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沿状况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沿状况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沿状况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沿状况

隧道工程的发展前沿状况

姓名:任益学号:0615097

摘要:总结目前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包括公路、铁路和地铁隧道等,以及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减灾等方面。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发展现状技术创新

1 隧道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交通运输及工程建设规模与数量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我国周边态势,为解决人口流动与就业点相对集中给交通、环境等带来的压力,满足国家环境和局势变化需求,修建各种各样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如城市地铁、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下隧道、市政管道、地下能源洞库等)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隧道作为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具有某些其他工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也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具体表现为里程数不断增加,特长和长大隧道以及大规模隧道群不断涌现,以隧道方式跨越水域的工程日益增加○1。隧道作为交通运输线路上的工程结构物,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山岭地区可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缩短里程,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城市可减少地面用地,对疏导交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江河、海峡和港湾等地区,可不影响水路通航,提高舒适性,增加隐蔽性且不受气候影响。由此可见,隧道建设对于交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外隧道工程技术发展较早,而且技术成熟,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世界上隧道工程正向着机械自动化、大跨度、大里程的方向发展,日本及欧美等国家正在修建新的高速公路网,己开始规模性的修建大跨度三车道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己达21m,1998年通车的德国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恩格贝山隧道,开挖断面积已达2652

m,而挪威正在修建的Aurland-Laerdal公路隧道,长度达24km。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大跨度隧道理论体系较为完善,施工技术经验非常丰富。中国前后引进了新奥法、新意法、盾构法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路隧道年均增长率高达20%,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仅前十年公路建设年均隧道里程就高达555km,隧道建设与营运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先后建成了沪蓉高速华蓥山隧道(4.067km)、二广高速雁门关隧道(5.235km)、福银高速美菰林隧道(5.580km)、沪渝高速方斗山隧道(7.605km)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18.02km)等一批标志性特长隧道工程。其中,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已成为中国目前运营最长的公路隧道。在铁路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铁路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已投入运营的客运专线中,隧道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甬温线隧道占全线总长32.48% ;石太线隧道占全线总长39.4%;温福线隧道占全线总长54.8%。而且铁路隧道也向着大里程、特大断面○3方向发展,目前铁路运营最长的山岭隧道是太行山隧道,长27.848km;运营最长的水下隧道是狮子洋隧道,长度10.80km。在建铁路最长的隧道为关角隧道,长32.645km;规划待建最长的铁路隧道为高黎贡山隧道,长34.538km。由此可以看出在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同时,隧道尤其是铁路隧道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

此外,还有地铁隧道工程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当今世界,地下铁道发展迅速,各发达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大都修建地铁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4。就我国人口众多而言,更应该发展地铁工程,我国的地铁也有着良好的前景。截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已有19个城市开通了地铁,拥有83条运营线路,总里程达2746 km;至2014年底,运营里程会超过3000 km。另有15个城市的首条地铁线正在建设中。目前全部在建的地铁线路达106条,总里程超过2400 km。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地铁的客运量已超过公共交通客流量的40%以上,部分时点接近70%。所以地铁隧道将是未来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

2 隧道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较快发展,隧道修建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在勘测与地质预报方面,随着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埋深和长洞线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多,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勘测效率,也大幅提高了控制精度的等级。如遥测遥感、多点高频物探和高速地质钻机的综合使用,使得地质及水文资料的信息量和准确度大为增强;地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不仅使野外勘测工作效率翻倍、费用减少,而且使控制精度等级提高;地质预报方面:地质素描、物探与钻探相结合,长短距离预报相结合,预报资料与地质分析相结合,使得预报的准确度大为提高。主要物探技术有TSP、HSP、陆地声纳、直流电法、地质雷达等,钻探技术有中长距离钻探、超长炮孔等○5。岩层中应力应变的量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隧道勘测设计技术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在设计技术方面,引入了BIM技术,建立了地下立体互通理念,在隧道扁平度、隧道埋深方面都有很大突破。涌现出一批新型隧道结构形式,诸如分岔隧道等,并形成了地下立体互通的设计理念,立体交叉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和地铁中,如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

在隧道施工方面,目前,我国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钻爆法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制的施工机械也大量涌现,先后自主研制了液压凿岩台车、挖装机、自动机械化喷射混凝土设备、拱架安装机、移动栈桥、模板台车等一系列装备。尤其是盾构和TBM技术的发展,在城市地铁及隧道的施工过程中○6,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隧道工程防灾减灾方面,随着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埋深和长洞线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多,地质灾害频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隧道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突水突泥、岩爆、岩溶、大变形和高瓦斯等。对于这些灾害,我们在隧道整个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管理都进行了预测预警

与控制技术,尽量减少灾害,减少损失。

3 结语

我国目前的隧道工程技术已日趋成熟,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中,隧道工程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铁路、公路、地铁隧道,水电隧洞,以及跨江、跨海通道的建设都将进入高峰期。未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是为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是作为解决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7。并且在进行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的同时,必然保护了地面自然环境,通过它增加了城市开敞空间和绿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了城市水污染○8。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管理和各类规范的不断完善,展望未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参考文献

[1] 朱永全,宋玉香.隧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5.

[3] 李宏涛.双洞8车道特大断面隧道研究现状及展望[J].西安: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

[4] 刘涛,杨帆.浅谈我国地铁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5] 洪开荣.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J].隧道建设,2015.

[6] 郭京波,周罘鑫,刘进志.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再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J].工程机械,2015.

[7] 王梦恕.21世纪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探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2004.

[8] 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论文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 摘要:曝气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不需二沉池等优点.综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现状;发展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水的处理达标排放及回用技术正受到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以其独有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BAF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氧传输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等优点[1,2],而且还可用于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等[3]。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及SS去除,氨的硝化去除,反硝化脱氮,脱磷以及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特点及机理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简称BAF,是20 世纪80~90 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原理而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曝气生物滤池是普通生物滤池的一种变形形式,也可看成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在生物反应器内装填高比表面积的颗粒填料,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并根据进出水流向不同分为下向流或上向流,污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流过滤料层,滤料层下部鼓风曝气提供生化反应所需的氧气,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净化,同时填料起到物理过滤作用[4,5]。 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诸如氧化沟工艺、AB法工艺、SBR法等工艺,虽然处理效果比较好,但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处理负荷低,运行启动慢,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能承受冲击负荷等不足之处,同时工艺设备处理效能低,能耗高,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而曝气生物滤池已经从单一工艺逐渐发展成为系列综合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AOX(有害物质)和脱氮除磷等作用[6,1],其最大优点是集生物净化和物理过滤于一体,不需设置二沉池,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处理工艺流程得到简化.此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最新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前言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与一身的前沿性学科,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环境,保护环境的基础学科。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它才兴起了二三十年是一个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来源。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而这一切研究和发展在如今这个时代都离不开环境科学,因此作为现代学环境科学的本科生我有必要谈谈我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环境科学的针对目的。 1,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相关规定。 2,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 3,为更好的研究环境提供科学基础和数据,是人类可以更好的和环境相融合。 4,做为一个交叉学课涉及面广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帮助,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5,提供经验培养更多的环境科学人才,为保护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 1,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三,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环境变异也随时地发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 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 式和演化机理等,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服务。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通过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全部都死掉了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25分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环境科学

清华大学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题目: 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某某某 2008 年月日

中文摘要 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气候变化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科学制定农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采用1999年~2001年北京市永乐店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进行ThuSPAC-Wheat和CERES-Wheat模型参数率定的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1951~2006年气候变化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设置7种气候变化情景,应用CERES-Wheat模型进行产量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产量的变化。 关键词:气候变化产量冬小麦ThuSPAC-Wheat CERES-Wheat

ABSTRACT Climate change has raised attention worldwide, whose impact on crop yield is closely concerning to food security. So it is vital to assess its impact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of ThuSPAC-Wheat and CERES-Wheat models, using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Yongledian Winter Wheat Station from 1999 to 2001,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Beijing Weather Station from 1951 to 2006,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the potential wheat yield is studied. In addition, yields in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re simulated. Model simulation using genetic parameters of Jingdong No. 8 shows that in ThuSPAC-Wheat Model, the wheat yield, the top weight and the LAI are well simulated, and in CERES-Wheat Model, the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are well simulated. Keywords:Climate change yield winter wheat ThuSPAC-Wheat CERES-Wheat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

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 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 【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了老师的QQ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哪些设备?哪些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情境导入: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飞马传书到今天的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1)说说你知道的通信设备。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的电话的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三:了解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教材2.2节,了解微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2分钟后抢答。 1)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通常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集成的元器件越多,集成度越。 2)内部有上万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情境导入: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习活动四: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1)打开文件,阅读相应内容。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根据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结合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畅想: 未来计算机会是怎样的?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

前沿讲座总结 一.前沿讲座概述 本学期的前沿讲座包括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膜科学技术前沿进展。学院通过开设环境工程系列学科前沿讲座,介绍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热点技术。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在课内知识学习之余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的资料,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前沿讲座内容 1. 流域水质模型浅谈 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主要包括DHI和MIKE系统、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模型和水环境模拟四方面内容。 DHI的软件产品和咨询服务涵盖整个水文循环的过程,主要服务领域如下:城市水和工业(市政供排水、污水处理技术、环境风险评价、健康和安全风险评估和城市水软件);水资源(河流和洪水管道、水文、土壤和废物、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软件);河口和海岸(港口和海洋技术、海岸河口动力学、生态和环境、海洋软件); DHI软件:FeFlow、MIKE SHE、水处理模拟软件WEST,管网建模软件MIKE URBAN,河流海洋一维、二维模拟软件MIKE 11、MIKE 21,水资源管理软件等。 流域水环境问题:在水的供求关系紧张与水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数量的减少、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地表水的短缺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总的来说,水环境方面目前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待研究解决。 水质模型: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包括一维(中小河流)、二维(宽线型江河湖库、河口)和三维(排污口附近、深水湖库) 水环境模拟:治理规划流域水,深滩河项目。MIKE技术构建降雨径流,水动力学污染物扩散等模型,应急突发事故的模型包括一维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环境科学前沿

第十九讲环境科学前沿简介 二、未来环境科学发展的热点 记者:刚才章先生给我们描述了环境科学在20世纪的研究进展,那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哪些,21世纪环境科学又会出现哪些研究热点呢? 章申院士:环境科学在上一个世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21世纪环境科学将出现的研究热点,我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二十几年的研究,我们在温室气体的清单及其排放规律,影响全球气温增高的作用机理上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来讲,关于引起全球增温的二氧化碳气体还存在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二氧化碳是一种很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我们可以知道,也可以监测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但是研究表明这两者并不相等,即工业革命以后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要大于大气中监测得到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那么差出来的这部分二氧化碳跑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是被北半球的森林吸收了,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是地球上的海洋吸收了这部分二氧化碳。那么失踪的这部分二氧化碳到底到哪里去了,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关于这部分missing的二氧化碳的去向是目前环境科学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关于全球水资源和水循环以及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将会在21世纪成为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 2.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际上是要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因此第二个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就是人地系统的调控和人类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理由。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即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因此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大家普遍关注和正在研究的热点。另外,在解决人地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2006-2010)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正视工业革命以来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综合性的环境类学科得到迅猛发展。我国教育部于1995年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列为一级学科以来,环境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尤为迅速。浙江万里学院于2000年开始招收环境保护专业专科学生,并于2003年起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五年来,共招收330名专科生和315名本科生,且已有249名专科学生学成毕业,环境科学系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断的发展规划。为使环境科学系的学科发展能适应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实施浙江省生态省建设战略的需要,特制订环境科学系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一、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背景 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被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工业化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迅速地改变着社会面貌。但伴随着人类社会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人类将直接面对着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逐渐耗尽、工农业污染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对不顾生态环境保护而高速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及一桩桩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国际纠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人类对环境认识的历史性飞跃,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专业人才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各领域最抢手的专业人才,环境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应时而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我国近十几年持续的高速度经济发展令人注目,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无论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待开发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治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的培训学习,本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刘静玲教授主讲。通过本次培训,感触颇深、获益良多,学到的不仅仅是环境科学的某些内容,更主要的是对于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的一个探讨研究。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几点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与生态系统;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环境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如大气、阳光、土壤、森林、水等)、人类创造的事物(如道路、房屋、风景区等)和居住环境(如院落、村落、乡镇和城市环境等)。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 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 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 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 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保护环境就要从可持续发展开始,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人类语言大致产生在五万年前.这个时候,人类智力的进货经历了手巧的人、直立的人、和智慧的人三个阶段,智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这个时候人的发音器官也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发出一定复杂的语音来,语言就产生了。而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个时候产生了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产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飞跃。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类长期只有口语,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历史很短。系统的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把时空的影像变化转码成视觉可见的符号系统,使后人能通过间接的文字想象出画面,了解历史和学习技术经验。使文字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071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环境保护、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技术监测等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工矿企业从事环境规划与设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2.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遵纪守法,敬业爱岗,情操高尚,行为规范。 (二)智育方面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邻专业如生态学、环境工程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其它方面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2.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基本的体育能力和知识、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个标准。

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

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渗透也可以说无处不及。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也必将继续飞速发展,从20世纪末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硬件方面,比如微电子及生物计算机方面会有巨大潜力。物联网的出现也将引领一次新的革命浪潮。在软的方面来说,互联网将更加趋向于平台化和开放化,未来无线网络会逐渐成为主流,其速度及质量将会有革命性的进步。总之,信息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关键字:互联网;平台化;物联网;web2.0;微电子 信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不同于其他实体,也不同于能量。信息可以传播,可以被分享,但信息却不会在这些过程中减少,它只会变的越来越丰富。因此信息的本质便是分享与传播,而非禁锢。 虽说信息是人类诞生之日便以存在,但信息技术被人们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了,其最重要的开创事件便是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硬件基础。而后使信息技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便是1969年原本为美国国防部所开发的Internet技术被推向民间。正式Internet技术的推广给了信息技术灵魂,使之在日后大放异彩。随后网络技术在半个世纪内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带来的是硬件如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正如著名的摩根定理所预测的半导体元器件规模将每18个月翻一番那样。 其实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单的在互联网这个范畴之内了,它已经拓展到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纳米技术,能源系统等等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没有那个产业是不需要信息技术的。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及现在,现在主要谈一下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主要几个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将朝着平台化发展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web1.0时代走向web2.0,以及未来的web3.0。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模式即web1.0时代,其内容的的主导者是专业的网络公司,各种信息的提供主要是专业人员,比如新闻主要来源于记者。这一类模式的代表比如新浪、网易、搜狐,国外的AOL、Y ahoo等,其内容来自职业编辑。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另外各门户网站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掌的发展方式。 而从03年发展起来的web2.0却迅速的壮大起来,仿佛一夜间爆发了。其实这是网络的必然趋势。首先明确一下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