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上半年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答案

2014年上半年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答案


一、概念题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
自然物或有趣和新奇的科技产品与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导致幼儿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2、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
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5、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 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二、简答题

6、科学活动是为了认识自然,技术活动则是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科学活动的结果是发现新的认识,
而技术活动的结果是创造新产品;科学活动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而技术活动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活动把实践上升到理论,
技术活动则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科学活动把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技术活动将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以上是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科学和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为了改造自然。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
同时也要应用于实践之中;技术的发明,需要建立在对有关的科学原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促进和丰富了人们的科学认识。

7、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前儿童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8、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运动性游戏三种。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9、三种 (1)正规性科学活动;(2)非正规性科学活动;(3)偶发性科学活动。

10、科学游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

(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儿童喜爱游戏,乐于参与,在游戏中,儿童反复进行有趣的游戏性操作活动,易于巩固已有的科学知识,培养

对科学的兴趣。?
(2)儿童进行科学游戏时,体、脑共同活动,既感到有趣、轻松愉快,又减轻了智力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3)游戏的进程和任务的完成,要求儿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控制能力,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和同伴的合作精神。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
(1)“自然”,即充分利用自然物,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
(2)“朴素”,即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
(3)“美观”,即做到布局合理,从整体到局部都符合儿童审美需要;
?(4)“安全”,即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5)“亲切”,即无论物质环境还是教师的态度都要能使儿童感到亲切,激发其探索的动机。

三、论述题

12、集体教学形式的有点在于:教学效率比较高。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避免儿童无目的的地摸索学习过程。
集体活动中有着集体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能使儿童养成集体活动的习惯。?

集体活动的缺点:教师以班级为对象组织教学,很难顾及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和个体需要,更难对每个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学前儿童的年龄尚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的、正规的教学,而更喜欢自行其事。
对于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实践要求包括:?
集体活动的形式不能轻易放弃,而要更加完善。
?
要充分重视组织、开展儿童个人探索活动和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与集体教学活动联系结合起来。?

灵活、综合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甚至在一种活动中实现多种形式的结合。

13、首先,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过程和结果并不是相对立的,也不是像“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是相统一的,它们相统一的基础就是儿童自身的科学探索活动。
?
其次,过程和结果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再次,无论过程还是结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过程,也不能忽视结果,而应该使学前儿童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都得到满足。

14、《会变色的青蛙》科学教育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青蛙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青蛙为什么会变色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教学准备
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青蛙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师: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就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吗?
生:变色龙。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动物也会变色吗?
生:?
师:青蛙
(通过变色龙引出青蛙,出示变色青蛙的图片)
(二)了解青蛙,研究青蛙为什么变色?
师:你认识它吗?了解它哪些方面?
生:让学生自己先介绍一下有关青蛙的知识。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师:那么青蛙为什么会变色呢?
生:保护自己
师:青蛙与环境相适应,可以随环境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变色不仅为了保护自己,还可以通过变色来传递情感和信息,和同伴沟通。
(三)举例: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是用保护色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生:变色龙
师:可能大家平时不太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在生活中能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老师已经收集到了一些资料。
(图片)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蝗虫青蛙
(三)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自然界中的动物,除了用今天我们提到的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外,还有一些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呢?请看在这片大森林里(课本中的情景图),藏着哪些动物?哪些是用保护色?哪些不是?它们又是用哪种有趣的方式保护自己?
1.找动物
2.谈感觉
3.介绍警戒色和拟态。
枯叶蝶的形态酷似一片树叶,杜鹃鸟的卵与别的小鸟卵相似,这些都属于拟态;而蛾类幼虫的体色鲜艳,非常醒目,可以对其他动物起到警戒作用,是警戒色。
4.举例: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用这三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
师:出示这两种保护方式的动物:

戒色的有: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毒箭蛙
拟态的有: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四)游戏填表格:
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说得也很好!现在请同学上讲台上来进行填表格游戏。上台的同学将会盖个小小的印章,以示鼓励。
动 物
自我保护的方式
乌贼

壁虎

青蛙

老鼠

黄蜂

刺猬

乌龟

……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通过学习变色青蛙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有趣事例,如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使其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意识到生物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游戏互动 调动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课堂。有变色龙导入变色青蛙,调动起对青蛙研究的兴趣,由变色青蛙过渡到“变色”──适应环境的课题上来。
2.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提供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了解其它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
3.重探究过程, 更重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科学课是一们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说起探究更多的人认为是做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只要能“带着科学问题去思考周围的世界就是一种探究的方式”。为了更好的探究,一些基本的科学技能和知识还是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探究的基础,否则就他们无法用理论来解释问题。
5.真实评价,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包括学生纵向思维的一些发展,都应该为他们喝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印章”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他们。当然这种鼓励必须真实,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受到奖励,同时,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而不是“廉价的”给予,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