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 )

A. 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

B. 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 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D. 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

E. 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 )

A. 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 牛顿的力学

B. 康德的星云假说

C. 细胞学说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英国经验论

B.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

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

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 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BCE 2.ABD 3.CDE 4. CD 5. AE 6. ABCDE

二、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而出现的。它继承了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并没有结束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并不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 世纪40 年代,是当时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⑴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

了贸易、交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能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其固有矛盾加剧,阶级矛盾简单化、明朗化。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揭露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而认识全部社会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成为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

⑵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急剧扩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自己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

⑶自然科学前提。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由搜集材料阶段进入整理材料

阶段,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这三大科学发现为代表,使人们不仅能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这就打破了以往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宇宙观,揭示了自然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⑷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整个人类优秀哲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德国

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在此基础上,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艰苦努力,才最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⑴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正确概

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旧哲学,没有能够正确地揭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它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⑵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分离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是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

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使唯物主义成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使辩证法成为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另一方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依赖,互为前提,是同时铸成的一块整钢。

⑶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旧哲

学从总体上说是剥削阶级哲学,它反映的是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⑷在本质特征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

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经受实践的检验,并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各门具体科学发展为依据,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创新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创新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性和创新性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研究对象、内容、作用和本质特征四个方面,形成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的总结,又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

一个崭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终结,而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起点。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

哲学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

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课题,总结和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

⑶事实也证明,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不断发展着。马克思

恩格斯生前就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

代,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经验,形成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基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等等都作了全面的

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推向新的阶段,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江泽民为首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

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⑷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僵化保守的教条主义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背离和败坏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坚持与发展相结合,要坚持就必须发展,发展才是坚持的正确途径,

离开发展谈坚持,结果只能是窒息和扼杀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

求。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⑵旧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实

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

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哲学上的贡献在于:第一,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第二,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第三,强调发展

的观点,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第四,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强调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等。

⑷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

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

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A .宗教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历史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E.客观唯心主义

2.承认世界是可知的有( )

A .一切唯物主义者 B. 一切唯心主义者 C.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D.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

E. 所有的哲学派别

3.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或阶段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中世纪的唯名论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E. 辩证唯物主义

4. 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或阶段是( )

A. 古代朴素辩证法

B. 近代唯心辩证法

C. 唯物辩证法

D. 自然辩证法

E. 历史辩证法

5. 哲学是( )

A. 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

B. 思维方法的反省

C. 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 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 哲学基本问题是( )

A.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B. 精神和肉体是否是统一的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E.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前者与后者是否具有同一性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体现在( )

A. 它是从各种具体科学成果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B. 它强调哲学能够改变思想,改造人自身,进而能改造世界

C. 它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D. 它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

E. 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发展

8. 凡唯物主义都主张(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意识具有能动的作用

C. 世界是可知的

D.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E.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9. 在哲学史上,往往交织着(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D.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对立和斗争

E. 各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观念之争

10. 在哲学史上,辩证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它往往同( )

A. 可知论相结合

B. 不可知论相结合

C. 唯物论相结合

D. 唯心论相结合

E. 形而上学相结合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

A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D.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

E.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

A. 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坚持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C.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服务

D.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E.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B. 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C. 人们感觉的复合

D.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E. 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

14.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

A.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D.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 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15. 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

A.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 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 自己应做事,宜早不宜迟

16.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

A. 宇宙热寂说

B. 非欧几何学

C. 牛顿力学

D. 相对论

E. 唯能论

17.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

B. 运动是物质的动力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

E.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8.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 )

A. 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 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C. 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D. 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E. 对事物进行分析的前提

19. 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 )

A. 不可分离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20.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 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 无限和发展的统一

D.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E.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21. 意识是()

A.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社会劳动的产物

D.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E. 大脑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

22. 意识的本质可以归纳为( )

A. 人类思维的产物

B. 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C.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具有特殊结构的独立实体

E. 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3.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 )

A. 三思而后行

B. 饿了就要吃东西

C.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 趋利避害的本能

E. 手被火烫立刻缩回来

24.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A. 意识活动能改变和创造规律

B. 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C. 意识能动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D. 人的思想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无客观基础的东西

E. 意识能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

2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大脑是()

A. 意识的物质器官

B. 人工智能的结晶

C. 思维的机器

D. 自我感觉的产物

E. 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2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 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B. 抹煞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D.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E. 把意识视为人的大脑的分泌物

27. 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A.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D. 劳动使思维的物质外壳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E.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8.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是因为()

A. 它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它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它不能科学地解释意识的起源问题

D. 它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E. 它对于唯心主义力量估计不足,对唯心主义理论缺乏研究

2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

A.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运动

C.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世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E. 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

30.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 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B.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C. 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D. 不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E. 主张世界上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31.为了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

A. 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

B.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坚持实践这个基本途径

D.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E.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 )

A. 它坚持世界统一性原理,同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B. 它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C. 它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原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统一观的缺陷

D.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E. 它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根据

33.唯物辩证法认为()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4. 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主要有()

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5.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把握事物,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不把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的观点E.抹煞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的观点

36. “断手非手”的比喻说明了()

A.部分依赖于整体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失去了部分就没有整体了C.研究部分是没有意义的D.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E.脱离整体研究部分或脱离部分研究整体都是有缺陷的

37.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要看它()

A.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D. 是否尽善尽美

E. 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3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运动变化的趋势

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矛盾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E.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9.规律是事物的()

A. 本质的联系

B. 现象的联系

C. 必然的联系

D. 稳定的联系

E. 客观的联系

4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的观点看问题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A.它揭示了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B.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可以代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4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A.就是对立统一B.就是相反相成C.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

D.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E.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统一

43.“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E.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对立起来

4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稳定性E.斗争性45.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斗争性与同一性直接同一

D.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E. 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4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A.相互联结和制约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相对和绝对的关系E.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4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作用是()

A.将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统一体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使矛盾双方消除分歧48.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49.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A.外因是变化的根据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C.外因是变化的条件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E.外部条件不同,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50.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矛盾无处不在B.事物就是矛盾C.矛盾无时不有

D.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E.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51.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B.个别必然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D.个别与一般是存在区别的

E.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5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E.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53.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A. 实事求是

B. 提纲挈领

C.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 牵牛要牵牛鼻子

E. 眉毛胡子一把抓

54.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根据是()A.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原理B.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E.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55.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A.白马非马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物极必反D.眉毛胡子一把抓E.失败是成功之母

56.事物的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

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

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

57.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有多样性的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固定不变的D.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E.客观的

58.唯物辩证法认为质与量的相互关系是()A.对立统一的B.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C.质就是量,量就是质D.质是绝对的,量是相对的

E.没有无质之量的事物,也没有无量之质的事物

59.事物的度是()

A.临界点或关节点B.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C.特定质和特定量的统一D.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E.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和范围

60.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A.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B.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D.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E.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

6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E.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

62.辩证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表现在()A.新事物把旧事物包容在内B.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C.新事物和旧事物合而为一D.新事物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63.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发展环节B.事物的联系环节C.“扬弃”

D.既克服,又保留E.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4.“扬弃”是指()

A.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保留B.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

C.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否定D.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

E.保留旧事物中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特征

6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交替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是周而复始的运动

6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直线论B.循环论C.悲观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E.主观唯心主义67.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

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者的界限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D.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E.二者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68.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

A.存在于偶然性之中B.是偶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C.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总是受偶然性支配

E.同偶然性没有任何联系

69.对可能性具体分析应该()

A.重视可能和不可能的相互转化B.把不可能性排除在外

C.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D.使一切可能性立即转化为现实

E.分析现实的可能性,要区分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

70.在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一般说来()A.内容依赖形式,形式不依赖内容B.内容和形式同步发展变化

C.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D.内容的发展决定形式或迟或早要发生变化

E.形式决定内容,内容随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7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性的

C.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D.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E.现象可以由感官感知,本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7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表现在()

A.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B.任何本质都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C.只有真象才与本质是统一的D.假象也是对本质歪曲的颠倒的表现

E.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也决定本质

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4.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5.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6.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

7.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

8.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9.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1.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13.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1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无足轻重。

16.矛盾只存在于混乱的思想中,现实事物中根本没有矛盾。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是不受限制的。

18.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0.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

21.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22.事物的“度”是指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23.事物发展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所以,量变就是质变,质变就是量变。

24.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所以都是必然的。

27.假象是事物歪曲的反映,所以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5.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关系怎样?

6.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并说明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7.什么是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8.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9.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0.为什么说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11.什么是意识的本质?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分析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13.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1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5.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6.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7.什么是辩证法讲的矛盾?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何在?

18.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关系如何?

19.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21.什么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2.什么是质和量?认识质和量有何实践意义?

23.什么是度?掌握度的意义是什么?

24.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5.什么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何理解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

26.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27.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8.如何理解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掌握这一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2.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试述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3.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

4.试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

的正确性。

6.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

7.试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义。

8.试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掌握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的指

导意义。

9.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有

什么重要意义?

10.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有

什么指导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请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分析,

并准确地回答问题)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

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

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

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系。”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

2.昆剧《十五贯》中,屠户尤葫芦半夜被杀,并被盗走十五贯钱。他的女儿苏戌娟回

家,路中与身带十五贯钱的男青年熊友兰相遇,同行。村中人将苏、熊二人当作嫌疑犯扭送

官府。无锡知县一不听被告申辩,二不到现场察看,三不向群众调查了解,只看到苏、熊二

人年正青春,苏容貌艳丽,就断定苏、熊二人通奸并谋财害命,判处死刑。而苏州知府况钟

在监斩时发现罪证不实,向巡抚周忱力争到半个月的复查期限。通过现场察看和私访,抓住

了真正的凶手娄阿鼠,苏、熊冤案得以平反。

试分析上述这段故事所包含的哲理。

3.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 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

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

初德国哲学》)

材料 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

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能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

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 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

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材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⑴.材料 1 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⑵.材料 2 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⑶.材料 3 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4.19 世纪末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

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得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

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请回答:

材料中所体现的在物质观上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5.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家艾科卡在刚接任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时,该公司正

面临着破产的绝境。经过他的调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是该公司的管理体制混乱。原来这个公司一共有35 位副总裁,每个副总裁又有自己所辖的势力范围,使整个公司瓜分为许多小

块块,“谁也弄不清楚谁是排头,整个公司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于是艾科卡就大刀阔斧地进

行整顿、改组,原来的35 位副总裁,被他辞去了33 位,又把一批懂行、肯干、实干的人

提拔上来,组成新的领导班子。经过改组,这个公司管理体系中消极相关的因素大大地削弱

了,积极相关的因素大大地增强,短短几年就使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

——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请回答:

⑴.用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想说明艾科卡管理方法的正确性。

⑵.上述思想方法对我们实际工作有何启示。

6.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的问题上:

⑴.材料 1 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⑵.对比材料 1 与材料2,指出材料 2 的错误。

7.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

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

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请回答:

⑴.什么是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和否定理解?

⑵.简要分析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8.下面是有关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一组材料:

材料 1

经典的动力学理论,从时间的可逆性和现实世界的简单性原则出发,必然得出严格的

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把这种决定论推广到整个宇宙。他认为,只要知道了组成宇宙的每个质点在某一瞬间的位置和速度,又知道了动力学方程,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宇宙的过去到未来

的一切情况。按照拉普拉斯决定论,未来已经包含在过去的条件中,一切都是给定了的,对

任何事件从理论上都可以作出决定性的预言,而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

——摘自《耗散结构论》材料 2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法国分子

生物学家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转摘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材料 3

霍金:“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

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之内预言事件。”

——摘自《时间简史》请回答: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

⑴.三则材料各表达了什么哲学倾向。

⑵.对上述三则材料作出合理的评析。

一、多项选择题

1.BE 2.AC 3.ACE 4.ABC 5.ACE

6.CE 7.BCDE 8.AC 9.AB 10.CD

11.ABCDE 12.CE 13. AB 14. ABCDE 15. ABCDE

16. BD 17. CE 18. ABDE 19. ACE 20. DE

21. ABCD 22. CE 23. AC 24. BCE 25. AE

26. AE 27. ABCDE 28. ABCD 29. ACD 30. DE

31. ABCDE 32. ABCDE 33. ABDE 34. ABDE 35. BD

36. ABDE 37. ABC 38. ABCD 39. ACDE 40. ABCE

41. ABDE 42. ABCD 43. BCDE 44. CE 45. ABD

46. AD 47. ABD 48. ADE 49. BCDE 50. ABCE

51. ABCDE 52. AC 53. BD 54. BCD 55. BCE

56. AC 57. AE 58. ABE 59. CE 60. ABCDE

61. ACE 62. BD 63. ABCDE 64. BDE 65. BCD

66. ABCD 67. ABE 68. AC 69. BCE 70. CD

71. ABDE 72. ABD

二、辨析题

1.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对各种具体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朴素的世界观。当世界观还停留在不系统的、零散的状态,还缺乏理论论证时,它还不是哲学。哲学是在概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把自发的世界观上升为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哲学家经过理论论证的、形成逻辑体系的思想理论。上述命题混淆了哲学与自发的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所以,不能把哲学基本问题只归结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来确定,这是唯一正确的划分标准。凡主张思维第一性、

存在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除此之外不能用其他的划分标准,上述命题是用错误的划分标准来美化唯心主义,贬低唯物主义。

4.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不能等同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别的不同哲学派

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区别的。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了知论的立场。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也是可知论者。只有一部分否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5.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

错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一切事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具体事物是物的各种表现形态。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不变的、绝对的;具体事物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作为高度抽象的概念,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寓于具体事物的个性中,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但把两者不加区别地等同起来,就不能说明世界的多样性的

统一,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陷入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局限。

6.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跟“绝对精神”、“上帝”差不多。

错误。哲学的物质概念是对一切物质现象共性——客观实在性的抽象概括。人们虽然不能用感官直接感知“物质”,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来感知物质。“绝对精神”、“上帝”则是人的意识虚构出来的,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人们无法感知的。

7.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

错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是对“世界是怎样的”,即世界的存在状态的回答,

不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由于形而上学不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世界,其本质上是通向唯心主义的。上述观点仅表达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而并未表达唯心主义的

形而上学错误。

8.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

正确。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以及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9.运动具有客观性,因而运动也是物质。

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也必然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质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不同的,运动不是一种物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正确。观念的东西来自于客观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才说不过是移入人脑,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之后,才能形成意识。其次,从意识的

形成来看,先要有客观对象,没有对象的存在,就没有对它的映象,反映者依赖于被反映

者。此外,还要有人脑的作用,对感觉经验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才能形成具体的意识。

11.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归根到底也是来自客观事物,而不能说是主观自生。因为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各种意识形式,不论其内容如何特殊,看起来如何远离现实生活,都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来自现实、来自物质世界。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理论、荒唐的观念、离奇的幻想,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仍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错误。世界的统一性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本原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事物和现象都不过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存在”是一个多义的、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它既可以指物质现象,也可以指精神现象。如果以“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就会混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区别,掩盖它们之间的对立。因为唯心主义完全可以接受这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并作出唯心主义的解释。所以,必须坚决反对“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含混不清的说法。

13.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

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要求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意义。割下来的手,由于它脱离了

整个有机整体,失去了生命,丧失了它原来具有的能够劳动的性质和功能,因而不再是名副其实的手,而只是名义上的手。

1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错误。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新事物是新产生的,但新产生的不一定是新事物;也不能根据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为新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

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此,其他规律和范畴无足轻重。

错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是不能因此否定辩证法其他规律和

范畴的作用。因为⑴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科学体系,这些规律和范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和作用,不能随意加以否定和取消。⑵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但这个核心正是相对于其他范畴的非核心地位而言的,如果否定了其他规律和范畴,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核心

也就没有意义了。

16.矛盾只存在于混乱的思想中,现实事物中根本没有矛盾。

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现实中充满矛盾。当现实中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自觉地反映出来,就构成辩证矛盾。混乱的思想往往是由于违反思维逻辑的基本规则,造成思想中的自相矛盾,即犯逻辑矛盾的

错误,它不是现实矛盾的反映,和辩证矛盾是不同的。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是不受限制的。

错误。这是对“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正确命题的错误理解。矛盾的斗争

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矛盾斗争性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约,或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

条件,而是说它能够打破既有条件的限制,使矛盾的斗争表现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

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制约,矛盾的同一性制约着矛盾斗争的形式和

界限。所以,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上来看,

说矛盾的斗争不受限制也是错误的。

18.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

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是指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它不包括具体事物的

各个不同的特点。所以,不能说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这种说法颠倒了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没有独立的存在形态,它们存在于个性、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而存在。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

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共性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方面大致地概括特殊,

它只是特殊的一部分、一方面或特殊的本质,特殊性、个性不可能完全包括在普遍性之中。

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则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这种关系不适用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

间的关系。

20.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

错误。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既要注意主要矛盾,

又要分析次要矛盾;在研究某一对矛盾时,既要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分析矛盾的次要

方面;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和任何一对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

两点论是有重点、有主次的两点,而不是不分主次,等量齐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均衡论”。重点论是在两点基础上的重点,而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均衡论和一点论是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上的形而上学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 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 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 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 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 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 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 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 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 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 间具有(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 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 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 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 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 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 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于(C)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1.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的是() A.圣西门 B.亚当.斯密 C.傅立叶 D.欧文 答案:B 2.生产价格是() A.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B.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C.不变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D.可变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 答案:B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 A.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B.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C.资产阶级的自我觉醒 D.政治斗争的需要 答案:A 4.在法律上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答案:B 5.商品的二因素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生产和消费 D.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D 6.“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答案:A 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 答案:C 8.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黑格尔 答案:A 9.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经理

D.监事会 答案:A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物质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不可知的 答案:B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都是一元论 B.都是二元论 C.都是多元论 D.都是可知论 答案:A 1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买与卖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案:D13.资本就是() A.货币 B.一定数量的物 C.金银 D.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答案:D 14.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A.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思考题解答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 重要的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 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 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 共同创立的。3)马克思主 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 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 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 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 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答: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 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 现。(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 的表现。(4)马克思主义的 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 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 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 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如何正确认识树立科学 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 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 动力。(3)理想是人生的精 神支柱。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 是教条?答:(1)马克思主 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 南、研究的方法。(2)马克 思主义并不提供对一切问 题的现成的答案。(3)要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 国的具体之际相结合,解决 本国的实际问题。 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 法?答:(1)学习马克思主 义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 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 质。(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 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 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 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 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 倾向。 10、如何认识当代在实践中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重大意义?答:(1)当今时 代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 人注目的重大变化,马克思 主义既面临折严重挑战,又 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明确现今时代和实践 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 的研究课题。(3)丰富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马克 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 相继、一脉相承。(4)对马 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 十分严肃而艰巨的工作,不 能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 化。 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 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 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 质问题。答:(1)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本原是物质/精神)2)唯 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 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 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 观唯心主义)。(3)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 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 点,既反对了二元论和唯心 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 错误观点,又克服了旧唯物 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的局限性。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 其中的世界是与实践相联 系的物质世界。答:(1)人 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 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 的人化自然。由于人的实践 活动,使自然界分化为自在 自然和人化自然。(2)社会 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 造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 方式,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 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 和发展。 3、试述唯物主义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 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 作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 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答:(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 上学的对立:第一,联系观 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 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 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 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 物内部矛盾的对立。(2)二 者斗争的焦点或根本分歧, 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3)结合本人 或他人工作学习生活实际, 说明坚持用联系的、发展变 化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抹 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0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00道

马哲选择题100道答案版(完整+官方答案)(红色选项表示答案。) 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超级完整版)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继承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知论的基础。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唯一方向进行,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指事物的体积、规模、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的,这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社会政治实践: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8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动力价值的价值。 9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1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指任何哲学派别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而且都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回答的问题。12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其核心是矛盾论。1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之中表现出的使用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所产生的功用,它与存在于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作为潜在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不同,它是人运用到体力和智力综合产生的某种使用价值或者功用,它具有大小和对象性,这种对象性表现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相对性,一般来说,当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之后其使用价值的对象性是作为劳动力商品买者的货币所有者。 15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16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 17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8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9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0规律: 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基本理论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 A、指导性 B、实践性 C、先进性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革命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 D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科学性 D、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B ) A、实践 B、运动 C、静止 D、空间和时间 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是:( B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C ) A、客观实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B ) A、物质 B、意识 C、存在 D、实践 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B )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 10、意识的本质是( B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大脑的分泌物 D、思维的各种现象 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 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普遍联系 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 A、事物的变化过程 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 C、事物的量变过程 D、事物的运动过程 16、辩证的同一是:( A ) 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 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 17、主要矛盾是指:( D ) 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 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 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 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 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选择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5.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