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桂林_两江四湖_景区滨水景观特色及其开发_郑文俊

桂林_两江四湖_景区滨水景观特色及其开发_郑文俊

桂林_两江四湖_景区滨水景观特色及其开发_郑文俊
桂林_两江四湖_景区滨水景观特色及其开发_郑文俊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作者:王玥富楷来源:点击量:47 更新时间:2011-10-12 9:49:00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高新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担负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使命。这座承载众多期待的未来生态科技之城,不仪要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还要探索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那么对于高新区景观设计来说,充分发掘滨水空间对高新区的城市价值和在功能及形象上的定位,是景观设计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本文以青岛高新区咸水湖景观设计为例,将打造活力滨水空间的作为设计目标。 1 设计背景 1.1项目区位 青岛高新区咸水湖位于高新区核心区,毗邻红岛连接线和墨水河入海口生态湿地,区域位置重要,是城市绿化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规划面积约57万平米,其中陆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水面约31万平方米。 1.2上位规划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结合生态水系网络、道路绿化和城市生活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城区内重点建设羊毛沟滨水公园带、滨海湿地公园带和6处大型城市公园,并按国家规范标准配套组团级、居住区级公园。

其中咸水湖公园是围绕咸水湖周边建设以游憩、休闲为主的城市生活性公园,同时结合滨水岸线建设中小行游艇码头等设施,联系河口地区和胶州湾。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水系布局规划将培育形成“一带、一轴、两湖、三环、多廊道”的水系形态结构,营造“一湾环抱、水脉相融”的生态景观。其中: 一带——疏通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红岛交界处水系,形成水系景观带。 一轴——沿羊毛沟水系形成城市发展轴。 两湖——中央泻湖与咸水湖。 三环——结合盐田改造,沿三个岛群周边形成环状水系。 多廊道——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部形成多条水系景观廊道。 上层规划确定了核心区2个重要的休闲中心。一是以中央智力岛为核心形成高新区的商务休闲中心;二是以咸水湖环境为依托形成城市生活休闲中心,是满足居民和商务人士生活休闲、假日娱乐等需求的重要的城市节点。 2 设计理念

桂林游玩攻略

第一天到桂林,从桂林北高铁站出来,我们直接去搭公交车了,这次旅游我们选择了“老地方青年旅社”(搭上1号车,票价1块,到艺术馆站下,沿着榕湖边走,大概40分钟车程)很多外国人选择了这家旅舍,装修也很漂亮。虽然房间有点小,但是胜在干净。正阳步行街!(沿着榕湖边走,大概10分钟的步程)很短的一条街,有很多小吃,推荐桂林崇善米粉,田螺,要大的那种,芒果沙冰,吃完后,可以边上逛逛,有着名的杉湖日月双子塔,要买门票。 临江的刀锋书店(桂林滨江路18号)值得一去。还有从刀锋向步行街方向走,右转再右转,就是九中这边,有一些买文具和小东西的店,还不错~~比如笔库。往里走还有几家不记得名字了~~还有,有一家很老的书店,买杂志和一些古玩的,是一对爷爷奶奶在开,买的杂志都不错,买杂志经常打折哦,爷爷奶奶都很好讲话,一定要去看看呀。 首先桂林市内大小知名公园很多(但大都要钱),推荐象山公园、七星公园都是桂林的标志,特别是象山公园。小吃店推荐一家象山公园广场附近的桂林人美食店,环境优雅价格实惠,ps:可以尝尝桂林米粉。桃花源象鼻山推荐桃花源桃花源真的有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印象特别深的是天很干净很干净。乘那里的小船,游一圈他们的小河,让你置身大自然,我当时就感觉两字,干净。最后象鼻山小学语文书上学过的一篇课文,有象鼻山,还有照片,等自己亲眼看到时,小开心了下,真的好像大象的鼻子。 到了晚上去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去乘船见识一下桂林的环城水系和漓江大瀑布,见识一下桂林的两江四湖(两江四湖是桂林环城水系,被誉为“东方威尼斯水城”。两江,指漓江的市区段和桃花江的市区段;四湖,指市中心的杉(读“沙”)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读桂林地图可知,两江四湖构成市区的主要水系,两江四湖是桂林市水上游的重要项目之一。)。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天人合一! 第二天游漓江,阳朔,银子岩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公园。但是,尚存在一些 问题,根据龟山公园实际情况与预计规划,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只着重论述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湿地公园 1.总体分析 1.1区位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江淮河之间,湖水经东南河道汇入长江,西部靠近大别山山区,景色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便捷的交通。周边半汤温泉、中庙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自然条件 巢湖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气候较为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是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季风明显,冬寒夏热,降水时空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较频繁。因位置特殊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具有南北气候之长:光资源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土壤分布为丘陵地带多为黄壤、黄棕

壤,平原地带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主要树种为苦楮、栎、马尾松、黑松、杉树等,森林覆盖率16.29%。 1.3现状分析 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巢湖东北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开放式公园。内有尚未开发的龟山山体,海拔126米,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探入巢湖畅饮巢湖之水,南为巢湖湖景。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设计。 2.规划设计 2.1规划目标 在景区设计中将景观生态规划观念适当的引入景区总体规划的 理论体系中,在景观规模上,各个景观单位或者独立的生态系统都可以作为一种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而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多将设计作为廊道斑块理论中的一部分,以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效果。所以尊重自然、创造艺术、渗透人文思想,让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融相生,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本次设计的目标[1]。 2.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以“改善环境,生态环保”为主题,利用自然的恢复再造能力,对风景区的景观加以美化,对景区的水质加以改善。辅以“渔家”、“灵龟”等设计元素,力求将有关巢湖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功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中国·桂林·两江四湖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AAAA级景区广西十佳景区桂林两江四湖是指由漓江、桃花江与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所构成的环城水系。 桂林的水上游览兴于唐,盛于宋,当时的桂林城湖塘密布,水系发达,乘一叶小舟就可以尽览城中诸多的风景名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两江四湖,江湖隔断,环城水系,支离破碎,水质恶化。1998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两江四湖工程,通过连江接湖、显山露水、清淤截污、引水入湖、修路架桥、绿化美化、文化建设等工程,不仅恢复、拓展了桂林的古环城水系,改善了市中心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档次与品位,而且游船重新进入市区水域,形成了能与威尼斯水城、巴黎塞纳河以及阿姆斯特丹运河相媲美的独特的市区水上游景观,堪称中国一绝。 今天,作为桂林一条全新的旅游线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已经开展日夜游,游客乘船不仅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即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林木龙湖景区,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而且在船上还可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几座传统名山;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通过环城水系恢复沟通,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宋城墙、李济深故居、

叶挺将军被囚处等被湮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不久的将来,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将会成为与漓江齐名的又一黄金水道。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贯通,形成环城游览水系,即“两江四湖”工程。这是一个富有激情、富有想象力的工程,敢是桂林历史上最大的环保工程。 桂、杉、榕三湖宋已有之,今之木龙湖本为陆地。为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掘土45万余方,乃成。因与漓江之交汇处有木龙古渡之胜景,其上木龙洞在焉,故曰木龙湖。 水上游玩乃桂林之盛事。时代变迁,两江四湖,江湖断隔,环城水系,破碎支离,水质恶化,文物湮没,危楼破房,杂陈于山水之间,名山秀水,其状,修然。为恢复往日环城水系之胜景,桂林市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决心连江接湖,清淤截污、架桥修路、显山露水,启动两江四湖工程。 两江四湖景区遍植名树、名花、名草,造榕树、银杏、雪松、水杉、木兰、棕榈诸园,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态;架设名桥19座,以增加江湖之灵气;恢复、修建古之名楼、名塔、名亭万余平方米,以增桂林城市之亮点;发掘、修缮文物古迹50余处,以昭然桂林之历史文化;建高科技之升船机、船闸各一处,以方便舟船之通行。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156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王佳玮 福建省闽江学院 摘 要: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美观与实用原则,空间层次丰富原则,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原则,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原则等。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 滨水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功能,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绿地景观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极具景观美学价值。因此,充分重视和建设好滨水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城市滨水景观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探究。 1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理念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因此,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满足市民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与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来促使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融合。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在感受人文气息熏陶的同时,融入自然轻松的境地,让滨水绿地美丽景观充满自然气息,打造优美天然景色,并赋予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意境。 1.2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既有古人与现代人的和谐统一,也包括今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们生活在绿地景观空间里休闲、亲昵、亲水、沐浴阳光、交流嬉戏,需要人性化的良好平台。这正是景观塑造与规划的出发点。循着这个目标,将景观造景元素组合成为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实现天地万物的动感空间互动,既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要进行保护和修复,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种生态复原和对原始自然的保护,是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只有在地域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的建筑、人群、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实现历史与未来互动与融合,彰显城市魅力。因此,要尊重当地历史,努力打造文化景观,使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有内涵,有灵气。赋予景观文化内涵,把生态文化自然美与人文文化古典美有机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生活品味和品质,最大限度去追求经典文化与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完美融合,天人合一。 2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坚持防洪、生态、景观等多功能兼顾的原则 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在有洪水威胁的区域做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满足河道坑塘防洪的功能与需要。同时在防洪坡段铺设石材,通过形式的变化或者机理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体验,以满足休闲和娱乐的功能。其次,还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或者岸边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地景观设计,使得游人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第三,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还要关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2 坚持美观与实用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把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美观与实用是景观设计中外在形式与景观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的不同侧面,所以要深入挖掘当地人文、植物特色,结合地理位置与城市功能,用恰当的景观描绘手法进行充分的表达,以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文化品味和实用功能。 2.3 坚持空间层次丰富原则 从近年来的美学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所以,滨水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4 坚持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城市滨水绿地生态景观进行设计,主要都是通过植物绿化来实现的。在景观设计时,主要是根据景观生态为先的设计理念,维护河流生态群落自然结构,坚持以区域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突出生物多样性特点,建设以本区域植物群落为主,植物造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功能设计模式,改善绿地景观自然环境,创建风景优美,舒适宜人,环境清新的滨水绿地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两江四湖_象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市政办[2015]65号 【发布部门】桂林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6.24 【实施日期】2015.06.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 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办〔2015〕65号) 各相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4日

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丰富以“三山两洞”为主体、“两江四湖”为纽带的桂林山水景观,同时将两江四湖景区提档升级。为落实《纲要》精神,根据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桂林旅发展和桂林旅股份)联合申报,决定将两江四湖景区和象山景区、叠彩山景区、伏波山景区组成“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向国家旅游局申报5A级旅游景区。为加快推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步伐,根据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结合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载体,严格标准和要求,落实任务与责任,分工合作,统筹协调,全面整治,不断强化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管理质量,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设施齐备、管理规范、服务一流、安全文明的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二、组织领导 成立桂林两江四湖·象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丽华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 常务副组长:余昌国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市长助理 副组长:时曦市政府副秘书长 林业江市旅发委主任 陆斌桂林旅发展董事长 刘涛桂林旅股份董事长 成员:李济明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篇一: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 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见图3-1 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其中常绿乔

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见图3-2、3-3、 3-4 图2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1) 图3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2) 图4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3) 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造景的另一特色就是观赏和实用并重,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整个甜城湖湖岸拥有贯穿全境的亲水步行道、石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与种类、大小、姿态、色彩和疏密不同的植物群落像珍珠项链般者串连起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线效果和感受,形成了一个优美、和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见图3-5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 1.1综合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

美感。 1.2多样与统一 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的课题,而景观设计师必须通过遵循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设计,着眼现实,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设计意义

桂林景点英语介绍

景点名称所在城市 漓江风光桂林 漓江是世界上风光最秀丽的河流之一。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长160公里,称漓江。漓江两岸的山峰伟岸挺拔,形态万千,石峰上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坝上,终年碧 两江四湖桂林 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谓之两江四湖。桂、杉、三湖宋已有之,今之木龙湖本为陆地。为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掘土45万余方,乃成。因与漓江之交汇处有木龙古渡之胜景,其上木龙洞在焉,故曰木龙湖。两江四湖景区遍植名树、名花、名草,造榕树、银杏、雪松、水杉、木兰、棕榈诸园,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态;架设名桥19座,以增加江湖之灵气;恢复、修建古之名楼、名塔、名亭万余平方米,以增桂林 象鼻山桂林 象山公园地处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象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象鼻山位于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是桂林名山之一, 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漓水流贯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 芦笛岩桂林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 The scenic spot name city Lijiang River scenery Guilin Lijiang River is one of world winning side light most beautiful rivers. The Lijiang River origin in “the South C hina first peak” north the cassiabarktree the yuecheng ridge cat mountain, that is Lin Fengmu Xiu, the air is fres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tremely good place.Upstream the Lijiang River the

两江四湖导词讲解资料

两江四湖导游词讲解资料 桂林“两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最早是桂林市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提出,于2002年6月2日实现了通航。它既是城市的环保项目、城市改造项目,又是旅游项目。 “两江四湖”工程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相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沟通而构成的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而构成的三环水系。 已竣工的一环水系由南至北分为三个景区,即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除了把“两江四湖”贯通,让游船进入市区水域,形成独特的市区水上游乐外,还要在沿江、沿湖建富有特色的桥梁,形成新的景观。对三个景区进行园林绿化,并配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建成名树、名花、名草、名亭、名人雕塑博览园和桂林山水诗廊,提高“两江四湖”的旅游品位。游客既可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而且在船上还可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与漓江自然山水游所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融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与城市主体水乳交融,提升了“山水”品牌主载体---桂林城市的形象,并增加了对“山水”品牌中“水”的观光形式,使之成为融汇古今的历史之道,集粹山水的自然之道,天人合一的生态之道,突出体现了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特色,使桂林的山和水真正地达到“山依水,水连山,山环水绕,相互辉映”浑然一体的境地。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成为桂林最有影响的旅游景区之一。目前“两江四湖”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榕湖、杉湖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秀峰、象山两区接合部,原为唐代建桂林城时的护城河。明洪武年间(1368—1398)桂林城池向南扩展,演变为内湖,明称阳塘或阳桥塘。水域面积16公顷,呈葫芦状。阳桥把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通桃花江的是榕湖,东连漓江的是杉湖。 主要景点有:高山流水、湖心亭、古南门、大榕树、黄庭坚系舟处、芙蓉亭、阳桥、唐景崧雕塑、古榕双桥、补杉亭、日月双塔等。 高山流水杉湖边的“高山流水伴知音”一景,是园林艺术理水的巧妙之作。湖水从巨大的石刻琵琶下穿过,站在巨石叠成的高山流水边的雕塑像,是宋朝的诗人王正功。他面对着漓江的绮丽风光,挥动着手中的大笔。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王正功刻于独秀峰读书岩口的《鹿鸣宴劝驾诗》中,该诗第一次写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传诵的诗句。 曲水流觞离“高山流水”不远处,有宋代文人宴饮游戏的“曲水流觞”石刻,这是1999年11月考古人员在正阳路步行街改造工地发现的。觞(Shang ,音商),古代盛酒器,即酒杯,通常为木制或陶制。木制的底部有托,可以浮于水中。而陶制的两侧有耳,也称“羽觞”,较木杯重些,需放在荷叶上,才可浮水流动。古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在环曲的水渠旁宴集,在水上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

广西、桂林、龙胜龙脊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 20°54′~26°23′,东经 104°29′~112°04′。南临北 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 邻。陆地区域面积 23.67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2.5%,居各省区市第 9 位。 山多地少。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四周山地环绕, 呈盆地状,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 盆地边缘多决口, 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 在陆地总面积中, (海拔 400 米以上) 39.8%, 山地 占 石山(海拔 400 米)占 19.7%,丘陵(海拔 200?400 米)占 10.3%,台地(海拔 200 米以下) 占 6.3%,平原占 20.6%,水面占 3.3%。现有耕地面积约 4000 万亩,占土地面积的 11%,人 均耕地 0.82 亩。 广西属沿海地区。 北部湾海域面积约 12.93 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 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 1500 多公里。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 岸两种。沿海岛屿有 697 个,岛屿岸线长 600 余公里,岛屿总面积 84 平方公里。涠洲岛是 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 28 平方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形气候
桂林喀斯特地貌 地形: 地形:广西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形态。盆地向东开口。 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面积共 127280.25 平方千米, 占广西总面积 53.7%。 丘陵面积 51649.75 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 21.9%,以海拔 250~500 米的高丘陵为多。平原面积 34079 平方 米,占广西总面积 14.6%。这些平原分布零散,规模都不大。台地。占总面积 8.1%。(五) 水面(包括河流、水库、湖泊)。占总面积 1.5%。广西喀斯特地貌面积 70733.25 公顷,占 总面积 29.9%,包括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残从平原,主要分布于桂西、桂西南和桂东北。 河流绝大部分自北或南向中部汇集注入珠江干流西江,东流入南海。 气候: 气候: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夏天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多,冬天时间短、 天气干暖。年平均气温 21.1℃。最热月是 7 月,月均气温 23?29℃;最冷月为 1 月,月均气 温 6?14℃之间。年日照时数 1396 小时。≥10℃年积温达 5000?8300℃,持续日数 270?340 天。年均降雨量在 1835 毫米。桂南防城、桂中金秀、昭平、桂东北的桂林和桂西北的融安 为多雨中心,年降雨量均在 1900 毫米以上。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区,年 降雨量仅为 1100?1200 毫米。 气温、热量: 气温、热量: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 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 递减。全区约 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

滨水绿地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空间景观的五要素:道路,边缘,节点,地标,广场。水域景观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资源和风景,决定着城市景观特点,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发展方向。滨水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为人们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亲近自然的场所。 该设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增强水域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亲水性、连续性、文化性,使自然开放空间能够越来越好的调节城市环境,昭示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 滨水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身又同时涵盖了这些景观要素,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心灵,影响市民的行为 设计亮点: 1、本着开放性原则,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 2、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3、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 4、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

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达到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 5、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 6、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 7、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 设计理念 a、注重生态与景观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保护基地自然生态环境; b、以生态学为重要基础,把握基地现状与景观塑造,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切入点; c、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效益,使得二者在整个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共同作用、相得益彰; d、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滨水区域的塑造相得益彰,传承风俗民情; e、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彰显现代城市文化魅力的场所,为城市注入

广西省桂林两江四湖

广西省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现在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路线,我们从文昌桥码头出发,先游一段桃花江,然后过一个榕湖双船闸,将游船抬升 4 米左右,进入四个内湖游览,依次是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游览完内湖之后再通过一个木龙湖升船机,使游船下降 3 米左右,游览一段漓江,最后在解放桥码头靠岸,整个行程大约 80 分钟左右。 现在大家所在的是桃花江水域。桃花江旧名阳江,发源于桂林市灵川县境内的中央岭东南侧,由北向南流经桂林城西侧,全长 18.4 千米,往东南汇入漓江,是漓江的主要支流。传说江的源头有华岩洞,经常有桃花瓣从洞中流出,故名桃花江。桃花江上游两岸有很多夹竹桃,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花瓣掉落江中,场景十分美丽,所以有诗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特别是深秋的夜晚,月光洒在江面上有“阳江秋月”之说,也是桂林古八景之一。胜水坝请看行船右方,横卧在阳江故道上的是虹桥,又名胜水坝,东西横向,长 100 米,宽 20 米。全用长方形巨石平铺,并有由北而南的斜坡。始筑于明洪武九年(1376),它既分引了阳江水进城南护城河,向东流,经象鼻山流入漓江,又能使漓江洪水越过堤坝,由阳江故道(今宁远河)汇入漓江。取名“虹桥”,是因该坝横卧水中,“隐如长虹”,又名“胜水坝”,是取“坝胜于水而城得水之济”之意。南门桥前方即将通过的是南门桥,它位于桃花江中山路之上,是贯穿桂林市南面的一个重要桥梁。这座桥是有三座桥构成,中间的一座是明国时建成,旁边的两座是 92 年扩建成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样子。独角亭通过南门桥之后,在大家的左前方有一座小亭子,大家可以看到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亭子的下面部分,只有一只脚,所以我们称它为独角亭,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其占地面积小,不妨碍行人的观赏同时也减少洪水的浸泡。朱紫牌坊前面有座高大雄伟的朱紫牌坊。为什么在此处建牌坊,据《临桂县志》,西门外有叫牌坊脚的地方,原先应建有牌坊。此牌坊的东侧有一浮雕取名“朱紫高升”,因旁边有一朱紫巷而得名。大家知道唐代官员服饰五品以上为朱色,三品以上为紫色。因此“朱紫”指高升的意思。这里预祝大家步步高升。西门桥在前方我们即将通过的是西门桥。西门水泊西门桥在宋代时是拖板桥,民国时建成 3 孔石拱桥,后毁于战争。过河要靠渡船或涉水,碰上水大,时有遇难者。解放后,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现在已进行了装修。西门桥的东南侧的堤岸上有一浮雕,取名“西门水泊”,是说此处以前经常停泊许多船舶。两江四湖桂林市的水上游览,古已有之,到了宋代,环城水上游览成为一种时尚。但到以后,由于淤塞,江湖隔断,城内水上游览逐渐消失。1998 年 9 月 18 日,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桂林市环城水系的构想,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贯通,所以又称为“两江四湖”工程。该工程自 1999 年 8 月 23 日正式启动,2002 年 5 月 2 日,两江四湖通水并首航成功,同年6 月 2 日,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市的生态环境,使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并被评为“桂林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一个城市”。 今天大家游览两江四湖,相信很多游客出门在外都带来数码器材将自己看

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理念;水短缺;水污染 [摘要]近年来,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使得环境景观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断强化,尤其是滨水景观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同时,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排放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将成为我国%&世纪所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因此,探讨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促使滨水景观设计向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对于人、水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喜水的天性,不论是居住区、广场还是公园,滨水景观的建设随处可见。但在滨水景观的建造中大多未考虑水资源的生态环保,对自然河流、湖泊的人工改造和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及无节制排放污水,致使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硬的人为景观,水资源的污染、短缺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 1 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景观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纵观现今的滨水景观设计,大多缺乏生态意识及河流、湖泊生境意识:河流、湖泊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阻流、吸收污染物的水体屏障———

湿地几乎消失,水系消落带的生境恢复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小规模水景和人工独立小水景不能满足生物岛屿生境;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水质污染严重,曾经清澈美丽的河流、湖泊变得乌黑发臭。对水系采取的一系列“改造”使水土流失、水渗透情形越来越严重,加之对于地域性特征考虑甚微,几乎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社会性,长此以往,滨水景观设计将会千篇一律,其生态调节功能、可观赏功能、可亲近功能将被弱化。 2 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滨水景观是通过观其形———自然形态及流动特征,察其色———水系挟沙而形成的自然色泽,嗅其味———河水的清新和泥土的芳香,来宣泄情感、抒发情怀的。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控制景观建设对水系生境的破坏,尽量连通城市水系,形成水系整体生境,利用大环境来调节小区域,促成小规模水系在整体生境中形成相对的岛屿生境[1],使整个水系生态环境达到平衡。梳理河流、湖泊的形态,还其自然、弯曲的水流,增大水与土地的接触面,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形态,保留、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硬化堤防,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采用植树、植草、石笼、块

【桂林日报】描绘桂林名片新形象 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5A级景区建设渐入佳境

【桂林日报】描绘桂林名片新形象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5A级景 区建设渐入佳境 在桂林文化名城的历史长河中,漓江、榕湖、杉湖、桂湖如同一个典雅古老的青花瓷瓶,温婉的弧度,收藏了绿水青山的锦绣风华,盛载着日月星辰的千年灵韵。早在北宋年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兴盛一时。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通航,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实现贯通。这一环城水系充分展现了“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桂林山水城市特色神韵。 “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如今的两江四湖·象山景区犹如一款艺术品,在建设者们的精心雕琢下煜煜生辉。两江四湖·象山景区创5A建设之笔为这张美丽的桂林名片描绘了一个新形象。3.1平方公里的景区犹如城市的灵魂,延续了桂林“水城”昔日的光荣与梦想,让游客在诗情画意间流连忘返。 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拥有世界闻名的山水景观,数量横庞大的摩崖石刻、保存完好的山水城市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址,以及桂林传统民俗艺术表演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区”、“中国最美大自然奇迹”、“中国最美赏月地”……景区诞生以来获得的重量级荣誉值得每一个桂林人为之骄傲。 景区汇集了桂林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精华,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南宋摩崖石刻、李济深故居、白崇禧故居、李宗仁官邸、八路军办事处、唐代舍利塔等景观,还有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的日月双塔、14座各具特色的桥梁、高科技的游船枢纽过闸设施等,以及景区内生动丰富的文艺演出活动,让游客享受到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该景区营销部经理唐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景区堪称桂林山水的集大成之作,是桂林人艺术与智慧的结晶。景区以船为载体让游客身处桂林山水之间,实现了山水与文化的巧妙结合,真正呈现‘青山绿水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