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与循环经济思想

论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与循环经济思想

论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与循环经济思想
论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与循环经济思想

工作研究

摘要: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把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使劳动过程同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实现了本质的统一。21世纪人类进入生态时代,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与良性循环已成为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尤其是站在循环经济的角度对这一思想深入研究极其重要。

关键词:马克思;物质变换;物质循环;循环经济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Marx first time working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man and na-ture,so that colleagues in the labor process and the natural cycle of material betwee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ssential unity.21st century into the ecological era,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whether the virtuous cyc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economic proposition.Therefore,the ma-terial re-cycle theory of Marxism,especially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anding on circular economy in-depth study of this idea is extremely important.

Keywords:Marx;material transformation;material re cycling;circular economy

一、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

1.循环运动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自然界万物遵循着永恒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规律——

—物质循环运动。整个生态系统是处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运动之中,这是包括人、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运动的普遍现象。他们指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提出了物质运动永远循环的理论。恩格斯说“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地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因此,“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2.循环运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从微观的家庭经济到宏观的国民经济,从国内经济到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到国际经济,都是循环运动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无限循环的经济系统循环,简称经济循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时,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来揭示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详尽地分析了产业资本运动要不断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循环往复地运动来实现价值的增殖,即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循环过程中才能实现。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的经济运动,都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运动过程。这是由生产和再生产的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决定的。“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而社会再生产又表现为一种连续不断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中生产是过程的起点,决定交换、分配、消费;消费是过程的终点,交换和分配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而交换、分配、消费对生产起巨大反作用。这样,在经济系统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就存在着物质的往复循环关系,这就是经济循环运动。

二、《资本论》中的循环思想

1.资本循环是经济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动力

目前,国内有关循环经济研究中涉及生产消费过程中的循环,大多只限于技术和工艺设计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忽视了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价值流。如果要使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环境之间建立稳定、健康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那么必须重视资本周转对物质循环的推动作用。

资本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P…W'—G'—W…P;商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w'—G'—W …P—W'。“如果用Ck代表总流通过程,这三个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I)G—W…P…W'—G';(Ⅱ)P…Ck…P;(Ⅲ)Ck…P (W')”

这一形式类似循环经济的闭环模式。“如果我们对这三个形式进行总的考察,那么,过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现为过程的结果,表现为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前提。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归点。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企业内部行为和企业外部行为的统一。

循环经济本质上也是资本的循环,而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中,情况也是如此,其实这一模式更类似于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P…Ck…P。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论马克思的物质循环理论与循环经济思想

□王红征1,2

(1.河南大学;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303

2011年3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模式中,货币资本购买的生产要素(资源)取得了生产资本的形态,进人生产过程得到了产品即商品资本的形态,产品在市场上经过交换进入消费,最后以废弃物形式成为再生资源,又获得了生产资本的形态,依此往复,不断重复资本的循环。因此,为了保证物质流中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和废弃物质流的合理比例、流量、流向以及流速,保证能量流的持续转化,必须保证资本循环的顺利进行。

2.社会总资本均衡的条件制约循环经济

社会总资本是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的统一,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就是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再循环。实物或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资源产品”,“社会总资本的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另一部分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这在表现出总资本执行职能的结果的产品价值本身内形成一个运动。这个运动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物质补偿,因而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因此,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模式时一定要考虑社会总产品的合理结构,社会总资本循环与流通的正常实现,要求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购买与售卖,实物(使用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平衡:Ⅰ(V+ M)=ⅡC。其中“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两个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在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还要求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的平衡关系。

此外,为了保证循环连续性进行,还需要一定制度保障和社会形式,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在《资本论》第3卷中所论述的实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信用资本,虚拟资本以及现代工厂制度、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制度等,旨在阐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突破私人生产的狭隘眼界,经济危机不仅是对社会利益,更确切地说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特别是对生态最残酷的掠夺。

3.《资本论》中的“3R”思想

①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资源节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整个物质的闭路循环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的原则,其中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ing)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Reusing)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或再循环原则(Recycling)是输出端方法。资源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原级资源化,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生产钢铁等;二是次级资源化,是将一种废弃物用来生产与其性质不同的其他产品原料的资源化途径。一般来说,原级资源化在形成新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次级资源化可以减少25%左右。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了一体,既要求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使物质在经济体系内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持续的利用,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环境同化,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

②生产排泄物的利用。在《资本论》第3卷第5章中,马克思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生产过程中原料的节约和再利用的思想。首先,马克思提出了废物利用的现实激励,即“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并注意到生产过程中大量废弃物的存在,“我们所说的生产排泄物,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废料;……制造机器时废弃的但又作为原料进入铁的生产的铁屑等等,是生产排泄物。”;其次,“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排泄物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可见,马克思已经注意到了企业内部的再利用和企业间的再利用;再次,马克思也注意到了,排泄物不仅仅源自于生产中,而且还有部分来自消费。“消费排泄物则部分地指人的自然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部分地指消费品消费以后残留下来的东西。”同时,马克思强调“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人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这正是遵循了减量化生产原则。马克思认为“废料的减少,部分地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的质量。……还要取决于原料本身的质量。……部分地取决于原料在进入制造厂以前所经历的过程的发达程度。”可见,马克思还强调了技术在循环生产中的作用。

总之,马克思认为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经济系统,都是处于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运动形式。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发展,只有在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依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一条路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杨志等.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5]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红征,河南大学博士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循环经济。

304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1年3月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并阐述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态,具有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相互依存。(4分) (2)产业资本周转的核心概念是资本的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速度的因素有: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价值分批地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是固定资本;而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是流动资本。 提高资本周转速度能够:A、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流动资本部分。B、减少甚至避免因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而造成的损失。C、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5分) (3)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把其总资本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及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本循环及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加速资本的周转速度,缩短周转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分)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如果是论述题,可以这样答: 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包括单个资本(又叫个别资本,指投入一个企业的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也包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 (2)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

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1 王明远(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On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Wang Mingyua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Beijing 100084)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的状况,随后分析了我国的若干代表性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或者修订,应当确立和完善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概念废弃物 在我国,循环经济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2,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循环经济概念。因此,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立法工作的角度看,都需要首先对这一基础性的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和明确界定。 综合看来,循环经济是人们对“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产物,是克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之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和有效尝试,是一种试图有效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践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中尤以德国和日本两国最为发达。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启示 作为学术性概念,多数学者都认为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开始作为实践性概念出现在德国。几乎是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与之含义相近的循环社会实践活动3。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开始广为使用4。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直接驱动因素在于,采用传统的填满方式处理废弃物时占地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再加上资源的匮乏,促使其为了减轻垃圾处理压力和节约资源而走上了针对废弃物的“循环经济”之路。而这种对废弃物的管理要求又必然涉及生产与流通环节,导致这些 1世界银行资助“循环经济立法”项目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而非整个项目的最终观点。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作的不完全统计,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定义多达40余种。参见《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参见徐嵩龄,《为循环经济定位》,载《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总第13期),第63-64页。 4参见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60页。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

“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发挥电厂的优势,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沼气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实现转化,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化”形成大循环圈。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终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相统一,努力在市域打造大的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投足量资金,相继建成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分期分批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搬迁和关闭工业企业污染源,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积极倡导节能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近年来全市关闭了一

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及其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①哲学: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近代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实质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5.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④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 6.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

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7.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8.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⑶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要求。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及现实意义 2015.12.15 摘要: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经济全球化,但是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仍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产业结构也日益复杂,该理论依然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和微观经济管理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当代企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经济政策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从社会再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入手,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社会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揭示了社会财富实现增殖的方式。某种意义上,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不仅在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基础地位,更在西方经济学以及其他应用经济学中占有基础理论的地位。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与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相互配合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本循环是资本所有者带足了货币到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有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再到市场上去把商品卖掉,收回比原来更多的货币。这样,资本就完成了一个循环。从产业资本这一循环运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它要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资本循环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产业资本家以“采购员”的身份,带着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在第二阶段中,资本家以“商品生产者”的身份,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消费,生产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新商品。这是资本循环的决定性环节。在第三阶段中,资本家以“推销员”的身份,把生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87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 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 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 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4.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共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应用于()。 A.治理污染

公需科目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参考答案

用编辑菜单查找功能输入试题关键词找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试卷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 B. 气候变化 C. 全球合作 D. 知识经济 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 4 B. 5 C. 6 D. 7 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B )阶段。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D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英国 5. 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C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6. 发达国家中,( D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7. 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 倒“V”形 B. “V”形 C. 倒“U”形 D. “U”形 8.(D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 经济发展阶段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技术进步 9.(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 B. 克林顿政府 C. 小布什政府 D. 奥巴马政府 10. 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 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日本 11. 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 印度 B. 中国 C. 巴西 D. 南非 12. 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 D )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3. 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 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 进口 B. 出口 C. 进出口 D. 生产 14.( C )的发展使得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服务业 15. 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 A )。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俄罗斯 D. 印度 16. 中国能源消费以(A )为主,而优质能源的利用存在“先天不足”。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核能 17. 我国目前唯一现实的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是( C )。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核能 D. 地热能 18. 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 C )。 A. 印度 B. 巴西 C. 中国 D. 俄罗斯 19. 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B )。 A. 《节约能源法》 B.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 《循环经济促进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20.( A )参议员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是迄今为止以“低碳经济”为名的世界第一份议案。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法国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认真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法律,改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作用,加快煤炭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在实现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2.2编制原则 2.2.1符合生态学规律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他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情节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2.2.2有主有次,逐步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决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属于循环经济起步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属于大规模建设形成生态基地体系阶段;第三阶段属于生态基地体系完善健全阶段。其每个阶段,都不能跨越。 在生态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完成能源化工,农牧业和服务业三大循环体系的建设,从而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基地运行体系。在能源化工循环体系建设中,要贯彻优先内部循环的原则,同时要与农牧业和社会生活循环体系密切联系。只有三大循环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通过三大循环体系的交叉组合构建形成全管理区完整的循环经济生态基地体系。 2.2.3“三赢”原则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循环经济真正发展成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三赢”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先进的思想武器。其政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特质决定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有特殊的规律值得探寻的,重要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掌握和应用具体地、辩证地统一起来。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认识现在和预知未来的武器”。共产党人所从事的活动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自发的行动,它从开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自觉的活动。这一自觉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强大并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根源。“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力量,就在于它给党以可能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来了解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来预见事变的进程,来不仅知道事实在目前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而且知道事变在将来如何发展和向哪里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理论学习,就是要通过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我们获得这种了解事物并把握未来的神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迈入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门的必经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他从来没有把理论当作纯粹的理论来研究,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活动来建立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针对着、配合着一定的现实任务,都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它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是对理论的具体把握。要通过读书学习,把理论书籍里学取的基本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重视把握现实规律 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种事物现象都有它自身的必然规律,我们必须依据它们自身的这些规律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准并不在于从书本上学习了多少,而在于能否了解把握自己所要改造的周围环境的规律。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质。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给共产党人以在任何环境中确定方针的可能,就在于它是要掌握而且能够掌握一切环境中事变的具体规律,就在于能使我们依据这些规律来预见事变的过程。 要掌握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一切个别结论和原理,必须注意到这些结论和原理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下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把这些结论、原理和它所产生的环境条件联系起来研究。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依据自己环境的实际情况获得自己的理论结论和原理。我们要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学习他们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实质。 要进一步全面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要努力找出实际情况中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否则,“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仍只能是主观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存在的。如果一时一刻停止了实际应用,那仍然是唯心的空论,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必须使我们学习掌握的理论当中包含丰富的现实环境和历史规律知识,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离开具体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实践的一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实践,服务于实践,而且以一定的实践的立场为立场的。任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是为着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建立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成立是紧紧地依赖于实际的,它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必须以理论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一、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值。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在运动的总过程中,资本要实现增值,必须依次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实现价值的增值。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这一阶段用公式表示为:G-W=A+Pm,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从形式上来看,买者把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而卖者则把他们的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执行的是一般商品流通职能。实质上这里的货币同时具有资本的职能。因为资本所有者购买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生产资本——劳动力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而生产资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所以,在G-W中,G 作为货币资本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所有者以生产组织者身份,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用公式表示为W=A+Pm... P... W’,其中,P 代表生产,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在这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通过生产过程,资本由生产资本的要素形式变成商品资本形式。这些商品与原有的商品相比,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发生变化,而且在价值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包含了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即资本所有者又以商品出售者的身份回到市场,把新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用公式表示为W’-G’。经过售卖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能否完成W’-G’过程,对资本的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 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完成W’-G’过程,资本家收回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才能继续。因此,商品资本要实现自己的职能,必须将它的商品形式全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把这一过程称为“惊险的跳跃”。 由以上可以看到,资本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不断地循环运动,才能使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循环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 G’(G+g)。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生产阶段属于生产领域。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运动中,预付资本的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它的量也增加了。 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循环经济学作业

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 姓名:邱智伟 学号: 20090390214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2班 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

论个人修养--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采,循环经济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主要结合课程知识详细介绍循环经济的具体内容,并从个人修养方面具体谈谈关于循环经济的自我约束问题。 关键词:循环经济个人修养自我约束 1、引言 众所周知,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 润。这种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历 史发展的历程证明是不科学的、不可取 的,因此循环经济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循环经济的各种知 识。 2、正文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 人、自然资源和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 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 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 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 环来发展的经济。如右图解。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利 用为目标,以“、、”为原则,以物质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方式运行的。它要求运用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它要求运用生 态学规律来指导的经济活动。所谓循环 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 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 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 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 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 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 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 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3、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5、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6、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作用:①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③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7、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第二,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 8、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9、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转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周 转解析 对于考研政治而言,从宏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板块仅仅只占3—6分的比例,和10年之前相比,重要性下降,而且难度也大大降低,但这种评价仅仅是相对而言,从其本身的特点来看,部分基础理论的理解还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讲。其中一个知识点,近些年未有涉及,但今年需要大家给与注意的是:资本循环和周转。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这个点,要有针对性: 第一、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这个是资本循环的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要理解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执行三种职能。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必要先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进行生产,再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与此相对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从空间上来说,必须是有的人在生产产品,有的人在卖商品,而有的人则在购买商品。如果只有生产的,而没有卖的,生产就进行不下去了。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在购买之后进行生产,生产完之后去销售,要进入下一轮的生产,必须还要购买。所以要在时间上继起。这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第二、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所关注的重点是周转的速度。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周转速度带来的影响是需要考生认真理解的。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例题:考察资本循环的重点在于( ) A.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B.资本运动的速度快慢 C.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和并存性 D.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 解析:A、B选项是资本周转所重点分析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是C和D。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优势 凯程考研辅导中心创办于2005年4月,具有强大高校背景,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考研高端辅导的机构之一。并积累了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 成功学员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2017答案96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1-08 96分 1.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在()的前提下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资源开发智能化 o B.人工成本最低化 o C.劳动强度最小化 ⊙√D.环境污染最小化 ? 2.下列经济学原理中,属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不可完全循环原理 o B.自然资源补偿原理 o C.人均供给趋同原理 ⊙√D.生产效率差异原理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 o B.环境与生态保护 ⊙√C.限制人均GDP的无限增长 o D.效率和利润最大化 ? 4.在中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会议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一届三中全会 o B.十二届六中全会 o C.十六大 ⊙√D.十七大 ? 5.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下列概念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环境生态保护

o B.发展低碳经济 o C.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D.创造平等的受教育与发展机遇 ? 6.根据2012的统计,下列国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印度 o B.法国 o C.美国 ⊙√D.中国 ?7.关于循环经济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早期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o B.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 ⊙√C.循环经济的发展不需要政府的参与 o D.循环经济涉及科技、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 ?8.关于自然生态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资源不能被充分循环利用 o B.驱动生态循环的推动力仅靠能量密度低的阳光 o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生生不息 o D.物种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 ?9.下列思想理念中,与循环经济的思想相符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中心,人定胜天 o B.人类是地球生命整体中迅速畸形滋生的那部分 ⊙√C.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社会与自然协调,并且和谐发展 o D.地球上没有人类,生态系统更和谐完美 ?10.人类开始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担忧是在()。(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十九世纪中叶 o B.二十世纪初 ⊙√C.二十世纪中叶 o D.二十一世纪初 ?11.粗放型发展规模会阻碍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过去的粗放型发展主要表现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 ⊙√A.高资源与能源消耗 ⊙√B.高对外贸易依存度 ⊙√C.低科技贡献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