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古文

天津古文

天津古文
天津古文

08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

..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

C. 何以易.之易:改变

D. 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

..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07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正夔[注]一足,信.乎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汲:打水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C.有闻而.传之者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此圣人之所以慎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

查。

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译文:

(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译文:

06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怕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

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愉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大欢喜()恂乃.戮之于市

A.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询遣谷崇以.状闻

B.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卿今为.吾行也

C.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译文: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

05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使……较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日夜相击于前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B.

甚矣,汝之不慧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C.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太子乃与见王

D.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④

1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人教版初高中文言文

初中部分:50篇 1、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上海高考第二篇文言文历年真题汇编

上海语文高考第二篇文言文近年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2) 《勿斋记》2016年高考 (2) 《静者居记》2015年高考 (3) 《治学》2014年高考 (4) 《许氏吴兴溪亭记》2013年高考 (5)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2012年高考 (6) 《稼说送张琥》2011年高考 (8) 《九疑山图记》2010年高考 (9) 《桂》2009 (10)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1) 2016年高考参考答案 (11) 2015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4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3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2年高考参考答案 (13) 2011年高考参考答案 (14) 2010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2009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勿斋记》2016年高考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1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高考天津文言文《李台州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 年高考天津文言文《李台州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 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 (lí,遭受苦难或不幸)靖康之乱(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宗室数千人北撤,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变),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 (yìn,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既长,仕(做官)所至必求(寻求,寻找)母,不得,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司马季思官蜀(在蜀地为官),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哀怜。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之,必宽警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zhìmǎn,官吏任期届满)东下,所经复然,竟(终于,最终)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ài tòng,咽喉痛。嗌:咽喉)气惫,小憩(qì,休息)于茗肆(míng 茶馆。茗:茶。肆:店铺),垂涕(流眼泪。涕:眼泪)。 坐顷之(一会儿),一乞媪(ǎo,老妇人的通称。《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我觉得太后您对女儿燕后的喜爱胜过对长安君的喜爱)至前,揖(yī,古代的拱手礼)曰:“官人(男子敬称)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居住的地方)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

钱,何 遽( j ù,就)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 起敬, 谢(道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旦日不可不 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您第二天不可以不早一点前来向项王请罪) 曰:“某皇恐 (惊惶,恐惧。皇:通“ 惶 ”),上 忤(w ǔ,忤触,触 犯)阿婆,愿 霁(j ì,怒气消除)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 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 寿(祝人长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 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 “我姓展。”宗质 瞿然 (q úr án ,惊喜的 样子) 起,抱之,大哭曰: “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 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拜曰:“然。”右 袒( t ǎn ,脱 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不如肉 袒伏斧质请罪。”——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 示 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 负(背着) 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 板舆(板 宗质乾道庚寅为 洪倅( h óngcu ì,官名),时予为奉新县令,屡 谒 (拜见) 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 造朝(进谒; 朝觐), 除(授予官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使。”—— 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知(掌管) 台州。 朝士(朝 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云:“李台州, 曾觌(d í)姻家也。觌无子, 子(把??当做儿子) 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 再(指第二次相见) 也,亦未知其 舆是古代一种用人抬 老人乘坐。同时也用 迎养父母) 孝养者十 宗质亦白首矣。 的代步工具,多为 来代指官吏在任 余年,母以高年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及详解答案 2017 二、【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天津卷文言文翻译

(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20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 B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 D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B 飞之三日而.不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D 于.凉州造浮图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词类活用】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 《烛之武退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荆轲刺王》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 则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鸿门宴》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良(善,对……友善)

2021年全国卷语文真题历年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

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 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

2016-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天津卷

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2014天津卷(2014天津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科兄弟科:分摊 B.全活甚众全:全部 C.以其女字君从子字:许嫁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 解析:选B B项,全:使保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选A A项,介词,因为;B项,介词,在/介词,至,到达;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副词,表祈使,一定。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文言文训练1 (2010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

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对于这一方面的复习,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加大对一些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识记之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推断实词的解题技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课程)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五册文言文注释汇总汇编

《烛之武退秦师》(一P16)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因为贰:从属二主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犹:尚且 4.许之(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 5.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6.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7.焉用亡郑以倍邻 焉:何用:介词,表原因倍:增加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9.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供给10、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11、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许:答应给予济:渡河 1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弱 13、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敝:损害 16、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17、以乱易整易:代替 18、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一P18) 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 4、秦王购之千金购:重金征求 5、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7、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8、秦王必喜而善鉴臣善:好好地 9、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把:握,抓住揕:刺10.燕国见陵之耻见:被陵:侵犯、欺侮11.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13.以试人,血濡缕濡:浸湿,沾湿 14.人不敢忤视忤:逆 15.往而不反,竖子也竖子:对人的蔑称16.入不测之强秦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7.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 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 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 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释】 ①以,因。②连兵,联合出兵。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⑦怵,恐惧。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⑨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 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 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臵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 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 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 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 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 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 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必修2 《<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翻译】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 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 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