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浅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摘要】即使是在二战后中美关系最低落的这段时间内,在两国间存在大量冲突的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利益相互重叠;两国不仅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而且建立了相当频繁的接触;两国改善关系机会的丧失,是由于两国既缺乏相互沟通的渠道,更缺少互相理解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两国政府对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共遏制政策外交接触

战后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人民的重大利益,而且其发展、演变对国际格局也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从宏观上探讨中美关系的演变并总结历史经验,对把握现在和指导将来的中美关系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的“亚洲新秩序规划”中,力图让中国成为“强大、统一、亲美”的国家,并把国民党政府扶植成实现这一蓝图的伙伴。但是,1948年9月,随着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及经济状况的严重恶化,这也使美国政府深为怀疑国民党政府是否还能长期存在。但美国政府不甘心就这样失败,退出中国,也不愿背上抛弃国民党的“罪名”,所以存心观望,举棋不定,对新中国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政策。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并确定了中共的对策。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和我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指出:“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已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反共,转变为两面性的政策,这即是,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及地方军阀,继续地抵抗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则派遣其走狗混入革命阵营,组织所谓反对派从内部来破坏革命。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全国胜利时,甚至不惜用承认人民共和国的方法以求取得合法地位,实施这一内部破坏的政策。”毛泽东认为,即使美国承认新中国,也是为了进行内部破坏,因此最好不建立外交关系。所以毛泽东在报告中说:“我们不要忙于求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我们是反帝,是要打倒它,而不是承认它,将来我们要做生意,才发生承认与否的问题。我们也不忙承认它们。”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对美政策基本原则,在思想上、军事上作好与美国进行直接武装对抗的准备;在建立外交关系问题上,采取“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中共中央确立了上述政策后,又决定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人员来往和接触。1949年1月25 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方针的补充指示》明确规定:“平津两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领事馆武官处,及其外交人员,我们均暂不与之作任何来往。”4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指示,规定对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公使馆,因为没有外交关系,所以“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但是,随着南京解放,这一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美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主动。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设法与中共接触,以求建立外交关系。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对原先的政策做了调整。4月28日,毛泽东致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及华东野战军负责人:“现在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也极力想和我们做生意,我们认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两天后,中共中央把这一精神告知美英等西方国家:“中国人民革命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5月初,黄华出任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长,司徒雷登立即要求与黄华会面。5月10日毛泽东指示:“黄华可以与司徒会面,作非正式谈话,以侦察美国政府之意向为目的。”黄华与司徒雷登首次会晤时,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希望美国承认新中国政府,表示新中国需要和外国建立商业关系。司徒雷登表示希望近期访问北平,6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黄华表示欢迎,并告诉他,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一些中共领导人愿意跟他见面。遗憾的是,美国国务院却于7月1日拒绝批准这次旅行。这使中共更加坚定了七届二中全会所作的判断,“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是美国“等待尘埃落定”的政策使两国丧失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机会。中共不得不中断了与美国的联系。

此后,美国对华政策重点由“阻止中共取胜”变为“阻止中国成为苏联附庸”。艾奇逊认为,美国有两种选择,一是对新中国进行破坏、颠覆,伺机推翻它;一是使中国脱离“莫斯科仆从”的地位,施加有力影响来改变它。他认为后一种办法更明智。1949年10月,艾奇逊提出美国承认中国三条件,即“新政府必须有效地控制它宣称由它统治的领土;承认它的国际义务;其统治得到中国人民的同意”。显然,美国的“承认三条件”与中共追求的政治目标格格不入。美国想保留不平等条约,而中共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在这点上双方没有妥协余地。正如美国学者费正清所说:“一个致力于废除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耻辱的政治力量怎么可能去和制定那些不平等条件的既得利益者妥协呢?”于是美国便以此作为拖延承认的借口,并阻挠别国承认新中国。在美国看来,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危险对手,但美国决不能把新中国说成是成熟的国际力量,因为如果承认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就破坏了它在外交上拒绝承认新中国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白皮书》,斯坦福大学,1967。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5. 贾庆国:《未实现的和解》,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6. 南希·塔克:《尘埃中的格局:1949—1950年的中美关系和承认问题之争》,哥伦比亚大

学出版社,1963。

7.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三联书店,1986。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此消彼涨,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之一,也是当代国际关系上极其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国,近年来一直在快速发展之中。不论是经济增长还是与他国尤其是美国各方面的对话与合作越来越多,都可以证明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愈来愈大。而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国家,综合实力以及各个方面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影响可谓不言而喻。于是乎,这样一个强国和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能够牵动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应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以及未来关系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不仅对我国的国际外交和未来战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于世界局势稳定和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美关系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1、历史上的中美关系2、当今的中美关系3、未来中美关系的预测 一、历史上的中美关系 (1)20世纪上半叶,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2)抗战胜利之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军事封锁,支持台湾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50年代,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3)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后,为了摆脱越战的泥沼和对付苏联的扩张,开始逐步调整对华关系。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和基辛格秘密访华,为拉开两国新关系的帷幕奏响了前奏曲。1972年,尼克松总统成功实现了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4)卡特总统执政后,两国于1978年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从而揭开了两国关系上的新篇章。同年1月25日志2月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美国的访问在美国朝野上引起巨大轰动,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席卷美国大地。 (5)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的强大动力。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 二、当今的中美关系 回顾近年的中美关系,虽然双方关系有所紧张,但目前还不构成对抗的局面。总体来说,近年中美双方还处于一个相互的战略摸底阶段,也是双方的战略布局阶段。 第一,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上升,美国则受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和金融危机冲击,软硬实力受到削弱,两国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对美产生巨大心理冲击,美国内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警惕和制衡中国的论调开始回潮,对中方谈论“美国衰落论”极为敏感,产生过度反应,认为中国正利用美国衰落谋取利益。 第二,美始终认为中国发展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内心将中国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担心中国利用日益增长的实力与美对抗,挑战和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威胁美在亚太和世界的霸权地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习题详解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006年武汉市中考思想历史卷及答案(大纲卷) 28.学习历史需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 林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B. 拿破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C.杜鲁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代言人 ?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实验区) 24.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多极化??? B.“一超多强”? C.“五强并立”??? D.单极世界??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从下图中你所能得到的信息是 美苏争霸B、日本成为经济强国C、出现了众多跨国公司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2006年泰州市二〇〇六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24、当今世界新旧格局交替的显著表现是()A、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过渡 B、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由美国称霸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24.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B、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D、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史地试卷 23.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独霸世界 B.西欧、日本和美国三足鼎立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20.某班开展以"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明同学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其中不准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 B.美苏"冷战"???? C.多极化趋势?????? D.科索沃战争 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20.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A.两极对峙 B 多极化形成 C “一超多强” D 和平共处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 1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 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素材

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或称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1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姓名:陈英表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1002班学号:201005377067 近现代的中美关系,走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双方力量的消长,中美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近年来,中美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做法、中美两国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与纠纷、影响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等都是我们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现在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近现代中美关系的演变进行阐述。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中美关系英文作文

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富活力以及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的30年,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并日臻成熟。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两国关系从最初的安全上的战略需求到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再到今天的多领域、多层次、多面向的交流合作,中美关系呈现出愈益多彩的景观。但由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发展模式、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依然受到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制约和影响。总之,今天中美关系的内涵、领域、任务特别是特点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中美关系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又受到这些变化的深刻影响,然而也只有深刻把握中美关系特点的变化,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推动中美关系健康持续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以中美建交30年为背景,以中美建交30年的特点变化为研究重点,对中美关系3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希冀能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点政策建议与参考。 本文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中美关系自建交发展至今天呈现出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中美关系所呈现出的大国性、差异性、复杂性、全球性特点。第二部分主要对中美关系30年特点进行了5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作为本文研究重点与难点,本部分采用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出发点与动力、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中美关系机制化建设、中美关系定位、中美关系依存度进行了详细比较。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针对中美关系30年所发生的变化,得出了一些启示。包括全局长远的战略观是发展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关键;持续扩大的共同利益是维系中美关系的坚实基础;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是中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试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搜索:①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②两极格局的影响;③“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实战高考: 1.(08江苏单科)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3.(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4.(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冷战的兴起 知识补充: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 “冷战”兴起的背景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5)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两国领导人的不信任和猜疑; (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冷战开始: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地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

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

形势与政策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关键词:国家利益;外交政策;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 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及其影响

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及其影响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记不清到底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种观点: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入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然而不管深到何等程度,两国关系的实际发展总是无法预测的。 从历史记载以及当今国际政坛的风云变幻来看,中美关系在近几十年内的确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双边关系仍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在这个前提下,中美关系的现状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姿态。那么中美关系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我认为, 中美双方始终是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

从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

复习资料 一.从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1、弱国无外交;2、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3、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二..中日关系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特征:中日关系复杂多变,历经坎坷,在曲折中发展。 主流:和平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中日关系演变的因素 中日间的敏感问题 1、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 3、钓鱼岛问题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5、战争赔偿问题 6、靖国神社问题 7、教科书问题。 中日关系的影响因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历史和现实问题 四、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1. 我们要用具体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的言论和行为;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扼制反华势力,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2.要认识到,中日两国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两国才能友好相处;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扼制国际反华势力。 3.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互理解尊重,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五、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的三原则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六、三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3.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4.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等,在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进行技术革命;发明了火车机车(史蒂芬孙)。 5.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它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加重了这些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中后期。 2.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3.理论奠基人:法拉第。 4.主要领域:新能源:电力、石油。新机器:内燃机、发电机。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5.主要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报、电话、内燃机;新式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飞机等。 6.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提高了生活质量;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3.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 4.主要发明和技术:核电站、宇宙飞船、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5.最突出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使大批新型产业兴起,日常生活得到改善;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②由一国向多国扩展。③将资本主义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②有坚实的科技基础,规模广泛。③在一些国家中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①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日益明显。②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③科技密切结合,各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不断发展,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因此,分析研究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制定执行有效的发展战略,对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富强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现在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追溯一下中美关系的起源与演变。 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蜜月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和美国一度相处十分融洽。美国当年给中国运送物质,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抗战后期,美国加大了对共产党的援助。1944 年,中共和美国的关系达到了一个顶峰。罗斯福派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毛主席十分重视。中共中央还为此下了第一份文件,叫做“外交文件”。这也是我党外交工作的开始。后来,美国人又送了中国人两份大礼:第一是提议我国进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第二是让台湾回归中国。所以,当时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美国对中国确立大国的地位、对台湾回归中国,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2:解放战争时期:错过握手的机会 “二战”过后,在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候,美国不幸站错了队,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当时美国也曾想调停中国国共两党内战,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积极响应,作出了最大让步。中共七大的报告就是《论联合政府》。但是蒋介石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而且还要求中共交枪。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发话了,我和中共,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你选吧。当时美国犯了一个战略估计错误,认为蒋介石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中共,自己应该站在胜利的一边。可是蒋介石虽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短短的三年,中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美关系的又一次机遇,中共给予了美国机会,美国也曾经做过试探,但最终没有抓住机会。于是,中美外交关系在1949年中断了。 3:新中国成立后:敌对和猜疑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开始了敌对和猜疑的斗争。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说就是“二十年来,我们两国隔着一条敌对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但期间也不是没有亮点。经过二十多年的较量,中美两国也摸清了对方的脾气,变得克制。朝鲜战争中,美国自以为是世界第一大国,仗着飞机大炮,不把中国的小米加步枪放在眼里,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最后我们跨过鸭绿江,把美国人打回了三八线。越南战争时,中国给美国捎去一句话:如果美军过了17 度线中国一定出兵。美国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没敢超过17 度线,中美关系的这种转变为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 世纪60年代起,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开始进行战略收缩,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不利的状态。为了取得中国的支持,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一、历史追溯: 中美两国接触的开始要追溯到20世纪。20世纪常常被称为“美国世界”,从威尔逊提出号称“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计划”,倡议永葆和平而建立国联到二战后美国重建国际秩序,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经济资源和价值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接受。随着美国的综合实力的加强,中国在美国世界秩序构想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而伴随中国的飞速发展,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以二战为界,一战结束后,为了争取日本参加国联,美国在巴黎和会牺牲了中国;二战时中美却成了盟友,联手打败日本。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倒向苏联,受到美国遏制,20年后中美结盟,共同制衡苏联;苏联解体,世界开始趋于多极化发展,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开端,同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国到1990年代进入了真正的“双边关系”。但中美关系从来都是阴晴不定的。尼克松早就说过,“我们美国人不知道怎样当世界第二,甚至不知道怎样当并列第一。”中国本身的崛起给了美国很大压力,2009年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同年,日本出口第一大市场从美国变成中国,日本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成为执政党后提出“回归亚洲“”口号。第二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轻微的中国GDP超过受损严重的日本,比一般预测提前了五年。同时中国在联合国、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也比以前活跃了,在亚洲更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二、中美之间的问题: 1.人权 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处于自己立场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又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获得中国的支持。 2.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第二,面对全球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间内实现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质,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3.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事务,也是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手段促使台湾一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谈二战后中美关系之变化 10历史本二王建民 【摘要】即使是在二战后中美关系最低落的这段时间内,在两国间存在大量冲突的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利益相互重叠;两国不仅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而且建立了相当频繁的接触;两国改善关系机会的丧失,是由于两国既缺乏相互沟通的渠道,更缺少互相理解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两国政府对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造成的。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共中央遏制政策外交接触 战后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人民的重大利益,而且其发展、演变对国际格局也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从宏观上探讨中美关系的演变并总结历史经验,对把握现在和指导将来的中美关系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的“亚洲新秩序规划”中,力图让中国成为“强大、统一、亲美”的国家,并把国民党政府扶植成实现这一蓝图的伙伴。但是,1948年9月,随着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很难期望现在的中国政府或者任何一个反共的中国联合政权,能够用军事手段或任何其他手段来消除共产党的威胁。”【1】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及经济状况的严重恶化,更使美国政府深为怀疑它是否还能长期存在。但美国政府不甘心就这样失败,退出中国,也不愿背上抛弃国民党的“罪名”,所以存心观望,举棋不定,对新中国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政策。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并确定了中共的对策。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和我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指出:“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已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反共,转变为两面性的政策,这即是,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及地方军阀,继续地抵抗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则派遣其走狗混入革命阵营,组织所谓反对派从内部来破坏革命。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全国胜利时,甚至不惜用承认人民共和国的方法以求取得合法地位,实施这一内部破坏的政策。”【2】毛泽东认为,即使美国承认新中国,也是为了进行内部破坏,因此最好不建立外交关系。所以毛泽东在报告中说:“我们不要忙于求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我们是反帝,是要打倒它,而不是承认它,将来我们要做生意,才发生承认与否的问题。我们也不忙承认它们。”【3】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对美政策基本原则,在思想上、军事上作好与美国进行直接武装对抗的准备;在建立外交关系问题上,采取“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中共中央确立了上述政策后,又决定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人员来往和接触。1949年1月25 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方针的补充指示》明确规定:“平津两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领事馆武官处,及其外交人员,我们均暂不与之作任何来往。”【4】4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指示,规定对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公使馆,因为没有外交关系,所以“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5】但是,随着南京解放,这一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美国在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