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发生农业、水文和社会经济干旱,并产生相应的后果。经常是在气象干旱发生几周后,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农作物、草原和牧场受旱才表现出来。那么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是什么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造成干旱的地理原因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一、选择题 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某城市某小区采用了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减少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大,城市水域及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实际蒸发量减少,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A、C两项错误;在雨季时,城市地表硬化使雨水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B项正确,D项错误。 2.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

势是(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的危害,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 3.此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最适宜应用的城市是( ) A.海口B.乌鲁木齐 C.天津D.拉萨 答案 C 解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此模式适用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紧张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4~5题。 4.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减少( ) A.地表径流B.蒸发 C.地下径流D.下渗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 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年 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 强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

城市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xx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三、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臵不科学等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五、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要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文综(地理部分)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屋顶绿化,一般是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通过一定的装置和技艺种植相应植物、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在建筑屋顶有限的特殊空间里,屋项生长的植物形成独特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而确保屋顶不满水和屋顶相水的通畅,是屋顶绿化工程的关键所在。据此并结合“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关于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判断确的是 A. 合成土主要功能是排水 B. 过滤层要求防止水土流失 C. 碎石主要功能是蓄水 D. 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 2. 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合理推断是 A. 屋顶反射率降低,城市光照减弱 B. 屋顶吸热率增加,城市气温上升 C. 屋顶蒸发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 D. 屋顶径流量增加,城市内涝加剧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屋顶绿化集水管原理中,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A错。过滤层要求透水保土,B错。碎石主要功能是利于下渗、汇集排水,C错。防护层要求防止主根刺穿屋顶,D正确。 2. 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合理推断是屋顶蒸发、蒸腾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C对。屋顶反射率降低,不影响城市光照强度,A错。屋顶吸热率减少,城市气温下降,B错。被植物吸收截留部分,屋顶径流量减少,城市内涝减少,D错。 点睛:根据各层的分布位置,合成土主要功能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肥力。过滤层不阻止水下渗。屋顶绿化对城市环境影响是屋顶蒸发、蒸腾量增加,城市湿度加大。绿色屋顶升温慢,城市气温下降。 纳米比亚西岸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该区城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读下图纳来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国完成下列各题。 3. 纳米布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不包括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C. 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强 D. 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 4. 当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名为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呈长带状,长达2-3.5米,宽约60厘米,推测其叶面上的气孔 A. 数量多,白天张开 B. 数量多,夜晚张开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摘要: “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名作家龙应台的这句话,在近日武汉、南昌、上海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后,屡屡被人们提及。随着首都北京迎来一场强降水,致使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情况严重,一些道路基本中断,地铁站渗水险些被淹再次升级了城市内涝的严重性。也充分暴露出城市在现化代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本文对城市内涝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排水标准; 近日,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雨,武汉、杭州、南昌等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为便。也使人们开始普便关心起这个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及建设的可靠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城市现化代的标准的深思。随着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排水系统不仅只是一个排放的过程,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起到深远的影响。具体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从中国现状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都要快。而基础建设的标准方面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中国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仅设施达标标准低,而且施工质量也无法达到长期使用的标准。为防范城市内涝。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标准,特殊地区“十年一遇”标准。可想而知这样低的标准要求怎么可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其次是规划不合理。按理说,城市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先建地下管道后建城,而中国是先建城市再建管道。这样就限制了建设排水管道的合理规划性。更谈不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各地区的排水系统和排水体制。 其三是各级政府们对于排水管道的保养维修方面也不够重视。众所周知的巴黎的下水道可以发展旅游,且不说咱们国家的排水系统发展成可以旅游的景点了,就是基本的环境卫生都成问题,有的城市的下水道人们都是掩鼻而过的。本来低标准的情况下,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再对已有的排水系统不保养维修,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系统能起到人们预想的要达到的效果吗! 最后一点是国家对于城市内涝问题不够关注。中国的现状是有钱盖楼,却没有政府愿意把钱投在地下看不到的排水系统上,这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本文立足于湖北省宜昌市,选取了多个典型地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用绿化带进行涵水来消减绿化带的创新型方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1概述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频繁遭遇内涝灾害袭击。特别是2012年入夏以来,北京、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地相继发生严重内涝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2年6月,宜昌也遭到了暴雨的袭击,致使20多万人受灾。城市内涝频发,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宜昌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本文选取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对探究内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实地调研及原因分析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历年城市内涝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统计出宜昌市城市内涝多发地段及给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受灾情况,选取了三峡大学、得胜街、广场路、果园一路以及李家湖社区等多处典型地块进行了调查研究。 2.1三峡大学调研情况及分析 三峡大学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绿地及河湖面积约占39%,主干道为大学路。该路全长约为2公里,为四车道道路,路宽16.1m,两旁绿化带宽5m,人行道宽9m。大学路相邻两排水口间距约为40m。排水口长为1.5m,宽42cm。大学路共71个排水口(为双排水口),路东35个,路西36个。大学路上排水设施完善,没有被破坏或堵塞的现象。沿街设绿化带,宽5m,两旁的绿化面积达到大学路面积的30%。 遭遇连续暴雨时,大学路图书馆前一段约500m长的路段会出现严重积水,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内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重视城市内涝的预防筹备,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 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般积水深度达到15-20cm将导致影响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可视为发生城市内涝。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发生,城市一定程度上陷入瘫痪,交通道路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排水设施支持和服务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排水设施出问题时引发的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导致地下电缆出现故障,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对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交通运输量加大,建筑群建造的更加密集等许多因素导致城市内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稳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城市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

致降雨强度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的人工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给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强降雨的发生直接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如一些城市内的降雨强度和范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 2.2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地表大都被水泥、沥青等进行加铺,导致地面出表面硬化的情况,由于城市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土地表面硬化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导致水流的径流量增加,表面硬化的地面的雨水储存功能大大下降,导致地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同时没有考虑城市建设安排和建筑布局对排水的要求,以及忽视了当地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可能造成排水影响,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3雨水管渠设计精度较低 目前国内雨水流量的计算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这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有足够的精度,但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则会产生较大偏差。欧盟和美国对推理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均有明确的规定。欧盟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200公顷或汇 水时间小于15分钟的区域;美国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65 公顷的区域。超出标准的区域需采用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设计。计算方法的问题导致雨水流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造成雨水管渠的设置不甚合理[2]。 2.4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城市内涝灾害含解析高考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8城市内涝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 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blogid=5a18c50f0102w08c&url=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考点:洪涝灾害 【考点定位】洪涝灾害 【难点中心】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

城市内涝的地理原因

城市内涝的地理原因 山东省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黑耀光 暴雨,暴雨,还是暴雨,进入2011年6月份一个多月来,全国各地都遭受了强降雨的侵袭,在大连、北京、武汉、杭州、郑州等大城市,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人们正常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在空前的强降水考验前,这些外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都没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且也不仅仅发生在这些大城市。从2008年到2010年,全国有351个城市做了一个调查统计,大概60%多发生过内涝,50厘米以上的内涝占了70%多,积水超过半小时的占到将近80%。城市内涝,其原因很多:如排水设计落后或者是设施老化,政府的许多部门对排水不够重视,以及协调统筹能力低下。但是城市内涝的地理原因也不容忽视。 一﹑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气候。今年的雨水大而且挺集中,

这属于天灾那部分,比如北京最集中的雨量是120多毫米/小时,武汉最集中的是193毫米/小时,这个量是个什么概念?地下的排水管网是按照1到3年的雨量来设计的,就是30多到40多毫米/每小时,所以这个下雨量就很大,这是一个客观的原因。 城市建大以后,局部的小气候就会发生变化,阳光照射下来,硬化地面的温度相对来说比泥土地、草地小气候的温度要高很多,城里的温度要比郊外高好几度,人是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出来。局部的城市有热岛效应,地面的高温垂直上升,形成冷空气对流,就容易形成降雨。现在的热导效应,实际上就是有一团热气停住了,又不与外面的空气交流。所以,这些水就像一脸盆水突然浇到头上。 热岛效应给都市局部气候带来了变化,加剧了城市极端气候。据近年来观测,日本东京每小时50mm以上的降雨量次数不断上升,超过了往年的2倍以上。而在中国范围内,也从1976年~1988年的168次,1989年~1998年的184次,激增至1999年~2008年的231次。入夏以来,我国城市暴雨频发,内涝严重,热岛效应有可能使暴雨常态化,将更加考验城市的防灾管理意识。 二、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绿地少。现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像烙大饼,城市发展到哪里,钢筋水泥就铺到哪里。城市的急剧扩张,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水塘、绿地日益减少,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地下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多了。绿地、水体起着重要的“汇水”作用,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xx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 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年到5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xx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高三地理背记-城市内涝问题

高三地理背记——城市内涝 1、概念: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产生原因:(1)降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范围集中。而且热岛效应的出现,导致暴雨出现的几率增加,降水集中。由于城市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2)地形地势。地势比较低洼,排水不畅。(地势比较高的地区不容易形成积水,例如苏州、无锡等老城虽然是水乡城市,但是因为老城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所以不怎么容易形成积水)。(3)排水系统。管道老化,排水标准低,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4)城市建设。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不容易下渗,也容易形成积水。(5)城市环境。由于城市中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导致出现“汇水”的现象形成积水。 3、对策: 工程措施: (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非工程措施: (1)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如利用RS和GIS等建立模型来评估风险; 适当增大设计参数:应增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取值; (2)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 (3)建立城市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合理调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结构,建立渠道畅通、管理严格的资金投入机制; (4)建立应急机制、保险体系; (5)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如日本,德国都是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及技术。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 微专题8 城市内涝灾害

微专题八:城市内涝灾害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考点:洪涝灾害 【考点定位】洪涝灾害 【难点中心】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 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就像在摊大饼。原来的河流和湿地都没了,原来可以渗水的地面都变成不渗水的水泥地了。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

城市内涝成因和特点

城市内涝成因和特点 1 气候方面 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对于城区来说,由于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形成所谓城市雨岛效应,即出现市区暴雨的频率与强度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从而城区更易形成洪涝灾害。 2 管网方面 市区主要排水管网建设较早,都存在容量小、设计落后、设施老化、管道淤积等缺陷。受财力的影响,管网清理,修复的工作滞后。随着居民用水量增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面雨水径流系数不断加大,而城区地形平坦,坡度平缓,排水速度每秒不超过1米。作为解决城市水环境和城市内涝问题的市政排水系统,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大部分仍是合流制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程度偏低,樵岚溪等内河污染严重,造成严重淤积,一旦遇到较强降雨,形成排水不畅。 3 排涝设施方面 由于城区未建排涝站,内河受××溪洪水顶托,两岸低洼地带遇暴雨洪水时,河道洪水位高出低洼地势,雨水、污水往往排不出去,成为受淹区,经初步测算,二十年一遇城区受淹总面积1.4km2,其中房屋道路0.8km2,其他为菜地,五十年一遇城区受淹总面积达3.7km2,其中房屋道路2.7km2,其余为菜地。 4 城市建设方面 (1)大规模城市扩张阶段,往往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局部水系紊乱,河道与排水管网淤塞,人为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降;(2)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要求大为提高,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如排水工程与其他工程不能同步“走”,导致问题出现。(3)××市新增的市区过去多为农业用地,有些地方如紫云新区,喷泉广场一带为洼地,洼地被占用后,城市地面硬化,洪水失去蓄滞场所,使城市产汇流条件改变,地表径流增加,使河道洪峰流量成倍增加,洪峰出现时间提前,已有堤防的防洪标准相对降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4)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5)一些城市建筑尤其是居民开发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6)原有防洪堤基础大都为砂卵石基础,容易渗透。由于东关水利枢纽建设,抬高××溪水位,使城区低洼处产生浸没问题,同时造成排涝困难。 5 管理体制方面 抢护排险指挥调度体系相对软弱,排涝和防洪各自为政,人力物力不能有效整合。 以上原因表明,现代城市面对暴雨洪水显得更为脆弱。除非随城市的发展同时增大治水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否则必然会出现水灾损失急剧增长的恶性局面。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45 【作者简介】 谢映霞(1955-),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12-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02-0045-06【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城市内涝灾害防治;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设计方法;雨水影响评价;内涝风险评价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the land use layout, and the special drainage planning. Based on the advanced concepts and successful practical experiences abroad, the paper conduct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storm water planning from aspects including system composition, planning concepts, planning standards, planning method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before putt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houghts for drainage planning and the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s. The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large drainage system in particular both in theory and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KEYWORDS: prevention of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standard; design method; stormwater impact evaluation; waterlogging risk evaluation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2011-2012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京、杭州、海口、南昌、潍坊、莆田等 多个大城市发生内涝,城市积水严重,造成交通瘫痪,给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特别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近年来最大一次降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其中暴雨中心房山区河北镇日降雨量达541mm,最大小时雨量95mm。中心城区63处主要道路因积水导致交通中断,全市受灾人口119.28万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18.35亿元。北京市“7.21”特大洪涝灾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城市内涝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大问题。 其实城市内涝灾害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各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32个省的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显示,自2008年,有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占调查城市的62%;内涝灾害一年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就有137个,甚至扩大到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西部和北部城市。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mm的城市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mm的超过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表1)。 2 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剖析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暴露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观念体制问题,也有排水系统本身的问题,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更是推波助澜,放大了内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与规划及用地相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暴雨发生频繁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极端天气频发,降雨量增加,很多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谢映霞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谢映霞 DEVELOPMENT OF DRAINAGE PLANNING IN VIEW OF FREQUENT URBAN WATERLOGGING DISASTERS XIE Yingxia

2021届高三地理海绵城市小专题训练试题(10页)

2021届高三地理海绵城市小专题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塔里木盆③长江中下游不平原④柴达木盆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 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 ①减轻城市内涝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减少地表径流,从而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发生内涝的城市多分布在降水较多,且多集中性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城市易产生内涝;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不易产生内涝,所以该题选B项。 2. 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以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污染,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没有防止结冰的功能,故该题选B项。 3. 城市建设改变了地面性质,使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内涝灾害多发;该系统的荷花池面积大,雨季有雨水不断收集进入,没有河流与其相连,主要排泄方式靠下渗,这样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选D项。 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城市人口密集,在60 km2的土地上,居住了约60万的人口。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读图,完成4~6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