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染色质

3、常染色质

4、异染色质

5、核小体

6、核基质

7、核型

8、带型

9、核定位信号

10、端粒

11、基因组

12、卫星DNA

13、小卫星DNA

14、微卫星DNA

15、

二、填空题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

三类序列。

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1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1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1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1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1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可分为和。

1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1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1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1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进入核内。

三、选择题

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

A、A型

B、Z型

C、B型

D、O型

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

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

D、核纤层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

A 、100bp B、 200bp C、300bp D、 400bp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

A、A型

B、B型

C、c型

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A、核基质

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

C、核纤层、核基质

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

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

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蛋白骨架

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9、下列()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

A、H1

B、H2A

C、H3

D、H4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2、异染色质是()。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四、判断题

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

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

8、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

9、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染色质蛋白的类型及功能。

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中期染色体各部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功能。

5、简述染色体DNA三种功能元件及主要作用。

六、论述题

3、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

4、核孔复合物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考复习默写18、19-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含答案)

课时默写18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遗传的变异:仅由影响造成,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由细胞内的改变引起,包括、和。 二、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直接原因:多肽链上发生了的替换。 (2)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的、和,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即DNA分子时。 (3)原因:①诱发突变:因素、因素和因素 ②自发产生:由于偶尔发生差错、DNA的发生改变等原因。 (4)结果:可产生新的。 (5)特点:a、在生物界中是存在的,即性;b、发生的;c、的; d、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即性; e、大多对生物体是的,即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6)意义: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是生物进化的。 三、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2)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形成时期,同源染色体上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3)人工重组型:技术,即基因工程。 3.结果:产生新的 4.意义:使后代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从而出现新的性状组合,也是生物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时默写19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 2.类型:、、、(看书并理解 .....) 3.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或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如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在和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二倍体生物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和功能;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不区分大小写)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注: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论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 (2)由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就叫几倍体,如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就叫,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 变异: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工程:把生物的遗传物质费力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切割、连接、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按设计有计划削减,添加和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方法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第一章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第二.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的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信息。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是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 表型: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它具有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但对于某一性状来说就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想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生物体。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生物体 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

回交:是指杂交子代与亲代之一相交 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基因型。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连锁遗传)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相引相: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连锁遗传: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想后代传递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指场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第五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交配。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第六章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叫基因突变。 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带有基因的某一区段。 重复: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的结构变异叫重复。 倒位:正常染色体某一区段的基因序列发生了180°颠倒的现象。 易位: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转移的现象称为易位。 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某臂的外端。 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某臂的中间 顺接重复:指重复区段的基因序列与原染色体上基因的序列相同的重复。 反接重复:指重复区段内的基因顺序发生了180度颠倒。 剂量效应:同一种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累加增长。 位置效应:基因由于改变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相互易位: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都被折断,两个断片交换重接到两条被折断的非同源染色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填空题 1、非组蛋白是指与染色体上特异_____结合的蛋白质,它实质上是基因表达的_____。 2、人工染色体应有的关键序列是_____、_____、_____。 3、核膜在细胞进化上有很大的意义,它具有两大功能:_____、_____。 4、在胞质内合成并输入至核内的亲核蛋白,都含有特殊的_____序列,起_____作用。 5、染色体制备的_____技术是由美籍华人_____于1952年发明的。 6、核小体中几种组蛋白是依赖_____、_____力相互作用的。 7、着丝粒与着丝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_____,后者则是_____。 8、核纤层蛋白含有与核纤层蛋白分子行为有关的序列,其中_____与核纤层蛋白在细胞核 内的定位有关,_____与核膜的结合相关。 9、染色体工程是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_____、_____和_____同种或异种染色体或其一 部分的方法和技术。 10、核小体是染色质包装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1个 _____和一分子的_____。 1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1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 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1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1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 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1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1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1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三类 序列。 1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1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2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 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2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2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2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2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 可分为和。 2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2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2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2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 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知识点

第八章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rER)相连; 核纤层),决定细 胞核形态; : 内、外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嵌有核孔复合体 2.核孔复合物 (1)结构 环:胞质环、核质环(核篮); 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2)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被动运输:孔径10nm,≤60kDa 主动运输:孔径20nm >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NLS) ;10个氨基酸的短肽,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切除 (NLS 、NES、信号肽和信号斑) (importinα/β、nucleoporin、Ran—GTP/GDP)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 受体importin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并与importinβ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mRNA 、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请说明Ran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在细胞质内, 受体(importin)与cargo protein的NLS结合 ②受体/亲核蛋白复合物和Ran-GDP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在核质内,在GEF作用下Ran-GDP 转变为Ran-GTP,并与受体importin结合 ④构象改变导致受体释放出cargo protein ⑤受体-Ran-GTP complex 被运回细胞质, 在GAP 作用下Ran-GTP被水解为Ran-GDP, Ran与受体importin分离 3.核纤层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1)结构和组成:由核纤层蛋白laminA、B、C组成 (2)功能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 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修复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质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 (1)组蛋白·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Arg和Lys的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pH10.0以上, 可以和酸性DNA紧密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H2A, H2B, H3, H4为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上十分保守,没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1的种族保守性低,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Histone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Histone与DNA在细胞周期的S期合成。DNA复制停止,Histone合成也立即停止。 (2)非组蛋白·主要指导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酸性蛋白质。 占染色体蛋白质的60—70%,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组蛋白合成。 能识别并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Cys2/ Cys2锌指单位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者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 .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细胞分裂图的染色体组数判断 (1)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 4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 (2)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有 2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1 个染色体组。 (3)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有 4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 (4)④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 8 条,每个染色体组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 【说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原理不同: 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人工合成的生长素来处理没有授粉的花蕾; 无子西瓜是由于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比较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

比较三种可遗传变异

【易错易混】 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 ③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 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①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②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③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无性生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有性生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试题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1、为什么在纯系中进行选择是毫无意义的? A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表现型 B 所有的个体均具有同一基因型 C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型 D 各个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见问第四个孩子患这种病的机率是多少、这一家族中有一成员患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疾病。2 右图,阴影代表换病的)?%100 D C 50%A 0% B 25%流感病毒毒株甲型HN12月7日在美国《传染病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称,3、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2010年11对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两大类抗流感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使用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A.长期使用金刚烷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B N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合成多种类型的蛋白质C.H11 HN流感病毒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D.11则该生物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体出现的概率为m,交换值为4、基因型为的生物,如果A-b .DA .B..CF1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5、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基因型的是F11:1,则下列正确表示:::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 (Ⅰ、和非同源区(Ⅱ)形态不完全相同,YX、6人的染色体和染色体大小、但存在着同源区Ⅲ)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等于女性.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C

第八章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一、选择题 1.关于核被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2.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3.B.有核孔 4.C.有核孔复合体 5.D.外膜附着核蛋白体 6.E.是封闭的膜结构 7.核膜的特殊作用是________ 8.A.控制核一质之间的物质交流 9.B.与粗面内质网相通 10.C.把遗传物质DNA集中于细胞内特定区域 11.D.附着核糖体 12.E.控制RNA分子在核一质之间进出 13.下列细胞器未发现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14.A.质膜 15.B.核糖体 16.C.核膜 17.D.细胞壁 18.E.液泡 19.在DNA分子中没有的碱基是_________ 20.A.胸腺嘧啶 21.B.胞嘧啶 22.C.鸟嘌呤 23.D.尿嘧啶 24.E.腺嘌呤 25.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布在___________ 26.A.细胞核

27.B.细胞质 28.C.细胞核和内质网 29.D.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30.E.细胞核和线粒体 31.r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 32.A.高尔基体 33.B.细胞质 34.C.粗面内质网 35.D.核仁组织区 36.E.滑面内质网 37.关于细胞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38.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 39.B.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40.C.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41.D.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 42.E.核仁存在于核内 43.电镜下见到的间期细胞核内侧高电子密度的物质是_________ 44.A.RNA 45.B.组蛋白 46.C.异染色质 47.D.常染色质 48.E.核仁 49.核质比反映了细胞核和细胞体积之间的关系,当核质比变大时,说明_______ 50.A.细胞质随细胞核的增加而增加 51.B.细胞核不变而细胞质增加 52.C.细胞质不变而核增大 53.D.细胞核与细胞质均不变 54.E.细胞质不变而核减小。 55.rRNA是由_________

161203140143111_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A卷)20161203134522答案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30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12小题,共48分) 1、隔离子 答案:防止处于阻遏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 2、左旋DNA 答案: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首先发现左旋DNA。左手螺旋是指5'端→3'端链前进的方向对着自己,链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左旋DNA的整个糖-磷酸骨架呈“Z”字形曲折,在天然DNA中,某些富GC区往往呈左旋。这种DNA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与基因调控有关,另外与细胞癌变有关。 3、核(纤)层蛋白 答案:组成脊椎动物核纤层的非膜蛋白质。核层蛋白是属于中等纤维的多肽。根据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所出现的3条特征性的带,将构成核层的蛋白分为核层蛋白A、B、C,分子质量在60 000~70 000 Da左右,这3种蛋白构成一个纤维网络,既与核内膜上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又与染色质特定部位相连系。 4、核型模式图 答案: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5、A-型DNA 答案:相对湿度为75%时的DNA钠盐纤维,右手双股螺旋,每圈螺旋11个碱基对,螺距3.2 nm,螺旋扭角为33 ,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0.29 nm,碱基倾角13 ,碱基平面 不与螺旋轴垂直。 6、微卫星DNA 答案: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具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人类基因组中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 7、单一DNA序列 答案:其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一次或少数几个拷贝,多是结构基因顺序,能转录mRNA,是最终合成蛋白质的密码。只占5%左右。 8、卫星DNA 答案:在等密度CsCl梯度离心时,在DNA主沉降带以外的DNA小沉降带,是一部分碱基组成特殊(G-C碱基对高,有较高的浮力密度,处在主沉降带的下面)而又高度重复的DNA。重复单位长5~100 bp,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

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区别

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区别 学习生物,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高考生物知识点的特点,要努力学好高中生物课。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了AA还是Aa?还是两种都有可能? 一般只考虑一次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隐性突变后变为Aa,性状不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体细胞中呢?还叫可遗传变异吗? 还叫可遗传变异,因为可遗传变异,只表示它可以遗传,不表明它一定能遗传。如果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吗?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 如何根据图像准确判断细胞染色体组数? 有几条一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麻烦说具体点,最好有图示。

该基因型是四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他们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碰到这类题只要数一下同类等位基因重复几个就行了。如AAaa有四个或者BBBB有四个,就是四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 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 单倍体什么性状能看出来? 有的性状单倍体能看出来,如植物的颜色,抗病性等 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丝合成还是让已形成的纺锤丝解体?那么细胞会停止分裂吗?染色体如不分离,染色体如何加倍? 秋水仙素既能抑制纺锤丝合成(前期)还能让已形成的纺锤丝断裂,秋水仙素阻止了细胞的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系,它相当于基因程序性表达。当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候,着丝点即断裂,染色体数加倍。 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的解释一下好吗? 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工程。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和鲍文奎教授的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为什么前者依据基因重组,后者依据染色体变异?请老师详细告诉我原因。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间期核的性质 (一)形状:一般来说,间期核的形状是与细胞形状相对应的。当细胞呈等直径形(圆球形、立方形、对称多角形),核呈圆形;当细胞呈长形(柱状、管状、棱状)核则呈椭圆形;当细胞是扁平状,核呈扁盘形。另外,亦有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的,例如:白血细胞(核呈多叶形),纤毛虫(核呈链珠形),蚕丝腺细胞(核呈分枝形),胚乳细胞(核呈网状)。(二)大小:一般来说,间期核的体积与细胞体积成正比关系,但不同发育时期也有变化。 (三)数量:通常细胞中都是单核,但也有双核或多核的。例如。乳管细胞(菊科植物)及骨藻细胞中,核有几百个。动物横纹肌细胞及骨骼内的破骨细胞中,核也达一百个左右。这些多核细胞是由于核分裂次数多于胞质分裂次数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天然发生的细胞融合所造成的(合胞体)。此外,还有少数类型细胞是无细胞核的,例如人的成熟红细胞及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皆是由于细胞分化而导致丧失了核,故再不能分裂增殖了,寿命亦十分有限。 (四)位置:胚胎细胞和幼龄细胞内,细胞核居中,但随着细胞生长和分化,有时核会移位和变形。例如成熟的植物细胞之中,细胞核常被中央液泡挤到一侧边位置。 二、间期核的结构 (一)核膜nuclear envelope 1.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核膜是由两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组成,即核外膜和核内膜,每层膜的厚度约7.5nm,在内、外膜之间有宽为20-50nm的间隙,称为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核外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其部分区域与糙面内质网膜相连,∴核周隙与内质网腔是连通的。核内膜上无核糖体附着,其内侧有一层纤维网状结构。称为核纤层nuclear lamina,核纤层的厚度因细胞而异,一般在30nm以下,组成核纤层的蛋白纤维是由3种多肽——核纤层蛋白A、B、C(MW60—75KD)装配而成,这种纤维可与核内膜中的laminB受体结合,又可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异染色质)连接,∴核纤层是维系核膜及染色质的结构支架。核膜上具有能贯通内外的孔道,称为核孔nulear pore,核孔在核膜上的数量和密度因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凡代谢旺盛、转录活跃的细胞则核孔多而密。核孔中有复杂结构,故统称为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动、植物细胞核膜上都具有 此结构。其具体构型为:在核孔外 缘和内缘各有一胞质环和核质环, 由这两环分别朝核内外各伸出8条 纤丝,胞质纤丝短而卷曲,核质纤 丝细长伸入核内,末端还形成一小 环(由8个颗粒组成),型似捕鱼 笼。此外,在核孔复合体内部 又有一平面对称分布的8个 颗粒及1个中央颗粒(或称中 央栓),这些结构物皆是核糖 核蛋白构成。总之,核孔复合 体的基本结构特点是:对垂直 于核膜的中心轴是呈八重对称分布格局,而对核膜内外则是不对称分布。应用电镜免疫测定,核孔复合体的标志蛋白是gp210(跨膜糖蛋白),是起锚定核孔复合体作用。另外,中央颗粒上还有一种P62蛋白。从酵母到人,各类生物细

第八章 细胞核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核名词解释 1.核纤层( nuclear lamina) 2.亲核蛋白( karyophilic protein) 3.染色质( chromatin 4.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5.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6.核型( karyotype) 7.核小体( nucleosome) 8.核孔( nuclear pore)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参与染色质构成的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 DNA D. RNA E.脂类 2.关于核膜的错误叙述是 A.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B.与内质网相连续 C.有核孔复合体 D.外核膜有核糖体附着 E.染色质直接附着于内核膜 3.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组蛋白八聚体是 A.2H1+2H2A+2H3+2H4 B.2H1+2H2A+2H3+2H4 C.2H1+2H2A+2H2B+2H4 D.2H1+2H2B+2H3+2H4 E.2H2A+2H2B+2H3+2H 44.关于细胞核的错误叙述是 A.有无细胞核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B.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遗传信息 C.细胞核的形态常与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D.一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细胞核 E.核仁存在于细胞核内 5.电镜下观察到的核膜内侧高电子密度物质是 A. RNA B.组蛋白 C.异染色质 D.常染色质 E.核仁 6.细胞核内最重要的物质是 A.核蛋白 B.组蛋白 C.非组蛋白 D. RNA E. DNA 7.染色体形态特征最明显的有丝分裂时期是 A.前期 B.前中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8.组成核小体的主要物质是 A.DNA和组蛋白 B.RNA和组蛋白 C.DNA和非组蛋白 D.RNA和非组蛋白 E.DNA和RNA 9.下列物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复合体进行转运的是 A. K+ B.双糖 C.氨基酸 D.核糖体蛋白 E.核苷酸 10.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所具有的特点是 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细胞体积明显减小 C.核仁明显增大 D.核仁明显减小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四节核基质 核基质(nuclear matrix )或称核骨架(nucleoskeleton)为真核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由于核基质与DNA复制,RNA 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组装及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故日益受到重视。 一、核基质的组成 核基质的组成较为复杂,主要组分有三类:①非组蛋白性纤维蛋白,分子量40-60KD,占96%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含硫蛋白,其二硫键具有维持核骨架结构完整性的作用;除纤维蛋白外,还有10多种次要蛋白质,包括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后者构成核骨架的外罩;核骨架碎片中还存在三种支架蛋白(scaffold proteins,SCⅠ、SCⅡ、SCⅢ),SCⅡ、Ⅲ的功能尚不明确,SCⅠ是DNA拓朴异构酶Ⅱ。②少量RNA和DNA,RNA对维持核骨架的三维结构是必需的,而DNA称为基质或支架附着区(matrix /scaffold associated region, MAR或SAR),通常为富含AT的区域。③少量磷脂(1.6%)和糖类(0.9%)。 核骨架纤维粗细不等,直径为3-30nm,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与核纤层,与核孔复合体相接,将染色质和核仁网络在其中。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三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贯穿于核、质间的统一网络系统。这一系统较微管、微丝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二、核骨架的功能 1.为DNA的复制提供支架,DNA是以复制环的形式锚定在核骨架上的,核骨架上有DNA 复制所需要的酶,如:DNA聚合酶α、DNA引物酶、DNA拓朴异构酶II等。DNA的自主复制序列(ARS)也是结合在核骨架上。 2.是基因转录加工的场所,RNA的转录同样需要DNA锚定在核骨架上才能进行,核骨架上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使之固定于核骨架上,RNA的合成是在核骨架上进行的。新

专题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一、选择题: 1.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是 ( B )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2.如果DNA 分子的模板链的TAA 突变成TAC ,则相应的遗传密码 ( B ) A .由UAA 突变成AUU B .由AUU 突变成AUG C .由UAA 突变成UAC D .由AUG 突变成AUU 3.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 和生殖细胞突变b 两种,则( B ) A .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 .a 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 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 .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 .a 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 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4.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大约有109个果蝇的群体,每一 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B ) A .2×109 B .2×108 C .2×107 D .108 5.下图表示基因A 与a 1、a 2、a 3之间关系,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 D )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 .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6.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 D ) A .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 .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改变 C .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 、B 都有可能 7.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 D ) A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 .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 .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8.某基因的一个片断是,在解旋时,a 链发生差错,C 变成G ,该基因复制3次,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全部基因的( B ) A .11% B .50% C .25% D .12.5% 9.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B ) (A )产生的有利变异多 (B )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A a 1 a 2 a 3

名词解释普通遗传学

名词解释 绪论:变异: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遗传工程:把生物的遗传物质费力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切割、连接、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按设计有计划削减,添加和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方法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第一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第二.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的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信息。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是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 表型: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它具有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但对于某一性状来说就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想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生物体。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生物体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回交:是指杂交子代与亲代之一相交 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基因型。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连锁遗传)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相引相: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连锁遗传: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想后代传递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指场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第五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交配。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的

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复习习题)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 2、染色质 3、常染色质 4、异染色质 5、核小体 6、核基质 7、核型 8、带型 9、核定位信号 10、端粒 11、基因组 12、卫星DNA 13、小卫星DNA 14、微卫星DNA 15、 二、填空题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 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 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 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 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 三类序列。 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 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1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 1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 1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1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1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 。 1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可分为和。 1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 1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 1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

为、、、。 1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进入核内。 三、选择题 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 A、A型 B、Z型 C、B型 D、O型 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 A、染色体 B、染色质 C、核仁 D、核纤层 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 A 、100bp B、200bp C、300bp D、400bp 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 A、A型 B、B型 C、c型 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 A、核基质 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 C、核纤层、核基质 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 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 A、微管 B、微丝 C、中间纤维 D、核蛋白骨架 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相连通。 A、光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 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 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 9、下列()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 A、H1 B、H2A C、H3 D、H4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12、异染色质是()。 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 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 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 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 四、判断题 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 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 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第八章细胞核 核质比:用于表示细胞核的相对大小,即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比。 核膜:又称核被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将细胞分为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蛋白质翻译在胞质。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传递以及核糖体大小亚基组装的场所,在维持细胞遗传信息稳定性及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起指挥控制中心的作用。外核膜:核膜中面向胞质的一层膜,与糙面内质网相连接。外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外核膜与细胞质相邻的表面可见中间纤维、微管形成的细胞骨架网络,这些结构的存在起固定细胞核并维持细胞核形态的作用。 内核膜:与外核膜平行排列,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核质面附着一层结构致密的纤维蛋白网络,称为核纤层,对核膜起支持作用。 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内侧与染色质之间的一层由高电子密度纤维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片层结构。在细胞分裂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核周隙:内、外层核膜在核孔的位置互相融合,两层核膜之间的腔隙即核周隙,与糙面内质网相通,内含有多种蛋白质和酶类。 核孔:在内外核膜的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 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中央栓四个部分,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复合体,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亲核蛋白的核输入,又介导RNA、核糖体亚基等的核输出。 胞质环:位于核孔复合体结构边缘胞质面一侧的环状结构,与柱状亚单位相连,环上对称分布8条短纤维,并伸向细胞质。 核质环:位于核孔复合体结构边缘核质面一侧的孔环状结构,与柱状亚单位相连,在环上也对称分布8条纤维伸向核内。 核篮:核质环上纤维末端形成一个由8个颗粒组成的直径约60nm的小环,构成捕鱼笼似的结构称核篮。 辐:是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的结构,呈辐射状八重对称分布,把胞质环、核质环和中央栓连在一起。辐可分为三个结构域,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和环状亚单位。

细胞生物学第八章细胞核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核 1.概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标志蛋白及生理功能。 答:核孔复合体由环、辐、栓三种结构构成。环包括核孔外缘的胞质环(8条短纤维伸向细胞质中)和核孔内缘的核质环(8条长纤维伸入核内,末端形成小环构成篮状 结构);辐则由柱状亚单位(支撑“环”)、腔内亚单位(固定作用)和环状亚单位(核 质交换通道)构成;栓是环带亚单位中的颗粒或棒状结构,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作 用。 核孔复合体的标志性蛋白是gp210,它能够促进核孔的形成以及锚定核孔复合体。 还有P62存在于中央栓上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作用。 2.举例说明核孔复合体运输物质的特点及过程。 答:总体上来看有双功能性(主动、被动);双向性(亲核蛋白入核,DNA、RNP等出核)。 而其主动运输的特点有: (1)信号识别:亲核蛋白上有NLS(核定位信号)序列才可入核。 (2)载体介导:载体如importinα和importinβ,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importinβ异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3)GTP供能:复合物入核以后,GTP水解供能使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 (4)双向选择:蛋白入核需要NLS,出核需要NFS(核输出信号),mRNA出核要5’端的GpppG帽子。 (5)饱和动力学特征。 3.简述核糖体的主要合成场所、大小亚单位的装运场所以及转运途径。 答:编码rRNA的基因存在于核仁组织区,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即在此处。rRNA基因转录形成45SrRNA前体后即与蛋白质结合形成80S的RNP复合体,随后切断部分转录间 隔后产生18S、和28SrRNA ,5SrRNA自核外基因转录而来。先由18SrRNA形成小亚 基,再由另外三种形成大亚基,即完成核仁中的合成过程。 大小亚基出核后,在mRNA上完成组装(先是小亚基与mRNA结合,再结合上大亚基)出核(从核孔)的转运途径见核孔的物质运输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