个全民热议的高峰。 究竟为何,一部残书竟能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吸引古往今来如此多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又是为何,中国那么多文坛权威研究多载也无法彻底分析明白? 愚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红楼梦》具有历代古典小说不可比拟的思想高度性。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总体上来讲,《红楼梦》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曹雪芹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故事内容上,《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是历代古典小说的高峰,它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百姓民主思想的觉醒。这已不单纯的是一部小说,它上升到政治层面、制度层面,它所蕴含的思想和精华,早已不是区区几百页薄纸所能承载的了。许多伟人都曾赞誉过《红楼梦》。毛泽东就曾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自不必多言,它在中国文坛上彪炳千古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艺术高度性。例如其语言文字的精辟生动,故事情节的曲折丰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伏笔暗喻的精妙绝伦,等等。它就像一颗多面的钻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闪动人心的光芒。 鲁迅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周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整个梦终成一场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可能。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理想和精神的化身而出现的,贾宝玉存在的意义,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他负担者巨大的精神矛盾,贾宝玉和林黛玉悲剧,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关键字:红楼梦,结局之悲,家族之悲,人物之悲 摘要:红楼梦的结局历来备受人们的亲睐,其结局的悲剧也是争论不休的,由 于《红楼梦》的章节失传,古本和高鹗续本的一些差异,也是越发的引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红楼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悲剧色彩浓厚。写作手法精妙。让人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它是曹雪芹在自己的家族经历了兴盛衰败后的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抨击。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千古杰作的思想主旨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爱情说”、“色空说”、“情场忏悔说”、“掩盖说”、“正反说”、“政治历史小说说”、“封建家族衰亡说”、“反封建说”、“青年女子悲剧说”、“双重悲剧说”、“后继无人说”以及“多重主题说”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大家知道,一般比较著名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涵就越是丰富。读者的见解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的见解的差距也很大。对此,鲁迅先生就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讨论虽然众多,但大多围绕着一个字:悲。《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其悲有三:故事结局悲、家族结局悲、人物结局悲。 一,故事结局之悲 《红楼梦》从整体看描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囊括了家族的结局和人物的结局。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因为社会元素由兴到衰,人物因为家族原因有喜道悲的过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一个出家,一个为官,走的是两条人生之路,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这从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上便可见出:一个是感觉“无聊之甚”,欲“消此永昼”;一个则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的忧心忡忡。一道一儒,两种人生态度判然可见。这两种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

中外名著导读及习题——《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中外名著导读及习题——《红楼梦》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主要事件:1、王凤姐弄权铁槛寺;2、林黛玉焚稿断痴情;3、葫芦僧乱判葫芦案;4、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与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王熙凤: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 贾宝玉: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 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相关练习: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贾宝玉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4、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

论文二稿: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梁 学号:40 指导教师:陈翠平 答辩日期:

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O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Love Tragedy 中文摘要 Chinese Abstract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可以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红楼梦》除了反映封建社会爱情悲剧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叛逆者间爱情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e love tragedy through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love marriage, and others to reflect the tragedy. The cause of the tragedy was due mainly to the tragic figures of character, feudal, superstitious ideas, feudal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part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of love tragedy, but also embodies the love between feudal society traitor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关键词: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 Key word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ove and Marriage Tragedy

中国文化典籍英语翻译及赏析40:明清小说《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节选)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excerpted) [清]曹雪芹 By Tsao Hsueh-chin 楔子 In this busy, dusty world, having accomplished nothing, I suddenly recalled all the girls I had known, considering each in turn, and it dawned on me that aJl of them surpassed me in behaviour and understanding;that I, shameful to say, for all my masculine dignity, fell short of the gentler sex.But since this could never be remedied, it was no use regretting it.There was really nothing to be done.I decided then to make known to all how I, though dressed in silks and delicately nurtured thanks to the imperial favour and my ancestors、virtue, had nevertheless ignored the kindly guidance of my elders as well as the good advice of teachers and friends, with the result that I had wasted half my life and not acquired a single skill. But no matter how unforgivable my crimes, I must not let all the lovely girls i have known pass into oblivion through my wickedness or my desire to hide my shortcomings.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賡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资师友规

27038_红楼梦研究__论述题

《红楼梦研究》[论述题] 提示:1、所有论述试题、答案要点均来源于教材《红楼梦研究》(何永康主编); 2、所有论述题都要在通读并记忆原文的基础上作答,便于论述要点的展开。 1、论述《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首先,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浮沉的故事作为前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由盛而衰的主题可以从甄士隐的经历中预示出来,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结局; ②其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小说写贾雨村被革职,游至维扬听到林如海任盐政的信息,推出了核心人物林黛玉;再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贾府的谱系血脉;由林黛玉进贾府继而基本交代了书中的主要人物; ③复次,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第一回交代了情鬼前缘,即贾宝玉是补天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第二回交代了林黛玉年幼丧母之不幸;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开始了金玉良缘;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 ④最后,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 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虚构手法。 2、论述“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及其矛盾冲突。 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 ①根本原因: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矛盾; ②远因:金钏之死,主奴矛盾; ③近因:雨村来访,两条道路的矛盾; ④导火线:忠顺亲王府派人到贾府寻找琪官,两个护官符之间的矛盾; ⑤催化剂:贾环告状,嫡庶之间的矛盾。 3、论述高鹗续书哪些方面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①“家道复初,兰桂齐芳”,抄没的家产被发还,革去的世职被恢复,逮捕的贾赦、贾政被放还,贾兰和贾桂均飞黄腾达; ②宝玉中举,宝玉平生最讨厌仕途经济,写他中举有违人物性格逻辑; ③有些任务结局描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例如王熙凤,其判词是“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绝大多数人认为王熙凤被休,哭向金陵娘家一说,可见“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的结局不合原意。 4、论述《红楼梦》描写爱情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①直接表现了反对封建主题,歌颂了叛逆爱情。 例如小说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建立在反封建基础上的爱情发展的全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批判;而对于宝黛爱情悲剧表示出同情和歌颂; ②用爱情描写来烘托贵族家庭衰败的情况。 例如贾元春加封贵妃的高攀、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的低就、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的远嫁、尤二姐等人的私情苟合等,这样的爱情描写对于贾府的衰败产生了烘托作用; ③用爱情描写掩盖某些政治斗争描写。

19.明清小说

第19课明清小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故事概括讲解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 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 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 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玉无瑕” , “质本洁来还洁去” ,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 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 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无法与社会“融合” , 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 法明白她的思绪,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面对落花, 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 无法释怀, 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 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 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 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 她的哭不是软弱, 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 默默对抗封建礼教, 因此只有他们二 人的心才贴得最近, 爱得最深。“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

以《红楼梦》为例浅谈明清小说语言艺术

以《红楼梦》为例浅谈明清小说的语言艺术 范旭虹 1110110007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它是用语言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描绘各种生活场景。古代小说语言精炼传神,气韵飞动;雅俗有致,变幻多姿;语言和内容水乳交融,和谐统一。这使得中国古代小说以独特的姿态在文学的殿堂散发出馨香,透露出勃勃生机,让我们探索不已,玩味再三。明清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其小说的语言艺术更是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一、高度个性化 语言的锤炼在诗歌创作中,曾有人用“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须”来形容谴词造句的艰辛,当然小说的创作也不例外,小说家们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尽力挖掘群众语言的丰厚资源,在二者之中寻找最佳的切合点,力求大语言的表现力,做到炼字炼句,语言生动传神,意味深长。语言不求形似,但求传神,着重写意,作品不做穷形尽相的外貌、服饰、姿态描写,而是借助语言传达出人物的情韵、神态,产生一种朦胧的印象和优美的意境。 在《红楼梦》里,人物身份很不一样,有贵族青年,有封建家长,有优伶,有市侩、有无赖、有村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语言。刘姥姥,一个从农村来贾府讨点好处的“积年老寡妇”,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初次进贾府是为了给女儿女婿家要点东西过年,但向别人要钱要物怎好意思开口?“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多么难为情的话,却又不得不表白!为的仅仅是生存。“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情来?只顾吃果子咧。”自己不好意思说,只好启发自己的外甥,其尴尬之心情可见一斑。“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作了。”纯朴的话语里包含着劳动人民的宿命论,很适合这样一位农村老妇人的身份和心理。“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些酒令,与这样一位农村老妇女的日常生活是多么的密切相关!而作为市井无赖的醉金刚倪二,听说贾芸有难处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豪气,对贾芸说“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这些话,与这样一位既痞霸又有些豪气的市井人物的身份极为相

红楼梦论述题

题目一:林黛玉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各种特征,试以落花自喻挖掘其内含。 前言: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一个美丽的概括,新颖又贴切的描绘出在深闺自怜,又无法抗拒命运的黛玉的形象。封建社会的上天旨意、宗法势力、社会道德等,相互勾结成一种强大的压力。除皇帝外,每人头上都承担着足够的份量,迫使你低头、弯腰、折膝、匍匐,剥夺你的一切。古往今来,越是展转于淫威之下的人们越容易从心底升起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信仰。曹雪芹把这种高尚的精神情操给予了他所着意塑造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秉承这种精神情操而生,纤弱的身躯并不妨碍她仰起高昂的头,果敢之气、刚正之节也同样会在深闺少女身上体现。 从黛玉进府后的一系列微妙的不平等的待遇上,慢慢地体味出这种气质给人的感染力量。作者把黛玉放在各种矛盾纵向发展和各种社会关系横向联系之中写她内心深刻的变化。那万恶的社会,经常以金钱和地位衡量人的价值,黛玉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要以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决心来抗争。 举例: 有一次,凤姐见一个小旦长得像黛玉,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率真的湘云脱口说出她很像林姐姐的样子。倡妓、优伶处于卑下的地位,狡黠的凤姐眼睛看着戏,心里却冒出个这么罪恶的念头,并含骨露肉地稍事提醒,果然大家都向黛玉看,笑道:“果然像她!”如果黛玉此时站起来就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呢无怪她叹道:“双文虽然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我黛玉之薄命,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她像一团漂泊无根的柳絮,“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内心沉重的负担也常常给明丽的爱情抹上一缕暗色。当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妙词表达对黛玉的倾心时,却又大大刺伤了她的自尊。她哭起来说:“看了混帐书,也拿我取笑儿。”这一夜,黛玉倚着床栏,抱膝含泪,如木雕泥塑般坐到两更多天方才睡去。第二天就写了那完全是言志的《葬花吟》。 结语: 花,终于谢了。红消香断,难觅难寻。明媚鲜艳的鲜花,如何抵得过一年360日的风刀霜剑!如此绚烂的生命终于悄悄地叹了最后一口气,留下了最后一滴泪。那根本无法作主的命运,在曹雪芹心中有许多叠印着又十分清晰的形象。这多像怀才不遇又横遭大故的落拓不羁的才子!寂寞西郊,一灯如豆,穷困潦倒到只能举家食粥的曹雪芹。它又很像一心想报效君王,最后落得个“智穷罪极”不能自免的司马迁!它又像那“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屈原,为了维护自己的清白、理想,要下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愈是身处逆境,愈能不屈地反抗,愈是被人践踏,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品格和气概。 题目二:试阐明《红楼梦》前五回在结构上的作用。 前言: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学习中心:西安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 年09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杨桢 日期:2013 年09 月

摘要 《红楼梦》是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它的伟大已经被每一位读者肯定,它不仅结构庞大,人物典型生动,语言流利传神,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它以情感悲剧为主线,来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由胜至衰,真实地刻画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这幅画卷不仅塑造了形态迥异的人物形象,更费尽心力地描绘了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悲剧的价值在于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人生、社会理想。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索,以期对小说悲剧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精神冲突人生悲剧

目录 序言 (1) 一、《红楼梦》悲剧精神概述 (1) (一)、悲剧问题的提出 (2) (二)、悲剧冲突的确立 (2) 二、《红楼梦》悲剧精神的三个方面 (3) (一)、《红楼梦》的时代悲剧 (3) 1、从封建与反封建看社会悲剧 (3) 2、从家庭成员看家族悲剧 (3) (二)、《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4) 1、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 (4) 2、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 (4) (三)、《红楼梦》的人生悲剧 (5) 1、晴雯的人生悲剧 (5) 2、王熙凤的人生悲剧 (6) 3、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7) 三、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 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 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 一、宝黛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 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 (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 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 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 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榜: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 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系 摘要:由于《红楼梦》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带有新的光彩和具体有广阔反封建意义的爱情,因此它特别富于叛逆性,但也特别富于悲剧性。很明显的可以看到,直接造成这一悲剧的时代原因,便是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取得封建家长的允许而如愿结成婚姻,宝黛的性格、思想也不能因此改变悲剧的结局。要改变这一悲剧,就必须早那一时代里找到一方不仅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且还要包容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理想和道路的国土。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 一、宝黛不和时宜的性格 1、林黛玉孤标傲世的性格 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封建家长竟是不加“大防”地把她和贾宝玉安排在一个住处。这似乎连林黛玉都有点意外,她曾这样想:“况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兄弟们是另院别室”。封建家长为什么这样把他们安排在一起呢?先不去追究。但可以相信的是:在最初的时候,如果把林黛玉说个贾家做媳妇,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未必不同意。勿怪,最善于看上头风色的凤姐,很早就用“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和林黛玉开玩笑;连贾府的仆人兴儿也任务贾宝玉将来的婚姻对象一定是林黛玉了。 看来这一段婚姻刚开始并不是没有那么抵触。但是,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开始时对林黛玉万般怜爱,甚至爱的连自己的嫡亲孙女儿都要靠后了;后来,由于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林黛玉的脾气,独特的性格愈来愈看得清楚了,这才渐进的产生了反感。而这一性格恰恰是封建家长决定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这在《红楼梦》中也曾有描写。例如,那一次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想给贾宝玉说亲,因对贾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到一位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样,小道也不敢造次。”贾母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的这一段话往往被粗心的读者忽略,其实这很重要的。 从道士与贾母的对话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封建家长的择婚标准,性格儿是一个很重要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