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化学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化学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化学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化学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湖南省邵阳市万和实验学校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涵义: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 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

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 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系

分散剂

起 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分为九种:

分散质 分散剂

九种组合

(2)液体分散剂的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

,分为三种。

三、胶体

: 粒子 大小在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气溶胶:云、烟、雾

液溶胶:Fe(OH)3胶体、淀粉胶体、豆浆 ①按分散剂(状态) 固溶胶:有色玻璃

常用盐类的水解制胶体

例如Fe(OH)3胶体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就得到了色的Fe(OH)3胶体。

煮沸

反应: FeCl3+ 3H2O ===== Fe(OH)3 (胶体) + 3HCl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在与光线方向上观察到一条,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图2—5】当光线通过胶体和溶液时的现象

解释:胶体粒子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使光波发生了散射。而溶液中粒子直径小于 1nm,散射极其微弱,无此现象。应用:。。

比较:光束通过几种分散系时的现象

结论:①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丁达尔效应。

②胶体粒子透过滤纸,浊液中分散质粒子透过滤纸。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解释:分散剂分子对粒子的无休止的随机撞击而形成的应用:布朗运动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在里向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例如:Fe(OH)3胶体的电泳

现象:阴极附近颜色阳极附近颜色。

结论:说明 Fe(OH)3胶体粒子带有电荷,移向极。

应用:大其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加工厂弥

漫于空气中的

有机纤维或颗粒极为有害,均可利用胶体的电泳加以清除(如工厂中的静电除尘)。

4.胶体的聚沉

(1)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①胶体粒子通过吸附而带有,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它们之间互相

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沉

②胶体粒子的也使得它们不易聚沉。

(2)胶体聚沉的条件:

①;

②加入少量: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

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聚沉)※加入的电解质离子浓度越大、离子电荷越多,胶体越易聚沉。

若为正胶:离子带电荷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越易聚沉。

若为负胶:离子带电荷多的电解质使胶体越易聚沉。

③加入的胶体:与混合后,同时聚沉。

四、胶体的应用

1.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肥皂水、豆浆、

有色玻璃

2.胶体的应用

①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涂料、颜料、墨水、喷雾剂、洗涤剂的制造等。

②土壤的保肥作用③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④明矾净水原理、污水的处理。⑤工业除尘

⑥误服重金属盐,急救措施是立即喝大量的牛奶、豆浆或蛋清。⑦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某种胶体电泳时,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在该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MgSO4溶液③硅酸胶体④Fe(OH)3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发生凝聚

二、填空题

将甲、乙、丙、丁四种液体,它们分别为Fe(OH)3胶体,硅酸胶体、As2S3胶体、NaOH溶液。现将有关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电泳:甲液体的阳极周围颜色变浅,阴极周围颜色变深;(2)将一束光通过乙,无丁达尔现象;(3)将乙慢慢加入到丙液体中,先出现凝聚后液体变清,则:甲是,乙是,丙是,丁是。

教学反思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经典导学案)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已知它们均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某些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又知铝也是金属单质,则铝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 2.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例如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Mg(OH)2]、③氧化钙(CaO)、④氯气(Cl2)、⑤氢溴酸(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⑤。 3.对物质进行鉴别 例如选择化学试剂鉴别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Ca(OH)2溶液时,可先按酸、碱性的差异利用石蕊溶液将它们分为三类,然后再分组鉴别。 序号分类依据物质 ①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显酸性) 稀硫酸、稀盐酸 ②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显碱性) NaOH溶液、Ca(OH)2溶液 ③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显中性) BaCl2溶液、KNO3溶液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方案Ⅱ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

化学_必修一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 物质的分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______态,即单质;另一种是______态,即化合物。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 (1)、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性质不同的多种单质,如碳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单质,互称 。 (2)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能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 和O 可形成______和______两种氧化物。 二、物质的分类 1.初中我们已接触过简单的物质分类,如根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我们熟悉的氧化物、酸、碱和盐是按照____________分类的。 (1)交叉分类法N a 2CO 3????? 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 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 属于 盐 (2)树状分类法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练习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 A .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 2(OH)2CO 3] B .硝酸 烧碱 绿矾[FeSO 4·7H 2O] C .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 .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推荐)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同步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分类是记忆的基础,高考试题往往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对于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H2CO2CH4 (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 (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 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志强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 王转转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生签字:______ 课 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分类,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 离子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 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物质的分类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 2O C .NaClO D .FeSO 4 2、 按要求给下列物质分类: ?Ba(OH)2 ? AgNO 3 ? BaCl 2 ? BaCO 3 ? FeCl 3 ?Mg(OH)2 ? BaSO 4 ?AgCl ?Ag 2CO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 ___ ___ 属于硝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硫酸盐的是____ ___ 属于盐酸盐的是 ____ ____ 属于钡盐的是_____ ______ 以上题中的物质为例 ,填空。 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二、离子反应 1、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离子反应知识点

第二节离子反应 镇海中学陈志海 一、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里的电解程度有关,而与其溶解 度的大小无关。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 子所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3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 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4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中强酸(水也是弱电解质) ○5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6、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时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 是非电解质的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 液或者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3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 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习题一】 (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OOH B. C. D.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物质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OH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的水溶液导电,但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选; C.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是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6春?牡丹江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B.CaCO3难溶于水,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4═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下电离出阴阳离; B.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二氧化碳水溶液导电,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 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必修二化学第二章 导学案

2.1.1 化学能与热能(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2min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指导自学】6min 1.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 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3. 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合作探究】20min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课本P32 思考与交流) 2.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的过程。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并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教师点拨】5min 1. 2H→H2中的能量变化,说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因素。 【课堂小结】2min 【当堂检测】10min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2. 放热反应一定是() 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A卷)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A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 2008.10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石墨 C. K2SO4 D. NaOH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3溶液 C. 蔗 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B. Ba2+ C. NO3- D. Na+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l2+H2SO4=BaSO4↓+2HCl D. BaCO3+H2SO4=BaSO4↓+H2O+CO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最新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关系;简单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 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运用: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一、化学能与热能(关键熟记哪些类型的反应吸热或放热) 2.常见的放热反应: -------------------------------------------------------------- 3.常见的吸热反应: ------------------------------------------------------------------------------------------------ 【自我评价】 1.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83 kJ热量 D.放出183 kJ热量 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Q2 > 4Q3 B、2Q1 + Q2 < 4Q3 C、Q1 + Q2 < Q3 D、Q1 + Q2 = Q3 二、化学能与电能 铜与锌用导线连接起来一起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由于活泼性 大于,所以锌片电子,电子由流 向,电流由流向;有电流通过,形 成原电池。此原电池中,为负极,发生__________ 反应(“氧化”或“还原”) 为正极,发生反 应(“氧化”或“还原”) 【自我评价】 1.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 A、Mg B.Fe C.Al D.Cu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题型3 利用原电池电极判断金属性强弱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的为( )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次姓名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6 17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0.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A.Na2O B.CH3COONa C.NaHSO4D.Na2O2 11.在下列反应中,HCl 作氧化剂的是()A.NaOH + HCl =NaCl + H2O B.Zn + 2HCl = ZnCl2 + H2↑ C.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D.CuO + 2HCl = CuCl2 + H2O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 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 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学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熟悉常见的分散系,明确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涉及强酸、强碱和盐的离子方程式及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具体实例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学习过程 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 【例1】采取交叉分类法,用线条把下列物质与其所属类别连接起来。 (NH4)2CO3铵盐 (NH4)2SO4钠盐 Na2CO3碳酸盐 Na2SO4硫酸盐 【跟踪练习1】 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和表中第一栏物质类别相同的物质, 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分类 【例2】有以下五个反应:①硫在氧气中燃烧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③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氢气还原氧化铜⑤生石灰与水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 【跟踪练习2】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Fe+S FeS ②CaO+CO2CaCO3 ③Fe+CuSO4FeSO4+Cu ④2HCl+CaCO3CaCl2+H2O+CO2↑ ⑤Fe(OH)2+O2+2H2O4Fe(OH)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知识点3.分散系的分类 【例3】日常生活里我们见到的雾、食醋、豆浆、泥浆水等,它们都是分散系。 (1)其中以气态物质作分散剂的是。 (2)其中属于胶体的是。 【跟踪练习3】 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知识点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例4】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B.一束光线通过溶液时没有明显现象,而通过胶体时会出现明显的光路 C.溶液中分散质可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 D.溶液长时间静置易产生浑浊,胶体长时间静置不产生浑浊 【跟踪练习4】 不能用胶体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明矾净水 B.由豆浆制成豆腐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知识点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例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教师点拨】 电解质一定是本身能电离的化合物。 【跟踪练习5】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A.HCl B.Cu C.BaSO4 D.CO2 知识点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例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跟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 B.碳酸钙加醋酸溶液:2H++CaCO3Ca2++CO2↑+H2O C.钠跟水的反应:Na+2H2O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 O42-BaSO4↓ 【跟踪练习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2OH-C O32-+H2O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OH-HC O3- C.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D.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知识点7.离子共存 【例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Cl-、N O3- B.H+、S O42-、OH-、Na+ C.Ca2+、Cl-、C O32-、Na+ D.Mg2+、S O42-、H+、Cl- 【跟踪练习7】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2-、C O32- B.HC O3-、Na+、H- C.Cu2+、Cl-、OH- D.Ba2+、OH-、N O3- 知识点8.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例8】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3Cl2+6KOH5KCl+KClO3+3H2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