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下午16:20—18:10

绪论教育学的含义。。。。。。?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和特征?p4

a.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b.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c.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d.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第一章

1.教育的基本要素p17

a.教育者凡事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b.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c.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现代教育的特征p22

a.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b.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d.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第二章

1.人的发展的含义p28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2.人的发展的特点p30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析

(一)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

(二)能动性人是能动性、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p33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一)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二)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三)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四)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五)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p34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技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

c.遗传素质发热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b.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

c.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环境的给定性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三)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b.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c,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5.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p44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把教育活动之外的人的发展状态与教育活动之中的人的发展状态作一点比较和区分

其次、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也极其复杂繁多,为了辨别其性质,我们可以讲教育分为原生态教育与学校教育

(二)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a.知识的认识价值

b.知识的能力价值

c.知识的陶冶价值

d.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P52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a.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哪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改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改革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c.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d.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e.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C.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a.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b.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c.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的社会功能p57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A.教育的经济功能

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c.现代教育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B.教育的政治功能

a.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b.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c.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d.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C.教育的生态功能

D.教育的文化功能

a.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b.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c.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A.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B.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C.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A.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于联系二者的互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日益增强的能动作用

B.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表现在:a.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

b.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c.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概念p83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p89

所谓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去啊年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是目前通过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P101

第五章

1.教育制度的含义及特点p110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类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特点:a.客观性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种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

种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p117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p120

(一)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二)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a.在幼儿教育阶段很多国家已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b.在小学阶段小学已成了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

c.在初中阶段初中阶段便成为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d.在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

e.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f.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结构往多层次和多类型方向发展

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的特征p127

(一)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六章

1.课程的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如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均指课程总体。狭义的课程,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可指任何一门学科为课程。P130

2.学科课程的含义及特点p139

含义: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特点:a.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b.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c.并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3.课程内容的概念从总体上讲,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P147

4.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p153

(一)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二)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5我国.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p154

6.新课程的基本理念p155

A.倡导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

B.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第七章

1.教学的概念p161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教学的意义p162

(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3.教学的任务p163

(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4.教学过程的认识p180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p183

(一)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

阶段:a.引起求知欲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e.运用知识

f,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二)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室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掌握其方法一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

基本阶段:a.明确问题

b.深入探究

c.作出结论

6.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p200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为基础

c.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a.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c.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词

(三)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

a.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b.只有使所学知识激起学生情感、态度的而积极变化才能让他们的思想真正得到提高

c.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

(四)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a.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

b.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

(五)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a.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b.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c.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八章

1.教学原则的含义p21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真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教学原则p212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a.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d.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b.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c.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d.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启发性原则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善于提出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c.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d.发扬教学民主

(五)循序渐进原则 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b,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d,将系统性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六)巩固性原则 a.早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七)发展性原则 a.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b.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

代特点

(八)因材施教原则 a.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b,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学方法的含义p23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p238

(一)讲授法 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b,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c.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b.要善问c.要善于启发诱导d.要做好归纳、小结(三)读书指导法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c.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d.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四)练习法 a.提高练习的自觉性b.循序渐进、逐步提高c.严格要求

(五)演示法 a.做好演示钱的准备b.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c.讲究演示的方法

(六)实验法 a.做好实验前的准备b.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c.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d.做好实验小结

(七)实习作业法 a.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b.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c.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d.做好实习作业总结

(八)讨论法 a.讨论的问题需要有吸引力b.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c.做好讨论小结

(九)研究法 a.正确选定研究课题b.提供必要的条件c.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d..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第九章

1.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p250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几个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p250

(一)个别教学制

(二)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二版机,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特点: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产。

(三)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分组教学制

(五)特朗普制

3.课的类型和结构p254

A,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分的,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

B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256

(一)备课

(二)上课

A.明确教学目的

B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C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E组织好哦教学活动

F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课后的教导作用

A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B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5.教学评价的意义p267

A对学校来说,可以记载和积累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定期向家长报告他们子女的成绩,并作为学生升、留级和能否毕业的依据。

B对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

C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

D对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每个教师。每个班级的教学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以改进教学。

E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习进行教育。

6.教学评价的种类p269

A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B根据评价多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分类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分类

a教师评价

b学生自我评价

第十章

1.德育的概念p279德育,也就是道德教育。学校教育,一般说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活动、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

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2.德育的功能p284德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启发学生的道德觉醒,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3.德育的任务和内容p288

德育的任务是指学校德育要实现的目标,它是对德育活动的期望。

德育的内容是指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来培养学生。

德育的任务和没人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它们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来确定,另一方面,它们也受到学生年龄特征与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

4.德育原则的含义及分类和要求p306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和生活想结合原则

A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B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二、疏导原则

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序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长善救失原则

A“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A尊重和信赖学生

B严格要求学生

五、因材施教原则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B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C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A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B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C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A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B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连贯和一致

C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5.德育的途径及方法p320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6.德育方法p323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

第十四章

1.培养集体的目标p429

A确定集体的目标

B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C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D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十五章

1.教师劳动的特点p444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

其次,教师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再次,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最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

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三、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四.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素养的要求p455

一、高尚的师德

A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B热爱学生,毁人不倦

C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A教育理论素养

B教育能力素养

C教育研究素养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十六章

1.学校管理体制的含义p468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货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 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 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 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 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 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 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 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 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教育学期末考试范围及答案

一、问题简答(4道,每一道题5分) 1、学校教育产生得条件 在我国古代学校以形式存在,如“私塾”“舍”等。在西方,学校为school,源于希腊语,意为休息、休闲得场所。教育在我国古代指得就是教诲人们做人得活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幸也”,“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者为教”。我国得学校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发展与社会需求得影响下产生于奴隶社会: 社会生产力得发展与奴隶制国家得产生为学校教育创造了物质条件。随着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生产不断丰富,人们得剩余产品不断增多,社会阶层得产生与国家得出现,随着奴隶制国家得产生,占统治地位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得经济利益与社会秩序,教育得产生成为必然。 体力与脑力劳动得分工与专任教师得出现;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与人才支撑。社会分工不断深入,从传统得生产领域发展到整个社会体系之中,使得一部分人从生产领域中分立出来从事专门得管理与知识活动,促成了脑力与体力得分工。同时国家得产生,为了方便国家得管理,传承国家得意志,代表本阶级利益得专任教师也由此产生。 文字得出现与广泛应用,为学校教育得产生提供了必要得文化基础。文字得出现成为人们记载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得唯一工具,文字产生后,促进了专门进行教育得场所(学校)与从事教育得教师得产生。 国家机器得出现,为学校教育得出现提供社会需求得帮助。国家得出现,机器得产生,国家机器得操作需要专门得知识分子进行管理,因此,进行专门得学校教育成为社会得要求。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学校教育得产生不仅仅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得需要,更多层面上就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下得结果。 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得核心内涵 杜威就是美国著名得实用主义代表人,其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从教育本质上来瞧,杜威将教育本质归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重组(有得也称之为教育即改造)。 从教育目得论来讲,杜威提倡教育无目得论,认为教育过程就就是教育目得。 从教育起源来讲,杜威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在恩格斯得教育起源于劳动得观点上进一步深化,认为教育不仅仅传递得就是劳动经验,同时她也传递得就是生活经验。 从教学论方面来讲;杜威提倡“儿童中心论”与做中学。杜威在法国著名教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高等教育学整理教案资料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识记: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1、个人本位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B: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C: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2、知识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3、社会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B: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B、受社会制度制约。C、受文化传统制约。 2、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A、服务于经济建设.。B、服务于制度建设。C、服务于文化建设。 第三章: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3、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2、职业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期末考试汇总

简单题: 1.列举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史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本身是错误的,非科学的。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托儿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体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求。它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的。标准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它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 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美国孟禄。它是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知道下行程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以下特征? 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将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③教育的国际化一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是音符关系。云词教育的本土化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为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的权利,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断从理念走向实践。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的思想意识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教育带便一定的社会要求,传播社会上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行程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个体的政治化。 ②教育存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和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的规范性。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也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有哪些? ①教育存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行程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2017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任务: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三阶段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一、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二、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1)多学科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案例分析法 (4)反思批判法(5)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略)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价值:即高等教育与其服务对象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向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即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社会化,社会选择价值、促进社会流动的价值。 二、简答题 1、教育与高等教育 (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二)从人性视角认识教育的本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