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老子《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老子《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老子《道德经》全文背诵版

老子《道德

经》全文

上篇 道经 第一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一章

道,

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

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jiǎ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xuán)。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

皆知美之为(wéi)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wéi)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nán)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qīng),

音声相和(hé),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ǔ)无为(wéi)之事,行(xíng)不言之教(jiào)。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wéi)

而不恃(shì),功成不居。夫(fú)唯不居,是以不去。恒也。

第三章

不尚

贤,使民不争;不

贵难(nán)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qiáng)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为(wéi)。为

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冲,而用之久不盈(yíng)。渊兮,万物宗。挫(cuò)其锐,解其忿(fèn),和(hé)其光,同其尘。湛(zhàn)常存。吾不知谁子,象帝

之先。

第五章

天地

不仁,以

(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虚而不屈(gū),动而俞(yú)出。

多言数(shù)穷,不如守中(zhōng)。

第二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六章

谷神

不死,是谓玄牝

(pìn)。玄

牝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jǐn)。

第七章

天长

地久。天地所以能

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

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处(chǔ)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fú)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

盈之,不若其已。

揣(chuāi)而锐之,不可长(cháng)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jiù)。

功成、名遂(suì)、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zài)营魄抱一,能

无离 专气致柔,能婴儿

涤(dí)除玄览,能无疵(cī)

爱民治国,能无为(wéi)

明白四达,能无知

第三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十一章

三十

辐共一毂(gū),当其

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wéi)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wéi)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wéi)利,无之以为(wéi)用。

第十二章

五色

令人目盲(máng);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shuǎng);驰(chí)骋(chěng)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为(wèi)腹不为(wèi)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

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wéi)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

为(wèi)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wèi)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

不见(jiàn),名曰夷(yí);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í),故混而为(wéi)一。其上不皦(jiǎo),在下不昧(mèi)。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不见(jiàn)

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jì)。

第十五章

古之

善为(wéi)道者,微

妙玄通,

深不可识。夫(fú)唯不可识,故强

(qiáng)为(wèi)之容:

浊,旷若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fú)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四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十六章

致虚

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fú)物芸芸(yún),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wàng)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

第十七章

上,下知有之;其

次,亲之誉(yù)之;其次,畏之侮(wǔ)之。信不足,有不信!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suì),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

废,有仁义;智慧

出,有大伪;六亲不和(hé),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

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wéi)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jiàn)素抱朴,少

(shǎo)思寡(guǎ)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

与阿(ē),相去几(jǐ)

何善之与

恶(è),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

众人熙(xī)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

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

乘乘无所归!

俗人昭昭(zhào),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淡若海,漂无所止。

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bǐ)。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五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二十一章

孔德

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wéi)物,惟恍惟惚。惚恍中有象,恍惚中有物。杳(yǎo)冥(míng)中有精,其精甚真,其

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

全,枉(wǎng)则正;洼则盈,敝(bì)则新;少(sh ǎo)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wéi)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

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guān),故长(z hǎng)。

夫(fú)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qǐ)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

自然。 飘风不终朝(zhāo),骤(zhòu)雨不终日。孰(shú)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故从事于道者,道德之;

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第二十四章

企者

不久,跨者不行;

自见(xiàn)

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guān)不长(cháng)。

其在道,曰馀食赘(zhuì)行(xíng)。物或有恶(ě)之,故有道不处(chǔ)。

第二十五章

有物

混成,先

(mò)!独立不改,周行(xíng)不殆(dài),可以为(wéi)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qiáng)

为(wèi)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处(chǔ)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第六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二十六章

(zhòng)为(wéi)轻

根,静为

(wéi)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xíng),不离辎(zī)重(zhòng);虽有荣观,燕处(chǔ)超然。如何万乘(shèng)之

主,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

(xíng),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xiá)谪(zhé);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zhì)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

雄,守其雌,为(wéi)

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wéi)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wéi)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sàn)则为器,圣人用为官长(zhǎng),故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

取天下而为(wéi)之,吾见(jiàn)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wéi),不可执。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wéi)无执,故无败无失。夫(fú)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qiáng)或羸(léi),或载(zài)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

甚,去奢(shē),去泰。

以道

佐人主者,不以兵强(qiáng)天下,其事好(hào)远:师之所处(chù),荆(jīng)棘(jí)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qiáng)。果而勿矜(guān),果而勿伐(fá),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qiáng)。

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第七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三十一章

夫(fú)

佳兵者,不祥之

器,物或恶(ě)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tián)惔(dàn)为

上。故胜而不美,若美之,是乐(lè)杀人。夫(fú)乐(lè)杀者,不可得志于天下。

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杀人众多,以悲哀莅(lì)之,战胜,

以丧(s ān g)礼处(chǔ)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

无名。朴虽小,天

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jiàng)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fú)将知止。知止不殆(dài)。

譬(pì)道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

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qiáng)。

知足者富,强(qiáng)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

汜(sì),其可左右。万物恃(shì)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

象,天下往。往而

不害,安

平泰。

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jiàn),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第八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三十六章

将欲

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qiáng)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胜刚,弱胜强(qiáng)。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

无为(wéi)而无不为(wéi)。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正。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

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

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wéi)而无以为(wéi),下德无为(wéi)而有以为(wéi)。

上仁为(wéi)之而无以为(wéi),上义为(wéi)之而有以为(wéi)。

上礼为(wéi)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rēng)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fú)礼者,忠信之薄(bó),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chǔ)其厚不处(chǔ)其薄(bó),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

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

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níng),将恐发(fā);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

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gǔ)。此其以贱为本邪(yé)非乎!

故致数舆(yú)无舆(yú)。不欲碌(lù)碌如玉,珞(luò)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

道之动,弱者道之

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九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四十一章

上士

闻道,勤而行(xíng)

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mèi),进道若退,夷(yí)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fú)

唯道,善贷(dài)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

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wéi)和(hé)。

人之所恶(wù),惟孤、寡、不毂 (gǔ),而王公以为(wéi)称(chēng)。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jiào)教,我亦教(jiào)之:强(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wéi)教(jiào)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

之至柔,驰(chí)骋

(chěng)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闻。是以知无为(wéi)有益。

不言之教(jiào),无为(wéi)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

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cáng)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dài),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

若缺,其用不弊

(bì)。

大盈(yíng)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zhuō),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wéi)天下正。

第十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四十六章

天下

有道,却走马以

粪;天下无道,戎(róng)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

户,知天下;不窥

(kuī)牖(yǒu),见(jiàn)天道。其出弥(mí)远,其知弥(mí)少。

是以圣人不行(xíng)而知,不见(jiàn)而名,不为(wéi)而成。

第四十八章

(wéi)学日益,为(wéi)

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wéi)。无为(wéi)而无不为(wéi)。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

无心,以百姓心为

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怵(chù)怵;为(wèi)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fú)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zhǎo),兵无所容其刃。夫(fú)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十一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五十一章

道生

之,德蓄(xù)之,物

形之,势

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fú)莫(mò)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xù)之,长(zhǎng)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wéi)而不恃(shì),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

有始,以为(wéi)天

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mò)身不殆(dài)。

塞(sāi)其兑(duì),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

介(jiè)然有知,行

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hào)径。朝(cháo)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

者不拔,善抱者不

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含德

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huò)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

终日号(háo)而不嗄(shà),和(hé)之至。

知(zhī)和(hé)曰常,知(zhī)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十二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五十六章

(zhī)者不言,言者不知(zhī)。

塞(sāi)其兑(duì),闭其门。挫(cuò)其锐(ruì),解其忿(fèn),和(hé)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

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

治国,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

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天下多忌(jì)讳(huì),而民弥(mí)贫;人多利器,国家滋(zī)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

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wéi),民自化;我好静,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欲,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

闷闷,其民淳(chún)

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yī),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wéi)奇,善复为(wéi)妖。人之迷,其

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sì),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

事天,莫若啬(sè)。

夫(fú)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zhòng)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

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dì)、长生久视之道。

治大

国若烹(pēng)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夫(fú)

两不相伤,故德交归。

第十三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六十一章

大国

者下流,天下之

交,天下

之交牝(pìn),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

兼畜(ch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此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者,万物之奥(ào)。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gǒng)璧(bì)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wéi)无为(wéi),事

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nán)于易,为(wéi)大于细。天下难(nán)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

终不为(wéi)大,故能成其大。

夫(fú)轻诺必寡(guǎ)信,多易必多难(nán)。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

第六十四章

其安

易持。其未兆易

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sàn)。为(wéi)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nán)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wéi)。

第六十五章

古之

善为道者,非以

明人,将

以愚之。

民之难(nán)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jī)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

第十四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六十六章

江海

所以能为百谷王,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处(chǔ)上而民不重,处(chǔ)

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lè)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

皆谓我道大,似不

肖。夫(fú)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fú)。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f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

今舍(shě)其慈且勇,舍(shě) 其俭且广,舍(shě) 其后且先,死矣。

夫(fú)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jiāng)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古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

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

有言:“吾不敢为主

而为客,

是谓行(háng)无行(háng),攘(rǎng)无臂(bì),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jī)丧(sàng)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

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

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fú)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hè)而怀玉。

第十五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七十一章

知不

知,上;不知知,

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

畏威,大威至。

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fú)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

敢则杀,勇于不敢

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yìng),不召(zhào)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

畏死,奈何以死惧

之若使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fú)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匠大斲(zhuó),夫(fú)代大匠斲(zhuó),希有不伤其

手矣!

民之

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

饥。

民之难(nán)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nán)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fú)唯无以生为(wéi)者,是贤于贵生。

第十六周: 月 日至 月 日

第七十六章

民之

生也柔弱,其死

也坚强。

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shé)。强大处(chǔ)下,柔弱

处(chǔ)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

道,其犹张弓欤

(yú)!高者抑(yì)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不处(chǔ),其不欲见(xiàn)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

柔弱莫过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hé)

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wéi)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

寡民。使有什佰(bó)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ǐ)。虽有舟舆(yú),无所乘(chéng)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lè)其俗。邻国相(xiāng)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

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wèi)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yù)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wèi)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全文 (3)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57221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深入探讨:这是给“道”命名的过程,也体现出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思维的局限性,非语言思维是很有价值的,笔者发现发展它的秘密在于开发右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欠缺了这一点。右脑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脑,例如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悟“道”和高效记忆等等,右脑发达的人,才容易领悟到“道”的各种存在。一般情况下,女人的右脑都比较发达,我们男士要加把劲才行,当然,男女都需要进步。^_^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可以体现,第一,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以人的能力是几乎不可能认

识理解到“道”级别规律的全部内涵的,最多认识到其中一部分和一些接近规律的并且带有局限性的一些理论,由人道出来的“道”不是精确的道,也不是全部的道;第二,人的语言有局限性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制造虚伪的工具,比如你现在的心情,你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吗?不行的,最多找一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语言,可见偏差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听者对你所采用的语言的理解又未必同你的本意相同,可能别人对你用以表达心情的语言作出同你本意相反的理解,所以,语言虽然有它的作用,但有时其实是垃圾工具,自然地,“道”,是不能用语言这种并不高级的工具精确表现出来的,包括世界存在的任何规律亦然,人类的语言最多帮助交流的时候能够接近事实,而不能精确地表现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语言的价值,老子也没有贬低语言的价值,只是客观说明情况。高手的话,可以神似地用语言表达事物,《易经》、《道德经》这些,就是用语言文字神似地描述道的作品,否则,得道高人老子也不会采用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这样的经典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世人不依据道,而主观形成的所谓优秀的概念,事实真相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後相随。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就是以不去。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与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就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就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老子》第一章 dào 道kě 可 dào 道, fēi 非 chánɡ 常 dào 道。 mínɡ 名 kě 可 mínɡ 名, fēi 非 chánɡ 常 mínɡ 名。 wú无mínɡ 名 tiān 天 dì 地 zhī 之 shǐ 始; yǒu 有 mínɡ 名 wàn 万 wù 物 zhī 之 mǔ 母。 ɡù故chánɡ 常 wú 无,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miào 妙; chánɡ 常 yǒu 有,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其jiǎo 徼。 cǐ此liǎnɡ 两 zhě 者, tónɡ 同 chū 出 ér 而 yì 异 mínɡ 名, tónɡ 同 wèi 谓 zhī 之 xuán 玄。 xuán 玄 zhī之yòu 又 xuán 玄, zhònɡ 众 miào 妙 zhī 之 mén 门。 第二章 tiān 天xià 下 jiē 皆 zhī 知 měi 美 zhī 之 wéi 为 měi 美, sī 斯 è 恶 yǐ 已。 jiē 皆 zhī 知 shàn 善 zhī之wéi 为 shàn 善, sī 斯 bú 不 shàn 善 yǐ 已。 yǒu 有wú 无 xiānɡ 相 shēnɡ 生, nán 难 yì 易 xiānɡ 相 chénɡ 成, chánɡ 长 duǎn 短 xiānɡ 相 xínɡ 形, ɡāo 高 xià下xiānɡ 相 yínɡ 盈, yīn 音 shēnɡ 声 xiānɡ 相 hé 和, qián 前 hòu 后 xiānɡ 相 suí 随。 hénɡ 恒 yě 也 。 shì是yǐ 以 shènɡ 圣 rén 人 c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hī 之 shì 事,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hī 之 jiào 教; wàn 万wù 物 zuò 作 ér 而 fú 弗 shǐ 始, s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hì恃, ɡōnɡ 功 chénɡ 成 ér 而 bù 不 jū 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第三章 bù不shànɡ 尚 xián 贤, s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hēnɡ 争; 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hī 之 huò 货, shǐmín bùwéi dào bújiàn kěyùshǐmín xīn bù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下篇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下篇 美文赏读 2012-08-16 20:52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

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

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专门道。名可名,专门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能够讲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讲的。但如此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讲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事实上"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差不多用得非常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讲"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讲:"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那个地点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讲,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能够讲,但不是通常所讲的道。名能够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能够讲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能够讲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从虚无的角度,能够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讲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1天下的人都明白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明白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老子《道德经》全文 原文原版无标点整理

序:根据众多的考古资料得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原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排序,这是老子以德进道的本义。本文是以熊先生所校《老子.德道经》为范本,对文字进行简体化,并去其标点,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德道经》原貌。 另外,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德道经》主流的断句方式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笔者建议,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这本巨着的意思,还请看本文。 《道德经》全文 德篇 第一章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闻道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纇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复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中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觐殷死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六章至柔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八章请靓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音版】 上(shàng)士(shì)闻(wén)道(dào),勤(qín)而(ér)行(xíng)之(zhī); 中(zhōng)士(shì)闻(wén)道(dào),若(ruò)存(cún)若(ruò)亡(wáng); 下(xià)士(shì)闻(wén)道(dào),大(dà)笑(xiào)之(zhī)。 不(bù)笑(xiào)不(bù)足(zú)以(yǐ)为(wéi)道(dào)。

故(gù)建(jiàn)言(yán)有(yǒu)之(zhī):明(míng)道(dào)若(ruò)昧(mèi); 进(jìn)道(dào)若(ruò)退(tuì);夷(yí)道(dào)若(ruò)颣(lei); 上(shàng)德(dé)若(ruò)谷(gǔ);广(guǎng)德(dé)若(ruò)不(bù)足(zú); 建(jiàn)德(dé)若(ruò)偷(tōu);质(zhì)真(zhēn)若(ruò)渝(yú); 大(dà)白(bái)若(ruò)辱(rǔ);大(dà)方(fāng)无(wú)隅(y ú); 大(dà)器(qì)晚(wǎn)成(chéng);大(dà)音(yīn)希(xī)声(shēng); 大(dà)象(xiàng)无(wú)形(xíng);道(dào)隐(yǐn)无(wú)名(míng)。 夫(fū)唯(wéi)道(dào),善(shàn)贷(dài)且(qiě)成(chéng)。

史上最全的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_)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全文及译解 前言: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说言道德之事五千言。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从曹魏王弼注释《道德经》可见一斑。 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 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称诸子百家。虽然,老子为诸子百家之源,在其上而不在其内,但传世之初也称之为《老子》。因此,将老子五千言定名为《老子》,才符合历史事实。 尊重老子,真实体现老子本人的意愿。老子在世之时,没有组织宗教团体。老子应邀而写的五千言,也并非宗教著作。后来,被道教奉为祖师,再后来被道教恭称为《道德经》。显而易见,《道德经》名字的出现,是道教发展的结果。在道教之内如何称呼老子五千言,那是宗教界的事情,但是在学术界应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这才是尊重老子,因为这才符合老子本人的意愿。 尊重科学,准确反映老子五千言之内涵。老子五千言,包括“道”、德、修道、行道(圣人)四个方面内容,称为《道德经》没有完全反映老子五千言的内涵。因此,称为《老子》才能够准确地涵盖老子五千言的内容。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既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利于使老学发扬广大。 道的含义:1、构成世界的本体。2、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无为的含义:通过无为产生有为。比如说“不尚贤”,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让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政府劳师动众地挖掘人才,导致民众为贤人之名争的头破血流。经济发展也是这样,只要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就可以,让人民自己去创造,政府不要插手搞计划经济或国有企业。政府主要是搞个好制度,为百姓服务,宏观调控,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教育、治安方面的事情。民间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民间去做。苏南模式比不过浙江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权力量的触角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孔不入了,但是无为而治就是自由的说法并没有过时,想解决腐败问题吗?那就不要进行言论管制,让公民拥有充分的舆论监督的权利;想解决矿难欠薪等问题吗?那就不要干涉各种维权活动,让劳工们享有自发组织工会和参加集体谈判的权利;想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吗?那就公平的私有化,国家不要再去费思劳神;想建设公民社会扩大民主吗?那就不要一天光想着怎么领导人民,而是还公民结社、自治的种种权利……只有从有为开始,损之又损,不断扩大无为而治的范围,公民的自由度才能逐渐扩大,政府才能靠公民的自为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才能靠公民的自治实现无治而无不治。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政府在反腐败、欠薪、国有企业、失地、矿难等等问题上事倍功半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无为而治不仅是还公民们以自由,也是还政府以自由;不仅是还民间以自由,也是还官方以自由。司马迁说:“道家无为……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 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 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 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 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 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 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 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 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与, 前后相随。 恒也。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似万物之宗﹔湛兮, 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就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第九章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 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 此。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就是谓 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老子: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物。 就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就是谓惚 恍。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就是谓道纪。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 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注音版】 宠(chǒng)辱(rǔ)若(ruò)惊(jīng), 贵(guì)大(dà)患(huàn)若(ruò)身(shēn). 何(hé)谓(wèi)宠(chǒng)辱(rǔ)若(ruò)惊(jīng)? 宠(chǒng)为(wéi)下(xià) 得(de)之(zhī)若(ruò)惊(jīng),失(shī)之(zhī)若(ruò)惊(jīng),

是(shì)谓(wèi)宠(chǒng)辱(rǔ)若(ruò)惊(jīng). 何(hé)谓(wèi)贵(guì)大(dà)患(huàn)若(ruò)身(shēn)? 吾(wú)所(suǒ)以(yǐ)有(yǒu)大(dà)患(huàn)者(zhě), 为(wéi)吾(wú)有(yǒu)身(shēn),及(jí)吾(wú)无(wú)身(sh ēn), 吾(wú)有(yǒu)何(hé)患(huàn)? 故(gù)贵(guì)以(yǐ)身(shēn)为(wéi)天(tiān)下(xià)者(zhě), 则(zé)可(kě)以(yǐ)寄(jì)於(yū)天(tiān)下(xià), 爱(ài)以(yǐ)身(shēn)为(wéi)天(tiān)下(xià)者(zhě), 乃(nǎi)可(kě)以(yǐ)托(tuō)於(yū)天(tiān)下(xià). 【译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