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

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

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
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和儿童虐待认知与潜在施虐倾向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A卷及答案(1)

发展心理学(A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认知发展规律 (B)心理的种族发展 (C)心理的种系发展 (D)心理发展规律 2.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繁衍”一词( )。 (A)仅指生育后代 (B)仅指事业的发展 (c)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 (D)更多的是指生育后代 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4.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叫(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因果研究 5.不属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是( )。 (A)惩罚和服从取向 (B)社会契约取向 (c)维护生命取向 (D)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6.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和彼此协调、合作的游戏称为( )。 (A)协同游戏 (B)合作游戏 (C)假装游戏 (D)共同游戏 7.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 (A)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取长补短 (B)兼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缺点

(C)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 (D)难以实施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 8.普莱尔是( )的奠基人。 (A)科学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科学发展心理学 (D)科学社会心理学 9.(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 内部尺度。 (A)人生观 (B)价值观 (C)世界观 (D)信仰 10.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年。 (A)1879 (B)1882 (C)1876 (D)1891 11.( )是婴儿天生的学习能力。 (A)模仿学习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言语刺激 12.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 (A)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作为章的名称 (B)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一书 (C)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 (D)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霍尔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 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进入的我们自己梦想中的大学,我也是其中一个。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真的很幸运,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的。但是作为别人眼中的幸运儿,我们其实有很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困扰。从我们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比如刚进入大学时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这些东西都在时刻困扰着我们。这些还都是一些在校内常见的一些大学生的心里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只要经过咨询我们的学长或者是我们的老师和朋友,相信我们就会走出这些困扰。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了比这样更严重的问题,而且还没有合适的途径来解决的话,这对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将会是非常有害的。在这里我说几个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相信大家对这件事情都没有忘记,这其实就是大学生的没有得到很好的心里健康教育的悲剧。虽然马加爵事件有多种原因,那些受害者也都有自己的不是,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马加爵的心里健康出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够从多方面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一些困境,相信事情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也就不会造成那样的悲剧。第二个例子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的事件。大家想一想,清华大学的学生,各方面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即使是这么优秀的学生也会在做出这样的事情。据我从事件的了解知道刘海洋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已经被系里推研,没有任何就业压力。刘海洋不是十分开朗,但也不属于沉默寡言那种类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对这件事情是这样分析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刘海洋可能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实际上也就是人格上的不健全。因其缺少成长氛围及心理抚慰往往更容易走上犯罪。当然了由于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出了问题而造成的悲剧还远不止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二)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知觉

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2.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3.言语听觉 “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的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探索活动的协调。手眼协调活动是婴儿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

西。 2.动觉 (四)空间、时间知觉的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三、幼儿观察的发展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 (二)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四、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活动 1.适应现象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中英互联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教材(3)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6、7――12、13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掌握)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并不断内化,引起智力、个性和社会诸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掌握) 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学龄前儿童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易接受这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二)组织策略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低年级不能运用,中年级不大会用,高年级自发运用。6-8岁进行组织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10以后已是组织策略者,无须提示。 (三)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是指对没意义联系上的信息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以助记忆。 2011.05 98、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AC244-3 (A)复述(B)大脑风暴法(C)组织(D)谐 音记忆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重点掌握) 童年期的思维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质变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2011.05 10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AC)。P245-3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1)直观形象水平(小学低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2)形象抽象水平:(小学中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30童年期 Childhood 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l 400克,和成人一样。6岁后,脑的任何一叶都迅速生长,内抑制和分化抑制显著发展。中国学者对儿童脑电渡的研究,证明了童年脑功能的迅速发展,到13~14岁趋向成熟。 童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内部成熟,特别是在l0~12岁时期。而身高体重方面都要比幼儿期和少年期增长缓慢.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8~9岁时,白细胞数目增加到最高数值,抵抗力提高,一般生理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与幼儿期和少年期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其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不随意性为主导,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随意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认知水平则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幼儿认知事物以具体形象为主导,上小学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越来越多的概念,在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中,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在童年期,儿童的集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儿童在班集体、少年先锋队等集体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形成对集体的情感和意识,这对其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知觉迅速发展。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视敏度增长速度,童年比幼年缓慢,增长速度最高是在7岁。但是童年儿童的差别感受性比幼儿有显著提高,l0岁时视觉的调节能力最大。童年期儿童的听觉能力已有较高水平,能区别本旗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据研究,如果6岁儿童辨音能力为单位1,则7岁为1.4,8岁为1.6,9岁为2.6,10岁为3.7,19岁为5 .2。声音听觉敏锐度在13岁以前比成人略低。 童年期儿童的空间知觉在不断提高。皮亚杰对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进行了实验,后来,美国的D.埃尔金德和中国的朱智贤都验证了皮亚杰的这一实验。中国学者试验结果为:儿童在5~7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和脚;7~9岁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与皮亚杰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1982年中国学者又进一步作了验证,认为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有提高趋势。 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只能凭借其他分析器或标尺感知.苏联有人调查小学各年级学生确定1分钟能力的材料表明能较为正确判断的:1年级为11.5%,3年级为24.8%,5年级为31.1%。由此证明儿童随年龄增长,对1分钟知觉逐渐接近正确。中国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5岁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才开始使用时间标尺,到8岁基本上能主动使用标尺。 童年期儿童的观察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这时期的一般特点为:在观察目的选择上,容易抓住表面细节而忽略本质部分:在观察时容易笼统而不精确;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些特点年龄越小越明显。 ②记忆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识记在童年期儿童记忆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实验证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表1)。起初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后来有意识记逐渐赶上无意识记,最后超过无意识记。表1只表示一般的发展趋势,两种识记的变化还会受各种条件的支配。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

如何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如何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1、智力正常,有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大学生智力正常主要表现为: ①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智力要素正常; 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③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无学习障碍。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①能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身心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②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自傲,不自卑,不自暴自弃; ③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恰当表现自己。 3、情绪稳定协调,积极情绪占优势 ①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②肯定情绪多于否定情绪; ③情绪稳定,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④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情景引起的,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景相符合; 4、人际关系和谐 ①乐于与人交往。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善于扬长补短; ④能融于集体; ⑤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 5、人格完整 ①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统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6、意志坚韧,有较强的执行力。 ①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②能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③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7、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强 ①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②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③能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相协调。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特征。 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以及严重偏离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角色要求均视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儿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 (一)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二)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三)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记忆,当儿童对所有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时行意义加工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背诵)。是指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材料的过程(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 2.组织。组织是要把识记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期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年龄小的儿童往往按简单联想归类,年龄大的儿童按关系归类 (2)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二、思维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速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发展心理学期末总结

青少年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理论:形式运算阶段 此阶段,个体的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将具体事物作为思考的内容,而且他们能通过自我反思获得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逻辑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的两大特征 1、假设演绎推理:当面对问题时,会首先思考概括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因素的普遍理论,然后通过对普遍理论进行逻辑性的,可验证性的推理,假设。再验证那个影响因素是在现实世界可行的。【1】 形式运算思维的标志 2、命题思维:青少年可以不通过现实情境对命题进行逻辑推论 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需要语言和一些无法用现实事物代替的符号系统作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形式运算地位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包括成人也是如此。形式运算思维和具体运算思维一样,尝尝是与具体的任务和情境相联系的。 二、信息加工 信息的观点认为,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改变是由于获得、使用和存储能力上的逐渐变化带来的。 信息加工的机制: 1、注意:关注相关信息,更适应于任务要求 2、策略:对信息的存贮、再现、提取的策略变得更加有效 3、知识:只是增加便于策略的运用 4、元认知:元认知扩展,触发对信息的获得和问题的解决有效策略的新动察 5、人知的自我调节:形成更好的思维监控、评估和调整的能力 6、加工能力:工作记忆空间大并且可以用高效的形式进行组合,以抽象思维进行表达 信息加工理论是以抽象思维为核心,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认识以及对思维的监控能力的体现,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中心。 三、自我中心思维【2】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会伴随形成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形式,难以辨认他人和自我的的抽象观点。因皮亚杰的观点,后人推论出两种自我与他人的混乱关系 1、想象观众:青少年会认为自己是别人观注的焦点,这使得自己过于自我为中心,导 致过高的自我意识,对他人想法过于关注,不断地预期别人的反应倾向。、 2、个人神话:由于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并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无所不能的。 从而使得自我重要性急剧膨胀,导致冒险行为。 认知的自我中心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无法区分又过分区分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无法区分体现在想象观众这一心理结构中,而过分区分则体现在个人神话。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关键词:自我认知心理健康自卑过度自信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心得体会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不堪重负,但他们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正一天天向亚健康靠近。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距今为止好像还没有确切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但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它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很多人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算是健康吗?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健康?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甚至有自杀倾向也存在少数。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1)发展是一种变化。2)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3)发展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致动作发展。 可知度:是吉布森知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消极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观察学习:也称代替学习,班杜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这是一种病态的焦虑形式。 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特定的空间、玩具、书籍等) 同化: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中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同化。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的介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间。 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埃里克森还用同一性混乱理论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简答题:简述同一性混乱的危害) 1、简述发展理论的任务? 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2、发展的原则 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相互交织的原则。人类的身体结构是建立在左右两侧均等的基础之上的。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4)个体成熟的原则。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5)自我调节的原则。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 3、简述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 1)直觉特异性增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增加。2)注意实现最优化。作为注意行为的结果,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某些信息,同时忽略另一些信息。3)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儿童通过确定几次的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位从而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4、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新的人格结构。1)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是难以接近的部分。2)自我是本我得以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是联系本我和超我的。3)超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人格结构中的三个成分是一组实现不同功能的精神过程,个人的行为就是这三种精神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儿童产生焦虑的原因:对于一个孩子,如果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利因素,比如别人对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得 ——2016级物理1班刘明瑞本章学习的内容针对对象是童年期儿童,一般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相当于现行的小学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并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来更方便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儿童的身体以及大脑结构和机能都有相应的发展。 其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童年期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譬如说童年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初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还不全面,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例如,一年级儿童上学时常常会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学习用品,这时父母应该多多帮助他,提醒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有意注意就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上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锻炼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儿童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再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学习作为儿童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它不同于游戏和劳动,既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该阶段的特点:第一,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己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东西。总之,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渐代替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让学生在转折的道路上走偏了。第二,从年龄发展上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和幼儿、青少年的学习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也有学习,但这种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在游戏或其他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在童年期之后,学习才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是童年期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较差,从内容上讲,童年期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应当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与行为规范。 余下内容还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习了这些,我认为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传导者,应从一颗爱心,一份挚情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尊重理解儿童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学习气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也一样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 2.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白信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许多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意中伤害了他

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在小学低年级,他们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显著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继续从自我中心时期向客观时期发展,这是一个逐步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而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是非常显著的,他们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他们还比较模糊,总是注重从自己的具体的外貌特征上进行描述,不太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情绪多变而冲动 低年级学生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我们经常能见到。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易形于色。一些在我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考试考好了,被老师表扬了,他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呱呱乱叫;相反,如果学习不好,或是被老师批评了,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羞愧等各种情绪而痛哭流涕。 意志力较差 小学低年级的意志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尽管学生有依赖性,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知,掌握知识要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独立学习做好铺垫。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应当注重正面引导。由于低年级孩子易受暗示,喜欢模仿,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好的行为榜样供孩子学习。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周晓晔(1968-),男,锡伯族,辽宁丹东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0年第4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10 (总70期) J OURNA L OF L I AON I NG TEACHER S COLLEGE (SOCIAL SC IE N CES ED IT I ON ) G enera lN o .70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周晓晔1 杨冬梅 2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学因素,认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其中认知心理因素是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认知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98(2010)04 0064 02 所谓认知心理因素导致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指 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即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受某种外界刺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有的人出现心理障碍,有的人则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对事件认知的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的缘故。 对此,心理学家E llis 进一步提出了 ABC 理论。在ABC 理论中,A 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A ctivati n g events);B 指信念(Be 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 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 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 与C 之间有B 的中介因素。A 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 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 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 不同所致。由此可见,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E llis 提出: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 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认知心理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大学生的认知曲解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二元的绝对性思考:任何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种二元绝对的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如一位女大学生在一次联欢会上,由于唱歌跑调竟然跳楼自杀。 (二)妄下结论: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如一位同学在校园里看见一位老师匆匆走过,出于礼貌向老师打招呼,结果老师却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这同学心里想: 老师竟然不搭理我,是不是我有什么事得罪他了?他生我气了?难道老师不喜欢我? 从而体验到了极大的挫折感。实际上是这位老师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注意到他。 (三)以偏概全:有的人只根据一件事情,就对该类事件做出概括性的结论。学校举办舞会,一位男同学邀请一位女同学跳舞,结果遭到谢绝。他就认为女同学讨厌自己,从此远离舞场,拒绝跟女同学交往。有的人只根据一个小小失误,就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例如 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我是个无能的人。 有的人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一位女大学生在恋爱受挫之后,认为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从此拒绝和任何男同学交往。以偏盖全的人容易产生偏执心理,影响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导致心理冲突。 64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doc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儿童进入学校后,其主导的活动为( )。(分数: 2.00) A.学习活动 B.社交活动 C.游戏活动 D.班集体活动 2.狭义的学习是指( )。(分数:2.00) A.在生活中逆行的 B.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 C.经验的获得受行为的变化 D.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系统的学习 3.童年期,又称小学期或学龄初期。该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童年期是从( )。(分数:2.00) A.5岁~11岁 B.8岁~14岁 C.6、7岁~12、13岁 D.8~11岁 4.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 )的人生理发育比较迟缓。(分数:2.00) A.60% B.45% C.70% D.30% 5.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是( )。(分数:2.00) A.青少年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婴儿期 6.儿童采取他人向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 )。(分数:2.00) A.社会认知 B.角色采择 C.自我意识 D.换位思考 7.塞尔曼认为,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分为( )个阶段。(分数:2.00) A.6 B.5 C.3 D.4 8.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按照塞尔曼的观点,7岁的儿童处于阶段( )。(分数: 2.00) A.1 B.2 C.3 D.4 9.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此阶段属于( )。(分数:2.00)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信念,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学前阶段那样易冲动、易爆发,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