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黄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9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94.91亿元,增长20.0%。其中,工业增长20%,建筑业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8亿元,增长11.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3.1%、12.3%、10.7%和9.8%。三次产业比重为7.77:57.22:35.0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贡献看,2010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25%,拉动GDP增长11.66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9%,拉动GDP增长3.8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6%,拉动GDP增长0.18个百分点。

表1:地方生产总值及结构

 
2010年
2009年

GDP(亿元)
比上年(%)
结构(%)
GDP(亿元)
比上年(%)
结构(%)

总 量
690.12
15.7
100.00
571.59
11.1
100.00

第一产业
53.63
5.3
7.77
45.26
7.0
7.92

第二产业
394.91
20.0
57.22
314.12
11.2
54.95

第三产业
241.58
11.1
35.01
212.21
11.9
37.13



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81元,比上年增长20.79%。人均财政收入2755元,增长18.8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0万人。2010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

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五类价格指数与上年比,分别上涨4.4、3.7、3.3、2.9和3.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三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7、1.2和2.1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6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5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3.48个百分点。

表2: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

单位:%


2010年
2009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2
99.53

食品
104.4
101.26

 其中:粮食
111.8
107.58

肉禽及其制品
101.5
91.45

油脂
104.2
83.00


103.7
100.76


110.6
117.82

干鲜瓜果
107.4
108.13

烟酒及用品
103.7
98.41


衣着
103.3
101.6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9.3
98.79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9
101.06

交通和通信
98.8
97.5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9
98.59

居住
103.4
95.4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外延拉动,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2.54亿元,增长0.6%;林业增加值1.22亿元,下降15.2 %;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8.2%;渔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11.4%。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227.15千公顷,同比增长2.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34千公顷,增长4.37%;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93.81千公顷,增长0.57 %。粮食产量达63.05万吨,增长2.3 %;油料8.0万吨,增长4.0%。

表3: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2010年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万 吨
63.05
2.3

棉花
万 吨
0.53
-12.3

油料
万 吨
8.0
4.0

麻类
万 吨
0.66
-14.4

蔬菜(不含果用瓜)
万 吨
55.79
-4.6

生猪出栏
万 头
106.09
3.4

家禽出笼
万 只
2602.45
32.2

肉类总产量
万 吨
12.1
10.8

其中:猪肉
万 吨
7.85
3.2

禽蛋产量
万 吨
3.35
5.1

水产品产量
万 吨
16.0
13.6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总面积达146万亩,种粮规模30亩以上的大户1729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20户,规模化种粮复种面积达38.4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初显规模,初步形成了畜禽、水产、油脂和保健酒四大农业产业链条。2010年新培育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全市农村合作组织246家,增加147家,成员达2.5万人,带动农户7万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82万千瓦,增长 7.65%;农村用电量9.43亿千瓦时,增长11.47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73万吨,增长8.48 %;有效灌溉面积38.06千公顷,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完成增加值353.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

工业增长25.7 %,重工业增长23.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6.3%,集体企业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3%,私营企业增长30.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1.7%。

表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0年
比上年(%)

工业增加值 (亿元)
353.78
23.5

其中:轻工业
45.29
25.7

重工业
308.49
23.1

其中:国有企业
88.05
33.6

股份制企业
150.39
20.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1.62
13.3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117.26
26.3

非公有工业
217.96
22.5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247.14
21.7




表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单 位
2010年
比上年(%)

原煤
万 吨
177.88
-5.5

铁矿石(原矿)
万 吨
528.86
27.3

发电量
亿 度
56.22
9.5


万 吨
327
14.6

成品钢材
万 吨
377.57
16.5

电解铜
万 吨
31.72
16.8


万 吨
3.95
69.2

水泥
万 吨
1356.28
15.5


万 吨
3.01
29.6

服装
万 套
1336.07
8.9

饮料酒
万 升
17665
14.7

磁卡
亿 片
2.31
22.2

压缩机
万 台
2613.37
27.1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58家,比上年增加48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6.2%。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4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9%;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6.4%。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8个大类行业共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7.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9%。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0%,机械设备制造业增长3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6.4%,采矿业增长46.4%,化工、医药制造业增长17.4%,食品、饮料制造业增长42.7%,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9%。

表6: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增幅 单位:亿元


行 业
2010年
比上年(%)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8.78
1.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84.36
52.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5.76
40.4

非金属矿采选业
18.75
69.8

饮料制造业
38.07
40.0

纺织业
10.56
92.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8.83
12.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8.36
6.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4.79
21.0

医药制造业
9.52
2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1.80
42.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3.26
36.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99.40
50.0

金属制品业
26.09
26.3

通用设备制造业
79.60
43.9


专用设备制造业
26.00
29.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6.87
3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9.64
33.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1.46
5.9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47
5.6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337.14亿元,同比增长42.9%;利润54.76亿元,增长43.3%;利税80.41亿元,增长23.0%;亏损面17.0%,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8.21%,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

表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 单位:亿元



2010年
比上年(%)

产品销售收入
1337.14
42.9

其中:产品销售成本
1195.42
46.0

亏损企业亏损额
3.88
9.9

企业亏损面(%)
17.0
下降2.4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
54.76
43.3

利税总额
80.41
23.0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38.21
提高25.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8%;实现利润3.66亿元,增长26.21%;税金4.73亿元,增长41.19%。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8.24万平方米,增长72.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6.62万平方米,增长43.01%。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2.12万元/人,增长28.68%;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8.42亿元,增长3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5.64亿元,增长21.57%。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7.62亿元,增长53.4%;外商港澳台投资16.29亿元,增长21.84%;民间投资 280.15亿元,增长31%,其中私营个体投资121.89亿元,增长31.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9.1%,比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不断提高。从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26%;第二产业投资232.28亿元,增长50.98%。其中工业投资231.13亿元,增长51.17%;第三产业投资215.92亿元,增长24.0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72.99亿元,增长54.7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3.07亿元,增长167.33%。在重点行业投资中,纺织工业投资12.53亿元,增长424.27%;钢铁工业投资42.79亿元,增长117.9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2.44亿元,增长110.5%。

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增幅比上年提高34.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40.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6%。

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2010年在建的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比上年增加40个,

当年完成投资238.58亿元,增长90.47%。5000万元以上项目238个,增加26个,计划总投资602.28亿元,增长43.29%。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竣工通车,西塞电厂、中铝铜板带、有色铜冶炼节能改造、华电热电联产项目、新冶钢460和航空航天特殊模具材料、谈山隧道、三馆一中心等重点项目已经竣工或即将竣工。

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园区聚集功能形成。2010年,黄石经济开发区、大冶经济开发区、大冶灵成工业园、阳新工业园、西塞工业园等完成投资15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2.94%。黄金山新区金山大道、百花路和大广高速连接线等5条道路建设,使整个2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路网基本形成。新区产业园开发一期建成投产,太阳能光伏建筑、研发楼、宿舍楼相继开工,工业园基础设施逐渐配套完善,山南机械工业园、科技工业园等相继落成。

五、内贸和外经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6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4.1亿元,增长20.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95亿元,增长21.18%。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汽车、家具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零售额分别增长40.77%、37.87 %和37.66%。

进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1%。其中出口6.0亿美元,增长26.86%。一般贸易出口4.39亿美元,增长32.08%;加工贸易出口1.61亿美元,增长14.48%。机电产品出口0.99亿美元,增长15.34%;纺织服装出口1.54亿美元,增长11.20%。全年对日本及东南亚传统市场出口增长27.99%,对非洲出口增长2.58 %,对欧洲及欧盟出口下降4.53%,对拉美洲出口增长118.60%,对北美洲出口增长18.96%,对大洋洲出口增长31.55%。(见表8)

表8:外贸出口完成情况

 
单位
2010年
2009年
增幅(%)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150763
118791
26.91

进口总额
万美元
90758
71491
26.95

出口总额
万美元
60005
47302
26.86

#机电产品
万美元
9934
8613
15.34

纺织服装
万美元
15435
13881
11.20

按贸易结构分:

 
 
 

 1、一般贸易
万美元
43930
33260
32.08

2、加工贸易
万美元
16075
14042
14.48

按贸易地区分:

 
 
 

#非 洲
万美元
2503
2440
2.58

欧 洲
万美元
6155
6447
-4.53

拉美洲
万美元
5076
2322
118.60

北美洲
万美元
3752
3154
18.96

大洋洲
万美元
1130
859
31.55

亚 洲
万美元
41018
32048
27.99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10年各类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 41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 .0%。其中,铁路发送旅客 162万人次,增长10.96%;公路3960万人次,增长1.67%。货物运输量6339.6 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 1605万吨,比上年增长5.59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5万吨,增长29.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66万标准箱,增长0.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76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2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45 万辆,增长 26.5%。民用客车保有量5.21 万辆,增长25.1 %;民用货车保有量2.04万辆,增长15.5 %。

表9:2010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

指 标
单 位
2010年
2009年
增幅(%)

铁路旅客运量
万 人
162
146
10.96

铁路货物运量
万 吨
466.6
523
-10.78

公路客运量
万 人
3960
3895
1.67

公路货运量
万 吨
5060
5019
0.82

境内公路里程
公 里
4917.11
4709.7
4.40

境内等级公路里程
万 里
4905.86
4697.96
4.43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 吨
1605
1520
5.59

水运货运量
万 吨
813
855
-4.9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3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1.7亿元,增长11.8 %;电信业务总量 13.66亿元,增长12.7 %。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年末达 46.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3 万户,农村电话用户 1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 15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6.2万户。互联网用户19.7 万户。

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国内旅游人数789.82万人次,同比增长52.4%;国内旅游收入40.36亿元,增长51.3%。入境旅游人数13100人次,增长61.3%;入境旅游收入376.76万美元,增长8.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7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亿元,增长31.0%。全年完成各项税收60.8亿元,增长16.81%,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5.08%。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35%。全年财政支出125.98亿元,增长31.86%。

银行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增强。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9.63亿元,比年初增长21.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19亿元,增长18.3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5.06亿元,增长30.61%。全年保费收入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财险收入4.38亿元,增长37.26%;保险赔付支出2.44亿元,增长7.25%。

表10: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年 末
比年初(%)

各项存款余额
699.63
21.43

其中:企业单位存款
216.40
15.64

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
370.19
18.32

各项贷款余额
465.06
30.61

其中:短期贷款
184.31
35.35

中长期贷款
234.23
38.38

票据融资
46.52
-9.6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27%。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安排136项科技计划项目,比上年增加35项。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 2413件,授予专利权 621件,授予发明专利权 114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2047人(含成人教育2100人),在校生40868人(含成人教育8075人),毕业生10600人(含成人教育2299人)。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9人,在校研究生19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609人,在校生 38673人,毕业生13981 人。普通中学招生62713 人,在校生194669 人,毕业生69753人。普通小学招生43233人,在校生233883人,毕业生4116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597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33.3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1.3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1%。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35 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75 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58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个。卫生技术人员127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22 人,注册护师、护士5097 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床位9345 张。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全年开展了30项次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了第三次国民监测工作,新建15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个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体质进一步增强;我市培养和输送的运动员有4人获得2项次世界冠军、6项次全国冠军,组团参加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类获得金牌、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项第二名,延续了我市在七届全省运动会上竞技体育排名第二名的辉煌。体育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投资近3亿元的黄石新体育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为我市标志性建筑。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体育彩票及体育市场呈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体育事业正朝建设体育强市宏伟目标迈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0.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万人。常住人口242.93万人。全市出生人口3.29万人,出生率为12.56‰;死亡人口1.07万人,死亡率为4.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7‰。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0元(城区),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10988元,增长7.9%,恩格尔系数为39.2%;人均居住面积达30.21平方米。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增长14.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3元,增长6.17%,恩格尔系数为43.53%;人均住房面积达42.31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73 :1缩小为 2.65:1。

2010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5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03.89万人,增加2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43万人,增加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6.17万人,增加1.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7.97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城市医疗救助0.66万人次,减少64.75 %。资助农村合作医疗救助1.14万人次,增长1.99%。全年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6.37万人,减少7.5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18万人,增长13.11%。

十一、资源、能源和环境

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109.03千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89.8千公顷,其中水田58.84千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58.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41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48毫米,增加29.2%。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74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5.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1%。

据初步测算,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38.77 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1.62 %。其中,电力消费量98.46 亿千瓦时,增长15.38 %;万元GDP综合能耗1.83 吨标煤,下降3.57 %。

年末城市市区污水处理率为81.2%,比上年末提高9个百分点;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5.34%,比上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

2010年,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20天,优良率为87.7%。二氧化硫0.03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9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3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为71(属于优良)。

安全生产得到高度重视。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22起,同比下降39.3%,;死亡93人,上升17.7 %;直接经济损失1213.68万元,增长16.6%。2010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仅为0.13,比上年下降0.01;道路交通平均每万车死亡率为2.04,下降0.6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7.73,上升2.16。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

业(老口径)是指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贸易业限额以上单位是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单位。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为市区、大冶市及阳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原口径为黄石城区的城镇居民收入。

5、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为年报数,最终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