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_导学案上课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_导学案上课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_导学案上课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_导学案上课

导学案3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2013年9月10日

信息技术导学案

《制作课程表》 教师寄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表格,并进行简单得编辑与排版。 2、能够正确使用表格加工处理相关信息。 3、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插入表格得方法,认识并初步能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难点:灵活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学习过程】: 一、自学研讨,初识表格 1、同学们,下面就是七班得《课程表》,请您瞧一下这个表格得结构及所包含得 内容。 2、请您举例,说一下您所见过得表格及结构。 (1)使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 3、创建表格得三种方法(2)使用工具栏中得“插入表格”按钮 (3)使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创建表格 (1)了解《课程表》结构。 (2)打开Word,输入表格得标题“课程表”,保存文档。 (3)执行“表格”→“”→“表格”,弹出“”对话框,在“列数”

框中输入8,在“行数”框中输入6,单击“确定”按钮。 任务一:创建一个简单得6行8列得表格。 2、表格得缩放 ⑴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得右下角(小方块)时,鼠标指针变成得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当表格达到合适大小时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得缩放。 ⑵设置准确得行高与列宽 (1)选定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 (2)在“表格”选项卡中将表格得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对齐。 (3)单击“行”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1.5厘米。 (4)单击“列”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2.5厘米。 任务二:将任务一中得表格拖放到适当得大小。 2、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键即可,插入一行。 (2)操作一点通: ①如果要同时插入多行,选定得行数与插入得行数要相同。 ②将插入点光标移动到表格得最后一个单元格中,按Tab键可以在底部插入一行。 ③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Enter键也可插入一行。 任务三:插入两行(第7、8行)。 3、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时,首先选定要合并得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完成操作。 任务四:对比我们得课程表,现在需要将第七、八行进行一些合并。 具体要求:将第七或第八行得2~8个单元格合并为1格。操作步骤:先选定2~8这几个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 4、绘制单元格中得斜线 方法:点击“表格”菜单→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得“”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得表头样式,并添加行标题与列标题→点击“”。 任务五:完成斜线表头得绘制。 5、编辑美化表格文本 (1)输入表格中得内容。 (2)根据《课程表》,完善设置。 任务六:完成课程表得制作。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讲解,与同组同学完成我们班《课程表》得制作。 2、探究步骤 1)启动Word,输入标题《课程表》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算法和算法的表示学习目标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试属性考试形式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领会学考客观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识记1信息的概念1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2信息的基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2加工处理性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牛顿定律是人类对自然界现象抽象总结的结果。3存储性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被存储的信息不会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改变.终结等而消失或改变。4可传递共享性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产生损耗。人类社会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源和信息,只有信息会越来越多。5时效性过期的信息会影响其价值。如天气预报和新闻,过期之后前者无效,后者价值降低。6真伪性信息有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分。虚假信息可能源于片面的感知与理解.不恰当的信息表达与传递及错误的信息加工。3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4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

响,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纸.印刷术等。2近代信息技术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都是典型代表。3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现代热门的信息技术有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物联网.机器人包括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两个方向.因特网和下一代因特网IPv 6.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例1下列对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没了B教育网上发布的信息均是真实和有益的C信息被加工后它的核心含义不一定变化D信息的载体肯定看得见.摸得着例2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B远古时代没有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完成任何工作D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基础巩固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消息中包含的意义。2信息的特征有载体依附性.加工处理性.存储性.传递共享性.________.________。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有 ______________.通信技术.________________和传感技术,其中CPU芯片的研究属于________________。4以下属于近代信息技术典型成就的是A印刷术B电视技术C电子计算机技术D物联网技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1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知识点】 一、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评价信息) 二、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时间范围;二是信息的地域范围;三是信息的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 4、评价信息 表现在:所选择的信息能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相关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信息来源属于媒体类的是:()。A A、网络 B、老师 C、同学 D、活动过程 2、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B A、同学 B、图书 C、老师 D、网络 3、小华从书上看到大象的图片,他想知道大象有多高,爸爸就带他去动物园看大象,小华对大象有了一个印象,这是()信息源。D 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4、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获得的信息最可靠?()A

A、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B、因特网 C、朋友、同学 D、报刊杂志 5、学校要组织一次“奥运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李峥是参与者之一,为准备知识竞赛,他需要掌握与奥运会有关的知识信息。如果你是李峥,根据实际情况,你认为他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太现实的是()。D A、相关网站 B、报纸、杂志 C、相关书籍 D、体委 6、小明急需查一本书中的内容,按最佳方案,他第一个应选择的方式是()。A A、到因特网上查找能否下载此书中的内容 B、找同学咨询,到指定书店购买 C、找书店营业员咨询并购买 D、到书店的电脑查询系统上查找并购买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网上的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网络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需要的任何信息。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 设计思想与理念 本章学习采用的是建构-探究(Construction-Inquiry Learning)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协作的探索研究活动,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改善学习、培养学习者学习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不同方法收集信息.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与筛选 3.对收集后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收集个人主题中的相关资源,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2.正确引用网络信息资源,尊重知识产权,以避免侵犯版权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意识 (三) 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选自粤教版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四节的内容,分别包括“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以及“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游计划”。这部分内容涉及搜索引擎的相关操作,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没有从需求出发很难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我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主题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前提下,带着热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2. 教学重点 1)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 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取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3. 教学难点 1) 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 (四)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但是在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方法不够得当,因此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加强。 (五)教学方法 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协作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策略设计 一.激情导入:

信息技术导学案

信息技术《版式美化》导学案 徐钰烊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所接触的资料当中,无论是报纸还是书籍,还有我们检测用的检测试卷,都有一个漂亮的页面,今天我们一块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如何设置一个美丽的页面——版式的美化。 二、目标、重、难点概括 知识目标: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 插入适当的页号形式 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页面的设置、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1)设置纸张大小: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规格,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并将方向设置为“纵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使设置生效。(图见课本)) 自学任务: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 (2)设置页号 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菜单项 第二步:在“页码”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页号的位置与对齐方式 自学任务:在页面的底端中间设置页码,格式为1,2,3…… (3)设置页眉、页脚 第一步:点击“视图”菜单,选择“页眉和页脚”命令。 第二步:编辑页眉和页脚(编辑页眉这时,将显示“页眉”框和“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将鼠标指针移至页眉框内,即可开始输入和编辑页眉内容。要回到主文档,可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或者双击主文本区。要重新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可在主文档页眉或页脚区域内双击鼠标。若要删除页眉和页脚,则在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下删除所有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即可。(“注”:一页操作,全页删除) 第三步:编辑页脚 单击切换页眉和页脚按钮,可把插入点在页眉或页脚区之间切换。将鼠标指针移到页面底部,然后在页脚框内单击,亦可。 自学任务:设置页眉为:信息技术导学案 设置页脚为:作者,页码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本节课将以信息的获取过程:“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为线索,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能根据实际工作的信息需求,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总结一般规律,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能通过分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和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分析问题及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整理的良好素养。 (4)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能对信息获取效率给予关注。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3)能利用信息采集卡进行信息的有效组织和整理。 【教学难点】

(1)能从包含的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 (2)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整理。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根据本章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具体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理解信息获取的思想与价值,并内化为自身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 (2)基于问题的学习: 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范例教学法 从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例子出发去探索发现与之相类似的事例,并尝试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或理解它们,并由此领悟它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价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布置本章综合活动:制作一份防范自然灾害的电子作品 新学期第一天,教育部号召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节目通过现场演习和比赛,教授学生如何避险、自救和救助他人。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准确的分析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并确定信息需求;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根据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获取途径和方法;掌握保存信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中案例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获取信息;通过对信息获取的体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对信息问题分析深度和广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各种信息的获取问题;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 在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时,发散思维,扩展思路。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学校开展一个主题为“学习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活动,为完成该活动,同学们就分析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讲授新课: 1、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学习十六大精神”活动为例,指导

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列出需求清单。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并根据案例或重新设置主题,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1)事物本身: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过的信息。如动物、山河、风雨、表情、行为、事件现场等。 2)他人: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者教你如何找到说需信息的人。如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业人员等。 3)媒体: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信息需求清单说明主要可以从什么来源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P20的表2-2“采集信息的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①通过检索媒体信息采集信息 ②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③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2)采集信息的工具。除了传统的纸和笔,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丰富,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同时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课本P21表2-3列出了一些工具,学生可从表中进行了解。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第5课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课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地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门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郁,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由农村和市区两部分的学生组成,基础差距很大,所以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参与的任务驱动法。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中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尚未形成明晰的思路。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 四、教学策略 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五、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懂得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3、使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从中理解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总结学习过程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课题申报范本:4385-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选题目的: 在上世纪,就有学案导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到现在导学案铺天盖地,风靡全国,“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微课、幕课、反转课堂等新概念扑面而来。在“学案导学”研究的切入点上,不少研究者倾向于研究老师的“导”,而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的还不够,没有较好地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学生获取的学习内容仍然停留在较简单的文字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反思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的不仅仅是方法,还有内容。 研究内容: ⑴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的客观规律以及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⑵探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及导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影响作用的范围; ⑶探明学案导学的基本规律,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研制开发适应于中学实际的文本和网络学习资源; ⑷科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假设并总结归纳将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作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对策。 重点:学案导学的设计、应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累一批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学案、练案、文献等,并将它们转化为师生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难点:学案慧点的体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尤其是制作水平)的提高,学案、练案等文本资源以及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覆盖和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意义:将信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载体,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带动教育现代化。实践意义: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学案、微课、翻转课堂等,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品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勤于实践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奉献的科研型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①组织研究队伍,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路线。 ②查询、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③对教师进行“导学案的编制和实施”的优化和反思。 ④初步完成信息技术设备的添置、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提升的培训。 (2)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9年2月) ①将编写的巧学案及策略指导系列化 ②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各科学习的量化数据,是教学更具针对性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三、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四、 五、学生分析 六、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七、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九、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十、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信息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p p t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P”)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P)广东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社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0分钟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E-mail 设计者郑小英女福州金桥高级中学 指导者陈源泉男同上 实施者同上 课件制作者同上 光盘制作者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3、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 重点: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难点: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懂得了获取信息从哪些方面入手,但并没有进行总结归纳,所以用具体实例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来确定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来源,进行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以达到彰显个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最终实现情思惧得的教学境界。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因特网及教材和相应的课件进行授课。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教案 2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前面为信息的定义、特征及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本节内容是信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及获取信息为生活服务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生活中的信息概念还不是很明确,如他们不会认为也不理解“吃的东西”是信息,并且学生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没有“信息获取”这个概念。综上可以概括,学生缺乏对信息获取进行归纳、使之一般化的理性认识。本课就是基于这种情况,借助生活中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个实例,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会采集保存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使学生明白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所做的事情大部分都与信息获取相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真实情境导入法、问答讨论法、归纳总结法,任务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扬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两名左右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2. 从一个简单的案例说起,得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案例材料:刘蕾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书本14页刘蕾的案例材料。 教师活动:布置思考题3个题目,作为任务1下发,学生分小组提交作业,评比提交作业优胜小组。 教师投影显示并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 教师寄语:在word2000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WORD2000编辑文档的步骤;学会添加文件摘要信息、设置自动保存时间及保存为不同版本;学会中文板式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独立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档的编辑排版工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创建文档 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辩论会海报.doc” 2、执行“文件”→“”命令,进行“页边距”和“纸型”的设置。 3、执行“文件”→“”命令,单击“摘要信息”选项卡,添加文档的相关信息后,单击“确定”按钮。 [加油站]:页面设置影响整个文档的板式,一般来说应当在开始编排一篇文章之前就进行页面设置,以使该文档符合实际要求。 二、格式化文档 文档的格式化主要包括的格式化和的格式化。 三、插入图形和对象 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栏上的各个按钮插入、、,并对其进行设置。 四、保存文档 如何设置自动保存的时间间隔呢? 1、执行“工具”→“选项”命令,单击“保存”选项卡。 2、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复选框,在“分钟”框中,输入时间间隔,单击“确定”按钮。 五、打印文档 1、打印预览 2、打印 【大显身手】: 利用WORD2000文字处理软件设计一张光彩夺目的辩论会海报吧~!

第2课为运动员加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样式和模板的概念;学会新建样式、应用样式、保存模板和应用模板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样式与模板快速排版格式相同的文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 一、新建样式: 1、样式是应用于文本的一系列格式特征,利用它可以快捷改变文本的外观。 2、总结新建样式的操作步骤: 3、动动手,在WORD2000中创建一个新的样式。 二、应用样式 三、保存模板 1、模板是一种带有特定格式的扩展名为.doc的文档,它包括特定的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页面设置等格式。 2、想一想:保存“模板”和保存普通“文档”在操作中的不同之处? 【合作释疑】: 1、小组讨论学习应用模板。 2、[一点通]: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出现“新建”对话框。在word2000中,将模板按照不同的种类分别放在相应的选项卡中。双击需要的模板,即可创建基于该模板的文档。 【实践与创新】: 王小洁是初一一班足球队的拉拉队队长,她想制作一幅“运动员加油”的横幅标语,你能帮她完成这个任务吗?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学案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学习任务】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2、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1.2.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理解信息技术定义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 ()() 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就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B.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交流和表达的技术。C.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是互不关联的两个技术领域。 D.信息技术是处理信息的技术。 2、下面不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是( ) A、计算机技术 B、传感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通信技术 3、现在我们常常听说(或在报纸电视上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感技术 6、()首次打破了信息存储和传递的时间、空间限制 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创造 C、电话、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D、信息技术的普及 7、“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1.2.2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1)(2) (3) 2、信息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 (1)(2) (3)(4) 1.2.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应注意的几点: (1)(2) (3)(4) 练习: 1、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商务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B、网络会诊成为一种新型医疗方式。 C、网络对青少年毫无益处。 D、网络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 2、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某些思维活动,如医疗诊断、定理证明等,这些应用都属于( ) A、数值计算 B、自动控制 C、人工智能 D、辅助教育 3、对于计算机来说,信息处理其本质就是( ) A、数据处理 B、事件处理 C、控制处理 D、资源应用 4、一个中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上必须做到()。 A.在Internet上要随意发表各种言论,言无不尽 B.要学会寻找和进入人家的资料档案库 C.要学会如何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源来学习和发展自己 D.要帮助其他同学,让自己买来的软件安装到朋友的机器上用 5.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B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2005年8月27日江津市两名女中学生上网被骗至外地成人质,江津警方赶赴贵州,终将两少女安全解救,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都是由于交友不慎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上网与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应该:() ①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 ②不能轻易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 ③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 ④网络太复杂、太不安全,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导学案 内容标准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 1.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能结合典型事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及其历史和发展趋势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关知识点 (一) 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普遍性、不完全性、无限性、传递性、可压缩性 (对信息特征相关事例的分析此为重点和难点)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1Byte=8bit (二) 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一、教材信息 本课程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中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能运用好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正确率更高。本课的主线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对于信息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多数都已经会了不错的技术。所以在高中学的这些内容,学生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同样知识的知道层面,更多的是要去探究为什么,而且能独立的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高中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该关注的。他们平时的生活已经经常需要用到在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学习本课更应该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2)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和常用的高效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 (3)能通过分析和比较,来区别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四)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判断信息的真伪。 (六)教学过程: 20分钟教学过程: 三、课堂板书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确定信息需求(内容) 确定信息来源(途径) 采集信息(方法) 保存信息(结果)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导学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课标导航: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熟悉信息的一般特征 重点解析 1、信息的产生 信息是随着自然社会的产生而就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的定义 对于信息的理解,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来看,说法各不相同。信息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目前多数人认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3、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一传十,十传百”;“中国载人 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如“两人换 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3)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 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要区分信息和其依附的载体的不同之处。 (4)可处理性: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如“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5)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 其价值,但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6)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变化。如“老皇历看不得”“天气预报”“情报”等都具有信息的时效性。 (7)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 性。如“减灶退敌”“诸葛亮的空城计”等。 延伸拓展 信息的其他特征: (8)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事物在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如“信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 (9)不完全性:由于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次性获得全部信息。因此,信息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如“盲人摸象” 4、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典例剖析 例题:“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C) A 共享性 B 存储性 C 时效性 D 依附性

信息技术全册学案

基本能力测试-信息技术 【学科知识纲要】 信息获取 1、信息的基本特征。 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实效性、真伪性等,并归纳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如:某图书馆将《红楼梦》数字化后,可实现多人同时阅读,这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虚假情报也是信息。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几个核心技术。 3、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信息表现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把信息的记录、存储、传递和使用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是信息记载与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语音输入、智能代理等新技术的出现使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如多功能的个性化手机、符合中国人需求的办公软件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设计、构件化、集成化发展,总之,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4、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信息来源类型:文献型、口头型、电子型、实物型(现场信息源) 5、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又称为关键词查询)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代表性的有Google 、百度等,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代表性的有雅虎、搜狐、新浪、网易等。 6、搜索技巧。 ⑴使用多个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灵活运用“与”、“或”、“非”等逻辑运算提高搜索效率,提高搜索效率。 (2)强制搜索,可以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用于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 7、 FTP :文件输协议。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8、博客。 超文本传输协议 域名 路径 文件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