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1868221.html,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张夏

来源:《南方企业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国际化道路提供了便利。对此,本文对

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并着重对董事会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因素,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行为;驱动因素

引言

国际化行为主要指的是企业对经济生产活动实现的跨国经营、贸易等行为,包括其他国家或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决策之一,而企业国际化行为是“走出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利于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以获得更大的机遇。但在實际发展中,需要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共同制定发展决策,确保国际化战略顺利进行。

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跨境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很多学者认为国际化行为与企业的管理层有很大的联系。主要因为国际化行为是企业管理层经过客观分析后而制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后续的战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管理层的受教育水平与专业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行为。例如,当企业管理层的专业素质水平较高时,不仅能对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分析,还能及时了解国际化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于降低管理层的认知障碍,防止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受到影响。另外,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接受过海外教育,在国外有着良好的人脉网络,为其获得海外资本、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董事会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会决定企业的决策方向以及执行监管效果。同时,董事会作为企业股东代言人,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监管,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一方面需要董事会执行监管工作,监督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素质水平,不断扩大董事会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管理,共同实现董事会的职能与效用,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1]。

企业国际化行为的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贸易关系

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和行业关键的成功因素

房地产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整个行业及竞争环境的主要原因及因素。 敏锐地判断行业驱动因素是为了在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几年后行业将发生的变化对公司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行业中的许多事件都可能会对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都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 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不过,虽然在某一行业中有许多变革因素在起作用,但是真正能够算得上驱动因素的一般只有3~4种,因为驱动因素是行业变革原因和方式的主要决定因素。 面前的房地长行业,主要的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行业长期增长率的变化。 行业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行业变革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会影响行业供应和购买需求方面的平衡,进入和退出方面的平衡,影响竞争厂商增加销售量的难度。长期需求的攀升会吸引新进入者进入市场,鼓励既有厂商增加生产能力。市场的收缩则会导致行业的某些公司退出该行业,诱使剩下的厂商关闭最低的生产工厂收缩业务量。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支撑行业需求增长的三个因素不变:城市化带来的新增需求、改善性需求和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投资需求。

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是房地产市场需求最坚定的基石。我国的城市化率1996年为30.48%,2006年达到43.90%,以平均每年1.34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相对美欧等发达国家75%—88%的城市化率,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20年,每年带来的城市新增人口在1700万左右。 改善性需求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26平方米,在10年时间里增长了50%以上。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5平方米。 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人口需求和城市原有居民的改善性需求将长期存在,根据以上数据估算,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要126.44亿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平均每年约9.73亿平方米。 二、营销革新。 如果竞争厂商能够成功的引入产品销售的新方式,那么,他们就可以激起购买者的兴趣,扩大行业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度的差别,降低单位成本。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可以改变竞争者的竞争地位,迫使竞争对手修订战略。目前的房地产行业的利润量还是很大,很多商家为了将自己的商品房卖出高价格,不惜用各种营销手段吸引顾客。三、政府政策的变化 进入2010年后,政府反复对房价的快速上涨表示关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楼市降温。这些措施的影响如何及将来是否可能采取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 略动机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 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企业国际化理论解读

企业国际化理论 一、企业国际化的模式 进出口贸易 OEM贴牌生产、许可证授权、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 国际化技术、非技术合作(非股权) 国际联盟 合资(股权) 绿地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并购 二、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主要分析哪些问题,可用于文献综述的框架) Dragon multinationals, John A. Mathews ?国际化的概念:什么是国际化(应该考虑dominant和latecomer) ?国际化的动机:利用优势与寻求优势 ?国际化的过程:如何国际化的(三类不同的跨国公司—dominant MNEs from USA, Japan and Euro; dominant MNEs from Scandinavian; latecomers) ?国际化能提供哪些好处,国际化优势的来源:OLI VS LLL 三、传统的国际化理论(established MNEs) 1、Trade Theory 1.1 Heckscher-Ohlin:国家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在进行贸易。仅仅涉 及到贸易理论,是国际化的最初形式,没有涉及到MNE。 1.2 将MNE看成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资本由低收益率国家流向高收益率国家的结果。1.3 MNE产生于的原因在于技术差距。 2、Industrial Theory 2.1 Hymer(1976):MNE具有很多优势,形成了垄断势力,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垄断势力。 2.2 Knickerbocker(1973):bandwagon effect(寡占反应理论),MNE是成群的。解释了为什 么美国跨国公司进行的大笔海外投资都发生在同一时刻。 2.3 Graham(1978):tit-for-tat hypothsis,MNE是对其他企业侵入本国市场的反击。 不能解释为什么回去投资设厂而不是通过授权? 3、Product Cycle Theory:Vernon 从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产品初期,仅限在国内生产伴随少量出口;成熟期,寻找新市场,大量出口,同时寻找低成本生产地,开始海外投资 4、Internalization Theory:Buckley & Casson(1976) 企业是理性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策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特别是知识存在市场失灵。首先难以对知识进行估价,而卖方通过向卖方描述知识从而获得合理价格又容易造成模仿,从而是知识失去价值; 所以,企业需要内部化生产,来解决中间产品的市场失灵问题。 与前面所述的理论相比: 内部化理论认为MNE的形成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的结果,企业一开始不需要具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5)21-0017-0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郭存杰,朱邦毅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当知识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资源时,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度依赖 于传统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更加依赖于知识资源。从人力资本的概念出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应归纳为: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管理建议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4-07-15 企业价值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由美国管理学者首先提出的。企业产权市场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商品,其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遵循经济学家的观点,笔者认为价值是商品、服务或活动能满足需要并为个人、组织带来收益的能力。 一、知识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分析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率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所作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提出。报告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主要因素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富于生命的经济形态①。 由于知识的全球性、共享性和传播性,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在主要生产要素和企业发展动力等许多方面都和传统工业经济有着极大的差异,详见表1。 表1 知识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特征比较 知识经济 传统工业经济主要生产要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源资本,土地,劳动等稀缺自然资源发展动力知识创新资本投资组织构成知识驾驭资本资本雇佣劳动管理重心人力资本管理物质资源的管理企业文化开放,学习型组织封闭,教育培训生产类型 灵捷、定制、效益 规模、差别、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资本、土地、劳动等自然稀缺资源成为企业生产的首要生产要素,企业对于机械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追求规模经济和效率,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将累积资本不断投入到新厂房、机械设备和土地等固定资产上。这些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及其未来收益能力是决定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在 管理上,企业以“管物”为主,经营目标也服从物质资本所有者即股东的价值最大化。 知识经济下,企业生产固然离不开资本、土地和劳动等基本要素的投入,但是知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资源,其重要性已得到管理界一致认同。知识蕴藏在人的头脑中,通过特殊的形式参与企业的运作。为此企业不断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知识的管理,企业的生产方式也从规模、效率向灵敏和效益改造,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知识创新,在此基础上培养企业新的竞争力和发展的源动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一)资源环境的变化 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度依赖于传统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更加依赖于知识资源。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复制性、重复消费性和非边际报酬递减三个特征,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新的挑战。 (二)市场环境的变化 市场竞争在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变得更为激烈。顾客需求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必须在为顾客提供一体化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上占据优势,才能赢得顾客。企业必须拓展自身价值链,扩大与供应商和顾客的沟通与合作,走合作竞争之路。 (三)技术环境的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这必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相应的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在足够长的时间保持足够大的净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外在表现。当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环境发生重大转变之后,制约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当知识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资源时,人力资本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196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本是“体 2005/21 总第329期 商业研究  COMMERCIAL RE S E ARCH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2.doc

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2) 二、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实在是跨越国界追求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的持续寻求、积累和根据知识存量进行利用、反馈,进行调整为核心的动态的、***过程。具体来看,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企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见图1)。 企业能力既可以是企业国际化发生的条件,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诱因;企业能力既是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又是企业国际化的拉力。而作为组织学习的两个方面,“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与企业竞争能力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知识利用”推动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形成及进步,企业能力的进步又促进了企业进行“知识利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从KBV理论对于跨国企业竞争上风形成的解释可以看出,KBV理论在解释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也隐含着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因此,与市场逻辑不同,组织逻辑暗示具有市场不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是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

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是“知识寻求”、“知识利用”跨越国界的过程,这说明了企业具有“知识寻求”、“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这一观点比现有理论更体现了因果的同一,既补充了知识转移情形下只考虑交易本钱的缺陷,又支持了企业组织惯例及文化差异的观点,符合KBV分析企业的组织逻辑。 三、转轨经济下的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1、知识能力不完整性决定了具备较强“知识寻求”国际化战略动机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知识能力及治理经验相对发达国家较弱;在转轨经济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通过向发达国家企业学习来获得先进的知识及技术,进步企业竞争上风。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寻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寻求东道国市场知识、寻求国际化经营治理知识、寻求技术。 2、转轨经济特征决定了具有强的“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 第一,在计划经济下,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及自主开发,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具备了剩余能力,企业需要将这些剩余能力进行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中国处于转轨经济中,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本钱较高,通过内部化进行交易本钱较低。在这两个条件下,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机就相对较强。第二,企业普遍缺乏一些发挥知识上风的

[分享]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尊重作者成果 [企业外部分析]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行业环境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力量在推动行业的竞争者(竞争厂商、顾客或其他购买者)改变他们的行动;一个行业中的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行业和环境的主要基本因素。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行业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会对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看作驱动因素,其中由一些只是属于某一类因素,但是绝大多数同时属于好几类因素。下面谈谈驱动行业变革的一些因素: 1. 行业长期增长率的变化--行业增长率的上身或下降是行业变革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会影响行业供应和购买需求方面的平衡,进入和退出方面的平衡,影响竞争厂商增加销售量的难度。长期需求的攀升会吸引新进入者进入市场,鼓励既有厂商增加生产能力。市场的收缩则会导致行业的某些公司退出该行业,诱使剩下的厂商关闭最低的生产工厂收缩业务量。 2. 产品买主以及买主的产品使用方式的变化--购买者人口群及产品使用方式的变化可能改变竞争的态势:迫使行业钟的竞争厂商改变客户服务(信用、技术支持、维护或修理)的方式、改变行业产品销售的特约经销商和零售商结构、迫使生产商扩大或缩小产品线、带来不同的销售及促销途径。如今,互联网在家庭和工作的普及中正创造着种种机会:电子购物、在线经纪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简报服务、数据服务、互联网供应商服务。同时,寿命预期的提高带来的人口特征的变化正导致下列各类市场的增长:公寓、退休计划服务、互助基金、健康服务。 3. 产品革新--产品革新往往会扩大行业的客户群、重新实现行业的增长、扩大竞争厂商之间产品差别化的宽度,从而动摇已有的竞争结构。新产品的成功导入往往会加强革新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对于那些固守老产品或不善于退出新产品的公司来说,则会使其利益受损,产品革新是一个关键的驱动因素的行业有:复印设备、相机和照相器材、高尔夫球棍、电子游戏、玩具、药方药品、冷冻食品、个人计算机以及个人计算机软件。 4. 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改变一个行业的结构,使得供应商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新产品和更优产品成为可能,并且打开整个行业的前沿领域。技术进步还可以带来以下各各方面的变革:资本要求、有效生产的最低工厂规模、垂直一体化的利益和学习及经验曲线的效应。例如,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所实现的快速进步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改变许多国家的商务方式(股票交易、软件的销售和分销、有鉴定或零售),并正在引导人类进入新的信息时代。 5. 营销革新--如果竞争厂商能够成功的引入产品销售的新方式,那么,他们就可以激起购买者的兴趣,扩大行业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度的差别,降低单位成本。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可以改变竞争者的竞争地位,迫使竞争对手修订战略。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各种营销革新的媒介。 6. 大厂商的进入或退出--一家或多家外资进入某个曾经为本土厂商统治的市场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动摇市场的竞争环境。同样的,当另一个行业重的一家有着相当地位的本土公司通过够并或建立自己的新办企业进入本行业时,这家公司

3、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总结和战略制定要点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总结和战略制定要点 作者:兰涛 九十年代末,当中国企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走向海外时,中国商品在世界上已经创下了“质量低劣”“价格杀手”“抄袭copycat”“规则破坏者”“资源掠夺者”的名声。以华为、联想、三一为代表的中国TMT、制造类企业,在海外屡败屡战、艰难突围,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以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创新科技为引擎,近年掀起了新一波国际化高潮,涌现出了新的国际化模式。其中,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实现国际化的捷径。2015年11月CCG与社科院发布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指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总成功率是40%,高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而2013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30%有收益,70%还在过程中,形势很严峻。其中,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仅为14%。从数据上看,这两年的进步是巨大的,也许中国企业从过去的教训和经验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超过60%的不成功率,仍然值得中国企业警惕!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表明:海外项目在谈判前和谈判中的失败率分别为30%和17%,而在执行和整合阶段失败的可能性则高达53%。可见,协议签字并不代表项目成功。通过我们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过去主要有内生式、收购兼并式、从OEM/ODM到自有品牌的升级转型式、海外建厂等四种模式,最近出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PE 股权投资国际化模式和深圳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国际化模式等。企业国际化不管采用哪种模式,管理的精髓是一致的。其国际化战略制定、关键路径选择和执行措施、公司的国际化治理和本土化策略,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成功的概率。 1、他山之石——国际化的典型成功模式 ●内生模式:代表企业华为。以内部成长为主,收购“空降”为辅。这种渐进方式见效 慢,但持久长效。同时,国际化倒逼企业实现了管理改进的第二次飞跃,今天华为的全球化运营已经超过了普通意义上的国际化。 ●收购兼并模式:代表企业联想。以并购和“空降”为主,财务合并后收入表现见效快。 但要达到真正盈利和整合成功,组织管理能力是考验。这就是柳传志在收购IBM PC 业务6年后,才说“这次收购是成功的”的原因。从联想后续不断收购(近期收购IBM 服务器和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以及业务增长和布局看,这笔学费是值得的。 ●海外建厂模式:代表企业三一。从国际贸易→本地建厂→核心能力建立,走过了从见

企业战略方案-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动机分析

★★★文档资源★★★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根据中国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 知识管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对充分实现其掌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对于发展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获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管理中已经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很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一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经验,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尤其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经验、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获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根据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解释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表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现,制药和电子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对“知识利用”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知识利用”则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的深化与巩固,同时又是对可利用知识的积累。 企业跨国知识能力的积累有两个过程:一是从缄默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即是以创新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商业化并获得利润及租金的过程;另一种是从显性知识转变为缄默知识,即获取物化技术以及可以传播及表达的技术及知识,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原来的缄

《企业战略管理》第3章 行业环境分析

第三章行业环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企业在进行行业环境分析时,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2、理解行业环境的概念、特点。 3、理解企业进行行业环境分析的重大意义。 4、掌握企业行业环境分析的因素。 5、掌握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模型。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2个小节,安排4课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企业在进行行业环境分析时,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理解企业进行行业环境分析的重大意义;掌握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模型。 四、教学难点 掌握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模型。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业环境概述 一、行业主要经济特征分析 所谓行业或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行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人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如汽车行业、家电行业。 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经济特点、竞争环境、未来的利润前景。 行业经济特性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个因素: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该市场的地理边界(区域性的、全国范围的)、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规模、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统一的还是具有高度差别化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类型。 二、行业吸引力分析 所谓行业吸引力,是指该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或该行业的销售额增长率。 行业是否有吸引力,能不能获得平均水平以上的赢利前景,企业领导者应当考虑以下8个问题:

(1)行业今后的成长潜力如何? (2)当前的竞争态势能否带来足够的赢利? (3)行业的竞争力量将会增强还是减弱? (4)行业的驱动因素对平均赢利水平的影响? (5)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如何?在何种情况下,公司在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占有独特地位,仍可获得不错的利润? (6)公司竞争能力在行业关键成功因素上匹配程度如何? (7)行业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程度如何? (8)继续参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程度如何? 三、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一)驱动因素的概念 行业及竞争环境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力量在推动行业的参与者(竞争厂商、顾客、供应商等)改变他们的行动。 (二)行业变革常见的驱动因素 变革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整个行业及竞争环境的主要原因及因素。 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1、行业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2、顾客群及顾客对产品使用方式的变化 3、产品革新 4、技术变革 5、营销变革 6、大公司的进入或退出 7、技术诀窍的扩散 8、行业的全球化趋势 9、成本和效率的变化 10、购买者偏好的变化 11、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及政府政策的变化 12、社会关注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13、行业的不确定性和商业风险的降低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企业战略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的机理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进而依照中国的特定背景研究了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发。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能力形成 知识治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所在,一场学习竞赛的胜利者将可能赢得所有的博弈,选择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种负的外部性,增加了自己先占于竞争对手的机会(泰勒尔,1997)。这类企业更注重于知识的猎取,对充分实现其把握优势知识资源的价值的欲望也更强烈。关于进展中国企业,如何寻求知识并猎取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动机,但目前相关文献要紧集中于企业国际化的交易成本及企业的有效运作方面。尽管资源基础论及KBV在战略治理中差不多成一个比较流行的分析工具,被普遍用来说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成长及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然而专门少被用来分析企业特定的战略问题。专门是在目前的文献中,从知识能力形成角度对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没有深入研究。 一、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形成机理及路径研究 知识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学习是企业竞争优势唯独的持久性来源(Willias,1992)。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中,面临各种额外的知识及信息,经营者不可能等到把握所有的国际化知识以后才开始进行国际化,也不可能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市场盲目冒险而投入大量资本。由于这些跨国公司是海外市场的“新来者”,缺乏足够的东道国知识,缺乏在国外经营的体会,在国外经营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增加了国外运营的成本,可能使国际化扩展发生延迟,导致企业海外经营效率低下。因而,知识在国际化扩展中就专门重要,而作为知识来源的途径,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March(1991)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组织学习包含两个方面:“寻求”与“利用”。“寻求”一词与搜索、变化、风险承担、体会、实验、灵活性、发明及创新等相关,是对新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猎取;“利用”与提炼、选择、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及执行有关,是对已有资源和竞争力的使用。依照March(1991)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的两个方面,主流理论关于国际化的观点使用了“利用”而不是“寻求”的观点(Hedlund and Ridderstrale,1997),目标是效率最大化。由于忽视了资产的寻求,这些传统理论没有成功说明跨国公司是如何通过国际扩张进行创新的。而实证说明,资产寻求型FDI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Kouemmerle(1996)发觉,制药和电子部门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研发基地的增加要紧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知识。“知识寻求”的本质属于创新范畴,它的重要功能是增加整个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利于已有知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对“知识利用”取得的成果进行爱护;“知识利用”则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的深化与巩固,同时又是对可利用知识的积存。 企业跨国知识能力的积存有两个过程:一是从缄默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即是以创新为主,将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商业化并获得利润及租金的过程;另一种是从显性知识转变为缄默知识,即猎取物化技术以及能够传播及表达的技术及知识,并通过消化、吸取与原先的缄

企业全球化战略

国际化和全球化是当今的热点话题,看一看广告的主题、连环画杂志,还有商业印刷品,无不充满了国际化成功案例的报道。在最近的一次麦肯锡调查中,4/5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球化是当前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1770~1992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从3300亿美元增长到约3.8万亿美元,同时不同民族间的需求和文化正日趋同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世界各地以相同的方式销售相同的产品。比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日本企业以及吉列公司就是这种策略的典型代表。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尽管管理界把目光从国际化更多地转向了企业重构,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又卷土重来。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这一浪潮的到来。那些没有利用这一新机会的公司,被认为是犯了一个战略上的错误。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报告也开始发出警报,对国际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质疑,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化。的确,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从国际化中取得了成功,一些公司已经因为国际化而陷入了困境。比如巴林银行因扩张亚洲市场而引发了巨大的亏损,并最终导致其破产,他们的大范围扩张被证明是失去了控制;当柯达进入日本试图反击富士时,由于日本的商品分销配送习惯很难改变而困难重重;盛世(SaatchiandSaatchi)公司则没有设法从国际化中获得足够的协作。事实同时证明,20世纪80年代的媒介服务业比他们原先所预想的要更加本地化。 企业实行国际化的原因 一些成功的企业用一些口号来证明其实施国际化的正确性,比如“我的消费者正走向全球”、“我们的竞争者已经在做了”、“在我们的全球商业体系中,只有几个大公司才能生存”或者“我们已经渗透了国内市场,除了进军国际市场别无选择”。但是,通过研究发现,那些最初用这些动机来证明它们的国际化行为但却最终失败的公司名单,可以和成功的公司名单一样长。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为了把合理的原因和不合理的分开,我们设计了一个框架,标出了三种国际化的好处,即成本优势、网络利益和学习机会,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国际化的动机框架(锥形学习框架) 成本优势 1.规模经济(scaleeconomy) 成本优势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规模经济。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后,其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降低。在国内市场,如果企业做不到以最低单位成本进行规模生产,并且没有诸如产品口味差异或管制等障碍的话,它们就可以考虑进行国际化运作。以欧洲的轿车生产为例,当今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厂商只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规模经济并不是无限制的,只有适度的规模才是经济的! 2.生产能力的利用(Capabilityutilization) 优化生产力利用系数表面看起来与规模经济相似,但是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生产力利用意味着所有已发生的固定成本都得到使用。如果一个生产单元一天可以生产5000只瓶子,

企业国际化经验战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摘要:根据调查显示,企业国际化经验战略多是因为生存的紧迫性,才进行对外扩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运营的起因和目的、在哪里扩张—区位的选择、如何扩张——投资环节和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调查生存内部因素战略 针对国际化经营战略,罗兰·贝格公司调查了50家中国领先企业,并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海外运营的起因和目的、在哪里扩张—区位的选择、如何扩张——投资环节和方式的选择。在调查对象中,有72%的被访者已有海外经营项目,另有18%正在计划进行海外经营,只有10%目前尚无任何海外经营的打算。显而易见,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对这些领先企业的调研对广大中国企业也愈发具有借鉴意义。 海外扩张的动机在于内部因素 对于进行海外经营的时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回答说:当需要的时候。在公司战略领域,生存的紧迫性是对外扩张的最核心动力。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考虑寻求向海外扩张的最主要动机在于企业内部因素。这包括诸如制造型企业需要在供应、分销和市场等领域寻求突破,自然资源加工企业需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高科技企业寻求互补性产品、技术或研发能力等。 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正是被这样的内部经营因素所驱动。 扩张区域45%企业首选发达国家 在调查中,受调查的领先企业就对外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18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时,企业更注重宏观因素。如图二所示,10个宏观因素中有7个被访者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比较之下,仅有3个微观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的。 我们进而要求50家领先企业指出哪些地区已经成为它们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区,而哪些地区则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成为它们的首选对象。 调查结果显示,45%的企业认为发达国家是投资的首选地,而也有38%的受访企业认为应优先投向发展中国家。而在这今后一至二年的投资打算中,这一比例几乎保持不变。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所受到的不同的驱动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北美、欧洲、日本以及韩国投资的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或通过高利润率扩大销售额。这类企业以高科技企业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为主。而在发展中地区(南美、南亚、东南亚、独联体/东欧),

企业国际化及进入国际化战略案例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1868221.html, 企业国际化及进入国际化战略案例研究 作者:向林(译)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6期 摘要目前在企业如何国际化和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选择自己的战略方面还没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完整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企业的国际化和进入战略是这方面理论完善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实质上是探索性的,通过全面的采访进行内收。并且,企业一直利用各种办法进入目标市场。有的企业更倾向于巩固其在国内的地位和努力进行出口,而另一些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并直 接投资于国外市场。因此,本文研究探讨了企业进入的策略和影响选择的因素。为了对企业如 何进入目标市场获得更深层的了解,本文通过对中国国际化公司—华为进行案例研究,以确定进入国外市场战略选择的因素影响,并为企业如何进入外国市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国际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给各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国际活动,并采取了一 系列适应国际化的创新性举措。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国际化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以 往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来看,我们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国际化研究也有利于发现新问题,进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战略(格兰特2005年)。企业跨越国界与跨越企业边界的动机是明显不同的。国际化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不足以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化后的经济规模与机遇对企业的刺激。企业一直满足于本国的发展,但是如今企业为了适 应国际化的趋势发生一系列的明显转变(斯蒂芬亨德森1989)。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开放贸易边界,为企业国际化消除障碍,并积极加入了世贸组织,进而为本国企业国际化更好的服务。并且,企业仅致力于本国市场可能遭受更大的威胁,因为外国公司的进入将使本国的市场变得更小。这就迫使许多公司走向国际,或者至少扩大在本国边界的 活动。虽然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将其产品出口并巩固国内市场,另一些企业倾向于采用更加积极 的措施,收购其他公司,形成联盟,合资或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个矛盾,我们研究企业如何进入外国市场,以确定进入国外市场战略选择的因素影响。这是增加国际知 识储备,以便为其他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提供一定的指导。 面对国际化问题,公司应该如何管理他们的业务,以及如何建立国际战略已经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什么样的国际化战略是可行的,以及国际化之后应该如何汲取外部知识。据

战略管理 驱动因素分析

服装业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报告 一、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我国服装行业的大致可分为:婴装,童装,男装,女装成人装,时装等,该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1、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产品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非凡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2、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 3、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4、生产、销售治理自动化程度低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治理自动化程度低,治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5、国际贸易持续增长,我国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出口的服装产品,既有众多的自主品牌产品,也有大量接受委托加工的产品。因此,发达国家商业治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总之,我国服装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明显的不同,它的产品时效性更强,对外依存度很高。服装产品通常不能有过多的库存,必须根据国内外客户的需求适时调整生产。因此,服装制造业必须和服装的零售业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尽快提高产品标识、物流标识、供给链治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服装业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服装大国,年产服装百亿件。而且它是个“永不衰落的产业”,无论是在经济衰退还是经济繁荣时期,服装市场的需求一直呈现旺盛的态势。在本世纪后半叶,我国服装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形成了服装产业体系。服装业既是传统民族产业,又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改革开放使我国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该行业发展迅猛,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有了极大的进步,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得提高。 二、服装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行业之所以发生变化时因为一些重要的力量在推动行业的参与者(竞争厂商、顾客或者购买者)改变他们的行动;一个行业的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行业和竞争环境主要的基本因素。 服装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其产业链的衔接,从服装材料、服装生产、服装营销到时尚信息的传播,任何一个环节的成功都与其他环节息息相关。 推动服装业变革的因素有很多,但就纵观最近几年影响服装业的变革因素作如下分析:1、行业整体形势的带动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和现状 中国的企业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进行国际化是其必然趋势,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发展、国家腾飞的基础。从TCL收购到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跌宕起伏,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现实中,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原因。 1、中国企业国际化动机 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日渐饱和,一方面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保障体系的缺失导致国内消费动力增长不明显,国内企业间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增加了国内市场的饱和,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推动下,被迫进行国际化。企业认为国际市场具有吸引力,认为国际市场潜在需求大,企业能获得高额利润。在发达国家,市场规模大,利润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多,潜在需求大。认为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也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最大隐患。小企业盲目进行国际化,不仅技术和产品没有原创优势,同时,价值观的冲突、文化的不融合以及国际规律把脉不准确等,都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出口创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金融货币政策,提供各项服务等措施,支持企业出口进行国际化,目的在于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驱动企业国际化,但反观中国企业的做法着实让人心寒,高成本产品,低价出口国外,仅靠过家的出口退税维持生存,国际竞争力从何谈起? 真正能让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基础是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从最初的“世界工厂”开始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虽然中国的“高、精、尖”技术在世界所占比例依然很低,但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中国企业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革命上面开始烙上中国特色,中国企业开始在某些领域构筑中国特色的行业壁垒。中国的华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走向国家化的代表,成功证明了中国技术开始在世界中逐渐占有地位。华为在国际化战略中,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易后难的策略,96年,试水香江,与和记电讯合作,瞄准香港市场,以香港为 跳板进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东南亚市场;之后进行俄罗斯之旅,进入大独联体市场,以合资企业为平台,采取本地化模式来开拓当地市场;随后征战亚非拉,借助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带

(行业分析)行业竞争分析解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行业竞争分析 解析

如何进行行业及行业竞争分析 导言 无论你的X公司运营什么,都必须了解行业及其竞争状况。行业及竞争分析是对X公司商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层面做战略性的评估。 行业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经济特点、竞争环境、未来的利润前景。行业经济特性的变化取决于下列各个因素:行业总需求量和市场成长率、技术变革的速度、该市场的地理边界(区域性的?全国范围的?)、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规模、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是统壹的仍是具有高度差别化的?规模经济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到达购买者的分销渠道类型;行业之间的差别仍体当下对下列各因素的竞争重视程度: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广告和促销、新产品的革新,在某些行业中,价格竞争占统治地位;而在其它行业中,竞争的核心却可能集中在质量上,或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上,或集中在品牌形象和声誉上。 壹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往往决定了该行业未

来的利润前景,对于那些毫无吸引力的行业,最好的X公司也难获得满意的利润;相反,颇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弱小的X公司也能够取得良好的运营业绩。 本课程将重点讨论以下内容: 1.行业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2.行业中的变革驱动因素有哪些? 3.决定在行业环境中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得超过年平均水平的盈利前景如何? 5.行业中发挥作用的竞争力量有哪些?它们有多强大? 6.行业的市场总体需求情况如何? 7.X公司的竞争对手是谁?其战略和目标是什么?优势在何处?弱点在何处? 8.相对于竞争对手,你的X公司优势在何处?其处于怎样的竞争地位? 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因为行业之间在特征和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别,所以行业及竞争分析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行业中最主要的经济特性。 ●市场规模:小市场壹般吸引不了大的或新的竞争者;大市场常能引起X 公司的兴趣,因为它们希望在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建立稳固的竞争地位。 ●竞争角逐的范围:市场是当地性的?区域性的仍是全国范围的? ●市场增长速度:快速增长的市场会鼓励其它X公司进入;增长缓慢的市 场使市场竞争加剧,且使弱小的竞争者出局。 ●行业在成长周期中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快速成长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